1990年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各地民主党派工商联畅谈学习《意见》体会
 当务之急是扎扎实实贯彻实施《意见》
据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公开发表后,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中引起热烈反响。
各地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负责人一致表示,《意见》公布得非常及时,明确了许多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经过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从形成发展逐步走向完备,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文件第一次以中共中央正式文件的形式,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是指导今后统一战线民主党派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北京市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纷纷发表谈话,畅谈学习体会。民进北京市副主委金铁宽说,这个文件我们盼望已久,这实际上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学大纲和政党法规。目前,关键的问题在实施,当务之急是扎扎实实地贯彻到基层。
天津市各民主党派和有关人民团体近日认真学习和讨论《意见》。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市民建名誉主委杨天受说,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一党领导,多党合作,共同为人民服务,共同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产党把民主党派看成是自己的亲密战友,真正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上海市民革、民盟等8个民主党派连日来纷纷组织成员学习、座谈,他们表示要进一步搞好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同心同德,为促进我国的经济繁荣、兴旺,政治的安定团结作出贡献。
江苏省委日前召集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学习座谈《意见》。省民建主任委员陈邃衡说,回顾所走过的风风雨雨、曲折坎坷的历程,深深体会到统一战线发挥的巨大威力。近十年来,统一战线更加巩固和发展,在祖国四化大业中又发挥了举世瞩目的作用,可以说是统战工作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在山东省各民主党派的学习座谈中,省民革副主任委员曾天民、省工商联副主委巩焕波认为,《意见》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是个鼓舞,对存在模糊认识的人是个教育,对少数鼓吹多党制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是个打击。
辽宁省各民主党派人士认为,这个文件的发表,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建立新型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在发言中强调,共产党越是重视发挥民主党派作用,民主党派越要正确、慎重、细致地处理好“合作、监督和协商”的关系。他们指出,民主党派是共产党的亲密战友,是友党、是参政党,不是敌手,更不是反对派。进行监督,不能成为对立面的斗争,只能是知友之间的忠谏、规正。必须与人为善,同舟共济。
各地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同志在讨论中还提出许多建议与希望,如:要搞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两个方面的渠道要畅通;新闻宣传部门在舆论上要支持民主党派,要经常宣传报道民主党派的重大活动和先进代表人物的事迹;对基层民主党派的工作,建议中共基层党组织给予重视和支持等。


第1版(要闻)
专栏:

  入党誓言支配了郑兆英一生
  郭嘉 刘英贵 李青
1989年8月11日上午10时多,正忙着工作的哈尔滨铁路分局信访办协理员郑兆英,突然栽倒在办公桌旁。就像他忙忙碌碌的时候不惹人注目一样,他的死也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惊动。
几天后,郑兆英的家属来单位清理遗物。同事们打开他办公桌的抽屉,没有钱,有一堆火车票。大家感到很奇怪:铁路上的职工有公用免票,买那么多火车票干嘛?郑兆英的妹妹郑兆清眼尖,看出票面上的日期是1985年,区间是哈尔滨至大庆。那时候母亲在大庆病重。一数车票,54张。对,哥哥看望母亲是去了20多趟。许多同事诧异了:郑兆英从没请过假啊,天天上着班哩。原信访办副主任陈万荣解开了这个谜:他每次去大庆,是下班后去,凌晨三时回,照常上班。陈万荣强令他休息,他不听。
又找到了老郑的日记。读着那些朴实无华但震撼人心的话语,老郑的音容笑貌又跃上了大家的脑际。屋子里出现了啜泣声,不一会,一屋子人失声痛哭起来。老郑啊,前些年你这样的人怎么就不吃香,我们怎么就没注意到你呢……
 (一)
这个世界只赐给郑兆英56年光景,而他却工作了41年。
打从东北解放,他就是哈尔滨铁路局的职工。勤务员、旋盘工、车间团总支书记、段团委书记、车间党支部书记、段武装部长、局信访办协理员,职务担任过不少,但依世俗之见,没一个像样的。然而,郑兆英却把这些职务一个个看得很重要。他的床头和办公室里贴着毛泽东同志的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这句话在“马列主义过时论”颇成气候的那些年,在一些人眼里,恐怕算得上“过时”之最了。
有一天,有个团员白天无故不参加团的生活会,郑兆英找到了他,要给他补课。郑兆英还觉得这样做是宽容与热情的表现,可是那个团员却露出哭笑不得的神色:什么年头了嘛,还要“补课”,“没时间”。郑兆英问:“那你什么时候有空呢?”那个团员没好气地说:“零点”。郑兆英走开了。深夜12点,这个团员的家里响起了敲门声,他开门一看,吓了一跳:郑兆英来了。从那以后,这个团小组再没人旷会、旷课了。
还有一次,民兵打靶,党委书记要为打靶的人多要几颗子弹。这是难得的“顺水人情”。郑兆英却一点不开窍,他脸一拉:“大家都想过枪瘾。今天书记一句话,给了;明天段长来了也得给。这么下去,正常训练怎么搞?不能给。”从此,郑兆英得了个“一本正”的外号。
最认真的,是他对待“入党誓言”的态度。35年前,他宣誓:“我愿终身为了党的事业而不疲倦地努力工作,为了革命的需要,我可以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分配,甚至贡献出我的一切。”这句誓言支配了他一辈子。
1966年秋,一张他在中央团校时和刘少奇同志的合影照片,使他一夜之间成了“黑帮人物”。继之而来的是不断地被揪斗、反省与“劳改”。他被下放到机车上“劳动改造”。送煤、擦车、司炉,他样样抢着干。火车第一动轮最脏,不好擦,他专擦第一动轮;司乘人员下班走了,他一个人留在车上清灰、上水、装煤……天寒地冻,手脚皲裂了,溃烂了,他没叫过一声苦。对这段经历,他怎么看呢?在1983年8月16日填写的《党员登记表》中,他写道:“在思想上,我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一直坚信不疑。十年内乱,不但没能使我对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受到干扰,反而更加激励我对党的无限热爱、忠诚,对共产主义无限信仰、坚定。”
去年春夏之交,全国发生的动乱和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郑兆英的反应是:会不会出现第二次“文化大革命”?他每天细心阅读报纸,分析形势,忧心如焚。4月26日《人民日报》社论发表后,机关党委作出不围观、不上街、不传谣的决定,他以党小组长的名义立即召开了党小组会,要求大家以实际行动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
 (二)
1961年的一天,他表哥去上海请他帮助买张票。铁路上的老职工了,怎么着也认识几个卖票的,“走后门”买张票还不是小事一件?可是郑兆英简直不知道还有“这种路子”,他半夜起床去车站排队到天亮。往后的20多年里,他表哥再也没有求过他。去年春天,在大庆的妹夫要出国考察,急着买票,又求上了门,谁知这回苦得郑兆英排了三次队。
吃喝风盛行的那阵,有一次他和同事贾宝库到某铁路分局检查信访工作,分局领导准备了一桌便餐,郑兆英说:“局里规定接待标准是两菜一汤,怎么搞了一桌?”他挑了两个很简单的菜一端就走了。分局的同志不安地问:“是不是嫌我们招待不周?”贾宝库赶忙解释:“老郑一贯这样,他从不占公家便宜。”
在郑兆英的日记中,有这样十个字:“摆正公与私,拚命往前冲。”
一次,老伴邢荷玉写了封家信,没找着信封,正好郑兆英吃完晚饭要到单位去,她就叫他夜里回来顺便捎一个。不料,惹恼了丈夫:“你不能去买一个吗?公家的东西就那么好拿的?”“明天买耽搁时间,再说,捎回一个能咋的?”“我说不行就不行。”第二天下班后郑兆英到商店买了10个信封。
还有一次,女儿郑艳在公用厨房用电热杯煮了只鸡蛋,郑兆英一见,气呼呼地走上前,一把拔下电源插头,对女儿好一顿训斥:“你在用集体的电,占公家的便宜,知道不知道?”
两行热泪涌上了郑艳的眼眶。像往常一样,她没有顶嘴。说来也怪,就老郑这“傻气”和犟劲,够委屈老婆、孩子的了,可是,没人听说他们家闹腾过。儿子郑博1974年下乡到大兴安岭林区,一待就是14年。郑兆英从没张罗往回办。儿媳住在老郑家,有泪往肚子里咽,从来没向公公发过牢骚。孙子生下来就有先天性心脏病,老伴心疼儿媳,背着老郑给儿子拍了份电报。儿子一到家,老郑老大不高兴,说儿子会耽误工作的。第四天,老郑下令了:“你回去干你的事吧,孩子有我们照料。”儿子望了望爸爸,含着泪看了看妻子和孩子,走了。
大女儿郑艳1978年待业在家。老郑就像没这档子事一样,不闻不问。1981年郑艳听说路局招用大集体工人,就悄悄来到局里。正跟人唠着,父亲来了,劈头就是一通训:“你来干吗?快回去。要给事做,组织上会找你;不给事做,你找也没用。”女儿哭着跑回了家。
老郑的“家训”是:“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1985年,郑兆英房子动迁,一些同事关切地询问他什么时候搬家。他怕占用大家的时间,一再说:“还早,还早。”他自己悄悄用自行车、手推车在业余时间一趟一趟地搬。在南岗区建筑公司工作的弟弟听说大哥用自行车搬家,请示领导后开来了汽车。大哥一见就来了火:“你开的是公家车,用的是公家油,这不行!你把车开回去,免得我生气!”
去年初,未满6岁的孙子住院手术,花去了2500元。他每月从工资中扣下200元。这时,国库券发放工作开始了。同事们商量,老郑每月工资只拿回家几十元,干脆不让他买了吧。他知道后,立即找到财务科,要购买100元国库券。财务科的同志说:“我们的任务已完成了,你明年再说吧。”他跟人家吵了起来:“国库券是国家困难时发行的,我还没有买呢,这怎么行?”弄得人家没办法,依了他。这几年,郑兆英共买了1000多元国库券。
  (三)
超负荷的运转,无规律的生活,使郑兆英患有严重的脊髓空洞症,稍一挪腾,便有彻骨之痛,但他从没想到休息。
一辆已脱了漆的、车把已焊过两次的“勾赛”牌自行车,是郑兆英的心爱之物。这辆车,陪伴着他度过了近40个寒暑,像影子一样,跟随他到工厂、农村、学校、机关。
就为这辆自行车,他鼓捣鼓捣竟成了修理自行车的“行家”。40多年来,郑兆英走到哪里,就义务修车到哪里,不论工人、干部,不论大人、小孩,有求必应。他为人修车从不占用公家半点时间,也从不要一分报酬,还自贴小零件。他修车还管洗车,经他修过的车总是锃亮锃亮的。
他在日记中记录了一件事:“好些天前就觉得腿脚不大听使,这几天又连续下雨,气温低些。今天晚上下班后,我帮门卫老姜修理自行车,几次蹲、起总是左倾斜,我就感觉不妙。19点回家吃晚饭,发现腿脚不听使唤了,左脚走时干脆就得拖地。手连饭碗也拿不住了,接连两次从手中失落,摔碎两个碗。在妻子荷玉的帮助下,总算把饭吃到了。饭毕回局还继续帮老姜修自行车。
“荷玉担心我,跟我到局大门前,我把她撵回去了。我吃了点饭后,当时也有点不愿动弹,但感到老姜的自行车我都给拆了,零件洒了一地,明早再去收拾,怕来不及。所以就自己警告自己,一定要力争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我抱着‘只要能动弹,就得坚决干’的决心,回到办公室。也巧,林殿臣也想让我帮他修自行车,就先帮林殿臣把自行车修好了。把他打发走后,我再继续修老姜的自行车,由于手脚不太听使,所以修到22点多,我往回转。
“到家门口差点摔倒,右手划出了血。上吊铺右腿又被梯子划破了皮(因上吊铺,腿脚不听使又摔了下来),我不愿让荷玉分神、担心,所以发病的情况我没跟她说。”
据哈尔滨铁路局机关党委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郑兆英义务为人修车至少有3000辆次。
  (四)
同事和家属清理完了郑兆英办公桌里的遗物,又来到老郑的家。这个家过去很少有人来过。它仅是一间10平方米的居室。就像斑驳的墙面一样,家具也陈旧得令人心酸。借着那支15瓦灯泡发出的昏黄灯光,人们开始清理他的遗物:一件他从抗美援朝穿到去世的军棉袄,一支用了三十几年的粗管钢笔,一个结婚之前就用着的木式座钟。钱没有,彩电没有,冰箱没有……什么家电都没有,连一双像样的皮鞋也没有。《红旗》、《求是》、《工人日报》、《哈尔滨日报》……却用了5个大麻袋,还没有装完。
没有人听过老郑喊穷,很多人听过他喊不穷。
1985年,机务段干部王刚对老郑弟弟说:“你让你哥哥写个申请吧,这回分房,他什么条件都够。”郑兆英知道后,把弟弟叫了过来:“这事不用你掺和,还有好多人比我住得差呢!我不困难。”
1986年1月,领导了解到郑兆英生活困难,准备给他一点救济。他听到后,找上了领导的门:“我是不够救济条件的。你们给了,我也不收。”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郑兆英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弟弟妹妹。当时粮食不够吃,但他坚持不买议价粮。母亲背地里买了点,他知道后数落起了妈妈:“如果都这么买,还怎么落实统购统销政策?”工作忙时,他整日不回家。他把自己的口粮匀下几斤后背到单位去吃。有时,猪肉凭票供应,每人每月仅有半斤。一次,段里的同志从三岔河搞来一些肉,要分给他几斤,他说什么也不要。别人富了他不眼红,别人生活得舒舒服服了,他高兴。但是,谁要是浪费一点,他就不客气。他当团委书记的那阵子,有一次在公寓吃饭,他发现有几个青年和团员把半个或整个馒头扔掉了,他一一捡了回来,摆到桌子上,说:“团员、青年都过来,开个会。”从那以后,公寓食堂里这种浪费现象没有了。
他的两三本日记大多是用旧台历纸写的。在日记中有这样几句话,反映出他对奉献与索取、义与利曾经认真思索过:“幸福生活人皆想,大家都享我也享;现在我倒有所思,宁愿多劳少享福。”
  (五)
人们想起了他去世的那一天。郑兆英提前半小时来到办公室,像往常一样,打满了几壶水,扫了地,擦完桌子,就坐下办公。他有做不完的事:作为党小组长和工会小组长,他计划收缴党费和会费;作为信访办协理员,他要去档案室查看一个案子。几年来,他经办了600多件案子,没一个申诉人再上诉的。
10点多钟,老王来交党费。“你自己登记吧,我有点看不清。”郑兆英捂着头吃力地说。
“老郑,我送你去医院。”
“不碍事,过一会儿就好了。”
仅仅过了一会儿,他倒在办公桌旁,去了。经检查,他患有多种疾病,劳累过度,还有严重的脑溢血。
老郑去了,匆匆地去了,没有给组织上留一句话,没有给老伴和孩子们留半句遗嘱,也没有来得及向朝夕相处的同事道个别。但是,他留给党组织许多党建工作用得上的财富,留给青年们一个道德的榜样,特别是留给共产党员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入党宣誓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这样想,这誓言,要支配你一辈子。


第1版(要闻)
专栏:

  永远记住你的誓言吧!
  本报评论员
共产党员郑兆英的事迹朴实无华,但感人至深。他在入党后的35年里,牢记入党誓言,从未动摇过对党的忠诚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蒙受冤屈的时候也是如此;他把忘我工作、热情助人视为党员应尽的义务,从未想过向党和人民索取什么。我们从郑兆英平凡而光辉的一生,看到党魂所在,民族精英所在。
坚定的革命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做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条件。我们党从诞生以来,入党誓词变动过几次,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这一点从来没有变过,今后也决不会变。因此,想入党就必须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疑,并且无条件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用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不管出现什么“气候”,都不能改变这个信念。每一个党员在向党庄严宣誓的时候,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将自己的一生用入党誓言来支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群众了解党、认识党,往往是从党员特别是身边的党员开始的;党的先进性也要靠全体党员去体现。每个普通党员的言行都会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战争年代,一大批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人民群众从他们身上弄清了共产党为谁牺牲打仗;和平建设时期,国家遇到严峻的经济困难,群众跟着党艰苦奋斗,共度难关,党员们的奉献精神往往成为无声的召唤。从某种意义上说,党对群众的领导正是通过广大党员的模范行动去实现,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谁要是淡忘了入党誓言,就是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也对不起革命先辈。
党员牢记并履行入党誓言,是我们党力量强大的保证。从我们党诞生那天起,各种敌对势力从没有放弃过在这方面对我们进行攻击。近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他们把牢记入党誓言说成“愚忠”,把郑兆英式的人物视为无能,用所谓“民主”、“自由”、“人权”取代“雷锋精神”。这些反面教员的表演,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恪守入党誓言的重要。
郑兆英是以平凡的工作实现其入党誓言的,这在和平建设时期显得更加重要,更加可贵。平凡的工作很难出轰轰烈烈的成绩。多织了几尺布,多交了几公斤粮,多处理了几份公文,多做了一点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不怎么显眼。加上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化和完善,一些地方还存在腐败现象和“干多干少一个样”等等弊病,郑兆英式的人物默默无闻甚至遭致冷嘲热讽,但他们并不把这些放在心上,还是“我行我素”,照样做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事情。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正是需要成千上万这样的共产党员,需要成千上万个郑兆英!
入党誓言,是党员一生的行动准则,谁要是对入党誓言尚有保留,那就请你千万别急于站到党旗下举起你的手。


第1版(要闻)
专栏:

  香港基本法草委会继续举行会议
  24个修改提案全获通过
 将直接写入基本法(草案)
姬鹏飞主任宴请全体草委会委员
本报北京2月16日讯 记者谢荣镇、徐运平报道: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今天下午举行全体会议,对草委会5个专题小组提出的24个修改提案以及委员个人(5人或5人以上联署)提出的2个修改提案进行了无记名投票表决。
表决结果,专题小组的24个修改提案全部以2/3多数票通过。会议通过的24个提案将直接写入基本法(草案)。
基本法草委会秘书长李后在投票结束后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今天下午通过的修改提案,接纳了各方面的意见,照顾到了香港各方面的要求。他相信,香港大多数人对今天通过的基本法草案是可以接受的。
晚上,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主任委员姬鹏飞在北京饭店宴请了全体草委会委员和采访这次会议的记者。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作为嘉宾出席了今晚的宴会,姬鹏飞说:“今天下午的会议上,顺利地通过了24项修改提案,使即将提交人大审议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更加完善。这是全体委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长达4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不但完成了光荣的使命,而且在工作中增进了相互了解,结下了诚挚的友谊。这种合作和友谊,必将在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神圣事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在听取旅游工作会议汇报时说
 我国旅游业进入恢复发展时期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陈芸)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下午在中南海听取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汇报时说,今年我国旅游业进入了恢复和发展时期,旅游系统的同志们在困难时要看到有利条件,振奋精神,克服困难,使今年旅游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李鹏说,去年“六四”以后,由于西方歪曲宣传,并采取制裁措施,使中国旅游业受到很大影响,但是经过旅游系统全体职工的辛勤劳动和积极努力,旅游业从去年7、8月开始逐步回升,到年底接待游客和完成创汇任务比预计的好,这是了不起的成绩。这证明我们的旅游队伍是一支好队伍。李鹏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全国旅游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慰问。
李鹏说,今年旅游业走向恢复和发展有三方面有利条件:一是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稳定,特别是物价稳定,对外国游客有吸引力;二是中国政治形势稳定,来中国旅游是安全的;三是交通相对缓和。从长远看,中国旅游业总的发展前景是好的。
谈到旅游业的发展时,李鹏说,旅游事业不但可以为国家创汇,推动对外经济合作,而且对加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政治意义。这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比较快,但也出现了在某些方面缺乏规划、不够协调的问题,需要总结经验。发展旅游业要交通、游览、住房、餐饮、购物和娱乐等配套发展。
李鹏说,当前,旅游业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要提高队伍素质,加强行业管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纠正不正之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李鹏总理最后说,今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对我国的旅游业有重要推动作用,我们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各项组织、接待工作。
吴学谦、罗干等出席了汇报会。国家旅游局局长刘毅汇报了旅游业发展的情况。


第1版(要闻)
专栏:

  草委会选出香港区旗区徽图案
 二号图案和条文将报全国人大审议
本报北京2月16日讯 记者徐运平、钟嘉报道: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图案今天下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选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五星花蕊的紫荆花红旗,区徽中间是五星花蕊的紫荆花,周围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英文“香港”(HONGKONG)。
今天下午基本法草委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评选委员会提交的三套区旗、区徽图案连同基本法(草案)第十条第二、三款条文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表决一次有效,到会的50位委员有34位投票赞成第二号图案和条文,达到2/3多数。第二号图案和条文将正式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获选的区旗图案(左下图)是红旗中央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红旗代表祖国,紫荆花代表香港,紫荆花红旗体现了香港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体现了香港在祖国怀抱中兴旺发达的景象,花蕊上的五角星体现香港人心中都热爱祖国。花呈白色,表示有别于代表祖国其他部分的红色,即体现一国两制。本旗简单大方,紫荆花比较突出,比较美观。
获选区徽(右下图)呈圆形,其设计与区旗相类似,具有动态之白色紫荆花,衬以红底,象征一国两制。此设计美观大方,制造简易,并有时代感。
紫荆花是香港市花,此次参选的三套区旗区徽图案是在群众性征稿基础上由评委会专家们集体创作而成的。(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向李卓然遗体告别式在京举行
 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万里等参加告别并送花圈
 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彭真邓颖超等送了花圈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向李卓然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李卓然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于1989年11月9日在京病逝,终年90岁。
李卓然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万里、宋平、李瑞环、丁关根、宋任穷、刘华清、温家宝、王平、江华、李德生、肖克、余秋里、张劲夫、陈锡联、黄华、康世恩、王任重、马文瑞等参加了李卓然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并送了花圈。
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乔石、姚依林、王震、李铁映、秦基伟、薄一波、杨白冰、王首道、伍修权、刘澜涛、李一氓、杨得志、宋时轮、张爱萍、陆定一、陈丕显、胡乔木、段君毅、耿飚、姬鹏飞、程子华、习仲勋、彭冲、康克清、王恩茂、胡绳等同志和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解放军总政治部、湖南省委和省政府、湘潭市委和市政府、湘乡市委和市政府及李卓然同志生前友好送了花圈。
李卓然同志是湖南省湘乡县人,青少年时期就勤奋好学、热爱祖国,参加过“五四”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进步活动。他赴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在党的历史上,他曾担任过比较重要的职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生平事迹另发)。
他生前是中共中央宣传部顾问、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在他病重期间,杨尚昆、李先念、宋平、宋任穷、温家宝、伍修权、陆定一、习仲勋、马文瑞等同志曾到医院看望。
遵照李卓然同志的遗愿,他的骨灰将撒在祁连山和大海里。
(附图片)
江泽民同志向李卓然同志的亲属表示慰问。
 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北滘镇年创汇八千万美元
本报广州二月十六日电 记者梁兆明报道:广东顺德县北滘镇去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十亿元,出口总值占百分之六十,创汇八千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六十三,成为广东省头号创汇大户。
五年前北滘镇就注意到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趋势,着手对产业和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促使全镇工农业逐步向外向型转化。目前,全镇已办起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二十三家,还有三十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从内向型转为外向型,为这批外向型企业当“配角”的企业达八十家。
全镇出口工业产品主要有风扇、微波炉、石油气炉具,以及家具、服装、鞋类、皮革制品、塑料制品、禽畜系列饲料等,其中风扇的出口量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正在加紧建设的中外合资企业农副产品加工厂,今年上半年投产后,当年能加工五百万只鸡,以及一批鳗鱼、淡水鱼、虾和蔬菜等农副产品,为全镇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再上新台阶增强后劲。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海上石油勘探获新成果
据新华社北京二月十六日电 (记者朱幼棣)在茫茫海疆,一艘艘高大的钻井船、工程作业船和一个个采油平台,正在书写出我国石油工业的新篇章。一九八九年,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又获得了新成果,新增石油地质储量五千万吨,天然气地质储量二百亿立方米,油气田开发建设也取得重要进展。
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统计,去年共完成地震测线二点二万公里,在新钻探的十六个构造中,有七个构造上发现了油气。在锦州九—三油田和涠十—二油田,不仅探井高产,而且周围类似构造成群,预示了辽东湾北部和涠西南凹陷北部油气富集,具有广阔的前景。崖十三—一—六号等一批评价井的成功,使我国海南莺歌海气田的储量增加三百亿方,为气田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位于我国南海的陆丰二十二—一—二井和陆丰十三—一—三井也获得了日产千方的高产油流,扩大了含油气面积,增加了地质储量。


第1版(要闻)
专栏:

  气氛热烈 花絮纷呈
(一)
2月14日下午4点多钟,基本法草案分组讨论会提前结束,草委们乘坐的轿车一辆接一辆驶出大会堂返回北京饭店贵宾楼,好似一条“长蛇阵”。
一些记者赶紧乘出租车赶往贵宾楼,希望采访到分组会的消息。
香港记者尤其善于穷追不舍。李后、鲁平、周南等人,均成为他们追踪的“焦点”。上午,一些记者通过堵截,就从李后口中探听到中英双方磋商已经结束的消息,又向鲁平探听磋商结果,一向口紧的鲁平只透露一句:“一切顺利”。
  (二)
14日晚上7点多,记者在贵宾楼大厅里用广州话“堵截”鼎鼎大名的香港草委李嘉诚先生,他开始误以为香港记者,以忙为理由谢绝,后来得知为内地记者,很感兴趣,满足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谈话中,两次有人来催促李先生参加一个约会,李先生客气地说:“请让我再给这位记者一些时间。”
就这样,本报获得了一次难得的采访机会。
  (三)
会议开得热烈,记者们的采访也很紧张。在北京饭店贵宾楼二楼西餐厅里,许多记者在餐桌上一面用晚餐,一面写稿。
14日傍晚7点多钟,香港草委黄丽松来到餐厅,香港记者纷纷围上来,要求他“吹吹风”。黄丽松是有备而来。刹时间,黄丽松的桌前立即摆满了录音机和麦克风。
  (四)
15日上午,香港基本法政治体制专题小组开会讨论修改意见,延长十分钟才散会。会后,代表小组向记者“吹风”的萧蔚云委员一边大声说着“好消息,好消息”,一边和香港委员邬维庸走向沙发落座。记者们一下子涌到早已摆好麦克风的桌前。
邬维庸委员答应了内地记者的要求,用普通话介绍小组开会情况,当然也时不时用广州话重复一遍,不使香港记者为难。
邬维庸告诉记者,会上虽有些不同意见,但同时也有一致的决定,所有修改之处都经多数同意,持反对意见的委员也没有要求表决。
当记者问及会议气氛时,萧蔚云和邬维庸相视而答:“很好!”
    本报记者 谢荣镇 钟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