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6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关于“用革命精神做好社会主义商业工作”的讨论

直接收油 利国利民
滦县粮食局算了一笔账,如果把向国家交售的花生留在农村加工,直接向国家售油,生产队每年可增加收入七万七千多元,国家可节约各项费用十四万元
滦县是个花生集中产区,许多公社和生产队都有油料加工设备。但是,过去我们却规定只收料,不收油。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减少流失,避免浪费,对国家、对集体都有好处。
实践证明,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去年,我们在有关部门的督促和群众的要求下,组织了二十个有加工设备的生产队加工油料。开始,我们顾虑重重,唯恐推迟入库时间,也怕油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思想上还作了失败的准备。可是,出人意料,委托加工的生产队,不仅按时完成了交售任务,还超额多卖了一部分油脂,质量也较好。
为什么群众欢迎交油呢?原来,每年花生入库时期,正是农村三秋生产大忙季节,生产队的人力、畜力都不敷应用。一些花生产量较大的生产队,不是顾了油料交售入库,影响耕地;就是顾了耕地,拖长了花生入库时间。组织产地加工以后,生产队可以统筹安排劳力,做到耕地、交油两不误。而且,送油比送料还可以大大减少运输量。仅这二十个生产队,就节省了一千一百一十二个劳力和二百五十六个畜力。至于我们顾虑生产队会延长加工时间,这也是缺乏根据的。事实是,通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广大社员的阶级觉悟大大提高了,生产队接受了委托油料加工任务以后,都确定专人管理,争先完成任务。这种积极性和集体利益是一致的:及时加工油料,生产队就能及早取得大量油饼,解决牲畜和生猪的饲料;花生壳还可以解决社员的烧柴困难。同时,生产队还可以得到一笔加工费。去年,这些生产队加工油料的收入就有一千四百多元。
实行生产队交油办法,对国家也有好处。往年,我们收购油料,各基层粮站从收进到调出,至少要经过四、五道搬运、装卸和保管中转环节,占用大量的包装器材、仓库,增加了途中损耗和费用。收油以后,油脂从产地调到销地,一次就能直达,平均每一万斤花生果,光装卸运输费用就节省了一百三十五元。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除去生产队留种和农民自食,全县把百分之七十的花生留在农村加工,生产队每年可增加收入七万七千多元,国家可节约各项费用开支十四万元。这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
这次试点,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育,使我们深深认识到:要做好社会主义的粮食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高瞻远瞩,胸怀全局,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为生产、为生活服务的积极作用。
 河北省滦县粮食局 宁东明


第2版()
专栏:关于“用革命精神做好社会主义商业工作”的讨论

农民欢迎国家收油不收料
在油料主要产区,组织生产队就地加工油料,直接向国家售油,可以增加集体收入,促进养猪事业的发展
我们生产队的百分之七十耕地种花生。过去,我们都是向国家交花生果,自己有油榨却长年闲着,社员们几次要求自己加工,向国家交油,可是粮站没有答应。
一九六四年,我们又提出了这个要求,粮站同意让我们试一试,社员们可乐了。到十二月底,我们按时完成加工任务,把油全部交给了国家。事后一盘算,交油比交料有很多好处。按我们队应交给国家的花生果计算,如果交花生果,需要用大车送六趟,每趟都得去四、五个劳力,光盘费就得花二、三十元;交油只送了两趟,半天就回来了,没有掏盘费。另外,还得到了一笔加工费,除去各项开支,比交花生果多收入一百三十二元。
再从支持生产上看,交油也比交料有利。我们队的粮食少,全靠花生饼养猪积肥。过去,花生集中到粮站榨油,花生饼要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才能返还给我们,而且质量差,猪不爱吃。再说,那时已经种地了,就是养猪,积的肥也赶不上当年使用。因此,社员养猪的劲头也就不大了。一九六三年,我们队里一部分社员把国家返给的花生饼卖掉了,养猪没发展起来。那年全队只卖给国家五口肥猪。一九六四年,我们自己加工花生油,随加工就随着把花生饼分给社员,时间又早,质量又好,社员养猪的积极性都很高,春节前全队的十六口半膘子猪都喂肥了,卖给国家十一口。我们全队二十二户,现在每户平均养猪一口多,除去现有的肥料,到种地以前还能积肥三十多车。
开始,我们队里有个别社员认为向国家交油,多点少点显不出来,看着花生很多,惦着先吃点分点。我们就对社员说:国家把花生留在我们队里加工,是对我们信得过,我们可不能欺骗国家。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社员们都很自觉地遵守。结果,比合同规定的数还多交了三十多斤油。
我认为,实行油、料兼收,这个办法非常好,尤其是在油料主要产区,更需要组织生产队加工交油。最近,我们大队的其他十九个生产队,看见我们向国家交油比交花生果合算,也都提出要求,今年要向国家交油。
河北滦县商家林公社铁驹寨大队第一生产队队长 安向欣


第2版()
专栏:编后

勇于实践
收油和收料,是收购油脂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乍看起来,收什么都是一样,都可以使国家掌握必要的货源,供应各方面的需要。实际上,这里却包含着一个商业工作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大问题。
支援生产,促进生产,服务于生产,是农产品收购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决定采用哪种收购方法的基本出发点。从今天发表的几封来信可以看出:收料,浪费社会运力,在生产大忙季节,影响劳力安排,又不能把油饼及时返还给农民,对农业生产不利;收油,可以支援农业生产,巩固集体经济,改善商业部门的经营管理,好处很多。群众拥护,国家也提倡。
但是,大道理容易讲得通,具体执行起来,有的地区又会畏缩不前。原因在于由收料到收油,这是收购方法上的一个重大改革,自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而有些同志在这一重大改革面前总是顾虑重重,不敢迎着问题而上。他们既怕推迟入库时间,影响任务完成;又怕农村加工技术落后,出油率低,质量不能保证;更怕“我为农业生产服务,群众不为国家着想”。于是,在开展这项工作中,划定了不少的主观“框框”,其结果,既束缚了群众的积极性,也捆住了自己的手脚。这样,更好地支援农业生产,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不打破这些主观“框框”,就没法前进。而打破这些“框框”的最好办法,就是要勇于实践。放眼看一看当前的形势,到群众中、到现场中去走一走,虚心听一听群众的意见,具体摸一摸问题究竟在哪里,并且同群众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当然,要做好这些工作,既要依靠群众,又要加强领导。只有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协助社队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才能把服务于生产的思想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收购方法上去。


第2版()
专栏:关于“用革命精神做好社会主义商业工作”的讨论

收油好处多,为啥行不通?
有关部门原来怕不能按时完成收购任务,层层催交,逐级缩短交售日期,结果把生产队加工油料的时间挤掉了
新乐县是河北省石家庄专区的花生集中产区之一。一九六四年,县粮食局同有加工条件的九十五个生产大队,签订了收油合同。但是,绝大部分生产队仍旧交了料。
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都欢迎国家收油不收料。他们说交油有四大好处:第一,过去国家收料,生产队要把花生果运到粮站入库;完成入库任务之后,有加工条件的生产队和粮站订加工合同,再把花生果从粮站运回生产队;榨成油以后,再把油送交粮站。这样往返运输,浪费了生产队的人力、畜力,直接影响着秋耕地。国家改收油脂以后,就可以使生产队腾出大量人力、畜力,投入三秋生产。第二,生产队可以增加收入,有利于壮大集体经济。他们算了这样一笔账:每百斤花生果,交油比交料可多收入二元二角五分。去年城关粮站附近四十多个生产大队,共交售花生果六十多万斤,如果改成交油,就可以增加收入一万多元。第三,生产队自己加工,可以提前得到油饼,有利于社员养猪积肥。第四,国家可以节省开支。在花生入库时期,粮站职工忙不过来,需要雇用临时工;国家为收存花生,要使用大量的席子、绳子、枕木等物料器材。如果收油,人员和器材耗损的开支,就可以全部节省下来。
收油的好处这样多,为什么生产队仍旧交了料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关部门怕生产队加工拉长时间,流失大,影响完成任务。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就层层催交,层层加码,结果把生产队的加工时间挤掉了。去年油料收购开始,专区要求一月二十五日前完成油脂入库任务,按说时间是较充裕的。可是,后来上级领导部门催交得急,县里只好提出十二月十五日前完成油脂入库,而到了区里,又提前了五天,这样层层一加码,就提前了四十五天,生产队自然加工不出来,只好交料。
我认为,粮食部门应该从扶植生产出发,认真贯彻执行油料兼收政策。凡是有加工条件的生产队,都应当组织他们加工交油;一些加工工具落后,出油率低的生产队,也应该热情帮助他们改进设备和提高技术。同时,还要相信群众,按照实际情况,和生产队一起协商规定交油的时间、质量标准,避免主观地制定出一些“框框”,限制群众交油的积极性。
河北省石家庄专员公署粮食局 崔永明


第2版()
专栏:

发挥样板田在农业生产中的示范作用
温江专区五十万亩小麦样板田大幅度增产
平均亩产量比去年一般麦田增产七成左右,比今年一般麦田高三成。大大打开了人们的眼界,鼓舞了全区人民力争水稻高产的信心
新华社成都八日电 四川温江专区五十万亩小麦样板田,获得大幅度增产。据专区农业部门的统计,样板田小麦的平均亩产量,比去年一般麦田增加七成左右,比当地今年一般麦田高三成。
去年秋播前,温江专区的领导机关,把五十万亩麦田(占全专区麦田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规划为高产样板田。各县、社都固定了领导力量,从种到收,一抓到底。各县的农业科学技术人员也大都参加种样板田,并做具体的技术指导。各地社员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生产积极性非常高涨,他们在小麦播种以前,就普遍学习小麦增产的先进经验。播种时,又边学边做,使先进的增产技术措施迅速得到推广。
各地在领导大面积样板田的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视开展群众性的比学赶帮运动。在整个小麦生长期间,全区先后开展了三次群众性的大检查、大评比活动,及时传播经验,解决问题,促进麦田管理更加精细。
温江专区小麦产量仅次于水稻。但是,当地部分干部和社员过去却认为小麦是“懒庄稼”,耕种和管理很不精细。有些行之有效的先进栽培技术,几经反复,不能普遍推广。去年,各级领导干部通过蹲点,和社员、技术人员一起种试验田,使一些先进技术,在部分重点社队传播开来。去冬以来,他们又运用以样板田推动一般田的办法,普遍推广先进经验,不仅使五十万亩小麦获得大幅度增产,并且使其余的七十万亩一般麦田也得到好收成。
温江专区的五十万亩小麦样板田的大幅度增产,大大打开了人们的眼界,鼓舞了全区人民力争水稻高产的信心。各地干部和社员表示要在水稻生产中,充分运用小麦高产样板田的增产经验,切实办好一百五十万亩水稻样板田,夺取水稻的更大丰收。


第2版()
专栏:

多种绿肥促进水稻稳产高产
广东台山冲?公社永安生产队试验“两禾两肥”制成功。去年平均亩产量比历史上产量最高年份增长百分之二十六
据新华社广州八日电 广东省台山县冲?公社永安生产队干部和社员,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试验“两禾两肥”制(即一年种两造水稻和两造绿肥作物)得到成功。广东省农业部门最近要求全省各地积极地因地制宜地推广这一新创造。
永安生产队有农田一百五十多亩,每年种早稻一百一十多亩,晚稻一百三十多亩。这个队的干部和社员在县、社科学技术干部的指导下,从一九六三年冬季开始,试验“两禾两肥”耕作制。在当年冬季,他们种了蚕豆、苕子、椰菜等兼用和专用绿肥作物五十多亩,第二年春天共收获绿肥五百三十多担,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早稻田,每亩施了五担多绿肥;夏收后,他们又利用晚稻插秧前的间隙时间,种了二十亩田菁,收获四百多担绿肥,加上二十亩春种花生的秧棵三百担,使百分之八十五的晚稻田,每亩施了五担到七担绿肥。由于基肥充足,加上其它先进耕作技术的配合使用,全队早稻平均亩产量比一九六三年同造增产近六成,晚稻生长期间虽然遭受五次台风暴雨的袭击,仍比上年略有增产。总计全年平均亩产一千一百九十九斤,比当地历史上亩产量最高年份还增长百分之二十六。这样,这个平均每人只有一亩二分田的生产队,不仅做到社员口粮充足,每个劳动力平均还为国家提供了一千六百斤商品粮。
过去,永安队每年要派出许多劳动力到一二十里外的墟镇去收积粪肥,去年改种绿肥作物后,全年节省了一千多个积肥工,用于精耕细作和多种经营,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去年年终分配时,每个劳动力平均所得的现金收入,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三倍以上,达到三百五十元。
永安生产队在试验“两禾两肥”制过程中,曾经有过思想斗争,有些人怕冒风险,耽误水稻生产时间。队委会一面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一面成立了由干部、老农和知识青年组成的科学实验小组,在县、社科学技术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种植绿肥的科学试验。他们首先种了一亩苕子,获得成功。接着,选择三块土质相同的田,做施绿肥和不施绿肥的对比试验,结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用绿肥的稻田比不用绿肥的稻田亩产高四十五斤。在一系列试验成果面前,原来抱怀疑态度的人,也相信了,都说绿肥是个“宝”,从而为实行“两禾两肥”制奠定了思想基础。
永安生产队推行“两禾两肥”耕作制的成功经验,受到广东省农业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的极大重视。他们认为,“两禾两肥”耕作制是双季水稻地区农业生产上的一项革命,是生产队自力更生解决肥料问题、以田养田和促进稳产高产、增产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他们认为,广东省气候温和,大多数地区都可以因地制宜地推广“两禾两肥”耕作制。


第2版()
专栏:

向先进工具要质量要品种要数量
全国先进工具经验交流会先进工具展览会同时举行
据新华社八日讯 北京最近同时举行了一个全国先进工具经验交流会和一个先进工具展览会。各地派来交流经验的技术革新能手们在会上提出:要向先进工具要质量、要品种、要数量,从小小的工具上挖掘出巨大的生产潜力来。
这次展览会展出了近两千种刀具、模具和夹具。这些工具都是我国工人和技术人员创造的。它们一般都具有精度高,效率高,寿命长,使用方便,制造简易等特点。
许多展品表明,只是换一个先进的刀具、模具或夹具,生产设备的效率就成倍上升,产品的精度和光洁度就提高到新的一级,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这样,就可能使一台机床发挥两台甚至三五台的作用,一厂就能变两厂,设备落后的厂就能变成技术比较先进的厂。有人说,这种革新,是“小本赚大钱的买卖”。
这次展出的先进的硬质合金工具,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这次展出的展品表明,我国已经大量生产硬质合金,而且品种也多了,磨、焊硬质合金等新的加工技术,我们也掌握了。大量采用硬质合金工具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参加会议的代表们交流了采用这种先进工具的各种经验。代表们认为,将硬质合金等新材料跟先进的工具结合起来,改革落后的工具,将使机械工业的工具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制造新型、精密产品和加工新材料的先进工具,日益增多。这次展出的工具,有不少是加工特殊材料用的。例如,切削又硬又韧的不锈钢用的刀具,切削又滑又脆的耐热玻璃用的刀具,切削又粘又有弹性的橡胶和塑料用的刀具,也有加工特殊形状的、精度和光洁度要求极高的工具。这些工具有的大得一个人搬不动,有的小得几乎看不见。
试制一个新的机械产品,常常要用几个、几十个或几百个模具。用一般方法作一个钢模,要十几天到五六十天。模具制造得慢,已成为试制新产品的绊脚石。这次展出的环氧塑料模具和硅橡胶模具,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些模具的好处是制造快,精度高,成本低。但是,塑料模具和橡胶模具大批生产的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
这次交流会和展览会是由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机械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举办的。


第2版()
专栏:

为什么医疗费相差十倍以上
——访北京农村巡回医疗队同仁医院医生
据新华社七日讯 记者刘佩珩报道:参加农村巡回医疗的北京市同仁医院眼科医生,最近在郊区大兴县给一位贫农杨大娘的左眼作了白内障摘除手术,病人只花六元多钱就把眼病治好了。这比她九年前在这家医院作右眼的同样手术时所花的钱(七十多元)要相差十倍以上。
巡回医疗队所在地区的眼病患者,现在也都象杨大娘一样,只花几元钱就把眼病治好了。农民们对这件事很满意。他们称赞眼科医生为他们就地进行眼科手术的办法既省钱,又省时间,效果很好,适合他们的情况。
记者最近在大兴县红星人民公社旧宫大队,参观了这批眼科医生为农民施行手术的情形。手术室是一间经过消毒的普通民房。室内摆着两张木床般的简便手术台。在另外几张桌子和木柜内,放着各种手术器械、消毒包、消毒用具和各种药水。穿戴无菌衣帽的眼科医生,正在这里细心地为一位老贫农作白内障摘除手术。手术经过一个多小时顺利完成,病人被抬送到隔壁一间“临时病房”里。那里有病人自带的被褥,有护士昼夜为他们护理,他们自带的粮菜,由医生、护士代为烧煮。因此病人花钱很少,心情舒畅。
用同样方法治疗同样的眼病,手术后也取得同样的效果,为什么医疗费却相差这么多呢?北京市同仁医院农村巡回医疗队眼病防治组负责人、同仁医院副院长张晓楼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说:“这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在为广大农民服务的问题上,是从医院的陈旧框框出发还是从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两种不同态度的结果。”
张晓楼说:“我们刚来农村时,觉得大兴县农村离北京城不远,交通方便,患较重眼病的人想必早到城里医治去了,这里病人不会很多。可是,当我们背着药箱挨门串户为贫农下中农检查和治疗眼病的时候,却发现了许多想象不到的事情。
“有一对身强力壮的中年夫妇,男的右眼因全部角膜长了白斑失明,左眼患有翼状胬肉。女的双目患重沙眼,眼睑内翻倒睫,磨得角膜全部混浊,已经失明十几年。经过检查,他俩的眼病,看来很严重,但眼睑内翻倒睫和翼状胬肉并不难治,顶多花三块多钱就可以治好。我们很纳闷:这对夫妇为什么宁愿忍受着失明的痛苦不到城里医院治疗呢?病人的答复却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说:‘人家都说没有一百块钱,休想让城里大夫在眼上动刀!’
“从病人这句简单的答话中,我们看到了我们城里大医院在广大农民心目中的不良印象。城里大医院的‘门坎’这样高,他们怎么进得来呢?这个时候,我们才懂得了这两位病人不愿到医院治病的原因。”
张晓楼说:“这些活生生的事实,迫使我们重新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医生应该怎样面向农村,面向广大的劳动人民?以前在医院里,总觉得眼科病人多是农民和工人,给他们治病就是为他们服务。现在回过头来一看,我们的主观想法和实际情况相距多么遥远,这能说我们是为农民服务了吗?
“这次到农村巡回医疗,和贫农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看到农民热爱劳动和艰苦朴素的生活,尤其是许多贫农下中农得了病以后,有的怕多花钱,有的怕耽误生产,宁肯长年忍着病痛也不找医生治疗,这种种事情,使我们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动,因此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医疗作风,努力树立面向农村为农民着想的观点。”
张晓楼在谈到在农村里施行眼手术时所碰到的一些思想问题时说:“眼内出现白内障,是一种致盲的主要眼病,必须摘除。但是这是一种内眼手术,它要把黑眼球(角膜缘)切开一半,手术过程中如有感染,会使病人终生失明。经过大家研究,认为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正规手术室,主要要看能否防止感染。利用民房做手术,只要事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和消毒工作,手术操作时一丝不苟,也完全能够防止感染。在农村当前的实际条件下,这是比较好的办法,大家决心保证手术成功。现在已经做了二十多例,没有一例感染,病人全都重见光明。
“另外,我们在给病人用药方面,也改变了过去大手大脚的作风,以‘一厘钱’的精神,处处为病人精打细算。这样,农村眼科病人治病,就可在少花钱、少费时间的条件下,很快把病治好。实践证明,现在这种做法,很受农民欢迎”。
张晓楼最后说:“这件事,反映出我们长住城市的医生,从不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到有所了解,从不懂得怎样为农民服务到初步懂得应该怎样为他们服务,这中间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