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南越解放军又显神威严惩美侵略者
  奇袭岘港朱莱机场毁伤美机四十七架
  富安省人民武装一次战斗歼敌一百三十人
新华社二十八日讯 西贡消息:越南南方解放军在二十七日夜间同时袭击了岘港和朱莱的美军机场,据初步消息,有四十七架美国直升飞机和喷气式战斗轰炸机被击毁击伤。
被袭击的岘港大理石山机场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新建成的一个直升飞机基地,位于岘港市东面,和岘港的美国空军基地仅仅一河之隔。据西方通讯社报道,这个机场上通常停有五十架直升飞机,在机场地区有两千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和两千五百名工兵驻守。解放军二十七日夜间两次用猛烈的炮火轰击了这个机场,在轰击后,“空中充满燃烧的飞机发出的白色火光”,“没有看到一架飞机离开机场”,在岘港市内可以清楚地听到爆炸声。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岘港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发言人二十八日透露,大理石山机场的美国直升飞机有四十架被解放军的炮火击毁击伤,驻守的美军也遭到了伤亡。美联社还援引西贡的消息说,“看来大理石山上的直升飞机全部或几乎全部被击毁或击伤”。
解放军在轰击大理石山美军机场的同时,还袭击了朱莱的美军机场。解放军在对这个机场进行炮轰后,迅速进入机场用炸药包进行爆炸。据初步透露,有七架美国A—4型空中之鹰喷气式战斗轰炸机被击毁击伤。
岘港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发言人不得不沮丧地承认,解放军对这两个机场的袭击“显然是配合得很好的”。
新华社河内二十八日电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越南南方富安省解放军和游击队在二十五日清晨的一次战斗中,打死敌军一百三十名,其中包括三名美国侵略者和一名伪军少校。
解放武装力量在这一战斗中,迅速歼灭了和智乡珊山据点的伪军主力部队一个连,缴获武器四十二件,其中包括机枪三挺和六十毫米的迫击炮二门。
这次袭击使附近和广乡儒亨“战略村”的另外一个连的敌军主力部队胆战心惊,他们仓惶放弃这个“战略村”逃跑了。
和胜乡的游击队二十五日也击溃了美和“战略村”的敌军一个连,打死敌军多人,还缴获了许多武器。
十月十五日,求河县游击队用步枪打落敌人的直升飞机一架,打死飞机上的美国侵略者四人。(附图片)
十月二十七日夜间,越南南方解放军两次用猛烈的炮火轰击了岘港的美军机场。据初步消息,有四十架直升飞机被击毁击伤。图为美国驾驶员惊魂未定地坐在飞机残骸上。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3版()
专栏:

  金日成首相接见中国人民代表团
新华社平壤二十八日电 朝鲜内阁首相金日成二十八日接见了由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杨勇率领的中国人民代表团全体成员。
接见时在座的,有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朴金哲,外务相朴成哲,民族保卫相金昌凤大将,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许凤学大将。
接见时,中国驻朝鲜大使郝德青也在座。
金日成首相同中国人民代表团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并且合影留念。(附图片)
  十月二十八日,朝鲜内阁首相金日成(前左五)接见由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杨勇率领的中国人民代表团全体成员。
朝鲜中央通讯社传真照片
(新华社发)


第3版()
专栏:

  刘主席夫人在沪宴请马桑巴—代巴总统夫人
据新华社上海二十八日电 刘少奇主席的夫人王光美今天中午在这里举行宴会,招待刚果(布)总统马桑巴—代巴的夫人。
罗瑞卿副总理夫人郝治平、上海市副市长曹荻秋和夫人石斌等出席作陪。
在洋溢着热烈友好气氛的宴会上,王光美和马桑巴—代巴总统夫人先后举杯祝酒。她们表示要为发展两国人民和妇女间的亲密友谊而努力。
上海的女文艺工作者在宴会上为贵宾们演唱了新学会的刚果反帝民歌。刚果(布)贵宾们同这些文艺工作者一起高唱这首反帝民歌,在座的中国朋友为他们有节奏地鼓掌伴奏。
刚果(布)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诺贝尔—乐恩巴和夫人也应邀出席。
据新华社杭州二十八日电 刚果(布)共和国总统马桑巴—代巴的夫人,由罗瑞卿副总理的夫人郝治平等人陪同,今天下午从上海乘专机到达杭州。
浙江省省长周建人和夫人王蕴如,浙江省副省长李维新,杭州市市长王子达以及杭州市各界妇女数百人,到机场热烈欢迎。
晚间,周建人和夫人举行宴会欢迎马桑巴—代巴总统夫人。
贵宾昨天在上海时,还参观了上海市第一少年体育学校和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晚间,马桑巴—代巴总统夫人等观看了上海市舞蹈学校创作并演出的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


第3版()
专栏:

  周总理电贺优素福继任阿富汗首相
新华社二十八日讯 周恩来总理二十六日打电报给阿富汗王国政府首相穆罕默德·优素福祝贺他继续担任首相。贺电全文如下:
  喀布尔阿富汗王国政府首相穆罕默德·优素福博士阁下:
在阁下继续担任阿富汗王国政府首相的时候,我向阁下致以衷心的祝贺。我相信,在反对帝国主义、加强亚非团结和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事业中,中阿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一九六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第3版()
专栏:

  美军事评论员承认侵越战争已把美国拖得狼狈不堪
  约翰逊政府陷入兵力不足装备困难危机中
  妄图采取“应急”扩军措施准备进一步扩大侵越战争
新华社讯 纽约消息: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员鲍德温在十月十六——十七日的《纽约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表明,一场南越战争已经把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拖得狼狈不堪,使美国的“武装部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人员和装备问题”。
但是,文章同时透露,约翰逊政府还是在想尽一切办法,准备进一步扩大侵略越南的战争。
文章说,由于南越战争的日益扩大,美国“武装部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人员和装备问题。特别是陆军军官对陆军的战备后备部队的缺乏准备,以及对在美国和海外的弹药和装备的储存的不断消耗表示不安。
“为了向越南派遣部队、为了向他们提供一切必要的东西——特别是消耗量越来越多的弹药和零件,以及同时为了扩大武装部队,各个军种都在使用在世界许多地方的储备物资,并从现有的部队中把受过训练的人员抽出来向新部队和增加的新兵提供训练干部。”
文章说:“在充分进行(军火)生产及建立训练中心以前,在今后几个月内,目前的人员和装备问题可能是最为严重的。”
文章接着谈到约翰逊政府正在和打算采取的扩军措施。它说,“陆军将要增加另外一个师、三个旅、许多直升飞机连及战斗支持和供应部队”,为了训练这些部队,“将以其他师和旅内的受过训练的人员来为新部队提供受过训练的干部——约为整个部队的百分之二十五。全国教练人员将从十万零五千人增加到十五万人。在佐治亚州本宁堡和得克萨斯州勃兰斯堡将开辟两个新的训练中心。在七月一日开始的一九六六年财政年度,陆军的总的受训人员预计将达约四十万零八千人,而在上一个财政年度是十九万五千人”。
文章透露,约翰逊政府为了应付侵越兵力不足的问题正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其中包括:把海军陆战队新兵的训练时间从十一周减为八周,把海军的新兵训练时间从九周减为七周。
把吸收参加后备军官训练计划的人数从目前每年三千四百人增加到一万一千七百人。除了正在扩大佐治亚州本宁堡和俄克拉何马州西尔堡的后备军官培训学校外,还将在弗吉尼亚州的柏弗堡、肯塔基州的诺克斯堡和佐治亚州的戈登堡建立新的军官学校。
消息还说,陆军由于嫌对后备军官的训练速度太慢,正在吸收没有军事经验的合格的大专学校毕业生入伍任职。
此外,文章还指出,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已经不许正规军的军官退休或辞职;国防部正计划雇用六万名文职人员来接替现在由军官和士兵所担任的工作,以腾出战斗人员。


第3版()
专栏:

  越南北方军民击落美机三架
据新华社河内二十七日电 这里二十七日晚上公布:越南北方河西省军民二十七日打落入侵的美国强盗飞机两架。
二十七日下午,美国强盗利用下雨的时候,派遣飞机侵入河西省领空,高度警惕的河西省军民在敌机还没来得及轰炸,就以第一排炮弹打落两架。
新华社河内二十八日电 据这里二十八日公布,越南北方义路省军民二十日上午打落入侵的美国喷气式飞机一架。这样,从去年八月五日以来,越南北方军民共打落美国强盗飞机七百零四架。


第3版()
专栏:

  南越伪军公然向柬埔寨境内开枪
新华社金边二十七日电 据柬埔寨新闻社二十七日报道,一九六五年十月十八日上午,南越军队约一个连向柬埔寨境内柴桢省太普县巴维镇波特马村开枪多发,打伤柬埔寨居民两人。
据柬埔寨新闻社二十七日的另一条消息说,南越军队在十月六日和七日曾两次向波萝勉省内柬埔寨领土发射迫击炮。


第3版()
专栏:外国朋友谈中国

  日本剧作家久板荣二郎赞扬我国京剧改革
  成功的改革精湛的艺术
日本戏剧家访华代表团团长、剧作家久板荣二郎今年四五月间曾分别在日本《话剧》和《戏剧》杂志上发表文章,谈他对中国京剧现代戏的观感。
他说,在没有到中国之前,听到京剧“现代化”,对于京剧是否能演现代戏是抱着怀疑态度的。直到在舞台上看到京剧现代戏后,才相信这种改革是成功的。他说,坐满剧场的观众同台上打成一片,欣赏演出。
他说,京剧现代戏《奇袭白虎团》有很多唱词和夸张的演技,特别是使用了很多大身段和翻跟斗来表现战斗的场面。我们看这个戏虽然不能完全懂得戏里的话,可是听了翻译的仔细讲解,再看舞台旁边的幻灯字幕,差不多都可以懂了,所以留下的印象非常强烈。他认为戏里翻跟斗没有脱离内容的感觉,而是和内容结合起来强烈地表现出了同敌人的战斗。
他在写到京剧短戏《战海浪》时指出,轮船上的船员穿着救生衣去救护渔人的场面,在海涛上船摇动的姿态,都非常生动地表现了京剧的传统演技。看到那种情景,觉得写实的演技是难于达到这样精湛的表演艺术水平的。
他认为,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是同不少困难进行过斗争的。要克服这些困难,而且使演技能够和内容精炼地结合起来,要用很多时间,并且要不断努力。
久板荣二郎在文章中指出,这次访问中国的所见所闻,使我非常惊讶,从各方面受到很大的刺激,并且学习了许多东西,打破了、扩大了自己思考的框框。这是很难得的机会。他说,虽然我的专业是戏,但是我想将我的亲身体会,从各方面努力吸取经验。


第3版()
专栏:

  几内亚新闻部电影处处长路易·阿肯说
  《白毛女》影片属于被压迫人民
我国影片《白毛女》的马里语版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上演时,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几内亚新闻部电影处处长路易·阿肯曾在科纳克里《自由报》上撰写影评,赞扬这部影片。他写道:
《白毛女》的剧情简单,但很动人。因为这是被压迫的群众(不论他们属于哪一洲)所经历的历史的一页。封建势力对待被他们肆无忌惮地压迫的劳苦大众的手段都大同小异。
所以《白毛女》可以成为一部非洲国家的影片,或成为任何一个沦为殖民地饱受剥削的国家的影片,它的普遍性就在于此。哪一个受压迫的人民没有尝受过强迫婚姻的野蛮制度的痛苦呢?
影片的结局是和影片的美相映生辉的。影片揭示了美丽的中国,美丽的风景,也揭示了年轻姑娘的美丽;细腻的艺术表演加强了这种美感,并且把流露出来的、互相冲突的感情传达给观众。只要观众对自己的历史记忆犹新,他就会变成演员,融化于影片之中。
观众是能够参加到剧情中的,因为主要演员所讲的语言是他们所懂得的语言。


第3版()
专栏:

  《红色娘子军》是出色的创造
法国古典芭蕾舞团团长基劳德赞扬我芭蕾舞的发展
今年四五月间,法国古典芭蕾舞团曾经前来我国访问演出。团长克劳德·基劳德在回去以后发表访华观感,赞扬我国芭蕾舞的迅速发展。
基劳德说,中国舞蹈家们成功地把传统的京剧舞蹈动作与西洋芭蕾舞揉合起来,这是一种出色的创造。他赞赏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改革非常成功,并认为在欧洲由于没有适合的剧本,要演出这样大型的描写现代生活的芭蕾舞剧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他说,欧洲缺乏中国丰富的传统舞艺和民间舞蹈艺术。
他又说,中国的芭蕾舞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够达到目前水平,使他们非常惊奇。他相信在两、三年后中国芭蕾舞可以媲美世界最好的芭蕾舞团。他赞扬中国芭蕾舞学生勤奋好学,严肃认真,并且认为他们有良好的训练。


第3版()
专栏:

  刻划非洲人民形象 鼓舞非洲人民斗争
加纳作家内维尔·达维斯赞扬我国话剧《赤道战鼓》和《刚果风雷》
加纳作家内维尔·达维斯不久以前访问中国后发表观感,赞扬他在中国看到的话剧《赤道战鼓》和《刚果风雷》。
他说,这两个话剧非常具体地表现了中国人民愿意同刚果(利)和非洲人民在反帝斗争中加强团结的真诚心意。这种真诚心意的最显著的证明,就是这两个戏中对非洲人性格的刻划。在西方舞台上或电影中所司空见惯的是,只要一出现黑人,就极尽歪曲、污辱之能事。他们把黑人涂抹成窝窝囊囊、愚昧无知、不能独立思考、没有为反对非正义而斗争的愿望——实际上把他们看做是智力低下的人。这两个中国戏所刻划的非洲人,却充满了人的尊严,然而又不带浪漫主义色彩;他们写非洲人如何从殖民主义孕育的种种错误思想中找到了自己的出路,认识到在他们的正义事业中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并且显示了他顽强的意志,要抗击各种形式的外国压迫,直到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非洲在我们这个时代中的伟大历程的真相,我认为中国的戏剧确切地反映了这一点。为了使这两个戏中的击鼓、舞蹈、布景、服装、姿势和动作更真实而下的功夫,也是真诚心意的一种表现。这两个戏也会象舞剧一样,给非洲的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他们的斗争也是一种鼓舞。


第3版()
专栏:

  辉煌的演出 美妙到极点
  一个英国记者谈他观看《东方红》后的感想
英国《每日快报》十月十八日刊载一篇由华尔特·帕廷顿写的通讯,谈他在广州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后的感想。作者写道:
五十个象向日葵一样鲜艳的漂亮中国姑娘,把舞台变成了美的化身。两百人的合唱队形成了怒放的花瓣,齐声歌唱。
广州的中山纪念堂响彻了盛况空前的《东方红》演出的歌声。
我一再同五千名共产党人一同起立鼓掌欢呼。
我认为无论如何,开头的合唱是我听过的最动人、感情最充沛的歌曲之一。
我敢拿出我最后的一扎人民币来打赌:光是这一歌就足以使伦敦剧院的观众站立起来叫喊,直到忘形的地步。
但是,这还只是整个辉煌演出的一个小部分。
舞台、灯光、音乐效果——还有一个漂亮的西藏姑娘,她的女高音的音域在技术上可以同卡拉斯(意大利著名歌剧女演员——译者注)媲美——一切都美妙到极点,我相信任何西方剧院都无法相比。
如果你忘掉政治——由于我只懂二十个中国字,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音乐、音乐、才旦卓玛的高唱入云的女高音歌曲,使我这个到现在对中国了解已经很多从而不能完全没有微词的记者几乎流出了眼泪。
象开始一样,演出的最后又是一个盛况空前的歌曲:《歌唱祖国》。
组成向日葵的姑娘们把花瓣朝着黎明,朝着她们的领袖、中国的红太阳毛泽东。
因为一切花儿都爱太阳。


第3版()
专栏:

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五日至六月二十五日,中国前线歌舞团在柬埔寨各地进行了友好访问演出,受到柬埔寨人民的热烈欢迎。图为中国前线歌舞团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体育宫表演的舞蹈“越南兄弟,你们打得好”的场景。中国艺术家的表演给观众们以极大的鼓舞,演出结束时,台上台下都同声高呼“越南必胜,美帝国主义必败!”口号。
新华社记者 戈春江摄


第3版()
专栏:

  残烛  方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