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毛驴子”和“铺路石” 张欣
新出版的《红旗飘飘》第17集有几篇好文章,人们从这里可以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许多深刻的启示。
我们常说,要做一个自觉的革命者,什么叫自觉呢?形象地说,读了这些文章,我觉得可以用“毛驴子”精神和“铺路石”精神来说明。
“毛驴子”精神是李克农烈士教导我们的。
李克农同志毕生勤勤恳恳,深入龙潭虎穴,和国内外的敌人,展开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直到重病缠身,临逝世前三日,犹在人大会堂抱病参加重要会议,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诙谐地把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实干精神称之为“毛驴子”精神。他说:“我们是毛驴子,驮惯了东西,不驮是不舒服的,能驮多少,就驮多少。”(见《回忆克农同志》一文)这个形象的比喻,深刻地道出了革命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革命者是人民的毛驴子,不是人民的老爷和上司,既然是人民的“毛驴子”,就得为人民驮东西。在革命者的心目中,为人民服务,岂止是天职,还是莫大的乐趣。但是,每个人能力有大小,对于事业的贡献自然也有多少。这无损于革命者的品质,重要的是克农同志说的,能驮多少,就驮多少。既不挑肥拣瘦,也不敷衍塞责,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正如我们在《我们的妈妈同志》一文中读到的任锐同志一般,这位鬓发斑白的革命母亲,晚年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监印工作,看似平凡、机械的工作,她却全力以赴,一丝不苟,这何尝不是“毛驴子”精神呢?
“铺路石”精神是古柏烈士教导我们的。
古柏同志十九岁参加共产党,在江西寻乌一带发动农民运动。有人见年轻的古柏“赤化了”,告诫他说:“自古以来,时代之变迁,政党之发展,一定要牺牲不少青年,为政党铺平道路,主义才能实现。古柏,难道你愿意做共产主义的铺路石吗?”他坚定地回答说:“没有铺路的人,哪里有康庄的大道可走。”“为共产主义而死是光荣的,信者不惧!”(见《古柏长青》一文)
共产主义运动在地球上已经开展了一百多年,在中国也已经历了四十多年。多少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为的是给共产主义事业铺平道路,给后辈开拓康庄大道。今天,我们的幸福道路正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铺设的。“铺路石”精神,是一种无尚高贵的共产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我们在读《夏明翰的故事》和《记卢涛》二文中,同样可以感受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同志的就义诗,早已家喻户晓,他置身刑场,却瞻望后来。卢涛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奔走二十多年,几度身入囹圄,就在1948年底全国解放前夕,被害捐躯,牺牲前他在狱中写道:“胜利在望,死而无怨。”这种成仁、取义的壮举都是铺路石精神在革命者身上迸发出来的光辉。有了这种精神,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可以忍受敌人加于我们的从精神到肉体的折磨,可以克服物质上的一切困难,可以使一个平凡的人变得高大起来。


第6版()
专栏:

桂花飘香 刘心武
天刚麻麻亮,曹大爷就起身了。校园里弥漫着乳白色的晨雾。绿色的矮松墙,红色的人蕉,灰色的小楼房,在雾里显得朦朦胧胧的,像是还没睡醒。曹大爷操起条帚,扫起校园里的石子甬道来。其实,昨天晚上他就扫过了,可是,夜里刮了阵风,他担心落叶把甬道弄脏了,于是再扫一遍。不让孩子们生活的环境里有一丁点不干净、不整洁的地方,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了,何况今天又是开学的日子呢!
他沿着甬道慢慢扫去,心里嘱咐自己:轻一点,老师们还没睡醒呢,今天他们又要走上课堂,可不能把他们吵醒啊!可是,当他扫到教室楼后柳树林边时,不禁怔住了。是谁在柳树林里轻声地朗读?他眯起眼睛一瞅,原来是新来的王老师,正在准备讲课呢!今天就要讲第一课了,心里怎么能平静?曹大爷想到这里,提起条帚,蹑手蹑脚地走了开去。来到大门口,猛然嗅到一股甜香,啊,原来是放在那里的两盆桂花长骨朵了,米黄色的小花缀满酱紫色的枝丫。他停下脚步,猛吸着这醉人的香气,心里甜滋滋的。是啊,又有一批孩子走进这个大门了。
忽然,大门外有人叫“曹大爷开门”。门一开,孩子们就蹦到了他跟前,这个送他一张假期里画的画,那个递给他一架飞机模型……二年级的王纪明牵着弟弟,指着弟弟身上背的新书包,告诉曹大爷说:
“这是我给弟弟缝的,从今天起,他是一年级小学生啦!”曹大爷乐得合不拢嘴巴。不一会儿,孩子们的欢笑声、招呼声就把晨雾冲散了,初升的阳光给楼房和美人蕉镀上金边,学校又恢复了暑假前的热闹……
一年级的新生大都是爸爸、妈妈送来的,他们有的活活泼泼,一点不认生,见了曹大爷就叫“大爷”;有的却很腼腆,牵着妈妈的手不放,两只眼睛不住地眨巴。碰见这样的孩子,曹大爷就走过去,弯下腰,和气地说:“不怕,这就是你的家啦,瞧,你自己长大了,这里的东西比起托儿所的来,也长大啦,对吗?”孩子睁大眼睛望望四周,可不,操场大了,滑梯高了,秋千也长了。于是,他们感到自己确实长大了,就放开妈妈或爸爸,大方地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起来。
一个年轻的阿姨走进校门,手里没牵孩子。大爷问她:“找孩子吗?”阿姨脸上泛红,不好意思地说:“我是托儿所的阿姨,上班路过这儿,顺便来看看;今天新来的孩子,有好多是我带过的……”曹大爷点点头说:“不放心?是吗?也难免,我们不会亏待孩子们的,瞧,他们玩得多欢畅啊!”阿姨顺着曹大爷指着的方向望过去,可不,到处是欢乐的人群,高年级的同学带着低年级的小朋友,老师、辅导员在孩子们中间讲着什么。她深深地吸了一口花香,两只眼睛闪闪地望了曹大爷一眼,喊了声:“再见!”就走了。她心里感到像接力赛跑跑完了那样轻松。
曹大爷听着小学校里特有的孩子们的喧腾声,感到特别亲切。也许有人嫌这声音太吵人,但是,在这所小学校里工作了二十年的曹大爷,却觉得没有这样的声音就会寂寞。
上课了,校园又恢复了平静。曹大爷从传达室出来,操起条帚,又扫起甬道来。那黄米一般的桂花,飘起更加浓郁的香气。


第6版()
专栏:

柚树赞 何立强
柚树在南方是常见的树,它虽然没有笔直粗壮的躯干,但却有繁密茂盛的枝叶,很像一把给人们遮荫挡雨的大伞。柚树的根是苦的,皮是苦的,枝干和叶是苦的,就是顶顶有名的沙田柚,它的皮和核也是苦的。柚树可以说是从头苦到脚了!但是,它的果实却是甜的。
每当我尝到它的甜汁时,我总想到母亲。在过去艰难漫长的年月里,我见过千百万母亲把苦水吞下肚里,把奶汁喂给自己的儿女。我还想起了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我还想起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他们吃的草根、树皮,数十年来,却打下了一座革命江山;我还想起了许多革命烈士,他们奔走道路,不辞劳瘁,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献给革命事业。
每年的中秋节,人们都是乐呵呵的围坐在一起,一边吃沙田柚,一边赏月。我想,当我们在快乐的时候,当我们尝到沙田柚的甜汁的时候,如能想到生长它的柚树,想到我们的革命前辈,想到一切宁愿自己吃苦,把甜留给人们的人,那该多么有意义!
解放后,柚树是越来越多了。我赞美柚树,也愿意鞭策自己成为一株平凡的柚树。


第6版()
专栏:知识信箱

宇宙航行员在太空怎样生活 二、胃口好吗?吃些什么?怎么吃法?
在太空飞行,环境和地面有了很大改变,航行员的饮食是否能够很好适应这种环境呢?现在看来,这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且大体上已经解决。
饮食问题包括这样三个因素:
首先是能不能有好的食欲。人们要有良好的食欲,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精神愉快,身体健康,有正常的生活规律,再加上消化系统能正常地活动,又有合适的食品调味,这样就能有良好的食欲。苏联的宇宙航行员正是这样,从心理状态讲,他们都认为这种飞行是人类最伟大的理想之一,是征服宇宙的第一步,把能参加这种飞行,看成是莫大的幸运和骄傲,对于飞行器有很大的信心,当然,他们的食欲会很好。相反,如果根据美国的报道,他们的宇宙航行员在飞行过程中,感觉到的是孤独,自觉脱离了社会,前途渺茫,心情忧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肯定他们的食欲是不会好的。但是,心理状度好,还不能说把全部问题都解决了。飞行中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食欲,需要为飞行员作妥善的安排。比如,宇宙航行员必须根据仪表的特性,熟练地分析飞船飞行状态、方位;然后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应该如何驾驶。这样的操作既复杂又很紧张,如果没有合理的工作制度,就会影响食欲。又如宇宙航行员在一百八十公里高度以上的太空中高速飞行,飞行的变化虽然多,技术也很复杂,但是他所生活的环境内只有仪表、坐椅和一些家具,这种单调的环境,也会使人精神不振、疲劳,甚至使食欲减退。再说,在失重时,肠胃道内的食物因为没有重量,失去了正常的辅助蠕动传送食物的重力作用,这样,会不会引起食物滞留和食欲不振?同时,如果没有重力作用,会不会引起便秘呢?如果引起便秘,自然也会引起食欲不振。
科学家们对所有这些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的因素,都作了合理安排。他们为航行员订出以分钟为计算单位的作息制度,使航行员保持地面生活的节律性;定时进行自动驾驶时,可以向地面谈话,祝贺;可以观察地面,有时还可以规定学习文化,作实验的时间,以经常维持高涨的情绪,不会感到单调。这就保证了航行员的胃口。此外,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没有发现内耳反应不良的现象,消化道也能正常活动。
怎么吃法?根据过去的研究,在失重情况下,在咀嚼和吞咽食物时,气体容易随着食物进到身体内,吞咽的气体过多,引起气胀,气体还不容易排出;如果吃粉状食物,它不易下沉,时常随着空气进到肺内,引起肺部感染或发炎,因此认为只宜吃软管食物,才可以避免吸进过多气体,避免将食物粉末吸进肺里。但是这次航行中,宇宙航行员们已经可以吃一种特制的较干的块状食物,这种食物块头不大,一口吃一块,只能闭口咀嚼,不能张大口咬,以免张口时使气与食物混合,引起吞入大量气体。经过咀嚼后,混合适当的唾液,使块状的食物成为糊剂下咽。这也可以说明长期失重时,经过训练,进食技巧可以有所改善,不必一定吃软管食物。
宇宙航行员应该吃多少热量呢?正常人每天所需的热量是三千卡,飞机飞行员大约需要四千卡以上,宇宙航行员是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似乎应该吃高糖高维生素,以至高热量的食物。可是一分析,情况并不如此简单,因为在失重情况下,宇宙航行员活动时,不需要对抗重力,肌肉松弛,消耗的热量较正常人少,因而不需要高热量。
在失重情况下,胃的排空是否正常?食物进入胃内的机制是否受影响呢?公报中谈到,宇宙航行员的食量正常,可见得在失重情况下,食物进胃的机制不受影响,胃的排空和肠子的蠕动也没有明显的改变。
那么,航行员吃些什么呢?根据上述分析,宇宙航行员很可能是吃含糖和维生素较高、但热量不太大,不易与大肠菌作用而产生气体的食物。食物的容积和正常的食量相当或稍大。在短期飞行中,可以采用携带口粮形式。口粮可以装在软管里,也可以做成块状。
有人问:半年以上长时间的航行,口粮问题怎么解决?如果采用带口粮的办法,飞船的重量就太大了,会产生不少问题。这问题科学家们早已考虑到了。他们认为,长时间的航行,可以利用生物循环的办法——利用人呼出的碳酸气,和排出的大小便,经过处理,培养小球藻,供应航行员氧气和光合产物:糖、蛋白、脂肪三大营养素。这种方案的研究,已经获得一定的成果,但尚未能应用。三、有一个良好的住的环境
苏联宇宙航行员尼古拉耶夫说,他不愿回到地面上,因为舱内很安静、很舒服。的确,宇宙飞船的设计师们已经在飞船的座舱内造成了很好的卫生条件,使航行员有一个良好的住的环境。我们知道,宇宙空间的物理和化学条件是极不利于人们生活的。在那里,没有空气,温度在地球轨道上总在摄氏二三百度以上,辐射热也很强,在几小时内即可将二公分冰点的水热到沸点。此外,还有高能射线及流星等,都能危害人的生命。宇宙飞船的工程师们设计出完善的飞船,是很不容易的。根据“东方一号”的有关材料,卫星式飞船内的自动调节系统,保证了航行员座舱内正常的大气压力、氧的浓度,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超过百分之一,温度保持在摄氏十五度至二十二度之间,相对湿度是30%到70%。空气成分的还原(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汽,同时放出合适的氧量)是用高度活泼的化学化合物来实现的。交流换热过程也是自动调节的。当空气被人的机体活动和仪器工作放出的有害杂质污染的时候,有专门的滤器进行净化。
宇宙飞船中预定温度的保持是由温度调节系统来实现的。这种调节系统的特点是利用液体冷却剂把热从航行员座舱内送到舱外,使液体冷却剂的温度保持稳定。座舱壁有足够的厚度,不仅宇宙射线很少进入,而且可以保证飞船在地球外层空间飞行。
这次飞行中,飞船的性能保持得很好,虽然经过三四昼夜的飞行,航行员仍觉得很舒服。
[待续]


第6版()
专栏:

爸爸的老师(儿童诗) 任溶溶
我的爸爸是数学家,
人人都知道他,
你们要是还不知道,
因为没有长大。
有天早晨爸爸起来,
像有什么要事,
谁知他跟妈妈说道:
要去望望老师。
我的爸爸还有老师,
你说多么新鲜!
这老师是怎么个人,
我倒很想见见。
我起劲地求我爸爸,
带我去看看他。
爸爸对我眼睛一眨,
说了一声:“好吧!”
可是爸爸临走以前,
对我反复叮咛,
要我注意这个那个,
我当然都答应。
我一路想他这老师,
该是怎么个人。
他一定是胡子很长,
满肚子的学问。
他当然是比爸爸强,
是位老老专家,
他要不是老老专家,
怎么教我爸爸?
可是结果你猜猜看:
爸爸对谁鞠躬?
这事要让同学看到,
叫我都要脸红。
鞠躬的人如果是我,
那还不算稀奇,
因为爸爸这位老师,
就是我的老师!
可我都念三年级了,
她却教一年级。
我的爸爸向她鞠躬,
你说多么有趣!
老师看着爸爸,
就像看个娃娃:
“你这些年非常努力,
成绩的确很大。”
你想爸爸怎么回答?
“这得谢谢老师!
我全靠着您的指点,
知道二二得四。”
于是我才恍然大悟,
不管什么专家,
都有一年级的老师,
曾经教导过他。


第6版()
专栏:

小蝴蝶(瓷雕)
〔苏联〕阿·伯里也第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