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怎样使概念明确
方华
一   
概念明确是我们想问题、发议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概念不明确,不仅使我们在研究问题、讨论问题时,很难有什么正确的结果,而且也会使我们在做工作时,出毛病,犯错误。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一贯重视概念明确的问题。马克思在批判李嘉图的劳动有价值的说法时,就批评了李嘉图混淆“劳动力”和“劳动”两个概念的错误,同时指出了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两者的区别,从而使价值学说在理论上一贯起来。马克思说:“我们是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肉体力和精神力的总和”,“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就是劳动”,劳动力是商品,它有价值。“劳动是价值的实质和尺度,但它自身没有价值”,不是商品。马克思在他还没有彻底完成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工作以前的早期著作《雇佣劳动与资本》中,也还没有把“劳动力”和“劳动”两个概念了解得十分明确,只是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才明确起来。恩格斯在1891年给《雇佣劳动与资本》写的导言中说道:“我所加进的一切修改,都是归结于一点。在原稿上,工人为取得工资向资本家出卖的是自己的劳动,在今稿上——则是自己的劳动力。关于这一修改,我应作一个解释。——向工人们解释,使他们知道,这里并不是玩弄着空洞无谓的咬文嚼字把戏,而是牵涉到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①如果说,工人为取得工资向资本家出卖的是自己的劳动,劳动就是商品。这样,“当经济学者将价值由劳动来决定的这个见解应用到‘劳动’这个商品上去的时候,他们马上就陷进一连串的矛盾中去了。”②
列宁也十分重视概念明确的问题。他在《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讽刺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一文中,批判考茨基的所谓帝国主义“仅仅是对外政策体系”而且不能把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一经济阶段叫作帝国主义这个论断,曾经写道:“考茨基弄错了。当然,作字眼上的争论是不智的。禁止使用帝国主义这个‘字眼’也是决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要进行论争,就要确切地阐明各个概念。”③
概念明确的问题是我们进行讨论时的重要问题。由于概念的不明确,一些问题长期争论而没有什么结果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例如:我国学术界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引起了一些争论,而且一直没有什么结果,其中原因之一,可以说是由于没有把“资本主义萌芽”这个概念弄明确。
概念明确的问题也是我们和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进行斗争时必须重视的问题。概念的不明确,概念间的混淆常是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所惯用的一种诡辩的手法。例如:“现代修正主义者把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和平政策和资本主义国家内的无产阶级对内政策混为一谈,因而认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是资本主义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就是在资产阶级统治下的各国无产阶级可以抛弃阶级斗争,可以和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者,实行‘和平合作’,就是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剥削阶级应该忘记他们是在阶级社会中生活着,等等。”④
由上述可见,概念明确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明确概念就是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所谓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所谓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所涉及到的对象的范围。例如:“人民内部矛盾”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一般说来,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它的外延在我国现在条件下,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
每个概念都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但是,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都随着客观对象的变化、发展和人们对客观对象认识的深化而改变。例如: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这种变化,就是概念的灵活性。
了解概念既是确定的又是灵活的,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如果只是强调它的确定性的方面,忽视、抹杀它的灵活性的方面,就会以固定的看法,对待发展着的现实,就要犯思想赶不上现实的错误;如果只是强调它的灵活性方面,忽视、抹杀它的确定性方面,就可能把幻想看作真理,甚至流于诡辩的错误。在我们运用概念时,既要掌握它的确定性,又要掌握它的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最为准确地反映事物。
要明确概念,重要的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足够的具体知识,但是,有许多概念,特别是有关阶级斗争方面的概念,还必须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否则,也还弄不明确它们。例如:关于“国家”这个概念,资产阶级及其学者们从来就没有把这个概念弄明确过,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明确了“国家”这个概念,揭示了它的本质。明确概念除需要具备上述的一些基本条件外,还必须运用两种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这就是定义和划分。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例如:“人就是能制造生产工具,能进行抽象思维的动物”。这个定义揭示了“人”这个概念的内涵。这个定义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人”是一个部分,这个部分叫做被定义项,被定义项就是其内涵被揭示的概念。另一部分是“能制造生产工具,能进行抽象思维的动物”,这个部分叫做定义项。定义项就是用以揭示被定义项的内涵的概念。第三个部分是“就是”。这个部分叫做定义联项。定义联项就是表示被定义项与定义项之间的必然联系的概念。
从形式逻辑上说,定义有两种:一种是真实定义;一种是语词定义。真实定义是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本质属性的定义。例如:“大学生就是高等学校中的学生”就是真实定义,这里“大学生”是一类事物。语词定义是说明语词的意义的定义。例如:“四害就是老鼠、臭虫、苍蝇和蚊子”就是语词定义,这里说明“四害”这个语词的意义。
真实定义,一般的采取属加种差的方法。首先把某一个概念(被定义项的概念)放在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属概念)里,然后找出被定义项的概念同其它与之相并列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种差),最后把种差和属概念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新概念(定义项的概念),再用定义联项联结起来,就构成了定义。
在日常思维和科学实践中,属加种差的方法应用得最普遍。下面举几个用这种方法下定义的例子:
平行四边形就是对边两两平行的(种差)四边形(属概念)。
剥削就是占有生产资料而强占他人劳动的(种差)行为(属概念)。
政治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规律的(种差)科学(属概念)。
用属加种差的方法下定义,也有它的局限性。客观现实的事物的类有大有小,因此,反映客观事物的概念的外延就有广有狭,那些外延最广的概念,由于没有比它们外延更广的概念,所以,不能用属加种差的方法下定义。哲学上的范畴,如“物质”、“意识”、“形式”、“内容”等,都是最普遍的概念,都是外延最广泛的概念,因而,都不能用属加种差的方法下定义。
哲学上的范畴,不能用属加种差的方法下定义,但是,它们并不是不可定义的。对于如何给“物质”和“意识”两个概念下定义的问题,列宁曾经指出:“只有欺诈或极端愚蠢才会要求给这两个广泛已极的概念‘系列’下这样一种‘定义’,这个定义不是‘简单地重复’二者之中哪一个是第一性的。”同时列宁就给“物质”这个概念下了经典式的定义。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⑥
语词定义和真实定义有区别。它不是关于客观事物的说明,而仅仅是关于语词涵义的解释和规定。语词定义虽然不能直接揭露概念的内涵,但是,不了解语词的意义,就不能了解语词所表达的概念,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语词定义,是一种通过语词涵义间接揭示概念的内涵逻辑方法。
语词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说明的语词定义;一种是规定的语词定义。当别人不了解某一个语词的意义时,我们就用说明的语词定义来说明这个语词的意义。例如别人不了解“乌托邦”这个语词时,我们就说:“乌托邦是希腊语,‘乌’按希腊文的意思是没有,‘托邦斯’是地方。乌托邦是个没有的地方,是一种空想、虚构。”当我们感到一个复杂概念用许多语词说起来或写起来不方便时,可以用规定的语词定义来规定这个语词的意义。例如“八字方针”就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就是规定的语词定义。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八字方针”这个简短的词代替这许许多多的语词。
明确概念除了要明确它的内涵,还要明确它的外延。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是划分。
明确概念的外延,就是要弄清楚概念所涉及到的对象的范围。一个概念的外延,可以是一个单独的事物。例如北京、苏联、鲁迅等。但是,也可以是许多事物。例如部落、国家、工人等。要明确概念的外延,把一类事物的每个对象都列举出来,有时是不必要的,有时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明确概念的外延就采取划分的方法。划分的方法就是在思维中把作为一个概念的外延的那一类,根据属性的不同,分成许多小类。例如:我们可以对“社会形态”这类事物,根据社会经济形态,分为“原始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等五种。这个划分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社会形态”是一个部分,这个部分叫做划分母项,划分母项就是被划分的概念。另一部分是“原始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这部分叫做划分子项。划分子项是划分后所得的概念。第三部分就是“社会经济形态”,叫做划分根据,就是根据它对划分母项进行划分。
划分的一种特殊方法是二分法。二分法是根据对象有无某一属性来进行划分的。例如:战争可以根据是否有正义性分为正义性战争和非正义性战争。二分法是一种简化的划分方法,这种方法虽有缺点,但是,当我们的研究任务只集中在某一类中的某些事物时,我们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定义和划分是从不同方面明确概念的方法,划分只是用以明确概念的外延,定义只是用以明确概念的内涵。只有这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全面而且清楚地明确概念。1961年11月20 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上有一篇说明什么是巷道的工业常识。就是综合地运用了定义和划分的逻辑方法明确“巷道”这个概念的。在这篇的开头,就给“巷道”这个概念下了如下的定义:“为了把煤炭从地下开采出来,就必须由地面到地下,由这个煤层到另一个煤层,开掘出各种通道,这种通道在煤炭行业里叫巷道”。然后就对“巷道”这个概念进行了如下的划分:把“巷道”这个概念按其作用不同分成“主要巷道”和“次要巷道”。再进一步又给“主要巷道”和“次要巷道”分别下了定义,即“主要巷道是指能够起到开拓和准备新工作面作用的巷道”,“次要巷道是指主要巷道以外的风眼等巷道”。这样,就使得“巷道”这个概念明确起来。 三 明确概念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这里,只谈谈具体知识和逻辑方法的关系问题。
明确概念,就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是,明确任何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首先都需要掌握关于这一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知识,否则,就不能明确某一个概念。没有关于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就不能给“天文学”这个概念下出科学的定义。不了解什么是生产资料,就有可能把不是生产资料的事物,划到“生产资料”这个概念的外延之内。因此,要明确某个概念,首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只知道定义和划分的逻辑方法,是达不到明确某个概念的目的的,也可以说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只有某方面的具体知识,也还不能使某方面的概念明确。因为明确概念除必须具有知识外,还必须运用逻辑方法——定义和划分,而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又必须遵守应遵守的规则。运用定义的方法时,必须遵守定义项和被定义项外延相同、定义一般不应采用否定的方式,定义不应同语反复等规则。运用划分的方法时,必须遵守划分各子项必须穷竭划分母项,必须互相排斥,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划分标准进行等规则。不运用逻辑方法,不遵守运用逻辑方法时应遵守的规则,就不能使概念明确。
现在举几个由于没有正确地运用定义和划分的方法,而没有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的例子:
例一:“政治经济学是科学”。“这句话当然是对的。但是,这句话没有使“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明确起来,因为没有揭示
“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的内涵,没有指出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的特点,也没有指出它和其它科学的区别。这个例子之所以没有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就是由于没有遵守被定义项和定义项外延相等的规则。
例二:“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这句话也是对的。但是,这句话没有使“麻醉”这个概念明确起来,没有揭示出
“麻醉”这个概念的内涵,使人不能了解什么是麻醉,麻醉这种作用和其它种作用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个例子之所以没有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是由于没有遵守定义不应同语反复的规则。
例三:“高等学校分为综合大学、工业大学、医科大学、农业大学”。这个划分是不正确的。这样划分还不能使我们了解“高等学校”这个概念到底涉及到哪些对象,还没有完全达到对“高等学校”这个概念外延的全部了解。因为,在高等学校中还有师范大学、艺术院校等等。这个划分之所以不正确,原因在于没有遵守划分各子项必须穷尽划分母项的规则。
例四:“干部分为经济工作干部、政治工作干部、机关干部、军队干部”。这个划分也是不正确的。这个划分还不能使我们明确“干部”这个概念的外延,不能使我们了解划分子项间的关系。因为,在机关干部中有人同时是经济工作干部。另外还有人是政治工作干部;在军队干部中也有人是政治工作干部。这个划分之所以不正确,没有达到明确概念外延的目的,是因为没有遵守划分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和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划分标准进行的规则。
从上述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到,只有某方面的具体知识,而没有正确地运用逻辑方法,也还不能达到明确某方面概念的目的。
具体知识和逻辑方法是明确概念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因此,我们在明确概念过程中,既要重视掌握具体知识,也要重视正确运用逻辑方法。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一卷,第四八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一卷,第五十页。
③《列宁全集》,第二三卷,第三十四页。
④《列宁主义万岁》。
⑤《列宁全集》,第十四卷,第一四六页。
⑥《列宁全集》,第十四卷,第一二八页。


第5版()
专栏:经济资料介绍

天然气的生产
胡先庚
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可燃性气体。依油性成份含量的多寡,有湿气和干气之分。天然气价廉、方便、卫生、发热量也不低,用它能生产一千多种有机和无机产品,是化学工业难得而可贵的原料;又是一种很理想的燃料。世界上拥有天然气资源和具有一定的化学工业水平的国家,无不争相扩大开采,力图综合利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天然气工业特别是天然气化学工业的发展很迅速。其主要原因有:(1)天然气是用途极广的化工原料,而且有了它又解决了燃料和动力(天然气发电、烧蒸汽)的问题,一箭三雕。(2)建立在天然气基础上的化工生产,可以取得很好的技术经济指标;最经济的运输方法是管道输送,天然气是气体,而且从开采出来本身即有足够高的压力,用管道输送,远近不拘,因而可以省去大量的原料、燃料输送。(3)在天然气与水蒸汽直接催化转化进行造气的时候,以及利用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制造乙炔的时候,可以副产大量尾气(生产1吨乙炔可副产4吨氨),这就使合成氨工业从固体原料过渡到气体原料,对肥料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4)用之作燃料以代煤和石油,可以改善国家的燃料平衡,从而把煤与石油用于其独特用途(如煤之于炼焦、石油之于航空)。(5)天然气化工是气体工业,生产容易自动化。(6)世界资源丰富,且往往一个浅井到快用尽时,还可用下打加深的办法再次获得气源;此外,各国还很重视伴生气的采集与利用。因为从化工利用的观点来看,伴生气(即湿气)是更有价值的化工原料。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天然气产量,1937年为765亿立方米,1958年为4,195.3亿立方米,二十多年间,增加约四倍半。世界天然气的总储量究竟有多少,尚难估计。据1961年苏联的资料,苏联的潜在资源为60万亿立方米,美国为30万亿立方米。在工业储量方面,苏联有9,900亿立方米干气,美国在1960年有74,367亿立方米(干气+湿气)。
这里,介绍几个主要国家的天然气的生产和化工利用的情况。
苏联 目前,苏联干气的利用,主要在燃料方面,小部分用来生产碳黑和肥料。1959年,采得伴生气65亿立方米,利用率达50%—60%。1965年,将采230—260亿立方米,其时约有85%能被利用。计划在1959—1965年,新建二十个气体汽油工厂,并改建现有工厂,以进行湿气的合理加工利用。1965年时,气体汽油的产量将为80万吨。
1959年,苏联为供应城市、居民点和工业用的输气管线有16,500公里,已超过所有欧洲国家的长度。七年计划中将要建四十条干线,总长26,000公里。
美国 美国利用天然气已有一百三十年的历史,比石油的开发还早。最初是用来熬盐和烧锅炉。1925年,开始用以生产碳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工上的需求剧增,1940年的年消费量达到800亿立方米。战后,增大了输气管的投资,天然气逐渐代替了生产上作燃料用的煤、石油和城市煤气。1958年的产量达3,119.1亿立方米,共有气井70,400口,油井574,520口。在美国生产的天然气总量中,工业用46.5%,住宅用19.1%,商业用5.4%,开发经营用5.2%。作为能量来源说,天然气占27%,仅次于石油(42.2%),而超过煤(20%)。战后,美国敷设了许多长距离的输气管线并兼供输油之用,其铺设费约占全部开发投资费的50%。据说目前已有90多万公里长的管线,比其全国铁路还长。
1958年,美国从湿气中分离出123.8亿加仑的气体汽油,其成份是两个碳到七个碳的烷烃,是极有价值的化工原料。1958年生产的65万吨甲醇中,以天然气为直接原料的占75%—77%。另外还用甲烷生产大量卤甲烷、乙炔和氢氰酸。1958年,美国共生产191万吨乙烯,其中有50%得自天然气加工成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美国生产合成橡胶用的丁二烯,至少有30%是以湿气所得气体汽油经丁烷脱氢而得。
意大利 战后,意大利十分重视开发天然气。现有气井3,000多口,每口日产气10—30万立方米。1959年产气61亿立方米,大部分是干气,含甲烷97%—99%。设有输气管线5,400公里,最大管径24吋。全国的天然气为四个大公司所操纵。1958年投资9亿多美元。最近几年,大力向国外伸张,出口技术,先后和十多个国家打交道。1958年,所产气体在国内的消费分配情况是:工业燃料——67%;家庭用——12.2%;化工原料——11.7%;发电——6.0%;交通用——3.1%。
在意大利,大量的天然气用于合成氨和合成橡胶的制造。全国年产氮素肥料340万吨(折合为硫酸铵)中,有63%来自天然气。全国的汽车有一半是用天然气开动的。


第5版()
专栏:

关于阶级分析方法
——学习札记   王日东
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要从社会现象中,透过表面的现象把握住深藏在内部的本质,就得依靠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这个分析方法的核心就是阶级分析方法。
一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自有阶级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其所以有各种矛盾趋向,是因为各个阶级的生活状况和条件是各不相同的。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指出:“一个社会中一部分人的意向同另一部分人的意向相抵触,社会生活充满着矛盾,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各社会之间以及各民族、各社会内部经常进行斗争,革命时期和反动时期、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停滞时期和迅速发展时期或衰落时期不断更换,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找出规律性来。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不管人们承认与否,只要社会上有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一切社会现象,不论是经济的、政治的、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实际上都是各个阶级的利益和阶级斗争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表现。人们的一切思想、言论和行动,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这种对人类历史和社会问题的总看法,是从分析过去全部人类社会历史中得出来的,这也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是完全符合于社会历史的客观实际的。把这种世界观运用来研究一切社会现象,它就成为一种方法。无产阶级政党在改造社会的伟大斗争中,只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才可能了解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人都有阶级性,这是事物的本来面目,马克思主义者只不过是按照它的本来面目认识它而已。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发展的事实完全证明:在阶级社会中,一切的人们,都是站在一定的阶级地位生活着和斗争着。如此,就产生了他们的特殊阶级利益、阶级要求和阶级心理,也就产生了他们对社会上的各种事物——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不同认识和不同态度。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一个活着的人能够不站到这个或那个阶级方面来(既然他懂得了它们的相互关系),能够不为这个或那个阶级的胜利而高兴,为其失败而悲伤,能够不对于敌视这个阶级的人、对于散布落后观点来妨碍其发展以及其他等等的人表示愤怒。”(《列宁全集》第二卷,第471页)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要求按照他们的意志改造社会,而农民也要求按照自己的心愿改造社会。现在社会上的情形则是:无产阶级要求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求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如果有人想否定自己是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代表着一定阶级的利益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这是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也就像谁想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到半空中一样的不可能。
历史上一切反动阶级,都害怕革命阶级的反抗,用一切方法对这种反抗进行残酷的镇压;就是在自己被推翻以后,他们也不会甘心死亡,而要图谋复辟。但是,他们在口头上却不肯承认自己的阶级性;他们把自己描绘成不受阶级利益支配的“超阶级”的人。他们把用来维护剥削阶级利益、镇压革命阶级的工具——政权、法律、宪兵和军队等等,也都说成是没有阶级性的,是属于全民的,是为了保护全体人民利益的。现代修正主义者和老牌修正主义者的共同特点,也正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背叛了无产阶级,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以铁托集团为代表的现代修正主义者,竭力抹煞世界上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事实,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和阶级斗争理论已经过时。同一切剥削阶级和修正主义者相反,真正的共产党人坚决揭露剥削阶级所进行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争取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

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首要的问题,是分清敌友的问题。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要对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和思想状况以及各阶级的相互关系进行周密的考察、研究、分析,了解一定历史时期革命的总任务,同哪些阶级的利益一致,同哪些阶级的利益冲突,以及一致和冲突的程度如何,以便于正确制定战略和策略。毛泽东同志就是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解决我国革命与建设问题的最杰出的典范。他在1926年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对中国社会所作的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析。这篇文章对当时社会各阶级的情况进行了周密的解剖之后,作出结论说:“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从那个时候起,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重要时期,毛泽东同志总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我国社会各阶级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政治动向和阶级力量的对比,作出深刻的分析和判断,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和策略。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上存在着两个劳动阶级:一个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工人阶级,一个是农民和其他原先的个体劳动者。此外,还有两个剥削阶级:一个是反对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被打倒了的地主阶级和其他反动派;另一个是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民族资产阶级。这就是说,阶级斗争依然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并没有真正解决。党和毛泽东同志充分考虑了当前具体环境中的历史过程的客观内容,对现阶段各个不同阶级采取完全正确的方针与政策。反动的剥削阶级是专政的对象,他们同人民的矛盾是敌我矛盾。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现在,我国的资本家还拿定息);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党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农民同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农民具有劳动者和小私有者的两重性,他们同工人阶级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党对小农经济采取了引导个体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方针。
由此可见,如果不是对每个历史时期各阶级的状况进行阶级分析,就不可能有党在各个时期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不可能争取、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以孤立和打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反动剥削阶级。马克思主义者不能够单单根据某些眼前事变,某种细小的政治变动,来规定无产阶级的政策,而是应该从整个历史时代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全局,来规定无产阶级的政策,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阵地。

阶级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中,洞察各种社会问题的本质,不被任何表面的、虚假的、复杂的社会现象所迷惑。任何一种思想、言论或行动,都要分析一下它实际上符合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才能了解它的本质。例如:1957年春天,资产阶级右派向党发起进攻,他们的旗号是“帮助共产党整风”。有人曾被这种假象迷惑。但是,只要采取阶级分析观点,我们就会看到他们所要求的不过是取消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对国家各方面的领导权。那么,他们所谓“帮助共产党整风”就只是幌子,实际上是要搞资产阶级复辟。以铁托集团为代表的现代修正主义者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只要看看他们的一系列言论、行动,就可以看到他们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灵魂,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麻痹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为帝国主义效劳,既然如此,那就不管他们说得怎样好听,都只能把他们看作是帝国主义的走卒。关于我国农业合作化问题,1955年曾经发生过争论:有的人因为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当时的合作化运动,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毛泽东同志及时指出:“有些同志,从资产阶级、富农、或者具有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富裕中农的立场出发,错误地观察了工农联盟这样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他们认为目前合作化运动的情况很危险,他们劝我们从目前合作化的道路上‘赶快下马’,他们向我们提出了警告:‘如果不赶快下马,就有破坏工农联盟的危险。’我们认为恰好相反,如果不赶快上马,就有破坏工农联盟的危险。这里看来只有一字之差,一个要下马,一个要上马。却是表现了两条路线的分歧。”(《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后来形势的发展,完全证明了毛泽东同志论断的正确。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当时农村贫农、下中农和富裕中农不同经济地位作了具体分析,肯定了农业合作化是当时农村中占人口最大多数的贫农和下中农的迫切要求,也就抓到了巩固工农联盟的根本问题。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方法,是无产阶级政党改造社会的重要武器。过去,我们党正是紧紧掌握这一武器,保证了对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各种重大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正确处理,使革命和建设事业得以节节胜利;当前,在我国,虽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但是阶级和阶级斗争仍然存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告诉我们:
“被推翻的反动统治阶级不甘心于灭亡,他们总是企图复辟。同时,社会上还存在着资产阶级的影响和旧社会的习惯势力,存在着一部分小生产者的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因此,在人民中,还有一些没有受到社会主义改造的人,他们人数不多,只占人口的百分之几,但一有机会,就企图离开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这些情况下,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将要存在很久,一直到资产阶级的政治的和思想的影响最后消灭为止。在这整个历史时期,任何时候,如果对阶级分析这一武器掌握不好,就有迷失方向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经常注意掌握运用这一武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