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向科学技术堡垒进攻的人们
记在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学习的一批工人学生
新华社记者 高洁 王富昆
最近,我们访问了在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学习的一批工人学生。这批工人学生都是上海工厂里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其中五分之一以上是上海市和全国的先进生产者以及从工人中提拔的工程师。他们有的在1960年入学,有的在去年秋季入学,最晚到校的亦即将结束一个学期的学业了。这些优秀工人在生产上是能手、闯将,在学习上却是新兵。
王林鹤学习踏实认真
不顾三百七十次失败终于试制成功一万伏高压电桥的王林鹤,在学习上同样是好样的。在我们访问所接触到的工人班的老师和学生,都一致称赞王林鹤学习踏实、认真,钻研精神好。开学以来他历次考试成绩都是五分,只有一次数学得了个四分。负责辅导王林鹤一班数学的老师还拿出王林鹤的作业本给我们看,那秀丽的字迹,一笔一划都写得非常清晰。老师说,他每次作业都是按时交出,不仅把指定的习题做好,有时把参考书上的题目也挨个做一遍。
王林鹤是在去年秋季由沪光科学仪器厂选拔入学的。开学时他正好生病住在医院里,来校时已两周时间过去了。他说,当时真是又急又慌。几年前自学过的一些数学早已忘光了,而开学后又脱了一大截,一面要补习旧课,一面又不断有新的作业布置下来,学习上很被动。第一次做作业,一道解析几何题竟花了一天半时间。那些日子他苦闷极了,日日夜夜都在想怎样改变面貌,把学习进度跟上去。他仔细地分析了自己头一个月的学习状况,找出了问题所在,主要是成天给数学作业牵了鼻子走,一定要争取主动!
从此他给自己定了三个阶段的学习计划:第一阶段,补习旧课;第二阶段,达到平衡;第三阶段,争取主动。他开始时期的被动,主要吃亏在对数学的许多基本概念没弄清楚就动手做题目,运算既慢又很吃力。后来,他仔细地弄清楚每一个公式、定律,并争取多做题目,慢慢地运算技术熟练了,速度也就快了。他还很善于向同学学习。他指着他斜对面的双层床说,那睡在下铺的彭连富做作业很仔细,一步一步丝毫不苟,但速度较慢;睡在上铺的孙才康,虽然有时做的作业粗糙一些,但思想很敏捷,分析能力强,他能联系生产中的实例,帮助我弄清楚抽象的数学概念。他们每个人都给了我很多帮助。
这样大约经过两个月时间,王林鹤的学习情况就改变过来了,第一次数学测验得了五分。但是,王林鹤并不满足。他说,我现在还只达到第二阶段,彻底改变面貌,要在寒假以后。他已计划好在寒假中复习本学期课程,然后以更多时间预习下学期课程。他说,主攻方向仍是高等数学。那怕是先学一章两章也好,那样就可以争取步步超前,争取门门功课主动。
谈山林学习办法好,进步快
曾经在车床上大闹技术革新的谈山林,是上海轻工业机械厂从工人中提拔的工程师,比王林鹤早一年入学。他的学习特点是计谋多,办法好,进步快。
谈山林是农民出身,作风纯朴而略带腼腆[miǎn-tian]。访问的时候,他不爱多说话,可说出话来很有意思。他说,他在解放前只读过高小,初中是在工厂业余学校上的,以后就是学些与生产有关的专业知识,上大学的条件是非常非常差的。入学头半年,老师讲化学,什么氢元素、氧元素,看不见,摸不着,又是外文,真是如坠五里雾中,迷迷茫茫;数学也大部分听不懂。他也曾经非常苦闷而且动摇过。后来,回想起学徒时期的一段经历,给了他很大启发。1952年,他进厂做工,被分派在一台三米大车床上学艺。这台大车床干的都是精细活儿,老师傅轻易不肯让他动手,他只好站在旁边看。慢慢地,他不仅仔细看,而且动脑筋想。一件毛坯来了,他先设想,如果由自己做该怎么加工,然后看老师傅的加工方法和自己的设想有什么不同,下班后再问老师傅为什么要这么干,而不那么干。就这样,别人要两三年才能学会的车工技术,他在半年多时间里就初步掌握,并独立上车床操作了。几年以后,他成为厂里最出色的车工。学习上,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数学、物理、化学的公式、定律,是不是也有它内在的联系和一定的规律,而只要掌握那关键的一环,就可以举一反三了呢?根据这个启示,他尝试在每次上课以后,就认真复习,理解这个定律、那个公式的含义,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不同之点,一步步认真搞懂。这样果然奏效。起初,他化学考试零分,数学经常开红灯(二分),现在已赶上班上的中上等水平了。
“科学这东西是没有什么好讨巧的,必须认真下工夫。”谈山林很有信心地这么说。初谈时的那种拘束完全消除了。他拿出一本字迹工整的数学笔记给我们看。这不是普通的上课笔记,而是他在课后,把一阶段的课程内容经过复习、消化以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加以归纳整理的。笔记上有的划了红线,有的注上特别的符号。他说,经过这样一番整理,自己就很难忘记,而以后查阅也方便了。例如高等数学“级数”那一章,课堂笔记有十六页,他归纳整理成三页、二十四条简单明了的内容。而所有这些,他都是利用星期天休息时间完成的。他说,学习好科学文化是今后一辈子的事,今天刻苦点,以后困难就少点,就能为国家工作得更好。能有这样学习的机会,是我最大的幸福。
李福祥苦学苦钻,决心突破学习难关
在生产上以善想办法被人称为“钻家”的工人李福祥,在学习上也是很刻苦的。
李福祥还是那副工人本色,讲起话来兴冲冲地。他说,当了十几年工人,站着工作惯了,刚到学校时从生活到思想都不习惯。现在几个月下来,生活上已经习惯了,就是学习上还是个“困难户”,到现在没有彻底改变面貌。
李福祥这学期主要是补习高中课程。这个在解放以前给地主当过“放牛娃”的工人,解放后,通过业余学习虽已达到中学文化程度,但因社会活动多,业余学习受到影响,学的不系统、不经常,现在碰到的困难真是难以想像。但是,李福祥说,我吃够了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苦头。例如我改进了很多钻头,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提高。今年一篇总结钻头革新经验的论文,花了我四五个月时间,最后还是请了专家帮助才告完成的。这次到科学技术大学来学习是我自己请求的。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学好,而且也相信一定可以学好。
在学习上,这个浑身是劲的中年工人,同样发挥了他那顽强的钻劲。他向比他早一年入学的杨新富(上联电工厂全国先进生产者)学,向王林鹤学,学习十分刻苦。每天,他都坚持早上上课以前自修一个多小时;晚饭后,别的人喜欢在暖和一些的宿舍里温课,他却不怕辛苦,到五楼教室去自修。最近一次数学测验,他第一次得了一个四分,信心更高、干劲更足了。用李福祥自己的话说,困难一定可以克服,科学文化知识一定要掌握,只许学好,不许学坏。
互相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在工人班里,虽然大多数已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但是像李福祥这样的“困难户”并不是个别的。这一点也不奇怪。请看看他们的“学历”吧:杨新富,七岁开始做工,解放后进业余学校才勉强达到高中程度;陈铭津,木工,高小毕业,因为爱好无线电,试制尖端产品,近几年才自学了一部分数学和物理,化学压根儿没有碰过;王宪钧,解放前只读过几年书……。他们生产经验丰富,学的知识不系统,有的一时还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这就是他们入学以来面临的困难。可是,困难不可怕,重要的是克服困难的信心和集体力量的帮助和支持。在访问中,很多工人学生生动地告诉我们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的故事。
王林鹤和李福祥是好朋友。一次,当他知道李福祥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心里很焦急,便找了李福祥谈心。他说,测验成绩不好不要紧,重要的是要有信心。万事开头难,只要一步一步地弄清楚书中的道理,情况就会改变,困难就会减少。李福祥自己虽然困难,却很关心小组里的同伴。和他同小组的王友成学习成绩不好,他就和大家商量,请功课好的许锡富重点帮助他。杨新富刚入学时,对数学中的许多名词、概念老是弄不懂,运算很吃力。全班学习成绩最好的尹朝银和程庭燕自愿和他组成一个互助组,一个帮学代数,一个辅导物理。在宿舍里,经常可以看见尹朝银放下自己的功课,一遍又一遍地给杨新富讲解数学公式。来自机械、电机、钢铁、无线电行业的工人,很多都没有接触过化学,对外文的化学元素符号不易记牢,杨新富发挥他的文学天才,把元素周期表编了顺口溜给大家念,很快就记牢了。(附图片)
自左至右: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生王林鹤,正在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同学杨新富(左),在向王林鹤(中)和李福祥(右)介绍学习经验 贾振富摄
(解放日报供稿)


第4版()
专栏:

既要苦学又要巧学
何作
《向科学技术堡垒进攻的人们》的通讯,是写一批优秀青年工人,在上海科学技术大学里,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所取得的成绩。读了之后,令人振奋。
俗话说:“若要功夫深,铁杵[chǔ]磨成针”。这句话是对的,要攻克科学技术堡垒,必须刻苦钻研它。但是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学习仅仅依靠刻苦还是不够的,学习也有学习的规律,摸到了规律,才能提高得又快,学习得又深。这些青年工人的学习,正是这样既苦学,又巧学,他们不但在学习上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热情,还表现出工人阶级踏踏实实,善于摸规律,找窍门的作风。
一般地说,我们的工人早年没有机会上学,解放后虽然有不少工人进行了艰苦的业余学习,文化基础还是比较差的。但是又因为工人长期从事生产劳动,生产经验丰富,他们对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力,就比一般青年学生强。这说明工人学习科学技术有它不利的一面,也有它有利的一面。工人王林鹤分析了自己在学习上的实际条件,比较了彭连富、孙才康的学习方法,作出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刻苦钻研,学习质量迅速提高。工人谈山林在学习中运用自己在工厂当学徒时候的经验,注意寻找科学定律和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不同之点,一步步认真深钻,得到了更好的效果。
高等学校的学习是综合性的脑力劳动,有些知识需要循序渐进,有些技能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巩固;而在学习中,各人又有各人的条件。贪多图快,想在短时间内同时补习几门功课,学好几国外文,是不切实际的,这叫作“欲速则不达”。从王林鹤、谈山林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方法中,是可以得到不少启示的。


第4版()
专栏:

减少内外兼职 稳定教学任务
西南师范学院制定教师进修规划
本报重庆9日电 西南师范学院针对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各种形式和办法,组织全校教师有计划地进修,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这个学院是一个多科性的师范学院,全院十二个系、科、专业有教师六百多人,他们过去曾经采取了一些办法,帮助教师进修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年,由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许多教师要求提高的心情更加迫切,根据这一情况,这个学院在本学期开学前就特别注意组织教师进修提高,全面安排了各系教师的工作,减少了教师们的兼职,力求教学任务相对稳定,并且从院到系都指派了专人对教师的情况作了调查研究,针对教师各种不同的情况订出了长远的进修规划。
这个学院的青年教师约占全院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学院领导特别注意他们的进修,各系在可能条件下,一般都保证他们有一半或略少于一半的工作时间,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进修。各系科都指派了有深厚专业知识和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经常了解青年教师的学习情况,并且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予以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进修计划。如物理系尹以莹教授担任了四位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他不仅在学习方法上耐心细致地指导他们,而且还具体帮助他们订周计划,合理安排一周的教学和进修工作。中文、历史、物理等系经常请有专长的教师开“专题讲座”。各系科对青年教师的进修要求很严格,凡系统学习的课程,都要进行成绩考核,因此青年教师们在进修中一般进步比较快。
这个学院中、老年教师也比较多,学校按照他们的不同专长,结合工作需要作了适当的安排。对有些讲师以上的中年教师,学院结合教学和他们准备开设的课程,安排他们自学各自专业最新的科学成就和专门知识等。中文、历史、化学等系有些老教师也要求学习科学成就,学院有意识地给他们创造了自学条件,保证他们的学习时间。
学院还采取组织老教师们参观、游历、访问等办法,让一些外出时间比较少的教师有机会经常到各地观查、体验,弥补实际知识的不足,如历史系教师邓子琴对少数民族的历史较有研究,但他感到实际知识缺乏,学院就给他安排了一定时间。现在,他已按科学研究计划到若尔盖草原考察藏族的社会历史,并计划到云南考察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情况,结合考察,学习有关科学著作,进一步研究我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问题。


第4版()
专栏:

武汉大学教授专家编撰学术著作
总结教学经验 整理研究成果
新华社武汉9日电 武汉大学许多著名教授、专家正在整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纷纷著书立说。
著名病毒学家高尚荫教授最近综合了近十年来有关病毒电子显微镜研究的成果,编成《病毒的电子显微镜照相集》。理化系主任王治梁教授去年暑假开始编写的《量子力学》,将近完成。数学家李国平教授和物理系戴春洲教授等,也正在整理编写科学论文。中文系以研究古汉语声韵学著称的老教授刘博平,在最近完成长达二十万言的《说文古韵谱》。老教授刘永济在完成《屈赋学五种》后,又在编写《文心雕龙词典》和《宋词研究》等专门著作。历史系唐长孺教授几个月来集中全力进行《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部分的资料选注工作,已接近完成。由经济系教授吴纪先等集体编写的《汉冶萍厂矿六十年》一书,不久前已脱稿。这是一本从经济学角度来探讨中国第一个钢铁厂发展史的著作。
许多青年讲师在老教授带动下,也朝气勃勃地从事有关专业的科学论文著作。化学系电化学讲师查全性在系统总结几年来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就“表面吸附对反应速度的影响”问题写出了两篇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科学论文,目前正在整理第三篇论文。数学系微分方程教研室齐民友讲师关于“双曲线方程”和“双曲线方程组在退化情况下如何求解问题”的两篇论文,被认为具有独特见解。青年教师们在从事科学论文创作中显示出自己的才能,受到人们的重视。(附图片)
四川医学院外语教研组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分别组成进修小组,互相帮助提高。这是老教师王展云(左)在指导青年教师黄兰桢(右)和王之忱阅读参考书
新华社记者 金勖琪摄


第4版()
专栏:

同台献艺 虚心求教 促膝交谈 探讨书艺
江苏评话老艺人在南京举行会演
本报南京9日电 江苏评话界的当代名家,最近在南京同台献艺,促膝交谈,对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传统的评话艺术,作了有益的交流和探讨。
评话艺术是我国历代艺人创作的一种口头文学,是江苏的主要曲种之一。早在清代中叶,说书在江苏就盛极一时,许多城镇都有专业艺人和书场,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扬州和苏州的评话流传最广,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评话艺人在表演时,道具非常简单,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把茶壶,一只茶杯。说书艺人身穿一件长袍,手拿一块醒木,一把折扇和一方手帕,醒木一拍就开口说书,通过细致的说表描景绘物,塑造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
七十三岁的王少堂是会书中年事最高的长者。他的艺术特点主要是语言丰富精炼,说表细腻生动,表演准确,他最擅长说《水浒》中的英雄人物,他所说的全部武松,已记录整理出版,共八十万字。这次会演,他没有说脍炙人口的《武松打虎》而是说了一段“冷书”——《王婆表功》。他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维妙维肖的动作,描绘了王婆的丑态。他的一抬手,一扬眉,都能紧密配合口中所说到的情节。
王派水浒的继承人——王少堂的儿子王小堂,孙女王丽堂,学生李信堂、刘习堂也都参加了这次会演。这几代新人在艺术上各有可喜的成就。特别是王丽堂的表演,获得一致好评。大家认为这位不过二十二岁的女演员,颇有祖父的风度,前途大有希望。
苏州评话界的老艺人钟子亮、曹汉昌和许多青年艺人,在会书中的每一台演出,也都是神采飞扬,各有千秋。在说表艺术方面很有成就的曹汉昌,在“龙门败十将”这回书中,用他的细致生动而又严密紧凑的说表,紧紧地抓住了听众的情绪。当他说到那一场决定岳飞生死的比武时,人们始终紧张地注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直到岳飞接镖还镖,余化龙败走,人们才松了口气。
被誉为“钟家一条枪”的钟子亮,表演的使枪手面在会演中博得一致赞赏。这一套摹拟的使枪手面,是已故评话家钟士亮(钟子亮的父亲)说《岳传》时创造的。钟子亮继承和发展了它。当钟子亮在说《岳飞辕门投书》时,说到宗老元帅看到岳飞是个白面书生,不相信岳飞是文武双全,所以要当堂面试武艺。这时,六十五岁高龄的钟子亮依靠一把折扇,使出了钟家绝招,只见他在台上一立,摆出丁字步,身体一侧,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作捧枪状。接着,两臂飞舞,表演播枪。同时紧密地配合枪风声的口技,使人觉得他手上真有一条枪在飞舞。
在演出活动之外,来自苏州、扬州、南京、常熟、启东、徐州等地的七十多位评话艺人热情交往,畅谈书艺。大家都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共同探讨进一步提高评话艺术的道路。老艺人们看到评话艺术后继有人,特别振奋,都表示要把自己的全部本领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


第4版()
专栏:

男子速滑第一天
罗致焕王金玉分获五百米和五千米冠军
据新华社吉林9日电 全国速度滑冰及花样滑冰锦标赛三传捷报:在今天上午开始的男子速滑五百米比赛中,二十岁的黑龙江选手罗致焕,以四十二秒三的优异成绩,打破了著名选手杨菊成在1959年世界锦标赛上获亚军时所创造的四十二秒四的全国纪录。
第二名是著名选手王金玉。他同罗致焕分在同一个组,只因起跑稍慢,结果比罗致焕慢0.1秒到达终点,平全国纪录。
以下名次是:杨菊成、王文生、白玉书、苏洪滨。
据新华社吉林9日电 黑龙江二十岁的速滑能手王金玉,今天下午在全国滑冰锦标赛上,以八分八秒九的成绩获得男子五千米速滑全国冠军。
王金玉在五千米比赛中,被分在第二组,他的对手是在五百米比赛时曾和他竞赛的朝鲜族选手罗致焕。经过激烈的竞争,王金玉在滑了三千米后才开始把他的对手抛在后面,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罗致焕以八分二十六秒五的成绩获得亚军,接近去年世界锦标赛五千米第十三名的成绩。
获得第三到第五名的也都是黑龙江选手。他们是:苏洪滨、杨锦超、金汉珠。吉林省的徐生仁获第六名。
经过今天的比赛,王金玉的两项总成绩达到九一点二九○分,罗致焕的总成绩达到九二点九五○分。两人的总成绩都突破了王金玉在1959年创造一九○点一○六分四项全能全国纪录时头两项的成绩——九二点九八○分,
两项总成绩的其他名次是:苏洪滨、金汉珠、王文生、李成律。


第4版()
专栏:

两场决战
新华社记者 罗金声
1962年全国滑冰锦标赛男子速滑第一天,举行的五百米和五千米两项比赛中,有两场动人心弦的决战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上午十点二十分,五百米第四组的比赛快要开始。两名选手一上场就牢牢吸引住了观众的视线。他们中一个是1961年世界男子速滑全能第八名的王金玉,另一个是去年奥斯陆国际速滑赛个人全能第三名的罗致焕。两人都是黑龙江的选手,又都是二十岁。
枪声一响,罗致焕便像箭一样地从起跑点射了出去。王金玉起跑慢了一点,观众立刻发出一片惋惜声。但是,王金玉一步也不放松,紧逼着他的对手。到一百米时,罗致焕成绩是九秒九,王金玉成绩十秒。在第一个弯道上,王金玉眼看就要赶上去,只见两人都有力地摆动了一下双臂,便像流星般地并肩疾驶向前。当有的观众正兴奋得站了起来大喊“加油!加油!”时,罗致焕已首先冲过终点。接着,王金玉也冲了过去。两人的差别微乎其微。
事情非常凑巧,三个小时后,在举行五千米速滑时,这两个人又分在同一组中。两人在观众怀着浓厚兴趣的注视下,又出发了。这次王金玉抢在头里,到二百米时,成绩二十一秒八,而罗致焕是二十二秒二。观众再次为他们加油。罗致焕紧滑几步赶上去了。第二圈、第三圈,两人不相上下。此后王金玉稍稍领先,但罗致焕也不示弱。到三千米时,突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原来观众发现王金玉开始加快速度,逐渐把对手抛在后面。在观众欢呼声中,王金玉首先到达终点。接着罗致焕也在掌声中到达终点。
至此,两场激烈的决战以和局而告终。罗致焕和王金玉各破一项全国纪录,各得一项冠军。(附图片)
十八岁的运动员王淑媛在五百米比赛中,以四十八秒九的优异成绩打破了四十九秒的全国纪录。这是她在比赛时的情形
 新华社记者 刘恩泰摄


第4版()
专栏:

欢迎越南南方劳动解放协会中央委员黄文心
北京市总工会举办联欢晚会
新华社9日讯 北京市总工会今天晚上举办联欢晚会,热烈欢迎越南南方劳动解放协会中央委员黄文心。黄文心是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后,应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邀请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
当黄文心在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彭思明等陪同下走进会场时,参加晚会的北京市运输工人热烈鼓掌欢迎。
彭思明在讲话中表示坚决支持越南南方人民争取解放和统一祖国的英勇斗争,并谴责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南方的罪行。黄文心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他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对越南南方的武装干涉和侵略,以及美吴集团迫害爱国人民的法西斯暴行。讲话后,北京市公共汽车公司业余演员为客人表演了《胡志明颂》等文艺节目。


第4版()
专栏:

昔日瘴疠之区 现在人寿年丰
贵州望谟县成基本无疟区
疟疾发病率由百分之八十下降到百分之二
新华社贵阳9日电 中国西南部高疟区之一的望谟县现在已变成基本无疟区。发病率已从解放前的80%下降到2%。
望谟县是贵州省南部的一个边沿县,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0%。这里西靠北盘河,南临红水河,气候温暖,是疟蚊孳生的好场所。解放前,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酷剥削和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劳动人民生活悲惨,根本无法讲究卫生。那时,人畜同居,粪便遍地,蚊蝇成群,因而疟疾猖獗,发病率高达80%。国民党统治者虽在县城设立了一处医务所,但他们只是为少数官僚地主服务。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少数民族的身体健康。人民政权成立不久,一所为少数民族服务的人民医院就立即在县城建立起来。现在全县除了有三所医院以外,二十八个人民公社都建立了卫生所,公社的生产大队都有保健站。此外,政府还派出巡回医疗队,爬山涉水,深入村寨,帮助少数民族根除千百年来疟疾为害的痛苦。国家每年并拨出大批防疟治疟专款给这个县。仅去年拨给这个县的防疟服药费一项,即达一万六千多元。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教育下,全县的卫生条件现在已根本改观。喝生水、人畜同居等陋习已有显著改变。爱清洁、讲卫生的新风尚基本形成。由于危害体力的疟疾已被控制流行,促进了生产发展和人口繁荣。今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较1950年增长24.6%,人口增长了13.4%。各族社员都说:有共产党领导,我们这个“瘴疠”之区,已变成人寿年丰的富饶山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