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隆昌及时收购油菜子
四川隆昌县商业部门职工抓紧油菜收获季节,一面深入生产队,协助生产队安排劳力,及时收打黄熟了的菜子,一面广泛向群众宣传交售油料支援国家的重要意义和今年油料收购政策。为了便利群众交售,有关菜子收购工作的仓容、人员、网点布局已作了安排;并且还简化了交售手续,社员什么时候交售就什么时候收购。最近几天,已收购菜子一万多斤。收购后及时赶榨,并把油枯及时退还生产队,以便及时投入夏季生产。
济南商业职工积极支援抗旱
山东济南地区的商业职工,围绕当前抗旱春播、抗旱保麦的中心任务,积极组织生产资料的供应。现在已供应到农业第一线的物资有:排灌机械一百一十多台,水车及其他提水工具一万七千多部(件),还有大批的小农具和化肥、农药。他们还同工业部门配合,组织了四千多人深入生产队,装配和修复了不少排灌机具。并且通过物资交流会等形式,帮助各生产队调剂使用排灌机具。
沙河供销部促进中药材生产
广西博白县沙河公社供销部为了开展中药材收购业务,4月上旬在沙河、菱角等墟镇巡回展出中药材的样品,宣传采集、种植中药材的意义,收购品种、规格、质量,并经过上级批准适当调整了某些品种的收购价格。他们还派出干部驻队,了解药材资源情况,调剂供应药材种子,和有种植、采集药材经验的老农共同研究,指导社员进行种、采和加工,鼓舞了社员们经营中药材的积极性。到4月底止,全公社已种药材三百三十七亩。
瑞安糖厂健全物资管理制度
浙江瑞安综合糖厂在清理仓库,把积压物资分别用到最急需的地方以后,又进一步发动群众健全了物资管理制度。制度规定:拟定各种材料的耗用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健全领发料制度;健全仓库的材料数量账册,做到有货就有账,账货相符;仓库实行材料分类和定位储放,定期盘点,发现积压,及时处理。
九江火柴厂试用杉松做成火柴梗
江西九江火柴厂职工发扬积极主动精神,研究用当地比较充足的杉松木来代替桑桃木做火柴梗。杉松的缺点是容易断梗,职工们多次试验用蒸饭锅蒸煮木料。结果使木质变得松软了。他们又自制了部分锯木机、排梗机,扩大了生产能力。这个厂在增产火柴的同时,产品质量也达到了轻工业部规定的标准。
吉林银行系统协助公社筹集资金
吉林省银行系统在发放农业贷款的工作中,贯彻执行“人民公社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的方针,帮助各人民公社清理仓库,挖掘物资潜力,就地筹集生产资金。桦甸县八道河子人民公社在银行等单位的协助下,就地筹集资金(信用存款)五千多元,使贷款额比原计划减少了一半。德惠县达家沟人民公社合义生产大队原计划要买七台铲趟机,银行帮助清仓后,寻找配件,修好七台旧铲趟机,节约资金六百元。
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发放农贷
中国人民银行天水市兴隆人民公社营业所为了作好今年各种农业贷款的发放工作,组织人力事先详细了解了各生产队准备添置的耕畜、农具和需要的资金,掌握了全社需要贷款的款额,然后登门办理贷款手续。他们在发放贷款的同时,还帮助做好物资供应工作,让贷款及时发挥作用。
广州两千名工人提拔为技术干部
广州市工业系统从去年到现在有七十六名工人被提拔为工程师,有二百六十五名工人被提拔为技师,工人被提拔为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的总数达二千人。这些从工人中成长起来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少被群众称为技术革新的闯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政治挂帅,并与广大工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同职工们一起,共同努力,攻克了许多生产技术上的难关。
长江航运局推广烧次煤的经验
长江航运管理局针对船舶用煤品种增多,变化较大的特点,发动群众研究新煤、次煤的性能,总结推广局内外使用新煤、次煤的先进经验,切实解决烧新煤、次煤中的具体技术问题,致使耗煤量节节下降。目前,部分船舶的耗煤量已降低到定额以下。


第2版()
专栏:

生产当令农具 准备迎接夏收
西姚大队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夏收小农具自给有余
霸县商业部门帮助生产队自修自造“三夏”小农具
湘潭县各农具厂赶制大批名牌小农具——“湘镰”
本报讯 陕西省渭南县潼关公社西姚生产大队,本着农闲大办、农忙小办、大忙不办的精神,建立了一个小型农具修造厂。最近,这个厂生产和修配出来的三千多件夏收小农具,除可以充分满足本队的需要以外,还可以支援兄弟队一部分。
早在春耕期间,这个大队的领导就了解到今年全队不仅需要添置夏收农具八百九十多件,而且还有七百多件需要修补。这一困难,是靠商业部门解决呢,还是自力更生来解决?社员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应该自力更生。他们算了一下,去年夏收前,仅修置集体的夏收农具,就开支了两千五百多元。今年,如果把队里的十六名铁、木、竹匠组织起来自修自造,就可以少花很多钱。根据大家的意见,大队领导就立即组织铁、木、竹匠成立了农具修造厂。
农具修造厂成立后,首先用就地取材、就地加工的办法,解决了原材料供应问题,如生产锨板、锨把、杈把、杈齿等所需用的木料,组织社员上山采伐,然后按质论价,以现金收买。编笼、编筐没有竹子,他们用山条子代替竹子。最近,为了进一步满足社员需要,厂里的匠人又挨户进行修理,使许多损坏的农具变成了夏收利器。
本报讯 河北省霸县商业部门依靠群众,挖掘地方资源和技术潜力,帮助生产队、社员自修自造夏收、夏种、夏锄小农具。
霸县夏季生产资料供应工作面临的形势是:夏收、夏种、夏锄任务繁重,“三夏”小农具需要量大,时间性强,品种又多。商业部门估计了这一形势,派出五百多名干部、职工,了解当地货源,帮助生产队解决原料、技术等问题,安排小农具生产。
许多公社的生产队,都本着有什么原料,有什么技术,就生产什么的精神,先后开展起织席、打绳、制扫帚,编织菠箩、簸箕、烤桑杈以及制造铁、木农具等几十种产品的生产。商业部门从解决原料、技术和产品推销等方面,积极给以支持,受群众欢迎的“万庄耧”、“南孟镰”和“后奕锄”等名牌农具,都已陆续上市。
在积极组织生产的同时,商业部门还帮助生产队和社员清理了农具“家底”,集中残损农具进行修理。别古庄公社社员用旧竹扫帚苗加一部分榆树条,翻改成新扫帚。还有些生产队用新麻、旧套麻加碎布条打成新绳套。
本报讯 湖南省湘潭县各农具厂,第一季度完成了三十二万把湘镰,第二季度起将再赶制八十万把。
湘潭县的“湘镰”是受农民欢迎的一种收割农具,素以钢匀、齿细、锋利驰名。为了满足各地社员的需要,县委于去年12月就安排了增产湘镰的工作。全县建立了三个专业生产点,还帮助一些公社和生产大队把分散在农村的六十五名技工组织起来,使技术工人增加到二百四十名,增设了十三座红炉。
为了保证质量,各生产单位组织老工人携带产品到各厂交流经验、取长补短。茶恩寺禾镰厂生产的禾镰样式好,用起来方便顺手,但是镰齿密度不匀,他们学习了长岭铺农具厂的刻齿经验以后,就克服了原来的缺点。各厂还实行了各工序的质量验收制,不让废品和次品过关。为了加强工厂和工人的责任感,在产品上都刻了标记,包修回换。生产部门和供销部门在订立产销合同时,对产品的质量规格都有详细的规定,并由生产部门造出统一的样品,供销部门按样收货。


第2版()
专栏:

和用户一起摸情况研究问题
北京氧气厂找到氧气瓶周转不灵的原因保证了正常生产
本报讯 据北京日报消息:北京氧气厂最近通过深入了解一个用户使用氧气瓶的情况,解决了氧气瓶周转数量越来越少的问题。
氧气厂把氧气盛在耐高压的钢瓶内,供应工厂、医院和科学研究机关使用。今年来,这个厂发现运入厂内待装氧气的空瓶越来越少,以致设备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多余的氧气有时不得不白白放走。为什么氧气瓶不够用?为了摸清原因,寻找改进办法,这个厂的党委责成供销股去各用氧单位做一次调查。一次不成功的调查
供销股的调查是从两方面着手的。一方面派一个干部访问了二十二个用户。他每到一处,只是向这个单位的供销部门简单地了解一下情况,没有深入到生产部门切实调查,因此,虽然也发现几个用户有多瓶的现象,但是没有进一步追究原因,结果情况没有弄清楚。另一方面,抽了几个人坐在办公室里专门查账目,挑出了十六个氧气消耗量减少的单位,与去年实用量加以比较,想说明这些单位今年实际得到的数量已经够用了。供销股的同志依据以上材料,向党委写了份调查报告,结论是:用户已经“吃饱”,生产能力超过了需要。党委看了这份报告,感觉有问题,因为:第一,今年新增加了三百多用户。第二,确实有不少厂用量增加了。如北京玻璃厂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三分之二。有很多厂不断给党委来电话,说氧气不够用。第三,库房内并没有积压瓶子,空瓶实瓶都没有。面对这些活生生的情况,怎么能说氧气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了需要呢?为了弄清真象,党委再一次责成管供销的副厂长率领会计股长和两位供销股长,深入一点,摸清问题所在。解剖麻雀真相大白
这次调查,采取了“解剖麻雀”的方法。调查小组首先深入一个用氧气较多、氧气瓶周转慢的钢厂,到车间各处看,和工人谈。他们一面看到不少空氧气瓶散放在各车间的角落里,一面又听到有工人反映:时常因为缺氧气,不得不改炼钢种。接着,他们又到现场去清点氧气瓶。经过几次清查,摸清这个厂在日常生产中,使用周转的氧气瓶仅占全厂氧气瓶总数的16%左右。然后,他们召开调查会,在会上互相交了底,氧气厂的同志把自己厂生产增长情况作了介绍,说明目前氧气倒是十分充足,就是因为缺少氧气瓶,每天还得放空三分之一。钢厂的同志原来以为氧气生产不足,听了介绍之后,恍然大悟。经过典型调查,问题终于明确了。问题并非用户已经“吃饱”,而是双方在氧气瓶的管理工作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因而影响了氧气瓶周转。找到了解决办法
问题摸清了,解决的办法也就找着了。氧气厂的领导干部根据生产情况,商定出占有空瓶不得超过消耗实瓶量的一倍半的管理办法。钢厂同志经过一番努力,改进了氧气瓶的管理。他们还经过四、五天突击,在全厂各处收集到无人照管的氧气瓶七十多个。同时,制定了各车间用氧气定额,严格实行计划用氧办法,并且健全了“以空换实”的领取氧气制度,坚持按章办事。同时还增添夜班运输量,加速氧气瓶周转。这样,虽然占有的空瓶比过去大大减少,但是实用量却比过去增加近一倍。现在这个厂已成为氧气瓶周转最好的用户之一。
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氧气厂的同志接着又召开了五次不同类型的用户座谈会,广泛了解情况,交流意见。会上情况表明,多数用户的情况和钢厂大致相同。在座谈会上,讨论了在钢厂试行的“空瓶占有定额”办法,多数用户也都同意采用这个办法。
他们通过典型调查的方法,弄清问题所在,并且订出了压缩气瓶、查对气瓶数量、制定空瓶占有定额等办法,推行以后,氧气瓶的周转大大改善,以空换实,改变了等气排队现象,4月下旬的日产量比1、2月提高了70%左右。氧气厂的同志感慨地说:“这次可尝到了调查研究的甜头。”目前,氧气厂正在进一步加强氧气瓶管理,改进业务手续,尽量作到便利用户。


第2版()
专栏:江苏通讯

从亏本到盈余
新华日报记者 张熙
新华社记者 蒋青萍
江苏常州搭建竹器厂1、2月份与3月份的生产条件相同,但是在企业财务上,却出现了一亏一盈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1月份亏本八千二百八十九元,2月份亏本四千一百九十三元,而3月份盈余三万四千三百一十元。这里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1、2月份为什么会亏本?3月份又怎样变为盈余?
这个厂的主要产品是竹器农具和竹器日用品,也兼营建筑工程上的搭脚手架和工棚等业务。几年来,他们生产的农具和部分日用品一直亏本,但是兼营建筑业务的利润较大,弥补了亏本部分。从整个企业来看,每年上缴给国家的利润是逐年增加的。今年由于建筑工程方面的任务减少了,农具和日用品的亏本问题就突现出来了。
厂的领导干部曾经多次分析研究,想找到一条解决亏本的途径。他们分析来分析去,都认为原料价格高、成品出售价格低,是造成亏本的主要原因。因此,曾经几次打报告给上级领导部门,要求国家补贴或者提高产品的出售价格。上级领导部门从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考虑,没有同意他们的要求,指示他们从企业内部开源节流,降低生产成本。有的干部在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就说:多生产多亏本,少生产少亏本,不生产不亏本,不如少生产或不生产农具和日用品,另找门路。工厂领导上考虑到这些产品是农业和人民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就是亏本也要生产,决心从企业内部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一天,工人出身的党支部书记王笃志在第一车间竹筷生产小组,看到工人在一根长长的毛竹上锯下三节竹筷以后,剩下的一段竹料就放在那里。这段竹料引起了他的注意:既不能做筷子,又派什么用场呢?他问工人,工人说能做三只竹碗。可是又有工人说:“当地群众没有使用竹碗的习惯,许多竹碗都在仓库里睡觉。”王笃志一听这话,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不生产竹碗,能不能做别的东西?他与工人商量,工人告诉他:我们市里的几十家纺织工厂都需要打包棒,市场上又不容易买到,我们只要把这段做竹碗的竹料放长一些,就可以生产十根打包棒。王笃志又同工人算了一笔账:原来一根毛竹做一百八十双竹筷,售一元八角,另外做三只竹碗卖三角,合计二元一角,而毛竹的成本是二元八角,结果要亏本七角。如果把做竹碗的竹料放长一些,改为生产打包棒,每根售二角二分,十根就是二元二角,原来做一百八十双竹筷的竹料还可以做竹筷一百四十双,售价一元四角,合计共收入三元六角。这样就可以由原来亏本七角转为盈余八角。
从这个事例中,王笃志受到很大启发,决心对各种产品的成本作一次全面的调查研究,摸它个水落石出。他和厂长等主要干部商量后,就领导生产、财务、供销等各方面的部分管理人员,成立产品成本核算小组,对桶夹、苗篮、垫?等十二种农业用产品的成本,从用料、工时、管理费用等方面,逐个进行核算。例如垫?,从劈篾到编织为成品,是由工人单独操作的,一个人一天只能生产两只。每只垫?的生产成本为一元九角三分六厘,其中工资支出达七角二分,而出售价格只有一元八角四分,要亏本九分六厘。成本核算小组和工人们一道研究后,只要把个人单独操作改为流水作业,每人每天的生产效率就可以从二只提高到二只半,每只生产成本中的工资部分就由七角二分降低为五角七分六厘。这样,可从亏本九分六厘到盈余五分钱。桶夹是用一寸阔的竹片做的,而桶夹的阔度只要六分,工人拿着竹片左边一刀,右边一刀,把多余部分削成废料。如果把多余部分削成为四分阔的整料,作为编织另一种产品——土达的材料,就不仅可以使桶夹不亏本,而且能使土达也不亏本了。
他们通过这样全面仔细的核算成本,找到了造成产品亏本的主要原因,是用料不当、劳动生产率不高和产品设计不合理。通过这次调查研究,还使全厂干部都受到一次活生生的勤俭办厂的教育。王笃志说:“过去所以找不到产品亏本的真正原因,主要是我们干部思想上存在着一种想法:亏了本不要我们掏腰包;有了盈余也不上自己的腰包。因此也就不能眼睛向下,深入群众,精打细算搞好生产。”
亏本的真正原因找到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任务是怎样使每个生产者都关心变亏本为盈余的问题。王笃志感到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成本交给工人自己掌握,使每个工人不仅知道他自己每天生产多少产品,而且要知道这些产品的盈亏情况。经过发动职工群众讨论,他们建立了小组成本核算制度,制订出每个产品的工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这样,每个工人都具体地了解到他每天要生产多少产品,耗用多少材料,才能做到盈余。于是,大家互比互赛,天天核算,想各种办法降低生产成本。第一车间董兴亮小组的十二个工人,过去平均每人每天生产三只竹篮,每只竹篮要亏本一角七分。工人们经过具体核算后,了解到只要每人每天做四只半竹篮,加上巧用料,就可以不亏本,甚至还有盈余。全组工人就纷纷想办法提高生产效率。编篮底本来是弯着腰蹲在地上干的,编一只就要站起来歇一歇,工人薛国生创造了一个编篮底的模具,坐在模具跟前编织,生产效率提高一倍,而且比以前轻松。他们又使用劈篾机代替手工劈篾,劈篾工由四个人减少到二个人。这样,全组平均每天生产的竹篮由三十多只提高到五十五只。最近还达到八十多只,而且竹篮的规格统一,质量比过去还好。他们还精打细算,巧用材料,原来一根竹子做不到三只竹篮,现在可以做三只多。由于生产效率提高和用料节省,这个组就由亏本到不亏本,还略有盈余。
这个厂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办法以后,全厂所生产的十六种竹器农具就都由亏本变为了盈余;部分日用品也有的不亏而有盈余了,有的亏得少了。全厂的工人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产量、质量都比过去提高。


第2版()
专栏:来信

江水即将上涨
赶快处理沿江物资
最近,我在长江和嘉陵江沿岸看到不少地方散乱地堆放着好多木材、钢材、煤炭和其它器材。根据历年的情况,每当这个时候,江水总要猛涨,长江航运管理局和气象水文站都已发布了涨水的消息,但看来似乎还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因为直到现在还不见有人来处理沿江堆放的物资。如果不赶快动手,一旦江水猛涨,这些东西就有被冲走的危险。建议有关部门迅速把沿江堆放的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带。
重庆电信机械厂 张风祥


第2版()
专栏:来信

学习上海第二百货商店的做法
看了《人民日报》4月29日三版《当你买东西的时候》一文,很受感动。
记得一年夏天,我拿了一个刚买来的热水瓶,灌满了一瓶开水,因为怕它跑气,把瓶口塞的紧紧的,刚要提着走,“砰”的一声水瓶炸裂了,心里好不难受。还有一次,买了一双松紧口的袜套,也是因为不懂怎样穿用才耐久,结果袜口很快就穿得像口袋一样了。我想,如果售货员们都能像上海第二百货商店的售货员那样,熟悉自己所卖的商品,经常向顾客介绍商品使用知识,就会使不少消费者避免类似我这样的损失。希望各地商业工作者都能像上海第二百货商店的售货员那样,关心顾客,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出售的商品。 张旭昕


第2版()
专栏:来信

火车票要印上开车时刻
目前各地出售的火车票上(除北京站外),一般只印有车次,没有印上开车时刻。乘客们买到车票后,必须把开车时间牢牢记住,否则就会误事。
有一次,我买了一张预售的火车票,在上车前一天竟把开车的上下午时间记混了,是早六点还是晚六点呢?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只好第二天起早赶到车站查看开车时间表,结果是下午六点开车。得此经验教训以后,每当我买到没有印上开车时间的火车票,总要拿笔把开车时间记在车票上。因此,建议各火车站出售车票时最好印上开车时刻。
 轻工业部醱酵研究所 袁秉豪


第2版()
专栏:来信

为顾客准备裤带打孔工具
前些时候,我在商店里买了一条塑料透明裤带,因为自己腰身较瘦,特别是在天热穿衣服少的情况下,束在身上,即使是扣在最里边的裤带孔上,也感到太松。到商店去请求帮助打个孔,商店没有打孔的工具,只好自己拙劣地穿了一个孔;由于孔穿的有棱角,不久就在孔旁棱角处豁裂开了,裤带也就没法再用。因此,我希望百货商店出售裤带的地方能准备个打孔的工具,以适应身体过胖或过瘦的消费者的需要。这看起来虽是件小事,但也具有节约的意义。
杭州 倪慕时


第2版()
专栏:

红色管家业师傅
共产党员业玉恩是沈阳五三工厂三车间的工人。职工们都称他为红色管家人。
十多年来,业玉恩每天总是天刚亮就来到车间,把工具材料准备得齐齐全全,等工人上班时要啥有啥,顺利开车生产。晚间下班后,他又东瞧西看,这摸摸,那查查,生怕出了漏洞。业玉恩对国家的每一滴油、一团棉纱、一节旧皮带、一只旧手套,都爱护备至。十多年来,据有数可查的统计,他共回收和节约手套两千一百付,机油一百二十五斤,各种旧皮带头六百零五米,铜铁丝二百二十斤,大批的废旧棉纱等,总计节约资金三千多元。
被他回收和节约下来的这些看来“不起眼”的东西,都用在刀刃上了。有一次,八号机小冲子坏了不能生产,操作工人到材料组去领也没有,当时有人说:“快去找业师傅。”果然从他的“万宝库”里找到了一根八成新的冲子,用到生产上了。
(五三工厂党委宣传部)(附图片)
赴志方 插图


第2版()
专栏:

勤俭模范
在山西太原市解放路百货商店里,有一位眼快手勤、爱护国家财物的勤杂工,她的名字叫雷月英。
雷月英是1958年来解放路商店当勤杂工的。她常常看到整包商品被拆装后,破损的箱皮、截断的绳头、扯烂的纸片等,被扔弃在院里、货场以至营业场所,觉得很可惜。于是在她日常工作中就增加了一项新的“业务”:一片废纸,一节绳头,只要她看在眼里,总要拣在手里。雷月英这种爱护国家财物的行动,受到商店广大职工的尊敬,大家称她是“勤俭模范”。 (山人)


第2版()
专栏:

翻新能手“巧老李”
张家口煤矿机械厂维修工、共产党员李树,是一个废物翻新的能手。那些用得很短的钻头,别人不用了,李树却把它们磨成了中心钻,供应机床使用。等到中心钻的钢用完之后,李树又把那些粗的改成活顶尖,细的改成死顶尖。当这些活顶尖、死顶尖被磨秃后,李树还能把它们从中心钻一个眼,磨去“梢度”,做成亮晶晶的套管。就这样,用了再改,改了再用,一个废钻头可以先后翻新成十二种不同的工具。一个打掉半边的砂轮,他可以把直径磨小代替新的。因此人们亲切地叫他“巧老李”。 (冀工)


第2版()
专栏:

保管材料点滴不丢
吕严华是黑龙江阿城继电器厂化工车间电镀化验组的材料员。说起电镀用的化学材料来,什么氧化锌、氰化钾……种类可多啦,不用说管理这些材料,就是熟悉这些材料的名称,不下功夫也是记不住的。但是,吕严华刻苦钻研,不断请教老师傅和专业材料员,很快就掌握了电镀基本化学材料的知识。
过去,电镀材料的管理制度不严,材料存放地点不集中,库存材料多少不清楚。吕严华很快改变了这种情况。她抽空把组内的一百多种化学材料进行了清点和登记,并在小组长帮助下建立了领料制度,使材料保管工作有条不紊。
吕严华十分注意节约材料。一次,她在发放材料时,发现铬酸的耗费量逐天在增加。于是她建议把过去一次发一桶铬酸的办法,改为用多少发多少。原来仅使用一周的铬酸,现在可以使用一个月了。
(王赫)


第2版()
专栏:

安装抽水机(麻胶版) 张家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