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领导下乡 劳力下乡 机具下乡
晋城大批后进单位生产赶上先进
全县农村基本实现提水动力化、中耕机具化、炊具土机械化
本报太原13日电 山西省晋城县农村工作,在全县工、交、商、学、兵全力支援下,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7月初,晋城县各行各业就在中共晋城县委的领导下,开展了全力支援农业的活动。全县二百六十多个县营以上的厂矿采取大厂包社,小厂包区,长期固定,三年不变的办法,及时派出七十名领导干部和一千名技术工人,深入到十二个公社和管理区挂上了钩。他们只用了二十天时间,就为公社和管理区制出各种动力、畜力排灌机械三百五十多部、中耕机具两千五百七十部、运输工具六百八十多辆,修配好各种动力排灌机械一百九十多部,制造化肥一千多吨,并从工厂抽出一部分暂时用不着的动力机械、胶管、高压线、废钢材、硫磺支援了各挂钩公社。
交通部门则及时把机械和化肥等物资运到各管理区和生产队。商业部门抽出四千八百三十多名职工,组成一百三十多个采购供应突击队,及时供应了农业生产上所需要的各类生产资料,并结合供应帮助农业做了三万个劳动日。
全县各学校十四万师生通过校区挂钩、劳教结合,在农业抗旱保苗斗争中,共做了四十二万个工,另外还帮助三百零九个管理区建立了许多小球藻制造厂。
由于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援,农村的各项工作都在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一、工农关系更密切了。各行各业的职工通过支援农业的活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教育,支援农业更加及时主动,支援的产品更加适合农民的要求;农民群众受到各方支援后,劲头更大,表示一定要在大家的支援下,发奋图强,自力更生,搞好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工业;二、干部作风进一步得到改进。自从四级干部会师到田间后,这个县的干部已做到三有(有工具、有劳动手册、有“试验田”)四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个个充当六员(指挥员、战斗员、技术员、宣传员、炊事员、饲养员),工作作风更加踏实细致;三、后进地区赶上了先进。各部门在支援农业中,特别注意了对一些后进地区的帮助。在夏季锄苗、追肥、浇地等田间管理中,已有二十个后进管理区和一百零五个后进生产队面貌开始发生变化,其中有八个管理区五十五个生产队赶上了一类地区,大部分赶上了二类地区;四、提高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程度。由于工业部门支援了大量的农业机具,加上原有各种机械,全县农村现已基本实现了提水动力化、中耕机具化、食堂炊具土机械化,劳动效率都比原来提高了一倍至几十倍,等于为农村增加了十二万个劳动力和十四万个畜力;五、食堂工作大改善。各级领导干部下去以后,都注意了抓食堂工作。现在全县已经种了十五万亩菜,每人平均二分半,并储备二百五十多万斤干菜。东沟公社杨山管理区食堂自从大抓蔬菜后,每人每天可以吃到三斤菜,生活搞得很好;六、社员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各行各业的支援对社员的生产情绪鼓舞很大,劳动效率不断提高,锄苗日进度由原来每日一万九千亩增加到四万二千亩,追肥日进度由原来一万七千亩增加到三万五千亩,浇地日进度由原来四千四百亩增加到一万三千亩。全县八十八万亩大秋作物普锄了二遍,三十八万亩上了两次追肥。全县五十八万亩晚秋作物普锄头遍,十万亩施过一次追肥,灌溉四十七万亩,比原来增加了十七万亩。无论山地平川,早秋晚秋,大田小田,庄稼生长得都很好。


第2版()
专栏:

帮助农村人民公社建立科学技术家底
南京农学院人员配套支援农业
本报讯 南京农学院采取“组织配套,专业成龙”的办法,下放八百多师生到江浦县兰花人民公社和溧水县渔歌人民公社,在科学技术、劳动力和新技术设备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援,并帮助这两个公社建立了一整套农业科学技术的家底。
农学院这支“组织配套、专业成龙”的队伍,包括农学、果树、蔬菜、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农业经济及畜牧兽医等各个专业的师生,并配备了政治工作人员、事务人员等一套组织。各专业配合组成的综合队伍,对于综合进行科学研究,全面指导农业生产,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这个学院下放在渔歌公社的师生,结合公社万亩水稻丰产方的试验,开展了多种项目的科学研究活动。农学系师生系统观察水稻栽培和生长情况,帮助公社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田间档案”制度。土壤农化系师生配合农学系进行水稻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的密植试验,为公社指导大田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不完全统计,下放师生结合生产,已开展了四百多项科学研究工作,有的已经收到显著成果。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人民公社,需要各个方面的技术指导。“专业配套”有利于帮助公社迅速推广各项新技术,培养各种各样的技术人材。农机系师生通过开办训练班,向农民传授了“南农事号B型插秧机”的使用、制造、修理和保管等整套技术,使插秧机很快推广应用于大田生产。畜牧兽医系开办“菌丝饲料”的训练班,为公社培训了三百多名包括十多项专门技术的初级技术人材。农业经济系通过参加公社经营管理工作,帮助各级干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的师生还结合传授技术开办扫盲班、牧童识字班、红专学校等,使社员们在学得新技术的同时,也提高了文化水平。
南京农学院还以农机具制造设备、农业科学研究仪器、图书等,重点支援渔歌和兰花人民公社。由于“设备配套”的支援,渔歌和兰花人民公社,已逐步建立起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及教育等方面的完整体系。
南京农学院成套下放师生支援农村的做法,是在吸取了以往几次下放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跃进以来,成批的师生下放到农村,以田间为课堂,拜农民为老师,两年来,有三千三百多人分批分期下乡,支援农村约四十万个劳动日。他们在帮助公社改革工具、举办各种训练班,培养农业技术员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深得公社的欢迎。但过去由于下放的师生组织不全,专业分散,仍不能适应人民公社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今年经校党委研究,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把下放农村的师生更好地组织起来,采取了“组织配套,专业成龙”的办法,更有效地支援农业,全面促进了粮食的生产。


第2版()
专栏:短评

全心全意支援农业
读了山西晋城县工、交、商、学、兵各行各业全力支援农业的新闻,仿佛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千军万马为支援农业而紧张奋战的生动图景,令人十分兴奋。
晋城县各行各业以如此巨大规模支援农业的事实,不仅说明了全国各地支援农业的运动正在向着一个全面、深入阶段发展,同时也说明国民经济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在支援农业中担负起适当的任务,为加速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农业为基础,更快地发展农业,对于全面发展国民经济和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现在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了。然而也还不能说所有的行业、部门和所有的人对这一点都认识得很深刻了。有些人虽然也知道支援农业重要,但又感到支援农业和本部门工作有矛盾,总觉得不大合算,因而对支援农业表现得还不是那么全心全意。支援农业和部门工作是有一些矛盾的。拿工业部门来说,为农业制造各种生产资料,一般产值比较低,而且季节性很强,特别是在开始安排生产的时候,总不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又例如,有些机关在抽出大批干部支援农业以后,也可能会暂时影响一些部门的工作,等等。这些都是矛盾。
但是人们用什么态度去对待矛盾,其结果并不是一样的。是只算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账,回避工作中的矛盾,把支援农业当成额外负担,甚至抱着与己无关的态度呢?还是鼓足干劲,千方百计去解决矛盾,使自己部门的工作最大限度地适应以农业为基础的需要呢?采取前一种态度,对一个行业、一个部门来说是方便了,但这显然是不利于加快农业的发展的;事实上,如果农业不大发展,各行各业的工作又怎能持续跃进呢?采取后一种态度,工作上暂时可能出现一些矛盾,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积极采取具体措施,矛盾就能不断解决,工作就会出现新的跃进局面。晋城县各行各业全力支援农业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仅加速了全县农业技术改造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后进地区的农业生产面貌,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广大干部思想水平,改进了作风,使各行各业的工作同时出现了持续跃进的新面貌,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证。
坚定地树立起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从人力、物力、技术各方面全心全意地给农业以更多、更大、更全面的支援,让农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这是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共同的迫切任务。


第2版()
专栏:

挖掘潜力支援农业
天津水泵一厂生产水平增长一倍多
本报讯 天津水泵制造一厂通过支援农业生产,迅速地成长壮大,从原来只能生产简单的小型水泵,发展到能够生产新型的大型水泵。今年4月份,全市掀起了支援农业抗旱的热潮。全体职工积极地参加这个运动,4月至6月三个月中,全厂共生产了农业用水泵三百台,生产水平比去年发展最快的第四季度还增长了一倍多,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71%。
通过支援农业,这个厂不但生产水平有了很大增长,而且技术水平也迅速提高,由生产中、小型水泵,开始试制和生产省动力、抽水量大、体积轻的新型水泵。
这个厂还在支援农业生产过程中武装了自己。全厂职工发挥了“穷棒子”闹革命的精神,自力更生,土洋结合,制成和改装了十七台机器,相当于全厂原有机器设备的三分之一,突破了有些工序设备力量不足的关键。
这个厂过去有些人认为:“生产农业用的水泵,技术提不高,影响厂子发展壮大”。工厂党支部就“工业支援农业能不能提高技术,能不能发展壮大”这一问题,发动职工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并且组织职工轮流到农村参观访问。经过学习和访问,职工们认识到工业支援农业的重大意义,千方百计地挖掘生产潜力,掀起了支援农业的生产高潮。他们说:“只要沾‘农’字的活,有多大困难,我们也要完成。”全厂所有的生产小组的生产效率普遍提高了一倍以上,有力地支援了农业技术改造。


第2版()
专栏:

三全其美
雨后天晴,地里的草多起来了。东光中心商店八里庄门市部的青年售货员曲明连,忙着用胶轮车推上八架耘锄直奔十二里庄生产队。他在生产队办公室的院里正遇上生产队党支部书记吴孟福。吴书记开口就问:“小曲,这是给我们队送来的礼物吧?”小曲笑着说:“对”。吴书记想:队里正缺这家伙,不过目前上级正号召节约,这些农具都买下来,可要花些钱啊!谁知道小曲早就猜到吴书记的心思了。
中午,社员们下地回来了,都凑到食堂里来吃饭,只见售货员小曲拿起广播筒在喊:“社员们注意,碎铜、烂铁、鸡蛋……,我这里都收。”吴支书站在小曲的收购摊子旁,也招呼大家把废旧什物卖给商店。不一会,一小队送来了菜籽,二小队保管员找来了烂铁;这个社员送来了皮条,那位大娘送来了鸡蛋。一会儿的工夫,小曲付出了收购现款三百多元。他笑着对吴支书说:“买耘锄的钱不是解决了吗?”
平时,小曲经常和社员们一道干活,社员休息的时候,他不是收废品,就是卖货。这次,他让生产队买了耘锄、农药,还拿收购的钱买了山芋秧。吴支书拍着小曲的肩膀说:“我们完成了灭荒任务,又增加了收入,你也完成了供应任务。党委、社员、商店都满意。这真是三全其美。”
(河北交河县商业局 焦尚文)


第2版()
专栏:

征求社员的意见
河北省高阳县动力机械厂党支部委员程英同志最近和工厂技术工人深入农村,征求社员对工厂生产的柴油机的意见,并和社员商量如何改进产品的质量。这个办法很好,可以使产品更加适合农业的需要。像最近他们听到留史公社缪家营生产队社员提出十二马力柴油机的马力不足,经程英和工人们检查,原来是汽缸跑汽。又如百尺公社南郭丹生产队社员提出柴油机不好开车,经过多次检查,发现是因为油嘴压力高。工厂同志回厂后,反复研究,改进了汽缸铸造方法,采用了离心浇铸,油嘴压力由二百公斤降低到一百五十公斤,提高了柴油机的效能,还减少了油耗。最近三个月来,这个工厂由于虚心听取社员的意见,所以生产的二百三十多台柴油机,都受到了社员的欢迎。
(河北高阳县工交委员会 黄文彬)


第2版()
专栏:

为公社做好事
我们十五人是长治钢铁厂的老工人,机、钳、铁、木、铸、电、焊,各工种都有。今年3月份,我们曾联名向山西省职工发出为支援农业办几件好事的竞赛创议,得到了全省职工热烈响应,山西日报还专门发表了社论。这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今年上半年,我们给公社做了不少事。除了送给农民一百二十五册技术书籍以外,还安装锅驼机、柴油机等二百六十五台次,举办技术讲座一百五十次,培养了农村技术工人三十余名。
我们发起为支援农业做好事,主要是听到党中央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方针后,感到过去零敲碎打地支援农业的方法已经不够了,需要各工种协作配合起来支援农业。于是,我们不同工种的老工人就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支援农业的核心小组,各人分工负责一个管理区,逢五排十到管理区登门拜访,和社员们联系,遇到有支援农业的紧急任务,就在当天业余时间去完成。像荆逢玉同志曾经跑遍了故漳和黄碾公社的管理区,检查和记录了所有排灌设备的使用情况。回厂后,立即发动大家突击制造五十三项零件,在三、五天内把排灌设备都修理好,支援了抗旱斗争。我们下乡带工具、带干粮、带资料、带备件;不吃公社的饭,不打乱农村工作,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尊重农村的风俗习惯,并且经常和农民兄弟交流工农业生产上的工作经验。最近我们又利用十五天的业余时间给黄碾公社的大型抽水机台赶制了八百米的弯头管节七个,钢套八个,使三千亩土地摆脱了旱象的威胁。农民们激动地对我们说:“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真是好,工农亲如一家!”
(山西长治钢铁厂 牛三龙 孙际祥 宋二虎等十五名老工人)


第2版()
专栏:

技术送上门 杜滋龄


第2版()
专栏:建议

回收废旧零件
现在大量排灌机械下乡,机械的使用率也提高了。因此配件、零件的磨损率比过去大了。这些废旧的配件零件,各地商业部门在供应新配件、零件的同时,应该组织回收。这些配件、零件都是好钢好铜制成。工厂回收后,有的可以回炉,有的稍加修理,就可整旧如新,既节约材料,又节约人力。目前排灌机械的配件、零件的生产还赶不上需要,因此希望各地重视这一工作,认真组织回收。
(河北省巨鹿县商业局 羊君)


第2版()
专栏:上海通讯

支援农业的日日夜夜
新华社驻上海记者和通讯员集体采写
加速农业的技术改造,让农业插上翅膀同工业比翼高飞的伟大历史任务,提到了工人阶级的面前。“一根藤上两个瓜,工人农民是一家,加快农业现代化,我们责任是重大。”上海工人同全国工人一样,不只是因为在生活上、生产上同农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因而对农民兄弟怀着无限深厚的亲密情谊;更重要的是认识到革命领导阶级所担负的重大责任,因而把支援农业看作是自己的天职。
就在支援农业的日日夜夜里,在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你知道有着多少写不完、说不尽的生动故事啊!你如果听到这些故事,你就会了解:广大工人群众一经用“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武装起来,为了支援农业,是怎样的不辞艰苦,不计报酬,千方百计,笑迎困难!他们的胸怀是多么壮丽和宽广,他们的风格是多么的高!
定叫每只零件都合格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当农民兄弟在祖国大地上大量积肥造肥的同时,上海工人也在突击赶制化肥生产设备。一向生产石油配件的良工机器厂的工人,就在生产化肥设备中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今年,这个厂接到十二套年产八百吨化肥设备的主机——联合压机和二十二套年产二千吨化肥设备的碱液泵制造任务。这些设备的质量要求很高,有些零部件的公差,还不到一根头发丝的七分之一那样细。照道理,这种零部件只有使用高度精密的磨床和铣床才能加工;可是,良工机器厂里的机床,偏偏都是一些“断腿缺牙”的已经使用了几十年的“老爷货”。良工厂的工人没有向困难低头。他们说:“哪怕千难万险挡道,定叫每只零件合格!”当这个厂的党组织发动全厂工人大务虚,大家更加明确了支援农业是头等重要的战略任务,斗志更加昂扬,一个大造土设备的技术革命热潮立刻席卷全厂,短短半个月,二十多台土磨床、土刨床和土铣床就制造出来了。别看这些土设备“土里土气”,可就是它加工的产品质量胜过洋设备的水平;连精密磨床无法研磨的复杂零件,土设备也大显威风,把它造出来了。
在那些为了支援农业而进行忘我劳动的千百个工人当中,有一个名字分外响亮,他就是共产党员叶林根。这个曾经连续三年当选市先进生产者、新近被提拔为技术员的老工人,少年时代是在地主的皮鞭下度过的,他深切地懂得农民兄弟的心事,懂得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现在听说是为农民兄弟制造化肥生产设备,他恨不得把全身的劲儿都使出来,把自己的心血灌注到每个零件中去。当领导上决定要他负责编制工艺路线的时候,他起先还楞了一下:我的文化低,到底行不行呀?可是,为了支援农业,天大的困难也得战胜它!他勇敢地接受了任务,日夜苦思苦想,既向老师傅请教,又跟青工一道操作,终于在成千个精密零件的加工过程中,没有因为他编制的工艺路线不合理而发生一次返工退修和质量事故。当这些设备装配的时候,叶林根看到那些闪闪发光的零件,禁不住从心里笑出声音来了。
良工机器厂的工人自豪地告诉记者:你问成绩么?今年全年化肥设备的生产任务,我们已经提前在上半年全部完成了!前些日子,这些设备带着千万工人的深厚情谊,已经运往祖国的海防前线福建和遥远的边疆云南、新疆,以及青海和上海的郊区去了。
在上海郊区嘉定县的青葱田野上,有一排红墙黑瓦的新型建筑物,这就是新建成的化肥厂。当这个化肥厂试车的时候,周围的农民都像办喜事一样高兴。六十七岁的老农民杨阿根笑得合不拢嘴。他说:“毛主席把肥料厂开到我们家门口来了!”
工农经验的结晶
青浦县白鹤人民公社的田野上,前几天分外热闹:一边收割已经黄熟了的双季早稻,一边就在为抢种双季晚稻而深翻土地。下乡支援的技术工人和农民一起改革的小木犁,在这次深耕中显示了它的威风。
上海重型机床厂的十多位工人下乡不久,公社党委就交给他们一项任务:改革深耕犁,使它既能达到深耕要求,又要使用方便。原来这个公社从1958年以来,就一直在搞深耕犁的改革,可是一直没有搞成功,不是耕不深,就是耕得深了又拖不动。重型机床厂的工人接受了这个任务,在几天之内就搞成了一只犁,可是一经试耕,不但笨重不便,而且没耕上几步,犁就抬上了地面。失败了。
第二次试制之前,支援工作组的组长、老工人周鹏英,有一天和几个社员在一起,谈论起犁的特性和使用方法。那几个社员对犁的特性和使用方法说得头头是道,可就是不懂得技术原理,说不出应该怎么改革木犁的意见。但这么一议论,周鹏英的思想却豁然开朗了。他想:“农民有丰富的犁田经验,可是不大懂技术;我们有技术,可就是不懂农具的特性和技术要求。两下一结合,不就解决问题了吗?”于是他一边虚心地拜老农民为师,注意听取农民的意见,一边卷起裤脚管,跟农民一起去学习耕田。有了一颗全心全意支援农业的热心,又有了学习犁田的实践经验,下乡工人的技术在这里就大有用武之地了。他想起:在车床上操作,只要车刀角度小一些,头尖些,车起活来就既快又轻,犁头能不能也运用车刀的原理呢?跟小组工人李敏浩、顾浩龙等一商量,大家都赞成。他们就同农具厂的社员一起,试制了一只新犁,怀着焦急的心情,再请老农民一起试耕,效果果然很好,而且因为刀是活动的,可上可下,能够适应耕翻不同深度的要求。白鹤生产队长特地为这只小木犁总结了三条好处:一是使用轻便;二是耕翻深度完全符合要求;三是材料省,制造简单,可以大量推广。
“深耕犁搞成功了!”消息顿时像长了翅膀,传遍了整个公社。农民都把旧犁送来农具厂改制,有的生产队还抽出木工支援农具厂。不几天,一下子就推广了一百九十几部。在这次抢收抢种中,当人们看到这种新犁翻耕黑油油的泥土时那种轻快劲儿,都不禁夸耀地说:这个小木犁可不简单,它是工农经验的结晶哩!
风雨夜的九十里路程
今年“五一”劳动节的前五天,深夜十一点,天空乌云密布,电光一闪,雷声迎面劈来,眼看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这时,从松江华阳桥到上海市的公路上,有一辆三轮拖车在急速地行进,车子旁边幌动着三个人影。
这三个人是谁?是上海航标厂和信谊药厂支援松江城东公社的工人,一个叫陈德龙,一个叫陈桂源,一个叫张龙根。这天晚上,他们接受了一项紧急任务:县委要求各公社在三天之内突击修好所有饲养场的畜牧工具,以适应养猪事业大发展的需要。他们一道下乡支援的二十八位同志,当场保证完成任务。这天晚上,他们就将饲养场等着急用的十八台饲料切割机动手修理起来。可是,这十八台饲料切割机的全部刀片,必须烧过电焊以后才能使用,而公社农具厂是没有电焊机的。正当大家十分焦急的时候,陈德龙等三个人挺身而出,愿意挑起这副重担,摸黑赶它九十里路程,当晚把刀片送到市区厂里去加工。现在就是这三个人轮流地踏着车,以最快的速度在公路上前进着。
还没有踏上十里路,风越吹越紧,雨越下越大,暴风雨已经迎头上来了。路,越走好像越长;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雨水从他们身上直淌下来,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这时每前进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他们真想去躲一躲雨,但是不行!饲养场在等着急用,同志们在等着装配,时间只有三天,无论如何也要赶完这九十里路!他们想到这里,精神更加振奋,脚下踏得也更带劲了。车子踏不动了,他们就一个人踏,一个人推,一个人还要打着手电筒照路。他们就这样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风雨搏斗了十多个小时。等赶到市区,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了。
当市区工厂里的工人突击电焊刀片的同时,下乡支援的工人也同农具厂社员一起,展开了一场抢修的战斗。三天以后,一台台的青饲料切割机,就从公社农具厂陆续运到了各个饲养场。为了表扬上海工人的这种全心全意支援农业的精神,农具厂的社员在黑板报上写了这样一首诗:
工人大哥风格高,任何困难吓不倒;
农村实现机械化,你们立下大功劳!
工人们怎么想的呢?还是抄一首他们回答农民兄弟的诗歌吧:
为了农民用机器,辛苦一点没关系。
工农团结心一条,共产主义早日到!
这就是我们工人阶级的心愿。平常的两首诗,正是新的工农关系的最好写照。


第2版()
专栏:

田头的欢乐(剪纸) 晓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