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党委书记手记

到实际工作中去解决问题
中共吉林怀德县范家屯公社委员会书记 高汉章
6月21日上午,下了一场雨。雨刚刚停下来,社员们便拿起锄头,套上犁仗,奔往田间,不顾泥泞突击抢铲抢趟去了。我和公社农业助理崔赐山同志从平顶山管理区第一生产队往第二生产队去,准备参加机车中耕作业。这时拖拉机驾驶员正在忙碌着起动机车,哒哒的马达声唤来了社员们齐聚在机车旁。他们为啥来的这么快呢?因为省委、县委发出了抢铲抢趟的指示,这个指示成为他们实际行动的力量。每个社员都知道夏锄铲趟是夺取农业大丰收关键性的时刻,必须分秒必争,寸土不让,有了拖拉机更得加劲干,才能加快进度。
怀德县范家屯人民公社有了拖拉机之后,更加发挥了社员们敢想敢干积极创造的精神,大胆改革工具。第二生产队的社员们在中耕作业中讨论了工具改革,大家越改越精,越研究越细,有的人编了诗歌赞颂:“拖拉机真正好,驾驶员上边坐,谁也不在地下跑,坐在车上扶犁走,进度快工效高,好牛好马比不了。”机耕队长尹长贵同志乐呵呵地驾驶着拖拉机开往家西一片肥壮高粱苗地,开始中耕作业了。我和崔赐山同志同社员们一起上了扶犁车扶着犁仗,经过几个来回的作业,发现机车抹弯时轧苗和趟犁付土压苗的问题,于是我们就地同社员、驾驶员一起研究解决。有的社员说机车和扶犁车连在一起这么长,抹地头时非压苗不可。尹长贵接着说:“这个问题好解决,改小抹弯为大抹弯,旋着趟不轧苗”。说完了就试验,结果不轧苗了。付土压苗问题争论不休,有的说:“机车轧苗好解决,这个压苗不好办。”我们在扶犁过程中找到了解决压苗的办法。向社员介绍了扶犁时活动犁,上土均匀不压苗,尹长贵同志说再一个办法是开车注意庄稼苗大的地方和苗小的地方,可在小苗地方用小油门,大苗地方用大油门,加上勤活动犁,就可以不压苗了。经过试验之后,这个问题也解决了。
因为垅短、勤抹车空运转多,费时间费油多,工效低。驾驶员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又和社员一起研究。社员王振发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打开队界,能接就接、能连就连,这样少挪地、少抹弯”。社员老孙头说:“垅长了少抹弯,不是给别的队干了吗?”王振发没等他说完,接过来说:“咱们也得有个协作的思想啊!光第二队丰收了,其它各队少打了粮食,咱们也少收哇!”参加中耕的社员异口同声说好,改短垅为长垅,接头的第一生产队的地通开作业了,六百米长的垅头干一趟真解渴,出活多质量好,一天一夜就中耕三十六公顷,比去年拖拉机牵引犁用人扶跟车跑提高二倍。
只要你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依靠群众的智慧,就一定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地解决问题。


第8版()
专栏:

劈山人语(外一首)
  田间桑干河呀我问你,你是长虹你是龙?桑干河呀跟我来,攀上一层层山峰。你是龙?有擒龙人,牵你走入石洞。(注)你是长虹?有天桥,送你登上高空。虽有千岭万壑,架起一座座天桥。虽有岩壁重重,凿开一座座石洞。太阳在我肩上,星星在我怀中。
千里桑干河水,
怎敢不听我调动!
(注)涿鹿公社开的劈山大渠,渠口是几座大的石洞,河水就是从这石洞引进来的。
颂开天斧
公社来造人工湖,
双手就是开天斧,
一手劈开黄羊石,
一手提来桑干露。
开天斧是党来做,
今日人作自然主,
高山低头地献宝,
河水上山送珍珠。
劈山大渠赛银河,
劈山之人胜盘古,
手拿长虹当彩笔,
绘成人间乐园图。


第8版()
专栏:

“八大员”歌唱生产管理
哈尔滨庆华工具厂工人 张国富合唱:
歌儿好唱口常开,
唱起歌儿干劲来,
大家齐心搞管理,
火旺人人来添柴。生产组长:
生产组长我担当,
遇事大家来商量,
人员、计划调配好,
生产才能打胜仗。技术员:
技术关键我不怕,
工人阶级智慧大,
团结大家齐动手,
高山也要挖掉它。核算员:
我是工人核算员,
生产完毕把账翻,
为了成本再降低,
哪怕算到黑了天。技安员:
技安工作最重要,
人物都是国家宝,
生产安全都做好,
社会主义来得早。机电员:
机器设备保管好,
生产任务能确保,
爱惜机床如眼睛,
天天监督把油浇。工具员:
工具保管要妥当,
严防腐蚀把锈上,
损坏工具找原因,
逐步降低消耗量。材料员:
钢铁材料要节约,
辅助材料少消耗,
人人动脑搞“利废”,
克勤克俭办法妙。定额员:
生产定额大家说,
我再逐道来琢磨,
人人插上“红一号”
工人领导笑呵呵。治保员:
治安保卫最重要,
安全生产要做好,
消除事故堵漏洞,
阶级警惕要提高。结尾合唱:
工厂事情大家办,
两参一改好经验,
“脑力”“体力”不
分家,
幸福乐园在眼前。


第8版()
专栏:

不荒一寸土
孙跃冬
武胜是个好地方
境内流过嘉陵江
良田万顷风光好
人民公社像太阳……
来到武胜县,到处都听到人们唱这支歌。
是的,武胜是个好地方,武胜的风光迷住了成千上万的各地参观者。这里,我不写那些矗入云霄的石油井塔,不写那些饭菜喷香的集体食堂,不写那些实现半机械化的养猪场,不写那作为全国财贸红旗的沿口粮站。我要写那由全县五十万人的努力而描绘出来的武胜田野风光。
坐车进入丘陵区的武胜境内之后,就看到房顶写着斗大的白字标语:“增种间种、见缝插针”“抓紧增种、四季常青”。在武胜境内走过一遍之后,真的看到了“见缝插针”“四季常青”的事实。看吧,满山、满沟、屋前、屋后、田埂、地边、道路两旁,全都长满了庄稼。一条只能单人行走的田埂也利用起来,看起来才不过多么点点地方,有些人正因为它窄小而忽略了它的可利用价值,但,来到武胜看过之后,人们才发现这会造成多大的损失。田埂上、道路旁,全部生长着玉米、高粱,围绕着一块又一块的稻田;田埂的壁上,密密麻麻全是种的黄豆、青豆、饭豆、绿豆之类。武胜县的农民真会充分利用土地,在增种高秆作物的地方,他们又在底下种上南瓜、四季豆、豇豆等等,让南瓜藤在地下爬,让四季豆、豇豆的蔓缠绕着高粱或玉米向上爬。在沿口公社的一座山下,我发现玉米长得零零落落,地上爬着南瓜藤,心想:这里的庄稼为什么还有缺窝,像癞子的脑壳似的,大概是工作落后了;谁知待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石头山,遍山是大石块,凡是有泥土的地方都种上玉米,南瓜是种在石头缝里的,人们告诉我,过去这里能够生长的,只有野草,现在山的面目全非了。沟边、渠旁,也都种满了瓜豆、高粱、玉米等等;人们也许以为增种也不过如此程度了吧,其实不然,这里农民连沟渠上面的空间也要充分利用。他们用竹竿或树枝从两岸搭成架,让瓜豆藤蔓爬上去。这样,既可以多结瓜豆,又可以减少渠水蒸发。武胜县的增种,真成为“无土不绿,有山皆青”。据说某县的一位领导同志,来武胜参观以后,立即把武胜的增种情况用长途电话告诉自己县里的干部,他说:到处都长满了庄稼,连一条立脚的田埂也无法找到。
在武胜县,还有一种引人注意的现象,这就是红苕、玉米“搭着亲家”。几乎所有的玉米地里都间种红苕,当然,如果说成红苕地里间种玉米也无不可,因为很少把红苕、玉米这两种作物单独种植的。高秆的玉米,正好和爬蔓的红苕搭配在一起,它们上下同时长,各不相扰,齐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努力。
武胜县的农民为了多增产粮食,在增种上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不愿让二、三丈高的悬岩陡壁空闲着而不利用,于是扎上高梯,把种子播下去;有的地高,甚至用绳子把腰系住,吊在半空中向悬岩峭壁上播种。有些地方土层太薄,全是石骨子地,甚至野草难生一棵的石板,农民们便从别处挑了土来,堆成一堆堆,施上肥料,播下种子;有的地方页岩风化,但挖掘太硬,他们便用钢钎凿眼,爆破出播种的窝穴。人们冲天的干劲,为武胜风光增添了最美的几笔。
武胜风光好。这是全县五十万人民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迈开大跃进的阔步,用人民公社的雄伟大笔勾划出来的。


第8版()
专栏:影评

高举红旗歌颂社会主义的胜利
——评影片“绿洲凯歌”
艺兵
“绿洲凯歌”是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和新疆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一部反映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和斗争的彩色艺术片。它是去年向建国十周年献礼影片中的一部。
影片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故事,真实地、生动地反映了广大贫农和下中农在党的领导下,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为捍卫合作化事业、向农村中的资本主义思想和地主反革命残余势力展开的一场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影片中以主人翁巴拉提和阿依木罕为代表的贫农和下中农,坚决要走合作化道路;而几个富裕中农,却贩卖粮食,做投机生意,想走资本主义道路。富裕中农托乎地的儿子奴尔丁竟在地主和反革命分子的怂恿下,煽动一部分落后群众,制造闹社、退社纠纷。但在以社主任巴拉提为代表的党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基本群众,进行阶级教育,终于粉碎了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提高了群众的阶级觉悟,巩固了合作社,广大农民满怀信心地由初级社向高级社前进。影片所反映的事件,有力地说明了:阶级斗争并不因敌对阶级的经济基础被摧毁而消失;相反地,随着革命的深入发展,这个斗争变得更为深刻、更为复杂了,而新疆各族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意志和热情是任何反动、落后势力所阻挠不了的。剧作者把这个富有现实教育意义的主题和主人翁阿依木罕的个人遭遇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每一个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形象和相互关系都直接、间接地从进行两条道路的斗争中表现出来,从而更加鲜明地突出了主题,并且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影片出色地塑造了阿依木罕和巴拉提这两个生动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先进人物。生产队长阿依木罕,是雇农出身的老饲养员的女儿,她善良温和,热爱劳动,嫁给了富裕中农的儿子奴尔丁。由于她不断地和一心一意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丈夫进行斗争,因此,奴尔丁一家人把她看作眼中钉,百般刁难她。剧作者满怀热情地描写了这个善良的劳动人民的女儿在党的教导下,在阶级斗争的熔炉里,如何从懦弱地埋怨自己的命运到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保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战士。在“宣誓”的那一场戏里,当反对合作社的麦来木罕(阿依木罕的嫂嫂)在奴尔丁面前捏造阿依木罕与社主任巴拉提(阿依木罕婚前的情人)有着不正当的关系,以至奴尔丁毒打阿依木罕,要她对经宣誓时,我们看见阿依木罕跪在地毡上,手抱经书,泣不成声,终于倒在经书上痛哭流涕。那种痛苦和复杂的表情,深刻地刻划了阿依木罕热爱合作社,向往幸福生活,但还不能完全反抗封建礼教和传统的宗教束缚,毅然和奴尔丁进行坚决斗争的痛苦而复杂的感情。但在“护仓”的那一场戏里,我们可以看到当奴尔丁领着闹事的群众来到粮仓门前抢粮时,阿依木罕挺身而出,她展开双臂,护着库房大门,勇敢地与奴尔丁交锋,说:“你打死我好了,想抢库房办不到。”这里充分表现阿依木罕已经觉悟到合作化事业比自己个人幸福更重要,因此她敢于与破坏合作化的丈夫展开生死斗争,这里生动地表现了她在斗争中成长起来了,与前面“宣誓”的那一场成了鲜明的对比。
共产党员巴拉提,给我们的鲜明印象是:诚实敦厚,忠于党的事业,坚定地贯彻党在农村中的阶级政策,对待阶级敌人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为实现合作化,坚决地站在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最前列。作者在“闹社”的那一场戏里,对他作了精心的描绘。当部分落后群众被坏分子煽动,到合作社牵牲口、抢粮食时,我们看见他从区里挥马前来,拦住闹事的社员,喝道:“站住!”然后真诚地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使部分闹社的落后群众慑于真理、低头不语。接着,听见他大声地说:“那些愿意回到老路上去的人,就让他们去吧,愿意跟着共产党、跟着毛主席、跟着合作社走的人,就跟我来。”说完,高举红旗,迈开大步向前去。社员们立刻在巴拉提身后汇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队伍,向通往合作社的大道前进。这一场戏的描写是十分成功的,使我们形象地看到以巴拉提为代表的党的领导的威力,看到了共产党员如何在农村中坚定不移地高举党的红旗、领导群众从斗争中前进。
整个影片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以及新颖的艺术风格。影片创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始终是有柔有刚,健康、流畅,用抒情的格调贯穿全片。画面中那高挺的白杨树,鲜花盛放的果园,肥沃的绿洲和一望无垠的沙洲上的驼群,都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生活气息。
参加这部影片创作的新疆维吾尔族的演员们,都是第一次在水银灯下表演,但他们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却是那样鲜明而富有真实感。像饰演阿衣木罕的演员阿衣木夏和饰演巴拉提的演员斯拉基丁,对人物的身份、性格都掌握得恰如其分,演技也很熟练。饰演麦来木罕的演员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个思想落后的长舌妇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说明了我们民族艺术队伍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不断地成长和壮大。


第8版()
专栏:

活鲁班(国画)  赵步唐


第8版()
专栏:

比赛去   慈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