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2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
专栏:

群众运动改变了鞍钢的面貌
孟泰、王崇伦、李廷顺、杨树棠代表的发言
我们完全同意和拥护李富春和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保证在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
1959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大跃进的一年。我们工作所在的鞍钢,在党中央、毛主席和省市委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援以及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通过全体职工的努力,在生产建设和思想战线上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
去年鞍钢的钢产量,比1958年增长了37.4%;生铁比1958年增长了27.1%;钢材比1958年增长了31.8%。其他产品如钢坯、人造富矿、焦炭、铁矿石、铁精矿、耐火材料等也都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总产值比1958年增长了30.5%,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增长,成本有了很大的降低,实现了全年满堂红。今年第一季度,在伟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新高潮中,鞍钢又超额地完成了各项主要产品的计划,打破了历年来年初松的老规矩,夺得了开门红、首季红、满堂红的胜利。这一切成就,是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胜利,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胜利。
按照我们切身的体会,在鞍钢这样有十几万职工的现代化的大型企业里,要把生产、建设搞的有声有色,热火朝天,就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
大企业大搞群众运动非搞不可
对于这个问题,过去是有过争论和斗争的。大跃进以前,在鞍钢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认为,鞍钢是现代化的大企业,规模很大,技术复杂,不能搞群众运动。错误地认为,要搞好鞍钢的生产、建设,就只有依靠一长制,依靠行政命令,依靠规章制度,依靠少数技术人员,依靠书本和公式,而不能依靠群众运动。在这种错误观念之下,鞍钢当时的群众运动总是发动不起来。那时候,这种错误思想束缚了群众的手脚,不准群众革命。大跃进以后,党的总路线照亮了鞍钢职工的心,大跃进的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在鞍钢掀了起来,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开始树立起来,生动活泼的群众运动开始兴起。这时,一些同志正在重新考虑问题,形势开始起了变化。但是,斗争并没有停止。比如,在1959年的第二季度,由于少数同志的右倾思想作怪,由于大搞群众运动的方针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钢铁的生产仍然上涨得不快。到了8月,鞍钢的全体职工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精神鼓舞下,狠反右倾,大鼓干劲,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鞍钢的形势就大有好转。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鞍钢是一浪接一浪地开展着群众运动。因此,全公司的生产、技术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就产生了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的根本变化。
从这一段历史发展过程中,鞍钢的全体职工,深刻地体会到:党和毛主席提出的在工业建设中必须大搞群众运动的指示,具有何等伟大的意义。事实教育我们,在鞍钢这样现代化的大企业,不但可以大搞群众运动,而且非搞不可。只有大搞群众运动,才能出现生龙活虎的局面。否则,工作就一定冷冷清清,缺乏朝气。现在,我们根据去年下半年和今年第一季度大搞群众运动的一些情况,来简单地谈谈这个问题。
技术表演赛是鞍钢群众运动的新阶段
大搞群众运动,推动了鞍钢生产和技术的大跃进。比如去年第四季度,鞍钢职工在反右倾整风运动的基础上,开展了一个以联合技术表演赛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运动。这个运动迅速席卷了整个鞍钢,产生了巨大的威力。从主要产品的指标来看,去年第四季度同前三个季度的平均日产量相比较,钢增长了18%,生铁增长了17%,钢材增长了30.5%。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生产以这么大的速度增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跃进。而这个跃进的实现,则是由于在党的领导下,大搞群众运动的结果。今年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对生产、技术的推动就更突出了。在短短的三个月内,鞍钢职工共提出了技术革新建议三十九万多件,经过归纳以后,实现了十一万多件,使全公司的机械化水平由1月份的72%提高到82.3%,出现了六条生产自动线,八十六条生产联动线,一百一十八条流水作业线,二百七十八台单机自动化。在第一季度,全公司推广了六千多项先进经验,创造了三万四千多项生产新纪录。由于人人革新、事事革新,各项“高、大、精、尖、新”的项目不断地被突破,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不断出现了奇迹。3月份,九号高炉的利用系数达到了二点四六八;第一炼钢厂平炉利用系数达到十点九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许多新建轧钢厂的产量都比原设计能力翻了几番:无缝钢管厂在几个操作台上实现了无人操作,在小轧管机组上试轧较大直径的无缝钢管成功,解决了我国目前还不能生产大型无缝钢管的问题;轧钢厂实现了“七双”轧制线,提高产量30%至50%以后,又创造了在连轧机上轧制型钢的经验,大大改变了轧钢厂的面貌。此外,铸管厂还创造成功了连续铸管机;机修厂的工具车间创造成功了生产自动线,提高了生产效率二十多倍,为国家节约大批钢材和车床。事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如果不是在群众运动中调动了十多万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生产、技术上的这种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就根本是不可想像的。
思想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先驱
群众运动还不断的推动了职工的思想革命。要不断的使群众运动深入发展下去,首先就要进行不断的思想革命,进行两条道路和两种思想的斗争。在企业中,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总是有的,反对政治挂帅和群众运动的人也总是有的,迷信权威、有贾桂思想的人也总是有的。比如,在去年的反右倾和技术表演赛运动中,就有人认为“潜力已经挖光”,“革新已经到顶”,“人的主观能动性已经到头了”;在今年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就有人认为
“高炉炉前,一百多年来基本就是手工生产,不能革命”,“要达到世界先进技术经济指标,就是空想”;当初轧厂提出今年生产翻番的技术革命规划时,就有干部认为“设备是第一流的,轧辊是国外进口的,轴承是国外设计的,改革设备就是违反设计原理”,并说“谁也解决不了辊道掉牙问题”,他们简直是把技术革命说得比上天还难。但是,只要把这些错误思想和论调放到广大群众中去,展开鸣放辩论,事情就完全变了样子。群众那种敢说敢干的冲天干劲和实际行动,把这些错误思想驳得体无完肤,原形毕露。在群众运动的惊涛骇浪前面,这形形色色的右倾思想,被冲刷、被改造、被淹没,遭到了彻底的失败。这样,群众运动就深刻地推动了思想革命,长了革命的志气,克服了资产阶级的右倾思想。
在伟大的群众运动中,人们的政治觉悟迅速地提高了,共产主义风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扬。在运动中,新人新事和各种创造发明此起彼应,层出不穷;学、比、赶、帮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把方便送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的共产主义精神到处皆是。工人同志在生产紧张关头坚持不下火线,劳动不计报酬。比如,机修厂工具车间的职工在创造生产自动线时,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了一百五十七次的失败,但工人们提出了“守线餐、伴线眠,不成功,不下火线”的口号,经过二十二昼夜苦战,终于胜利地成功了。类似这样忘我劳动事例真是说不完、数不尽。在运动中,领导干部亲临前线,与群众同甘苦、同劳动,大大改善了干群关系和领导作风。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愈来愈认识到群众力量的伟大,而开始积极投身于这一群众运动的伟大熔炉,献其所长,改造自己。这一切,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加强了企业的内部团结。所以说,企业的群众运动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且已经成为企业中的共产主义学校和伟大的思想革命的熔炉。
生产高速度,管理必须高效率
群众运动还不断地革新了企业的管理工作,使管理上出现了新气象。那些反对在大洋企业大搞群众运动的人,有一个错误的论据,就是说“群众运动会打乱正常的管理秩序”,会“出乱子”。这恰恰说明了他们根本不懂得群众运动对管理工作的作用。比如,去年第四季度,由于国家需要,要求鞍钢外调十万吨生铁,这样在鞍钢内部就造成了炼钢生铁严重不足的情况,如果不走群众路线,只依靠少数管理人员在那里平衡、调拨,那是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问题的,但一搞运动,群众就表现了企业主人翁的精神,想出了很多办法,挖掘了许多废钢,结果不但没有影响钢的生产,反而保证炼钢任务超额地完成了。企业中的许多规章制度,随着群众运动的发展,不断地进行了大破大立。在大跃进中,鞍钢的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实行了两参、一改、三结合,进行了鸣放辩论,打破了数以千计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清规戒律,同时建立了许多新的合理的规章制度,由群众自觉地加以贯彻。如果没有群众运动,要在管理工作中实行这种全面的改革,那是不可能的。
虽然鞍钢的群众运动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和提高,我们的经验还很少,缺点还很多,但从这几年的斗争过程中,我们已经深深地体会到:群众运动好得很,群众运动威力大得很;只有大搞群众运动,鞍钢才能阔步前进!
群众运动在鞍钢的胜利,是伟大毛泽东思想的胜利。鞍钢的实践,生动地证明了:党和毛主席提出的在工业建设中必须大搞群众运动的指示,是十分英明而正确的。我们鞍钢的全体职工,一定要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大旗,大搞群众运动,大闹技术革新,为提前超额完成1960年的生产任务,为钢铁工业持续不断的跃进,而英勇奋斗!


第9版()
专栏:

水往山上流 机器代替牛
王国藩代表谈建明人民公社新事主席、各位代表:
我向大会汇报一下建明公社最近的情况。
现在我们社的社员们,正在干着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就是:“要让水往山上流,让机器代替牛”,在农业生产上进行着技术大革命。提起这件事,我们首先要感谢党和毛主席的好领导,感谢工人老大哥的支援。
我们社近几年来,生产发展的很快,单就粮食来说,去年就收了一千七百六十多万斤,平均亩产六百五十斤。除了人吃马喂,卖给国家三百三十万斤,支援兄弟社四十万斤,社里还留三十万斤储备粮。可是,大伙觉得还有两件不称心的事,第一件是占全社耕地70%的坡地、梯田还不能浇水,收成好坏还让老天当着多半个家;第二件是种地的工具落后,费工费力不出活。社员们一年到头忙种地,山上有很多财宝腾不出人来去取。我们要让坡地、梯田的收成全由我们当家,要想法腾出人来搞多种经营。从去年12月初,我们就动手大搞山地水利化、机械化和电气化。干了一百多天,这几件事就干的有个眉目了。眼下,在我们社里,川地修成了灌溉网,山上凿好了盘山渠,电力扬水站把泉水送上了山,还把三分之一的梯田、坡地平整成了园田。到现在,我们社添置的农业机械,已经能使全社70%的土地实行机耕。我们也有了电,这些电是唐山电网输送来的,现在灌溉、加工、照明已经用上了电。我们还正在修建机械修配厂、化肥厂、农副产品加工厂等十六个工厂,已经有九个投入生产了。这样以来,我们这个山区社的面貌又一次大变了样。社员们高兴的说:“白天机器隆隆响,夜晚电灯放银光,水渠盘山浇坡地,汽车铁牛日夜忙。”
我想先说说我们是怎么解决了水的问题。山地要过不了“水”这一关,连续大跃进就不好办。山里有没有水?有了水怎么引上山?这是个难题。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人人找水,个个想法。结果找到了一百多处水源,真是“山多高,水多高”,“有山就有水”。我们出动了四千多名壮劳力,参加了夺水大战。根据大家出的主意,这个仗的打法是:集中力量,主攻重点,拿下一个是一个。我们总共搞了“三泉合一”、南山大干渠、北山大干渠和三座电力扬水站等六项重点工程。我们这些工程,都是在冬天干的。天寒地冻石头硬,没有难倒我们这支凿石开山取水的队伍。在三里店闸河坝工地上,社员们为了减轻夜间的冻层,把自己的被子拿出来盖在地基上。西铺村第三连,修完白马峪“三泉合一”的拦水坝以后,怕新坝被水冲坏,有二十多个人自动地在夜里去看守。一天夜里,拦水坝真的被冲开了一个缺口。尽管天寒水冷,连长屈文奋不顾身地脱下棉衣,跳下水去,用自己的棉袄堵住水口。按着原设计,南北两条大干渠,需要修建十三座过水桥。社员们提出采用壁山渠道环山走的办法,减少了六座过水桥。这一项就省下六万元。对于非修不可的过水桥,社员们也想出了节约防冻的办法,山上打草,织成草帘子代替了草袋,节省了六千元的开支。就这样,经过全体社员的努力,在梯田坡地上,修成了长达八十五华里的三十六条干渠和支渠,建立起三处电力扬水机站,使全社近五万亩耕地中有四万亩变成了水浇地。
水我们自己解决了。机器是国家供应的。可是机器价款和各项基本建设需要三百五十万元的投资,必须设法解决。当时,社里的公共积累只有三十二万元。国家本来允许我们在五年内还清机器价款。我想,国家的资金有限,我们应该尽可能早点归还这笔钱,使国家生产更多的机器,支持兄弟社加快实现农业技术改造。我把这个意见跟社员们一说,大伙都表示同意。他们说:“建明社在二十三个贫农的时候,不向国家伸手。现在,我们家大业大了,更不该给国家增加负担。”社员们热情地把节余的钱拿出来,支持农业技术改造。这样,社员投资加上社的公共积累,一共凑起了九十多万元。
根据初步机械化以后的新情况,我们制订了今年亩产千斤粮、百斤棉(皮棉)、万斤薯的农业发展计划;制订了大搞养猪计划,达到每亩一头半猪;以及发展社营工业、大搞农副业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多种经营的计划。实现了这个计划,我们的总收入可以达到八百万元,比1959年增长一倍多。光增长的部分,还清国家垫款还有余。
为保证农业机器在1960年的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在技术力量方面,我们用“请进来,拜师傅”,“派出去,当徒弟”和大办技术学校的办法,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培养出五十多名水利施工技术员和一百多名机械、电力技术员,加上师傅的具体指导,就解决了掌握新技术的问题。
水上了山,又有了机器,但是,山地的地形复杂,地块零乱,还不能充分保证适时合理地进行灌溉,也不能充分发挥机器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又进一步提出了“把山地变园田”的口号。在山地搞园田化,大伙都没有经验。我们就采取了老农、技术员和领导干部三结合的办法,一面研究试验,一面推广。最后根据梯田垒坝堰的道理,按着山势、地形,把陡坡打成畦,缓坡平成方,方内再作畦,畦内再找平。随着平整土地,把渠道垅沟也一起整好了。坡地梯田上的垅沟,运用了跌水的办法,解决了陡坡流急冲刷土层的问题。为了保护园田,防止水冲,我们在渠道两旁,栽上了六十多万棵树。
我们敢于在我们那个深山老峪的地方大搞农业技术革命,是因为党的总路线给我们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是因为我们有两年来大跃进的经验,是因为有人民公社这样的靠山,是因为党和毛主席给了我们力量。使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勇于克服困难;在胜利摆在面前的时候,敢于夺取胜利。我们坚定地相信,听党的话,按着毛主席指示的方向前进,就没克服不了的困难,什么事情都能取得胜利。
最后,我表示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我们一定鼓足更大的干劲,为完成报告中所提出的任务而斗争。


第9版()
专栏:

城市人民公社有强大的生命力
刘培善代表谈福州南街人民公社在成长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李先念和谭震林三位
副总理分别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并保证在实际
工作中贯彻执行。现在,我就福州市南街组织城市人民公社的情况向大会作一汇报。
福州市南街地区共有五千七百多户、二万六千多人,其中职工家属和街道居民占60%左右。大跃进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发展,迫切要求城市把社会上的闲散劳力组织起来,参加生产;而广大职工家属和街道居民在生产建设大跃进的形势鼓舞下,要求组织起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加以受各地农村迅速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的推动,因而在1958年9月间办起了南街人民公社。一年多来,公社从组织生产入手,大办街道工业,大办集体福利事业和社会服务事业,把分散的家务劳动引向了集体化、社会化,使广大的家庭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愉快地走上了生产建设岗位,使整个街道的经济面貌和居民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年多来,南街人民公社除输送了三千三百多个劳力(主要是妇女)参加国家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外,还遵循着“为国营大工厂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本着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精神,使街道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蓬勃发展起来。1958年,全社办了有三百一十六个工人参加生产的七个工厂,三个月中产值达到六万六千多元;1959年发展到二十二个厂、工人八百八十二人,年产值二十六万元。今年以来,在公社党委的“一组(居民小组)一厂”的号召下,街道工厂迅速发展到二百一十四个,工人增加到二千一百九十人,从事公共福利、服务事业劳动的六百二十人。全社除了老弱残废不能参加劳动的人以外,组织起来参加劳动生产的人数,已占能参加劳动人数的98%,真正实现了“处处闹生产,户户无闲人”。这些街道工厂主要是制造小商品、为大工厂加工半成品和综合利用大工厂的下脚料。这些厂投资少,设备简单,技术容易掌握,同时不与国营工厂争原料争劳力,既有成批生产,又有零星加工,并采取多种适合多子女妇女和半劳力参加的生产形式,因此一开始兴办就在社会生产中显示出“拾遗补缺”的作用。全社十二个生产大队(原居委会)各办的一个化工厂,大都是利用福州第一、第二化工厂的废水下脚料,用土法生产出烧碱等重要化工原料。目前全社工业产品有化工原料、汽车零件、小五金、家具、文具、纸盒、鞋底、瓶塞、网袋等七十多种,从今年1月到3月中旬的总产值已达四十一万多元。这对于增加社会商品、协助大工厂生产、满足市场需要、增加社员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现在该社正在积极扩大生产,并已订出计划,要使今年的产值比去年跃增四十到五十倍。
公社在大办工业大抓生产的同时,围绕生产全面地组织了社员的经济生活,以公共食堂为中心,大办生活福利事业和服务事业,创立了人们新的集体主义的生活。公社的十五个公共食堂都办得很出色,饭菜品种多、味道好,价廉物美,服务周到,而且根据各厂职工生产的特点,实行食堂饭店化,做到随到随吃,保证饭熟菜热,十分方便。许多食堂不仅供应饭菜,还把饭菜、开水送上门、送到工厂;还为夜间生产、工作的职工准备点心。由于食堂办得好,固定用膳人数已从二千多人迅速增加到五千多人,还有二千多流动用膳人口。公社还办了十三个托儿所、娃娃组和幼儿园,一个医院和一个敬老院,建立了一百五十八个服务站。公社办的托儿所,完全从便利社员、有利生产出发,采取全托、半托、临时托、个别托和跟班带孩子等多种多样方式。目前受托儿童已达一千五百多个,使上千个母亲能以安心生产。它还根据某些社员的经济情况,实行减费或免费受托。遍布全社大街小巷的服务站(点),对社员们生活上的照顾更是无所不至,体贴入微。服务项目有缝补、针织、洗衣、修房、补漏、雇杂工、找保姆、叫三轮车、打扫卫生、美化家庭、代订报刊、送信送报、护理病人、照顾“五保户”等不下六七十种,并已从一般的供应服务逐步发展到对衣食住行、生老扶养和婚丧喜庆全面服务的新阶段。有的服务站已将“五保户”、“单干户”和“双职工”(夫妻都是职工)的“新开门七件事”(打水、送饭、接送孩子、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全部包下来。有的生产大队还将群众原有的亲帮亲、邻帮邻的生活互助的优良传统加以提倡发扬,成立了不计报酬的生活互助组。他们正逐步以服务站少数人的劳动使广大社员摆脱繁琐的家务劳动,使社会分工更加完善合理,使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给社员尤其是街道妇女带来了无限的喜悦和幸福。如棉织厂女工郭淑英,过去由于繁重的家务牵累经常生病,每月出工平均只10%左右,她爱人、儿子还要请假侍候她。服务站成立后,就派人为她烧饭、煎药、做家务,直到她恢复健康为止。在服务站帮助之下,最近三个月来她都没有缺过一次勤;她爱人也能安心生产,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社员们把服务部门称作“大跃进的促进派”和“生活的管家人”,把他们的工作看作是党对人民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
公社集体福利事业和服务事业的发展,就能更合理地组织商品分配工作。他们实行计划定点、分片包干的办法,在各个生产大队建立了十二个商品供应门市部和五个代销摊,在国营商店的领导下,以代购代销的形式进行商品的合理分配和供应,经营的品种达四百多种。实行计划供应的物资都通过它们进行分配,供应量少的商品和节日商品也通过它有秩序地进行销售。这样不仅使商业网的摆布更加合理,便利了群众,同时还能根据商品计划生产和计划供应的需要,指导社员计划消费。供应门市部还提出“串百户、走千家、送货上门,做好供应”的口号,减少社员购买货物来回奔走的时间,社员普遍感到满意。
南街人民公社大办街道工业、并实现了生活集体化和家务劳动社会化以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在逐步改变,集体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正在迅速成长,社员们的精神面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热爱劳动,崇尚节约,热爱集体,见义勇为的崇高风格,已成为社会的普遍风尚。居民华妹官过去不爱劳动,参加公社到洗衣组以后,改掉了过去好逸恶劳的旧习气。她曾两次发现衣服口袋装有四十多元和一百多元人民币都悉数归还了原主,这种拾金不昧,受到了人们的赞扬。广大社员逐渐养成了勤俭节约过日子的好习惯,由于服务站的普遍设立,和它们不厌其烦的缝补、改制和修理工作,使职工、居民大量的破伞、破鞋、破衣衫等重新得到利用。不少服务员更是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地辛勤为社员们服务。妇女林瑞英每天自动花一两个钟点时间为四、五家“五保户”和“双职工”做家务琐事,并不要任何报酬。军属刘永年病了无人照顾,服务站就派人为他送汤煎药、端尿倒屎,使他感激得流下泪来。就连敬老院中十四位平均年龄在七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也不愿闲着吃饭,主动参加拆旧衫破袜等轻微劳动,每月能收入三、四元零用钱。敬老院六十七岁的老太太黄右贞右手残废了,她激动的用左手写了一首诗说:“幸福之家乐融融,老人晚景喜相从,高枕无忧生死靠,光芒万丈满地红”。过去里邻间那种各自一家、互不关心、常为琐事争吵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代之而起的是一片和睦团结、互敬互助的新气象。
由于公社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开源节流齐头并进,因而社员收入普遍增加。办公社以前原有二百八十二户、六百多人需要救济,办公社后通过组织生产和服务,有劳力的都安排了工作,剩下的只有丧失了劳动力的老弱残废四十三户、六十六人,而且他们的救济金也全部由公社的福利费支出,再也不用国家负担。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多来,我们虽然只重点试办几个城市人民公社,但实践证明,它和农村人民公社一样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因此,它一诞生,就在广大群众的热爱和支持下获得了迅速的成长。城市人民公社的创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新的重大的进展。它促使城市的生产关系起了更加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大批妇女摆脱了繁琐的家务投入了社会劳动,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它依据新的形势需要,广泛地组织人民经济生活和发展文化事业,为城市居民走向幸福的集体主义生活,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由于生产、生活的重大变革,使城市广大居民的精神面貌也迅速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根本的变化。现在,我们福建人民正在积极贯彻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掀起了一个大办城市人民公社的热潮。我们相信,不要多久的时间,城市人民公社就会普遍化起来,随之城市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而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旧城市的痕迹,将会在我们眼前永远消逝!


第9版()
专栏:

人人称赞的好食堂
陈绍宽、洪顺利代表介绍厦门城市人民公社的一个食堂主席、各位代表:
我们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和谭震林副总理的报告。报告中提到大办城市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和各种集体福利事业,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将为进一步发展城市生产建设和改造城市社会生活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现在我们把厦门厦禾人民公社中心食堂的情况,向大会作个汇报,不妥之处,请代表们指正。群众对食堂的评价是:整齐清洁,
饭菜飘香,人人高兴
厦禾人民公社中心食堂,是为了适应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和城市职工、居民的迫切要求下创办起来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它经受了种种考验,发展成为一个风吹不垮,雷打不散,人人称赞的具有千人规模的好食堂。食堂正确贯彻了粮食分配政策和粮食管理制度,大搞副食品生产,建立了自己的养猪场和蔬菜基地,保证人人吃得饱吃得好。饭菜不仅做到花样多,而且做到味美可口,逢年过节自己杀猪杀鸡,并根据一般居民过传统节日的习惯调剂饭食,对老人,产妇,小孩,病人还尽量加以特殊照顾,这样就使群众生活得到了妥善安排。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食堂随时供应饭菜产紧张时,生还把饭菜送到工厂,使工人们感到十分方便。这个食堂还做到:“四热”(饭热、菜热、汤热、开水热)、“五有”(有干饭、有稀饭、有菜汤、有开水、有热水)、“三净”(饭菜净、用具净、环境净),群众对它的评价是:“整齐清洁,饭菜飘香,吃饱吃好,人人高兴”。食堂为了适应规模日益发展
的需要,还大闹技术革新,制成土蒸气炉、自动切菜机、洗米机、洗碗机、包饺机、削鱼鳞机、打鱼丸机等十四种机器,大大减轻了体力劳动,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工效好几倍。比如切菜,过去三个人要切半天多,现在使用切菜机一个人切一个多小时就全部切完了,过去要四个人煮饭,现在用蒸气炉只要一个人就行了,而且每天还节约了煤炭二千四百斤左右。技术革新之后,食堂既扩大了服务范围,又不再增加服务人员。群众对食堂无比热爱,把食堂誉为“职工之家”,因此,这个中心食堂一年来先后几度被评为“六好食堂”,被全国妇联和省妇联评为食堂先进单位。
改变供膳次数,照顾特殊需要
根据群众的切身体验,办公共食堂确有说不尽的好处。厦禾中心食堂开办以来,一直坚持为生产,为群众服务的方针,既便利群众的生活,又有利于生产,对实现1959年的持续跃进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照顾到工厂三班生产的特点,食堂把原来每天三餐固定供膳,改为整天二十四小时都供膳。它还能主动照顾其他各方面的特殊情况,如有的机关、工厂增加夜班工作生产,有的学校师生一清早要上山造林,有时公社运输队日夜抢运货物,只要他们用电话通知一声供膳时间,食堂就临时加班加点,克服困难,保证照时供应。食堂还办了母子室和小卖部,使妇女和小孩得到更多方便。去年8月23日厦门市受到四十三年来未有的特大台风袭击,食堂烟囱被大风刮毁,洪水浸入厨房,在党的坚强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下,食堂终于战胜风灾,坚持正常供应,并担负了附近四个安全点共一千多个灾民的供膳任务。办了食堂之后,许多妇女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纷纷投入生产战线和参加各项社会服务工作。食堂不仅仅是劳动人民集体进膳的场所,而且成为群众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成为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公社的许多会议都在食堂召开,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任务,都从这里传达贯彻到群众中去。食堂办了图书馆阅览室、俱乐部等,一到晚间或是周末,节日,楼上楼下,到处谈笑风生,歌声嘹亮,书声朗朗,充满幸福和欢乐的气氛。人们在这里受到共产主义教育,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了思想觉悟,也得到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因此,食堂不仅有效地组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是一所共产主义的大课堂,它在促进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的进一步变化,是发挥了愈来愈显著的作用。 把办好食堂当做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坚持政治挂帅,贯彻阶级路线和群众路线,是办好公共食堂的首要条件。党组织经常加强对食堂工作的具体领导,保证把食堂管理权掌握在可靠的人手里;认真贯彻了“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精神,经常研究以办好公共食堂为中心的群众生活问题,把办好公共食堂当做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同时,为食堂调配得力干部,从群众中培养并吸收积极分子作骨干,依靠他们大公无私、勤勤恳恳的工作办好食堂。公社党员、干部坚持在食堂吃饭,并积极带头参加食堂劳动,对于搞好食堂工作也起了很好的作用。由于公共食堂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坚决依靠群众,一定要得到群众对食堂管理工作的参与和支持。厦禾中心食堂就是依靠群众白手起家。食堂场所、炊具等,都是群众自愿让出,借用和赠送的,工人还利用工余时间用废料做了三十多副桌椅送给食堂。食堂工作也必须由群众监督,如经常开展“服务良好月”运动,设立红旗竞赛监督岗,由群众来插红旗,听取群众的意见来改进工作。这样,把食堂工作建立在广泛的群众监督的基础上,就一定能够办得好,并做出显著的成绩来。此外,厦禾人民公社在全社建立食堂网,并集中力量办好一个中心食堂,使之成为标兵,掀起学标兵、比标兵、赶标兵的高潮,从而推动了全社公共食堂的迅速发展。
厦门市厦禾中心食堂的情况表明,公共食堂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社会主义阵地,它对于促进生产建设、服务人民生活需要,彻底解放妇女,彻底改造城市和彻底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等等,都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在可以这样说,城乡公共食堂的迅速普遍化,它将形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大跃进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厦禾中心食堂的经验还表明着,要办好公共食堂,我们必须把它看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阶级路线和群众路线,同时,还必须要有千方百计、坚决办好的精神。现在很清楚,只要我们都能意识到食堂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采取正确积极的态度,那末,公共食堂就一定能迅速遍地开花,而且一定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愈开愈鲜艳、永不雕谢的花朵。


第9版()
专栏:

参加人大二次会议的农业劳动模范(从左至右):辽宁代表张文春和刘洪达、河北代表王国藩、四川代表罗世发、河北代表耿长锁和北京代表殷维臣正在交谈。   新华社记者 刘东鳌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