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8版

第18版()
专栏:

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好处说不完
李平衡委员的发言主席、各位委员:
我听了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谭震林副总理和陈叔通副主席所作的报告。我感到万分兴奋,我衷心拥护这四个报告。
最近一个时期,我看了一点关于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的材料和利用视察的机会参观过北京市几处街道工作。我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鼓舞。现在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初步体会,请各位指教。
一、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光辉照耀下,千千万万的城市居民特别是家庭妇女,陆续走出了狭小的家庭圈子,参加了祖国的伟大建设事业。据1959年底的四十三个城市的数字,街道居民所办的生产事业有四万四千多个单位,生产人数有一百四十多万人,其中妇女占80%以上。去年一年的街道生产的产值达到二十多亿元。许多城市的街道里出现了“人人忙生产,户户无闲人”这样的兴旺气象。
由于大量家庭妇女和一些闲散有劳动力的人们参加了街道生产,一向属于家庭日常生活的事情,如烧饭、洗衣、带孩子等这些问题,都变成为社会的问题了。因而,家务劳动社会化,生活集体化就成为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党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人民生活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关心群众的生活是党的一贯的方针。在这样新形势之下,全国许许多多的城市的街道,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开展了一个进一步组织人民经济生活伟大的群众运动。在大家事情大家办,群众生活群众管的原则下,以生产为中心,帮助群众把吃的、穿的以及家常一切所需要解决的事情,进行全面合理的安排。使广大群众减少家庭事务的顾虑,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是城市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任务。街道党委在群众积极支持下,一面抓生产,一面抓生活,一年多来街道集体生活福利和社会服务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逐步出现了家务劳动走向社会化,人民生活走向集体化崭新的局面。
街道集体生活福利和社会服务事业的具体内容很多,但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食堂。食堂是集体生活福利的一个中心环节。妇女参加了生产,自然不能回家做饭,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办公共食堂。我在北京看到的食堂有大、中、小三种。大的不但可以供上千人的伙食,而且可以为中、小食堂代做食品。中型食堂是为附近居民的生产劳动者便利而办的,供应量约在几十人至百人。小型食堂是大杂院食堂,即住在一个院子里三五家至十家八家合起来由一二人做,供全院里人吃。大食堂的炊事员,都经过自己钻研和当地大餐馆的厨司传授烹调。因此,每天总能做出十好几样菜,供人挑选。菜价有经济菜,二三分至一角,又有定做菜贵的至三角。人们在食堂里吃,或拿回家吃听便。我们参观的人,一面看了这样实际情况,一面比照自家那样小锅小灶的做法,没有人不感到公共食堂又好、又经济、又方便,实在好处太多。
(二)托儿所(包括幼儿园)。托儿事业有全托、日托和临时托三种。全托、日托与一般的托儿所、托儿站一样。临时托是专为家长临时有事,把小孩寄托几小时或一天。我所看到的几个托儿所都好,所的行政上和保育员们都细心钻研营养学和卫生常识等等,从所内的清洁卫生到儿童的健康和衣履,都能看出她们全心全意的照管儿童。北京宣武区一个街道办事处的一个托儿所,成立之初的时候,寄托的儿童只有参加街道生产的人员的儿童,一般机关工作人员的儿童都不愿送去寄托,到了他们发现这个托儿所办的真好之后,纷纷要求收纳他们的孩子。现在这个托儿所除了尽量收托参加街道生产人员的儿童而外,还有40%的儿童是机关工作人员的儿童。
(三)服务网。由服务所、服务站和综合服务员组成街道服务网。服务项目多至一百多项,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几乎无所不包。服务时间,不分早晚昼夜,不分风霜雨雪。服务的方式,有到服务站委托服务的,把锁门的钥匙交给服务员,让他们好送东西进屋或打扫房间、生火炉等等。服务员上门询问服务的,服务员定时上门询问,须要那些服务,然后照办。也有既不要到服务站委托,又不要服务人员先访后办,只要发觉了某人需要办某事,服务人员就主动的为他办了。如本市检查街道卫生时,某单身老大娘,因关节炎不能打扫房屋而正在发愁的时候,忽然来了两个不相识的小姑娘,一个打扫,一个擦玻璃,事情做完了,并对她亲切的安慰一番才去。一个不大与外界接触的旧社会过来的家庭妇女,亲身遇到生平未见过的这样事情,使她既惊奇又感动,一时激动到双泪夺眶,连话也说不出了,服务站人员做了多少令人振奋的事迹,是说不尽的,人们称之为
“生产的后勤兵”,“群众的管家人”,一点也不夸大。总之,人们走出了狭隘的家庭,参加集体生产,过着集体生活,树立了集体主义思想,在街道里社会主义社会大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和整个精神面貌,已经大大改变了。
二、街道生产事业的优越性街道生产事业优越性很多,最主要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化消极为积极,变消费者为生产者。参加街道生产的人员,一般都是没有就业、城市的消费者,现在这些人走出了家门,特别是家庭妇女,他们搞街道生产,不需国家配给劳力和资金,白手起家,因陋就简,从小到大,这就调动了广大的闲散劳动力,彻底解放了家庭妇女,为家庭增加收入,在生产战线上树立一支新的力量。
(二)化无用为有用,利用废旧物资和下脚料为社会创造财富。在我国国民经济全面跃进的时期,原料供应,比较紧张,街道生产事业,往往是利用废弃的物资,进行生产。如利用机械工厂的边角、废料制造刀剪、锥子等。北京一个街道棉丝厂,一年回收废棉线六十八万多斤,加工以后,供应十八个国营工厂维修机器的用途,去年光是利用废旧物资生产的产值就达到二十三万多元。
(三)街道生产事业是国营工厂的有力的助手,大工业的“卫星”工厂。街道生产,一般是为大工厂加工的。天津兴安路七十六街道工厂,其中就有四十五个是加工性质的。北京北新桥二十二个街道工厂就有十三个为一百一十三个地方国营工业和手工业合作社进行加工生产,出产一百二十七种产品,去年一年产值达三百多万元之多。有了这样的街道生产事业为大工厂加工服务,这就可以使大工厂腾出力量,进行高级产品的生产,和为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创造有利条件。
(四)街道生产事业大都是服务性的事业,为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要进行生产。根据市民、市内机关、学校等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一切为人民服务的生产活动。如修理房屋、收音机、自行车、电灯、自来水,缝制衣袜、毛衣、手套以及制造肥皂、洗衣粉等日常所需要解决的事情。这种服务性的生产活动,不仅给居民带来许多便利,而且还能为国家在供应方面减轻了不少负担。
(五)改造了城市,也改造了人。通过组织人民经济生活,既抓生产,又抓生活,不仅把古老的消费城市变为新型的生产城市,而且还能把千千万万的束缚在家庭中的妇女和一些闲散有劳动力的人们,组织起来,从事生产,通过劳动实践和集体生活,在整个社会主义的环境教育中,把自己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人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的时期,这种组织是有极其重大意义的。
三、要正确认识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重大意义
全面组织人民经济生活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产物。它是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和人民群众政治觉悟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大家知道,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决定要有什么样生活方式。我们国家进入了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我们的生产方式是社会主义大集体的生产方式,而我们小锅小灶、零零碎碎的个体生活是与社会主义集体的生产方式不相适应的,这就必然要求家务劳动走向社会化,分散生活走向集体化。这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谁也不应该阻挡,而且也是阻挡不了的。
目前全国各城市正在兴起一个波澜壮阔的全面组织人民经济生活伟大的群众运动,是城市居民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运动,是一桩极大的好事。但是,这又是一场极为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习惯的根本变革。在这种形势的面前,对于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包括我本人在内,应该说是一次严重的考验。我们应当认识,组织城市人民经济生活,是使旧城市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新城市的必经途径,是农村人民公社胜利的发展,是加速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的积极因素。我们每一个人,应当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投入这个运动,在这个伟大运动中当促进派,并从这个运动中去接受进一步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政治立场,改造世界观,把自己改造成为新人。我们要有思想准备,要用积极热情的态度,和广大群众一起,去迎接这个光芒四射的新生事物,促使它在很快的时期内成长而壮大起来!


第18版()
专栏:

做好准备迎接亲人
梁金山 黄鼎臣 黄长水 王源兴 周铮代表和田心 王纪元 王一知委员的联合发言
国营华侨农场是综合性的农场。这样综合发展综合利用,农场才能多快好省地发展,才能更好地安排归侨的劳动,使他们各得其所,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因素。主席、各位委员:
我们以兴奋热烈的心情,聆听了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和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这两个报告把祖国一幅宏伟壮丽的继续跃进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完全同意和拥护这两个报告,并同意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
我们为了深入了解关于归国华侨安置工作和华侨农场建设、发展的情况,这次到广东、福建、广西等省(自治区)视察了三十多个各种类型的华侨农场,各地华侨农场同全国工农业一样,是一日千里大跃进的形势,成绩是十分显著的。安置在各地华侨农场的归国华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同全国人民一样,正发挥冲天的干劲,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地华侨农场在祖国伟大的建设事业中正显示出它的以种植热带、亚热带作物为主的多种经营、长期作物和短期作物并举的特点。在集体劳动中,归国华侨的思想觉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这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伟大胜利的一部分,是毛泽东主席英明领导的光辉的胜利。
现在我们就视察国营兴隆华侨农场中所接触的有关归侨安置和农场建设问题,发表一些意见,请各位委员指正。
凡是到过海南岛国营兴隆华侨农场参观的人,都为归侨在党的领导下,凭着自己的双手劳动创造起来的富饶的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花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解放前,这一片连绵数十公里,蜿蜒起伏的肥沃的山坡地区,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和日寇长期摧残的结果,到刚解放时,兴隆镇上只剩下几户人家,夜间只有寥寥的几家灯火。真是“万户萧疏鬼唱歌”!1951年10月起,从马来亚被迫害归国的七百多名难侨,带着一颗建设祖国的顽强决心,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安置他们在这块待开垦的土地上进行垦植,建设农场。他们发挥了勤劳、勇敢和坚毅、无畏的精神,在那里白手起家,盖起了房屋,种植了作物,开辟了公路,建立了工厂,他们遭遇到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灾害,每一次都在党和政府领导支持下,战胜了灾害,取得了丰收。现在农场已成为一个拥有七千多人和遍地财富的社会主义企业了。目前这个农场正在繁忙的接待新归国华侨。太阳河畔已新建起一批批的房屋,并掀起生产的大高潮。在那热带、亚热带的大花园里,到处是果实累累,芬芳扑鼻,种植的经济作物有香茅、咖啡、可可、胡椒、香蕉、波萝、剑麻、油棕、木棉等一百余种。在短短的七、八年间(截至1959年11月止),已开荒四万五千九百七十二亩,其中定植长期热带作物二万四千一百六十四亩,短期作物二万零九百五十九亩,种植粮食九千二百零八亩,其他种植油料作物,蔬菜等。今年争取翻一番,再垦荒四至六万亩。畜牧业、水产业也有了不断的发展。农场已修筑公路二百余公里,全场公路纵横、四通八达。工业方面,有咖啡、剑麻加工、砖瓦、石灰、化肥、香茅油、炼奶、淀粉、酿酒、榨油等二十项。过去这一带地方疟疾流行,疟蚊多至十九种。建场以来,在党和政府以及苏联专家的大力帮助下,已根本上消灭了疟病。在文教福利事业方面,农场的中小学生,已由1952年的一百二十六人增加到1959年的一千四百七十二人。另外还有广播站、剧团、卫生院、敬老院、托儿所等等。1958年以来,在大跃进新形势的鼓舞下,农场的发展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多工厂都是在这一期间创办和发展起来的。1958年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二百八十八万余元。1959年是继续跃进的一年,全年开荒一万六千五百多亩,工农业总产值达到四百三十一万零六百四十元。
从国营兴隆华侨农场生产的发展说明,党和政府建立国营华侨农场,作为安置归侨、生产建设的基地,这种集中为主的安置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由于生产的不断发展,农场场员生活逐步有了提高,按劳动力计算,1959年每个劳动力全年收入达到四百七十一元。归国华侨从国外回来,已在农场建立起幸福的家园,过着美满的生活。例如香茅加工厂工人陈经妹同志,1951年到农场时才十五岁,在农场学习了文化,成了熟练工人,1954年建立了幸福的家庭,现在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如劳动模范萧英同志,在马来亚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在橡胶园当割胶工,生活无着,曾忍痛卖掉一个孩子,依然不能改变那饥寒交迫的生活。回国时,萧英同志还是一个文盲,现在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已能读报,写简单的报告,并且被选拔为领导一千多人生产的作业区副主任了。这在资本主义世界,简直是奇迹,而在我们国家,每日每时都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奇迹出现。现在国营兴隆华侨农场的生产能手就有一千多人,其中有三百六十八个先进工作者,有二百多人担任作业区主任、队长、会计员和保管员。这说明了我们国家到处有培养英雄人物的土壤,归国华侨回到伟大的祖国,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是一支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力量。
据我们所知道的,根据国营兴隆华侨农场的经验,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准备今年在广东、福建、云南、广西新建和扩建二十个每个可以容纳一万至五万人规模较大的国营华侨农场,把这些农场建设成为归国华侨安家和参加祖国建设的园地。使华侨回到祖国后,可以按照他们在国外左右为邻的情况和愿望,比较集中的安置在一起,为着共同的事业,一同劳动,一同创造幸福的生活。同时,这也便于党和政府更好地帮助他们在国内生活和建设,便于安排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学习生产知识,发挥他们的技能和建设祖国的积极性。这二十个农场大都选择在:(1)南方热带、亚热带交通便利的地区;(2)便利发展多种经营;(3)与国营农场、人民公社为邻,可以互相支援;(4)有修建水利条件的。目前扩建和新建的国营华侨农场都正在积极建设中,有的农场,已安置一批新归国的华侨。归国华侨到达农场以后,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加了农场的建设。如最近从印度尼西亚回来的张凤南老先生,到了国营兴隆华侨农场后,每天清晨上山察看环境,研究土质,他决心在农场种植一万株胡椒,准备将他一生种植胡椒的技术经验献给祖国。有的新归国华侨刚放下行装,就与老场员一起建筑房屋。虽然国家给归国华侨准备着必要的条件,他们并不想去坐享其成,他们明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创造生活,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建设祖国,才是最幸福的。
根据我们视察所得,华侨农场的经营方针,应当吸取国营兴隆华侨农场的经验,多种经营。以短养长,长短并举,既种植热带、亚热带作物,又种植粮食,充分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同时多方面发展加工业、工业,并且创办小学、中学以及为种植热带、亚热带作物的中等技术学校。因此,国营华侨农场是综合性的农场。我们认为这样综合发展,综合利用,农场才能多快好省地发展,才能更好地安排归侨的劳动,使他们各得其所,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因素,我们认为农场的建设,还应当是边开荒、边生产、边安置、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争取高速度的发展生产。
应该指出,华侨初回国,特别是居住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侨,由于印度尼西亚有势力集团掀起反华、排华逆潮的影响,他们所遭遇的困难是很大的,在他们回国初期,大部分不能很好的掌握生产技术,在一定时间内,政府既要领导他们参加生产,又给予他们以适当的生活补助是必要的。这样做对农场的建设和发展,对归国华侨的安居乐业都是有利的。这些农场的前景是十分美好的,它既是归侨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大显身手的园地,又是他们的家乡、学校和课堂,是华侨回到祖国以后走向社会主义的一条光明大道。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为了作好接待和安置归国华侨的工作,国务院已明令公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待和安置归国华侨委员会,在这一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各地党政部门正大力做好接待和安置归国华侨的工作。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祖国南方万紫千红、百花竞放的土地上,在过去华侨别妻离子,背井离乡的地方,将建立起比国营兴隆华侨农场更富饶、更美好的许多农场,创造更幸福的生活,并将不断涌现出无数的先进生产者和红旗手,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18版()
专栏:

侨乡巨变
王汉杰委员的发言主席、各位委员: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和陈叔通副主席关于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福建是我国主要侨区之一。几年来,全省的侨眷归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与全省、全国人民一道,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红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现在他们和全省人民,正满怀着胜利的信心,鼓足更大的干劲,为实现1960年全面的更好的跃进,积极贡献力量。昔日晋江,民不聊生漂流到海外,
今日侨乡安居乐业个个有吃穿
现在我着重汇报一下我省一个重点侨区——晋江县几年来侨乡和侨眷归侨的变化:晋江县,解放前在反动政权的统治和残酷的压榨下,兵荒马乱,涝旱连年,疫疾流行,盗匪猖獗,农村破产,城市萧条,弄得民不聊生,因此每年都有许多劳动人民被迫背乡离井,抛妻别子,漂流到海外去求生。据不完全的统计,全县至今还在国外的华侨有二十多万人。居住在国内的侨眷归侨也有十八万多人,占全县常住人口29.1%。
解放后,党的伟大胜利似太阳的光辉,它照亮了整个大地,也照亮了晋江县侨乡的每个角落。全县人民从此获得了新生,特别是通过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贯彻,人民公社的成立,全县人民(包括侨眷归侨)欢欣鼓舞,昂首阔步地进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业、农业、渔业、文教、卫生、交通运输等各方面都获得了巨大跃进。1958年到1959年,全县兴修水利的工程达两万多处,连同解放后历年兴修的水利,灌溉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80%以上,基本上消除了水、旱灾害的威胁,粮食产量年年上升,去年粮食总产量已达五亿零五百万斤,比大跃进的1958年还增长37.8%,实现了千斤县,脱掉了历史上有名的“缺粮县”帽子。晋江县原来也没有什么工业,十年来,仅由国家投资兴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县办工厂,就有一百六十多个,工人由解放初期一千多人增长至一万多人,结束了全县“手无寸铁”的历史。全县已有机械、冶炼、化学、食品等工厂,同时还在兴建规模较大的盐场和现代化的糖厂、化肥厂;不仅能生产群众生活日用品和一般的生产工具,同时能生产多种的车床、发动机、发电机、抽水机、化肥和水泥……等等,除自给外,还能支援邻县外省。由于生产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整个社会购买力比1958年增长15.96%。全县已实现社社有中学、医院,队队有小学、保健站,并普遍建立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和敬老院。其中中学已由解放前四所增至三十所,学生比解放前增长十五倍半,小学也由二百零一所增至三百二十四所,学生由三万多人发展到十万多人。幼儿园解放前只有一所,现在已有二百多个,广大青壮年都摆脱了文盲和半文盲的状态,许多侨眷经过扫除文盲,已能自己写信给海外亲人。现在全县已经人人有吃、有穿、有工作做,个个安居乐业,千百年来侨乡人民所盼望的理想已经实现了。
侨眷归侨思想面貌变化巨大
热爱劳动勤俭持家蔚成风气
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发展,人民公社日益走上巩固和健康发展的道路,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进一步获得了改善,对侨眷归侨的影响是极大的。他们的政治思想面貌也在迅速转变着,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不断提高。他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是最光荣、最体面、最可贵的事情,强盛的祖国才是华侨最有力的靠山,听毛主席的话,走共产党的路已成侨乡人民的共同语言。广大的归侨和侨眷积极参加劳动生产,个个干劲冲天,勤俭持家蔚然成风,劳动热情空前提高,过去有些中上层侨眷经常互相评比:“谁家夫婿会赚钱,谁家媳妇最标致,谁家打扮最时髦,谁家花钱最阔气”。现在他们经常评比的是:“谁家劳动最光荣,谁家爱国爱乡最积极,谁家勤俭持家德最美”。在热火朝天的大跃进行列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全家总动员”“妯娌争出工”“老者如黄忠,青年胜武松,妇女赛过樊梨花”的生动事例。过去,全县侨眷归侨参加劳动生产只有一半左右,现在已达95%以上。公社化前,石?乡的侨眷归侨参加劳动生产的只有二千五百四十九人,公社化后,经常参加劳动生产的已达四千八百三十五人,比公社化前增加89%,同时还涌现出一大批模范和先进人物,被评选为县、社、队农业模范,钢铁功臣、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五百一十八人,并有许许多多的积极分子。侨眷王淑卿,几年来在党的教育和帮助下,热爱劳动,爱社如家,诚诚恳恳地献身于饲养事业,她和其他三位饲养员为公社饲养的二百多头猪,只只肥、壮、大,曾连续被评为省劳模饲养员三次。龙湖人民公社侨眷施淑贞,原是一个普通的侨眷,没有参加农业生产的习惯,政治觉悟也很低,现在除积极参加生产外,还参加了乡政工作,任乡妇代会副主席;1958年,她和大队合种一丘花生试验田,亩产二千一百一十二斤,去年又创亩产三千一百四十四斤的高产纪录,被评为全国归侨侨眷的先进模范人物,出席了全国侨联一届四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菲律宾归侨洪祖良,由于勤学苦练,现在已成为村中的一个劳动能手。祥芝人民公社伍堡村二百多个侨眷妇女组织侨属织网厂,编织各种渔网十多种,不仅可以供应全社渔区的需要,而且接受其他渔区的订货。龙湖人民公社衙口大队侨属农药厂,已制造成功五十多种土农药,能治大小麦黑穗病,水稻稻热病及其他的病虫害。现在晋江县和全省侨眷归侨正在响应党和祖国的号召,继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和全省人民一道投入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插红旗,树标兵,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帮后进的社会主义竞赛运动,为祖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并以这个实际行动支持海外侨胞的反排华斗争。福建积极扩建新建华侨农场
准备安置更多的归国华侨
福建省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四季长青,适于发展热带和亚热带作物。有着丰富的矿藏,有着数不清的绿色仓库,有着广阔肥沃的土地。在工农业生产高速度发展中,到处需要建设,到处需要人材,我们愁的不是人口过多,而是劳力不足。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是最宝贵的财产,是发展生产力最积极,最革命的因素。旧社会劳动力没有出路需要到南洋出卖劳动力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今年来,受印度尼西亚有势力集团迫害而回国的数千个归国华侨已达我省国营华侨农场,和工矿企业安家落户,他们受到了热情欢迎和接待,并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我们现在除了积极扩建原有的国营华侨农场外,还正在新建几个较大型的华侨农场,为安置更多的归国华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强大的祖国是华侨最有力的靠山,我们正在积极地进一步做好接待安置华侨归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准备工作,我们热烈地欢迎他们回来和祖国人民一道建设无限美好的社会主义祖国。


第18版()
专栏:

广大妇女投入技术革命洪流
沈粹缜委员的发言主席团、各位委员:
听了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和陈叔通副主席等负责同志的报告,给了我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当前的大好形势,使我们感到莫大鼓舞。我完全拥护,并坚决贯彻执行。
正如几位负责同志报告中所讲的,为了胜利地实现1960年规划,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一个与生产密切结合,逐步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为中心的广泛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正在波澜壮阔的开展起来。在这个伟大的六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每一个角落,排山倒海,气势磅礴,一日千里,瞬息万变。这个运动不仅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人民群众共产主义觉悟,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妇女这方面的情况,也完全可以看到,证实当前技术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上海妇女和全国各地妇女一样,在这次视察中,我亲眼看到上海妇女和全市人民一起热火朝天地卷入了这个波涛汹涌的革命洪流。参加技术革新的妇女愈来愈多,雄心愈来愈大,干劲愈来愈足,本领愈练愈高,革新的花朵愈开愈盛。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风暴里,上海妇女在生产上、生活上,以至精神面貌,又起了飞跃的变化,英雄辈出,红旗成林。
妇女群众的发动使
技术革命运动声势更为浩大
广大妇女群众热情奔放地投入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是十分振奋人心的。上海妇女在这次技术革命运动高潮里,在党的领导教育下,非常广泛深入的发动起来了。各条战线上的妇女,从工厂到街道里弄,从工业到财贸、文教、科技、生活福利各条战线,都投入了这个征服落后技术的伟大革命运动。无论生产工人或辅助工人,无论机器操作的或手工装装配配、包包扎扎的,几乎全部行动起来。老年女工革新,新艺徒也革新,有文化技术的搞革新,没有文化技术的也搞革新。形成了人人闹革新,个个动脑筋的空前未有的热气腾腾的局面。在这场运动中,不但先进的更先进,后进的赶上先进,连最落后的“死角”也行动起来,纷纷赶上先进。“懒姑娘”变成“巧姑娘”,“越剧迷”变成“革新迷”,许多多子女的妈妈和年轻的小伙子一样活跃。上海锅炉厂七百多女职工,过去参加技术革新的很少,去年一年只提了九条技术革新建议。现在,情况大不相同了,“三八”前就提出革新建议八百七十条,大部分均已实现。比去年一年增加九十六倍。又如上海电表厂青年装配女工周侣梅,是全厂闻名的越剧迷,做了夜班以后,觉也不睡,就去排队买越剧票,上班时昏冬冬的,搞不好生产。现在,星期六下班后,别的工人都回家了,她还在废料里东摸西找。工段长几次催她回去,她也不走,连夜做成了轻便灵巧的镊子钳,代替了笨重的电烙铁,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广大妇女群众发动起来,使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群众运动声势更为浩大。许多妇女革新成迷,为了攻破一个关键,实现一项革新,她们走路想办法,吃饭动脑筋,日日夜夜不忘革新。像1958年大炼钢铁时那样的劲头。不少女工把铺盖搬进了工厂,几天几夜不离车间,倦了时用冷水洗洗脸,振作了精神再干。有些身体不大好的女工也急着跑到厂里来。她们说:“大家这样干,我怎能安心睡在床上?车间里一天变一个样,我怎么舍得离开?”她们就是这样的把自己溶化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
妇女和男工一起闹革新,革新的面很广,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她们做什么,就革什么。采取各种简而易举的土办法,行行革新,事事革新。从一点一滴的革新到实现半机械化、机械化、半自动化、自动化,“一条龙”。昨天还是手拿鎯头、剪刀干活的,今天已经欢天喜地的操纵机器生产。华生制盒厂占工人总数70%的女工,和男工一起,苦战三天革个命。这些过去只和纸版、浆糊、刷帚打交道,手无寸铁,不懂技术的女工和男工,发挥了集体智慧,一夜里画好了搓坯机、扎盒机、打浆机、漆盒机等十个图样。三天做出了机器,把几乎占全厂百分之百的笨重的原始的手工操作一扫而光。革新项目从小到大,从低到高。大到设计、制造几百吨轮船、大型机器,以至整条的生产线。如去年“三八”时,第一机械工业部九局第二产品设计室女职工在两个月里设计了一艘九百匹马力的拖轮。今年“三八”,妇女们不但自己设计,而且亲自动手制造。如沪东造船厂在今年“三八”节前下水的一艘二百匹马力拖轮,能拖带二千吨货驳。从设计到制造都由女工担任。仅以二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船台上船体装配工作,质量完全符合标准。在高尖方面,有些革新项目填补了祖国技术空白,攻下科学尖端。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微生物组丙酮丁醇小组的女科技人员试验成功新的发酵方法,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第六人民医院女医师黄桦,创造性的运用祖国医学与理疗相结合,采用紫外线照穴位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尤其令人兴奋的是:不少普通女工也成了攻尖端的女英雄。困难难不倒她们,失败吓不倒她们。像沪光科学仪器厂刚摘掉文盲帽子、进厂不过三年多的装配女工唐英豪迈地说:“天上没有玉皇,海里没有龙王,人能上天下海,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她大胆试制我国从来未生产过的精密阻抗电桥,一定要在三天之内试制成功。就是以这样不成功誓不罢休的气概,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战斗。在没有设计图纸,没有参考材料,没有文化技术的困难情况下,几百种零件,几百条线路,拆了又装,装了又拆,终于胜利地完成了一项尖端产品的试制工作。
里弄家庭妇女积极参加社会劳动
城市人民公社组织已经形成
大跃进以来,上海街道里弄家庭妇女,在里弄委员会组织下,以生产为中心,同时大量举办集体福利、服务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从家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走上共同劳动,集体生活的道路。到1959年底,已经参加各项社会劳动和生产组织的街道居民有八十五万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家庭妇女。二十四万人进了工厂做工或当艺徒,十四万多人到全国各省市支援外地建设。四十多万人在里弄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有的参加了街道里弄的生产组织,有的参加劳动预备队,经常从事为大工厂企业服务的辅助性、季节性、突击性的劳动,有的还参加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等劳动。有的参加街道里弄举办的各种集体福利和社会服务以及文教卫生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上海市区的里弄委员会已经形成为城市人民公社的一种基础组织,是里弄居民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统一组织者。在当前全国各城市大办人民公社的热潮中,上海街道里弄妇女更是热情高涨。2月份以来,特别是最近一个时期,少数尚未参加街道里弄生产劳动的妇女纷纷报名要求参加,短短的时间里,十个老市区又有十万零五千多家庭妇女参加了里弄委员会的集体劳动生产。就是说,现在全市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街道里弄居民80%以上已经组织起来。掀起了大办街道里弄生产、大办公共福利事业,大办公共食堂,广泛组织居民经济生活的高潮。形成了“家家无闲人,人人都劳动,事事有人管”的局面。几千年来屈服在锅灶旁的妇女,从家庭小圈子里解放出来,笑逐颜开。她们的聪明才干像泉水一样的喷涌出来。里弄妇女同样积极地投入了技术革新运动。今年以来,里弄生产和福利、服务事业中实现的技术革新项目已有一万多条。不但在生产上闹革新,烧饭、带孩子等过去不被人注意的“生活小事”也闹革新。例如静安区张家宅里弄委员会妇女搞成了四百多项革新:切菜、淘米、洗碗、盛粥、拖地板等样样都有了机器。托儿所里为婴儿撒尿也装上报讯机,只要灯光一亮,阿姨就知道尿布湿了,可以立即换上干尿布,有利于孩子健康。职工家属庄宝娥敢想敢做,在工人帮助下,利用废料制成电动洗衣机,提高效率九倍。
技术革新过程也是
提高妇女文化过程
技术革新的过程也是妇女提高文化技术和政治理论的过程。为了搞革新,她们到处取经觅宝、边革、边学、边用、边钻,迅速地提高技术水平,获得革新、技术双丰收。绣花姑娘学会当机匠,绕线女工学会当金工,刚脱盲的妇女懂得了超声波、电子的原理和应用。许多女工大搞生产流水线,掌握了上下几道工序的生产知识,成多面手、全把式。和平丝绸复制厂的女工在改变脚踏缝纫机为半自动化的过程中,自己学习装配马达,虽然第一次装反了,不能使用,却也学到了本领,第二次就装配成功。上海妇女深刻体会学习文化和掌握技术有密切关系,她们说:“要吃葡萄先搭架,要穿衣服先纺纱,要想掌握新技术,鼓起劲来学文化。”因此在大闹技术革新时,又大闹文化革命。全国“三八红旗手”国棉九厂织布女工倪海宝,还提出要在1962年达到专职工程师的水平。国棉十七厂一千七百多个女工在“‘三八’脱掉文盲帽,人人都做大学生”的口号下,已经分批脱盲,并百分之百的进入了业余学校。愈来愈多的妇女参加技术研究小组。技术革命也推动了妇女学理论;学习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又推动了技术革命。求新造船厂女工王娟娟学习了“矛盾论”,明白了机器是呆的,人是活的,只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就能创造奇迹的道理。因此她决心治服机器,敢想、敢做,大胆创造,把车速由七百二十转提高二千转。今年在开门红的二十五天就完成了全年的工作量。
技术革新运动不断发展,共产主义协作精神更为发扬。不分你我,不论彼此,“一人困难,万人支援。”为了实现生产流水线,上下几道工序大协作。女工之间,男女工之间的团结进一步加强了。为了解决技术上的困难、原材料问题,工厂与工厂之间互通有无,工厂与街道里弄之间相互协作的情况也更普遍了。关勒铭金笔厂女工王关珍在试制“电子管检验仪”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有二十六个单位同志纷纷热情支援。车间女工帮助食堂托儿所搞工具改革,食堂、托儿所人员也提出“饭随到随吃”
“孩子随到随托,日夜可托”,支持女工搞革新。女工支援农业技术改造,到人民公社社办工业帮助制造新式农具、农业机械,支援里弄集体生活福利、服务事业革新更是不胜枚举。特别是家庭成员大协作成了新风气,动员父亲、哥哥帮助设计,找了丈夫协作画图,有的尚未成年的子女也来帮助母亲搞革新模型、图样,老母亲为女儿带孩子,老公公为媳妇送铺盖,动人的事例说不完。技术革新运动,使家庭增添了互助、团结、友爱、幸福的新景象。
妇女力量大无边
顶住生产半边天
大跃进以来,上海妇女在党的领导下,做出了辉煌卓越的成绩。因此,人们都说:“妇女力量大无边,顶住伟大事业的半边天。”这个估价,给我们妇女极大的鼓舞。的确,妇女在各条战线上,已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同样的,也是技术革命运动中的一支生力军。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早就说过:“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我们从技术革命运动中,再一次地看到这种资源蕴藏着无限聪明才干,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是什么力量使广大妇女群众积极投入技术革命运动,并能做出这样出色的成绩呢?
妇女的一切成绩,是党的正确领导,是毛泽东思想的教导,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大法宝促使妇女思想大解放、劳动力大解放。同时,技术革命也是妇女本身的迫切要求,在政治上、经济上已经翻了身的妇女,进一步希望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求得第二次解放,不再受生理和体力的限制,让她们的干劲和智慧更有用武之地。她们深刻的体会到,只有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妇女才能有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只有阶级社会不存在了,笨重体力劳动都自动化了,才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只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妇女才能得到彻底解放。
这次会议,听了负责同志的报告,各位委员的发言,使我的思想更开阔了。在当前大好形势下,我坚决听党的话,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红旗,继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认真贯彻执行总路线,为实现今年国民经济继续全面的更好的跃进,奋勇前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