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4版

第14版()
专栏:

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成就和任务
丁颖代表的发言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和谭震林副总理关于为争取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而斗争的报告。这几个报告总结了1959年我国国民经济全面继续大跃进的伟大成就,对1960年的工农业发展计划,进一步确定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使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相结合;还明确指出,为了促进农业的迅速发展,工业、运输、商业、金融、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部门都要把支援农业当做自己的重要任务,并且适应这个任务的要求,具体安排本部门的工作。这就使全国的农业工作者在农业科学和农业生产战线上的战斗意志获得最大的鼓舞和必胜的信心。现在我把1959年全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跃进情况和1960年的跃进规划向各位代表作简要汇报。
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1959年的全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是继续跃进的一年。
全国农业科学研究机构有了很大发展。根据1959年年底的不完全统计,中国农业科学院已建立全国性的专业研究所(室)三十四个,省级以上专业所有一百五十七个,专区研究所一百九十个,县级研究所七百七十一个,人民公社级的研究所或试验站(场)七千六百九十多个。一个以人民公社为基础的遍及全国的农业科学研究网已经基本形成。
1959年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了探索农业“八字宪法”的增产规律,系统的总结农作物大面积丰产经验,研究发展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的科学技术,创造农业机械化的有利条件,和继续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全国省以上研究机关抽调了两千余人,建立了六百七十多个农村基点,深入公社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道种试验田,创造大面积丰产,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对指导当前生产,起了很大作用。根据近两年的探索,找到了不同地区的主要作物在现有的耕作水平下,比较适宜的深耕多肥和密植幅度。一年来的土壤普查鉴定工作,已为因土深耕、因土种植、因土施肥,和改造低产田等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对计划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根据。果树栽培上疏花疏果的理论已被否定,果树生产上大年、小年的现象已被连年丰产事实所代替。育种工作亦有了更大的发展,全国选育出农作物优良品种一千二百七十个,超过解放前二十多年的育成品种总数四倍还多,其中在农作物的远缘杂交方面,如水稻与稗草、玉米、高粱、薏苡杂交,棉花与锦葵杂交,获得了很多新的系统;在家畜远缘杂交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牛与猪杂交,猪与羊,野羊与藏羊,牛与牦牛杂交,已初步获得很有希望的后代。在几种农机具试验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创制成水稻插秧机,推广定型十九种;其中南一零五B型插秧机经大力改进后,已能自动送秧分秧,每天插秧二十到二十五亩,且比手插增产;电力绳索牵引机、花生收获机、薯类收获机、采茶机,简易剥麻机等都已取得重要成就。沼气液化已在国内初步试验成功。用生物测定出二百三十多种土农药,能有效防治危害作物的五十二类重要病虫;内吸杀菌剂已初步试制成功。兽医方面已试制出口蹄疫O型标准抗原与标准血清,O型鼠化弱毒疫苗及ZB型兔化弱毒疫苗,已生产推广,同时制成安全有效的家禽霍乱菌苗效果达百分之百。中兽医针灸治疗猪喘气病、马骡闪伤跛行等九种疾病疗效极高。此外从我国解放以来,特别是从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技术经验基础上,我们组织了全国力量,编写了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蚕桑等栽培学;家畜传染病学、植物保护学、土壤学、肥料学等九本理论著作,约五百万字,各省、市、自治区也分别积极编写了各种科学技术书籍二百八十多种,共达二千六百余万字,这是前人不敢设想的,从而改变了近百年来没有一本能真正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经验的理论著作的落后面貌。
1959年以来,在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上,我们摸索到以下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政治挂帅,坚决贯彻党的总路线所规定的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坚决贯彻执行干部、科学技术人员和群众紧密结合的群众路线方法,大搞群众运动。
(二)科学理论为生产服务,以任务带动学术研究。针对生产需要,决定研究计划,安排研究项目,抓住生产季节,解决当地迫切问题,并在总结群众丰产经验的基础上,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三)对当前迫切问题以及若干尖端问题,采取多设基点、多种方法齐头进行试验的办法,大大加快了科学研究的速度。如在选育新品种工作上采取了专业的、群众的,土的、洋的同时并举方法,进行有计划的系统选种、品种杂交和远缘杂交,获得了许多有希望的新品种,还在工具改革等方面收到很大成效。
(四)根据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组织技术考察。对主要作物由点到面进行考察,发现问题,就地汇综解决。如召开现场会议研究具体措施,或交流推广经验,这种方法在大跃进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对指导当前生产作用很大。
(五)采取研究室、试验场与人民公社的基点相结合的方法。农村基点的试验研究是与当地的生产和农民的先进经验紧密联系着的,是应用“八字宪法”创造各种作物高额丰产的尖兵,又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基地,研究成果易于迅速验证和推广;广布基点可提供更多的面的材料,从多点试验揭示出来的材料中,由研究室加以总结和分析研究,就可以尽快得出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和技术措施的理论根据。
(六)大搞协作。农业科学研究的地域性很强,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问题,而同一问题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又有不同的解决途径;尤其是现代的专门科学日益发展,而各科学研究单位的研究条件和技术力量还不平衡,因此需要以重点任务为主体,专业所为核心,组织有关部门大搞协作;做到课题共同讨论,认识统一,计划统一,步调统一,建立联系制度,保证协作计划的完成。
(七)在执行研究计划全过程中,不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分阶段检查总结,使项目落实,措施可靠。在大跃进中,研究项目完成的又多又快又好的经验证明,领导机关要很好的抓阶段检查,一年可以抓几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根据需要和可能,调整部署,贯彻既有干劲,又有切切实实的研究作风,同时把政治思想工作深入到研究室试验场中去,或展开竞赛和献礼运动来推动研究工作。
(八)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有准备的召开各种类型的专题讨论会,不论是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或者是农业科学中的理论问题,开展广泛讨论,可发表各个不同的科学见解,辨别研究解决的方向,提出今后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如果意见不一致,可以允许不同的作法,分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加快工作进程,提高研究质量。
根据八届八中全会的精神,在反右倾、鼓干劲取得伟大胜利的基础上,1960年农业生产必将出现而且已经出现了声势更大、规模宏伟的跃进高潮。为了加速完成我国农业技术改造和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要大大发展农业科学,研究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条件下,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的综合技术措施,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可能带来的新问题。特将1960年主要的工作任务规划如下:
(一)研究工作方面:继续总结粮、棉、油和其他工业原料、园艺特产各类作物的大面积和小面积高额丰产经验,进一步探求“八字宪法”的应用规律,作成整套的科学技术措施,采用系统选种、品种杂交和远缘杂交培育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积极进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的研究,结合我国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研究设计适合密植复种和高秆作物的农机具的选择定型工作;以养猪为纲,全面开展畜牧兽医的研究工作,应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畜禽远缘杂交,培育畜禽新品种,特别是培育生活力和抗病力强的新品种;完成全国以耕地为主的土壤普查工作,进一步研究农业土壤肥力特性、肥力发展过程和提高肥力,加速土壤熟化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的有效措施。此外,开展原子能在农业上利用的研究,探求新品种的增产途径和阐明作物在丰产栽培条件下的营养生理问题。
(二)大力培养新生力量。除由农业院校按国家计划补充力量外,各专业研究机关将尽一切可能开办全日制或半日制高等或中等技术学校和短期训练班等,以满足农业科学发展的急需。中国农业科学院拟今年筹建一所农业科学技术大学。
(三)农业科学领域内的尖端和基础学科,还有薄弱的环节;科学研究机构,虽然发展很快,但尚不平衡。因此,应在现有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的建立空白学科,充实薄弱环节,加强尖端和基础理论的研究,使农业科学迅速赶上国际水平。
(四)通过历次政治运动,农业生产大跃进,使研究人员的政治觉悟和学术思想,获得了深刻的变化,基本上树立了为农业生产服务,走群众路线,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这是主要的方面;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唯心主义的学术观点,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遇适宜条件,就反映出来。因此,今后必须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著作,不断同农业科学队伍中右倾保守的资产阶级思想和个人主义进行斗争,提高共产主义觉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生产上和科学上的重要问题,创造性地发展我国农业科学。
以上谨请代表们对我们的工作成果和进展规划提出批评和指正。


第14版()
专栏:

面向实际,面向生产提高化学科学研究工作水平
杨石先、汪猷、吴学周、张大煜代表的发言主席、各位代表:
我们听取了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和谭震林副总理的报告,感到无限兴奋,并表示完全同意。
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政策,从1959年的政治经济实践中又一次证明了它的正确、伟大和无比优越性,更表现了我国全体人民对党的无限忠诚,积极拥护。
十年来我国的工农业建设规模之宏大与发展之迅速,不仅在国内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新的辉煌成就已为今后快速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解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党的英明领导下,结合着国内经济文化建设需要也有了蓬勃发展,化学科学事业方面也正以高速度跃进。
在旧中国时代由于反动政府的不重视科学,并经过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摧残,化学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得不到发展。化学研究机构在解放前夕仅有很少数几个。在解放后,尤其在1958年大跃进以后,科学研究跟踪着工业、农业也以万马奔腾之势向前飞跃,专业的化学、化工研究机构在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中遍开了花,并且已开始结了果。化学工作者队伍在数量上较前已百余倍地扩大,其中绝大多数是解放以后培养出来的青年,有的已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在这十年中化学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已获得了光辉成就:首先在思想战线上取得了胜利,基本上扭转脱离实际的错误研究方向;很多新的研究结果已成功地推广到工、农、医卫等方面应用,大力地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跃进;化学学科中新的、和空白的部门建立了,薄弱的环节加强了。
重有机化学合成关系着我国石油、煤焦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它是有机溶剂、高分子材料、染料、制药等工业的基本。这项学科和工业在解放前可以说是空白点,没有人从事重有机合成的研究和生产,而近年来在全国重点地区已建立了生产基地,兴办了不少新的专业研究所。在石油提炼、石油废气利用、水煤气合成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成绩。某些催化剂的性能和重有机合成方法已达到了现有的国际先进水平。四川、青海等地区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在以往千余年来仅用以煮盐,现在则已开始用于有机化学工业原料的制造,为人民创造更多财富。
高分子化学研究在国内完全是解放以后才开始的,虽则历史不久,已为我国人民贡献了许多种性质优良的重要代用材料,为各类橡胶、塑料纤维的合成工业提供了生产方法。
染料化学在近几年,尤其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有了飞速发展,例如在活性染料方面,由于生产单位、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大力协作,已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在某些品种质量或花色方面更显得优越。这些事实彻底驳斥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关于活性染料的谎言诬蔑。
抗血吸虫病的新锑剂合成、抗菌素生产的自给自足,以及甾体激素合成工业不久前已投入生产,都标志我国科学工作者只要依靠党,依靠群众,各部门联合协作,是能完成党所交给的任何任务。中药延胡索、秦皮等的有效成份研究结果不仅为中药的药效找出了科学根据,并且为这些中药开辟了新的临床用途,和进一步发展了祖国的医药。
在化肥方面,八百吨小型合成氨厂的设计已试验成功,即将在县一级普遍推广建设。农药研究方面,通过土洋结合、由土生洋的道路获得了新的成就。有机磷、有机硫、有机锡等化合物的合成为扑灭稻、麦、棉、果树等菌病、虫害供给了高效的新武器。这些成果都为提前实现农业四十条发展纲要作出了必要的初步保证。
关于制造半导体的材料方面,化学工作者也大力地进行了研究,并出色地完成了计划。
1960年技术革新运动的浪潮也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工艺革命。在风起云涌的革新运动中,已获得了万紫千红的成果。不少化工厂由于职工思想解放,刻苦钻研,党的支持,完成了多项技术改革,使工厂的基建、机械、器材设备可以大大节约、人工大为减省,反应时间惊人的缩短,产率与质量显著提高,促使化学家寻求新的理论根据,启发了工程师进而设计新的工艺流程蓝图。
化学工作者虽然取得了这些成就,但和工人和农民兄弟十年来的创造相比显得太渺小,也远远跟不上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进展,和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要求。
建设一个现代化工业、农业的国家必须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之先行。在李富春副总理的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了“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学习、研究和掌握世界上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总结群众实践的丰富经验,为争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十二年科学技术规划而奋斗”。我们化学工作者的任务要攻克现代有关化学的尖端科学技术堡垒,也要努力开发天然资源,加以综合利用;要负责解决国家的任何有关化学方面的迫切重大任务,又要通过任务推动本门学科的发展,进行重要的基本性和理论性的研究,开辟新的科学领域。
我国的天然资源经过十年来,特别是最近两年来的普查勘探,已掌握了较多资料。海南岛和红河流域的热带植物资源、东南沿海区域的海洋产物、满布全国的煤和野生植物、东北的林业副产品、西北和西南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各地区的特种矿产都是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原料。这些资源的化学综合利用已有了良好的开端,还待我们积极继续改进、深入和扩大研究。这些综合性的任务要求各有关部门的科学工作者紧密地大搞协作。
为了支援农业,今后的二三年内我们化学工作者在化肥与杀菌剂、杀虫剂、除莠剂和植物刺激剂等农药的研究方面仍须秉着土洋结合的方针继续努力,大量创造。
要多快好省地完成社会主义的工业、农业、科学、文化的建设事业,各级青年科学技术干部的加速培养是当前迫切重要的任务,也是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光荣责任。党的科学研究、教学、生产一主二辅三结合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在目前科学技术前线上负具体工作责任的极大多数是青年,因此加速培养的问题必须迅速解决。在教育界目前在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中正在开展一个教学改革的伟大运动,我们在研究机构也应该进行科学干部培养方法的改革,使具有一定条件的青年不再要五年到十年的工夫而能在三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即培养成为具有独立研究能力,又红又专的科学工作者。
两年来我国各方面的大跃进、农村和城市人民公社的发展使我们的思想意识起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还随着整个社会的跃进而继续深化。我们老一辈的化学工作者迫切需要彻底改造旧的世界观。任何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不仅能阻碍自己的跃进,还会严重地影响青年人的思想意识。因此我们决心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并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活动中去,继续解放思想、立大志、鼓干劲、和青年们同心协力,为祖国的化学争放异彩。
技术革新正在全民范围各部门中热烈展开。我们化学工作者要和工人、农民在一起投入这一运动中去,向劳动人民学习,并将他们的革新创造加以分析、总结、提高。两年来的大跃进成绩充分证明人民群众一旦掌握科学,大搞研究,将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可以迅速地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党和人民交给我们化学工作者的任务是光荣艰巨的。我们只要紧密地依靠党,依靠群众,鼓足干劲,有充分信心,一定能胜利完成这项任务的。我们化学工作者和其他科学工作者在一起坚决地为提前完成十二年的科学技术远景规划、攀登世界科学高峰而奋斗!(附图片)
在人大二次会议上,上海的工业劳动模范李福祥(中)和河南的农业劳动模范苏殿选(右)、福建省农业劳动模范周菊珍(左)在交谈
       新华社记者 雪 印摄


第14版()
专栏:

农业“八字宪法”在小麦丰产栽培上的运用
金善宝代表的发言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并拥护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和谭震林副总理所作的报告。我现在就小麦生产方面发表一些意见。
一、解放后我国小麦生产的巨大发展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重要粮食作物,分布遍及全国,栽培面积达四亿亩以上,极大部分地区可以在秋季播种,夏季收获,称为冬小麦,最适于与春、夏播作物如稻、棉、杂粮等复种。主要的冬小麦产区为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四川、江苏、安徽、湖北等省。在冬季严寒地区则做为春小麦栽培,其中以黑龙江、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等省区分布较多。
我国小麦栽培有悠久的历史,初步考证在四千余年前即有种植,勤劳的农民积累有丰富的种麦经验,但在解放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的残酷剥削与压迫,农民生产情绪低落,生产条件和生产工具都极为落后,无力抗御病虫自然灾害,小麦生产水平极低,在1949年全国解放时每亩平均产量仅为八十六斤。因此,人们都把小麦看成是低产作物。解放后,通过土地改革还家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生产力解放,积极性高涨,在这一基础上党领导着全国农民对农业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积肥造肥、兴修水利、群众选种、推行密植、防治病虫害,小麦生产直线上升,到1953年就已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到1957年又比1953年增产30%。
1958年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各地农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生产技术大革新,全国深翻在一尺上下的麦田占小麦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二,广泛增施肥料,增加播种数量,提高播种质量,推广优良品种,改良旧式农具和使用新式农具,大规模开展除虫防病运动,在战胜主要产区的百日长期干旱和不同程度的病虫灾害的情况下,小麦生产获得了惊人的增长,比1957年又提高了22.4%。就在这一年的农业生产大跃进中,毛主席总结了农民的增产经验和解放以来农业技术改革的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农业“八字宪法”,给我国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指出了高速度发展的道路。
1959年,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指引下,农业“八字宪法”得到了更全面、更细致地贯彻执行,在小麦生产上涌现了成千上万的连片大面积丰产方,如河南偃师、孟县,河北安国等都出现了平均亩产六百斤以上的万亩方;云南省富民县一万三千亩小麦,平均亩产五百二十一斤;新垦区青海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农场一万三千亩麦田平均亩产一千零五十七斤;香日德农场二千零六十亩麦田平均亩产一千一百斤,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大面积丰产新纪录。这一年的小麦总产量又较大跃进的1958年增长了20.9%,相当于1949年的253%,呈现了连续大跃进的辉煌形势。
今年的小麦生产,根据各地的报告,在连续两年跃进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抓早、抓好,管细、管全,无论深耕、施肥、整地、播种、排灌、管理等措施,都比去年有了很大改进,范围广、数量大、质量好、做得及时,因而效益显著。目前北方麦田正在返青生长,南方麦田多已拔节孕穗,一片葱绿,十分健旺,比去年同时期麦苗生育更见良好、若干较为干旱地区,在大力抗旱和最近喜雨的情况下,已经战胜初期的旱害,只要肥水和管理措施及时跟上,很快就能赶上,亚热带地区的小麦已接近成熟,茂密肥硕的麦穗随风荡漾,呈现了一片丰收景象。各地群众干劲冲天,信心十足,乘胜前进,精益求精,誓夺今年小麦再一次的丰收,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大跃进。
二、“八字宪法”既保证了小麦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也促进了丰产栽培理论的不断发展。
1958和1959年连续两年大跃进的实践进一步证明了农业“八字宪法”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不是八个字简单的、机械的总合。八个字中每个字的作用不一,土为基础,肥、水、种为前提,密为中心,保、管、工为保证,字字重要,缺一不可,不能互相代替。因此,必须因时因地,并结合小麦生长发育特点综合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增产作用,两年来,由于在不同条件下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八字宪法”的结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密度的、穗大粒多而不倒伏的丰产麦田,也出现了从未见过的多达一百五十粒以上的麦穗王,在小麦增产措施上破除了许多陈旧的概念,创立了以密植为中心,全面贯彻“八字宪法”的、新的丰产栽培理论,为我国小麦生产和栽培科学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土 是作物的生长基地,居八字之首,是丰产栽培的基础。要使庄稼生长良好,必须有深厚肥沃的土层,才能根深叶茂,获得丰产。我国河南、山西、陕西一带勤劳的农民,很早就有用铣深翻获得丰产的经验,但在封建制度下的小农经济,只能在极小面积上进行,广大麦田由于农具简陋,动力不足,不能深耕深翻,形成“犁无三寸土”的浅耕现象。解放后,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大跃进中,党领导群众大搞深耕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深耕结合多施有机肥料,使土肥相混相融,改善了土壤中的理化和生物环境,就可以在当年内基本熟化深层土壤,创造肥厚的耕作层,为小麦根系生长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在短短的一年中熟化土壤,这在土壤学上是一个革命,一个创造,它有力地证明了劳动可以创造而且可以在短期内创造出肥沃土壤的理论,彻底粉碎了资产阶级学者的土壤肥力递减的反动观点,从而更好地武装人们向自然界做斗争的力量。实践证明,深耕适度,增施有机肥料,土肥充分混匀,破坏了坚硬的犁底层,使土壤孔隙度适当增加,土壤透气性和蓄水性得到改善,土壤温度和湿度都相应提高,有利于好气性细菌的繁殖与活动,从而加速了土壤养分的分解和根系的吸收利用。
在深耕技术上,在一般情况下应掌握上翻下松,不乱土层的原则,除增施基肥、全层施肥外,还要结合晒垡炕土、浇透底墒、精细整地、做好保墒等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肥 大量施用有机肥料是我国作物栽培技术的特点之一,我国农民在这一方面积累了极丰富的经验。有机肥料不但具备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养分,还能熟化土壤,改进土壤结构,便利植物吸收,所以养猪积肥以及开辟各种可能的有机肥源是我国作物丰产栽培的基本提前。近年来,小麦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明确了以有机肥料为基肥,以化肥为种肥和追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增施基肥,分期追肥,基肥不足早施分蘖肥,在南方强调腊肥,在北方早施返青、拔节肥并与浇水相结合,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根据最近两年的初步分析,亩产一千斤左右的小麦;吸收纯氮约二十四斤,磷酸约十四斤,氧化钾约四十斤,肥料利用率在目前栽培条件下,农家氮肥约为25%至50%,磷肥约25%,钾肥约30%,也就是每亩需要施用纯氮四十八至九十六斤,磷酸约五十六斤,氧化钾约一百四十斤,折合一般粗肥为一万五千至二万斤,在肥力高的土壤上除施用氮肥外还要增用磷、钾肥,促进小麦健壮不倒,肥力不足的麦田则应大力提倡增施氮肥。
(三)水 解放前我国主要产麦区的小麦有90%以上种植在不能灌溉的旱地上,因此收成很低而且极不稳定。解放后特别是大跃进以来,大兴水利,麦田灌溉面积大为增加。为全面增产打下了牢靠的基础。在灌溉技术方面,在我国北方农民固有的看天、看地、看苗浇水和“三肥五水”的经验基础上,发展了有深有浅、适时适量的多次勤浇的灌溉方法:犁地前天旱浇底墒水要深,深耕后浇塌地水要透,出苗后浇倒针水要浅,越冬前浇封冻水要大,返青水土墒足宜稍晚,土墒差则稍早,拔节水要适时适量,看苗促进。此外,再根据降雨情况决定是否浇孕穗水,抽穗开花水、灌浆水和麦黄水,以及浇水时期和数量。在南方小麦生长中期以后常嫌雨水过多,则要注意排水防渍。近一、二年来,许多地区已经初步建立了分级排水体系,做到沟沟相通,由浅而深,纵横交错,排水通畅。
无论南方或北方,都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园田化,地平如镜,埂直如线,沟渠相连,排灌两便。
(四)种 选用良种并在优良的条件下培植是获得丰产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目前各地采用的小麦良种一般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穗大粒多、品质优良、秆强口紧、抗病性强等优良特点。由于党对品种事业的重视和正确领导,解放后良种面积迅速扩大,良种质量逐步提高,优秀的农民选种家和各级科学研究机关与院校不断地创育出新的优良品种,陆续交付生产应用。目前全国推广种植的小麦良种已有二百七十七个,占麦田总面积的92%,一般增产10%至30%,这些良种都在不断更替,推陈出新。为了保证良种供应与保持优良的种性,各地人民公社根据中央“四自一辅”(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少量调剂)的方针,都开始建立良种繁育场和种子专业队,进行小麦良种繁育和选种工作。近年来推广良种的经验证明,在人民公社的有利条件下,小麦良种要合理配置,根据茬口、地力、地势、劳畜力及机具等情况选用各自适宜的、生育期长短不同的良种搭配种植,以发挥品种增产的潜力并避免成熟收获时的过分紧张和生育期间万一发生的自然灾害。大跃进以来,在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中还观察到随着肥水条件的改善和合理密植的发展,对于小麦品种特征特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肥力水平高、栽培管理细致的条件下,分蘖适中、株高中等偏矮、茎秆坚硬不倒、穗大粒大、粒多粒饱、早期叶片较窄、直立生长、封垅较晚的品种,最适于密植丰产栽培。大跃进的事实也打破了过去对于品种生产力和适应性的传统概念。只要各种增产因素的配合得到改进,小麦品种的增产潜力可以不断提高,适应地区也可以更为扩大。这对于良种的合理布局新品种的选育,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
(五)密 解放前大部分麦田应用稀植,北方宽行大垅,行距多在一尺以上,南方采用点播与撒播,每亩播种量一般为五到八斤,全田成穗数不过十万上下,株矮穗小,产量很低;只有少数肥水充足的地点,才使用较多的播种量,进行宽幅条播,获得较高的产量。解放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党领导群众因地制宜地大力贯彻密植措施,从提倡条播,到改缩耧腿,适当增加播种量,以至推行窄行条播机,到1959 年小麦密植面积已达麦田的80%,播种量已提高到冬小麦每亩十五至三十斤,春小麦二十五至五十斤,对小麦增产起了显著作用。
实践证明,合理密植是实现增株增穗、增粒增产的中心环节。由于在同一土地面积上种植较多的植株,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与水分、空气中的二氧化炭和太阳能,进行物质代谢,促进麦株生长,从而获得丰产。两年来,在连续大跃进和综合贯彻“八字宪法”的实践中,合理密植在理论上又有了新的发展:(1)合理密植是群体最大的发展,是从种到收贯穿全部丰产栽培技术的中心,也就是从种到苗、到蘖、到株、到穗、到粒的密度动态的合理掌握过程,不是简单地播种数量和方式的问题。(2)在正确安排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上,既要有足够的麦苗和绿色体面积,以充分利用营养条件和光能,又不能过密以保证单株在群体中良好的生长发育。(3)高额产量的获得是在穗多、穗大、粒大三者相互协调的情况下获得的。在目前大田栽培条件下,如要达到足够多的穗数,还必须从适当增加播种量以保证有足够的主茎穗入手;而健壮的小麦又必然全产生分蘖。因此,依靠主茎穗并争取尽可能多的分蘖穗是密植丰产栽培的关键。(4)合理密植必须针对增株增穗对于营养和光照条件的需要,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宜的良种并配合相应的栽培措施。反之,不同的自然条件,也必须应用不同的密植方法。凡是能够促进苗期根系发育,分蘖叶片、健壮生长、避免过早封垅、拔节前后通风透光良好、茎基部生长粗壮结实、抽穗开花期间保持尽可能大的有效光合面积的各种措施,都是有利于达到密植增产的。在这一方面,因地制宜采用与密植相应的播种方式是很必要的,目前有些地区,在肥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采用宽幅条播密植,麦幅与幅距各约四至六寸或幅距稍大于播幅,对于构成高额丰产是有一定作用的。
小麦合理密植的理论和方法,还在不断发展中,今年全国各地科学研究机关、院校和人民公社的试验网集中力量从各个专业的不同角度猛攻密植问题,对于进一步揭发和阐明合理密植的客观规律,肯定地要做出很大贡献。
(六)保 解放前我国小麦多虫多灾,其中严重的有地下害虫、吸浆虫、线虫病、三种黑穗病、赤霉病、三种锈病等,这是小麦生产低下和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解放后积极研究了主要病虫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办法,制造各种特效农药,推广土洋药械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并加强了对病虫发生的预测预报制度,已经基本上消灭了线虫病和三种黑穗病,基本上控制了地下害虫和吸浆虫的为害。三种锈病也得到进一步的防治,许多抵抗锈病的良种已经在生产上广泛种植。这些情况使我们在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上赢得了绝对的主动地位,从而保证了小麦的丰产丰收。但是病虫的繁殖率极高,病菌的变异性又大,对病虫的斗争上还要随时提高警惕,做好以防为主、及早扑灭的防治工作。
(七)管 管是“八字宪法”综合为用的体现,它是根据地区自然条件和小麦植株生长发育的特点,在充分运用土、肥、水、种、密、保、工的增产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群体小麦健壮生长,从而获得丰产丰收的一整套栽培技术。两年大跃进的实践进一步揭发了小麦“苗、株、穗、粒”的相互关系和“八字宪法”中八个字的辩证关系,从而创立了苗全苗壮、安全越冬、拔节健壮、穗多穗大、粒多粒饱、丰产丰收等依次相连的丰产关键阶段,必须从种到收,环环扣紧,不断促进。既要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及时满足需要,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增产潜力,又要针对高产稳收的要求,进行适当控制管理;既要促进前期生产健壮,为丰产打下良好基础,又要时刻加强后期管理,做到麦子不收、管理不停。这是矛盾发展统一的辩证关系在小麦丰产栽培上的具体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丰产丰收。
(八)工 小麦从种到收的生产过程可以进行高度机械化作业,这是小麦栽培技术的特点之一。目前我国不少国营农场已经具备这种条件,并迅速走向机具配置系列化;部分的人民公社也已开始采用机械化耕种和收获脱粒,对于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起着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但在实现小麦生产机械化的同时必须保证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符合我国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在大面积丰产方内做到耕层深,施肥匀,地平埂直,土壤细碎,不见杂草,保证出苗好,灌水匀,分蘖旺,成穗多。因此,广大人民公社正在大闹工具改革、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以土为主、土洋并举、由土到洋地改革创制效率高、用工省、价廉物美的新农具,现在各地人民公社,无论在麦田深耕、施肥、播种、中耕除草、病虫防治和收获脱粒方面,都已有各自适宜的大小新式农具的创制,这些新农具式样繁多,性能不一,但都比旧有农具显著优越,并在不断改进提高。
以上所述是小麦丰产栽培技术在综合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丰富、不断发展和提高的简略概括。此外,还围绕着栽培和育种进行了有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例如,在原来种植春小麦为主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扩种改种冬小麦获得了很大成功,不但扩大了复种指数,调节了劳畜力的安排,而且比春小麦更为稳定丰产,目前新疆地区的冬春麦比例在逐渐变化,而在南疆则已后来居上,冬小麦已经压倒了春小麦。又如有关小麦品种资源的调查整理和生产区域的划分的研究,解放以来曾经进行了许多工作,对于我国地方品种的特征特性和生态类型的划分以及良种的区域适应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以提供引种驯化杂交育种和良种推广的参考。至于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工作,解放以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大跃进以来,群选群育工作有了蓬勃的发展,呈现了波澜壮阔的新气象,许多农民选种家如河南内乡龚文生选育的内乡五号小麦,安徽全椒陈邦元选育的全椒一号小麦等都已获得优异成果。在远缘杂交方面,小麦与黑麦的杂交和小麦与鹅观草的杂交都得到了有希望的后代,为大穗大粒、秆强抗逆新品种的培育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各地农民选种家本着敢想敢干的精神,冲破了传统概念和理论的束缚,大胆尝试,多方试验,已经在水利上取得了初步结果并在遗传育种科学上积累了一些新的资料,在小麦方面也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试验。应该看到,在全党全民办科学,大搞群选群育、大搞技术革新的新气象的鼓舞下,新的奇迹和科学理论的出现可以计日而待。他如应用新的科学技术如电离辐射、原子能照射、超声波、刺激药剂处理小麦种子以产生变异以及应用微量元素、赤霉素,胡敏酸盐等促进生长或改变生长与发育的对比关系,在我国也都在进行研究。
三、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是小麦生产与技术改革不断获得成就的根本保证。
十年来小麦生产和技术改革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党的领导和大搞群众运动的胜利,是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胜利。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新年代里,从领导群众大搞农业丰产运动中及时总结出农业“八字宪法”,这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跃进有着很大的作用。1958年和1959年连续两年的丰产实践证明,哪里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那里的小麦就获得丰产。“八字宪法”是党的领导、群众经验和科学研究三结合的产物。随着“八字宪法”在小麦生产上的贯彻运用和小麦产量的不断上升,“八字宪法”的具体内容也就相应地获得不断的充实、丰富和发展,这就为进一步提高小麦生产创造了条件。所以在大力贯彻“八字宪法”的同时,必须坚持政治挂帅,广泛发动群众和科学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八字宪法”相互联系和进一步运用的规律,不断总结出高产更高产的小麦栽培技术。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光辉照耀下,广大农民群众和科学技术人员意气风发,敢想敢做,树雄心、立大志、鼓干劲、攀高峰,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广泛开展有关小麦“八字宪法”的高、精、尖的研究,不断创造出更新的栽培技术、更好的工具和更丰产的优良品种,把我国小麦生产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