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3版

第13版()
专栏:

上海市教育事业的重大胜利
陈望道、孟宪承、廖世承、吴若安、苏步青、周志宏、左淑东代表的联合发言主席、各位代表:
我们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
“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两位副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所作的报告,简括扼要地揭示了1959年我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1960年我国建设事业的更加宏伟的计划,我们感到极其振奋,决心为贯彻执行计划的要求,作出我们最大的贡献。
我们是上海的教育工作者。和全国各地一样,1959年上海市的教育事业,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中共上海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贯彻执行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发展教育事业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各级学校都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不仅全日制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展开了蓬蓬勃勃的群众性的办学运动。
1959年,全市高等学校学生比1949年增长一点七四倍以上,比1958年增长约20%。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比1949年增长二点九倍,比1958年增长一点四七倍。全市五个县八十二个人民公社,已有农业中学八十六所,学生一万三千七百九十五人。从解放以来到1958年为止,全市已经扫除了文盲一百三十五万人。从去年11月初到目前,又扫除了文盲三十六万余人。全市现有业余中小学五千一百五十二所,学员七十一万余人。根据3月14日以前的统计,举办的业余高等学校已经达到一百四十九所,学员二万一千余人,比去年翻了一番。为了适应当前生产迫切的需要,还有一些工厂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技术短训班。在中共上海市委和市高教局领导下,上海电视大学也已在3月成立。全市还有师范学校二十六所,学生一万余人。高等师范院校,除培养大批新师资以外,在提高广大在职师资的水平方面,也以多种多样方式,进行了不少工作。
广大师生的思想面
貌有了显著的变化
上海市各级学校,由于有了党的坚强领导,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有了明确的政治方向,广大师生的思想面貌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广大师生不仅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实现了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的三结合,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厚今薄古的原则,发挥了师生在教学中的高度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已经建立了师生结合、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质量也因而有了显著的提高。
一年来,上海高等学校文科各专业的师生,从事调查研究,已经蔚成风气;已经开出了大批研究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毛泽东著作的新课和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新课;很多学生(包括一部分低年级学生在内)积极投入了广泛的科学活动。理、工、医等科的专业,在发展现代科学、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广大师生(也包括一部分
低年级学生在内)与生产部门和科学研究机关密切协作,在试制、设计尖端产品方面,作出了许多成绩。各高等学校认真贯彻了“一主二辅三结合”的方针,把科学研究、劳动生产紧紧围绕着教学的要求拧成一体,从而大大地充实了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普通教育、幼儿教育和业余教
育的质量迅速提高
上海市普通教育、幼儿教育和业余教育的质量也正在迅速提高。普通中学里,数理化和语文的教学已有了显著的加强。为了替高等学校科学发展打好基础,有些中学在数学、物理教学内容方面,还增加了若干重要的新技术方面的知识;一年来上海市中小学的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对巩固和扩大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全市除少年宫、少年科技站等校外机构外,目前有九个区、县新建了少年宫、少年之家。大部分中、小学已将科技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安排活动时间,建立了各种科技小组。农业中学由于教学紧密结合生产劳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质量一般也提高很快。农中所种的农作物,一般都超过当地的平均产量,成为高额丰产的旗帜,引起了干部、群众的重视。不少公社开始把农中当作技术推广的据点,使农中进一步发挥技术推广站的作用。上海六灶人民公社的社员并且夸耀农中说:“农中农中,大有作用,能文能武,样样精通!”
民办小学和幼儿园
获得了成就和经验
上海市民办小学、幼儿园一年来也鼓足干劲,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获得了成就和经验。徐汇区建襄居民委员会吴佩芳等三个家庭妇女,响应党的民办学校的号召,赤手空拳,没有花国家一文钱,创办了一所民办学校。这所学校由于吴佩芳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边学边教,克服了许多困难,逐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成绩不低于公立学校水平,已成为上海市和全国民办小学的一面旗帜。像这样千方百计,全心全意,为生产服务,服从家长的方便,不计报酬,不讲条件的民办小学、幼儿园,把教养好孩子作为他们光荣的职责,在上海不在少数。
李富春副总理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1960年我国科学研究和文教卫生事业的计划。报告指出,在教育事业方面,1960年要扩大各类学校招生数字;要在发展全日制、半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普遍大力发展业余教育;要进一步密切教育、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者之间的结合;以及要努力学习、研究和掌握世界上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总结群众实践的丰富经验,为争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十二年科学技术规划而奋斗等等。这是一个继续跃进的计划。以上海的情况来说,这个跃进计划也是完全适合的。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指出,为了在积极支持高速度发展生产建设的同时,积极支持文教卫生和科学事业的高速度发展,1960年全国社会文教和科学费比上年增长47.1%,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开支,在1960年预算中所占的比重达到81.9%。在这样大好形势之下,贯彻执行1960年计划,我国教育事业、上海教育事业,一定可以得到更大更好的成就。
今年上海市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目前,以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激荡着全中国,激荡着全上海。上海劳动人民同全国劳动人民一样,胸怀“战胜地球、建立强国”的雄心壮志,猛攻生产关键,要把上海变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城市之一,要制造出高级、精密、尖端、新颖的产品。这就为上海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上海市的教育工作者,正面对着一个大发展、大普及、大提高的任务,既要使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又要大力地提高教育的质量。
根据今年2月上海市委文教工作会议的精神,今后几年内,上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1960年内完成扫盲任务,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普及成人的业余教育,为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内培养出足够的高、中级技术人员打下基础;高等学校要把缺门的重要学科,特别是尖端学科迅速地发展起来;迅速发展和培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队伍;继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密切结合生产,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科学研究活动;提高科学水平,努力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以及大力提高教育工作质量,通盘考虑大、中、小学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调整和革新,把现代科学上的新成就反映到课程中去等等。
上海市教育事业在过去一年中所取得的重大胜利,和全国各地各条战线所取得的重大胜利一样,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党的总路线的胜利,正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执行了依据毛泽东思想所制定的党的方针政策,坚决依靠群众的力量和智慧,上海市各级各类学校才能得到蓬勃的发展和不断的提高。上海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充分证明了毛主席的思想、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完全正确,充分证明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无比威力。
李富春副总理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就是胜利的旗帜。认真地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在今后取得愈来愈大的胜利的根本保证。”认真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也完全是上海教育事业今后大发展、大普及、大提高的根本保证。我们上海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著作,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育思想,沿着又红又专、不断胜利的道路前进。我们面前的任务的确是光荣而艰巨的。只要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旗,总路线的红旗,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不断提高我们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我们就既可以多快好省地办教育事业,也可以多快好省地提高教学质量。(附图片)
大会休息时,北京市代表罗淑珍(左)在帮助报刊杂志服务站向代表们介绍刊物。      新华社记者 吕厚民摄


第13版()
专栏:

农业中学前程远大
农民热情地赞扬说:农中学生,样样都行,既学文化,又会劳动,真是能中。
车向忱代表的发言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向大会作的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作的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还有谭震林副总理所作的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报告。对上述报告,愿意坚决贯彻执行。
从这几个报告中,可以清楚看出,我国人民在党中央和毛主席英明正确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正在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也为1960年的继续大跃进,打下了稳固基础。这给我们以力量和信心。
辽宁省的教育工作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省、市、县和人民公社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和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反右倾,鼓干劲”的精神。一年来,全省教育事业,在全面安排和整顿、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目前,我们省大部分市有高等学校,县县有高中,社社有初中,队队有小学和幼儿园,业余学校更是星罗棋布,在全省范围内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1958和1959两年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为今年的持续大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农业中学是新生事物、是空前的创举
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农业中学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是随着人民公社而来的,是空前的创举,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总路线、大跃进的产物,所以,农民群众对农业中学是热烈拥护和大力支持的。
现在把我在3月中旬视察我省新民县的农业中学情况谈谈:
新民县的农业中学,是在沈阳市委和新民县委的直接领导下,由三、五所发展到现在的六十所学生达一万一千多名,平均每个公社七所,几乎每队都有农中、基本上普及了。学生可就地上学。学校都是半工半读,半日制的正规学校。他们都有固定的校舍、生产劳动基地、教学和生产设备,并在逐步充实,也建立了正常的教学和生产秩序,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了旱田、水田、蔬菜等作物的种植和栽培,家畜、家禽的饲养,动植物的一般科学研究和管理,以及副业的编织等劳动技能。师生们正兢兢业业,满怀信心,在党的领导下,日益显示出农业中学的强大生命力和它的重要作用。
办学的方向是为农业生产服务
农中的办学方向是符合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从1959年秋,沈阳市委在新民县召开农业中学现场会议,决定农业中学必须进一步贯彻为农业“四化”培养大量技术人材以后,各校办学方向更加明确,道路更加宽阔。仅在今明两年,全县即可为农业战线输送七千多名农村急需的、具有初级和中级的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如该县茶棚庵农业中学,根据这一指示,在公社党委的支持下,就近与机耕队挂钩,开设了农业机械课,由机耕队的技术人员担任讲课。他们今年暑期毕业的三年级三十八名学生,现在都能驾驶和掌握拖拉机和各种农业机械,到毕业前可以完全达到在理论上理解,在操作上熟练,和一般的检修程度。又如小赵屯农业中学,学生看到社员用笨重的帘子脱谷,效率很低,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师生们就研究试制脱粒机,已经能掌握内燃机的学生积极参加,终于提前完成了任务。各地农中学生也都学会掌握一定的技术,并因地制宜的与当地菜园、农场、饲养场、水养及发电厂等挂钩,这些单位负担从技术理论到实地教学,学校负责组织学生按时按需要去给挂上钩的单位劳动。经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互相满意,对农业“四化”更起着推动作用。
农业中学教师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全县在1958年就普及了初中,使90%以上的高小毕业生,升入初中。有了这样群众自己办的半日制中学,更好的满足了其子女继续升学的要求。该县的农业中学在校学生数比全日制普通中学生数量还多13%。通过学习和生产劳动的紧密结合,使农中学生们提高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树立了热爱农业生产劳动,热爱新农村的思想感情。更显著的是,由于贯彻了教学、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三结合的原则,全县占60%的农业中学在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成绩,已接近和赶上了一般全日制初中的成绩。在师资质量、业务水平都不高,学校的条件和设备均不如全日制中学那样完善的情况下,为什么能与全日制中学的学生成绩相接近和超过呢?依我的了解:农中学生除生活在生产实际中和具有“学以致用”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农业中学教师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绝大多数能“虚心请教,细心钻研,认真备课,师生无间”地勤恳工作。比如我在视察中接见一位初中刚毕业的年轻女教师张凤云,当她给初中三年级学生讲簿记账时,其中有公社记劳动手册一题,她没学过也不会,怎能教学生呢?但她就虚心向公社会计请教,自己学会了。可是教给学生后,学生仍不会记账,她就亲自到公社记劳动手册,经过实际体验以后,就很简而易行地辅导,学生都会记了,这是由于她敢想敢做刻苦钻研的结果。她在一次由沈阳市委召开的半日制中学各年级教师参加的公开教学现场会上获得大家称赞。类似这样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在这位女教师和更多的农中教师来说是很多的。这说明了他们在工作和教学中依靠党的领导,政治挂帅,藐视困难,有坚强的毅力。另外,教师们除通过函授和自修的学习,加速提高文化水平外,该县根据学校的分布情况,划分了辅导区,由全日制中学担负帮助备课和教学,以及各种形式地帮助农中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在教学设备和仪器不足的情况下,全日制中学与农中之间,发挥互相借用、互相支援、互通有无的协作精神,这样既提高了利用率,也节省了开支,这种协作之风应加发扬。
农业中学已成为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指导站
农业中学已经开始不断地培养出农业科学技术人材,并已成为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指导站了。如小赵屯农业中学,根据农业“八字宪法”采用水稻育苗用油纸的办法,就比一般的提前半月,而且幼苗粗壮;水稻起稻瘟病时,师生研究出用石灰和小灰作成“赛力散”,不仅解除病害,还获得水稻大丰收(垧产八千九百斤),高于当地二点四倍;前当铺农中的高粱垧产二万斤,超过当地高产的一倍多;曹屯农中的棉花垧产五千二百斤,高于当地四点二倍,居全省第一。好多学校还搞土壤分析,各种试验,气象预报,植物的病虫害等,凡有关农业所需的都有调查、试验、比较和研究。这说明了农中真正面向农村,为农村服务。
农业中学在经费方面为国家节省了很大开支
在经费方面,为国家节省了很大开支。以新民县农业中学的二百三十八个班,按全日制中学每开一班以二千元计算,1959年就需四十七万六千多元,然而,新民县农中开办这二百三十八个班,不但没用国家一文钱,在1959年收入了二十八万多元,仅开支十八万多元,还节余九万多元,为学校的继续发展打下经济基础,这真是符合多快好省。所以他们今年除继续免收学生的学杂费和学校一切开支外,还计划作到供给60%的学生伙食费;也还有个别的学校要供给学生制服的。因此,农民们热情地赞扬说:“农中学生,样样都行,既学文化,又会劳动,真是能中。”(样样都能的中学)。
由此可以预计,农业中学培养出的知识分子,将是又红又专的新型知识分子。这对于向着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都将起积极促进作用。
农业中学之所以能在农村扎下根来,就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关于创办农业中学的指示是完全正确的、适时的,也是完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需要。这样伟大的成就是教育方针的胜利,是“两条腿走路”的胜利,归根结底是毛泽东思想在农村开花结果。
但是,新民县的农业中学在发展和巩固过程中,也是经过两条道路和两种思想的斗争的。当农业中学这个新生事物一出现的时候,就遇到一些抱有资产阶级教育观点的人的非议,他们认为教师是高中漏,学生是初中漏,又由群众办学,一定“办不了”,“办不好”,“办不长”的。但是,新民县的农业中学同全国各地农中一样,以它健康发展的事实有力地驳倒了这种不正确、不全面的悲观情绪和看法。我认为: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高低的标准,不能单纯的认为办学都必须条件好,看学生的文化程度和学校的教学设备等;应当从它是否能以总路线精神为国家多快好省地培养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现在农中学生,一般的说,书本知识还有些赶不上全日制中学的学生成绩,但他们的生产劳动知识都要比全日制中学丰富得多。他们能把书本知识和生产知识结合起来。这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知识,能解决农业问题的。
农业中学虽然已经显示出了它的无比优越性,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们是不断革命论者,还要继续努力。把符合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所需要的、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并为农民大众所热诚拥护的农业中学办得更好,进一步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业“四化”服务,使农业发展纲要更早更好的实现,从而为促进工农业的继续大跃进作出贡献。
总之,农业中学的迅速健康发展,是教育事业上贯彻执行“两条腿走路”,大搞群众运动的结果。这样群众性的农业中学,在群众的极大支持扶植下,学校又为公社的农林牧副渔各项有关生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样迅速健康发展起来的农业中学是符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的,也是符合党的总路线精神的。
农业中学在目前阶段条件虽差,但是它有革命精神、冲天干劲,能因陋就简,边学、边教、边提高,并且还必将随着我国的经济面貌快速改变而随之不断改变的。农业中学在我省发展得还不平衡,需要大力提高,在广大农村中普及农中,提高农村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和目前广大农村向农业“四化”进军,以便响应谭副总理向大会号召全体农民和全国人民为提前两年或三年实现农业纲要,农业中学将承担着一定的作用,从而我想农中可以大办而特办。
我相信在这大好形势的鼓舞下,在毛主席的教育思想继续指导下,农业中学一定会办得更好,培养出更多又红又专的农业技术人材,为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之花,结出更丰硕的果实。最后,我的意见有不当之处,请代表指正。


第13版()
专栏: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一条正确道路
徐寿轩代表谈吉林省中小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情况主席、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所作的“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和李先念副总理所作的“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谭震林副总理所作的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报告。现在我仅就我省中小学在贯彻执行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方面讲一些情况,请各位代表指正。
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吉林省的教育战线和全国一样,1958年开始掀起了一个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中心的教育大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过整风和反右派斗争,广大师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有了显著提高。学习毛主席提出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以后,批判了教育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实际的错误,明确了培养目标,各地中、小学开始重视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1957年冬,在全省范围内就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勤工俭学运动,到1958年春,已经形成了高潮。运动发展的异常迅速,声势浩大。广大师生争先恐后地参加了各种工农业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学校面貌大为改观,对社会的风气也发生了很好的影响。当年暑期前后,我们及时总结了勤工俭学运动的经验,批判了在勤工俭学中的右倾保守思想,在全省范围内又掀起了学校大办工厂的高潮,把勤工俭学推进一个新的阶段。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以后,全省的教育工作者,认真地学习和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认识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学校的生产劳动有了新的发展。与此同时,广大师生参加了全民性的炼钢、炼铁、秋收、秋翻等伟大运动,不仅支援了工农业生产大跃进,而且受到一次极有意义的锻炼。1959年2月,根据中央教育会议精神,全面地安排了教学、生产劳动和学生生活,调整了生产门路,巩固与发展了校内的生产劳动基地,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实现了劳动制度化和经常化。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提出的反右倾、鼓干劲,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伟大号召下,全省中、小学的生产劳动在过去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现在生产逐步稳定,设备日益充实,经营管理不断改进,组织领导更加健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更加紧密,已经走上了巩固提高和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目前,我省中、小学,不论城市或农村,不论是国家办的或是厂矿企业、机关团体、人民公社、城市街道办的,不论是全日制的或是半日制的,都普遍地建立起来生产劳动基地。绝大多数学校的基地基本够用,并且保持经常生产。根据三百六十二所普通中学统计,共有机械、电工、金木工、化工等工厂一千零二十五个,有各种金属切削机床三百三十七台,耕种土地二千四百多公顷,养猪八千多头,养鸡六万七千多只。各地小学也建立了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生产基地。据七千三百二十八所小学的统计,共有小五金、木工、纸工、文具、玩具、缝纫、编织等小工厂四千六百四十六个,农园七千八百二十五公顷。养猪一万八千多头,养鸡九万多只。
由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在与工农群众接触中,受到了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集体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有些学生厌恶劳动,怕脏、怕累、怕丢人;现在有活争着干,认识到劳动的光荣、伟大的意义。有的中学学生在作文中写着:“当我走向木工厂,远远袭来刨花香,当我离开木工厂,好似婴儿离了娘”,表现出对劳动的浓厚兴趣。学生在和工人共同劳动当中,深深受到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忘我劳动高贵品质的感染,集体主义思想和组织性、纪律性增强了,认真读书、刻苦钻研已经形成风气。经过下厂下乡、参加劳动、参观人民公社等活动,学生从实践中,深刻地体验到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大法宝的耀目的光辉和无比的力量,更加亲切地感到党的领导的英明和伟大,大大地提高了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因此,他们热情地歌颂:“党的教育方针光芒万丈,照亮了我们的心房,立志做能文能武的劳动者,永远前进在又红又专的道路上。”
通过劳动,使理论结合了实际,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学到了感性知识,这样对课堂所学的知识,理解的快,记忆的牢。有些课程,不需要从前那么多的教学时间就学会了;同时也暴露出有些教材脱离实际,教学内容已经显得陈旧过时了,这就为多快好省地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也向我们提出了继续深入教育革命,变革课程、教学内容等一系列的问题。劳动实践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他们在作文中,歌颂党、歌颂劳动人民、歌颂劳动的内容增多了,思想性加强了,学生的知识质量有显著的提高。去年吉林省高中毕业生报考高等学校的考试成绩比过去有很大进步。以长春市十三所初中的毕业生升学考试成绩为例,1959年总平均为六十点九分,比教育革命前的1957年增长了五点一分。在提高知识质量的同时,学生的身体也受到了良好的锻炼,疾病大为减少,体力更加增强。
学生参加劳动以后,获得了许多工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吉林省实验中学全校一千一百多名学生中,有三百五十名学会了车工、钳工、锻工等生产技术,二百五十多名学会了修装收音机和电话会议机等,三百多名学会了简易建筑和木工技术,二百多名学会了制造农药和土化肥等。全校学生还都不同程度地学会了耕地、施肥、播种、锄草、灌溉、收割以及饲养牲口等知识技能。这和过去大多数城市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放下书本进工厂,脱去工装回课堂,炼的心儿红似火,学的知识像海洋”,学生就是这般热情地歌颂自己的学习劳动生活。
不仅如此,学生参加生产劳动,还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全省中学1959年生产总值为一千三百七十八万元,平均每校三万八千元。工业产品数量很大,种类繁多。全省中学生产各种机械部件一千六百四十余吨,电话会议机三千三百二十三台,化肥和农药九千八百余吨,建筑用砖一千三百一十八万块,木家具六万余件,织布十三万五千尺。全省中、小学共产粮食二千三百余万斤,经济作物三千余万斤,蔬菜七千七百余万斤。蔬菜除了自用外,还大量供应市场需要。中、小学共采集药材、山果、树籽一百一十九万斤,打柴草六千七百余万斤。师生还参加了社会公益劳动,全年无报酬地支援了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和人民公社的农业生产达七百八十万个劳动日。所有这些,不仅对于支援国家工农业社会主义建设、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增加学校的收入,为扩大再生产、解决学生生活福利、补助部分困难学生,创造了物质条件。
事实证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和体育都有好处,确实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一条正确道路。那种认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就会降低教育质量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是完全错误的。
贯彻执行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从根本上扭转了学校教育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实际的状况,结束了几千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历史,开辟了我国教育史上的新纪元,使我国教育事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服务。这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教育事业上的胜利,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胜利,是毛主席教育思想的胜利。
我们在吉林省中小学贯彻执行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开展生产劳动的过程中,有下面几点体会:
第一、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战线上的一次极为深刻的大革命。我们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才能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破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立无产阶级教育思想,破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立无产阶级教育制度。这个破立过程,就是严重的阶级斗争过程。勤工俭学一开始,立即引起了广大师生和社会上的注视,一时成为舆论的中心。多数人热烈拥护;部分人犹豫、观望;少数资产阶级分子和受资产阶级影响较深的人则起而攻之,说什么“勤工俭学影响学习,影响健康”。他们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坚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错误观点,反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于是在要不要勤工俭学的问题上展开了尖锐的斗争。1959年暑假前后,当进一步强调全日制学校以教学为主,加强基础课教学的时候,有人又借机出来散布“提高教学质量就得减少劳动”的错误论调,企图以牺牲生产劳动为代价,来换取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把学校重新拉回到资产阶级的老路上去。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两条道路、两种思想的斗争。一方面组织全体师生、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教育方针大辩论,提高认识,批判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另一方面,培养典型,树立旗帜,总结经验,用生动有力的事实教育群众。各级党委对于学校所进行的教育革命是极为关怀和重视的,及时指明方向,解决重大的关键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鼓舞广大师生的革命干劲,使教育革命步步深入,不断向前发展。我们深深感到,党的领导是一切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和党的领导分不开的。
第二、建立校内的生产劳动基地,坚持以校内为主、内外结合的原则。学校建立够用的和保持经常生产的劳动基地,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物质基础。建立生产劳动基地,究竟采取什么形式最好呢?根据我省条件,经过两年的实践,感到最好的形式还是学校自己办工厂、农场和饲养场等。一校能办就一校办,一校办不了就几校联合办。
建立校内的生产劳动基地的好处很多:固定了劳动场地,劳动容易经常化、制度化;学校能主动安排教学和劳动;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分配劳动;容易做到多样化,便于结合教学。
学校建立自己的劳动基地,在资金、设备、原料技术力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困难。我省各地学校,由于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各方面的支持,以及全体师生的努力,采取下列各种办法,使这些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1)利用原有旧机器和简单设备,使工厂逐步充实扩大;(2)争取社会支援;(3)纳入地方生产计划,或为外单位加工,资金、设备、供销等问题由有关部门帮助解决;(4)当地教育、财政部门暂时借给资金;(5)把适合学校经营的小型工厂拨给学校;(6)基础好的学校帮助条件差的或新建的学校;(7)采取“请进来指导”、“派出去学习”,以及师生自己钻研与配备固定技术工人相结合的办法,解决技术力量。此外,还有联校办厂和厂校协作、工厂在校内建立车间等形式。
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工农群众,接触大规模的生产,接触社会实际,各地学校都根据条件,除在校内建立一定的生产基地外,还和厂矿、人民公社挂钩,组织学生下厂下乡劳动,把校内劳动和校外劳动结合起来。
除建立上述的生产劳动基地外,我们根据中央指示,也安排了社会公益劳动。在春耕、夏锄、秋收等农忙季节,学校都按规定主动地组织学生参加这些劳动。学生参加了公益劳动,不仅支援了工农业生产建设,而且能够受到深刻的教育,了解了党的中心任务,使自己和国家的建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三、学校建立生产劳动基地,要从实际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吉林省土地辽阔,资源丰富,有平原、有山区、半山区、有草原。各地学校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确定了不同的生产项目。城市学校的重点是搞工业,有条件的地方也积极地经营了一些农田,种蔬菜,搞饲养。农村学校的重点是搞农业,结合进行农、林、牧、副、渔生产,发展多种经营,有条件的地方也积极地举办了为农业服务的工厂。山区学校,除了经营工农业以外,还搞特产。通化地区的学校搞了“三厂(场)、三园、一采集”。“三厂(场)”是工厂、农场、饲养场;“三园”是果园、药园和菜园;“一采集”是采集药材、山果和树籽等。草原地区,除了经营农业以外,还发展了畜牧业,大办盐、碱、硝工厂和小型化工厂,大搞打草、打苇子、编织等副业。
第四、在建立生产劳动基地的过程中,各地学校坚持了白手起家、因陋就简,从小到大,从土到洋,土洋并举的原则。两年实践证明,这是多快好省地建立学校生产劳动基地的必经之路,是一条发展规律。凡是遵循这个原则办的,生产基地很快地就建立起来了。但是,这条规律不是一下子就被人们所接受了的,在工作中也曾有过斗争。有人干劲不足,强调困难,抱着上级不支持不搞,不纳入国家计划不搞的态度,对于能够克服的困难,不去积极克服。事实证明,只要依靠党的领导,放手发动群众,好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学校的生产应该逐步纳入国家计划,但是中小学的生产项目有些不是一开始就能纳入计划的,只有有了基础,生产搞好了以后才能逐步纳入计划。如果一律等待纳入计划后再搞,那就搞不起来。也有的学校,想一步登天,不搞小的,不搞土的,结果什么也搞不起来。学校办工厂,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先办一些小型的,采用土法生产。待打好了基础以后,再逐步充实设备,增加生产项目,使生产劳动基地日益完善起来。还有人主张,学校建立的生产劳动基地和学生所从事的劳动都要和学生所学的课程结合,甚至要和某一科、某一课结合,不然就不搞。他们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狭隘地理解为与教学相结合。无疑的,学校搞生产劳动,应该尽可能地结合教学。但是,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学习的科目很多,不可能设想每项劳动都能与教学直接结合。能够结合的当然好,而且应当朝这个方向努力;不能直接结合的,也应该按规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做为对学生的锻炼,也是不可少的。如果片面强调结合教学,不结合就不搞,没有劳动基地了,还谈什么结合。上述各种思想,经过反复不断地批判教育得到解决后,学校的生产劳动基地才得到顺利地发展和巩固提高。
两年来,我省教育工作,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毛主席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这仅仅是开始。我们还应该以不断革命的精神,继续深入地贯彻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巩固提高和发展学校的生产劳动基地,加强经营管理,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妥善地解决供产销的问题,使学校的生产劳动基地日益完善起来,更有效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各级学校正在紧紧地围绕这个运动,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一方面在校内积极地改革生产工具,从学校现有的生产条件出发,努力地朝着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连续化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有的学校也根据学校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地参加校外工厂企业、人民公社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这样作,对于学校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教育意义。学校参加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能够有力地支援工农业生产建设,使教育更好地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力量。校内的生产劳动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可以大大地提高劳动效率,实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要求,更加巩固和发展生产劳动基地,将学校的生产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能够推进科学研究,使理论更好地结合实际,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可以设想,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条件下,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推动下,必将引起学制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制度、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变革,促进教育大革命的深入发展。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壮丽的宏伟的景象。我们坚决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红旗,高举毛主席教育思想的红旗,沿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康庄大道,在过去教育革命的伟大胜利的基础上,持续大跃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