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
专栏:

英勇勤劳的陕西人民为彻底消灭干旱而战
张寿荫代表的发言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谭震林副总理的报告和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听了这些报告,使我们受到极大的鼓舞,得到极大的启示。这些报告,生动地总结了全国人民在1959年继续大跃进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提出了1960年继续跃进的宏伟计划和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伟大任务。我们一定要和勤劳英勇的陕西人民一道,为多快好省地完成今年国民经济的继续跃进、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就陕西的水利工作讲一些意见。提前超额完成1960年度兴修水利任务
1959年陕西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在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又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年代,实现了各个战线上的全面持续的大跃进。
在水利建设战线上,特别是在战胜严重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生产丰收的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我省从去年夏收以后,全省大部地区,遭受了三十年来从未有过的百日大旱,局部地区的严重程度,为近百年来所未有,受旱地区达三十个县(市),占全省五十二个县(市)的57.7%;受旱秋田面积两千多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3.4%;其他洪、涝、虫、雹、风等自然灾害,也比往年严重。去冬今春全省又普遍的缺少雨雪,又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在此期间,虽然降了一些雨,但一般雨量不大。各河径流减少,有不少的小河断了流。据元月份的观测,麦田土壤三十厘米以内含水率下降到15%,最低的达7%。受旱地区更广。全省五十二个县(市),普遍受旱。三千四百万亩夏季作物,特别是二千四百万亩小麦和棉田、早秋的播种都受到干旱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全省人民在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鼓舞下,在中共陕西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红旗,以冲天的革命干劲,迅速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旱保秋运动,以人定胜天的决心,克服了“定局论”、“悲观论”等右倾保守思想,终于战胜了干旱,获得了丰收,并胜利地完成了秋播任务。今春,全省人民在“战胜干旱,无雨保丰收”的口号下,又掀起了一个声势更大、进展更快的抗旱保麦、抗旱播种运动。每日参加春灌抗旱的人数在三百万以上,最高曾达四百万人,完成春灌面积三千一百多万亩,使全省80%以上的小麦等夏田作物得到灌溉和抗旱垅浇一次到三次,三百六十多万亩的空地能够灌溉的都进行了播种前灌溉。使目前夏天作物不论水地、旱地、川地、原地、山地、坡地、正茬、回茬、丰产方和一般田,大都生长的很茁壮,一片葱绿,欣欣向荣;棉田和早秋作物也正在紧张地进行播种。这真是“天不降雨人降雨,丰收由人不由天”,为夺取今年第一料庄稼大丰收,实现1960年农业生产继续大跃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抗旱运动不仅保证了丰产丰收,而且大大促进了水利建设。全省投入水利运动的人数,由去年10月开始的五十万人,逐渐增加,11月到今年元月经常保持了三百万人,共做三亿零七百万工日,完成土石方十亿零三千万立方米,建成中小型水库一千一百多座,渠、堰、塘、池十万多处,打井八万多眼,新增的抽水机械二万九千多匹马力,水平梯田二百四十多万亩,堵沟一万八千多条,治理山头一万四千多个。以上工程的完成,共扩大灌溉面积五百八十七万亩,为1960年度计划的122.5%,整修改善灌溉面积七百五十八万亩,为年计划的108%;水土保持,初步治理二万七千九百多平方公里,为年计划的90.5%;基本治理一万七千九百多平方公里,为年计划的119%。全面超额和提前完成了全年的水利建设计划。目前全省正在继续建设和新兴大型工程有九处。各专、县(市)正在续修新修的中型工程一百一十多处,各人民公社、生产队正在施工的小型水利工程三万一千五百多处。以上工程的建成,将会大大加强我省灌溉能力,将使千万亩以上的旱塬变为水浇地;将会大大促进我省农业面貌的巨大变化。
去年夏秋季以来的以抗旱为中心的水利运动,规模宏大,声势壮阔。运动的特点是,领导决心大,群众干劲足,人数越来越多,斗志越来越强,办法越来越多,工效越来越高,进度越来越快,质量越来越好。是个全面治水的跃进局面;也是个全面战胜干旱,夺得农业的丰收局面。这个伟大的胜利,是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的胜利,是党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胜利。归根结底,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获得水利战线上巨大成就的四项经验 
一年来,我省水利建设战线上的巨大胜利,不只是增加了许多水利设施,扩大了许多灌溉面积,夺得了粮棉秋季丰收;而且使我们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思想上的收获非常大。集中起来,有四条:
第一,坚决贯彻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大反右倾思想,大鼓革命干劲。水利战线和其他战线一样,仍存在着两条道路、两条路线、两种思想、两种作风的斗争。绝大多数人为了摆脱干旱,为了夺取丰收,他们不怕任何困难,不避任何风险,不分昼夜找水源、开水渠、筑水库、打水井、挖涝池、修梯田、打坝堰,千方百计向地争水,与天争粮;少数人就不是这样,右倾思想重重,水利条件较好的或者下了一点小雨,就盲目乐观起来了。水利条件差的或者旱情比较严重,就消极悲观。还有的人听天由命,存在着等天下雨的侥幸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深入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用去年大旱百日、秋田丰收的最生动的事实,驳斥了形形色色的右倾观点,坚定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人定胜天的信念,树立了长期抗旱、大兴水利的雄心壮志,把水利建设和抗旱斗争由高潮推向更大的高潮,由胜利引向更大的胜利。
第二,坚决依靠人民公社,大搞群众运动。有了人民公社,水利建设的进度大大加快了,质量也大大提高了。事实证明了人民公社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人民公社组织规模大,活动范围广,具有一大二公的特点,便于在水利建设上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合理利用水源,统一调配人力、物力,更好地组织互相支援、协作,组织大兵团作战。例如:蒲城县的兴镇公社,地势南低北高,北部可以打井灌溉,而南部无水源兴修水利,在人民公社的统一领导下,采取了南劳北调,北水南调的办法,在北部打新井一千眼,掏旧井一千五百眼,建立了三十个水利基地,合井并流远浇,把全社组成了一个灌溉网,十六万亩小麦得到了灌溉,使全社90%以上的麦田摆脱了干旱威胁。延安专区去年冬季连续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抽调了八万多劳力,在三百里长二百里宽的延河流域面积上,大搞由川到沟、由坡到山的集中治理,突击了十天,把原有的二十多万亩灌溉面积,变成了园田化。在这个基础上,又进一步掀起了堵沟打坝运动,七天工夫打坝两千九百六十四座,堵沟一千多条。接着又集中了全专区90%以上的劳力,开展了抗旱斗争,采取了引灌、拉水、抬冰三箭齐发的办法,七天工夫浇地一百一十万亩。诸如此类的生动事例,到处可见,举不胜举。如果没有人民公社,不大搞群众运动,要获得这样巨大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第三、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水利建设运动中,各地普遍地开展了高速度、高工效、高质量的“三高”运动。在工具改革方面,狠狠地抓住了土、石方开挖爆破化、运输车子化两个重要环节。各个水利工地都热烈地响应了省委提出的“改良旧工具,实现车子化,日放百万炮,大搞高工效”的号召,组织高工效现场会,采取领导、群众、技术三结合的办法,大搞高工效“试验田”。在很短的时间里,创制和仿制了各种水利工具一百六十九万多件。特别是在装、卸、运、压各个环节上进行了全面改革。全省水利建设平均工效由去年11月以前的一点八立米,提高到四点五立米,增长了一倍半。在水利灌溉方面,突出地抓住了节约用水和广开水源两个环节。各地普遍地采用了大水分渠用,小水集中用,渠水浇远地、高地,井水浇近地、低地,小蓄大放,边蓄边用的先进方法。到处出现了浇地多、效率高、质量好、省劳力、省水量、省时间的现象。洛惠渠一个流量的水一昼夜浇地两千多亩,比去冬提高了一倍。高原地区普遍采取了群井结合、多级接力、一索多桶、高线运水、称杆林、小车群和拉、运、担、抬等多种多样的办法,大大加速了抗旱进度,提高了灌溉效能。
第四、加强具体领导,深入水利建设第一线。从省到县,各级成立了水利抗旱指挥部,领导同志分层包干,按时间,分战役,月月发布战斗令,天天狠抓日进度。逐级逐项落实了任务,普遍实行了定领导、定任务、定劳力、定质量、定时间的“五定”办法,组织开展了评比竞赛。在运动中,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工地、田间,到工作落后和困难较多的地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带头生产、带头灌溉,带头抗旱。从省到社,那里有经验,就到那里去总结推广。那里有问题,就到那里研究解决。既鼓励了先进地区更加先进,又带动了落后地区克服了困难,赶上和超过了先进,保证了运动的均衡持续的发展。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各地都普遍开展了大检查、大评比运动。商?专区组织了“五级会师”万人检查验收团,检查了四万五千多处工程,合格的达89%,发给合格证,不合格的,立即进行抢修抢补。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在运动中,各方面各部门都积极地响应了省委“千方百计加强农业战线”的伟大号召,开展了全面支援水利建设和抗旱斗争。全省支援抗旱的大军达一百多万人,许多工厂、企业、机关、学校、部队,都实行了半日工作,半日抗旱;晚上工作,白天抗旱;部分人工作,部分人抗旱。各级工商部门普遍清查仓库,抽调机械物资支援抗旱,组织技术工人下社下队帮助检修机器;文教卫生部门组织演出团、医疗队上山下乡为抗旱、水利大军演出,为抗旱、水利大军服务;高等院校和科学技术部门,组织了强大的技术队伍,深入抗旱、水利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技术指导。到处出现了办公学习到田,技术指导到田,机械修配到田,物资供应到田,医疗卫生到田,各行各业齐出动,工农兵学商扭成一股劲,同心协力与干旱进行了顽强的斗争。这样不仅有力的支援了抗旱,加速了水利建设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继续大跃进,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各方面各部门的工作,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大跃进。
战胜春旱,还要防止夏旱
我省水利建设和抗旱斗争,虽然获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当前春旱的威胁并没有完全解除,即是春旱完全解除了,今后还会遇到干旱。特别是目前小麦已经返青,即将拔节,春播已经开始,需要大量的水分和足够的底墒,才能够保证今年第一料庄稼大丰收,并给秋季大丰收打好基础。为此,我们一定要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继续克服各种右倾保守思想,防止和克服任何自满松劲情绪,大立长期抗旱的雄心壮志,把抗旱斗争进行到底,彻底战胜春旱,防止可能遇到的夏旱。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提高利用率,增强抗旱效能。在坚持抗旱斗争和兴修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同时,我们还要继续抢修小型水利和临时抗旱工程。继续大搞工具改革和技术革新,大搞高工效运动。认真地总结推广经验,加速水利建设的发展。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依靠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大法宝,坚持政治挂帅,坚持群众路线,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不断地提高领导水平,更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就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实现1960年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
不妥之处,请各位代表批评指正。


第11版()
专栏:

生产步步高 生活节节甜
李能代表的发言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和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农业生产,连续丰收
我们云南省晋宁县上蒜人民公社和全国一样,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全体社员高举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面红旗,鼓足干劲,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1959年,在农业战线上又获得了连续跃进,全社粮食总产量比1958年增加53%,每人平均有粮一千六百一十八斤。农副业总收入达到一百零三万元,比1958年增加27%,每人平均一百二十五元,分配给社员部分五十三万元,比1958年增加28%,保证了90%以上的社员增加了收入,社员每人平均收入已超过富裕农民单干收入的50%以上,粮食超过三倍半。社员们高唱“总路线是明灯,照得上蒜亮晶晶,人人执行总路线,黄土也要变成金。”两年来,我们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认真执行了农业“八字宪法”,首先抓住群众的迫切要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田水利建设运动,把柴河水库原来二十二米高的拦水坝加高了五米,增加蓄水量九百万方。还在海拔二千五百多米的高山上修了一个水库,在山腰挖了二十多华里长的两条渠道,让河水穿过高山围绕着山腰,驯服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当开始兴修这个水利工程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怀疑地说:“你们这些年轻小伙子不要做梦,给你们挖一辈子也修不好。”但是,事实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用不着一辈子,仅仅四十多天就完工了。使他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非常感动地说:“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真是了不起,几千年做不到的事,现在说到就做到。”晋宁县,在解放前的千百年间,才修了一个仅能灌溉二千亩的水库,反动统治阶级借口修水库,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而我们一个公社,在两年内就出动了四十二万个劳动工日,大兴水利,工程量相当于解放前的四十五倍,还建立了四个抽水机站,实现了水利化,河网化。现在全社水利工程蓄水量可灌溉七万五千亩以上,而现有耕地面积所需水量,仅占蓄水量的三分之一。就是说,即使连续干旱两年,也可以保证满栽满插,不愁缺水。根本改变了过去“四月晒河底,五月火烧天,六七月洪水到处淹,三年两不收”的灾荒景象。群众普遍反映说:“上蒜乡来上蒜乡,水库打在美女山,有雨无雨都丰收,千谢万谢共产党。”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荒山旱地变成了粮食仓,全社耕地面积由解放前的一万五千亩扩大到二万五千亩,增加了66%。过去荒了几百年的老荒滩,现在成良田;往年是荒山,现在成粮仓。 社办工业,发展很快
除农业生产年年增产外,大跃进以来,社办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先后办起了通用机械厂,硫酸厂,颗粒肥料厂,副食品加工厂,织布厂等大小不等的工厂,还开了一个煤矿。社内所需的简单农具,70%可以自给。同时开展了多种经营,大搞副业生产,使年老体弱不宜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都能参加一定的副业生产的活动;有一技之长的人都有机会发挥他的特长。甚至敬老院的老年人,也自愿地搞一些力所能任的副业,有相当数量的收入。
随着农副业和社办工业的发展,收入逐年增多,公共积累也逐步增加。几年以来,全社公共积累共达一百二十二万多元,这就为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进一步发展农副业和社办工业,提供了更有利的物质条件,为农田水利化,肥料化学化,农业机械化,农村电气化筹积了资金。全社除投资水利建设二十四万多元外,还购买了车床三台,发电机三部,汽车两部,碾米机、磨面机、抽水机、引擎等共十七部,马车、播种机及其他各种大农具五百多件,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全社已实现了运输车子化,耕作半机械化,加工脱粒机械化,节约了大量劳动力。 吃饭有食堂,按月发工资
我们公社坚持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从公社、管理区到生产队都由一个书记专管生活。并且贯彻执行了“以人定量,指标到户,集体保管,凭票吃饭,节余归己”的粮食分配政策,因此,全社三十八个公共食堂,通过一年多的考验,不断得到巩固与提高。八千五百个农业人口都自愿参加食堂集体开饭,许多社干部和生产队长,有计划地深入食堂轮流当炊事员,和群众打成一片,深受群众欢迎。由于开展了炊具技术革新运动,全部食堂已基本实现了蒸饭蒸气化,引水自流化,切菜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一灶多锅化,大大地减轻了炊事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饭菜质量。每个食堂都建立了集体家务,建立了养猪场,养猪五十到一百头,每十五人一亩菜。社员们曾经总结了公共食堂的四大好处:一是减少了粮食抛撒浪费,节约了粮食;二是节约煮饭的劳动力,全社三十八个公共食堂就代替了五百多个伙食单位,全年节约十八万个劳动工日,占全年劳动需工量的15%;三是节约燃料,全公社八千五百个人开饭,全年节约燃料一百四十万斤;四是节约开支,一年来单燃料费用就节约了人民币二万一千元。不仅这样,公共食堂的意义和作用已经大大地超出了我们原来的设想,它不只是集体开伙的场所,而是广大社员开展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人民公社的重要基石。
为了进一步发挥广大妇女的积极性,除办好公共食堂外,全社添置二百九十六部缝纫机代替人工缝衣,办了托儿所、幼儿园四十七个,使七百多个妇女劳动力摆脱了孩子的拖累,投入了农业生产建设,全年节约劳动工日九万个,占全年需工数的8%。广大妇女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歌颂公共食堂和托儿所的好处:“过去妇女锅边转,柴米油盐罐罐罐,娃娃哭啼又吵闹,受苦受累心里焦。自从成立大公社,参加工农大建设,生产完了进食堂,公共食堂饭菜香。娃娃进了托儿所,身体好来娃娃乖,心情舒畅搞生产,干活积极工效高。
在人民公社日益巩固和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社员生活大大改善。贯彻执行了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政策。保证了按季按月发付工资,去年一年内共发了工资三十四万元,平均每个劳动力一百六十四元,并实行了部分供给制,基本上解决了历年没有解决的“超支户”和“分空户”的问题,调动了广大社员的积极性。普遍赞扬党的政策的好处,都说“生产步步高,生活节节甜”。又说:“农民生活好像上楼梯一样,步步登高,像吃甘蔗一样,越吃到根越甜。”公社还举办了敬老院,使5%的“困难户”和无依无靠的“五保户”,得到了照顾和扶养。六十五岁的瞎子老奶李胡氏感动地说:“人说爹娘是最亲,我说毛主席比爹娘还亲”。她积极争取劳动,一年还做二百五十个劳动日,歌唱:“人民公社实在好,老人也会梦中笑。一笑公社日子好,二笑农村新面貌”。九十多岁的段炳之母说:“解放前,我三个儿子九个姑娘还养不活我,现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办了大公社,进了敬老院,日子过得咪咪甜”。 天堂真假没见过,人间天堂是公社
在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文化生活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全社办了一个农业中学、三所完小和二十三所初小,适龄儿童已有98%入学,三十八个生产队都开办了夜校,在青壮年中基本上扫除了文盲,公社有一个电影队,一年来放映了二百多场,观众达十二万多人次,还有一个图书馆,一个广播站,一个中心医院,三个保健站,三个接生站,三十八个保健箱。为了逐步改善社员居住条件,公社试建了一个新农村,共二百九十二间,大批社员住上了新房,普遍反映说:“一石芝麻数得清,人民公社好处说不完。从前都说天堂好,天堂那有公社强。天堂真假没见过,人间天堂是公社。”“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永远跟着共产党,步步高升上天堂。”
由于两年以来的连续跃进,大大鼓舞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革命干劲,全力投入了当前的春耕生产,掀起了劳动竞赛的热潮,已涌现了先进人物二千多人。小春产量,预计将比去年有相当大的增长。积肥已完成98%,新开田五千亩,开荒地六千亩,生猪生产已达五千头,比1959年年底增加了50%。但我们丝毫不能因此自满,一定要再接再厉,乘胜前进,更高地举起三面红旗,克服任何困难,为实现1960年的连续跃进而奋斗!


第11版()
专栏:

公社之花到处盛开
宁武代表介绍辽宁两个人民公社迅速发展的情况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李富春副总理向大会所作于关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李先念副总理所作关于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的报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建议大会通过并予以批准。
从上述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人民进行着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取得的巨大胜利,就是党的总路线的胜利,大跃进的胜利,人民公社的胜利。1960年在1958、1959两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更好更全面地持续大跃进的局面。这个大好的形势十分振奋人心,而且大大地鼓舞和加强了我们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力量。
请允许我把下边视察过几个人民公社的一些情况,在大会上作一简单的发言,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代表予以指正。
群英人民公社战胜了“饿虎岭”
首先是由于人民公社的成立,为发展生产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们辽宁省义县留龙沟群英人民公社,原来是个偏僻贫困的山区,总面积约六万四千公顷,其中有四十五万余亩沟岔相连的荒山,全社有六千六百三十二户,三万一千八百二十三口人,分布在二百零三个山沟里,有十三万五千三百亩耕地,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分布于三十度至四十度的陡坡上,土层只有三、四寸,解放前每亩地产粮至多六十斤至七十斤。这里虽是山区,但畜牧业并不发达,人民生活也很苦,过去人们说这里是:
秃山薄地留龙沟,
下雨沙石往下流;
十天不雨苗黄瘦,
雨多之季露石头;
好地打粮四五斗,
山地打粮一摄收;
半年糠菜半年粮,
人民生活苦又愁。
解放后当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向贫困的山区进军,向饿虎岭(过去人们一向这样称呼这个地方)展开了搏斗。在农业合作化时期,由于采取了许多增产措施,使农业产量由过去亩产六十斤至七十斤提高到一百二十六斤,相应的人民生活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原来农业社的组织规模小,活动范围窄,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不易解决。如在进行山区建设中,存在着治山和经营农业争劳力,放牧和造林争山头的矛盾;加上资金不足、物资基础薄弱等困难,因此,形成有人造林无人护林,牛羊啃光草坡进入林区,年年造林不见林,各种山林、果树成活率都是很低的。由于山上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放牧面积逐渐缩小,多种经营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阻碍。农业年年缺粮,平均每年要靠国家供应三百万斤到三百四十万斤。
公社成立后,在公社党委统一领导下,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生产,解决了封山育林与放牧的矛盾;和由于1958年大跃进以来,农业大力支援工业,农业本身用工量的增多而出现的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民公社组织大队小队之间的大协作,调整了插花地八千零二十五亩,使远地变成了近地,全社在1958年节省劳力三万七千多个、畜工七万四千九百多个,加上改良农具等,使过去存在多年解决不了的治山与农业争劳力的矛盾,也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由于大队小队之间,彼此支援,互相协作,1958年大干一冬春,完成十九万五千多土石方工程,修筑三座小型水库,拦河引水两处,修干渠五千二百米,打大井五百一十眼,挖蓄水池十三个,贮水八十四万五千方,能灌溉旱田八千一百四十五亩,灌溉面积增加四倍,从此基本上免除了旱涝灾的威胁。
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善,大大地鼓舞了社员们争取农业更大跃进的信心。1958年公社化以后,虽然遇到了严重的风霜干旱等自然灾害,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农业八字宪法”,仍然赢得了农业大丰收。过去一向被人们称为缺粮的穷山沟变成了余粮社,不仅不用国家供应粮食,相反地除留足种子、口粮、饲料外,1958年还卖给国家二百余万斤粮食。1959年虽然粮谷播种面积比1958年减少五千九百四十亩,同时在播种后期还遇到了干旱和夏季的虫灾,但是总产量仍较1958年提高16.4%。
公社为了迅速的发展畜牧业,建立了七个畜牧配种站,一处牲畜繁殖场,六处家畜防治站,使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猪、牛、羊、鸡等都有了成倍的增长。农林牧副渔,社办工业都有了飞跃的发展。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人民公社,这个过去一向被人称为穷山沟的地方,在生产上就不会发展的这么快,贫穷落后的山区面貌,也不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其次,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文化福利事业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该社共举办一百八十四个食堂、六所敬老院,六十六处托儿所,一百六十二处幼儿园,使四千多名妇女劳动力离开锅台灶旁,投入轰轰烈烈的各项生产战线,和男人一样参加生产劳动。过去该社仅有一个卫生所,现在公社有一个医院,一个妇产院,五个医疗点,医生增加到三十二名,改变了过去有病无医、请医无药的落后状况。公社成立后小学增加到四十二所,学生增加到五千九百五十名,适龄儿童全部入了学,公社成立前只有一所公立中学,有学生二百名,现在新建三所农业中学,学生四百五十名,等于过去的一倍多。该社还新修大型俱乐部一座,有业余剧团一个,各大队都设有图书馆,公社还有电影放映队,同时,山沟里也通了公共汽车,各个生产小队都接上了有线广播,社员坐在屋里就可以听到国内外的大事情,以上是义县留龙沟人民公社发展变化情况。
西郊人民公社一年由穷变富
锦州市西郊人民公社,由于生产的发展,社员的收入也随着增加了。该社1959年平均每户收入五百一十三元,平均每人收入一百一十二元,比1958年每户收入七十八元,增加47%。全社二十七个生产大队,其中有五个队实行了伙食供给制,十八个队实行了粮食全部供给,五个队实行了粮食半供给。该社过去比较贫困的山区有九个队改变了穷队的面貌,在1959年一年内就赶上了富队收入的水平。如较穷的姜屯队,1958年每人收入四十二元,1959年增加到八十二元,几乎增加一倍。不仅穷队增加了收入,富队同样也增加了收入。1958年吉祥队收入最高,每人平均收入一百八十四元,1959年增加到二百一十六元。唐庄生产队生产的牛奶,据该队党支部书记介绍说:除供应一部分给锦州市外,队里的老人、小孩每天都能喝到鲜牛奶。随着社员收入的增加,社员购买力也空前提高了。砖瓦窑子生产队共三百九十户,有自行车一百二十辆,缝纫机六十五台,许多人还戴上了手表。这个社有两所敬老院,住院的老人二十五名。我在视察期间访问了一个敬老院,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很受感动地说:要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像我们这样无家无业的人,往哪奔呢!现在人民公社就是我的家,幸福院就是我最满意的养老院。该社在保证社员增加收入的前提下,同时增加了公共积累,扩大了公社所有的成份,仅1959年就提存一百二十三万元,加上1958年积累一百八十多万元,买拖拉机八台,柴油机二十台,从而保证了扩大再生产的需要。锦西县虹螺岘人民公社,社员1959年收入较1958年增加43.7%。在三十四个大队中,按人口平均,超过百元的有三个队,超过八十元有二十个队,其余的也较1958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该社1959年副业生产收入一百一十七万元,比1958年增加89.3%,平均每口人副业生产收入二十元。六个有名的穷队,由于大搞经营,1959年收入赶上和超过了富队收入水平,摘掉了穷队的帽子。田家屯大队,1958年还向银行贷款十五万元,1959年反有存款十四万元。该社毛家沟生产队党支部书记说,过去我们这个地方生活最困难,山多地少,出产的水果不值钱,换不回来糊口的粮食,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人们为了活下去,东奔西走,背井离乡,但是旧社会到哪里都是一样,没有穷人立足得以谋生的地方。解放后,我们高高兴兴的劳动,再不受剥削和压迫了,生活一年好似一年,特别是公社化以后,一个劳动力一年挣了五、六百元,真是吃不了,穿不完、用不尽。我在视察期间,不论去到那个公社,那个生产队,问到那个社员,他们都乐滋滋地向我说,我们今天所以能过着这样的美好生活,都是共产党和毛主席给我们的。“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这就是人民群众的心声和结论。
再次,由于党的教育,生产不断发展,生活不断提高,广大社员和干部,发扬了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特别是经过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反右倾、鼓干劲、整风运动的教育,个个心情舒畅,干劲冲天、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锦西县虹螺岘人民公社党委书记说:过去社员是苦干、实干、巧干,现在又自发的加上偷着干。毛家沟生产队的社员,夜里两点半钟起来干活,四点钟才去打钟,原因是怕落在别人的后边。锦西镇人民公社刘台子生产队两名妇女,去年秋收时,天没有亮下地割谷子,一个从东往西割,一个从西往东割,天亮两个人碰了头,才知道双方早就来了。影璧山生产队老社员李德林今年八十多岁了,公社的干部虽然一再解劝,不让他参加劳动了,可是他老是要干点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一点贡献。用这位老年人自己的话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些,我有一分力量,就做出一分来,这样对青年也会有好的影响。”在1959年春起抗旱时,积极主动地参加浇地,夏锄期间那里进度慢,他就到那里去,对青年人启发教育很大。由于他和双目失明的老伴,晚年生活过的很幸福,公社对他们的生活照顾的无微不至,所以经常向人讲:“公社是天堂,毛主席像太阳,共产党是爹娘”。
一年多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真是一天等于二十年,如果没有党的领导,没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根本不可想像的。人民公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三大法宝之一,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物,是大跃进的产物,人民公社好得很。实践证明人民公社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都有力地粉碎了国内外敌人和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对人民公社的诬蔑和进攻。
各位代表,1960年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正如李富春副总理在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要:“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在过去两年大跃进的基础上,争取国民经济继续全面的更好的跃进”。为了实现这个任务,李富春副总理在报告中同时指出: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应当进一步地确定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使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互相结合,应当继续执行工业以钢为纲,农业以粮为纲,全面安排的方针等等。为了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1960年农业生产任务,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推进农业技术改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之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
各位代表,1960年的任务是艰巨和光荣的,我表示要坚决贯彻大会精神,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积极服务,加强政治思想改造,永远听党的话,党指向哪里做到哪里,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为完成和提前完成1960年国民经济持续跃进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11版()
专栏:

大搞技术革新,做自然界的主人
陆巧生代表的发言各位代表:
我完全拥护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
1959年,我们浙江桐乡县大麻人民公社,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农业生产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又获得熟熟增产、季季丰收。全社粮食总产量达四千四百七十二万斤,比1958年增长31.2%,平均亩产量达一千二百五十斤。连年大丰收的事实,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使农业生产高产丰收,大搞技术革新,大搞发明创造是一个主要关键。在1958、1959两年的大跃进中,我们紧紧抓住这个关键,先后革新和创造了抽水机带动水车、单人脚踏水车、六行条播机、五行点播机、切草机、插秧机等先进农具,和兴修水利、积肥造肥方面的大批新式工具,创造了水稻蒸汽催芽和蒸汽育秧法,培育出水稻“万粒斤”良种。
今年,我们又制成了“土轮船”和创造了水稻旱地温床育苗法、三道泥水选种法。这些革新和创造,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
单季稻改为连作稻,这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种连作稻,播种期必须提早,可是提早播种期,因气候寒冷,容易烂秧;同时大面积改制以后,劳动力十分紧张。怎么办呢?党支部发动大家动脑筋想办法,结果根据做麦芽糖的道理,创造了蒸汽催芽法。经过蒸汽催芽的稻种播到田里,不仅不发生烂秧,而且只要六天到十天就可以插秧,育秧期比一般缩短十天到半个月。后来又进一步把蒸汽催芽发展成蒸汽快速育秧法。过去搞一亩秧田需要五十六个工,折合每亩本田需要十一个工,采用蒸汽育秧法后,只要四个工。全社四千亩双季稻,全部采用了蒸汽育秧,共节约劳动力二万八千个工左右。不但提早了插秧季节,而且还抽出一批劳动力投入其他生产,解决了季节性劳力不足的矛盾,也为早稻大丰收、晚稻超早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公社里的肥料,大部分到杭州等地去运的,来回一、二百里路,两个人三天只运一船肥。经过我们发动群众,并经过多次试验,利用抽水机作动力造成了“土轮船”。这种土轮船,拖十五只到二十只木船,一次运肥四十五吨以上,每次节省四十个劳力。另外,还可以捎运工业原料和其他农产品,真是一举数得。在今春积肥运动中,我们又利用牛拉河泥耙和水车车河泥,工效分别提高十倍到十五倍。
过去我们都是用手工选种的,每人每天只能选三斤左右,这样的速度会延误生产季节。大家根据几年来的选种经验,总结了一套三道泥水选种法。因为杂谷、秕谷比好谷来得轻,泥水的浮力来得大,经过三次泥浆水的浸选,差的谷种就浮起来了,好的谷种多沉在下面。这样选种,纯度可以高到99%以上,还能起到灭菌消毒的作用,工效比手选提高二十五到三十倍。
通过一系列的革新事实,大家对改进工具、革新技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解放了思想,增强了战胜自然的信心和决心。许多社员纷纷报名参加革新研究小组,使原来的青年革新小组很快发展成为男女老幼都参加的群众性革新组织。三道泥水选种法,就是一个普通社员首先想出来的。
取得上述成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什么都创造不出来。去年,我们采用蒸汽育秧,早在“惊蛰”(3月6日)就种了一块试验田。公社组织几百人来参观,可是,第二天遇到了一场重霜,把秧头都打焦了。当时,部分人不相信这些秧苗还能成活,有些富裕农民乘机在群众中散布“杭嘉湖地区,无霜期短,不宜种双季稻。蒸汽育秧不能高产”等谬论,企图否定蒸汽育秧。就在这个紧张关头,公社党委直接领导我们挽救秧苗,党委书记深入田间和社员一起研究措施,发现灌水能保苗,就天天车水,经过五天时间,秧苗就转青了,生长得比一般水稻旺盛。这时候,公社党委又给我们指出,这是战胜困难的第一步,今后要更加精心培育管理。同时,立即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广了蒸气快速育秧法,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破除了“惊蛰”不能插秧的迷信。夏收时,早稻一季平均亩产达八百斤,其中十三亩平均每亩达到一千一百三十二斤。没有党的正确领导,那能会获得丰收。其次,实践教育我们,搞技术革新必须人人动手,发动大家都来搞。比如在我们试制“土轮船”的时候,很多青年主动投入了这一工作,制螺旋桨没有铜,群众主动把家中的旧铜拿出来;有了原材料不会加工,机修厂的厂长亲自动手帮我们加工;小轮船机器不会安装,公社专门请了技术员帮助我们边研究边安装。经过八次试验,花了四个月时间,土轮船就试制成功了。
各位代表,在这持续大跃进的时代里,形势逼人。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对我们的要求还相差很远。1960年,我们为了实现粮食、畜牧、蚕桑生产三大丰收,各行各业全面发展,基本改变面貌,当前正在试验土拖拉机,还准备利用渠道中机械排灌的水力和砖瓦窑的热量作动力进行发电。我们的口号是:“做什么,钻什么,革新什么”,“能洋就洋,不能洋先土”。今年一定要实现“耕田不用牛,运输不肩挑,蚕室照明、保暖电气化”的愿望。我们相信,在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依靠人民公社,虚心向先进单位学习,不断革新,不断创造,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今年的各项生产指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