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党委书记手记

把“勺把子”交给自己人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养和人民公社北全大队第一生产队支部书记 谢万银
7月份,我刚到队上担任党支部书记时,因对工作还不熟悉;队上的炊事员马林也是刚刚由大队调来的,我对他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听到社员们对炊事员马林的工作意见很多,怎办呢?刚好我从党报上看到了党中央的指示,说:抓生活,首先就要抓好食堂,要依靠贫农、下中农组织委员会,由他们当家作主……这时,大队党总支和自治区工作组的同志也提出了要我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意见,于是我就下决心,立刻着手整顿食堂的工作。
以后我了解了一下马林的历史,原来他以前是个小业主,解放前在街上开馆子,解放后一直没好好劳动过;我的心里一下子就亮堂了。正像群众说的,我们怎能把“勺把子”交给这号人呢!经过队干部会议讨论和向上级请示以后,我立刻召开了全队的群众大会,和大家商量改进食堂的工作。
开会的那天可真热闹。首先根据大家的意见,撤除了马林同其他成份不纯和工作态度不好的炊事员和管理员的职务。当我对社员们说:“我们按照党中央指示的那样,成立贫农、下中农食堂管理委员会,选两个品质好、思想好、劳动好、办事公正、大家认为可靠的贫农委员,专门住在食堂里,边参加劳动,边监督食堂工作,你们看好不好呀?”
大家一听这提议都表示赞成。有人说:“对着哩,党的政策再好,没有好人,怎能办好事!”这时大家都争着提出自己中意的人来当委员,有的说:“我选张科,他是贫农,别看他年纪大,他不但会做菜烧饭,做事还特别认真负责。”有的说:“我选吴姨妈,她能吃苦,肯替大家办事。”“我选……”
张科和吴姨妈当选了。他俩解放前都是受苦挨饿的贫农。他俩被选为委员以后,就想:党和群众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咱,咱可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啊!他俩对食堂的工作可真是积极热心。
一开始,他们就主动地去征求社员们对伙食的意见。这一来,社员们可都乐了。他们又高兴又亲热地对两位老人说:“张大爷,以往咱在生产上天天鼓干劲,马林他们做饭老是一天三调和,大家都吃腻了,生活得经常调剂调剂啊!”“吴姨妈,咱队老人和娃娃同社员吃一号饭不合适。你看,单另给他们做些软饭能行不能行?”……
两位委员搜集了大伙的意见,就来找我商量。我们在委员会上提出研究了好多改进食堂工作的办法,首先决定建立饭谱,五天一计划,两天一公布,每天不重样。每次由两位委员征求社员意见以后,交给队干部和炊事人员研究决定执行;第二是实行一堂两灶,每天用细粮单另给老人、娃娃、病号和产妇做软饭、营养饭……
张大爷虽然以前没像马林一样在馆子里炒过菜,可是他经常琢磨着变换饮食的花样,不但要使社员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干净卫生,还节省粮食。张大爷在煮面时寻思,为啥以前马林煮的菜面大家不喜欢吃呢,原来他太懒惰,图省事,煮面时菜面一齐下,煮的一锅糊糊,菜没菜味,面没面味。张大爷心里想,菜是炒的好吃,要是先把菜炒好,等面煮好再下菜,是不是会好吃些呢?他就照着这个办法做了一回菜面,社员们吃了都说:“这面的味道好得很哩!”老张以后每次就都不怕麻烦地按照这办法煮菜面。
吴姨妈尽管年纪大了,可是干起活来又细心又麻利,她每天总是起早贪黑地在灶房劳动着,炊事员都吃饭去了,她还忙着洗锅洗碗,把啥都洗得干干净净,就连锅台也揩得油光发亮。
自从整顿了炊事管理人员的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和严格执行以人定量、指标到户、粮食到堂、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制度以后,咱队食堂的工作是大大改进了。你问社员们满意不满意?嗨,那还用说。你只要看看他们进食堂时的那股高兴劲儿就知道了。他们说:党的办法就是好,成立了贫农、下中农食堂管理委员会,把“勺把子”交给了自己人,咱们的生活越过越美气啦!干活也越来越有劲啦!
(原载《宁夏日报》)


第8版()
专栏:

沿着抗日联军踏出的道路
解放军战士 侯学纯
大雁南飞去找温暖的地方,
我们攀上长白山,
冒着风霜。
沿着抗日联军踏出的道路,
到深山老林里去开荒。
参天的古树郁郁葱葱,
树底下闪出个古旧的窝棚,
在一片没腰的杂草丛中,
一对黄羊正竖起耳朵发楞。
廾年前抗日联军就在这儿开荒,
一手生产,
一手打东洋!
春天播下金黄的种子,
秋天麦浪代替了荒凉。
抗日联军战士自力更生创奇迹,
长白山双手捧出了食粮!
沿着抗日联军踏出的道路,
我们修葺好窝棚在这儿开荒!
英雄的火种英雄接,
奔驰在通向共产主义的大道上,
来年春风到窝棚,
麦浪青青菜花黄……。


第8版()
专栏:

“要想上明年的事”
谢作祖
杜新绪同志领导的陕西盩厔县五丈原公社曾家生产队,在1958年,不管哪一样,产量在周围都是最高的。因而有些社员过分得意,杜新绪同志说:
“虽然今年麦子打得不少,可是没达到咱们的指标。要研究一下,是啥地方措施不到,明年可不能还是这些,要向八百斤上进。”
社员们听了非常敬佩地说:“嘿,你倒又想上明年的事了!”
(《人民日报》11月13日第二版)
“想上明年的事了!”好得很。这正是一个革命者的本色!
革命就是改造世界。对于我们革命者来说,改造世界的事业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因此,我们在已经取得的成就面前从不踌躇满志,从不满足现状,而是进一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明年可不能还是这些!”
当我们一想到明天、明年,就会满怀信心和希望。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当前所作的一切工作——无论巨细,都是为了明天的共产主义,都是在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的光辉照耀下进行的。一个革命者脚踏的是“现实”的实地,手干的是“现实”的工作,但心里却时时刻刻分分秒秒不能忘掉明天。忘掉了最终目的,就要变成政治上的庸人。我们要像杜新绪那样,在今年,要“想上明年的事”;“明年的事”,是今年的理想,是明年的现实,而到了明年,又要想上明年之明年的事。这就是说,永远不原地踏步,两眼总是朝前看。
列宁在1905年曾经大声疾呼:“要幻想!”有些人就是不愿意、不敢于“幻想”,他们是马雅可夫斯基所讥笑的那种只顾低着脑袋啃草的驴子式的人物,他们只看到眼下,看不到头上。
自然,我们的幻想,并不是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而是把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结合起来,一方面,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冷静分析,另一方面,高瞻远瞩,树雄心立大志。那种对现实的工作和困难,没有兴趣,没有分析,而一心驰鹜于不切实际的空想,我们是要坚决反对的。明年是今年的明年,将来是现在的将来,扔掉今年也就没有明年,扔掉现在也就没有将来。
我们既要切实干“今年”的工作,又要“想上明年的事”。


第8版()
专栏:我们在第一线

在农村搞它一生一世
上海市浦东县金桥公社金联七队火线突击队 吕美英
三年前,我是大城市里的一个学生,听了党的话来到农村安家落户,当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落户后不久,我们这里办起了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给农村带来新的面貌。由于党的需要,我又被调到机械厂学习,学习期满回公社又被调到农业机械厂当车工。……毕业后的三年变化是不小的,由学生变为农民,又由农民变为工人,再由工人回到农村种田。我要在农村搞它个一生一世。
我落户的时候,我们的生产队长还教我用老牛耕地,但三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大片土地已经用拖拉机耕地。今天我们的灌溉不但用柴油机,我还和机械厂的同志在今年新年帮公社安装了电动机,有了电力灌溉。当时我们想望的事情有一些今天已成了现实,但是还有好多好多的农活仍旧用人力劳动来完成。我们要农业实现机械化电气化,不是等待别人和老天的恩赐,我们要用辛勤的劳动去索取,这样就需要千千万万的人,特别是有觉悟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我们要夺高产必须揭破农作物的不利于高产的秘密。棉花从开花到结棉桃,它的花能结棉桃的只有它全部花的30%还不到。如果棉花落花的秘密找到了,这样将为人民做了一件多么大、多么好的事呢?您能说这样的人没有出息,没有前途吗?还有,我们现在种的油菜,我们一定要把它搞得产量最高,这是我们每个突击队员所想的,可是油菜就有一种绝病,它害了毒素病现在还没有办法医好。
总之,农业上还有很多没有被人们发现的秘密,等待人去发现解决。这些农业科学的高峰等待有志气的人攀登。有些人怕农业劳动艰苦,农业劳动确是比较艰苦的,可是我们却没有这样的感觉。像现在我们辛勤地干,要把油菜种好。我们的党委对我们非常关怀,不让我们出去开夜工,我们却觉得做得越多越高兴。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瑞雪纷飞
冷洁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宋人张元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漫天飞雪的壮丽景色。人们也管雪花叫“鹅毛”或“柳絮”。从表面上看,比喻得都很恰当确切。当把雪花摆在放大镜下,就会看到雪花的形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美丽得多,可以说,每一片雪花都是一件精美卓绝的图案。苏联科学家用显微镜至少观测过一万五千种不同形状的雪花,其中绝大多数雪花都以六个花瓣为主体。
为什么是六瓣呢?原来当高空中的水蒸汽在遇冷冻结时,先形成细小的冰晶。这种冰晶都是长六棱体或六角形的薄片。水蒸汽陆续在冰晶的棱角上冻结,生出了新的枝叉、枝叉上再生出小枝叉;最后使冰晶变成为有六个花瓣的雪花。由于雪花所通过的空气层水蒸汽含量不同,所以它的形状没有一个是绝对匀称的,总能找出畸形的地方。
雪对人类有很大的贡献,特别和农业关系更为密切,它直接关系着来年农作物的收成。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冬无雪、麦不结”。据测量,新降落地面的积雪疏松多孔,竟含有40%—50%的空气间隙。空气不易传热,使得积雪层具有保暖防寒的妙用,恰似一床鸭绒被。当积雪深达一尺时,即便气温降低到摄氏零下三十度,小麦也不会遭受冻害。在雪被的复盖下,土壤冻结深度浅,树叶、草根等物质能继续腐烂变成肥料;雪还能冻死蝗虫、螟虫等过冬害虫卵,雪下得愈早,杀虫力愈强。开春后,融化的雪花渗进地里,就像浇了一次冻水,对春耕播种都有好处。雪的密度一般虽不大,但在严寒地区和极地,雪就能成为优良的建筑材料——能用于筑路和盖房。当汽车因路滑不能快速行驶时,一种特制的马拉雪撬却跑得正欢呢。苏联著名极地探险家巴巴宁还发明了用“雪花矻”建筑房屋。只要在冰面上凿一个洞,并撒进大量的雪,随撒随搅拌,变成了质密湿润的“矻”。把这种“矻”填入模板内,一会就凝固成坚固无比的雪墙了。
每逢雪后,会感觉到空气特别新鲜、清爽,原因是浮游在空气中的灰尘、杂菌都随雪花沉落地面。人呼吸起来分外舒畅,抵抗细菌的能力增强了,许多病毒被冻死了,病原因此得到减少。这对人的健康大有益处。
在瑞雪纷纷的天气里,想起雪的这些贡献时,你定会怀着一种亲切的心情想到:雪是大自然的产物,是人类的挚友。我们终将掌握它,使它为人类的幸福创造出最大的财富。


第8版()
专栏:

在那难忘的日子里
魏传统
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应邀来我国访问演出,历时四十余日。他们不仅给我国广大人民和解放军官兵带来了优美动人的艺术,而且也带来了朝鲜人民及其军队的深情友谊。在我陪同他们去各地访问演出时感受很深,特赋诗以赠战友。

一次又一次注视你们的形象,
一次又一次倾听你们的歌声;
每看一次,加深怀念,
每听一次,倍增友情!
你们英雄的形象,
你们动人的歌声;
留给我们广大人民,
留给我们广大官兵。

在那难忘的日子里,
见到我们最敬爱的毛主席。
他说:只要我们团结起来,
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的。
现在不同了,
不像游击战争时期。
我们有戳穿纸老虎的经验,
就一定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福建前线,
我们站在同一个阵地,
使用我们共同的语言,
对准我们共同的仇敌。
兄弟姊妹无限欢喜,
庄严的誓言发自心底;
为了和平劳动,
我们保持高度警惕!

我们一同会见民兵十姊妹,
拥抱“小八路”何大年;
前线人民公社的瓜果,
我们一同享受它的香甜。
你们的“果园丰收”,
我衷心祝愿:
社会主义天天好,
帝国主义天天烂。

在鹭江之滨,
在西子湖畔;
我们一同与红领巾,
作了动人的会见。
他们纯洁的心灵,
和我们进行甜蜜的联欢。
她们见到英雄的朝鲜叔叔阿姨,
乐得快要蹦上高山之巅。

在红花岗,
在雨花台;
在沈阳的烈士陵园,
我们一同举哀。
为了战胜共同的敌人,
我们珍视先烈的遗爱。
鲜血凝成的友谊之花,
在中朝人民心中盛开!

从北方走向南方,
又从南方转向北方;
你们跨过黄河,
你们渡过长江。
多少人热情激动地欢呼,
多少前志愿军官兵瞩望:
向阿爸基、阿妈妮问好!
祝金日成首相健康!

再见吧,
“密林中的勇士”!
再见吧,
三千里江山灿烂的花朵!
再见吧,
我们最亲密的战友!
1960年12月4日于沈阳


第8版()
专栏:

出猎 (套色木刻) 阿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