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以农业为基础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 张德生
粮食第一,千方百计增产粮食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多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农业的迅速发展,是高速度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的中心环节。人是每天要吃饭的,不论办工业、办交通、办教育、办基本建设,办任何一项事业,都离不开粮食。各项事业的发展,首先取决于农业为社会提供多少商品粮食和劳动力;有了农业的迅速发展,才会有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过去几年来,陕西省农业战线上的成绩是空前伟大的。特别是1958年以来,三年中有两年连续大旱,我们不仅战胜了多年来没有过的严重灾害,而且赢得了农业生产的持续跃进,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跃进。同时,在同干旱作斗争中,使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但是,必须看到,现在的农业生产水平还是很低的,连续两年的自然灾害,又给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农业的需要,越来越高。这是一个矛盾。全党全民在相当长时期以内的首要任务,就是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粮食第一,必须千方百计地增产粮食。
为了争取实现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丰收,在农业生产方面,必须贯彻执行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同时并举的方针。目前,特别要注意多种多收。多种是多收的基础。为了多种,不仅要严格控制基本建设用地,十分重视节约土地,而且必须积极地、有计划地开垦一切可能开垦的荒地和改造河滩地,充分利用闲散土地和小块零星土地,尽可能地扩大耕地面积。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地、适当地提高复种指数,扩大播种面积。复种多少,主要看水、肥、劳力、畜力等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
高产多收是农业增产的基本途径。目前,陕西省农作物的产量,高产地区不多,低产地区却不少。我们既要抓大面积丰产和一般大田的作物,又要抓改造低产田,使高产的更高产,低产的变高产。对低产田的改造,一方面要种植高产作物,选用适宜于当地的高产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改良土壤。低产田的土壤是完全能够改造的,问题在于要有一股改造自然的革命干劲和切实的措施。延安、榆林专区有些地方,在治山、治水、治沙的基础上,大搞丰产山、丰产沟,把治山、治水的措施和其他各种措施紧密结合起来,一架山、一条沟集中地、综合地改造,这些作法是很好的,应当加以推广。
几年来的经验一再证明:在全面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的基础上,必须突出地抓水利和肥料。不论什么地区,什么土壤,只要水利和肥料赶上去,产量就可以大幅度地增长。战胜干旱,光靠地上水不行,必须蓄、引、提并举,三水(天上水、地面水、地下水)齐用。陕西省现有水利工程,有些还不成套不能受益,能受益的保证率也不高,如果久旱不雨、河水断流,能够保证灌溉的面积就更少了。所以,必须在广泛利用地上水的同时,向地下水进军。要根本改变干旱面貌,还必须大力进行水土保持,结合治山治水治沙,有计划地大量地植树造林,同时保护好现有森林。但是,水利等农田基本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要在保证当年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的条件下去安排,并且要集中力量,保证重点。今冬明春要集中力量,首先进行当年能够见效的配套工程和收尾工程,在主体工程已经建成和即将建成的地方,要开渠、整地,尽快发挥灌溉效益。粮食大增产,既要水利大发展,又要肥料大增加。目前肥料不足的问题很突出。一定要贯彻执行农家肥料和化学肥料同时并举的方针,抓肥料首先要抓农家肥料,大搞养猪养羊积肥,大种、大沤绿肥,多积肥,积好肥。要把经常积肥和突击积肥结合起来,把集体积肥和社员个人积肥结合起来。同时,积极兴建化肥厂。农业的“八字宪法”,是密切联系、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因此在抓水利和肥料的同时,还要抓紧其他各项措施,并且做到因地制宜,不违农时。
没有发达的畜牧业,农业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应以猪、牛、羊为重点。发展养猪业,必须贯彻执行公养和私养并举的方针。而公养又要大集体、小集体同时并举,以生产小队和公共食堂为主。对于社员私人养猪也要予以鼓励和支持。在实现机耕化以前,牛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动力,在实现机耕化以后,牛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积极推行养用结合的经验,切实改进饲养、使役等制度,切实解决牲畜的饲料问题。除了充分采集野生饲料以外,还要利用可以利用的土地,建立饲料基地。县、社办的猪场和牧场,要提倡农牧结合,以农养牧,以肥养田,多种经营,综合发展。
保证农业所必需的劳动力,积极进行农业的技术改造
为了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状况,必须加强农业战线的劳动力。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特别是目前农业的技术改造刚刚开始,农业的技术水平还很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保证农业生产第一线所必需的劳动力,就成为当前增加粮食生产的中心关键。应当使农村劳动力(包括全劳动力、半劳动力,不包括辅助劳动力)达到农村总人口的40%以上,其中全劳动力占三分之二。以农村全、半劳动力的总数作为100,公社和生产队两级占用的劳动力,不能超过5%,其余95%归生产小队支配。浪费劳动力是最大的浪费,节约劳动力是最大的节约。必须开展一个提倡节约劳动力、反对浪费劳动力的群众运动。同时,县、社、生产队对于农村劳动力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在农忙季节,保证至少有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参加田间生产。除了全年全面安排以外,还要按每一段农事活动,短安排、巧安排,及时调整平衡,以便集中优势力量,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最迫切的问题。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对林牧副渔各业所必需的劳动力,也要合理安排,并且要加强劳动管理,改善劳动组织。
工业、商业、文教事业等部门,也要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劳动力,支援农业生产第一线。当然,工业要发展,必须有一定的劳动力,但是,为了保证粮食增产,在最近几年内,发展工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必须尽可能地不从农村抽调,而要依靠开展技术革命,腾出劳动力来。今后一个时期内,技术革命运动,仍应以减轻笨重体力劳动和增产原材料为重点,继续实现装卸、搬运、采掘、筑路等方面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并且大力发展自动化、半自动化的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进行农业技术改造。最近两、三年内,要继续开展以改良工具为主的农业技术改造的群众运动,尽先让占用劳动力最多、体力劳动最重,季节性最强的农活,使用改良工具。大办水力站,尽可能地发展电力站。大力培训掌握农业机械的技术人员,加强农业机械的设备维修能力,积累经营管理农业机械的经验,为实现机耕化积极做好准备工作。
工业部门必须以支援农业为首要任务,这是目前时期制定工业计划的出发点。当前支援农业的问题,首先是要生产更多、更好的钢铁。为了多产钢铁,对于已经建成的小高炉,要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小高炉的产量和质量。同时,积极加强矿山建设,加强煤炭的开采,特别是要十分注意加强便于运输的煤炭的开采。支援农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农业机械和农具的制造与修配,增加化肥的生产。加快所有开始建设和正在筹建的农业机械厂、化肥厂的建设速度,力争提前投入生产。制造农业机械的备品、备件和修配的材料,必须优先保证。分配给制造农械、修理农具和生产化肥的材料,不得挪用。工业部门不仅要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产品,而且要动员大批的技术力量,支援农业的技术改造。专区和县的机械工业,在农业技术改造方面,担负着第一线的任务,必须全力为农业生产服务。社办工业必须积极加以整顿和提高。农村社办工业的重点,应当放在农械、农具的修配和肥料、农药生产方面。
坚持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进一步巩固农村人民公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变为人民公社,这是生产关系上的一次重大的变革。经过这一变革,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就更加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了。三年来的实践证明,人民公社确实是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最好的社会组织形式。人民公社在战胜连续两年的特大灾害中,发挥了无比的威力,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跃进,而且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跃进。为了把全部农村人民公社办得更好,把广大农村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得更快更好,我们应该很好地总结人民公社三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进一步全面地贯彻执行党中央有关人民公社的政策,调整农村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坚持人民公社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决定环节。党中央关于人民公社的一系列决议、指示,明确指出了目前阶段农村人民公社的社会主义性质,并且明确规定在目前阶段公社的生产资料要实行三级所有制,生产队一级的所有权是基本的,公社一级的所有权是部分的,而生产小队也应该有小部分的所有权。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是适合当前我国农村生产力的性质的,是同我国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必须在一个长时期内稳定下来。
生产队是人民公社的基础,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是现阶段发展人民公社生产和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的关键。要从上下两方面,即从公社方面和生产小队方面来维护和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当然,我们在强调加强队的基本所有制的时候,绝不能忽视社有经济的发展。社有经济代表着人民公社的伟大希望和伟大前途,应该在积极发展队有经济的同时,发展社有经济。但是社有经济的发展,应该主要依靠社办企业的收入、国家的投资和贷款以及按照规定向生产队提取的一定比例的公积金,绝不能采取削弱队有经济的办法。管理生产的权力,应该主要由生产队掌握。公社的生产计划,应该建立在生产队的生产计划和生产小队的包产计划的基础上。作物安排、产量指标和技术措施,应该经过社员讨论,由生产队和生产小队共同商量制定。公社有权根据国家计划进行必要的平衡和调整,并且进行督促和检查,但是不能不问实际情况,不听生产队、生产小队和社员的意见,任意提高产量指标,机械安排作物面积,硬性推行技术措施。队队之间,社社之间,确属必要的生产协作,必须经过民主协商,切实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办事。切实承认生产小队的小部分所有制,是坚持以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固定归生产小队使用的土地、劳力、耕畜、农具,要登记造册,任何人不得随便调用。小队之间劳畜力的协作,也必须实行等价交换。丰产方应以小队为单位。包产指标,一定要真正留有余地,要使小队经过努力,有产可超。小队经济,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允许有适当的发展,不得损害。另外,还应当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社员饲养猪、羊、鸡、鸭和经营其他家庭副业,种好自留地。
做好人民公社的收入分配,既是直接关系群众吃饭穿衣的大事情,也是关系人民公社进一步巩固和生产不断跃进的重要条件,绝不能只抓生产,不抓分配。在生产发展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使社员的收入逐年有所增加,是做好分配工作的基本要求。必须从各方面努力,实现这一要求。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要按照既有利于发展生产,又能使社员增加收入的原则,正确地加以处理。按照目前的农业生产水平,人民公社的收入分配,应当实行少扣多分。要坚持勤俭办社原则。生产开支也要讲求经济效果,避免浪费。管理费用和其他非生产性开支过大的,要坚决压缩下来。就是必要的开支也要力求节约,反对浪费,要少花钱多办事。一切开支都不能挪用社员应分得的部分,要保证分配及时兑现。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农事间隙,开展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增加社员现金收入。只抓农业,不抓副业的现象,必须加以克服。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现阶段农村人民公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必须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在分配给社员个人消费的部分中,供给部分不应超过30%,工资部分应该占70%。而且要坚决实行按月或按双月、至少按季预发工资的制度。各尽所能是按劳分配的前提。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该各尽所能,积极劳动。除了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教育群众自觉地参加劳动以外,还要从分配办法和劳动管理制度上,采取必要的措施,鼓励群众积极劳动,把政治工作和物质保证结合起来。要切实执行基本劳动日制度,健全劳动定额管理、评工记分等行之有效的制度,进一步改进生产队的劳动管理。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经常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善。改进公社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密切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联系,对于进一步巩固公社和发展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农村干部,为着办好人民公社,尽了最大的努力,在各种繁重复杂的工作中,勇往直前,埋头苦干,涌现出大批受群众爱戴的优秀人物。但是,也有一些干部的思想作风有毛病,执行党的政策不够严肃。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扬延安时期我党艰苦朴素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传统作风。大兴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的“四同”之风,严格执行各级干部参加劳动的规定。公社各级干部中,一些人不参加或很少参加劳动的情况,必须坚决地、迅速地改变过来。省、地、县、社所有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干部,都要和群众同堂吃饭,吃同样的饭。所有干部,都要时刻虚心倾听群众的意见,尊重群众的意见,绝不能滥用党的威信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在考虑和处理一切问题时,都要注意群众的要求,从广大群众的利益出发,把对上级负责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
坚决执行政策,更好地持续跃进
为了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的经济基础,必须注意不断地调整上层建筑。办好人民公社的过程,同时也是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深入的过程。两条路线和两条道路的斗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会长期存在。为了进一步办好人民公社,各地必须利用今冬明春的农闲间隙,深入发动群众,总结人民公社的工作经验,坚决地、不折不扣地、雷厉风行地执行党中央有关农村人民公社的政策和指示;同时认真改造落后社队,纯洁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进一步发挥农村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必须使党的政策同广大群众见面,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用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办法,解决问题。同时,我们绝不能因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而放松警惕,要知道敌我之间也还有复杂的尖锐的斗争。必须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经常注意识别风向,掌握阶级动态。在广大群众中经常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提高革命警惕性。对于有破坏活动的反革命分子,要坚决地、适时地给以严厉打击,进一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建设。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政治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执行得好,就能巩固和发展经济基础。反之,则会障碍基础的发展。毛泽东同志说,“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搞革命如此,搞建设,搞生产也无不如此。因此,必须了解,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就社会主义建设来说,经过十一年的奋斗,特别是经过最近三年的连续跃进,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已经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和指导各方面工作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实践反复证明,党的路线和各项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现在,问题的中心,就是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作风,使党的路线和政策,彻底地、不折不扣地付诸实现。陕西省党的各级组织和绝大多数党员,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是忠诚的,正是由于在党的正确路线和正确政策的基础上形成了在全党思想上和行动上的一致,我们才能领导全省人民,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跃进。但是,在这一方面,还应当看到:有些基层组织不纯,敌对分子窃取了领导权,蓄意破坏党的政策。不仅如此,我们也有一部分同志对于党的政策,学习不够认真,执行不够严肃。
执行政策不严肃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党性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因而对党的政策言行不一,就是对党的欺骗;对党的政策打折扣,就是对自己的党性打折扣;对党的政策不忠实,就是对党不忠实。党的各级组织和所有的党员、所有的干部,必须严肃对待这个问题,从上到下、从领导机关到基层组织,坚决地执行党的政策,认真地改进工作作风。
为了坚决执行政策,必须做到:
第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中心关键,首先在于提高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觉悟程度,特别是提高省、专、县和公社各级主要负责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为此,要在组织干部学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同时,组织干部学习党中央有关人民公社的政策和指示。对于公社各级干部还要开办训练班进行政策教育,使他们懂得有关人民公社的基本原理和各项政策,从根本上保证党的政策的贯彻执行。
第二,建立讨论党的政策、指示和检查政策执行情况等制度。党的各级组织,对于党的一切方针、政策、决议、指示,都必须无例外地在党的委员会上,严肃认真地进行讨论。在党的政策、指示的基础上,统一党内的认识,并且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贯彻执行的具体措施。同时,要采取一通到底的办法,让党的政策同群众见面。要经常检查政策执行情况,一经发现问题,立即加以解决。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反对无组织无纪律现象。充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忠实执行政策、密切联系群众的同志,要给以表扬;对于不认真执行政策以至违反政策的人,要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斗争。
第三,认真改进工作作风。省级和专区一级机关,必须无例外地切实实行“三三制”领导方法。县级和县以下的干部,必须坚持“二五制”或“三七制”的领导方法。下去蹲点的人,一定要深入群众,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同甘共苦。巡回检查工作的人,不光是跑一跑,看一看,而是要丝毫不苟地检查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当地同志一起,把党的政策贯彻到每一个基层单位中去,并且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地向党反映真实的新情况、新问题。留在机关处理日常工作的人,也要经常地和下面通气,了解和研究执行政策中的情况和问题。总之,要切切实实地克服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继续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和实事求是的传统作风。
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是史无前例的,我们面临的形势,是极为良好的,我们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虽然还存在着某些困难,但是,这些困难是局部的、暂时的,是发展中的困难。困难时时会有,问题就看我们如何对待困难。回避困难,害怕困难,就可能使小困难变成大困难。正视困难,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战胜困难,把困难转化为推动我们胜利前进的积极的因素。毛泽东同志在《书记动手,全党办社》一文的按语中曾经指出,王国藩合作社,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他说:“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今天的中国,今天的陕西省,较之1955年的王国藩合作社,情况要好得多,条件要好得多。只要我们坚决执行党的政策,鼓足干劲,战胜困难,深入下层,深入群众,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埋头苦干,勤俭建国,我们就完全有可能实现农业的连续丰收,并且在农业连续丰收的基础上,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更好地持续跃进。
(注: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中共陕西省第三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的一部分,略有删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