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3版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本期聚焦

议出来的凝聚力
——寿光市实施农村党员议事制纪实
本报记者 张强
  6月16日,夜已很深,可山东寿光市稻田镇马寨村的会议室却依然灯火通明。村内18名党员齐刷刷地围坐在一起。“有的群众对土地调整后的补偿还有疑义。”“有的提议由村里统一购进大棚钢架。”……室内党员你一言我一语,时而针锋相对,时而又欢声笑语。
  这是寿光市农村党员在商议村里发展大事时的一个剪影。每月的16日,寿光的农村党员代表都要围坐在一起为本村的发展出谋献策。
  如今,不仅在马寨村,在寿光的其他村子,同样可以看到党员们为村里的事忙碌的身影,听到群众对党员议事的交口称赞。
  支部带党员,党员联群众,党群齐心谋发展、奔小康。“党员议事制给寿光带来了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党员议事激发了农村党员积极性,体现了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是我们在农村组织工作中的新举措。”对此,寿光市委书记徐振溪感触颇深。
  创建一个新机制
  一个党员一面旗,作为一名农村普通党员,要体现先进性,就要密切联系群众,广开言路。
  为此,寿光从1998年开始在全市975个村的2.8万多名党员中实行了党员议事制,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各村都按党员的居住区域、从事行业及其素质表现等情况,从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的党员中推选产生党员议事成员,数量根据村内实际和党员人数确定。
  党员议事制,是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党员议事制度。党员议事过程,先确定议事主题,征求、反馈意见和讨论解决方案。在议事成员中,实行首席代表负责制,在议事前,由首席代表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前将议事时间、议事内容等通知全体议事党员,党员根据议题有所侧重地去征求群众意见。
  议事内容除了本村党务工作外,还有村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规划、财务管理、村内重大问题的决策实施以及其他涉及村民利益的有关事项,它同民主公开、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等工作相辅相成,形成了一整套村级组织规范化运作的新机制。每月16日作为寿光市的“民主公开日”,党员议事是其中的重要步骤。在这一天,全市所有村的11860名党员都集中参加党员议事活动。
  搭建一个新舞台
  党员议事,不仅让农村党员全部“浮上水面”,而且把他们推上发挥才能和潜力的新舞台。
  圣城街道南关村是一个商业大村。前几年,由于财务不清和宅基地规划混乱等问题,村“两委”班子一度陷入瘫痪,经济走向萧条。村内39名党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最终他们在组织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按照党员议事的有关规定,经过全体党员投票选举,成立了由11名党员组成的党员议事组织,并先后召开了30多次党员议事会,会前党员分头收集群众意见,会上人人出谋划策、各抒己见,最后形成了一整套治理整顿方案。在村务公开、规划宅基、畅通言路、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各项措施和做法都顺民心、合民意,因而各项工作也很快走上正轨。
  在南关村,村支部书记周云清说,“过去党员作用难发挥,结果是党员有怨,群众不满,支部工作难开展。现在每月一次党员议事,工作顺畅了,决策民主了,支部班子便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了。”
  在议事过程中,村里还根据党员议事的相关规定,明确提出“两不准”原则,即不经议事会讨论的事不准办;大多数议事会成员不同意的方案不准拍板。正是因为提高了透明度,规范了民主程序,今年以来,村里建设幼儿园、村办企业发包、各种尾欠清理等工作,事事都顺民心、合民意,没有一名群众提出异议。
  架起一座“连心桥”
  在寿光农村,党员既是支部的“知己”,又是群众的“知音”。实行党员议事仅仅5年时间,却早已在党员、群众心中扎下了根。“身边的党员,我们信赖!”谈起党员议事,上口镇郭家下口村的郭春胜如是说。
  在村委会门口,一张刚张贴不久的“入党对象公示表”格外引人注目,围观的村民指指点点,脸上透着无比的关心与艳羡。镇党委书记李文成高兴地说:“现在要求入党的农民群众越来越多,‘我是党员’在农村已越叫越响,‘我要入党’蔚成风气,这是党员议事带来的新变化。”
  “党员议事是一把‘金钥匙’,它让农村党组织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磁场效应’大大增强。”郭家下口村党支部书记张丽英说。以前,由于村里办事民主公开不够,村干部与村民关系紧张,生产秩序混乱,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后进村。自实行党员议事制后,村内19名党员既当“信息员”,又当“宣传员”,在村支部和群众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党员议事如一根红线,不仅把众多的农村党员“串”在了一起,而且跟广大群众“打”成一片。“以前就是为村里办好事,群众不理解也办不成,现在只要有活动,群众是一呼百应。”一位村支书感慨地说。
  党员议事为寿光农村议出了发展的新合力,议出了农村新气象。如今,在寿光农村,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一致,快速发展,党员和群众组成名副其实的致富共同体,携手加速建设全面小康。
(附图片)
马寨村党支部党员在议事。 李月娥摄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党政干部论坛

“两个务必”也出生产力
张勤德
  黑龙江望奎县宽五西村的“抠书记”余树德,多年来带领群众一角一元地“抠”钱,使这个穷村由亏空数十万元到积累近千万元,促进了经济发展。事实证明,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积极而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两个务必”也出生产力。
  第一,艰苦奋斗精神能够转化成物质力量。思想支配行动的过程,也是精神变物质的过程。这当中自然包括了精神和作风向生产力的转化。毛泽东同志讲过一段非常深刻的话:“一九四九年在这个地方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酸菜里为什么会出政治?吃酸菜为什么得人心?因为这表现出了解放军和共产党艰苦奋斗为人民的政治本色。真心为民必得人心,得人心干事情就有力量,打仗的时候就有战斗力,生产的时候就出生产力。
  第二,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克服消极腐败现象,能够解放生产力。有材料说,全国每年公款大吃大喝的费用和产品假冒伪劣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几乎相当。而且还有隐性腐败如搞“形象工程”和“文山会海”等等。基于此,“反腐败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能够有力地促进经济建设。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当年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国民党的将领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以及由廉洁赢得的民心。”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就要解决好群众最不满意的腐败严重和分配不公等问题,并且如实承认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主体,在经济建设中要真正相信和依靠他们,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建设中注意发挥艰苦奋斗的政治优势。
  第四,以艰苦奋斗的作风保证正确政治方向,能够使生产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的“良性互动”中持续发展。我们坚持“三个代表”,就要使经济、政治、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协调地向前发展。要保证这一点,就必须走社会全面发展之路。这就决定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为人民的好作风。
  第五,坚持“两个务必”能够使我们党在加快发展中发挥好关键作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抓好经济也是这样。事情办得好不好,政策落实得怎么样,原因之一就在于,是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还是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可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确实是决定性的因素,党风问题确实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抓好干部作风,是“关键中的关键”。
  由此可见,消极腐败破坏生产力,“两个务必”则能够促进生产力。我们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就一定要自觉坚持“两个务必”。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忆传统 话新风

讲求实效 不讲排场
  早在1953年,“为了厉行增产节约,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以便加强和集中力量顺利地实现国家建设计划”,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就做出《关于党政军群负责人员视察、参观、休养、旅行时地方负责人不许接送、宴会和送礼的规定》。国家主席刘少奇常常深入矿山、农村、林区、部队视察,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坚持自定的“四不准”,即不准迎送、不准请客吃饭、不准收礼物、不准搞前呼后拥。三年困难时期,他到湖南农村考察,刚到那里便把住所选在生产队养猪场的一间破旧空房。按他的说法,这样做“既不扰民,又可以深入群众”。通过这样的调查,他体察到真实的民情,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5月26日,胡锦涛主席第一次出访,开始实行新的出访礼宾制度。
  3月27日,国务院召开廉政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的作风建设,落实廉洁自律规定,规范从政行为,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各种奢侈浪费行为,并作出了相应的严格规定。不久前,党中央、国务院又本着务实、精干、节约的原则,进一步改革出访礼宾仪式。决定今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不举行送迎仪式,减少代表团出访人数、节约使用交通工具等。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破除形式主义、讲求实效、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新气象。这种注重实效、不讲排场的工作作风,是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一贯倡导并身体力行的。
  务实、精干、节约是党的优良传统,各级领导应该注重实效,不讲排场,厉行节约,反对铺张,集中精力去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办公室供稿 陈红旗执笔)
(附图片)
  1961年刘少奇在湖南农村走访农民家庭。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江西铜业公司德兴铜矿泗洲选矿厂党委在全厂党员中开展“四比一看”活动,每月评出当月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党员。瞧!这位女工看到工友名字里贴上了小红旗,由衷地为他高兴。
卓忠伟摄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公仆心声

勤政务实树立良好政府形象
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云峰
  王云峰,汉族,河北阜城人,1954年出生,工学硕士。1994年3月任北京市丰台区委常委,1997年2月任副书记。2002年12月任中共北京市平谷区委副书记,2003年2月任平谷区人民政府区长。
  面对肆虐的非典疫情,北京市平谷区40万人民团结一心,人人参战,筑起一道阻击非典的铜墙铁壁,实现了非典零感染的振奋人心的战斗成果。
  在阻击非典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平谷区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实现全区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要加强政府的自身建设,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建设勤政务实、廉政为民的政府。为实现这个目标,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产第一线扎扎实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工作中,领导干部一定要“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力求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老百姓手中的钱更多一些,致富的速度更快一些。而且还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御铺张浪费、挥霍奢侈的歪风,要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
  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以良好的政府形象和扎实的工作,继续赢得全区人民的支持,实现平谷的跨越式发展。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党旗映我去战斗
海亭 文杰 夏钊
  今年4月以来,河南省舞阳县交通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面对疫情,无畏无惧,勇敢地冲向防非典的第一线,将抗击非典的战场变为进行先进性教育的特殊课堂。
  舞阳县对外出入有3条主要通道,全县6万多名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抗非典的压力剧增,形势骤然紧张。在此关键时刻,舞阳县交通局党委及时建立组织,迅速抽调以党员为主体的200多名精干人员奔赴全县各个检查站点,对车辆、人员逐车逐人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测、登记和消毒,力阻非典疫情进入县境。抗非典时期,该局及时将党组织前移到抗非典一线,开展了“如何在非典防治工作中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在重温入党誓词抗击非典誓师会上,全体共产党员踊跃签名,坚决要求投身最危险的第一线。
  在舞阳县交通系统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流传着一串串共产党员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地管所职工、共产党员胡国民在妻子即将临产时坚决请缨上一线,5月6日凌晨,当独自一人在家的妻子腹疼难忍给他打来电话时,正在风雨中值勤的他说:“这是关键时刻,我不能离开岗位。”随后他通知亲戚将妻子送进医院。当晚11时,他来到医院时,孩子已出生10余个小时。
  舞阳县交通系统共产党员的行动感染和激励着抗非典一线职工,积极投身于抗击非典的前沿阵地。“有党的号召,我们就不会退缩。”一封封满含真情的入党申请书、请战书、决心书纷纷而来。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在抗非典的艰苦战斗中得到充分体现。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近年来,北京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工委通过抓住社区党建这个“龙头”,带动社区全面发展。图为南路社区党员和群众正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便溺、不随便遛狗、不损坏公物、不破坏绿地、不噪音扰民、不食野生动物”环境保护横幅上签名。 本报记者 王景仁摄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一周党建 新闻评点

有感《纲要》受到热烈欢迎
崔士鑫
  据本报6月18日报道:中央发出通知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后,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各地掀起了征订和购买的热潮。据统计,自6月10日出版发行以来,《纲要》每天的发行数超过50万册,第一周发行总数已突破300万册。
  《纲要》出版发行之所以能形成征订、购买热潮,一是因为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工作,二是因为它满足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征订、购买热潮形成后,重要的是因势利导,形成认真学习的热潮,并及时创新各种学习形式,方便干部群众认真研读江泽民同志原著,认真研读《纲要》,联系思想实际和本地工作实际,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入耳、入脑、入心”。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一周党建 新闻评点

种得梧桐凤自来
姜洁
  据本报6月19日报道:宁夏近3年来每年从财政预算内拨款500万元用于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自治区党委、政府还出台了重奖有功科技人员试行办法,形成了人才重用和奖励的长效机制。
  西部是人才洼地,要留住人才难,要引进人才更难。在先天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要开发人才资源,就得舍得花大本钱投入,让原本就不够丰饶的土地上种出的梧桐苗能茁壮成长,绿树成荫,飞来的“金凤凰”才可以长此栖居。搭建一个可以发挥自身才干的舞台,营造出干事业、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对吸引人才至关重要。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一周党建 新闻评点

守好“把关人”这道关
盛若蔚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6月18日报道:广西纪委最近就桂林中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伍庆福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发出通报,指出司法机关领导干部更应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
  司法工作者在社会运转中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正所谓“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按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是对“把关人”的分内要求,可偏偏有些“把关人”将职责丢在脑后,以致“关口失守”。这种行为与其他违纪违法行为相比,负面效应更大。因此,对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对司法机关的领导干部更要从严要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