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坚持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

防治非典毫不松懈 招商引资紧锣密鼓
 福建经贸活动持续升温
  本报福州6月16日电 记者蔡小伟、赵鹏报道:首届中国海峡科技成果交易暨经贸洽谈会刚刚在福州成功落幕,近日首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又紧锣密鼓筹备起来。福建全省已连续两个多月没有新发非典病例,其中福州至今也未有一例。凭借营造出的防非典“净土”,福建也越来越成为吸引海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进入5月,返闽人员大量增加。福建省政府专门从省长基金中拨出500万元用于添置医护硬件设备,各地也纷纷建成三级防护网络严防死守,成功地阻止了非典向全省城市、农村的蔓延。至今返闽人员已多达10多万,未出现一例非典患者。
  抗击非典的成功,为全省群众创造了安乐祥和的生活空间,同时也为外地来闽投资的客商提供了安全。在抗非典斗争中,福建省委、省政府以及各地基层党政机构所表现出的高效、负责、务实的精神,更成为了外地客商竞相来闽的第一竞争力。从3月以来,福建各地经贸活动始终不断:3月9日,第六届海峡两岸服装博览会在石狮举办;4月13日,第七届台交会在厦门举办;4月19日,第五届中国鞋博会在晋江举办;5月18日,首届中国海交会在福州举办;6月18日,首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即将在福建拉开帷幕。大批客商的到来,加快推动了福建经济建设的步伐。据统计,以电子通讯、机械设备、汽车制造等为龙头的规模以上工业全面升温:1—4月增幅29.8%,吸引外商投资增长32.7%,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5%。先后来闽的数万外地客商,无一人感染非典。
  针对非典带来的外商投资考察相对减少的情况,福建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引导地方政府、企业采取网上招商、交易的同时,福建省政府还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告知承诺制,实行合并联检,投资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审批也下放地方。投资环境的日臻完善,大大推动了投资创业的兴旺。总投资达650亿元的石炼一体化项目正崛起于湄洲湾畔;亚洲最大LNG液化天然气储运项目落户于闽东南沿海。据统计,今年福建省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对该省经济未来发展后劲产生重要影响的103个重点项目和重大外资利用项目在各地相继开工,投资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7个百分点。


第1版(要闻)
专栏:

十届人大常委会三次会议将于23日举行
 审议居民身份证法草案等6部法律草案
  本报北京6月16日讯 记者傅旭报道:今天在京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委员长会议决定,23日至28日召开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会议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法律草案有居民身份证法草案、港口法草案、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草案、道路交通安全法草案、行政许可法草案、证券投资基金法草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主持会议。
  会议首先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关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安排意见的汇报。委员长会议建议第三次常委会会议安排的议程还有: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2002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审查和批准2002年中央决算,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2002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等。
  盛华仁还就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年立法计划和工作要点作了汇报。据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立法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将提高立法质量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常委会将把主要精力放在法律案的审议上,通过组织立法听证会、座谈会,开展立法调研,公布重要的法律草案广泛征求意见,提高立法工作的民主性、科学性,确保立法质量。今年安排审议的法律草案有13件,起草和修订的法律草案有30件,待条件成熟时视情况安排审议。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汇报了关于常委会会议将要审议的6个法律草案的修改情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何鲁丽、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顾秀莲、热地、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出席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开始试通航
温家宝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三峡建设任务
  新华社三峡工地6月16日电(记者赵承、施勇峰)长江三峡工程在提前蓄水135米后,16日再次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双线五级船闸开始试通航。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勉励广大三峡建设者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三峡建设任务。
  温家宝在批示中说,三峡水库正式蓄水,永久船闸试通航,标志着三峡工程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这是广大三峡建设者艰苦奋斗、库区移民群众甘于奉献的结果,也是全国人民和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
  上午9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曾培炎宣布:长江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开始。在如潮的欢呼和威风锣鼓的伴奏下,2艘客轮从平静的坝前平湖入闸下行,5艘货轮从坝下逆流而上。经过2个多小时的航行,客轮和货船平稳、逐级走完闸室,穿过雄伟的三峡大坝,经过宽阔的引航道进入长江航道。
  在试通航仪式上,曾培炎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三峡工程的广大建设者、科技工作者、库区广大干部群众,以及远迁外地的移民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向支援三峡工程建设的全国各族人民,向关心三峡工程建设的海内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曾培炎在讲话中指出,三峡工程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凝聚了中央几代领导的心血和关怀,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经过10年的建设,三峡工程迎来了发挥效益的“收获期”,进入了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新阶段。我们要精心组织,再接再厉,争创一流工程、探索一流管理、创造一流效益,全面完成二期工程各项任务,总结经验,切实做好三期工程的准备工作。
  曾培炎强调,三峡工程要精心组织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抓紧做好首批发电机组及相关输变电设备的调试和启动试运行工作,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法规,严格依法管理,确保各项工程设施安全稳定运行,保证库区地质安全和水质清洁;要统筹考虑防汛、发电、航运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全面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库区资源,促进经济发展,造福库区人民;要切实加强船闸的通航管理,严格遵守有关调度和操作规程,确保三峡和葛洲坝过往船舶的安全、顺利、有序。
  三峡船闸修建于三峡大坝左侧的山体中,可通过万吨级船队,设计单向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三峡永久船闸采用5级方式,将水位落差分级承担,使船舶像走楼梯一样逐级过坝。船闸分南北两线,可双向通行。
  三峡船闸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船闸,武警水电部队承担了施工任务。整个闸室是从花岗岩山体中深切开挖而成,船闸人字门等设备全部由国内厂家生产,安装后两扇门合起来时中间的间隙插不进一根头发丝。运行分析表明,三峡船闸的闸门及启闭机设计、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长江三峡试通航首航成功,标志着断航67天的长江航运开始恢复。在随后一年左右的试运行过程中,将对船闸作进一步调试和检验,组织验收后正式通航。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国务院有关部门及鄂渝两省市负责同志,和近千名三峡工程建设者参加了试通航仪式。(附图片)
  6月16日,参加三峡永久船闸试通航的客轮驶出南线船闸,进入下游引航道。(本报记者 雷声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协调发展写新篇
本报评论员
  6月16日,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两艘客轮和五艘货轮双向对开,逐级走完闸室,顺利进入长江航道。三峡水库正式蓄水,永久船闸试通航,标志着三峡工程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这是广大三峡建设者艰苦奋斗、库区移民群众甘于奉献的结果,也是全国人民和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目前,大坝首批发电机组正在紧张的调试之中。随着工程的进展,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将日益显现其巨大的综合效益,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三峡工程是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壮举。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可蓄水393亿立方米,防御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库区将形成600多公里长的航道,通航能力大大增强,万吨船队可直达重庆;大坝两侧安装的26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820万千瓦,三峡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充分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在反复实践中得到的宝贵经验。一个规模空前的跨世纪工程,更要统筹全局,放眼长远,科学规划,更要考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要顾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既要造福当代,又要泽被子孙。可以说,三峡工程是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典范。
  回顾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从论证到立项,从设计到施工,始终围绕着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防洪、通航、发电、发展旅游业,也要大力发展库区经济,不仅要给长江中下游人民提供防洪安全保障,也要给库区人民和搬迁移民带来福祉,同时要保护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三峡工程的推进,开发性移民方针的实施,全国对口支援三峡移民工作的开展,库区生态环境和三峡文物保护工作的加强,都在扎扎实实地为实现三峡工程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到三峡工程最后完成还有6年时间,我们一定要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动摇,确保工程建设与库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进一步做好库区移民的安置工作,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切实关心库区群众的实际利益,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努力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高度重视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加强库区地质勘察和监测工作,排除地质安全隐患。彻底清理、堵截污染源头,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大力植树造林,加强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确保库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大三峡建设者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一定能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三峡建设任务。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力防治荒漠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本报评论员
  6月17日,是第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今年我国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防治荒漠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第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到来之际,全国各地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荒漠化的危害,宣传我国防治荒漠化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提高全民的防沙治沙意识,增强人们战胜荒漠化的信心,动员各方面力量为进一步治理荒漠化而努力奋斗。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同荒漠化进行了长期不懈的顽强抗争,取得了显著成就:局部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促进了农牧业的健康发展,一些地区展现出林茂、粮丰、畜旺的可喜局面。去年一年,我国就完成治理任务近3000万亩,荒漠化防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荒漠化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没得到遏制,土地荒漠化还在扩展,防治荒漠化的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沙尘暴,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北方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还殃及全国其他地区,引起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达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全国有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影响,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严重的荒漠化不仅吞噬着我们的生存空间,还是导致贫困和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之一。可以说,加快荒漠化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不仅是荒漠化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并实现全面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意义。
  荒漠化防治是一项长期、艰巨和紧迫的任务,我们在思想上做好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准备。要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已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迎难而上,把防沙治沙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要把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整体推进荒漠化防治事业。要认真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等国家级重点工程,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要积极推广荒漠化防治的实用技术和成功治理模式,科学决策、科学治理。要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的力量,完善政策,活化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荒漠化防治的良好局面。要认真贯彻《防沙治沙法》,加大执法力度,使防治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荒漠化防治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并将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随着天然林保护和防沙治沙等一批国家级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先后实施,荒漠化治理速度明显加快。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苦干和实干的奋斗精神,把防治荒漠化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不断推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第1版(要闻)
专栏: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典型报道(2)

换得清风拂京华
——张家口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侧记
本报记者 江夏
  今春北京无沙尘,成了一条令人关注的新闻。气象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去冬今春的降水较多,冷空气势力较弱,沙尘刮不起来;沙源地区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北京市的防治工作也有成效。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于2000年。三年过去了,在张家口这个京津地区的重要沙源地,绿色屏障搭建得怎么样了?
  “沙盆”里树多了,草高了,老百姓不翻弄地了
  说张家口是悬在北京头上的“大沙盆”,真的不算夸张。张家口离北京太近了,200多公里路程,走高速公路只要3个多小时;坝上地区大面积沙化,对内蒙古高原沙尘的南侵几乎毫无遮挡,海拔又比北京高出1000多米,沙尘暴一经形成,立刻长驱直入,简直就像站在北京的院墙上往下倒沙子。
  4月的北京,早已暖意融融,可是坝上地区新落了场雪,树枝还没发芽。在康保县满德堂乡的万亩项目区里,乡党委书记于力指点着,这一片是杨树、榆树和沙棘混交林,那一片是多年生的加拿大优质牧草,还有新栽的山杏林和李子树……在地里转了几个小时,也只是走了这个项目区的一小部分。
  “有变化,变化挺明显。”于力兴奋地说,过去,我们这里动不动就是黄沙漫天,“坝上一场风,年初到年终,春天刮出山药籽,秋天刮出犁底层”。那草长得稀稀拉拉,跑只老鼠都看得一清二楚。可是这两年树绿了,草高了,雨水多了,最起码,老百姓不翻弄那点地了,本地的风沙就起不来了。你过几个月再来看看,那才叫漂亮呢,遍地是鲜花,草高得能没过胸口,百灵鸟成千上万地飞来,兔子、狐狸也露面了。
张家口市林业局副局长康成福,20多年没离开过林业,他说,种树种草,张家口也种了几十年,但和过去相比,国家投入最多,建设力度最大,效果最明显的还是这两三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采取的是综合治理的办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小流域治理和禁牧舍饲等等。统计数字显示,截至年初,张家口市已完成京津风沙源工程林业建设35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8万亩,飞播造林21万亩,封山育林42万亩,退耕还林240万亩。植被覆盖率增加4个百分点,速度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河北省到张家口市,上上下下都把这个工程当作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
  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既要苦干,也得会干
  生态位置特别重要——处在北京的上风上水之地;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年均降水只有350毫米左右;经济发展特别落后——全市4区13县中,有11个县区是国家级贫困县。这是张家口人对自己的概括,三言两语之中道出了他们改变生态环境的艰辛。
  连续4年了,张家口地区持续干旱,有的树已经种下十几年,愣是给旱死了。张北县去年种的柠条,100%出苗,可是长苗的时候不下雨,结果死了不少。这个地方正常年景是一年栽树,三年补植,干旱年份成活率更低,植被形成比较缓慢。
  看着窗外的雪下大了,积厚了,康保县林业局局长董生财高兴得睡不着觉,他想着今年降水增加,正是种树的好时机,又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这位董局长不擅言谈,干起工作却是个“拼命三郎”。每到植树季节,他就带着林业局的人东奔西忙,搞规划,测地块,定树种,现场指导,一年下来,胶鞋都磨破了两双。别人指着他黝黑的脸打趣说,现在他的皮肤算是最好的时候了,过了春秋天植树的时候你再瞧,这张脸晒脱掉几层皮,就全成花的了。
  在严酷的自然面前,光靠苦干无济于事,还得靠科学,把劲儿使对地方。董局长这样解释“适地适树”:含碱高的地种枸杞,沙板地种榆树,乔木防风,灌木固沙……康保县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用了这样几招:平原区域搞网带治理,200米见方的网格,30米宽的林带,网格内间隔种植3米柠条,6米草带;风口沙化严重地带,强化片林建设,乔灌混交,增强重点防治效果;在丘陵山坡地带,采用“草帽圈”式的治理模式,鱼鳞坑,水平带,密株距,宽草带,灌草混交,增强立体防治效果。为了对付干旱,农民和林业技术人员也总结了许多好办法。
  农民有积极性,事情就好办了
  政府决心再大,没有农民的积极性,事情也做不成。张家口的风沙源治理工程进行得这么顺当,也是因为国家的政策得到了农民的衷心拥护。现在到了植树季节,不见红旗招展的大兵团作战,只见全家大小,拎着植苗桶,扛着植苗锹,户自为战,上山栽树。因为责任清楚,利益直接,农民对树苗的管护都很上心。只有履行合同,保证树苗的成活率,才能领到国家补助的钱和粮。
  踩着雪后的泥泞,我们拐进了张北县二台镇农民李旺的家。他家5口人,种着20多亩地,因为地薄,就是好年成也只能收个150多斤粮,前年天旱,干脆连籽种都没收回来。去年退了耕,种了树,吃饭有了保证。自己筹钱买了两头奶牛,见我们去,他高兴得把快要产奶的那头牵出来给我们看。
  到康保县满德堂乡农民张万军家,还没进屋门,先去看了他的羊栏。听说他是村里第一批申请退耕的,问他为什么愿意退耕还林,他说国家这个政策好,退耕之后,地里种上杨树、榆树、樟子松。国家补助的粮食够吃了,种苗钱也兑现了,他又从别人那里包了地,专门种青玉米和牧草,养了一圈小尾寒羊。第一年买了30只,第二年就卖出70只。一赚到钱,他马上买了台旧彩电,添了台摩托车。虽然家里陈设简单,但是张万军最大的愿望就是先翻修羊圈。圈里的100多只羊是他家的摇钱树呀。
  农民是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的主力军,也是受益者。他们的想法很朴素,“不治理好生态环境,什么都白扯。”但是,要想真正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保证耕地退得下来,林草保持得住,必须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特别是要在国家扶持的这段时间内,帮助农民发展符合生态政策的支柱产业,找到新的稳定的致富门路。为此,当地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引导农民人均留下一亩好地,根据当地条件和市场需求,精耕细作,种高价值的蔬菜、饲草,发展舍饲畜牧业,扶持农民养奶牛,养小尾寒羊,涌现出一批奶牛专业村,养羊专业村。
  张北县的波罗素林场,生长着1万多亩林子。听说是林场职工30多年种树不止,才固定了脚下6个流动的沙丘。想不到在这么干旱的地方,居然有这么一大片心血浇灌的绿树。站在林场的高处远望,在白雪的映衬之下,株株青松愈显苍翠。改变生态环境,绝不是数年之功,刚刚启动了两三年的工程,也不可能逆转荒漠化的趋势,但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十年、二十年……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张家口定能以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为京津送去清风净水。(附图片)
压题照片:河北张家口治理后的沙化土地。(曹清尧摄)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十七亿美元浆纸项目落户南通
  日本王子制纸株式会社浆纸一体化项目日前落户江苏南通。该项目总投资17亿美元,建设年产量12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和铜版纸以及年产量70万吨化学木浆的浆纸一体化联合工厂。首期工程投资额约为6亿美元,建设年产量达60万吨铜版纸的生产企业。(龚永泉 徐爱民)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吉林省博物院在长春组建
  由被撤销的吉林省博物馆和吉林省近代史博物馆合二为一组建的吉林省博物院近日将亮相省城长春。新组建的吉林省博物院除负责收藏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可移动文物外,还承担起对收藏文物进行科学研究,举办展览,传播科学、文化和历史知识的责任。(江山)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鄱阳湖投放400万尾鱼苗
  江西省渔政部门16日上午在鄱阳湖边的湖口县,实施了鄱阳湖首次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400万尾活蹦乱跳的鱼苗被投放入鄱阳湖。
  (据新华社电)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舟山5000多艘渔船全部伏休
  从6月6日中午12时我国东海渔区全面进入伏季休渔期起,舟山市应休的5378艘渔船全都提前或按时进港拢岸伏休,迄今未发现违规渔船。为防止应伏休渔船违规作业,舟山市及各县(区)海洋与渔业执法部门从15日起全面开展海上、港口巡航检查。(周永章 钟传宏 江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