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实现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双重变革
  ——许昌市建设农业科技园区调查
  侯宗宾
  最近,笔者到河南省许昌市就百万亩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该市经过6年的实践与探索,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经济运行新机制。通过实行“投资业主制、运行公司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打破了小农经营模式,实现了农业增长方式和农民增收模式的双重变革,提升了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许昌市高效农业园区始建于1995年,2001年9月,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许昌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实践,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看效益,已有100多万亩成为亩均纯效益超过3000元的高效农业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25元,比1995年增加1107元,由全省的第五位跃居第三位;看科技,农业科技的贡献率达到45%,比199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看市场,54万农户从事的是“订单农业”,每年的合同金额达30多亿元。
  许昌市发展农业的基本经验是:一、紧紧抓住机制创新,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大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资金运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应对风险能力的农业企业法人主体,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的联合体,迅速形成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格局,从而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市委书记刘春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靠政府冲到农业生产经营第一线,定品种、下计划,往往是事与愿违;而把大批农业企业推向前台,发挥其离市场最近的优势,由他们根据市场导向,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就好得多。”
  许昌市创新农业运行机制的一条根本经验是“投资业主制、运行公司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投资业主制,就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投资方面均按市场规律操作,谁投资谁受益,产权清晰,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入体系;运行公司制,就是对农业的较大投资,一般建立公司制,由农业公司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管理,组织农民进行区域化、规模化商品生产;科技承包制,就是在园区内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个人或集体承包开发项目,实行项目总承包或单项承包,发包方根据承包效益,支付报酬;联结农户合同制,就是公司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并提供配套服务,明确双方的责、权、利,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体。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运行公司制。
  许昌市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注重稳定和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始终不放松粮食生产。2001年,全市粮食总产249万吨,单产402公斤,人均占有粮食量565公斤,居全省第一位。
  二、紧紧抓住科技创新,改革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行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与市场紧密相联,不再无的放矢;与千家万户紧密相联,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与科技人员的报酬紧密相联,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科技创新成为提升许昌农业市场竞争力的原动力。
  许昌市探索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与市场、千家万户、科技人员报酬“三个紧密相联”的新路子,在充分发挥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的同时,逐步形成以农业科技园区为技术开发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与科研单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相联结的农业技术推广新体系。
  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与市场紧密相联。许昌市一方面把科技成果、科研项目集中向园区内的企业注入,使科技创新有了市场主体;另一方面,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需求,确定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引进和培育,并按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推广。目前,现代科技已经运用于农业生产之中:用电脑控制日光温室的浇水、施肥、温度和湿度种菜;用微机控制节水灌溉;通过国际互联网获取信息和销售花木;采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波尔山羊等,在许昌农村已不再是“稀罕事”。
  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与千家万户紧密相联。许昌市始终把农民受益作为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通过订合同、提供良种和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农户的联系。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采取新品种展示、基地示范、技术服务等方式,及时将成熟的科技成果、先进适用技术渗透到产前、产中和产后,形成了高效便捷的技术扩散通道。截至2001年,全市有40%的农户与农业企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有21项农业新技术、130多项农业适用技术辐射到千家万户。
  三、紧紧抓住管理体制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以“营造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为主要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农民、龙头企业和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做到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到位不越位,让位不失位”,从而形成了政府引导、各方面竞相参与现代农业的新局面。
  市长毛万春说,政府应该创造环境。由公司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农民进行商品生产;政府不再承担具体的组织生产经营职能,着重解决“公司办不好、农民办不了”的事情。具体讲,许昌市在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调整农业结构的进程中,政府的作用主要是“营造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
  许昌市委、市政府把园区建设纳入《许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并具体制定了优质小麦、花卉、蔬菜、中药材、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一园九区”的发展规划。同时,市、县、乡为支持园区建设,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从不同层面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近一年来,仅在花卉园区内,农业、林业、科技部门就安排基础项目16个,投入资金2800万元。
  许昌市在抓好科技服务的同时,建立、完善农业信息体系、市场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全市建成了292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鄢陵县花卉市场、襄城县群发蔬菜批发市场、禹州市中药材批发市场、许昌县腐竹市场等13个较大的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18亿元,初步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专业与综合配套、城市与农村衔接的市场体系。
  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是许昌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致力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全市不仅有400多家农业龙头公司入驻园区,而且政府鼓励成立了630多个各类专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等。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公路建设要为城市发展服务
郑涛
近几年,湖北公路建设有很大进展,但大多呈树干状发展,没有形成网络,迂回率较高,如从武汉出发,到咸宁,到鄂州、黄石,到孝感、襄樊,到荆州、宜昌,几乎条条路都得走原路返回。这种走“回头路”的现象,反映了武汉周边地区路网建设的相对落后,湖北公路布局尚未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核心路网。
  这种布局制约了武汉作为特大中心城市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不利于联手整合资源,特色互补,做大做强,而且,制约了许多到武汉落户的大企业的发展,有些实行物流配送的国内大型连锁企业,在武汉只能局限于市内配送,难以到周边扩张;有些台资企业宁愿不远千里到外省调运原材料加工,也不在资源丰富的武汉周边地区就地取材。由于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尚未完全形成,在全省经济发展中,一方面造成武汉一些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加工业等难以调整转移,高新技术等产业难以配套扩散;另一方面又使以武汉为中心的区域城市群发育不快。如湖北省1991—2020年发展规划中要求:到2000年,武汉—鄂东地区要形成特、大、中、小四级序列等级规模合理、职能分工明显的城市群,其中中小城市达到29座,7座分布在交通节点上。而到2000年,实际设市的只达到规划的46%。由于周边城市群未形成,到武汉来谋生成了湖北各市州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好选择。目前周边地区进入武汉市的流动人口高达120万至150万。流动人口多本不是一件坏事,但流动人口的结构、质量不同,对城市的影响和作用也是大不相同的。正如人们常说的:深圳提“手提箱”的流动人口多,而武汉“扛扁担”的流动人口多。这种状况,大大增大了武汉交通、环境、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压力。要改变这种状况,在指导思想上要进一步明确,在湖北实施非均衡发展的战略,避免在建设上“摊大饼”,资金上“撒胡椒面”。全省以武汉为龙头,以武汉周边城市群为重点,来搞建设、求发展。修公路既要哪里穷,就往哪里“通”,更要围绕哪里车流、人流量大、经济发展快、投资回报率高,就往哪里“接”。特别是高等级公路投入大,成本高,更要讲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湖北的公路网发展要同国家梯度推进的大战略一致,突出重点,逐步推进,为全省战略服务,为武汉及周边城市群的发展服务。
  在发展思路上,必须建立“一个圈层、两个扇面”的公路发展布局。应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分工、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围绕建设以武汉为中心,以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天(门)仙(桃)潜(江)、咸宁为分中心的环式城市群,建设好以武汉为中心,100公里为半径的鄂东交通路网核心圈,并逐步以武汉为中心,以荆宜、襄十为南北节点,依托鄂东,辐射鄂西,建设覆盖全省的交通路网体系。在布局上应以国家公路主干线和重点规划线为主骨架,按一个圈层、两个扇面进行建设。一个圈层,即以武汉为中心,100公里为半径的鄂东交通路网核心圈;两个扇面,一个是以武汉200公里左右为半径,以荆州、襄樊为节点,以太原—澳门国家重点规划线湖北段为界面,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另一个是以武汉400公里左右为半径,以宜昌、恩施、十堰为节点,以临汾—三亚国家重点规划线湖北段为界面,覆盖全省的扇形交通路网。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鹤壁大力发展地方旅游业
  苏进锋
  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的旅游业异军突起,“新鹤壁,大旅游”的概念逐渐叫响。我们的经验是,将城市建设与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相结合,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实现地方经济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鹤壁市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是河南省重要的旅游观光地区。同时,鹤壁又是因采煤而建立的城市,曾经是全省相对破小、交通闭塞的一座山城。1992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淇河畔建立淇滨开发区,作为未来的鹤壁新城。市委指出,淇滨新区是鹤壁的未来和希望,是鹤壁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和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们一方面抓市政建设,市直机关的迁建;一方面抓招商引资,营造旅游业的良好环境。
  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一座颇具现代风格的美丽新城出现于太行山外的京广线与京珠高速公路之间。今日的鹤壁,没有火柴盒、麻将牌式样的单体建筑,也没有前办公、后住宅的复合建筑。办公及公用建筑既有中式亭园,又有欧式楼台,既有古代韵味,又有现代气息,尽显千姿百态,错落有致。碧水、园林、花卉、绿地,交相辉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街一景、一楼一景、一院一景的园林式新城。市内的一些主体建筑处处体现着人文气息,将古老的文明、传统的文化发扬到极致。即将开建的市图书馆是文化广场的主体建筑,占地112亩,坐落于鹤壁新区的景观大道——华夏路南端,主体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设计总造价1800万元。造型采用欧陆风格与现代风格相结合,在十几米高的台上,成十字形构图,并罩以玻璃制穹顶,室外景观直映入室,建成后将是“全国少有、河南一流、鹤壁一景”的精品建筑。
  资金足了,环境美了,客人多了,还有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市委、市政府适时推出“新鹤壁,大旅游”的概念,不是单纯地就旅游抓旅游,而是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城市建设、交通建设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发展旅游业,提高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鹤壁市旅游局针对鹤壁旅游业存在的起步晚、底子薄、旅游发展规划不到位以及对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不够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投入;充分利用鹤壁山水和古文化的特色优势,开发拳头产品;在制定和实施旅游规划时,以合理、适度、不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为准则,避免造成“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产品”的状况。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引导更多农民闯市场
欧阳斌
这几年湖南省怀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制定和出台了许多措施。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
  能否准确地把握市场、成功地进入市场是农民增收的关键,只有引导、组织千家万户农民闯市场,农民增收才有希望。在怀化一些地区,农民的市场意识这几年有了很大提高,生产围着市场转成了共识。一些地方党委和政府顺应农民的愿望,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闯市场,创造出一些有效的组织形式。归纳起来,这些组织形式主要有“自我联动”、“中介服务”、“整合引导”三种类型。
  “自我联动”,就是让部分有能力进入市场的农民率先开拓市场,自我发展,以先富带后富,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入市场,形成增收共富的良好局面。洪江市硖州乡仁建村在柑桔流通大王向孙祝的传、帮、带下,全村80%的农户搞起了柑桔营销,形成了一支300多人的柑桔销售员和信息员队伍,把生意做到了北京、东北和乌鲁木齐。实践证明,凡是多增收、先致富的农民,都是在市场摔打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向市场先走一步,先赚一笔,容易产生户带户、邻带邻的自我联动效应。
  “中介服务”,就是通过培育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为农民进入市场提供社会化服务。农民组织起来的基本趋势,就是由自我联动到自我联合、从低级到高级。顺应这种趋势,把一些开发大户、致富能人引导到专业协会及其他农村中介组织中来,既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又能够把开发大户、致富能人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放大,在更大范围发挥出来。中方县牌楼镇镇、村两级都成立了由干部和开发大户组成的葡萄协会,为村民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服务,很快发展了好几个葡萄专业村。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0元,其中葡萄提供的纯收入达1800元。
  “整合引导”,就是政府根据一定区域的自然条件、发展水平和生产习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顺势而为,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把农民的分散生产整合起来,形成区域化生产格局。这是新形势下把农民“成建制”地引入市场的有效途径。从2000年开始,我们在怀化至黔城高等级公路沿线和怀化城区230万亩范围内实施“一线一圈”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现已累计投资3.66亿元,启动重点项目32个。去年区域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40元,比上年增加263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00多元。
  “自我联动”、“中介服务”、“整合引导”等是现阶段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它将农民致富的积极性、农村中介组织的作用和政府的指导调节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党委和政府应总结推广这些做法,引导更多的农民闯市场,在市场经济中求发展,增效益。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河北沧县地税局对集贸市场实行巡查管制等“五制”管理,有效遏制了零散税收的跑、冒、滴、漏。截至目前,该局共组织征收集贸市场零散税收六十三万元,同比增收十四万元。图为地税局局长孙瑞利(左一)在进行税法宣传。刘建友摄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发展特色专业乡镇促进农民增收
  王海燕
  近年来,山东省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涌现出许多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高的乡镇,目前各种生产名优特稀新农产品的专业乡镇已占到全省乡镇总数的1/5左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特色显著的专业生产区和产业生产带。这些乡镇所生产的各种特色产品是山东省出口创汇的主要途径,是山东省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山东省的特色专业乡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养殖专业乡镇。例如招远市蚕庄镇,以养牛为主导产业,采取户养母牛、村育肥牛的办法,全镇现建立了育肥场35个,占总村数的65%,并建起了多个肉牛宰杀龙头企业。二是瓜菜专业乡镇。主要是分布于土质较好、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的地区。这类专业乡镇在所有专业乡镇中的比例最高,其特点是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投入成本少,产品需求量大,特别是国内需求较大。以寿光为代表,目前已出现了“中国韭菜第一镇”、“中国大棚第一镇”等极具盛名的乡镇。三是特色果菜类专业乡镇。如烟台苹果、莱阳梨、青州蜜桃、乐陵小枣等一大批专业化生产乡镇。四是加工类专业乡镇。如新泰市楼德镇的煎饼、莱阳市龙旺庄镇的食品加工、诸城林家村镇的工艺编制、泰安万德镇的木鱼石加工等。
  山东省特色专业乡镇的实践证明,以乡镇区域组织产业化经营和调整农业结构是立足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以乡镇为依托发展地方区域经济所具有特殊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在一个乡镇区域内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质特点、地貌构成、水质、水源分布等)基本一致,便于统一规划和布局,发展相同或相近的产业从而形成特色;(2)在一个乡镇区域范围内部,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劳动能力、传统种养习惯、生产方式、生活及行为方式、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认识观念等基本相近,容易形成统一的认识,从事相同或相近的生产从而形成特色;(3)在一个乡镇范围内人们的住所邻近,在长期生产劳动中相互联系比较密切,信息传播较快,因而有利于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便于在一个乡镇内形成产业特色;(4)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从事弱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党和政府是其基本的依靠。以乡镇区域实施产业化经营和调整农业结构,可以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作用,克服和弥补农民素质及组织化程度低的不足,有利于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组织实施,有利于专业化发展的统一管理与服务。
  从山东省特色专业乡镇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各特色专业乡镇的规模会进一步膨胀,各乡镇之间的分工会进一步细化,合作会进一步加强,特色专业乡镇之间联合的愿望和动机会更加强烈,特色专业乡镇会进一步带动其他非特色专业乡镇进行专业化生产,各个特色专业乡镇的进一步膨胀,使目前的特色专业乡镇的行政区域概念淡化,经济区域概念强化,各乡镇之间的区域边界逐步模糊,会形成一些更大范围、跨区域的专业经济区和产业经济带,从而使农业专业化生产的群体优势、规模优势及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规模效益明显提高,对农民增收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千方百计提高银行资产质量
张恩照
  建设银行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近年来始终把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狠下功夫,即一方面减少现有不良资产余额;另一方面严格确保新发放贷款的质量。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建设银行的资产质量明显好转。1999年,建设银行通过执行国务院剥离不良资产的优惠政策,实现了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比例的双下降。2000年,不良贷款余额虽有所增加,但不良贷款率继续回落。2001年,建设银行首次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比例“双降”的目标。截至2002年6月末,按照一逾两呆口径统计,不良贷款率为13.21%,比年初降低1.71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是最好的。总结建设银行这几年的经验,我们认为提高银行资产质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要确立健康的发展观,即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发展必须是以效益增长和有质量保证为前提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又必须以有效的风险管理带来资产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必要条件,要使发展与风险控制通过效益主线而达成统一。因此,必须确立健康的发展意识,变外延式的发展为内涵式的发展,通过结构的调整、风险的控制,求得资产质量的根本性改善。
  建立有效制衡的内部经营机制。提高资产质量的关键在于确立一种以效益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风险控制为手段的发展模式,并建立信贷业务前后台分开,经营、审批与风险管理相互制约的内部制衡机制。此外,为提升信贷经营和审批的质量,建设银行在减少管理层次,加大集中经营,提高信贷人员素质,增强信息技术的支持力度等方面,推出了强有力的改革措施。
  建立明晰的信贷责任制,加大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责任约束。对于因违规越权或“漫不经心”等主观因素造成的贷款损失,必须认定责任,严肃处理,并记录在案。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责任认定程序,使其尽可能客观、公正、透明,使责任认定真正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惩前毖后的作用。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资产质量的考核评价力度。一方面,通过加大监测频率,及时发现隐患,采取更为有效的考核措施和建立更为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等办法,把新增贷款中的不良数额控制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采取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重等做法,加大对存量不良资产的盘活力度,最大限度地压缩存量不良贷款。
  建立处置不良资产的创新机制,探索处置不良资产的新途径。在依靠自身力量加快处置不良资产的同时,把眼光投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加强与中介机构及国内外投资银行和基金公司的合作,积极探索出售、处置不良资产的新途径。今年6月,在上海、广州等全国24个城市举办的“中国建设银行首次抵债资产拍卖会”,就是在抵债资产集中处置方式上的探索和创新。
  总之,建设银行在提高资产质量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形势并不乐观。降低不良资产比例、提高资产质量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通过银行的“自救”,即建立遏制不良资产再生的有效机制,加大处置不良资产存量的力度,力争在3到5年内将不良资产的比例降到10%以下,为我国的金融安全、稳定与经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