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十六大代表风采录

  帕米尔之子
  ——记十六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登云
  本报记者 胡斌
读编者按:集中了6600多万名党员的意愿,寄托着12亿多中国人民的厚望,2120名党的十六大代表将出席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六大代表具有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其中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占有相当比例。本报从今天起开辟“十六大代表风采录”专栏,重点介绍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十六大代表中的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
  39年前的夏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从扬州医专毕业,来到了“万山之祖”帕米尔高原。这里是我国版图上最西端的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这里生活着4.3万各族人民,其中柯尔克孜族占总人口的70%。
  这个扬州小伙名叫吴登云。39年来,吴登云如一株坚韧的胡杨扎根在戈壁荒滩,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爱献给了这里的人民。
  1966年冬天,一位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住进了乌恰县人民医院,她脸色苍白,双眸无神,没挪几步就一身虚汗。年轻的医生吴登云判断,必须输血治疗。然而,只有几间土坯房的简陋医院,哪里有血库呢?望着奄奄一息的病人,吴登云决定抽自己的血。300毫升的鲜血从吴登云的体内流进了柯尔克孜族病人的血管。病人的眼睛有神了,她惊喜地说:“我的身上长力气了!”
  第一次献血就这样开始了。看到自己献出的是一点血,而挽救的却是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吴登云认为自己做得太值了。30多年来,他无偿献血30多次,计7000多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
  波斯坦铁列克乡牧民买买提明永远也忘不了吴登云为他儿子植皮的一幕。
  那是1971年12月1日,买买提明两岁的儿子玩耍时不慎扑入火堆,全身50%以上的皮肤被烧焦。面对惨不忍睹的小生命,吴登云感到阵阵揪心。一连十多天,他全身心地投入抢救,幼儿终于度过了休克关、感染关,接下来就是创面愈合的难关了。但是,幼儿完好的皮肤所剩无几,怎么忍心过多取用那些细嫩的皮肤呢?
  吴登云把目光投向了幼儿的父亲。买买提明听说要从自己身上取皮,吓得惊恐万状,连连说不行。吴登云决定从自己身上取皮。“什么?哪有医生取自己的皮,不行不行!”手术室护士拒绝配合吴登云。吴登云只好自己给自己注射麻药。他先从两条大腿上取皮,随后,又在小腿上注射麻药,果断下刀。10分钟后,他一共从腿上取下13块邮票大小的皮肤。接着,他拖着麻醉的双腿走上了手术台,把自己的皮肤植到幼儿身上。幼儿得救了,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1984年金秋,吴登云走上了乌恰县医院院长的岗位。当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医务人员短缺。“必须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柯尔克孜族医生!”吴登云制订了一个“十年树人计划”,他到各乡镇卫生院物色柯族医护人员,白天上班,夜里帮助柯族同志学习汉语。然后把他们送到自治区医院去进修一年,进修回来,他又手把手地传帮带,使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成长起来,现在医院70%以上的业务骨干都是柯尔克孜族。过去这家连阑尾炎手术都做不好的医院,现在几乎所有的常规手术都能做,医疗水平在边疆县级医院中领先。
走进乌恰医院,60多个花坛把医院装点得如同花园一般,在“生个娃娃容易,种活一棵树难”的帕米尔高原,实在是一个奇迹。1985年大地震之后,乌恰县城易地重建在戈壁滩上。为给病人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吴登云又提出一个“十年树木工程”。没有土,他们就到7公里外的老城去拉,一个树坑一个树坑地垫土。没有水,他们就从雪山下挖了一条12公里长的引水渠。一年接着一年,硬是在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园林式的医院。
2001年,吴登云从医院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只担任县政协副主席的职务。但他仍牵挂着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每星期,他在政协上3天班,在医院值3天专家门诊。
近年来,吴登云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双拥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近又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吴登云总是说,“我只不过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而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只有做得更多,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附图片)
十六大代表吴登云。本报记者 胡斌摄


第1版(要闻)
专栏:日新月异看神州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今年是三峡工程建设十分关键的一年。图为3000名青年建设者面对雄伟的三峡大坝庄严宣誓,要为今年11月三峡工程二次截流和三期施工的顺利实施,再立新功,再创辉煌。孙荣刚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圆满结束菲律宾之行抵堪培拉
李鹏开始访问澳大利亚
  本报堪培拉9月15日电 记者蒋安全、李景卫报道:应澳大利亚联邦议会众议长尼尔·安德鲁和参议长保罗·卡尔弗特的邀请,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天抵达堪培拉,开始对澳大利亚进行为期一周的正式友好访问。在机场,李鹏委员长和夫人朱琳受到安德鲁议长和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艾大伟等高级官员的热烈欢迎。
  晚上7时许,李鹏委员长乘坐的专机降落在堪培拉机场。夜色中的机场灯火通明,欢迎的人群挥舞着中澳两国国旗,并打出横幅:热烈欢迎李鹏委员长访问澳大利亚。在热烈的掌声中,李鹏委员长和夫人走下舷梯,与安德鲁议长等澳方人士亲切握手,互致问候。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武韬率使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及留学生代表在机场欢迎李鹏委员长一行。
  李鹏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他说: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开始对澳大利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我带来了中国人民对澳大利亚人民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
  李鹏说,澳大利亚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幅员辽阔,具有多元文化的历史。多年来,澳大利亚人民在国家建设中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就。过去20多年来,澳大利亚奉行融入亚洲政策,重视发展同亚洲各国的关系,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鹏指出,中澳同处亚太地区,在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肩负着重要责任。在两国领导人的亲自关心和培育下,中澳关系走上了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全面合作轨道。
  李鹏说,今年是中澳建交30周年。他这次访澳,是为了与澳方加强交流,增进信任,扩大共识,深化合作。他将与霍林沃思总督、霍华德总理、安德鲁众议长、卡尔弗特参议长等澳大利亚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其他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广泛接触澳大利亚各界人士,了解澳大利亚人民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他祝澳大利亚繁荣昌盛,人民幸福,祝愿中澳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巩固和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何椿霖等李鹏委员长的陪同人员同机抵达。
新华社马尼拉9月15日电(记者杨忠毅、孙笑天)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15日圆满结束对菲律宾为期3天的正式友好访问,当天上午乘专机离开马尼拉赴澳大利亚访问。
菲律宾众议院议长德贝内西亚夫妇等前往机场为李鹏委员长和夫人朱琳送行。宾主在机场亲切握手告别。中国驻菲律宾大使王春贵夫妇也到机场为李鹏委员长送行。当地华侨华人代表在机场挥舞中国和菲律宾国旗,庆祝李鹏委员长访问圆满成功。
访菲期间,李鹏委员长与阿罗约总统进行了亲切的会见,同德贝内西亚众议长和参议院代议长李松年等就进一步拓展中菲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两国议会交往以及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四届年会的筹备工作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许多重要共识。李鹏委员长还出席了菲华各界人士为他举行的欢迎招待会,就中国国内形势及中菲两国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等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访问期间,双方还签署了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与菲律宾众议院合作备忘录、中国向菲方提供渔港扩建项目贷款协议等5个合作文件。双方一致认为,李鹏委员长的这次访问将进一步促进中菲双边关系的全面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何椿霖等李鹏委员长的陪同人员同机离开,赴澳大利亚访问。(附图片)
九月十五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抵达堪培拉,开始对澳大利亚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在机场受到热烈欢迎。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第1版(要闻)
专栏:迎接十六大 喜看新成就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五大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提高——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
  开栏的话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祖国大地,生机勃勃。在全国各族人民满怀深情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时候,本报从今天起推出
  《迎接十六大喜看新成就》专栏,向广大读者献上一系列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报道。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五大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成就辉煌。这些成就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让我们更加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本报北京9月15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又创增长7.8%的佳绩。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从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经受住了国内外种种复杂情况的考验,在发展的快车道上持续前行。1989年到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从16909.2亿元增长到95933.3亿元,年均增长9.3%;人均GDP由1512元提高到7543元,年均增长8.2%,并于1995年提前5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计划目标。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国经济更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从1997年到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大大快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增长。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从1978年到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1997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七位,2001年上升到第六位。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国民经济发展跃上新的台阶。目前,我国许多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在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位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和甘蔗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棉布、化学纤维居世界第二位,糖、原油产量分别居第三位和第五位。
  我国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018.4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14609.9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9倍,年均增长4.7%。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2001年,粮食产量达4.5亿吨以上。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607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42607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1.2倍,平均每年增长11.5%。第三产业长足发展,各种新兴服务业应运而生。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采取了扩大内需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经济继续快速增长。较大规模地发行了国债,集中力量建成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办成一些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也促进了地区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优化,推动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及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青海钾肥等西部地区重大工程进展顺利。


第1版(要闻)
专栏:

  人民生活迈向更加宽裕的小康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多种耐用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
  本报北京9月15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也许,再也没有比这些消费品的变化更能说明我们生活水平的变化了:在改革开放前,百元级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消费品还是人们家庭财富的象征;如今,千元级的消费品如彩电、冰箱、洗衣机、照相机、电话、移动电话等,早已不是稀罕物,而万元乃至十万元级的消费品如电脑、住房、汽车等,已经成为城镇居民家庭的新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五大以来,是我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时期。我们不仅实现了温饱有余,迈进了小康社会,而且开始迈向更加宽裕的小康。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在改革前一直在57%以上,1994年首次跌破50%的大关,2001年达到了37.9%。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1978年为67.7%,2000年跌破50%的大关,达到49.1%,2001年更降到47.7%。
  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状况。198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5.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01.5元。到200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6859.6元,扣除价格因素,平均每年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提高到2366.4元,扣除价格因素,平均每年增长4.3%。与此同时,老百姓手里的存款也多了起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210.6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73762.4亿元,人均储蓄存款由22元增加到5780元。此外,居民还拥有外币存款、各种债券、股票等多种金融资产。
  城镇居民生活变化最为显著的是家庭耐用消费品。2001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121台、洗衣机92台、电冰箱82台、空调器36台、家用电脑13台。党的十五大以来,城镇居民消费中出现了新的热点和亮点。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结束了延续多年的实物分房制度,货币分房虽然才刚刚启动,却已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积极影响:近两年房地产市场保持投资销售两旺,个人购买商品房的比例早已稳定保持在90%以上。
  农民生活在食品、穿着、居住及拥有的家庭耐用品方面有明显改善。到2001年末,平均每百个农村住户拥有电视机105台,其中彩电54台,电风扇129台,洗衣机30台。目前,农民货币性生活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也已大大提高,我国农民已走出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的圈子,步入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轨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