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3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新游记

黄河壶口
阿成
  从延安乘中巴去黄河壶口,大约需走三四个小时崎岖不平的土路。这样,一行人到了壶口也快到晌午了。
  迎着湿湿的黄河之风,站在圆洼处处的滩涂上,但见低吼着的黄河之水,淼淼然,滔滔然,拨山推岭,从西天奔腾而来,此时,人立刻便有了一种悬至高空般的自豪之感——那是何等非凡的自豪,何等非凡的享受啊!
  黄河之水到了壶口,河床突然峭壁般地悬空了,并变得十分狭小起来,此时,浑厚的黄水立刻现出了巨龙的身形,向前一跃,腾空而起,遂顺势向百米之下的龙槽俯冲下去,瞬时间,激流如雷吼般地轰然下瀑,千迸万溅,万叠千旋。形成了“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壮美奇观。此之情景,人间天上难寻。我心想,就是再走上半天坎坷的路程到这里朝拜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不枉啊。
  我单腿跪下,掬了一捧黄河水喝了下去。黄河水有一点土腥的味道,喝下去,便有无端的泪水在心里面流了,我想,一个伟大的民族有时候也是需要流泪的吧。何况,这毕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水啊。我相信她能带给我神奇的力量。
  黄河的对岸是山西省,黄河的这边便是陕西省了。隔河相望,此岸彼岸,即是相逢,也是离别。
  据说,船只到了这里就要走一段陆地了。船工们用滚木将船只移送到壶口的十里龙槽,船工们与壶口挥手告别后,再继续前行。黄河两岸,已被古老的黄河之水削成了层层的岩片,千刃万戟般地、锋利地簇着黄河走远了,走远了,直至浩瀚的大海。
  在黄河的高岸上,我同一个赶驴的陕西老汉一块儿喝茶,并聊了起来。老汉一脸沧桑,但人却极致的平和。他就出生在黄河边,今年已经六十六岁了。我问他黄河水最大的时候是个啥样子?他说,嚯,那可了不得,水都到咱坐的地方了。我接过他的旱烟袋吧嗒吧嗒地抽了起来。天然的旱烟很好抽,有一股淡丝丝的甜味儿,一缕白烟在黄河的上空袅袅地飘开去了。黄河边的人过得好滋润嘛。我见烟袋上拴着一个绣着彩花的荷包,便问,是你老伴儿绣的吗?老汉一脸甜蜜地说,是啊是啊。我问,是爱情么?老汉呵呵地笑起来说,对对,爱情,爱情。
  看来,到了这里,一样的爱情别样的甜哪。
  随后,一行人在黄河边唱起了那支荡气回肠的《黄河大合唱》。当唱到“保卫家乡”后是要空一拍的,然而一行人总是掌握不好。我说,这空的一拍,除了艺术上的因素之外,更是一种歌者的气度,光想到保卫家乡是不够的,稍许的顿悟之后,要一气呵成地唱到“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之后,一行人再唱,果然很好,即有顿悟的昂扬,也有艺术上的凌厉。我们的民族不仅需要无声地反省,更需要高声地呐喊……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

葡萄之旅
康义
  去烟台次数多了,你会渐渐喜欢这个城市。
  烟台是胶东半岛开埠很早的地方,现在的芝罘一带,你随便走走,就会发现不同风格的建筑痕迹,哥特式的尖顶和中国式的院门有时会奇特地组合在一起,在一些小巷深处,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像一些造型别致的德国式阳台,或者是一面沧桑不已的老墙,徜徉其间,时间就慢了下来,人会变得莫名的轻松。
  烟台最出名的是水果,苹果自不用说了,葡萄绝对是烟台的另一个骄傲。
  几年前第一次去烟台,印象最深的是福山区的一个葡萄园,那是葡萄采摘的季节。葡萄园在一个斜坡地上,一垄一垄的葡萄中,一串串葡萄仿佛黑色的珍珠,很多妇女穿梭其间,在秋日的阳光下,就像是一幅油画。陪同我去的人介绍说,这个葡萄园的主人,种的都是酿造高档红酒的葡萄,葡萄采摘后都出售给张裕公司,他每年光出售葡萄,收入就有两万元。
  说到张裕,她就在烟台,是中国最老的葡萄酒生产企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我第二次去烟台,主人的安排就有参观张裕公司。张裕给我巨大震撼的是参观百年地下大酒窖。酒窖里面,至今还存放着百年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橡木桶,一个个巨大的木桶排成长长一队,直延伸到酒窖的深处,人沿着它们往前走,就像进入了一个时间的隧道,不由你生发出种种沧桑的感慨。导游的人介绍说,由于烟台地处海滨,地下全是沙土,修建这样巨大的地下酒窖,从理论上根本不太可能,但张裕的前辈们却做到了。据说负责修建酒窖的人,为此曾呕心沥血,酒窖建成不久,就英年早逝。从酒窖出来,就是张裕的葡萄酒博物馆,馆不大,却很有意思。大凡博物馆,总能让人学习到自己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很多东西。原来我们以为是“洋玩意儿”的葡萄酒,其实在中国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像《诗经》中就有关于“蒲桃”的文字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东西中也有葡萄。张裕葡萄酒博物馆中,不但可以看到一些关于葡萄酒的历史文物,还可以看到中国现代葡萄酒的发展脉络,再加上大量的名人字画,那里真是一个学习葡萄酒的好地方。
  因为工作的关系,每年都要去烟台数次,每次去烟台,都有新的感觉,和一个城市熟悉后,你就会很自然地喜欢这个城市的一切。烟台是那种悠闲但时尚的小城,平时在海边上走一走,和那些悠闲的垂钓者聊聊天,很是惬意。烟台还是那种总在变化着的城市,这几年同韩国的贸易多了,于是满街都是韩文的招牌,平地里就又有了些异域情调。
  今年8月,再去烟台,朋友盛情相邀,说要带我去一个让我大吃一惊的地方。
  原来要去的地方,是张裕新建的一个酒庄。这个酒庄是张裕与法国最大的葡萄酒商卡斯特集团合资修建的,据说投资近五千万元,酒庄位于烟台至蓬莱的黄金旅游线上,面山临海,环境十分优美。酒庄占地有二千多亩,整体设计风格是一种欧式园林风格。酒庄的葡萄园中,种植的葡萄都是世界知名品种,像黑比诺、蛇龙珠、赤霞珠、梅鹿辄、贵人香等。我记得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越是名贵的葡萄,产量越低,酿出来的酒自然也很名贵。像张裕酒庄的葡萄,每亩都有限定的产量,跟那些规模化生产出来的葡萄酒,是完全不同的葡萄酒,这些用酒庄里精心照料下的名贵葡萄酿成的酒,称作酒庄酒,每一瓶都是精雕细琢出来的艺术品,它是葡萄酒中的贵族,也是一个国家葡萄酒水平的象征。目前世界上最有名的葡萄酒,无一例外都出自于酒庄。
  酒庄的建筑,颇有自己的特色,外面看上去就像是一座欧洲中世纪的城堡,但内部却是相当现代化的布局,从葡萄采摘到酿造,从发酵到装瓶,都在酒庄内完成。一个酒庄其实就是一个小的酿酒厂,不过张裕的酒庄,更像美国、澳大利亚等新世界葡萄酒的做派,在修建酒庄之前,就考虑到了它的多种功能。酒庄建在大海之滨,阳光、沙滩、海浪,加上小径通幽的葡萄园,当然还有美酒美食,很吸引人到此一游,我想这大约是主人修建酒庄的本意吧。
  但主人介绍说,更多的因素却是因为它脚下的土壤。因为好的葡萄酒,都是种出来的,是自然同人类的完美结合,是土壤、葡萄和人类创造力三者的和谐,因此土壤、气候、葡萄品种等先天条件,是葡萄酒个性中最决定性的因素。张裕建酒庄时,为了寻找到一块合适的土壤,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跑遍了烟台上千个乡村,最后才选择了这个位置。这里最让人满意的就是它的土壤,土层下是片麻岩,不肥沃,且透气性强,矿物质丰富,有机质少,最适宜酿酒葡萄的生长,这里的土壤、气候条件可以酿造出真正被国际认可的东方美酒。
  主人介绍说,烟台最早生产葡萄酒,依靠东山、西山两个葡萄园,酿造和经营的模式,都是模仿欧洲庄园葡萄酒的做法,早期张裕的葡萄酒,是典型的酒庄葡萄酒,现在和法国合资重新建造酒庄,其实不过是对传统的一种回归,是继承了张裕创办人张弼士留下来的中西合璧传统。但时间毕竟又过去了一个世纪,新的酒庄,已经融合了国际葡萄酒中流行的其它元素,是对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对葡萄酒艺术的一种发扬。
  再回到烟台,似乎觉得空气中也有一种淡淡的葡萄香味,又到葡萄快熟了的季节。朋友,这时如果你想去烟台,也不妨去看看酒窖、看看酒庄、看看葡萄园,再饮上两口上等的葡萄佳酿,你也会醉倒在烟台的葡萄之旅。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

怀念童话
张长
  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共七个乐章,这部作品把一般交响乐队不设的低音长笛、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乃至乐器中的巨无霸——管风琴都用上了。此外还有六个声部的合唱队以及诸多的打击乐,其特别的题材、其庞大的乐队、其新颖的手法,这一切使它在1918年9月29日于匆匆排练两小时后在伦敦皇后大厅试奏时就一炮打响!听众尤其对第一乐章《火星——战争使者》及第七乐章《海王星——神秘主义者》反响强烈,表现出巨大的兴趣。
  我从小就喜爱和敬畏星空,以“行星”为题材的音乐作品岂能不听?于是专门选了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来欣赏。听罢这组气势恢宏、不同凡响的大型管弦乐,不得不佩服创作上的不落窠臼、力求创新的霍尔斯特的气魄,也赞赏当年的那些听众——他的知音。我喜欢的也是这两个乐章。
  听完《行星》,我安排自己到外面看星星。我住的翠湖边最近刚好有个小青年架个天文望远镜,收费一元看星星。我特意让他给我找到土星。在天文望远镜里土星之美令我赞叹不已。那压得低低的光环下面,半遮半掩的是她俏丽的脸庞。这分明是一个戴着草帽的美人,她的明眸皓齿,她的婀娜身段……给人多少美丽的遐想。霍尔斯特根据西方占星术的解释,居然把她描绘成一个“战争使者”实在有悖常情。听听第一乐章中一开始打击乐和弓杆击弦造成的那种逼人节奏,加上低音弦乐压抑的喘息和小鼓不时地敲击,你感受到的仿佛是剑拔弩张的两军步步靠近。终于,血肉横飞的战争爆发了,残暴蛮横而又令人惊悚。这怎么也和土星那温柔的形象联系不到一起。
  我要说,仅仅从音乐造型看,第一乐章是很成功的,有着强烈的震撼力量。霍尔斯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写出这一章,表现出他敏锐的预见性。但把宇宙美人似的土星描绘成“战争使者”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如果不局限于太阳系的行星,改成彗星可能会更好。
  写海王星的第七乐章就大不一样。其美丽和想象力是无与伦比的,是整个组曲中我最为喜爱的。它光怪陆离,飘渺而又虚幻。霍尔斯特给它的标题是《海王星——神秘主义者》。“神秘”,也很好,只是太成人化了。我宁愿把它看成一篇音乐童话。是的,只有童话,才有那份孩子的纯真。这才是最美好的。霍尔斯特当初没想到这一点大约又是太信占星术对这颗行星的解释了。当时海王星是太阳系中发现得最晚的,难怪占星学家也觉得它神秘莫测。此后天文学家又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冥王星。据说还有第十颗行星尚在寻找。
  因之,写海王星的第七乐章于我并不感到神秘。只是觉得它如童话般美丽。其魅力甚至使花甲之龄的我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想起故乡那如黑色天鹅绒似的夜空和那些又大又亮的星星。
  第一次对星星的兴趣始于儿时读《幼学琼林》中的“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一句,来了好奇心,想在天上找到它们。母亲告诉我,这就是“天亮星”和“黄昏星”。太阳落山后升起的第一颗星就是“黄昏星”,“天亮星”则是天亮之前最后消失的星星。“黄昏星”容易见到,要看“天亮星”非得起个大早。母亲说“天亮星”很大、很亮、很好看。第二天我摸黑起床,很容易就在天空中找到这颗最耀眼的星星。除月亮之外,它的确是最夺目的了,亮到足以照见一条小路。
  那之后不久,开春了,家乡的人时兴到一个叫“下澡塘”的地方洗温泉。在山里搭个窝棚住两三个晚上。老太太们喜欢半夜去温泉一泡通宵,叫“压澡塘”,我常和祖母、母亲去“压澡塘”。头上的星星闪闪烁烁,草丛里的萤火虫闪闪烁烁,映在温泉里的星星、萤火虫也闪闪烁烁;附近的山林里夜莺在咕咕地叫,小麂子也在“罕!”“罕!”地叫,大人们开始讲很多天上的故事:佛祖降魔王、观音洒圣水、天女散花朵……讲到半夜,婶婶们又送汤圆来了,就在水里端着个碗吃,吃完又缠着大人讲。便讲:星星们也是孩子,一样在天上玩耍,一样淘气,一样要吃……吃汤圆不?吃。拉屎不?拉。我提出很多怪问题。
  一颗亮亮的星星从天上划过,坠落远处。“这就是星星在拉屎。”大人们肯定地说。答应第二天带我到流星坠落的地方找“星星屎”。
  我努力想着“星星屎”的样子:它一定也像星星一样是闪亮、闪亮的。结果真的找到了,确实是闪亮闪亮的——就像霍尔斯特写在《行星》第七乐章中那些用丁丁如银铃的钢片琴演奏出的乐句。为了营造这个幻想世界,霍尔斯特甚至规定:“合唱队要置于舞台边邻近的房间内,房门要开着直到全曲最后一个小节,这时门要轻轻地、静静地关上……”正是这种细致入微的安排,方使人有余音绕梁的感觉,随着这仙乐般的声音尽情在美丽的太空飘游。这声音是静谧的夜空的闪烁,是舒缓的天使的裙裾,是通向无垠的时空隧道……闪烁不定,广漠深邃,一忽儿非常温软,一忽儿又让人感到冷清。到这个岁数听这个乐章,除感受到童话般的美景外,还会产生“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感慨。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第七乐章原意是强调它的神秘,却无意间把人带入一个美不胜收的童话世界,这可能是他始料不及的。
  听完《行星》组曲,看罢夜空归来,自然又回到现实中。我们有的是“成熟”,是“理性”,是“实惠”。再不可能是儿时的童话世界了!我们已经没有童话。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的这个乐章毕竟是虚幻的,但我仍然非常喜爱它,因为它让我远离邪恶而亲近美丽。
  我至今还珍藏着一片美丽:一片闪闪烁烁的云母片。它就是我儿时找到的“星星屎”。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双喜杯天地一瞬

姐妹 胡小平(四川) 摄影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

井冈百竹园
龙艳华
  读过《井冈翠竹》的人自然知道袁鹰,也就会懂得他四上井冈时挥笔写下“竹是井冈魂”的真正动人之处。沐浴着阳光雨露的井冈翠竹总是蓬蓬勃勃生长,潇潇洒洒奉献。如今,百竹园的兴建成为当地一个独具匠心的景点,点缀了井冈山茫茫竹海,也装饰着游客们最清新的梦。
  百竹园占地二百亩,引种祖国各地近二百种观赏竹类,内有瀑布、假山、亭阁、诗词廊、留芳圃,可观赏,可垂钓,亦可游乐,是一个集观赏、休闲、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园内曲径通幽,幽径两侧遍植淡竹、漫竹、紫竹、四季竹、凤尾竹、鸡毛竹、小佛肚竹、绿皮黄筋竹等形态、色彩各异的观赏竹类。偌大个园子竹音清越,竹香缭绕,竹影疏朗,或凌空或匍匐,或圆或方,或绿或黄或紫,三五成群,独占一方空间。它们各不相扰,却都能以其独有的风姿与魅力真实地展现自我,彼此相携,彼此辉映,在同一片蓝天下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山风吹过,飒飒竹喧传递着真诚致意,原本立于其间的我,竟顿时无藏身之地,原来我只是凡世俗尘中的我。
  龟甲竹是孤独地站立在绿云径一侧的,竹杆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凹凸有致,坚硬粗糙,在竹家族中,它或许是个叛逆,不成规矩自成方圆,与其他灵秀、俊逸的竹相比,少了份柔弱飘逸,多了些刚强与坚毅。
  悄悄走近湘妃竹,依稀可辨积淀了无数个春秋的斑斑泪痕。美丽忠贞的娥皇、女英早已被永远地化作一竿修竹,袅袅地从千百年前的荒原走来,融进每颗善良的心灵,用点点清泪浸润着一个亘古传扬的故事。
  有山有竹当然有水,如意瀑高悬于园子正中,水流不急不缓,晶莹的浪花却溅得异常欢快,从高至低,由窄渐宽,犹如一袭迎风飘荡的裙袂,脚跟紧紧缠绕着淙淙溪流,一路泉水叮当,演奏这天籁之音,滋养这竹之精气。虚心阁就雄踞于如意瀑之上。这座以“虚心”明志的仿古建筑一洗雕梁画栋、繁文缛节的建筑风格,于古朴、大方、明快中透析着中国古代文人虚怀若谷、清心寡欲、高洁无华的精神世界。这难道不正是井冈百竹园的主旨所在吗?白居易“竹解心虚即我师”,在穷困潦倒中,他依然洁身自好,心系百姓;一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足已见证苏东坡对竹的热爱;清代的郑板桥更是人尽皆知的“竹痴”,他画竹、写竹、种竹、梦竹,一生都在追求与竹的世界进行最完美的沟通。竹是感性的,亦是理性的,“竹林七贤”乐观放达,笑傲人生,终究是因为灵魂深处他们早已把自己化作一株竹杆、一轮竹节、一片竹叶。可面对竹,谁又能说,自己真正超凡脱俗?
  也许,每一种竹都有美丽的故事或传说,每一棵竹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情和韵味,每一片竹林都能承载起一个恬然的精神家园。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

苇原中的攻击
姚一风
  辽阔的湿地上生长着无际的芦苇,墨绿色的枝叶辉映着白色的芦苇花,浩浩荡荡铺向天边。芦苇有草原般的辽阔,有一望无际绿色的涌动,我称之为苇原。
  苇原方圆百里没有人烟,是人为设置的自然保护区,虽然离城市很近,但经过芦苇荡的层层过滤,白云也仿佛被清水刚刚洗过,在宁静的天空中安详地晾晒。
  尼罗河三角洲的大苇荡,原先是世界第一大苇荡,因为近些年面积锐减,将世界第一的位置让给了这里。苇原中隐藏着大片的沼泽,沼泽里生长着数不清的鱼虾,加上这里的海洋性气候,非常适于鸟类的生长,无数的鸟儿从遥远的地方飞来在这里生息繁衍。
  这里有珍贵的黑嘴鸥和丹顶鹤。黑嘴鸥是世界濒临灭绝的鸟类,是一种小巧有着黑色嘴巴的灰色小鸟。它们在沼泽中,无忧无虑地觅食,不时抬起头来,享受着寂静的苇原上吹过的微风。
  苇原是鹤乡。每年都有许多的丹顶鹤飞来飞去。茫茫的芦苇荡中,红顶、白羽、黑爪走起来翩翩起舞的丹顶鹤,迈着高傲的脚步在芦苇荡中徜徉。它们把细长的脖子向前伸出,成群结队地飞向天空,又落在地上。
  在工业污染普遍泛滥的今天,能与丹顶鹤这样近距离的共处,是福分。如果你能亲眼见到这奇观,并从中领略到某种境界,那么,你的灵魂也会随之升华。
  突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看似很有气度的中年男子,也许是哪一方领导吧,一时兴起,扭动着肥胖而笨拙的身躯,张开双手,去追逐一只刚刚落地的丹顶鹤。他以为他是个人物,以为这世俗的人世间有权有势便可以为所欲为。但是,他错了。那只丹顶鹤,在他还没有接近它的时候,猛地冲天飞起,连盘旋都不屑作,便在空中画了个优美的弧线,对准他的后背,俯冲下来,锋利的鹤爪只轻轻地一抓,那男子雪白的衬衫便如薄纸一样飞散开去,裸露出来的皮肤,立刻显现出几道血淋淋的痕迹……温和无比的丹顶鹤,竟会有如此强大的攻击力,其狰狞恐怕连它自己也会感到惊讶。
  苇原与大海相隔着一道拦海大堤,堤坝里面是大片大片红色的碱蓬草……再远,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我望着平静的海面,心情却有些异样。人类社会发展中,其他方面的变化可谓巨大,可人性的变化最小……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

湘西印象
匡满
  赞美
  所有对你的赞
  美都纸一样苍白
  再美的歌再美的画
  帕瓦罗蒂或者梵高
  都匍匐在你脚下
  仰望你天堂般的脸庞
  因为你的震撼
  因为你的诱惑
  寻找一种外星的语言
  才是唯一的选择
  那样才能使得
  无数颤动不已的心
  得到些许平静
  登天梯
  分不清张家界袁家界
  分不清前花园后花园
  任逶迤阳光
  流淌过纤纤指尖
  看神兵耸立
  搅动起云海漫漫
  当我孩子般向你翘首
  唯有无言无语的惊骇
  当我登上你直升云霄
  唯有无边无沿的自豪
  令我顿时忘却
  许多生生死死的故事
  在天梯寂静的膂力里
  在山风微熏的歌唱里
  杜鹃开放在无畏的峭壁
  从松针和杉叶
  玻璃粘的缝隙里
  绿色重叠成深渊
  题一条溪流
  我和每一个旅人
  都是一片阔叶下的工蚁
  想驮走这巨大的风景
  好装潢蜗居的洞穴
  我和每一个旅人
  又都是一池清水中的蝌蚪
  可以无休无止地呼吸
  并演变成快乐公主
  为什么额顶的阳光
  几乎伸手可及
  如同这万千工匠
  几生几世开凿的画廊
  看浓荫和奇峰异石
  无时不在卿卿我我
  旅人、松鼠和溪流
  一齐淡出淡入
  贺龙故里
  有廊有檐的桥
  有山有水的情
  歇息的头巾和背篓
  坦然等待她的儿子
  即使暮色将临
  灰暗的旧屋
  也因时间的浸泡
  溢满木质的芳香
  跋涉千里的来客
  只为朝觐你高扬的马蹄
  和仍在守卫家乡的
  一具青铜的英魂
  望这里的山硬如刀斧
  饮这里的水软似心肠
  只念你来得辉煌
  不想你走得悲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