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以巴就以逐步撤军达成协议
  本报开罗8月19日电 记者徐平报道:以色列国防部长本·埃利泽和巴勒斯坦负责安全事务的内政部长叶海亚18日深夜在特拉维夫就以色列逐步撤军和实现停火达成协议,双方同意尽快开始实施这一协议。
  这次会谈是以巴冲突近两年来双方举行的最高级别的安全会谈之一。以巴双方终于同意将先行撤军和停火的地区从加沙地带扩大到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据以国防部在随后发表的一份声明称,以撤军将从19日开始,但这是有条件的,即巴方应承担起加沙地带和伯利恒的安全责任,减少这些地区的恐怖和暴力,实现“平静”。而以方还承诺采取措施改善目前仍处于以军控制地区的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状况。
  以撤军计划是以国防部长埃利泽最先提出的,以巴曾就此进行过几次秘密接触,但没有达成共识。此后,双方一再延迟就此计划举行高层会晤,直至18日才突然重开会谈。


第3版(国际)
专栏:短评

  大势所趋
  8月18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两件大事令人关注:一是巴以和平联合会在耶路撒冷集会,强烈要求巴以停止冲突,恢复和谈;二是以国防部长埃利泽和巴内政部长叶海亚当夜就以色列逐步撤军和实现停火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巴以同意将先行撤军和停火的地区从加沙地带扩大到西岸城市伯利恒。
  在经过近两年的流血冲突之后,这是巴以双方为缓和局势而迈出的重要一步。以色列逐步撤军协议的达成,为重新启动长期搁置的巴以和平进程带来了新的机会。回首前一时期损失惨重的巴以冲突,两败俱伤的结局令人痛心疾首。新撤军协议的签署,让饱经灾祸和伤痛的巴以人民又得以前瞻和平的曙光。
  当前,恢复巴以谈判的急务是平息暴力,为重开和平进程创造适宜的气氛。无论巴以和谈的道路怎样艰难曲折,和平已经成为人心所向和大势所趋。近来巴以双方和平呼声的高涨,正是渴求结束战祸、保障安全生存的民意写照。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美欧战略观之争
  朱梦魁
  在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刊物《政策评论》6月—7月一期上,刊登了欧美关系学者罗伯特·卡根的一篇文章,题为《强者与弱者》。文章认为,在确定国家利益和实施外交和防务政策时,美欧采取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办法。美国人习惯于选择战争,崇尚武力和强权;欧洲人则重视和平信条,信奉外交手段和国际组织。这种战略文化上的反差,源于大西洋两岸力量对比的悬殊和思想观念的差距。为此,该文作者建议,在美国继续采取单方面行动的同时帮助欧洲,使之不成为美国的负担。
  美欧关系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卡根认为原因在于双方此长彼消的历史变迁。从18世纪到21世纪,美国人和欧洲人交换了实力位置,同时看法也发生了“置换反应”。除了力量对比之外,美欧在思想观念上也存在巨大反差。欧洲人花了很大气力创建了欧盟,他们的理想和原则与美国的大相径庭。当前的“单极时刻”让美国更愿意在国外动用武力,而看中和平红利的欧洲人却又恢复了上世纪30年代绥靖主义的“可怕心态”。鉴于美欧之间的不对称关系,作者主张美国没有必要信守法律和规则,必须靠单边主义和双重标准生活,而联合国是否授权干预并不重要。
  卡根对美欧关系的这番议论看似顺理成章,却惹出了欧洲人的一片非议。美国《先驱论坛报》8月1日刊登了欧洲改革中心大西洋两岸计划负责人史蒂文·埃弗茨的文章,题为《一些战略比武器更起作用》,副题是《回应卡根》。埃弗茨在文中说,卡根在《政策评论》发表的《强者与弱者》一文,是现今大西洋两岸关系最有影响的分析。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已将它散发给欧洲战略界的成员,称之为“必读的文章”。埃弗茨认为卡根的论点有重要遗漏且带有偏见,不过,他有一句话是绝对正确的,那就是不应再说欧洲和美国有类似的世界观和战略观。
  争论并未就此结束。英国《新政治家》8月5日有一篇约翰·劳埃德的文章,指责美国人把欧洲当成附属。劳埃德在文章中指出,卡根的《强者与弱者》一文预言,这种从属关系将继续下去,只要美国继续扮演全球警察的角色,单边行动是唯一切合实际的办法。文章还披露说,一位保守的智囊机构美国企业研究所负责人曾公开表示,美国政府在附和欧盟还是支持北约问题上有分歧。美国有人甚至提出,“欧盟永远是美国的眼中钉,如果赞同美欧组合,那将是场灾难。”面对美国与日俱增的反欧情绪,越来越多的欧洲人都对未来的美欧关系感到担忧。“
  9·11”事件的发生和国际反恐斗争的扩大,为21世纪的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增加了新的变数。在解决地区性和全球性问题时,美国和欧洲均为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美欧双方长期以来形成了共同利益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存在大大小小的裂痕。美欧战略观的论争反映美欧关系在新形势下裂痕扩大的倾向。


第3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俄中经贸合作前景美好
  ——访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吕岩松 马剑
  中国和俄罗斯政府总理第七次定期会晤即将在上海举行。启程访华前,俄联邦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在莫斯科接受了人民日报和俄罗斯新闻社的联合采访。卡西亚诺夫就发展俄中在经贸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发表了看法,并介绍了俄罗斯经济现状和发展构想。
  “为提高速度和可靠性进行一次保养”
  卡西亚诺夫指出,此次会晤的背景是俄中经贸合作有了重要发展。两国贸易额已连续3年高速增长,2001年创下107亿美元的纪录,今年有望再创新高。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等行业的大公司积极参与中国重大项目建设。中国大企业也通过贸易、投资和科技合作扩大了同俄罗斯的联系。
  卡西亚诺夫强调,此次他将与朱镕基总理为两国发展长期合作创造稳定、有前瞻性的条件。同时,俄方还将提出一系列具体建议,如向中国提供飞机、合资生产轿车和卡车,扩大在动力机械制造领域的合作等。卡西亚诺夫说,2001年在圣彼得堡会晤时朱镕基总理曾把中俄经贸合作比作“经过磨合驶上高速路的汽车”。他认为,此次上海会晤应该“为提高速度和可靠性进行一次保养”。
  将经贸合作提高到新水平
  卡西亚诺夫明确宣布,俄罗斯和中国在经济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今天已成为事实,双方在经贸方面进行着密切的对话。他强调,谈论两国经济互补性不能无视发展前景。俄方认为,互补性意味着积极进行生产协作、交流先进技术、开展投资合作,共同发展交通系统。
  谈到如何改善中俄贸易环境时,卡西亚诺夫指出,当前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有关潜在合作伙伴及两国立法的信息匮乏。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运用专业出版物和电子传送系统等各种手段。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和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正在合作创建两国经贸合作网站。第二个问题涉及相互结算体系。现在俄中大部分商业结算通过第三国银行进行,这不仅复杂而且增加了开支。两国银行之间要建立直接联系。最后一个问题是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发达,两国边界货物过往有时效率不高。
  卡西亚诺夫认为,俄中经贸关系的前景十分美好,近几年内贸易额还会有更大增长。他同时强调,双方不能一味迷恋于数字。数量指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任务是将合作的质量提高到一个全新水平,将生产和投资领域的合作置于首位。
  卡西亚诺夫介绍说,俄罗斯正在考虑在发展远东和西伯利亚经济时同中国合作的方案,中国提出的效率高、能保障当地居民就业的项目将得到优先考虑。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关注着中国西部大开发。他表示相信,这种合作将加深两国的经济联系,为创造包括跨地区合作在内的新合作形式奠定基础。
  整顿“无组织”贸易
  卡西亚诺夫并未回避两国贸易中存在的个别消极现象。他指出,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货物是通过所谓“无组织”贸易渠道进入俄罗斯的。中国和俄罗斯的一些小公司违反海关条例,经营那些不符合技术及卫生标准的商品,这败坏了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俄罗斯消费者中间的声誉。
  卡西亚诺夫表示,俄罗斯支持中国整顿秩序的要求。目前,俄正在起草新的海关法,审议规范自然人进口商品的问题,还将采取其他措施使这种贸易走上文明轨道。
  俄发展经济的八项任务
  谈到俄经济现状及改革方向时,卡西亚诺夫说,从1999年起俄罗斯经济开始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证券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市场机制不健全,俄罗斯经济形势还很复杂,必须在经济和社会领域进行积极的改革。
  他指出,根据俄联邦政府制定的社会经济中期发展纲要,以下八项任务尤为重要:提高公民的福利和社会保障;推行司法改革;完善税收政策;降低经营活动中的行政壁垒;反垄断;增加俄罗斯公司在国际投资市场上的吸引力,提高行会管理水平;加大国家对企业的支持;进行地方自治改革。
  俄加入世贸进程接近尾声
  卡西亚诺夫指出,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已经接近尾声。有关加入世贸期限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出俄方能够接受的条件。他强调,中国在俄罗斯加入世贸双边谈判中的立场富于建设性,两国间的谈判将在近期圆满结束。
  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和第二大原油生产国。卡西亚诺夫认为,对俄罗斯来说,中国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能源出口市场。俄方准备全面发展同中国在该领域的长期有效的合作。他说,燃料能源综合体在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税收和创汇大户。这一地位今后也将保持下去。俄正在制定的能源战略将确定燃料能源综合体的基本发展方向以及在世界能源市场的地位。(本报莫斯科8月18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欲以军援换豁免
 哥谴责美大搞讹诈
  据新华社圣菲波哥大8月18日电(记者刘连祥)哥伦比亚社会各界18日纷纷发表谈话或声明,指责美国以提供军事援助为条件,要求哥伦比亚签订美驻哥军事人员豁免协议,以保护犯罪的美驻哥军事人员免遭当地刑事起诉或者被引渡到国际刑事法院受审。
  哥最大的在野党自由党众议员帕雷哈指出,美国在哥伦比亚面临危机、急需援助的时刻向哥政府提出这个要求,既是对哥主权的践踏,也是对哥进行讹诈。他说,如果政府接受了美方要求,那就是对哥民主进程及其国际形象的严重打击。
  哥前外长、“哥伦比亚振兴运动”领导人萨宁女士认为,美方的要求对哥伦比亚政府和人民来说是不平等的,美国军事人员以参加反恐怖和反毒行动作为应当享有犯罪豁免特权的理由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哥左翼社会政治阵线前总统候选人加尔松认为美方这个“厚颜无耻”的要求是哥伦比亚人根本不能接受的。他揭露,如果驻扎海外的美军事人员享有豁免特权,他们的犯罪行为虽然受到国际社会谴责,但肇事者往往逍遥法外。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13日在华盛顿表示,如果美方关于签订豁免协议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美方将考虑削减军事援助。


第3版(国际)
专栏:

  我与太平洋岛屿论坛举行对话会
  本报楠迪(斐济)8月19日电 记者李景卫报道:中国政府代表、外交部部长助理周文重今天下午在斐济楠迪与第三十三届太平洋岛屿论坛代表举行会后对话会。从1990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2次派政府代表出席对话会。双方就贸易投资、可持续发展、渔业合作、气候变化、地区安全等问题交换了看法,并达成广泛共识。
  周文重说,当前中国与太平洋岛屿论坛及其成员国的关系正在向深入和全面合作的方向发展。双方高层往来不断,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在文教、体育、卫生等领域的交流富有成果。今年9月,论坛驻华贸易代表处将正式开馆,论坛投资局长年会届时也将在中国举行。
  论坛方面的代表对中国政府多年来向论坛及其成员国提供的援助表示感谢,并表示愿与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日红十字会会谈结束
  发表联合公报同意继续合作
  本报平壤8月19日电 记者赵嘉鸣报道:为期两天的朝鲜和日本两国红十字会代表团会谈今天在平壤结束。据朝中社今天报道,会谈结束后发表的联合公报说,两国政府有关人员也参加了此次红十字会会谈,会谈是在真挚和合作的气氛中进行的,双方在会谈中就失踪人员的调查工作和旅朝日本籍妇女访问故乡等一系列人道主义问题进行了协商并达成四点协议。
  一、作为对1945年前失踪的朝鲜人进行调查的结果,日本方面向朝方通报了3人的身份和其中1人目前仍在日本生活的情况,双方决定将尽快采取措施,为这名朝鲜人与其家属会面提供方便。日本方面还表示将在今后继续和政府有关部门合作,进行更深入地调查并将结果迅速通报朝方。二、朝鲜方面就中央、地方各级红十字会和人民保安省及人民委员会的相关附属机关紧密合作,对日本失踪者进行比过去更广、更深入的调查的有关情况向日方作出了说明。朝方向日方通报了日方提出的失踪者人员中被确认的6人的有关情况,朝方表示将在今后继续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向日方迅速进行通报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日本红十字会代表团在平壤期间和正在进行失踪者调查工作的朝方有关机关人员进行了会面,并就有关调查活动交换了意见。三、双方将以此次会谈制订的名单为基础,在10月下旬实现第四次旅朝日本籍妇女对故乡的访问。四、双方决定在今后紧密联系、开展合作,并根据需要进行事务级磋商。公报最后说,下次会谈的具体日程将在此后尽快确定。


第3版(国际)
专栏:

  8月19日,在阿富汗喀布尔体育场举行的独立日庆典上,一只白鸽落在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身边。当天,数万名阿富汗群众聚集喀布尔体育场,用锣鼓、舞蹈、体育表演和枪声庆祝阿富汗独立八十三周年。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阿富汗前国王查希尔及内阁成员出席了独立日庆祝活动。新华社记者 赵鹏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俄一直升机失事
 至少八十五人遇难
  新华社莫斯科8月19日电 俄罗斯一架米—26军事运输直升机19日在车臣被炮火击中后紧急降落,至少造成85人死亡。
  俄塔社援引俄罗斯北高加索联合集群司令部提供的消息说,这架直升机上共有112名军人,其中5人是机组人员。直升机在车臣莫兹多克—汉卡拉航线飞行时,直升机起火并在汉卡拉机场跑道2公里处紧急降落,结果造成多数人员遇难,其他受伤者被送往战地医院。
  另据两名目击者说,他们看到这架米—26军事运输直升机被地面炮火击中。俄总统普京已要求组成政府委员会,前往车臣调查这次空难的原因。


第3版(国际)
专栏:

  俄罗斯称与伊经贸合作不违规
  美战争威胁无助核查人员返伊
  据新华社莫斯科8月19日电(记者谢荣)俄罗斯外交部副发言人马拉霍夫19日说,俄罗斯同伊拉克有关经济合作计划的谈判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俄伊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没有违反联合国对伊经济制裁的规定,不存在耸人听闻的内容。
  马拉霍夫当天就有报道说俄伊计划签署一项价值400亿美元的长期经济合作协议的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他说,在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去年访俄期间,双方就对两国的长期经贸合作计划进行了讨论。他指出,这一计划既涉及在目前联合国制裁情况下的合作项目,也包括制裁解除之后的合作项目。
  据新华社伦敦8月18日电 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主席汉斯·布利克斯18日说,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威胁无助于促使伊拉克允许核查人员返回伊拉克检查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况。
  布利克斯当天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伊拉克最终可能会同意核查人员重返巴格达。但是,如果伊拉克认为战争不可避免,那么伊可能认为是否允许核查人员进入没有意义。
  据新华社德黑兰8月18日电(记者张胜平)伊朗和巴林18日在此间发表一项联合公报,反对向伊拉克实施任何单方面的军事打击,认为此举将会破坏地区稳定和安全。双方强调要维护伊拉克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干涉伊拉克内政。
  据新华社巴格达8月19日电(记者顾正龙)伊拉克国民议会19日在这里宣布,议会特别会议一致拥护革命指挥委员会15日通过推举萨达姆总统为下届总统候选人的决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