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8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传统农区现代化进程——
跳出农业求发展
中共江西省宜春市委书记 危朝安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农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跳出农业看农业,走出农村抓农村,“以迂为直”,通过加速“两化”,即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拉动农业发展。
  传统农区面临的困惑
  宜春位于江西西北部,生态环境好,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古称“农业上郡”,今谓“赣中粮仓”,农业经济基础比较扎实。以占全省10%的耕地、12%的人口,生产了占全省1/6到1/5的粮、油、肉和水产。全市10县(市、区)有8个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4个分别进入了全国粮食、棉花、猪牛羊肉百名大县排行榜,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茶、优质苎麻生产基地。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建设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我们越来越感到农业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困惑越来越多。突出表现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卖难”问题时有出现。尽管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面向市场,狠抓了农业结构调整,但实际上收效甚微,结果往往在“少了喊、多了砍”的怪圈中徘徊,农业发展始终没有出现大的突破。
  关键是区域发展问题
农业不是单纯的产业问题,而是区域发展问题。农业要发展,必须加速“两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农业发展到新的阶段之后,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种种困难和问题,最难解决、影响最大的是“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
  从宜春情况看,当前农村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由于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剩余劳动力达到5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占了80%,意味着3—4个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要靠一个城市人口来消费。再从农民收入构成看,由于工业化进程缓慢,农民从二、三产业获得的收入较少,而农业本身比较效益低,增收难度越来越大,再投入的钱越来越少。
  尽管宜春财政支农资金每年都在1亿元以上,历年来都呈增长的趋势,近10年年均增长7%以上。但是和发达地区对农业的支持比,和宜春农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比,财政投入的差距还相当大。再比如民间投资,这些年我们加大了农业招商引资的力度,投向农业领域的市外资金、民间资金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农业发展所需资金来说,仍显不足。这一切,都和宜春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不高有直接的关系。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当前农业存在的问题根子不在农业本身,而在于整个经济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太慢。要“以迂为直”,跳出农业看农业,走出农村抓农村,着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城市带动农村,以二、三产业促进农业发展,最终实现振兴农村经济的目的。
  “两化”与农村经济相得益彰
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而拉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宜春市近年来探索出来的基本经验。
  我们的做法是:一方面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做好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文章。特别注重把招商引资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与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结合起来,大大加快了工业化。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推动二、三产业发展。以承办2004年第五届全国农运会为契机,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促使城市化进程驶入“快车道”。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拉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使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2001年重点龙头企业实现产值7.47亿元,交纳税收2476万元,实现利润3290万元。二是加快人口向城市集中步伐,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深化农村改革创造了条件。三是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在充分尊重意愿、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全市土地流转已达50多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10,形成了一批种田大户,种田比较效益明显提高。四是增加了农业投入。招商引资中有不少外资开始选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五荒”资源的开发等。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而且势头越来越好。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随笔

“土地诊所”好
马善记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五谷杂粮的生长离不开土地,土地免不了也会“生病”。人生病了可以上医院,而土地一旦“病”了,却往往找不到“医生”。
  相比之下,内蒙古扎鲁特旗的土地则很“幸运”。因为,该镇农业局为了挽救濒临“危险”的耕地而新近开张了一家“土地诊所”。
  据报道,扎鲁特的耕地全部在丘陵山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化肥、地膜、农药大量往耕地里使用,土地得了“土壤板结症”、“地力下降症”、“土壤污染症”,“营养不良症”等。土壤中营养成分怎么个比例?农民自己看不到,也摸不着,只是凭着感觉走,施肥喷药没个准。到了收获季节,减产的,歉收的,甚至颗粒无收者比比皆是。于是“土地诊所”便呼之欲出。
  开办“土地诊所”无疑大有益处。据报道,扎鲁特旗“土地诊所”一开张,就立即着手给全旗耕地“把脉”:测试各种土地所含肥料成分,然后给土地开方治病。许多农民从自己家的耕地上取上土样,请土地“大夫”“把脉”。数天间,带着土样争先恐后前来就诊者超过100家。张家的耕地缺氮,李家的耕地缺钾,王家的耕地缺磷……“医生”对症下药开出一张张处方,农民们拿着“处方”眉开眼笑,表示“今年可不用愁没收成了”。
  扎鲁特旗“土地诊所”的开办,与其说是土地“幸运”,毋宁说是农民幸运。道理很简单,有了“土地诊所”,土地“生病”了,就能得到及时“救治”,相应地,农民就可能得到好的收成。
  明乎此,各地农业部门都不妨开办“土地诊所”,及时“救治”“土地患者”,从而为广大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江西省万载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大力打造农业特色品牌,今年全县百合种植面积大增。如今,该县1.8万多亩百合长势良好,丰收在望。瞧,正处于盛花期的龙牙百合已成为田野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罗亚毅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呼吁开展“以粮食换农资”服务
  编辑同志:
由于近几年粮食连年丰收,农民手中余粮越来越多,一般农户目前存粮一两千公斤,加上粮食价格下滑,农民不愿多售余粮,存粮损失大,心里十分着急。
  为此,笔者特呼吁有关部门开展“以粮食换农资”的服务:让农民把粮食送到农技站、供销社、农机站等部门直接换取急需的化肥、种子、农药以及农机具等,这样既满足了广大农民的不同需要,又可拓宽部门服务领域,还能增加就业机会。
江苏省盐都县 胡兴扣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推广沼气工程 建设生态家园
商丘百万农民过上新生活
  夏凡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观堂乡王大庄村青年农民李藏辉兴致勃勃地指着满眼翠绿的庭院说:“俺村家家户户实现了自来水,男女分隔的水冲式厕所,建造了新式沼气池,废物生财变宝,如今做饭再也不用烟熏火燎,生活真美好!”说着他将打火机靠近沼气灯,屋里顿时亮堂堂;他轻轻一拧,沼气灶燃起了熊熊火焰。
  “遍野白花花盐碱地,土堆茅坑不分男女,烧柴做饭烟熏泪眼,粪水蚊蝇飞满庭院……”这首民谣道出商丘过去的贫穷、生活方式的落后、庭院环境脏乱差。改革开放以来,商丘几百万民众生活有了极大提高,彩电、冰箱、洗衣机落户寻常人家,但一些旧的陋习并没有被彻底抛弃。
  梁园区区委书记江方众说:“我们实施四位一体沼气系统工程推广,引发人民生活方式大变革,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在农村的具体表现。”商丘市2002年要办十件实事,其中之一就是全市落实“四位一体”沼气系统工程农户达12万户,引导百万群众步入新的生活模式。
  梁园区副区长刘明亮介绍:沼气系统工程的“四位一体”,就是以沼气为纽带,形成“改水、改厕、沼气、养殖”体系,通过生物工程循环利用达到同步发展的能源建设格局。一个5口之家,投资1200元左右,用上自来水,修建男女分隔水冲式厕所,人畜粪便进入8立方米的沼气池发酵后,所产沼气可供全家做饭、点灯,沼液能养3—5头猪,有的还建起了浴池,沼液和沼渣还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料和生态农药。这样每户每年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1500元左右,更主要的是改变了几千年农村的落后生活方式,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商丘市委、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同时确保质量管理,强化技术培训,使建池的成功率达到100%。在资金方面,只要能用的钱都尽可能向“四位一体”建设工程倾斜。商丘市坚持综合利用,充分发展“一气”(沼气)带“三料”(燃料、肥料、饲料),“三料”
  促“五业”(农、林、牧、副、渔),“五业”出效益,做到沼气与发展庭院经济、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相结合,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为了三峡大坝的安全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见闻
卓宏勇
  笔者随国土资源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以及湖北、重庆等省、市的同志,采访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情况。我们处处能感受到,为了三峡大坝的安全,为了“高峡出平湖”的早日实现,中央和地方大劲往一处使,未雨绸缪,一丝不苟地做好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5月底,当我们赶到湖北宜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时,天正下着雨,雨水汇成小溪从山沟间、岩缝里流到滚滚长江中。据指挥部徐开祥总工程师介绍,今年库区降水比往年偏多,在强烈降水和水位快速升降的双重因素作用下,长江两岸较多的边坡可能失稳,极易产生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今年1月25日,国务院批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对三峡库区淹没区和移民开建区内的崩滑体、塌岸、高切坡等进行了全面规划,为以后的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国务院同时对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水利部、三峡建委等各部门的职能做了科学分工,要求6部门相互协调与支持。
  徐总工程师说:“中央如此重视,我们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在明年6月三峡水库初期蓄水至135米水位之前,有197处需完成工程治理,到今年4月上旬,已有142个完成了勘察报告,102个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45个完成了初步设计,8个已经开工。我们将在今年9月以前全部完成197个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和审批手续,并开工治理,保证在明年6月水库初期蓄水前完成一期治理任务。”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马霄汉说,中央为从资金上保证地质灾害治理的顺利完成,拨款40亿元用作专项防治经费,目前已采取切块的办法分批下拨给湖北和重庆,由我们两地专款专用,统筹安排,相应的治理工作也由两省、市全权负责。
  第二天一早,我们乘船逆流而上,到滑坡重点治理地区——湖北巴东县,途经有“五百年一崩”之称的新滩滑坡。新滩滑坡在秭归县,滑坡对岸就是由58条宽裂缝切割的分离体——链子崖危岩体。它也有数百年的崩滑史。滑坡与危岩隔江对峙,江面只有窄窄的几十米宽,一旦崩塌,大量巨石涌入长江,将造成长江断航。看着岩石上那一条条巨大的裂缝和江边的碎石,我们对三峡库区的复杂地形和灾害治理任务的艰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徐总工程师指着岩石上一个个巨大的铆钉对我们说:“链子崖危岩体我们治理了5年,牺牲了5位同志,终于把它彻底制服了。只花了5000万元就取得了几亿元的收益,成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典范。”
  下午到了巴东县红石包滑坡,工人们正在江边工地上热火朝天地打桩、浇筑混凝土。红石包滑坡距离长江仅几百米,巴东油库正建于此。它的治理对于确保长江库岸稳定和巴东油库及巴东县城沿江路的安全至关重要。我们看到原先的油库就在长江边上,底下就是滔滔江水。假如滑坡崩塌,油罐倾斜,罐体破裂,1.6万吨柴油将顺着200米的山势直接流入长江,危害无法估量。红石包滑坡治理指挥部技术负责人邹慧说,“现在我们采取避让搬迁的方法,把油库搬到安全的地方。”
  在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又采访了重庆的云阳、万州以及重庆市区,处处感受到广大干部群众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在万州,一位正在工地上开车搬运砂石的师傅对我们说:“现在是前面洪水洗你脚(长江洪水),后面危岩压脑壳(三大危岩),中间塌方加滑坡(八大滑坡群),不治怎样生活?”。一位当地干部说,许多老百姓世代居住的家都是建在滑坡上,如不治理将直接威胁到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老百姓对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都特别支持。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农民企业家的环保观
——河北定州市热镀锌丝网企业治污小记
章夫 许龙  
  李辛庄和留宿村是距河北定州市25公里远的两个大村子。这两个村近几年发展成了定州市六大特色产业之一的经济小区,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这两个较偏远的农业村,念的却是“工业致富经”——热镀锌丝网加工业。这里的农民挣的是外汇,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的外销售值合人民币近两亿元。
  这些十几年前家庭作坊式的小手工业,如今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个具备相当规模的外贸出口企业,当年的“庭院作坊”也被一座座占地几亩、几十亩的大厂房所替代。企业发展了,村民们富裕起来了,而另一个矛盾也渐渐地凸现出来了——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产生的烟尘、污水、酸气等污染物对周围人畜、树木及农作物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因为这些企业大多分布在村里和村周围。十几家企业的“当家人”开始有了危机感。
  这种危机首先来自“内部”。上学的孩子们个个都是“环保主义者”,他们把老师教的东西再转授给父辈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大家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发展经济更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孩子们的话不能不听,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今天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孩子的明天。
  还有一种压力是来自“国际”方面的。这些丝网企业做的都是外贸生意,国外的客户经常到企业来考察,他们尤其对产品的环保性能要求苛刻。“客户是真正的上帝。”丝网企业的老板们虽然不通外语,但他们见外商参观厂子时总捏鼻子,就知道“上帝”在提意见了。
  环境问题带来的最大压力在“邻里关系”上。常言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去年开始,邻村的一些村民反映地下水被企业严重污染,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一度要求镀锌企业全部关闭整治。市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河北科技大学、保定市环保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协助企业谋划治理方案。成兰平、李占良、李国平等人牵头,十几家丝网企业组织起了一个“定州热镀锌丝网协会”。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后,他们联合起来,筹措400多万元作为环保资金,购买了除尘器、酸雾塔等设备,又进一步改进了废水处理设施。后来,定州市委、市政府委托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对李亲顾镇和高蓬镇地下水进行全面检测。共检测了37项指标,测试报告结果显示:“该地区地下水绝大部分指标达到Ⅰ类水质标准,少数指标为Ⅱ—Ⅲ类标准,安全符合国家规定饮用水标准。”
  最近,“定州热镀锌丝网协会”里又设置了一个专门机构——环保治理监督小组。企业的老板们说,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我们企业更要树立起环保观念,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做不到这一点,吃亏的终归是我们自己。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大庆农网改造为民造福
  本报讯 “七一”前夕,备受黑龙江省大庆市4县农民关注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顺利通过了省电力公司的联合验收。
  大庆农电局担负着周围4县及青岗、安达等264万农村人口的供电任务,管辖的行政村多达1173个。改造前,大庆地区的农村电网线路损坏严重,线损非常大,且布局也不合理。在农村电网改造之前,农民每千瓦时要花0.63元,农网改造后,大庆市4县的农民将和市民一样,每千瓦时只需0.399元。而普通非工业电价也由原来的0.973元/千瓦时降到0.89
  元/千瓦时。农民在购电中实现了和城区的职工享受相同待遇。多项服务设施也都齐全,报修、接电、咨询等都已实现了微机自动化管理。(张宏宇)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石河子启动芨芨草项目
  本报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垦区因地制宜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近日100万亩芨芨草建设项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资金支持并正式启动。
  人工种植芨芨草最早是由新疆天宏纸业集团石河子造纸厂1995年为解决原料紧缺而开始的。经过几年努力,他们已在石河子东泉农场建成了4万亩芨芨草原料基地。此次100万亩芨芨草建设项目启动,可起到以草养农、以农促工、以工富农的作用。(刘震)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砀山发展无公害生产
  本报讯 安徽省砀山县紧紧抓住生态环保建设这个主题,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无公害果品生产,1997年以来,自筹资金9.8亿元用于生态环保建设。现已建成无公害砀山酥梨生产基地20万亩,绿色食品砀山酥梨生产基地2..4万亩,年产无公害水果37万吨、绿色食品4万吨。该县已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通过生态环保项目的实施,该县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比,单位面积果园农药使用量下降20.8%,化肥使用量减少25.9%。
(仝允清 李怀春 朱少峰)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宜丰猪舍里头电扇转
  本报讯 夏日炎炎,笔者日前走进江西省宜丰县新庄镇虎溪村养猪专业户黄美莲的猪舍,只见数十平方米的房子里,两台吊扇和一台壁扇正呼呼地吹个不停,40多头生猪聚在电扇底下,或歇息,或酣睡,或嬉闹……
  这位22岁的姑娘说,前年夏天她家养了12头猪,由于天气太热,生猪不仅生长慢,而且今天这头发烧,明天那头拉痢疾,12头生猪耗去了300多元医药费。去年夏天,她给猪舍装了两台吊扇,结果20多头生猪多创出的效益起码有1100元。今年,她又在猪舍内装了一台壁扇,并将饲养量翻了一番。该村及周围村庄许多农民也给猪舍装上了电扇。
(晏志勇 黄战文)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花开彭家寨
——走青海看生态之一
本报记者 彭俊
  6月21日,对37岁的李秀清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和往常一样,她提着洒水壶,给大棚里的鲜花浇水。在她身前身后,是整齐红艳的一品红。
  然而,这一天却给初来乍到的北京客人以太多的惊喜。人们没有想到,在青藏高原湟水谷地的西宁,能见到如此水灵的各式鲜花——一品红、东方百合、铁炮百合,徜徉在十余种名花之间,给人一种如沐江南春风的错觉。
  这里是西宁市郊的一座小镇——彭家寨,50间大棚构成了一个院落。门口,挂着“西宁卉源农业有限公司”的牌子。土生土长的李秀清,把家里的2亩地全数租给了公司,也把自己从农民变成了公司的计时工人。
  “公司1亩地给我500元租金,上一天班给10元钱,主要工作是浇水。我在公司上了2年班,一年能挣个2000多元工资。先前种麦子,2亩地一年到头挣不了1000元钱,还不能闹个天灾虫害啥的。”李秀清一面干着活,一面和记者唠嗑。
  像李秀清这样的农民工人,卉源公司雇了50多位,都是原有土地的承包户。照她的标准,光这些人的工资,每年至少就得10万元。公司还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估计不会比李秀清们拿得少。支撑这些开支的,是公司的经营业绩。运营两年来,公司每年卖出鲜花150万株、销售额超过300万元。
  记者奇怪,低温缺氧的青藏高原,怎么能让这些娇嫩的鲜花出落得如此水灵?镇党委书记常振安说,“冷凉气候,反而适应某些花卉的生长。比方说百合,低温能使球根茎减少消耗、延缓退化,长势更加喜人。”
  这并非常振安的独家发现。前几年,西宁人从南方引种郁金香。前来作指导的技术人员发现,同样品种的郁金香,在西宁越长越茁实,花儿也越长越大、越开越艳。这个发现鼓舞了西宁人,他们办起了郁金香节,邀请天南地北的花商前来考察,很有些不把西宁弄成西北花都不罢休的劲头。
  而对于常振安来说,让镇政府出资600万元、租地200亩办起这么一家卉源公司,不单单为了种花,也不单单为了一枝独秀地挣钱,“卉源公司是个榜样,我要让它带动更多的农民来种花,给彭家寨的经济结构来个大的调整。”
  麦子、玉米和绵羊,是彭家寨千百年不变的祖传产业。“如今,粮食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饲养绵羊的资源空间和市场空间越来越小。既然我们的气候适合某些花卉生长,为什么不能发展附加值更高、环境破坏更小的花卉产业呢?哪怕做些探索也行啊!”常书记显得有些激动。
  在卉源公司的边上,新崛起了60余间大棚,它们属于附近的农民。卉源公司对这些大棚的主人们承诺:我们提供种苗,我们负责销售,一切照合同办事,利益大家共享,风险我们承担。用不了多久,更多的鲜花,将在这些新的大棚里争相怒放。一种新的产业结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也将如鲜花一般,在彭家寨的土地上迎风吐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