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国际热线

  布什一改上台以来“冷眼旁观”的超脱态度,首次为巴以和平之路标明美国的“路标”,迈开了介入和主导中东和平进程的步伐
透视布什政府中东政策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
  自从布什总统6月24日提出新的中东和平计划以来,美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反响强烈,赞成与置疑兼而有之。布什政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是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从内容上看,布什中东和平计划的确有新东西。第一是正式将巴勒斯坦建国的概念写入了美国中东政策之中(18个月内建立一个临时性国家,3年后正式建国),还许诺向巴方提供经济援助。这些是美国向巴方拿出的“胡萝卜”,但同时也举起极为严厉的“大棒”:要求巴勒斯坦必须与恐怖势力彻底决裂,在政治、经济、司法等方面实行全面的“民主改革”,选出新的领导人、建立新的政体、与邻国达成新的安全安排。布什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舆论普遍认为,布什目的显然是要“封杀”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政治生命,而且将此列为巴建国的先决条件之一。第二,布什承认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是解决巴以争端的原则和基础,要求以色列首先撤军至2000年9月28日巴以冲突爆发前的位置,停止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继续建立犹太人定居点,最终同意撤军至1967年中东战争前的国际边界。
  从实质上看,布什中东和平计划是美国“偏以压巴”一贯政策的一个新的延续。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坚强盟国,无论是牵制阿拉伯激进国家,打击伊斯兰世界的极端势力,还是铲除中东所有反美势力,美国离不开以色列帮忙。布什上台以后,多次邀请沙龙访美,商讨解决中东问题的出路,虽对沙龙的黩武手段有所节制,但多次声称以色列“有权自卫”,这无疑是对沙龙“铁血”政策的大力支持。而对阿拉法特却是另一番态度,不仅从未与阿拉法特谋面,连电话也没有通过一个。在巴以冲突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布什对阿拉法特越来越不耐烦。布什正式提出计划之前,白宫就表示巴方必须实行改革,让新的领导人“脱颖而出”。
  从各方的反应来看,布什中东和平新计划虽有可行性,也有不少难题。说其可行,是因为布什计划的基本路子是先建国再谈判,一方面满足了巴方多年追求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以方推迟解决耶路撒冷地位等棘手问题的要求。所以巴以双方各取所需,按照自己的解读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布什的计划。从长期看,布什计划肯定需要加以修改或补充;而短期内,这一计划至少可以对冲突不止的巴以关系起到缓和或稳定的作用。
  说计划尚有诸多难题,是因为布什只提出了一个解决巴以冲突的大体框架,而对执行并无具体措施。《纽约时报》称,布什计划是一个“打了就跑”的计划,打的是阿拉法特,而对引起的后果则一概不管。布什计划对中东问题国际和平会议、巴以边界如何划分、耶路撒冷和难民等其他问题都没有涉及。再说,阿拉法特是否会真的下台,巴勒斯坦进行的政治、经济、司法改革能否符合“美式标准”,巴以能否就安全问题达成妥协,都是未知数。其中一项不成,布什计划就成了一纸空文。
  总之,布什的目的是在支持以色列和打压巴勒斯坦的基础上,适度迎合巴以要求,以期缓和双方冲突,建立一种有利于美国全球反恐的中东格局,从而加强美国对中东的主导作用和对世界的领导权。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安全墙是否能带来安全?图为以色列为防止自杀性炸弹袭击修建的安全隔离墙的西段部分。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充满疑点的计划
本报记者 朱梦魁
  在国际社会和中东各方的期盼和关注下,在巴以冲突愈演愈烈的紧要关头,布什政府的中东和平计划终于在6月24日出台了。尽管美国竭力兜售和叫卖,但该计划只博得以色列当局一家喝彩,巴勒斯坦和阿拉伯方面则非议蜂起,就连美国的西方盟友也对计划的可行性疑虑重重。
  美国的中东和平新计划涉及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三个方面,并对三方分别提出了要求和条件。值得关注的是,这项计划的要点首次建议3年后建立巴勒斯坦国,并主张根据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以色列军队撤至1967年战争前的国际边界。
  从表面上看,美国的和平计划与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并无二致,但巴建国和以撤军这两个核心环节的前提却大相径庭,且紧密相关的二者没有同步的时间表。关于中东和平的其他要点,计划也未就美国怎样履行调解人的责任、以色列何时分阶段撤军、东耶路撒冷的最终地位如何确定等重大问题提出明确的意向。中东地区舆论普遍认为,美国的中东和平计划是一项“难以实施和令人失望”的计划。
  在巴勒斯坦问题上,计划对巴勒斯坦建国设定了许多苛刻条件,包括巴方彻底制止暴力活动、年内选举、领导机构改革和一年半之后建立临时国家等项。美国甚至公然排斥巴领导人阿拉法特,要求巴方“选出新领导人”。美国粗暴干涉巴内政的行径遭到巴勒斯坦和阿拉伯方面抵制,许多欧洲国家也主张巴领导人应由巴人民自己选择。计划还要求巴权力机构必须进行改革,但改革到什么程度才能让美国和以色列满意呢?另一方面,计划还对阿拉伯国家提出了铲除恐怖组织基地、阻止对恐怖组织的援助、与以色列建立密切关系等多项要求,并点了一些支持这些组织的国家的名字。难怪当地的舆论认为,从巴以冲突和美国计划中可以看出,“美国说了以色列所想说的,以色列干了美国想干的。”
  与美国对巴勒斯坦和阿拉伯方面的要求相比,以色列几乎没有什么“必须”的和平义务可言。美国只是“希望”以色列同意撤军,至于何时撤出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巴勒斯坦领土、让多少巴难民回归家园等重大问题,美国的计划都是一笔糊涂账。必须指出,巴勒斯坦问题和巴以冲突的症结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9·11”事件之后,中东局势发生了一系列新的演变。美国支持以色列大打“反恐牌”,搁置“土地换和平”,片面强调“安全换和平”、“武力换和平”和“反恐换和平”。赖于美国的一味偏袒,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拒不执行联合国几十项决议、而又可以不受任何制裁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由于美国单边主义的盛行和联合国作用的“边缘化”,中东和平进程正在歧途中渐行渐远。
  要使中东和平进程免于倾覆需要稳固两个支点,一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希望,二是以色列的安全;而两个支点的唯一基础是以色列归还被占领土,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独立、自决和建立国家的合法权利。当前,中东严重的危机形势呼唤公正的调解和公正的和平。然而,举世关注的美国中东和平计划又引发一个老问题:美国在解决中东问题上的这碗水为什么总是端不平?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巴以双方在归还被占领土上争议巨大
美中东和平计划前景难料
本报驻埃及记者 徐平
  布什总统最近提出的美国中东和平新计划似乎分别迎合了巴“立国”与以“反恐”的要求,但是由于美国对巴勒斯坦的要求是“现在时”,而对以色列的要求却是“将来时”,所以美国中东和平新计划要想付诸实施恐怕不容易。
  美中东和平新计划要巴勒斯坦停止一切反以恐怖袭击行动,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为此,美要求阿拉法特下台,甚至表示即使他再次当选为巴勒斯坦民选领导人也不再和他打交道,但这一主张在阿拉伯和巴勒斯坦却难被广泛接受,就连美国的欧盟伙伴也不同意。
  要实现中东和平就必须要保证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能作此担保么?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及其外国支持者认为,他们停止反以的条件不仅要求有一个巴勒斯坦国,而且这个国家还要有权决定它是否愿意与以色列和平共处。这是今后巴建国道路上的一大争端。
  关于以色列撤军问题,美国计划要求退回到1967年战争以前的实际控制线。但是由于这条实际控制线从来就不是巴以和阿以之间的正式边界线,再加上它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实现的难度同样很大。以色列不想撤回到1967年战争前的实际控制线,现任的沙龙政府更加反对,认为这将危及以色列的安全。从这个实现中东和平关键问题上的巨大争议中可以得见,布什的中东和平新计划的前景难以预料。
  美国提出和平新计划并非是毫无依据,也确实指出了阿以争端和巴以谈判的实质和根本,问题是解决的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在以色列内部,工党认为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符合以色列的根本利益。在阿拉伯世界,埃及、约旦、沙特和叙利亚等主要国家对于美国的计划都有不同意见。现在的燃眉之急是在以色列继续占领巴领土并任意侵占巴控区,巴以暴力冲突有增无已,以色列撤军和巴以复谈遥遥无期。在这种前所未有的严重形势下,美国的中东和平新计划如何启动?何时启动?
  有分析认为,考虑到布什宣布的美国中东和平新计划“虚多实少”,没有明确给阿拉伯人多少实在的东西,很多阿拉伯人关切的问题完全没有承诺,还有待在未来3年去商讨。另一方面,美以在中东反恐问题上似乎忽视了重要一点,即巴领导人阿拉法特未能做到的,其他继任者也未必能够做到。由于长期战争遗留的仇恨,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不愿与沙龙握手和解。美国现在却不顾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强人所难,表明它在中东问题上不愿承担任何责任,这一立场显然与美国中东和谈“调解人”的角色不符。
  美国中东政策的变化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不安。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难以消除,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民还将继续在灾难和战乱中挣扎求存。(附图片)
  7月2日,以色列士兵包围了位于约旦河西岸城市希伯伦的巴勒斯坦技术大学,并逮捕了约100名巴勒斯坦学生。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欧盟在中东唱自己的调
主张平衡政策和尽早召开中东和平国际会议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姚立
  一段时期以来,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穿梭于中东地区,欧盟一些主要成员国的外长也不断走访中东冲突的有关各方,积极推动巴以对话和有关中东国际会议的召开。欧盟的这些举措反映了欧盟要在中东地区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并将此举看作是欧盟建设共同安全和外交政策努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以来,面对中东地区局势的不断恶化,欧盟在中东地区的斡旋活动更加活跃。欧盟所以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态度积极,因为欧盟在中东地区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作为欧盟国家主要的石油供应地,中东地区的稳定对欧盟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欧盟缺乏共同的对外政策,在国际舞台上难以“用一个声音说话”,在中东问题上的影响也因此受到限制。欧盟清楚自己的“弱点”,因此,在中东问题上一直积极推动美国发挥作用,认为美国在解决中东问题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欧盟虽愿意在中东发挥更大作用,但并无“取而代之”的奢望和能力。
  长期以来,欧美在中东问题上的分歧日益明显。欧盟的主张显得注重“平衡”,不像美国明显地偏袒以色列。如此次布什提出的关于中东和平的计划,公然要巴领导人阿拉法特“靠边站”。对此,欧盟没有随声附和,反应比较“谨慎”。尽管欧盟国家表示布什提出计划的目的和欧盟追求的“并行不悖”,但对布什要阿拉法特“走人”的想法“不以为然”。欧盟下半年的轮值主席国、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就表示,欧盟“将不会要求阿拉法特或该地区的其他什么领导人去职”。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盟主要成员国政府也都强调只有巴勒斯坦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合法领导人”,别人无权干涉。索拉纳在不久前发表的谈话中重申,现在召开中东和平国际会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而恰恰对欧盟十分重视的这个国际会议,布什在他的和平计划中却“只字未提”。
  对于欧盟在中东问题上的“平衡政策”,以色列当局颇有微词。沙龙政府认为,欧盟在中东问题上缺乏“公允”,不仅在经济上援助巴勒斯坦,政治上也为阿拉法特“撑腰”,而对以色列却缺乏应有的同情。因此,以色列对欧盟在中东地区的“斡旋”采取了一种“消极”的配合态度。今年早些时候,以色列断然拒绝了欧盟领导人要会见被以色列“围困”了的阿拉法特的要求,使欧盟领导人“悻悻而归”。相反,以色列却为美国的特使大开“绿灯”。这就使欧盟和以色列的矛盾趋于表面化,引来欧盟一些领导人对以色列这种“侮辱性的做法”的极大不满。
  尽管欧盟在中东地区的作用有限,但欧盟不会“知难而退”。随着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对中东问题的进一步介入,欧盟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的态度只会更加积极。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在对待巴以冲突问题上,英国的立场一直有别于美国
特殊盟友不捧场
本报驻英国记者 史宗星
  英国虽然是美国传统的“特殊盟友”,但对布什总统的中东和平新计划,尤其是计划中要阿拉法特下台的要求,表示了不支持的态度。这使一向为所欲为的美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说,只有巴勒斯坦人民“有权决定由谁带领他们走向最终和平解决”,“如果在新的选举中阿拉法特重新当选,英国将继续与他打交道”。布莱尔首相在参加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期间,与布什总统举行了双边会晤,在会晤后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布莱尔虽然对美国参与中东事务的姿态表示欢迎,但他认为,“选谁当领导人应由巴勒斯坦人民自己决定,西方大国不应干预”。唐宁街10号在描述这次会晤的气氛时,使用了“坦率”、“开诚布公”和“完全无拘无束”等字眼,英国媒体由此推断,布莱尔和布什之间发生了自“9·11”事件以来“最尖锐”的一场争论,英美“特殊关系”面临考验。
  英国对布什宣布的中东和平计划没有像以往那样随声附和,这恐怕是美国没有料到的。但分析人士认为,实际上,在对待巴以冲突问题上,英国的立场一直有别于美国。“9·11”事件发生之后,布莱尔就向布什强调了中东问题的重要性,认为不解决中东冲突,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威胁。在具体解决方案上,英国不满美国过于偏袒以色列的做法,而主张照顾冲突双方的利益。用外交大臣斯特劳的话说,巴方有责任结束自杀式炸弹袭击,而以色列应该从被占阿拉伯领土上撤出。
  在英国看来,当务之急是加大国际斡旋力度。本月2日,受布莱尔首相派遣,英国外交事务副大臣奥布赖恩前往中东,并在约旦河西岸拉马拉的巴勒斯坦总部会晤了阿拉法特。随后,他又去以色列会晤了以方高级官员。据路透社报道,奥布赖恩的使命,是向阿拉法特“重申伦敦对他的承认”。同一天,英国作为东道主接待了来自联合国、美国、俄罗斯和欧盟四方的特别代表,在伦敦就国际社会有可能共同采取的调解行动举行了会晤。英国的这些行动,表明它试图在解决这场危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布莱尔这次公然与布什“叫板”,除了美国的方案确实让英国难以表达支持之外,还有其稳固执政基础的考虑。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9·11”事件之后,由于布莱尔“跟美国太紧”,已引起许多英国公众的不满,甚至一度有部分议员想发动“倒布”行动。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布莱尔的民众支持率已降到他执政5年来的最低水平。这对布莱尔的执政前景是个不祥预兆。显然,布莱尔不能不顾及来自国内的压力。必要时对美国说“不”,对他和他的工党政府来说,不见得不好。此外,由于布莱尔政府对布什中东新和平计划的立场与欧盟基本吻合,这对英国在欧盟中进一步发挥作用也是有益的。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历史证明,单靠美国一家解决不了中东问题
联合国作用不容忽视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何洪泽
  作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情况最为复杂、交战最为激烈的地区冲突,中东问题一向是联合国关注的焦点。尽管美国一心想主导中东问题,但历史证明,单靠美国一家解决不了中东问题。在中东问题上,联合国的作用不可缺少,也不容忽视。
  3月末,当以军大肆进攻巴被占领土时,安理会马上举行紧急会议,分别通过1397号和1402号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从拉马拉撤军。4月2日,安理会分别与以巴代表进行背对背会谈,寻求解决冲突的办法。4月3日,安理会举行一整天的公开会议,讨论中东局势,有60多个国家的代表发言。4月4日安理会又通过决议,再次要求以撤军。5月7日,联合国大会还举行了中东和巴勒斯坦问题第十次紧急特别联大续会,又有几十个国家代表发言。这些行动充分说明,联合国历来密切关注中东问题的演进和解决前景。
  为制止局势进一步恶化,安南秘书长派遣的中东问题特别协调员拉森,一直在中东地区与各有关方面接触,并把真实情况报告给秘书长和安理会。在发生杰宁难民营大规模平民死亡事件后,安理会又通过1405号决议,决定向杰宁难民营派出调查组。虽然由于以色列方面拒绝配合,调查组最终未能成行,但它对防止继续在冲突中滥杀无辜是有重要作用的。安南秘书长还在4月18日向安理会提出派遣多国维和部队的建议。尽管由于以色列的反对,这个建议现在还不现实,但中东问题最终解决时,可能还是一种必要的安排。
  由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亲自参与斡旋,形成了“中东四方”磋商机制。安南秘书长不仅对以巴冲突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发表声明和谈话,亲自与阿拉法特和沙龙通话,更重要的是,他与美国、欧盟、俄国等有关方面领导人,形成“中东四方”的磋商机制,这对中东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意义。中东问题错综复杂,美国难以一手包办。“中东四方”机制则有可能使解决中东问题的方案比较公正、平衡,有助于问题的逐步解决。
  联合国的人道援助机构对保持中东地区的稳定功不可没。这次以巴冲突已持续一年多,在这样的环境下,巴勒斯坦平民的生活艰难可想而知。但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难民浪潮。这与联合国人道机构的工作人员不顾安危,在以色列多次阻挠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向巴勒斯坦难民提供救援物资很有关系。在激烈的以巴武装冲突面前,这种难能可贵的行为为政治解决中东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现在,布什总统提出了新的中东和平计划。但这种“没有阿拉法特”的和平计划显然是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国家难以接受的。安南秘书长公正地指出,谁来当巴勒斯坦领导人的问题应当由巴勒斯坦人民自己来决定。他还强调,新计划的具体内容应当由“中东四方”先进行磋商。在这四方中,联合国是不可缺少的一方。这表明,联合国在中东问题上不仅不会被边缘化,而且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以色列计划的“克隆” 与阿拉伯和平倡议相去甚远 模糊之处需要澄清
叙黎等国反应不一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吴文斌
  对布什中东和平新计划最为关心和反应最为强烈的,除巴以之外,当属中东和平进程的当事国黎巴嫩和叙利亚了。
  黎巴嫩总统拉胡德在布什宣布其和平计划的第二天就公开表示,布什提出的不是什么计划,而是他对中东地区问题及其前途的一种看法和愿望罢了。他强调,摆脱当前中东危机的“唯一途径”就是坐在谈判桌前,讨论贯彻落实安理会有关决议。黎议长贝里指出,布什计划实属以色列计划的“克隆”,它葬送了马德里和会及“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和基础,开创了“安全换和平”的新机制,其所谓的“临时巴勒斯坦国”只不过是保障以色列安全的“民事管理机构”。
  一向以奉行稳健外交著称的叙利亚,对布什的新计划先是保持沉默。一直到6月29日,叙利亚官方的《十月报》才发表专栏评论家的文章,指责布什将阿拉伯和平方案完全置之度外,毫不掩饰地支持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占领和暴行,已丧失了作为中东问题调解人的作用和功能。
  针对布什在其和平计划中要求叙利亚在反恐战争中选择正确道路、关闭恐怖分子营地、驱逐恐怖组织的要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7月1日在这里接见黎巴嫩《旗帜》报社长和总编辑时,已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巴沙尔重申,叙利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黎“真主党”为解放每一寸被占领土而进行的斗争。在40万巴难民中成立的巴勒斯坦各抵抗运动在叙只有政治和新闻机构,而针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行动,都是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内筹划和实施的。他强调,中东和平进程只有回到联合国有关决议、马德里和会原则、阿拉伯和平倡议的正确基础和轨道上来,才能取得进展和最终实现全面、公正和持久的和平,舍此别无他途。他还呼吁阿拉伯民族加强团结应对挑战。此间舆论认为,这无疑表明叙与美已公开对垒。
  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国家对布什和平新计划态度尤为谨慎,既不表示支持,也不表示反对,只说布什计划“有积极因素”,但也有许多“模糊点”,尚需澄清和说明。沙特内阁7月1日发表声明重申,沙特期待有关方面与美国务卿鲍威尔联系的结果,以便将布什计划中的“积极因素”落到实处。
  海湾国家认为,布什计划存在三点积极因素:一是建立巴勒斯坦“临时国家”;二是以色列撤回到1967年战争前的边界;三是停止建立犹太人定居点。然而,就是这三点“积极因素”也包含许多的悬念。首先,阿拉伯倡议要求建立一个具有完整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而布什的“临时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令人堪忧。因为它既可是“临时的”,也可以变为“长期的”,更有可能被取消,而以色列撤军和停建定居点两项内容更为空洞,布什计划没有提出相关的时间表和具体规定。
  对于美国抛开阿拉法特的意向,阿拉伯国家认为此举严重违反国际法准则,伤害巴人民族感情和尊严,并对此产生的后果深感忧虑和不安。海湾国家尽管认为布什计划内容与沙特提出并经阿拉伯首脑会议一致通过的阿拉伯和平倡议相去甚远,但它毕竟是布什上台以来在阿拉伯、欧盟等各方积极推动下出台的第一个关于中东问题的和平计划,希望以此为契机,打破中东和谈僵局,重启阿以和谈的大门。
  为此,海湾国家企盼着美国务卿鲍威尔能前来中东进行斡旋,并就计划做出解释和说明。然而,据悉,鲍威尔已不返中东。此间媒体称,因为他自己明白,他在美政治外交决策层已成了强硬派的“俘虏”,对其阿拉伯盟友已没什么话好说,况且布什计划的内容似乎也没有讨论的余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