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共中央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
 结合实际认真执行《干部任用条例》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各大军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
  现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1995年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基础上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了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是我们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干部任用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对于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一定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干部任用条例》,大力宣传《干部任用条例》,严格遵守《干部任用条例》。选拔任用干部必须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办事,严格把关。对本级管理的干部任用,不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不上会;对上级管理的干部任用,不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不上报;对下级报来的干部任用,不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不审批。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坚强的党性、良好的作风保证《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执行。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增强政治观念、组织观念、法纪观念,带头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不允许个人说了算。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照章办事,严格履行程序。要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不正之风的干扰,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要切实加强对《干部任用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行为的查处力度。要把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情况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监督制度。要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条件、程序和纪律选拔任用干部的,要严肃查处,问题严重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不断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选贤任能的科学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施展才干创造条件。
  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告。
  中共中央
2002年7月9日


第1版(要闻)
专栏:

“退耕还林还要苦干十年”
——朱镕基总理考察延安生态环境建设侧记
新华社记者 孙杰 王世焕
  “延安变绿了,延安变美了!”七月十六日中午,一架波音七三七飞机飞临革命圣地延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到延安,考察这里的退耕还林工作。
  当专机在延安上空盘旋准备降落时,朱镕基从飞机舷窗俯视延安大地,望着映入眼帘那一片片绿色覆盖的山峁沟梁,心中十分高兴:“没想到延安的绿化会这么快,变化会这么大。”
  这是朱镕基第三次到延安考察。一九九二年八月和一九九九年八月,朱镕基曾先后到延安考察工作。陕北高原黄土裸露的山峁沟梁和水土流失加剧的情景,使他心中十分焦急和忧虑。
  由于自然条件等诸多原因,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安一直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高达二点五八亿吨,占陕西省入黄泥沙量的三分之一。多年来,延安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但是长期广种薄收和牛羊散牧的落后生产方式,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年年栽树不见树,年年种草不见草”,延安的土地始终是“山是和尚头,沟里没水流,三年两头旱,十种九不收”,农民生活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一九九九年八月六日,在延安考察工作的朱镕基曾深情地说,“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人民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延安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但是,延安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还未得到根本改善。国家有关部门和陕西省要把延安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加大资金投入,给以政策支持。延安人民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把过去“兄妹开荒”的革命精神,发展为“兄妹造林”,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为建设一个山清水秀的延安作出新贡献。”
  正是那次在延安考察,朱镕基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政策措施,要求延安在退耕还林工作上先走一步,为全国做出榜样。那次考察结束时,朱镕基还再三叮嘱延安当地的干部:“要抓紧时间退耕还林,我三年后要来检查。”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三年过去了。三年来,延安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退耕还林活动。延安市十三个县(区)全部成为国家退耕还林(草)试点县。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达到三百四十一点八万亩,分别占陕西省的百分之四十二和全国的百分之十。昔日中国红色革命的圣地,掀起一场规模空前的绿色革命浪潮。这期间,朱镕基总理也一直牵挂着延安退耕还林工作进展的情况。
  七月十六日下午,朱镕基到达延安稍事休息后,便和随同考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等乘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前往延安郊外宝塔区川口乡党庄流域考察。
  党庄流域治理区总面积四十一平方公里,有十二个行政村,七百一十九户人家。1999年以来,退耕还林1.62万亩,流域治理面积达到76%。退耕还林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宽了农民致富门路,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的1520元增加到2001年的2013元。党庄流域治理只是延安退耕还林工作的一个缩影。200万延安人民通过3年来的实践已充分体会到,退耕还林不仅仅治理了水土流失,而且是调整农业结构、农民增收的一条成功之路。如今,当地农民的“信天游”又有了新歌词:“山坡上栽树崖畔畔上青,羊羔羔养在家门中;草棵棵赛过粮苗苗,退耕带来好光景……”
  站在一个叫西尧沟的山峁上,朱镕基举起望远镜向远处的山峁望去,只见沟沟峁峁上被绿色所覆盖,刺槐、杨柳、水桐及各种果树,栽种在一面面坡和一个个鱼鳞坑里;沟底淤好的坝地上,绿油油的玉米叶在微风中摇曳。望着眼前的情景,听着当地干部的介绍,朱镕基舒心地笑了。
  随后,朱镕基一行又驱车60余公里,深入到燕沟流域考察。3年前,朱镕基在燕沟流域的聚财山上考察时,满目所及是光秃秃的山峁、被雨水冲刷得支离破碎的沟岔和一些种着稀稀拉拉庄稼的坡耕地。当时他看到这副情景,心中很不是滋味。3年后的今天,他又来到燕沟流域,站在一处叫沟门梁上的山上,看到燕沟流域内原有的坡耕地被一片片树苗和草地所取代,满目荒凉的黄土山坡正孕育着绿色的生机。当地负责人向朱镕基汇报道,燕沟流域治理区内原有的6.39万亩坡耕地已退耕6.08万亩,治理面积达到78%。仅仅几年的工夫,山上的植被就恢复起来。老百姓总结说: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舍饲养羊的做法,既解决了国家要“被子(植被)”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民要“票子(钞票)”的问题。
  7月的延安,正是酷暑时节。尽管黄土高原上热浪袭人,但朱镕基兴致很高。他从沟门梁的南边看到北边,还提醒随行人员:“小心别踩着小树苗。”他还不时向当地干部询问“这里都种了什么品种的树木?成活率有多高?农民退耕后长远生计如何解决?农民烧柴问题如何解决?”等。
  考察快要结束时,望着远近尽入眼底的绿色山峁,朱镕基对当地干部说,“3年后故地重游,看到这里的绿化和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心里非常高兴。现在看起来,延安退耕还林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事实说明,中央关于退耕还林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但延安的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对已有的成绩还不能够满足,山峁绿化还是草多树少,离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山川秀美的要求和目标还相距甚远。起码还要再坚持苦干十年,才会大有成效。因此,延安人民要继续退耕还林、封山绿化、承包到户。在严格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国家一定会兑现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100公斤粮食、20元管护费和一次性补助50元种苗费的政策。我相信,只要把这些政策落实了,一个山川秀美的新延安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那时候,革命圣地延安一定会更加漂亮,到这里来观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人会更多。”
  离开燕沟时,当地负责人说道,“朱总理,3年后希望您再来看一看。”朱镕基愉快地点了点头。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致电热烈祝贺鲍肯内德就任荷兰首相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23日致电热烈祝贺鲍肯内德就任荷兰王国政府首相。贺电全文如下:海牙荷兰王国政府首相鲍肯内德阁下:
  在阁下就任荷兰王国政府首相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阁下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祝阁下在履行这一重要职务期间取得成就。
  中国一向重视同荷兰的关系。中国政府愿同荷兰政府一道,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朱镕基
2002年7月23日于北京


第1版(要闻)
专栏:

  今年新疆吐鲁番葡萄丰收,全市鲜葡萄产量预计将在30万吨以上。这是农民正在把葡萄装箱。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会见世界著名大学校长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吴黎明)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来京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世界著名大学校长。李岚清就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与来宾交换了意见。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副部长章新胜、周济等会见时在座。
  由教育部举办的首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于7月22日至8月1日在京举行。论坛希望借鉴国外大学成功的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中国大学校长的战略思维、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教育部邀请了17位海外著名大学校长、专家与会讲演,其中包括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等世界著名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中方80名大学校长参加了论坛。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
  中共中央最近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干部任用条例》是党的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成果,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在当前的形势下,颁布实施《干部任用条例》,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它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对于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选什么样的人,怎样选人,历来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老一辈革命家倡导的马克思主义用人观,提出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而且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关键是要选好人、用好人。他明确指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坚持走制度创新的路子,用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来保障把人选准用准。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基础上修订颁布的《干部任用条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干部工作丰富的实践经验,认真贯彻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科学的用人思想,标志着我们党的干部工作在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的进程中,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干部任用条例》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其基本精神,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党的干部工作原则,用科学的制度、民主的方法、严密的程序、严格的纪律,选拔任用德才兼备、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党政领导干部。《干部任用条例》的鲜明特点,是坚持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了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它坚持扩大民主,在健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方面有新举措;坚持完善程序,在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方面有新进展;坚持制度创新,在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疏通干部能上能下渠道方面有新突破;坚持有效监督,在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方面有新规定。
  认真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进一步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是全党特别是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贯彻执行好《干部任用条例》,首先要认真学习好《干部任用条例》。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干部任用条例》,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结合起来,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各级党委(党组)要对本地区本部门学习《干部任用条例》作出部署。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学,亲自抓。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党委(党组)的部署,具体抓好落实。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学习,使各级领导干部熟悉《干部任用条例》,组织人事干部精通《干部任用条例》,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干部任用条例》。要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使《干部任用条例》真正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努力形成有利于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有效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的良好社会氛围。
  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关键在各级党委(党组),关键在主要领导干部。各级党委(党组)和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政治观念、组织观念、法纪观念,以坚强的党性、良好的作风保证《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执行。在用人问题上,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干部标准,公道正派,任人唯贤,不允许搞任人唯亲;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不允许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不允许违反程序,我行我素;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坚决抵制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不允许拉关系,讲人情,给那些心术不正、跑官要官的人以可乘之机。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照章办事,严格履行程序,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不正之风的干扰,做到坚持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不动摇,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不走样,履行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不变通,遵守干部选拔任用的纪律不放松。要加大对《干部任用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的力度。对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人和事,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只要我们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定不移地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就能够把那些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领导干部队伍,开创人才辈出、生机勃勃的干部工作新局面。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宣部召开理论界座谈会强调
  以“5·31”重要讲话为指导
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本报北京7月23日讯 记者杜飞进、郑剑报道:中宣部今天在京召开理论界学习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和7月16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重要讲话座谈会,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界要把思想统一到“5·31”讲话精神上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多出优秀人才,多出优秀成果,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活跃,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为党的十六大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发言摘要见第六版)会议强调,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进一步丰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界要以“5·31”讲话为指导,把思想统一到讲话的主题上来,统一到讲话对形势的判断和党的历史使命上来,统一到讲话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要求上来,统一到讲话关于改革、开放、发展和党的建设重大问题的阐述上来,统一到讲话向全党提出的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要求上来。
  会议指出,江泽民总书记7月16日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要讲话,继去年8月7日在北戴河和今年4月28日在人民大学的讲话之后,再次从治党兴国、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阐述了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方针,指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正确方向,对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切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
  会议指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大力推动理论创新。要立足中国实际,放眼世界大势,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深入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从人民群众广阔而丰富的实践中提炼研究题材,汲取思想养分,提出真知灼见,创造学术精品,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服务。要切实改进文风,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浅出,简洁明快,以真理服人,以事实服人,增强说服力、战斗力。
  会议指出,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要充分尊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律,尊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培养好人才,吸引住人才,使用好人才,特别要加强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把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伟大祖国振兴发展的宏伟大业上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系祖国,心系人民,自觉把自己的学术追求融于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创造更多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
  会议指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关键在落实。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投入,加强规划,改进管理,努力形成一个坚持正确方向、符合科学研究规律的引导机制,形成一个鼓励学术探索、推动学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形成一个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竞争机制,形成一个哲学社会科学的成果应用机制,促进学术研究的活跃,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进步。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全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去,把是否体现“三个代表”要求作为衡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根本尺度。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观察新的形势,分析新的情况,研究新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深入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深入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统一关系,深入宣传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兴起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不断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中央编译局局长韦建桦、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冷溶、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张研农、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汝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国防大学原副校长侯树栋、《求是》杂志副总编辑张晓林、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李忠杰、全国社科规划办主任董京泉等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发了言。会议由中宣部副部长雒树刚主持。


第1版(要闻)
专栏: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面贯彻执行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五)民主集中制原则;
  (六)依法办事原则。
  第三条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符合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结构合理、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的要求。
  应当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
  第四条 本条例适用于选拔任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不含正职)和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成员的选拔任用,参照本条例执行。
  选拔任用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参照本条例执行。
  选拔任用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条 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职责,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 选拔任用条件
  第六条 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做出实绩。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四)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五)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六)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集中正确意见,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还应当努力达到中央对高级干部提出的各项要求。
  第七条 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应当具备下列资格:
  (一)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二)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
  (三)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四)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地(厅)、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五)应当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五年内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
  (六)身体健康。
  (七)提任党的领导职务的,应当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龄要求。
  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破格提拔程序另行规定。
  第八条 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越级提拔的,应当报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
  第九条党政领导干部可以从党政机关选拔任用,也可以从党政机关以外选拔任用。
  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
  第三章 民主推荐
  第十条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民主推荐的结果在一年内有效。
  第十一条 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按照领导班子职位的设置全额定向推荐;个别提拔任职,按照拟任职位推荐。
  第十二条 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由下列人员参加:
  (一)党委成员;
  (二)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的党组成员或者全体领导成员;
  (三)纪委领导成员;
  (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委工作部门、政府工作部门、人民团体的主要领导成员;
  (五)下一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
  (六)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
  推荐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成员人选,应当有民主党派、工商联的主要领导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参加。
  第十三条 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主持,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一)召开推荐会,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供干部名册,提出有关要求;
  (二)填写推荐票,进行个别谈话;
  (三)对不同职务层次人员的推荐票分别统计,综合分析;
  (四)向上级党委汇报推荐情况。
  第十四条 个别提拔任职,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和民主推荐的程序,参照本条例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民主推荐工作部门领导成员人选,由本部门的领导成员、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和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参加;本部门人数较少的,可以由全体人员参加。
  民主推荐内设机构领导成员人选,参照上列范围执行。
  第十六条 领导班子换届,由本级党委书记办公会根据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反馈的民主推荐情况,对考察对象人选进行酝酿,本级党委常委会研究提出考察对象建议名单,经与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沟通后,确定考察对象。对拟新进党政领导班子的人选考察对象,在本条例第十二条所列人员范围内进行公示。
  个别提拔任职,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
  考察对象人数一般应当多于拟任职务人数。
  第十七条 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第十八条 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所推荐人选不是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第十九条 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可以由组织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
  第四章 考察
  第二十条 对确定的考察对象,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严格考察。
  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考察工作,由主管方负责,会同协管方进行。
  第二十一条 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
  各级党委(党组)根据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制定具体考察标准。
  第二十二条 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一)组织考察组,制定考察工作方案;
  (二)同考察对象呈报单位或者所在单位的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就考察工作方案沟通情况,征求意见;
  (三)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情况,通过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干部考察预告;
  (四)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情况;
  (五)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同考察对象呈报单位或者所在单位的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交换意见;
  (六)考察组根据考察情况,研究提出领导班子调整的初步方案,向派出考察组的组织(人事)部门汇报,经组织(人事)部门集体研究提出任用建议方案,向本级党委(党组)报告。
  第二十三条 考察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拟任人选,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一般为:
  (一)党委、政府领导成员,人大常委会、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成员;
  (二)考察对象所在单位领导成员;
  (三)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有关工作部门或者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
  (四)其他有关人员。
  第二十四条 考察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拟任人选,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一般为:
  (一)考察对象上级领导机关有关领导成员;
  (二)考察对象所在单位领导成员;
  (三)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
  (四)其他有关人员。
  考察内设机构领导职务拟任人选,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参照上列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应当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纪检机关(监察部门)和机关党组织的意见。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考察对象,应当委托审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
  第二十六条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形成书面考察材料,建立考察文书档案。已经提拔任职的,考察材料归入本人档案。考察材料必须写实,全面、准确、清楚地反映考察对象的情况,包括下列内容:
  (一)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长;
  (二)主要缺点和不足;
  (三)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
  第二十七条 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派出的考察组由两名以上成员组成。考察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素质和相应资格。考察组负责人应当由思想政治素质好、有较丰富工作经验并熟悉干部工作的人员担任。
  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考察组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深入细致,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并对考察材料负责。
  第二十八条考察中了解到的考察对象的表现情况,一般由考察组向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和本人反馈。
  第五章 酝 酿
  第二十九条 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在考察前,讨论决定或者决定呈报前,应当充分酝酿。
  第三十条 酝酿应当根据党政领导职位和拟任人选的不同情况,分别在党委(党组)、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等有关领导成员中进行。
  工作部门领导成员人选,应当征求上级分管领导成员的意见。
  非中共党员拟任人选,应当征求党委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领导成员、无党派人士中代表人物的意见。
  第三十一条 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任免,主管方应当事先征求协管方的意见,进行酝酿。征求意见一般采用书面形式进行。协管方自收到主管方意见之日起一个月内未予答复的,视为同意。双方意见不一致时,正职的任免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协调,副职的任免由主管方决定。
  第六章 讨论决定
  第三十二条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作出任免决定,或者决定提出推荐、提名的意见。属于上级党委(党组)管理的,本级党委(党组)可以提出选拔任用建议。
  第三十三条 市(地)、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上级党委常委会提名,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党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决定前应当征求全委会成员的意见。
  第三十四条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并保证与会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听取情况介绍、充分发表意见。与会成员对任免事项,应当发表同意、不同意或者缓议等明确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口头表决、举手表决或者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表决。对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对影响作出决定的问题,会后应当及时查清,避免久拖不决。
  党委(党组)有关干部任免的决定,需要复议的,应当经党委(党组)超过半数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第三十五条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党委(党组)分管干部工作的领导成员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逐个介绍领导职务拟任人选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
  (二)参加会议人员进行讨论;
  (三)进行表决,以党委(党组)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第三十六条 需要报上级党委(党组)审批的拟提拔任职的干部,必须呈报党委(党组)的请示并附干部任免审批表、干部考察材料、本人档案和党委(党组)会议纪要、讨论记录、民主推荐材料。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对呈报的材料应当严格审查。
  第三十七条需要报上级备案的干部,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七章 任 职
  第三十八条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
  提拔担任地(厅)、司(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除特殊岗位和在换届考察时已进行过公示的人选外,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七至十五天。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任职手续。
  第三十九条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
  提拔担任下列非选举产生的地(厅)、司(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试用期为一年:
  (一)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工作部门的副职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
  (二)纪委内设机构的领导职务;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内设机构的非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任命的领导职务。
  试用期满后,经考核胜任现职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的,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任前职级安排工作。
  第四十条 党政机关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领导职务实行聘任制。聘任制领导职务的每一个聘任期不超过五年,可以连续聘任。聘任程序另行规定。
  第四十一条 对决定任用的干部,由党委(党组)指定专人同本人谈话。
  第四十二条 党政领导职务的任职时间,按照下列时间计算:
  (一)由党委(党组)决定任职的,自党委(党组)决定之日起计算;
  (二)由党的代表大会、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全体会议选举、任命的,自当选、任命之日起计算;
  (三)由人大常委会或者政协常委会任命或者决定任命的,自人大常委会、政协常委会任命或者决定任命之日起计算;
  (四)由党委向政府提名由政府任命的,自政府任命之日起计算。
  第八章 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
  第四十三条 党委向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推荐需要由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命、决定任命的领导干部人选,应当事先向人民代表大会临时党组织或者人大常委会党组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的党员介绍党委的推荐意见。人民代表大会的临时党组织、人大常委会党组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代表中的党员,应当认真贯彻党委推荐意见,带头依法办事,正确履行职责。
  第四十四条 党委向人民代表大会推荐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任命的领导干部人选,应当以本级党委名义向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交推荐书,介绍所推荐人选的有关情况,说明推荐理由。
  党委向人大常委会推荐由人大常委会任命、决定任命的领导干部人选,应当在人大常委会审议前,按照规定的程序提出,介绍所推荐人选的有关情况。
  第四十五条 党委向政府提名由政府任命的政府工作部门和机构的领导成员人选,在党委讨论决定后,由政府任命。
  第四十六条领导班子换届,党委推荐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的领导成员人选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主要领导成员人选,应当事先向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领导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代表人物通报有关情况,进行民主协商。
  第四十七条 党委推荐的领导干部人选,在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任命或者人大常委会任命、决定任命前,如果人大代表或者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所推荐人选提出不同意见,党委应当认真研究,并作出必要的解释或者说明。如果发现有事实依据、足以影响选举或者任命的问题,党委可以建议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按照规定的程序暂缓选举、任命、决定任命,也可以重新推荐人选。
  第四十八条 党委推荐、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任命的领导干部人选落选后,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可以推荐为其他职务人选,也可以在下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再次推荐为同一职务人选。
  党委推荐、由人大常委会任命、决定任命的领导干部人选在人大常委会未获通过,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通过进一步酝酿,可以在另一次人大常委会上继续推荐。两次未获通过的,不得再推荐为本地同一职务人选。
  政协领导成员候选人的推荐和协商提名,按照政协章程和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章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
  第四十九条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主要适用于选拔任用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以及其他适于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领导职务。公开选拔面向社会进行,竞争上岗在本单位或者本系统内部进行。
  第五十条 报名参加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应当符合本条例第六条和第七条的规定。
  第五十一条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在党委(党组)领导下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一)公布职位、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基本程序和方法等;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三)统一考试(竞争上岗须进行民主测评);
  (四)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
  (五)党委(党组)讨论决定。
  第十章 交流、回避
  第五十二条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
  (一)交流的对象主要是:因工作需要交流的;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的;在一个地方或者部门工作时间较长的;按照规定需要回避的;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
  交流的重点是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成员,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党委、政府部分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成员。
  (二)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满十年的,必须交流。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另行规定。
  同一地方(部门)的党政正职一般不同时易地交流。
  (三)党政机关内设机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时间较长的,应当进行交流或者轮岗。
  (四)干部交流可以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地方与部门之间、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进行。
  (五)交流的干部接到任职通知后,应当在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限定的时间内到任。
  (六)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原则上应当任满一届。
  第五十三条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
  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有上列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工作。
  担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职务以及县(市)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任职。民族自治县另行规定。
  第五十四条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回避制度。
  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讨论干部任免,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干部考察组成员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涉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第十一章 免职、辞职、降职
  第五十五条 党政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一)达到任职年龄界限或者退休年龄界限的;
  (二)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
  (三)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原因,应当免去现职的。
  第五十六条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
  辞职包括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
  辞职手续依照法律或者有关规定程序办理。
  第五十七条 因公辞职,是指领导干部因工作需要变动职务,依照法律或者政协章程的规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常委会或者政协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第五十八条 自愿辞职,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因个人或者其他原因,自行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自愿辞职,必须写出书面申请,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任免机关审批。任免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予以答复。未经批准,不得擅离职守;擅自离职的,给予纪律处分。
  党政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提出辞职:
  (一)在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任职且不满解密期限的;
  (二)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
  (三)有其他特殊原因的。
  第五十九条 引咎辞职,是指党政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或者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由本人主动提出辞去现任领导职务。
  第六十条 责令辞职,是指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党政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表现,认定其已不再适合担任现职,通过一定程序责令其辞去现任领导职务。拒不辞职的,应当免去现职。
  第六十一条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降职制度。
  因工作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降职使用。降职使用的干部,其待遇按照新任职务的标准执行。
  第六十二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在新的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实绩突出,符合提拔任用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担任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
  第十二章 纪律和监督
  第六十三条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的各项规定,并遵守下列纪律:
  (一)不准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违反规定提高干部的职级待遇;
  (二)不准以书记办公会、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
  (三)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
  (四)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个人不能改变党委(党组)会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
  (五)不准拒不执行上级调动、交流领导干部的决定;
  (六)不准要求提拔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或者指令提拔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
  (七)不准在机构变动和主要领导成员工作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或者干部在调离后,干预原任职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
  (八)不准在选举中进行违反党的纪律、法律规定和有关章程的活动;
  (九)不准在干部考察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
  (十)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营私舞弊,搞团团伙伙,或者打击报复。
  第六十四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予批准;已经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纠正,并按照规定对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作出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调动或者交流决定的,依照法律及有关规定就地免职或者降职使用。
  第六十五条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十六条 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贯彻执行本条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举报、申诉,制止、纠正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处理建议。
  纪检机关(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十七条 建立组织(人事)部门与纪检机关(监察部门)等有关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就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沟通信息,交流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联席会议由组织(人事)部门召集。
  第六十八条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责任制。凡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应当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和分管领导成员的责任。
  第六十九条 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下级机关和党员、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有权向上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纪检机关(监察部门)举报、申诉,受理部门和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核实处理。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七十条 本条例对工作部门的规定,同时适用于办事机构、派出机构以及其他直属机构。
  第七十一条 选拔任用乡(镇、街道)的党政领导干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根据本条例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第七十二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办法,由中央军委根据本条例的原则规定。
  第七十三条 本条例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七十四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