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

为了城市的清洁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临沂市市容办主任朱崇跃
本报记者 宋光茂 杨 讴
  位于沂蒙山区腹地的山东省临沂市,批发市场占城区的1/3,流动人口占城区总人口的1/2,但这里街区整洁,不见“脏乱差”,城市在一天天地变亮、变绿、变美。人们在欣赏城市美景的时候,忘不了一个胃被全部切除、曾被医生判了“死刑”的人,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临沂市市容管理办公室主任朱崇跃。他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留得清洁满城,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不平凡的人格和业绩。
  平凡的岗位 高尚的事业
  走进朱崇跃的办公室,一张写着“百姓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职责”的横幅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1990年,朱崇跃调至市环卫处当主任。他说:“环卫工作很重要,我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干,就要干好,干出一番事业来。”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朱崇跃坚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骑上自行车,对全市主要街道、重点部位的垃圾箱和厕所的清洁情况检查一遍。一次,一座厕所里的尿碱怎么也擦不掉,他就用砖头磨,后来干脆卷起袖子用手抠,用指甲刮。在场的职工看呆了,他们万万想不到当领导的还会这么干。朱崇跃却说:“如果连个尿池都弄不干净,我这个环卫处主任就不称职!”此事在干部职工中引起很大震动,一位50多岁的老职工说:“我干了20多年环卫工,从未想过用自己的手去抠尿碱。”
  朱崇跃干环卫,养成了职业习惯,只要见到地上的纸屑、烟头等,他都要捡走。环卫处保卫科长马金龙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朱崇跃在办公室会客,客人临走时在楼道里丢下一个烟头,出于礼貌朱崇跃没有表示什么,送走客人后,他马上回来捡起烟头,扔到垃圾桶里。
  1998年,朱崇跃出任市容管理局局长,当时他因患胃癌,胃已被全部切除。市容管理局的工作难度大,亲朋好友纷纷劝他以身体为由不去任职,朱崇跃说:“身体重要,事业更重要。这是组织的需要和信任!”
  过去,临沂百姓中流传这样一句话:临沂城里一大怪,烈士陵园谈恋爱。说的是临沂城绿地少,娱乐场所少。朱崇跃听了很不是滋味,“老百姓不满意就是我们的失职!”随后,他积极向上级提出绿化建议,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一场城市增绿运动和“亮化工程”在市区展开了。不到3年时间,全市新建公共绿地、公园20处,新增绿化面积120万平方米。
  “以身作则才是好干部”
  临沂市环卫处副主任史秀玲给记者讲述了两件小事:环卫处过去开例会都要点名,但支部成员免点。朱崇跃任环卫处主任后宣布:“我们支部成员也是职工,打今天起,点名从我开始。”此事引起了不小震动,以后开会,职工不仅都能响亮答到,而且没有人无故缺席。另一件是:单位规定,办公室各楼层的厕所由办公人员负责打扫。对于领导该不该打扫厕所,职工们纷纷说,哪有当领导的打扫厕所的。朱崇跃却表示,打扫厕所是环卫职工的本分,作为环卫职工的领导,更应该带头去打扫。他在环卫处任职8年,除了生病,打扫办公楼里的厕所从未间断过。
  朱崇跃常说,“以身作则才是好干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他对其他领导干部讲,我们都是普通职工,没有任何特权,如果有,就是多一些严于律己,多一些吃苦,多一些奉献。他的女儿毕业后分配到环卫处,按理作为一把手,给女儿分个好位置不成问题,但朱崇跃却让女儿当了一名清运工,直到现在。
  1998年,朱崇跃多方筹措款物,为环卫职工盖宿舍楼。建筑公司为承揽到工程说情、送礼,那段时间光送的人民币就达7万多元。朱崇跃将这些建筑公司的经理请到单位,义正词严地说:“谁送的钱物,谁拿走,不然的话,全部充公!”他经常这样对别人说:“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事,共产党员决不能干,做人要有尊严,名声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心系群众 服务人民
  “当干部就要真心实意地关心职工。”朱崇跃想方设法增加环卫职工的福利待遇。他曾3次主持建职工宿舍楼,他首先让最困难的职工搬进新楼,自己长期住在旧房里。一名老职工搬家时激动地说:“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而咱主任一家三代却挤在不到50平方米的房子里,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当第二批新房建成后,朱崇跃再次让房,惹得家属直埋怨:“咱交房款都七八年了,也没住上新房,跟着你住个房子真是太难了。”朱崇跃一家是在环卫处里的干部职工大都解决了住房困难后才搬的家。
  环卫单位临时工较多,他们生活不便。朱崇跃领着大家先后建起了食堂、澡堂、卫生室、理发室。“你知道‘三个对待’是什么吗?”环卫处职工刘洪真得意地告诉记者:“老朱对待职工像亲人一样,年老的,像对待父母一样;同龄的,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年轻的,像对待子女一样。”朱崇跃对扫马路的临时工和对待机关干部一样,都称呼“工友”。平日谁病了,他必去探望;哪个结婚,他都送个匾;谁家的老人去世了,他也一定送花圈去。1998年,上级奖励朱崇跃一级工资,他却上下做工作,硬是让给了清扫街道20年的老职工马宝春。
  “老朱当官没架子!”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常听到的话语。不论在哪儿,朱崇跃看到路面上有石块,就赶快搬走。一次乘车外出,他看见马路上有一堆马粪,急忙下车用纸兜起来,由于附近没有垃圾箱,就放进车里。有人认为,当领导没必要这么做,有失领导尊严。朱崇跃听了,淡淡一笑,讲道:“干市容管理工作的,如果对这种事都无动于衷,那他的工作肯定干不好。”
  “宁可轰轰烈烈,不愿平平庸庸,只要生命不息,就要奋斗不止。”朱崇跃的人生诺言正回荡在沂蒙大地。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百位校长切磋领导管理大学之道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京开幕
  本报北京7月22日讯 今天,酝酿已久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风景秀丽的京郊怀柔开幕,来自教育部直属高校、国防科工委、中科院所属有关高校的82位现任校长参加论坛,论坛同时邀请了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16位校长和部分专家,就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和高校办学经验做专题性演讲。
  有关专家称,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界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层次最高的中外大学校长的聚会,也是教育界应对国际竞争和挑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陈至立说,现代的大学必须有现代的管理,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管理,大学校长责任重大。时代要求大学校长要具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国际视野和前沿意识,善于进行科学的定位和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善于协调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善于动员和配置各种资源。在高等教育方面,中国正在经历着自她诞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为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作出应有的贡献。她希望这次论坛能够对当前高等学校发展中大家所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尤其希望通过对大学校长如何领导和管理好大学这一主题的研讨,促进我国大学领导者拓展国际视野,提高战略思维和领导管理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国际合作的交流。
  由教育部主办的此次论坛以中外大学校长同台演讲为主要形式,论坛将涉及以下具体内容:高水平大学领导和管理的成功要素,新世纪大学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现代大学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组织构架,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的保障,大学的资源开发与配置。今后10多天,论坛将采取专题报告、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
(温红彦 赵永琦 李轩仪)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汉语渐成世界强势语言
  ●国外有近二千五百万人学习汉语
  ●八十五个国家二千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
  本报北京7月22日讯 记者董洪亮报道: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我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世界上出现了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空前热潮。据初步统计,目前国外有近2500万人学习汉语,85个国家21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已进行10年,商务、文秘、旅游等专项汉语考试即将推出。这是记者从今天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举行的2002年中文教学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获悉的。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汉语在世界上的传播,对外汉语教学已走过50年征程。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已投入充足资金、组织优秀专家,计划两年内编写出世界主要语种国使用的汉语教材。其中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与加拿大、美国有关大学合作,正在编写3套用于大学本科、大学公共外语和高中的汉语教材,有关部门为英国、西班牙、拉丁美洲和阿拉伯地区编写汉语教材的工作也已经启动。据悉,除大学外,国外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迅速增加。我国计划在若干国家建立汉语中心,更好地支持其开展汉语教学。我国积极进行网络对外汉语教学,至今已有114个国家的外国学生通过网络报名注册学习中文。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吸引了21个国家的学生参加。
  为期10天的2002年中文教学发展国际研讨会由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联合举办。参加会议的代表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15个国家的34所院校。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最新统计报告显示
 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居世界第三
  本报北京7月22日讯 今天公布的第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上网用户数已达到4580万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
  截至2002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数已达1600万台,半年增加了360万台;我国的上网用户人数比半年前增加了1200万人,增长率为36%;目前,我国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2.6万个,网站数为29万个。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达到1万M,半年增加了3000M。网民的上网目的主要是获取信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毛伟说:“4580万网民在我国近13亿的总人口中仅占3.6%。这说明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还很低,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的发展、普及率的提高与国民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有41.1%是因为不懂电脑和网络,有24.3%的人是因为没有上网设备。
  据了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每半年发布一次,是对我国互联网上网计算机数、用户人数、信息流量分布、域名注册等方面情况的统计信息。
(李艳 任建民)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扶持龙头企业 创造名牌产品
 河南食品工业势头强劲
  本报郑州7月22日电 记者李杰报道:不久前,河南省主管食品工业的副省长张以祥到西藏考察,在距拉萨市300多公里的一个小镇上,居然看到了河南省漯河市生产的“澳得利”饮料。这与近几年河南食品工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密不可分。
  河南省政府食品办负责人对记者说,在国家统计局规定的24类食品工业行业中,河南拥有23类,形成了初具规模、比较完整的食品工业体系。全省食品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均居全省工业各行业之首。双汇集团去年销售额达到70.66亿元,实现利润8.31亿元,成为我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基地。河南的味精、面粉、挂面、面制速冻食品和方便面等食品工业在全国总量居第一位。河南食品工业还创出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名牌产品:双汇、莲花、金丝猴等是全国驰名品牌,澳得利、三全、思念、科迪、白象、神象和南街村等成为全国知名食品品牌。
  从去年开始,河南省确定重点扶持10家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并在全省范围内扶持40家龙头加工企业,这其中绝大多数为食品加工企业。在去年省政府提出的五大支柱产业实施方案中,食品工业有42家共60个项目被列入方案,并投资83.69亿元用于其中21个项目的结构调整。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陕西加强农民建房收费管理
  本报西安7月22日电 记者郑少忠报道:日前,陕西省出台了加强农民建房收费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实施意见。
  陕西省规定,除国家和陕西省政府及省财政厅、物价局批准的涉及住房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凡未明确规定适用于农民建房的,一律不得向农民收取;对不符合规定审批权限和程序,市、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行设立的面向农民建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均属于乱收费,一律取消;对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宅基地登记费、表格费、管理费、审批押金等自立的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并注销《收费许可证》;对国家明令禁止和取消的收费项目进行认真检查和清理。
  禁止利用行政权力强制农民接受服务并收费。对农民建房提供的经营服务,要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与农民签订委托合同,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服务、强行收费。禁止借农民办理建房手续之机,代办建房审批手续、房屋设计、搭售物品等违规行为。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民建房收费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农民建房审批程序和收费执收行为。在向农民收取费用时,必须持有当地价格主管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并按照有关财务规定,将所收资金纳入财政统一管理。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
 成都清理地方法规和政策
  本报成都7月22日电 记者郑德刚报道: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变化,成都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现有的地方法规和政策措施进行认真清理。目前,全市已清理各类地方政策、法规和其他政策措施1万多件,其中一批文件正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修改或废除。
  成都市有关部门在组织清理地方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过程中,严格清理程序,严格掌握时间表,并把清理工作纳入了全市“一级目标”进行督察管理,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规定如有因清理不彻底而引发国际争端、损害国家和成都市在国际上形象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成都市有关部门在开展清理工作之前,还专门组织了培训,全市先后有130多位各单位、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目前,已有167件成都市政府出台的规章和文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后正式被废止,被废止或停止执行的文件均已通过当地媒体进行了公布。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陇海线灞河大桥首战告捷
  本报西安7月22日电 经过一个月的昼夜奋战,西安铁路工程集团公司承建的陇海线灞河大桥首战告捷:被列为大桥控制工程的钻孔灌注,21日凌晨2时全部完工,大桥承台、墩身施工随之全面展开。
  陇海铁路灞河大桥是6月9日因洪水冲击而坍塌的。新的灞河大桥全长395.88米,按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双线12孔桥梁,11个桥墩,2个桥台,桥墩柱基础采用混凝土钻孔桩,铺设重型无缝钢轨,列车设计时速为120公里,可满足陇海线提速要求。
  据了解,在2200多名建设者的昼夜奋战下,陇海铁路灞河新桥将于8月上旬架梁,9月1日建成通车,届时陇海铁路陕西段运输可恢复正常。
  (倪树斌)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内蒙古建成脱毒微型薯种植基地
  本报呼和浩特7月22日电 记者郅振璞报道:日前,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郊外的内蒙古蒙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微型马铃薯基地,看到方圆50亩的暖棚里满是连片的脱毒微型薯。
  内蒙古脱毒微型薯是“蒙丰”所属的万事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当地科技人员、农户一起,在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文刚教授的带领下,综合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无土栽培、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和环境控制等技术“催生”的。据介绍,脱毒微型薯生长期只有60天,一年可收获3至4次。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图文广角

南京发现徽派古民居
  近日,一处距今300多年的徽派风格大型古民居在江苏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佘村被发现。这处古民居是明末清初当地一位潘姓富商修建的,占地5000平方米,分3个宅院,建筑格局完整,大厅、客厅、住房等建筑以及室内外装饰均保持了原样。专家认为,这是南京地区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江南文化优秀古建筑群。(附图片)
  图①古民居外景。
  图②宅院内一处复道悬廊。
  图③装饰有人物、花卉、禽兽等图案的门楼。
  薛 林摄影报道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开幕
  本报银川7月22日电 记者周志忠报道:日前,由国家旅游局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办的“2002中国宁夏·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在宁夏中卫县沙坡头举办。
  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文艺演出以“大漠情·黄河魂”为主题,为旅游胜地沙坡头增添了喜庆气氛。旅游节为时10天,将举行回族婚礼、回族歌舞、回族小吃展示等体现宁夏回族风情的活动。除沙坡头主会场外,还将在5个分会场举行沙湖龙舟邀请赛暨沙湖赏荷花、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樱桃采摘、银川市郊区华西村地方剧展演、惠农红柳节等活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