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一栏·一站·一热线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涉农收费公示制的调查
徐化源 刘志伟 阎维兵
  编者按:山东潍坊寒亭区实行涉农收费公示制,湖南安仁县的禾市乡构筑“明白”一条龙,为的都是一件事儿:把农民最关注的收费问题、集体财务账目问题放在阳光下,增加透明度,便于群众监督。这是深得民心的好事。
  农民最讲求实际,最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特别是纳税缴钱的事儿,他们要求公开,希望知情,该交的钱一元都不少,不该交的钱一分都不掏,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要求。
  调整好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关系,规范各方面的行为,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保护农民的物质利益,这确实是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大事。
  村村设立公示栏,把涉及农村和农民的收费项目及价格全部公示给群众,这是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减轻农民负担、规范收费行为的得力举措。
  寒亭区有10处乡镇、街道,400个行政村,全区35万人口,其中85%在农村。农村发展则全区发展,农民气顺则全区稳定。寒亭区委、区政府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干群关系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关键还是在收费上。税费改革之后,被改掉的“三提五统”之外,涉农的生产经营或行政事业性收费依然名目繁多。多收、乱收现象时有发生,令群众叫苦不迭。同时一些本是合理的收费也因公开不够,群众抵触,应收难收,出现了收缴双方“两头喊冤”的尴尬局面。因此,寒亭区政府决定:在全面清理、整顿的基础上,推行涉农收费项目、价格公示制,把收费的“家底”亮给农民。
  如何确保公示落实到位?寒亭区的做法是“一栏、一站、一热线”。
  “一栏”即涉农收费项目、价格公示栏。由政府出资,统一制作了400余块高质量永久性板面,将与农民和农村经济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安、公路、交通、电力、土地、矿产、计生、电信、民政、教育等10大系统的28类收费价格、依据及收费对象,分门别类,逐条列出,10处乡镇、街办驻地及400个行政村,全部上墙,公示于众。同时要求所有收费单位必须在收费大厅内设立公示栏,将自己的收费项目和价格进行公示。
  “一站”即收费监督站。区里在全区10处乡镇、街办人大办公室成立了收费监督站,邀请3至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离退休老干部担任监督员。同时,在每个行政村推选出一名威信高、能力强的村民作为村级监督员。对各级监督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工作能力,授予监督“重权”。
  “一热线”即举报热线。他们在区监察局和区物价局同时设立专线,并配备了自动接收设备,实现24小时全天候接报。区监察、物价部门专门成立了监察队伍,查处举报,做到一般性举报2天处结,特殊举报5天处结,实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今年以来,全区已查处群众举报案件17起,退回、没收非法收费3.6万元。
  如今,农民在每次交费前都愿意到公示栏前看一看,查一查,该交的就交,不该交的就理直气壮地拒交。60多岁的泊子乡曲范村养蚕专业户王华山就高兴地说:“有了公示牌,我们心里就像有杆秤,该交不该交心里亮堂,到乡里、区里办拿钱的事儿心里也有了底。”乡村干部、涉农收费部门则反映:该收的钱好收了。固堤镇大张家埠村支书张兴贵说:“过去村里收电费时,群众老对价格不放心,村电工挨门挨户收上十来天也收不齐,心里干着急,如今公示牌明码标价,只要村里的喇叭一招呼,群众就会主动到村委会来交,用不了两天电费就能全部收上来!”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乡管账·村管钱·民管官
——湖南省安仁县禾市乡构筑“明白”一条龙
何炳文 侯志荣
  今年以来,湖南省安仁县禾市乡设立“村级财务管理中心”,实行乡管账、村管钱、民管官一条龙模式。全乡13个村财务没有发生一笔违规违纪开支和多收乱收费现象。农民群众高兴地说:有这样的“明白”一条龙,我们放一百个心!
  年初,禾市乡党委、政府针对乡里存在的常为村级财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病,在全面清理整顿村级财务的基础上,根据群众意见和农村实际,变过去村级财务“秋后算账”为源头治理,建立了村级财务管理中心。由乡里投资2万元购置电脑设备,配调总会计、操作员、管理员各1名。他们按照统一记账、统一票据、统一标准的要求,取消了13个村的会计,只设出纳。村每月到乡里报账一次,每季审计一次,还聘请60多个农民代表担任财务监督员,接受查询100多人次。
  这样一来,各村的账目明明白白,查账方方便便,监督严严实实,有效地堵塞了各村巧立名目乱收费、乱摊派、乱开支的漏洞。该乡龙头村、新渡村两个村的财务过去因管理混乱打了六七年的清理持久战,直到去年底才通过群众“验收”。尽管如此,群众对今后的村级财务管理仍心存疑虑。然而,透过近半年的“一条龙”的运作过程,看到了村里的收入开支都要经过乡里总会计的关卡,农民消除了疑虑,增强了对干部的信任感。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结构调整等各项工作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跨入了先进行列。
  与此同时,该乡与农村税费改革相结合,把全乡4700多户农民上交的税费定额输存电脑中,让群众一目了然,吃下了“定心丸”。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贡噶秋培是玉树州一个普通的林草管护员,面对副州长,他最大的要求就是撂挑子不干——
管护员太难当了
——走青海看生态之三
本报记者 彭俊
  “就算一年给我3000元钱,我也不当这个管护员了!”
  玉树藏族自治州副州长毛育生实在没想到,一见面,管护员贡噶秋培会向他提出“辞职”的要求,而且原因并非待遇太低。玉树县结古镇民主村给村民兼管护员贡噶秋培的待遇是:每年500公斤粮食、200元钱。
  贡噶自己喂有40头牦牛。记者纳闷:和他每头价值一二千元的牦牛相比,那点管护待遇确实不值一提,但毕竟是每年的一笔额外收入啊。
  “实在太难了!”60岁的贡噶接着向州领导抱怨,“本村的、外村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牵着牛羊到草场来,有偷偷来的,也有大白天来的,根本拦不住!”贡噶曾向村里提出过换人的要求,被村长强力拒绝了。
  在扎曲河西岸,有两片退耕还草的小草场,加起来也就有个十来亩。贡噶就是这两片草场的管护员。草场上,整齐地栽种着一些灌木,长势良好,阳光下泛着翠绿。此外,就是自然生长的青草,已被牲畜吃得支离破碎。草场外面,围着一圈铁丝护栏。几处修补的痕迹,表明贡噶仍不失为一名细心负责的管护员。
  “真是没办法,你白天把护栏修好了,晚上又有人弄开了。”贡噶的抱怨仍在继续。
  玉树州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之源,保护生态责任重大。退耕还草是州政府诸多生态建设工作中的一部分。为了巩固退耕还草成绩,凡有退耕还草任务的村子,都聘请了本村村民担任管护员。
  “但是,生态和生产的矛盾也确实太大了。”毛育生说。玉树州现有人口26.7万人,比10年前增长了一半左右。全州牲畜存栏量为700个羊单位。按照原来的计算,玉树草场的理论载畜量为1100个羊单位。但是近年草场退化得厉害,1/3的草场已退出“可利用草场”的名册。700个羊单位,已经达到所剩草场载畜量的饱和度。
  能不能人工种草?答案是不能。地处青藏高原的玉树州,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气温低,氧气少,人工种草无法成活。州政府曾从外地引进草种播种,都以失败告终。
  能不能调整牲畜结构,使牛羊们吃得少、长得肥?答案也是不能。玉树的牛是青藏牦牛,羊是藏细绵羊。州政府数次引进比较效益高的新品种,最后连成活都困难。
  牛羊只能是这个品种,而且得随着人口的增长不断增长;牧草也只能是这个品种,而且得随着牲畜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在玉树,要生态,就必须牺牲生产,这似乎是个绕不开的选择。州政府想让千年游牧的藏胞定居转产,“但那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同是藏族的毛副州长对此看得很清楚。
  临走,我听见贡噶对着已经上车的毛副州长大声说了一句话。
  “他说什么?”对藏语,记者可是一窍不通。
  “他让我和村长说说,把他这个管护员给换了!”毛副州长翻译着,一脸的无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随笔

农业税征收可别变了味
高云才
  前不久,在报纸上看到,陕西省户县大王镇200多名中小学教师不得不放下教鞭,被镇干部派往各村收缴农业税。据教师反映,他们已经被扣发了6月份的工资,镇里规定必须等农业税征收任务完成后,他们的工资才能补发。
  教师当“税官”,可谓近几年在一些农村出现的新鲜事。笔者在湖南、四川等地农村也有耳闻。个别地方甚至还有让学生当“税官”的,言倘若不能足额按时纳税,则校长、班主任就不能让学生返回课堂。乡镇干部反映,让教师和学生当“税官”,实属无奈。按当地规定,6月30日前必须完成农业税收缴任务,税收完不成,只好“思变”。
  问题就出在了“思变”上。税收任务完不成,自然要“思变”,包括强化征收。但税收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要完成税收也绝不能仅仅在“征收”环节上转圈子。更何况,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现在的学习任务也不轻,动不动就让教师、学生去“收税”,至少说明这些乡镇领导对法律的漠视和无知。退一步说,假如连税都要让教师、学生去收,那还让乡镇干部、税务人员做什么呢?
  在这一点上,安徽省“削帽子”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搞农村税费改革时,芜湖县围绕“削帽子”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形成近千个预案。先是“顺推”,根据县域农村经济的总量推算出农村居民应纳税总量,然后根据各乡镇的经济总量来分解农业税量,再往下分解直至农民。乡镇、村、村民小组是否能够承担这些分解量呢?还要“逆推”,即每家每户实际的收入状况,刨去孩子上学、家人看病、礼情往来等生活用度。再“顺推”乡镇财政支出对农业税的需求度,通过精简乡镇机构、裁减冗员又削了一层“帽子”。这样“顺推”、“逆推”,最终核定的农业税就符合农民实际承受能力,农民也乐于接受。
  看起来,农业税征收工作要“思变”,同样要实事求是,要从县情、镇情、村情出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农村税费改革,激发了广大群众及时缴纳农业税的热情。这不,江苏省射阳县新坍镇这位姓祁的老汉一季交清全年农业税任务后,被几位妇女拉住戴上了光荣花,他笑得合不拢嘴。 郭开国 王宗万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欢迎高效低毒安全农药下乡
  编辑同志:
俺家祖祖辈辈是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每年都要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过去,俺农村老百姓对农药的使用很盲目,认为只要能治病虫害就行。现在国家已经对高毒农药禁止和限制生产,正在积极研究、开发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这一点,俺农民拍手欢迎。
  俺还希望政府职能部门一要严把农药关口,防止高毒农药流入农村;二要考虑俺农民的负担和承受能力,新农药下乡,价位上要适当;三要给予技术指导,让俺农民掌握农药使用新技术,合理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
  山西原平市大牛店镇上默都村 李玉生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井楼村养兔新事多
金少庚 丰兴汉
  河南省唐河县古城乡井楼村是全国闻名的中原皮毛交易市场,每天交易额近百万元。近日,笔者在这里采访到一串有关养兔的新鲜事儿。
  恒温育彩兔
  走进养兔大户黄振铎的五彩兔房内,发现在育种室内装有冷暖双温空调。呵,兔子的待遇可真高!他介绍说,用恒温育种法可提高种兔产仔率,使600只存栏种兔年效益由2万元提高到3万元。
  黄振铎是1999年投资2万元,引进CB系巨型兔、虎皮黄兔、黑优兔、花巨兔、狐狸兔共5种颜色的皮毛兔和肉用兔,采用全价颗粒饲料、子母间兔舍建造等先进技术繁育种兔,当年收益2万元。2000年,他从科技报刊上看到恒温调控可提高种兔产仔次数,便购买了双温空调,使每只种兔年产仔次数由4次至5次提高到6次至7次,五彩兔的养殖效益再次大幅度上升。
  兔子住楼房
  在井楼村南,有两层上下14间的楼房格外显眼。墙外醒目的大字更是引人注目:刘栓立种兔场。在人们印象中,兔舍是简陋的搭棚。而刘栓立于1999年投资3万元专门建起这幢楼房,上面建成兔舍,下面住人。他说,兔子住楼上通风透光,有利于生长发育。他给兔舍配备了高档料盒、自动饮水机。结果,他楼房内繁育出来的兔子毛长、肉嫩、皮好,明眼人一看,价格总要高出别人的一筹。他说,这就是兔子住楼房的价值。现在,他已发展起种兔500多只,效益可乐观着哩。
  “兔大王”送子学艺
  李保玉是古城乡远近闻名的“兔大王”。他还是养兔协会会长,养种兔多达2000只,还种了50亩牧草,以草养兔。按说,应该心安理得了,要技术有技术,要名声有名声,要钱有钱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兔大王,去年每月出资600元,把刚毕业的儿子李成送到南京一家兔制品加工厂学艺去了。
  笔者采访李保玉时,其子已学艺归来。李成说,这次去主要是学兔肉产品的深加工,比如做兔肉干、做兔衣等,回来后办一个加工厂。这样,从繁育到生产到深加工就形成一体化了。
  李保玉说:“加入世贸了,咱养兔能赚钱,但手艺要精,要多研究一些深加工的技术,就不愁二道贩子赚俺养兔人的钱了。”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山东省莘县燕店乡五屯村农民路万锁,8年苦心钻研培育特大枣,畅销7省、市,收入30多万元,带动周围1000余农户致富。图为他在观察大枣生长情况。
  张宪举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神农之子

“零风险”养鸭带富一方
——记江西省樟树市洋湖乡农民企业家孙霞林
本报记者 余清楚 刘韬
  晴空万里,江西省樟树市洋湖乡星罗棋布的大小池塘上,成群结对的白鸭就像朵朵白云漂浮在水面上。在洋湖乡晏梁村的围堤上,养鸭大户杨金山掰着指头喜滋滋地跟记者讲起他最近的一笔收获:“最近,我卖给孙霞林3000只鸭子,共2.7万元,刨掉鸭苗费4800元,饲料费1.74万元,一个多月就挣了4800元。”
  老杨还颇为得意地告诉记者,他养鸭不要本钱。“鸭苗饲料可以赊,鸭子病了有人治,鸭子长大了又不愁卖。上哪里找得到这么好的事?都是多亏了霞林啊!”
  今年40岁的孙霞林是洋湖乡东阁村委窑下村的普通农村党员,也是江西华发集团的董事长、霞林鸭业协会会长。
  孙霞林一手创办的华发集团,经过10年发展,如今已拥有900万元资产,集饲料生产、种鸭孵化、成鸭销售为一体。华发集团是孙霞林帮扶乡亲的“本钱”,而“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则是他带领大伙勤劳致富的“法宝”。
  孙霞林的“公司+农户”模式让农民真正实现“零风险”致富:资金零投入,赊销鸭苗和饲料,这笔款项待鸭子长成后从收购款里扣除,到目前为止,孙霞林已经给农户赊销了上亿元的鸭苗饲料款;技术有保障,孙霞林聘请了多位专家作技术顾问,公司的技术员长期深入养鸭户当中进行技术指导;销售不赔本,对于农户养的鸭子,孙霞林全部收购,并且通常是以每500克高于市场价5分钱的价格收购,在市场过于低迷时,以保护价收购,从而保证农户回收成本。
  当初,刚刚开始实行这些措施时,许多农民都不理解,有人问:“孙总对我这么好,真不知道有什么目的?”对此,孙霞林笑答:“我以前也穷过,而且因为穷才失去了很多机会。老表盼致富,缺资金、愁销路,不帮一把,他们养不起鸭子,企业也不能发展到今天。”
  去年养鸭收入2万元、今年已经养了1万多只鸭子的中洲乡山下港村村民王笋根说,过去自家养蛋鸭,盈亏完全取决于市场行情,挣得不多,亏本却是常有的事。现在跟着孙霞林养鸭子,资金和销售两个大问题都解决了,只要自己专心养好鸭子,市场行情对自己来说就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了。
  到2001年底,樟树市各乡镇跟随孙霞林养鸭的农户有697户,销售成鸭720万羽,当年户均增收1.2万元。今年养鸭户已发展到707户,预计年户均增收可达2万元以上。
  在孙霞林看来,在“公司+农户”模式中,带动农户增收与公司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农民通过养鸭子富裕了,同时,广大农户提供了大量成鸭,还给公司的鸭苗和饲料带来了销路。实际上,农户是公司发展的基础,而公司发展了又能带动更多农户走向富裕。虽然在市场不好时我贴了些钱,但只要是为老表谋利益,自己吃点亏也算不了什么。”
  如今,孙霞林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壮大企业,使企业具备加工鸭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目前,华发集团正准备建设屠宰冷冻食品加工生产线,并筹备推出其专利产品“药都香鸭”。孙霞林说,到这些项目都建成投产后,鸭子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我就能投放更多的鸭苗,让更多的农民养鸭、致富。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湖北农发行为退耕还林“保驾”
  本报讯 日前,伴随着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二期围堰拆除的爆破声,上游库区秭归县已实施退耕还林5.4万亩,昔日的陡坡薄地披上了绿装。库区4.5万农户如愿地领到了应补助的810万公斤粮食,县农发行也实现贷款回笼100%,从而实现了林到山、粮到户、钱到账“三到位”目标。截至今年6月底,湖北省共完成退耕还林248.89万亩,为年度计划的74.6%,超过全国42.4%的平均水平。全省已投放退耕还林粮食拨补资金13087万元,实际向农户兑付粮食7993.5万公斤,兑付面占退耕还林实际验收面的100%,贷款收回率达到100%。
  (甘绍群 赵三志)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雷山开发野菜农民得实惠
  本报讯 曾一度被当地农民视为野草的山野菜——薇菜,如今通过湖北、湖南、安徽、大连等省、市转口漂洋过海,成为日本及东南亚餐桌上的佳肴,也给贵州山区农民带来实惠。去年,雷山县共有6000多农户采收加工薇菜干120多吨,收入499万元,有60多户超千元。今年前几个月,全县共采收加工薇菜干120吨,创收480多万元。
  去年以来,该县投入2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扶持永乐、丹江等9乡镇14个行政村的100多户重点户实行基地开发,共建成基地2000多亩。
(谭标)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瑞金“良种工程”增效两亿
  本报讯 江西省瑞金市以“良种工程”的实施助农民增收、促农业经济发展。从2000年至今,该市共引进高效经济作物优良品种60多个,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320个,农业每年增加效益2亿元。
  该市聘请省内外农业专家作指导,结合本地资源气候等实际及沿海地区的市场行情走向,组织干部群众有重点、有步骤地引进经济作物良种。两年多来,市里先后从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和本省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作物良种,主要有食用菌、瓜类、蔬菜、太空白莲、甘蔗、烟叶等。为实施好“良种工程”,该市依托遍布乡村的农民科技文化夜校,积极向农户普及科学种植知识,同时,还组织乡镇分流干部、农村能人创办示范服务基地,以点带面、以基地辐射农户。
(王先文 罗志强)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叶正开制作银杏盆景逾万盆
  本报讯 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联边村十组农民叶正开,制作银杏盆景在当地出了名。叶正开种银杏40多年,在外出从事银杏苗木交易的过程中,发现大中城市里林木花卉盆景很受居民欢迎,便开始到各地学习盆景制作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研究,叶正开决定立足现有银杏种植基础,大力发展银杏盆景。
  到目前,叶正开的银杏盆景已发展到1万多盆,其中不少已成型、挂果。在他的影响下,他的3个子女和周围20多户也搞起了银杏种植,并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每年到这里来参观、取经、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吴岳源 崔广益 虞忠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