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发展旅游莫忘生态保护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 祝光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朱镕基总理明确指出,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千万要注意加强风景名胜区和旅游点的环境保护,决不能破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确保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旅游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旅游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差,致使一些景区生态环境状况恶化,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环境容量,放松旅游开发的环境保护和管理,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突出。由于一些旅游区的环境保护设施不配套,对旅游产生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不能进行有效及时处置,污染了附近水体和局部大气环境。有些服务设施的污水通过渗井渗坑排放,甚至污染了地下水。特别是一些景区地处江河源头或水源涵养区,水质污染问题尤显突出。根据我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调查,在已开展旅游活动的自然保护区中,有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声污染,3%有空气污染。
  生态破坏严重。一些地方为了搞旅游开发,自行调整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甚至把核心区调整为实验区,开山、采石、砍树,大兴土木。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旅游设施、交通噪声、游人活动对野生动物的迁徙及正常栖息也产生了不良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受损害,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景观破坏不容忽视。在一些旅游区,特别是一些名川名山,各种旅游服务设施的盲目兴建,明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导致景区严重城市化。特别是一些人工景点和服务设施建筑,与景区景观相融性很差,给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了很大损失。据调查,开展旅游的自然保护区中有61%存在建筑设施与景观环境不协调和不完全协调的现象。
  坚持旅游与环保良性互动
  世界旅游组织提出的“可持续旅游”定义是:“旅游资源和吸引物的开发、使用,不以牺牲我们子孙后代对其利用为代价”。在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中,应当遵循旅游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原则:
  合理规划,综合决策,协调发展。在发展旅游、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中,应统筹考虑当地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考虑环境与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承载能力,防止因短期行为而过度开发资源,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保护优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加强旅游区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提高旅游管理和环境管理的能力;在旅游开发中,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科学选择开发模式,合理选择旅游线路,严格监控旅游负荷。特别应注意生态脆弱区、环境敏感区和特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区的保护;分区管理,严格控制自然保护区内的旅游活动。
  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确保旅游收益公平。在维持旅游营运的同时,应提供一部分市场,或采取其它措施,保证当地居民获取一定份额的旅游收入;要保证一定比例的旅游收入用于环境保护。
  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提出的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是:积极推进风景名胜区及各类旅游景点水、气、垃圾和噪声污染防治,保护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创建风景名胜示范区;合理控制旅游规模,严格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旅游生态环境保护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进一步抓紧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制度的建设,规范旅游开发行为。目前,急需在部门规章的基础上,抓紧建立对旅游资源不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行为进行防范和直接惩处的法律、法规、制度。各旅游重点地区和当前问题突出的地区,应由地方政府牵头,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制度、办法,在条件好的地方先行突破,然后由下而上,逐步规范。
  抓好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准确把握旅游资源开发的合理度。凡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开展旅游的,都应当制定专项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现有旅游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内容不合理或不符合国家要求的,应当尽快组织修改完善,并按程序报请上一级环保部门或人民政府审批。
  加强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坚决制止新的生态环境破坏。要加大现有法律、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努力防止和减少旅游区新的人为生态环境破坏。
  同时,还要开展典型示范,引导生态旅游健康发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素质;加强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7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人物

环境污染不能父债子还
——香港地球之友总干事吴方笑薇印象
本报记者 赵永新
  “白血病、禽流感、疯牛病,水土流失、荒漠化、物种消失,水危机、能源危机、气候危机……我们把这些灾难留给下一代吗?每天就有一种动物绝种,每一分钟就失掉一种植物,每一分钟全球就有10名儿童死于水污染和缺水引发的疾病……我们有权丢弃下一代吗?父债子还,这公平吗?”
  这令人震撼、发人深省的叩问和呐喊,出自一位香港女性之口。她就是香港极具影响力的民间环保组织——地球之友的总干事吴方笑薇。
  成立于1983年的香港地球之友是一家慈善环保团体,目前拥有1000多名个人会员和100多个团体会员。该组织的定位是:提高广大民众的环境意识,促使其关注生态和环境问题,善用各类资源。1992年,地球之友开始把目光投向祖国内地。广州、北京、河南农村、黄河源头……都留下了吴方笑薇和伙伴们的足迹。
  什么是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吴方笑薇认为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她开出的“药方”是“人人管理好自己”:“我们常说‘环境出了问题’,事实上首先是‘人出了问题’。环境问题都是人的生产、消费方式不当导致的。中国有12多亿人口,如果每个人都从我做起,管理好自己,环境问题就好解决了。”
  说到这里,她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一个汉堡包模型,打开盖子,拉出来一个长长的卷纸条,上面写的是一个汉堡包的生产过程:从农民种草养牛开始,直至加工出来,需要耕地、草料、谷物、电量,要浇水、施肥、打药……“要通过这样的演示,让城市里的孩子知道,好吃的背后是什么——汉堡包的真正成本可不止是几块钱,吃一个汉堡包要付出一定的环境代价。”
  在吴方笑薇看来,环保教育应该是一件轻松活泼的事。“不要给人家这种印象: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的战略,是政府的事,我做不了。也不要给人太大的压力,让人觉得太沉重,一个人应付不了。要令人家快乐,给人一份鼓励,让他们觉得环保是件快乐的事,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事。”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吴方笑薇充满活力,说到高兴处手舞足蹈。她在42岁时选择了环保,是香港一家医院痛苦的癌症病童使她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从医生那里,她知道了自己不可能改变遗传,但可以改变环境污染。1989年,她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地球之友。1993年,她成为“地球之友”的首任华人总干事和《一个地球》杂志的总编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吴方笑薇始终奉行这样一个信条。她每次出门都自带一个饮水杯和饭盒,吃快餐;停车后立即关掉引擎以减少废气排放,过圣诞节只用电子邮件,不寄圣诞卡……就连她的着装,都是“绿色”的:不戴饰物(手表除外),不穿名牌时装,一身棉麻布衣衫,清新而自然。
  开展环保教育之外,吴方笑薇正在酝酿一个更大的战略:进入股票市场,推广“良心投资”。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环保表现、环境风险等,引导股民选择那些环境业绩好和推广清洁生产的公司的股票。“经济发展引发了环境问题,铸成了很多灾难和悲剧,我们要用经济的手段,扭转不良的生产方向,支持有利于环保的投资项目!”吴方笑薇对此满怀信心。


第7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环境漫笔

动物园的意义
王小林
  墨西哥动物园是免费参观的,但入口处常常排起长龙,原来是保安在检查游客是否带了食品、饮料入园。这样严密的检查措施,不仅是为了给游人创造一个舒适的游览环境,更是为了动物的安全。动物园规定,不准随意向动物投喂食物,以免惊扰动物。因为野生动物较敏感,极易受到惊吓。在每个动物展区,都有身着制服的保安人员在巡视。为普及动物保护知识,动物园经常举办动物保护展览、讲座等活动,还聘请了掌握动物保护专业知识的人员,为集体参观的中小学生义务讲解动物保护知识,灌输动物是人类朋友的观念——墨西哥的动物园真正发挥了其普及动物知识、保护动物的作用。
  在这方面,国内的许多动物园相形见绌。近年来“海洋馆”、“野生动物园”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其投资经营者“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真正目的,恐怕是把野生动物当作营利的工具豢养起来。一些动物园,尤其是新建的动物园,门票高得离谱,比普通公园高出许多倍。这固然有成本问题,但其中也不乏对动物园地位认识缺乏的因素。
  墨西哥动物园成立的目的,是通过这个窗口,展示野生动物的稀少,展示野生动物也是地球的主人,是人类的朋友,告诫人们野生动物不是人类猎杀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共谋发展的伙伴——其深远意义,更多的是在于教育未成年人爱护动物。不幸的是,我们的许多动物园却忽视了这一点,仅仅把动物看作是人们随意玩弄的对象。
  在一些动物园内,游客可以肆无忌惮地对动物喂食、挑逗,个别动物园甚至打出“与野生动物零距离接触”的招牌,鼓动游客与动物“合影留念”———不知道哪类野生动物愿意与人“合影留念”。许多人认为给动物喂食是爱护动物的表现,殊不知这是一种不尊重动物生活方式的体现。君不见,不少狗熊、大象、猴子为了得到食物,或摇尾乞怜,或搔首弄姿,表演各种滑稽的动作,把自己天然的本性丢得一干二净——它们已经不是真正的野生动物了,只是人类的玩偶。一些动物因为误吃或贪吃了游客的“嗟来之食”,生病者有之,死亡者亦有之。
  全球都在呼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与人类共同生存的家园。但我们的一些动物园,却已经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应尽职责走样变调了。


第7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85岁的朱细妹是福建省福安市社口镇大坪村的农民,40余年来,他一直坚持沿着大坪村到社口镇的10多公里山路义务植树,共栽种近3万棵。看着自己亲手栽种的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老人异常欣慰。 姜克红摄


第7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风口浪尖迎挑战
——沈阳军区第210医院深化改革纪事
孙庆华 文安忠 王义生
  面对地方医院铺天盖地的广告大战,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地处大连市繁华地段的沈阳军区第210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的风口浪尖上顺势而为,连创佳绩:沈阳军区第一个全国重点中医科,接收军人病号比例创全军中心医院之最,大连地区首例体重在10公斤以下婴儿心脏手术成功……辉煌的背后是什么?医院政委孙志彬说:“医院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是大力推进医院改革、不断创新的结果。”
  1995年,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然而,他们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有科室领导学历低,技术人员专业结构层次浅,而医院回聘的几名专家也相继到南方发展。党委一班人深切地感到: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必须转变用人观念。拴心留人,不能仅靠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还要充分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吸引人才。党委一班人研究确定了“外引内育”的人才战略,并于1996年从第四军医大学一次请来四个博士生。
  为把消化专业博士戴霖从第四军医大学请到医院来工作,政委孙志彬四次亲赴西安四医大请人,并许以“五子登科”的优厚待遇:留出位子,分配房子,配备车子,增加薪水(票子),解决妻子的工作调动问题。医院还投入190万元,为他建立了肠镜室、胃镜室、超声胃镜室和胃动力实验室。为了筹措足够的人才培养基金,他们一方面采取上级补一些、社会集一些、自己筹一些的方法;另一方面积极地向地方银行贷款,建立了医院奖励人才的“百万基金”。上千万元的投入为医护人才筑牢了安心“暖巢”,搭起了腾飞的平台。条件改变了,人心顺了,“跳槽”的少了,想进医院工作的多了。医院连续几年派人出国研读深造,出国人员学成后都回到了医院。
  无论医疗市场如何竞争,部队医院“吃皇粮”,维持现状也不难。然而,新上任的院党委班子却不肯安于现状。他们到南方一些医院取经问路后做出决策:打破过去平均照顾的科室和技术发展模式,变一线平推为梯次跃进,对有发展潜力的优势学科给予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上的倾斜。万事开头难。新的政策出台后,由于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在落实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医院领导咬住一个理:“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
  医院做出多项惊人之举:开设傅家庄分院,设立软伤、脑复苏、美容等特色技术专科;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共同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在大连地区扩大了区域优势;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氩氦靶向治疗中心建立技术交流协作关系,融资500万元,建起氩氦刀治疗设备,成为东北地区唯一能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与大连理工大学、大连铁道学院材料系、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实行强强联手,推进纳米级药物治疗白血病技术的发展,使该课题在今年3月份被列为全军“十五”重点课题。通过这些特色科室和技术的发展,医院在竞争中不断取得胜利,药剂科被总后确定为全军药理基地,心肾内科、消化内科、心胸外科已申报军区重点科室,而中医科则成为全军中医血液病研究所,今年3月份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科室,这在沈阳军区的所有部队医院中还是第一家。


第7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人口文化:从娃娃抓起
丰华 屈艳 李美娟
  在江西南昌市珠市小学,人们时常可以看到,操场上的孩子们一边跳橡皮筋,一边不停地唱着“豌豆花,粉红脸,优生优育笑开颜”之类的童谣。教室里传来的诗朗诵“环境保护靠大家”,黑板报上的人口文化宣传角,悄悄告诉人们:人口文化宣传已在这所小学扎根发芽。
  在有近1500名学生的珠市小学,人口文化教育从开展“人口、国情、资源”宣传入手,利用歌舞、讲故事、诗朗诵、排演小品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将抽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环保等知识融入孩子们的学习、游戏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现代文明的种子。如今,每个同学都会《人口与资源》的诗朗诵,每个同学都会唱拍手歌《人口环境是大计》。该校校长聂苏珉认为,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将传统美德、人均意识、环保意识等抽象知识转化为易于传唱、接受的游戏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人口文化”教学,对于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第7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重庆:环保举报热线真“热”
赵恩富
  在山城重庆,有一条新开通的电话热线,为受污染之苦的市民找到了投诉之门。这就是“后来居上”的“12369”环保举报热线。该热线自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开通以来,在40天的时间里就受理环境污染投诉3700余件,平均每天90余件。除应由其他部门处理的822
  件外,2396件投诉得到了及时处理。“12369”环保举报热线是国家环保总局为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而实施的重要举措。重庆市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它列入今年“八大民心工程”。负责具体受理工作的市环境监察总队,抽调精兵强将,专门成立了投诉中心。该中心结合本市实际,采用集中受理模式,即在全市辖区范围内拨打“12369”均由中心受理,工作人员受理后30分钟内就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电话和短信息等形式,交市环境监察总队或有关区县(自治县、市)环保部门快速展开调查处理。对于污染事故和噪声污染投诉,市民当天可通过该热线查询调查情况或处理结果,其他环境污染投诉5天后就可查询调查情况。
  据重庆市环境监察总队队长唐幸群介绍,为确保群众的有效投诉件件有回音,投诉中心对所有的投诉案件均进行案件编号,投诉人可根据案件编号随时监督环境执法和案件处理的进程,并可查询案件处理结果;市环保局设立了专门的巡查队伍,实行24小时分三班昼夜巡查。据统计,仅市环境监察总队在40天里就检查施工工地1800余个,查处违法建筑施工单位100多家。许多市民发出由衷的赞叹:环保部门的工作作风真好,办事效率真高!


第7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我国最大的树上水果树菠萝。
周重要摄


第7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青藏线上的生命保护神
彭俊 蔡祥重
  在海拔4700多米、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铁路建设工地上,有一位默默无闻地为建设者提供健康保障的白衣战士。在青藏铁路开工的近两年里,她用自己的精湛医术、高尚的医德,为一个个患者解除病痛,将一个个病人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她就是被誉为“生命保护神”的中铁四局青藏线工地医院的护士长丁太环。
  1985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医学院护士专业的丁太环,是中铁四局医院的技术骨干。2001年6月,丁太环告别了丈夫、幼女和双亲,来到了远离家乡合肥千里之外的青藏铁路建设工地。她和同来的9名医护人员,在到达格尔木的当天就投入到筹建医院的工作中。丁太环忍受着缺氧造成的胸闷和头痛,与同事并肩作战,建好了中铁四局青藏线工地医院。
  2001年6月21日午夜,为筹建工地医院忙碌了一天的丁太环正准备休息,忽然听见医院楼下有急促的脚步声。她马上放下手中的毛巾,穿好外衣赶到急救室。在急救室,她看到三项目队职工覃玉超脸色发青、喘着粗气,不时地呕吐着。
  在医院设备少、药品不足、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丁太环不顾病人的呕吐,一边轻声安慰病人,一边为他测血压、量心率、输液,进行紧急抢救。经过近6个小时的治疗,覃玉超终于脱离危险。丁太环换上新的白大褂,又走进医护值班室,一直坚守到天亮。
  2002年3月初,中铁四局青藏工指又接到青藏铁路格拉段15标段的施工任务。不少同志对前往海拔4700多米的“生命禁区”产生了顾虑。丁太环却鼓足勇气报了名。她说:男同志能做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做到。3月11日,丁太环和9名工作人员赶到了工地。因住房有限,丁太环和6名男同志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而且无水、无电、无取暖设备的屋子里,度过了17个不眠之夜。丁太环拖着灌铅似的双腿,一边为同志治疗,一边打扫房子、安置病床、配制药品。她经常蹲在地上,趴在药箱上面配制药品、记录职工医疗就诊情况,有两次因为劳累过度晕倒在医务室,幸亏当时在场的同事及时采取措施,她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第7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荒漠精灵鹅喉羚。 冯刚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