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记者调查

服务新风拂面来
——咸阳市党政机关转变作风纪事
本报记者 钱志新 何小燕
  在陕西咸阳市中心一座高大的建筑物上,“咸阳市政务大厅”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走进这座建筑的4层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依次排列的由市计委、外经贸局、工商局、公用局等单位开设的办事窗口,书写工整的“工作人员守则”、“形象要求”等行为规范,不仅提醒这里的工作人员注意自己的言行,也提示接受服务的人们莫忘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咸阳市委书记、市长李堂堂告诉记者:“政务大厅是咸阳市委、市政府为民服务的窗口,我们意在通过这个窗口,强化和展示党政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形成和体现一个地方文明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客商办事更方便,老百姓长期得实惠。”
  政务大厅是咸阳市党政机关转变工作作风的标志性建筑,它给咸阳大地带来一股强劲的便民服务新风。
  一门受理,并联审批;
一口收费,限时办结
  过去,咸阳市不少政府部门在审批项目、核发证照过程中,存在“图章堆砌、公文旅行、搭车收费”和重复审批、多头审批、“马拉松”式审批及以批代管等问题,特别是个别干部在项目审批中以权谋私,吃、拿、卡、要,暗箱操作,外地客商及当地群众意见很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咸阳市委、市政府于2000年9月1日正式设立咸阳市政务大厅,一个“窗口”对外。
  政务大厅内有14个基本成员单位和23个一般成员单位,设有24个办事窗口,公开69项服务事项的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条件、办结时限和收费标准。政务大厅把为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服务作为工作重点,负责办理国内外投资项目需要审批、核发的各类文件、证照、手续,受理各类投资政策、税收政策、人才劳动力需求等方面的咨询、信息发布等事项,协助投资者处理和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办理有关便民服务事项。对投资项目审批实行“一厅式”办公,提供“一条龙”服务。
  政务大厅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咸阳市政府去年以来先后两次精简审批事项,对应由政府管理的事务通过媒体公之于众,并通过政务大厅办理,大大方便了客商,提高了办事效率。西安新一代家具公司投资2145万元与咸阳陶瓷厂合作建设陕西正大国际家具家电汇展中心,申办手续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到工商登记仅用7天;咸阳北方中医药研究所、西安幸福制药厂和美国客商合作建设咸阳利昂医药有限公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从受理到办理完毕仅用了不到4个小时;渭城区民营科技产业园16户企业在政务大厅办理有关手续,规划局等有关单位的人员多次到建设工地现场踏勘,相关窗口简化程序,使企业的建设进度大大加快。
  设立政务大厅,一改过去的“你求我办事”为“我为你服务”,形成了“大厅围着项目转,窗口围着客商转,一切围着大局转”的工作局面。截至今年3月底,政务大厅共受理各类服务事项12637件,办结12598件。
  群众盼望的坚决办
群众不满的立即改
在咸阳市,通过市信访局接待室、群众来信及市委书记、市长、人大常委会主任专线电话等渠道,使下情及时上达;市长接待日制度,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一些与群众生活联系密切的政府部门还各自开通了服务热线、设立服务机构。
  城区居民只要拨通3571101应急服务热线电话,生产、生活中碰到的有关供水、供气、供热和公交方面的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2001年6月10日,应急服务热线接到告急电话,渭河桥头供水管道爆裂,自来水外溢,自来水公司为民应急服务队不到20分钟就赶到现场,很快控制了险情;11月15日,冬季供暖第一天,一个老人通过热线电话反映市政协家属楼的暖气不热,热力公司的应急服务队10分钟之内赶到现场,他们下地沟、查漏点、换管道,最终排除了故障。天然气公司为民应急服务队针对用户来电反映的突出问题,利用双休日、晚饭后休息时间,对全市6.5万个天然气用户进行了拉网式入户安全大检查,及时排除了3000多处安全隐患。今年1月11日,市公安局院内供热管道上的压力表损坏,阀门失控,高压水柱上喷10多米。热力公司为民应急服务队紧急出动,冒着高温水气,钻井道,爬管沟,连续奋战48个小时,终于修复了损坏的设施。
  对群众反映的不属于本行业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公用事业应急服务热线也从不推辞,积极和公安110、消防119、医疗急救120、交通事故122等实行联动服务,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
  “小巷总理”情系万家
服务创新一心为民
  社区服务是一项民心工程,社区居委会对这项工程负有重大责任。为了搞好这项工程,秦都区48个社区居委会设立了150个服务站,开展服务项目达40多项,涉及医疗、信息、家政、家电维修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全区还有19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450名志愿者义务开展理发、家电维修、环境保护宣传等活动。记者在珠泉居委会采访时看到一个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每位成员胸前挂着一个贴有照片的“党员责任岗胸牌”,上面写着“我是珠泉社区一名共产党员”。
  思源南路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党的形象在社区”的活动,号召党员做社区的“红色种子”。居委会还在居民中大力倡导“助万家、万家助”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风尚。今年春节后,沈家村部分住户的下水道因淤积堵塞,污水溢出路面,社区干部及时赶到现场,组织居民清理污泥,疏通管道。今年3月,社区一居民家的洗衣机坏了,他们拨通便民服务卡上的电话,向居委会求助,居委会当天就派人将洗衣机修好。一居民自丈夫去世后,家中失去生活来源,一对儿女上学困难,居委会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帮助她找到一份零工,还帮助办理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手续。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可治指着墙上悬挂着的一面面锦旗自豪地对记者说:“这些都是社区居民送的。我们的任务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居民心上,让有困难的人笑起来。居民称我们是‘小巷总理’”。
  秦都区渭滨镇是典型的城郊镇。2000年8月,新任党委书记董瑞民到任第一天,“迎接”他的是近百名上访群众。一连十几天,上访群众每天比镇干部上班来得还早、人数还多。他通过下村调查,发现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干部的作风和村级财务混乱问题上。为此,他和一班人研究决定,设立“一部四中心”,即农村工作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中心、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司法调解中心、应急应险指挥中心,转变政府的职能,开展便民服务。去年“三夏”期间,农村工作部的同志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困难户夏收、夏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中心专门为全镇群众提供准确、及时的农资、农技、市场等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帮助投资商办理各种审批事项和证照手续,为企业创造水、电、路、讯等生产条件,提供产、销信息,协助解决融资、劳资纠纷、工伤事故等,成为全镇121户私营企业和1375户个体企业的“主心骨”;司法调解中心设有接待室、调解庭、法律事务所,开通“148”法律服务热线,全天接待来访群众,在全镇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应急应险指挥中心24小时与各村、组及辖区单位保持联系,随时受理群众的报急、报险,被群众称为“生活110”。这个昔日全省的“难缠镇”、“上访大户”,一跃跻身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目前,渭滨镇的经验,已在咸阳市推广。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观察与思考

他们想遮掩什么?
——对甘肃陇南磨沟铅锌矿塌陷事故的调查
  记者最近在甘肃西和县上巷村采访了解到:该村地下已被陇南磨沟铅锌矿掏空,随时有可能再次发生塌陷事故,200名小学生、700名村民的生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去年12月13日晚7时,位于上巷村村西的西和县六巷选矿厂门口发生严重塌陷事故,形成长50米、宽50米、深32米的陷坑,厂部大门值班室、7棵树、2个容量分别为5吨和7吨的油罐陷入其中,两名正在路上行走的工人被活埋,厂房、村小学校舍、村民住宅普遍出现裂缝。事故发生后,西和县委、县政府做出决定:六巷选矿厂停产,动员上巷村村民投亲靠友,村小学校移至离村几公里的农户家中上课。
  时隔半年,记者就这次事故走访了陇南地区、西和县、上巷村有关人员。
  在陇南地区地矿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一起人为的责任事故,是多年来不按设计要求施工、违规采矿造成的,目前隐患仍然很大”。陇南磨沟铅锌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上巷矿区采矿,隆隆的炮声震得村民家中窗户响、桌子动,村民整日提心吊胆。1996年12月,西和县人大代表为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向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但一直没有结果。2000年2月6日,距上巷村小学100米处塌陷40平方米,地表裂缝达280多米,山体滑坡,校舍、民居大面积出现裂缝。村里分别于2月14日、2月24日向上级报告了有关情况,上巷村小学也于3月8日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此事,但无人理睬,直至发生12·13惨剧。
  西和县副县长赵尚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2·13事故已经处理完毕,死者每人获赔偿6万元,家属满意;六巷选矿厂恢复生产,职工情绪稳定;219地质队测量报告说地下没有采空场,于是村民回村、学生返校上课。记者问:“如果再出现塌陷谁负责?”赵副县长答:“219地质队负责”。然而,记者从219地质队负责人口中得到的却是这样一种说法:“我们出的不是鉴定报告,而是技术工作说明书,只能说明甲方让我们测定的9个坑道的情况。已经堵住的矿洞县里不让我们探查,所有通往村庄及六巷选矿厂下面的采空区没有测量,因此,这个技术工作说明书不能说明整个上巷村包括小学校、六巷选矿厂的地下安全情况。”
  记者在上巷村看到,塌陷的大坑已经填平。上巷村小学校长王蒙说:“上面讲这里很安全,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但要保证300名学生的安全我们心里实在没底。目前学校学生已由300多名减少到200名,凡有办法离开的都走了。”一位老大娘把记者拉到家中说:“人家安排不让我们跟你讲,可我不能不讲。席余粮是我们村的村长(应为村委会主任。下同),当过十几年矿工,对情况比较了解,因为向记者说了实话,上面就不让他当村长了,还被8个身份不明的人打成重伤”。
  采访结束,记者离开上巷村,一辆“甘K·3019警(司法)”车在后面尾随跟踪。这辆车从上巷村跟到西和县城,又从西和县城跟到礼县,而后换成“甘K·03550”吉普车,跟到天水市又换成桑塔纳轿车。在天水市,记者绕城转了几圈也没有甩掉那辆桑塔纳轿车,它一直跟到记者准备入住的天水市粮食局招待所。记者感到问题严重,向天水市“110”报警,跟踪者才有所收敛。
  陇南磨沟矿为什么如此下力气封锁消息?何以敢如此胆大妄为?是什么人在给它撑保护伞?!
  “陇南磨沟矿与地区、县里某些领导关系密切,他们有恃无恐,尾矿向河里直排,部分废矿更直接倒在农民田里,我们向县、地区反映,根本没人管;去矿上交涉,先后有40多人被打伤……”村民的这段话让记者颇费思量。
  新华社记者 李忠诚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社会聚焦

事故隐患:
电线杆上“搭车”
  遍布合肥市区的电杆上本应只挂电力线,如今却有不少单位或个人未经供电部门允许,明里暗里在电杆上私拉乱搭各种电线,如有线电视光缆、通信光缆、网络线、低压劣质电线等,不但影响了合肥市的文明城市形象,而且给城市电网正常运行和电力工人上电杆日常维护线路带来隐患,极易引发人身伤亡和火灾事故。
  6月9日傍晚,笔者在合肥市金寨路、宿州路、荣事达大道等几条主干道上看到,路边电线杆上线乱如麻,各种“不明”线路杂乱交叉,有的线耷拉下来,行人伸手可及;路边的大排档、小商贩从家中拉出电线在摊子上照明,电线随意搭在电杆与电杆之间的钢绞线上,令人捏一把汗——万一拉出的电线破皮漏电,后果不堪设想。
  在合肥市金寨路和环城路交叉口的一条电线杆上,仅南北方向就挂了23条线,涉及20多家单位,将来谁家线路出问题,自己也不知道该查哪根线。
  据合肥供电局通讯所负责人介绍,电力杆上外单位线路“乱搭车”现象在全市十分普遍,市二环路内配电线路有1000多公里,其中至少有70%的配电线路上有各种“不明”线在乱搭乱挂,包括马路上的路灯电源线、红绿灯电源线、灯箱广告电源线。这些私拉乱搭的线成了城市空中的“定时炸弹”,不知哪天就会出事。去年夏天,郊区的一个部门在合肥市北门区电杆电线上私自挂线,造成电线短路,变电所跳闸,引发北门区大面积停电事故。去年,合肥供电局曾对市区电杆线路进行了清理,取得一定效果,但线路安全隐患并未完全消除。(附图片)
  合肥市美菱大道上“不明”线路私接乱搭的情景。
  安徽合肥供电局宣传科 朱文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社会扫描

只顾自己赚钱 哪管乘客安全
——乘坐冀F52366长途汽车进京记
本报记者 李晓清
  狠抓安全生产,防止安全事故是今年一项重要工作,然而记者近日乘坐长途汽车的经历表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保证交通安全在某些地方和部门并未落到实处。
  6月26日上午,记者结束了在河北易县的采访,赶往县长途汽车站乘车返京。一辆车牌号为冀F52366的新式黄海大客车引人注目,但到12点发车时上客率仅为一半。记者暗暗为司机着急:这趟恐怕赚不到钱了。再看司机,气定神闲,一副蛮有把握的样子。果然,刚出县城就有人拦车:“到北京多少钱?”司机答“20元”,“不是15元吗?”“上不上,不上前面有的是人”,随之而来的是一路上无休止的揽客、砍价(过了涞水后每人15元)。车到房山,后面有人高叫下车,乘务员训斥道:“下就下,叫什么!”“太挤了,我下不去”。记者回头一看,车厢过道塞满了人,有的坐在临时放的小凳子上,有的连放凳子的地方都没有,只好站着,那位农民模样的乘客半挤半爬才到车门口。接着,司机便违章左拐上了一条小路,在房山电业系统的几个企业之间转来转去,有乘客发出疑问“去不去北京了?”司机以堵车为由应付。终于客车开到高速公路入口处,一位女同志坚持让司机付足过路费,司机便一口一个“小妹妹,我们是38队的,替别人开的,多关照……”耽误5分钟后上了高速,“小妹妹”在司机嘴里便成了十恶不赦的坏蛋。伴随着不堪入耳的咒骂,14时40分客车驶出京石高速杜家坎收费站,由于收费员照章收费,司机又大骂起来。骂声未落,前面有位交警让车停在桥边,一位身着便服的人上车看了一眼说最少超15人,便带着司机与乘务员离去。过了10分钟两人神态平和地回来了。司机与一熟人说了实话,“是七队、八队的,只给记超载5个人,估计要罚1000元,要是记15人,还不知罚多少呢!”15时,客车驶入丽泽桥长途客车站,晚点一个小时,记者下车再看,车前易县—北京的牌子不见了。
  综观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无不是因违章违规操作而生。像长途客运这种事关乘客生命安全的行业,更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章,严加管理,消除事故隐患。为多赚钱不惜违规营业,执法人员又“高抬贵手”,怎能不出事?!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实话实说

保障安全,从你我做起
李晋鸿
  最近一段时间,生产事故方面的报道增多,安全生产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不久前国务院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随行记者,我想就近来事故频发的原因谈些看法。
  不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行事是事故频发的直接原因。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生产力水平,但在现有的生产力条件下,各种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便是安全的保障;只要严格按照这些规章制度组织生产,便能把事故的发生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领导讲,几乎每一起事故都是由于从业人员违反安全生产的规定造成的。至于违规的原因,既有管理者的玩忽职守问题,也有生产者自身素质问题。
  有的企业主乃至主管部门人员利令智昏,拿工人的生命作赌注。从发生的许多事故看,从业人员不是不知道安全规范,也知道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但为高额利润便铤而走险;更为严重的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个别人员徇私枉法,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充当保护伞。检查组在山西宁武县就检查出一个典型案例。当检查组临时抽检该县一个国有煤矿时,意外发现矿区内有一个独眼井正在开采。令检查组人员气愤的是,该县安监局领导竟然当面抵赖,坚持谎称是一口风井。独眼井式采煤是一种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用这种方法采煤无异于拿矿工的生命当儿戏。这样的官员和矿主真是利令智昏、草菅人命。
  “安全”对许多人来说只是一种“意识”,尚未成为自觉行为。这方面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俯拾即是:高速路上,坐在副驾驶员位置的人常常忘了系安全带;记者每天上下班要横穿石景山区星座商厦前的马路,这里设有红绿灯,据观察,每次都有“争分夺秒”闯红灯的人。事实上,因马路中间有行进中的汽车,这些人并不见得比“循规蹈矩”的人能先过去,他们依然一“闯”为快。要知道,每天频发的交通事故是全国最为严重的事故类型。因此,切莫只关注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故,也不要认为安全问题只存在于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身上,保障安全应该从你我做起。
  此次检查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安全生产搞得好的企业,他们的经验都是既重视对职工安全生产的“软”性教育,同时又严格执行“硬”性的奖惩措施。只有双管齐下,长期坚持,“安全”概念才能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另外,理顺管理体制,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如引进保险公司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等也是当务之急。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监督哨

武安市一村支书非法开矿
 发生伤亡事故
竟然隐瞒不报
  身为村支书的郝广北无视国家法律,非法开采铁矿,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事故发生后,又隐瞒不报,理应被追究刑事责任。
  今年1月3日晚8时许,河北省武安市矿山镇西石门村党支部书记郝广北非法开办的西石门村W—5号铁矿(原侯宝生矿点)工人进行采矿作业时,非法使用爆炸物品,导致一起重大事故,当场死亡5人、重伤2人、轻伤2人。事故发生后,郝广北立即封锁消息,不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原因,私自组织村民将尸体运往沙河火化场火化,并强令死者家属签订赔偿协议。事后,本村村民向邯郸市公安局举报,邯郸市公安局二处于5月中旬对此作了初步调查,但后来却不了了之。
  河北武安市矿山镇西石门村
王砂朝 卢宗义等5人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来自一线

守土有责 确保平安
——大连铁道有限责任公司甘井子车站坚持安全教育
  近年来,大连铁道有限责任公司甘井子车站一班人把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引导干部职工增强安全意识,冷静处置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确保生产运输安全有序。
  去年实现历史上第一个安全年以后,这个站领导班子深入思考、认真总结,把对干部职工不间断的安全教育作为保证安全生产的中心环节来抓,摒弃过去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消除所谓的“没有绝对安全”的消极观念,不断延长安全周期,力争达到“四个增强、四个做到”:
  一是增强政治责任意识。他们把安全稳定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坚定理想信念的具体行动。在实践中,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工作,有隐患及时排除,有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
  二是增强忧患意识。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以身作则,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对照同期事故案例,警钟长鸣。做到居安思危,稳中思患,稳中思险。
  三是增强奉献意识。车站各级领导干部经常要沉下去,特别是在休息日和后半夜自觉到一线岗点检查督促指导,做到尽职尽责。
  四是增强创新意识。车站各岗位人员结合新情况,不断寻找、排除隐患,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到防患于未然。目前,全站干部职工正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厉兵秣马,向今年8月22日第二个安全百日、2600天冲刺。
辽宁大连 黄松志 王新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