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浙江大学 并校带来新优势
  本报记者 董洪亮
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四校合并组建为新的浙江大学,目标是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一流大学。高校合并不仅仅是使学校简单地变大,更重要的是要变强。4年来,浙江大学如何发挥综合优势,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学科建设:交叉优化,追求“新”“强”
  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界限日益淡化,学科交叉越来越突出,边缘性学科大量涌现。浙江大学21个学院基本是按照学科发展的最新方向来组建的,学科结构设置和世界科学研究发展的大趋势比较吻合。在此基础上,遴选出理、工、农、医类中的25个学科,作为校级重点支持的学科,去冲击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在人文社科学科进行强所、名师、精品建设,金庸、王洛林、高尚全等著名学者出任人文、经济、管理等学院的院长。
  利用并校后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浙江大学新建一批新型交叉学科,推进学科的融合与创新。其中光通信就是传统光学与信息学及其他学科联合的结果;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和心理学、信息科学相结合成立了脑科学中心。这样的交叉学科中心有10多个,涵盖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微系统、纳米材料等科技前沿。首期投资建设的3个中心承担着6项863计划等项目。
  国家863集成电路设计专家组组长、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严晓浪教授告诉记者,他领衔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芯片交叉学科中心,不仅吸引校内的图像、通信、计算机、控制等方面的10余个研究所加盟,还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美国加州的两所大学参与。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朱军教授对并校后新组建学院的评价是:“起点高,观念新,发展快,成果多,人心齐。”生物信息学科是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国际上兴起才5至8年的时间,浙江大学的信息、理、医、农、动物科学、生命科学等6个学院联手进军这一新兴学科,并于今年春天拿下了国家863计划中关于生物信息方法的“复杂疾病——性状遗传信息分析”项目。浙江大学生物信息专业两年已录取45名研究生,今年即将招收本科生。
  像电子商务、生物信息这种交叉性综合性的新兴专业,浙江大学近几年共增设了19个。
  人才培养:求是创新,注重能力
  秉承百年历史积淀、抓住并校综合优势、细察中外一流大学新动向,浙江大学确定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
  校长潘云鹤接受采访时说,新浙江大学追求高质量而非追求超大规模,体现在人才培养上,就是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本科生数量适度扩大、研究生规模跨越性发展,现在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是1∶2.4,今年新生入学后的比例是1∶2.1。
  近年来,学校的许多学院参照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制定培养方案,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与创业的能力转变。为树立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浙江大学与国内外著名企业共建软件学院,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创业强化班。软件学院院长陈纯教授说,学院的教材与教学方法都注重与企业及国外的结合、沟通,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尤为重视。
  浙江大学教务部部长楼程富教授介绍,学校积极推动精品课程和优秀教材建设,已开设精品课程150门,其标准包括最受学生欢迎、名师讲授、外国原版教材、双语授课等。从2000级开始,各专业均开设两门以上的用外语或双语授课的专业课。3年来,学校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5种,正在编写的10余种,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规划教材出版了30多种。
  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开展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目前每个专业都开设了一门以上的研讨式课程。案例教学法、实地考察法、模拟训练法都大显身手,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浙江大学加强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培养,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增设400多门选修课,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能够听到“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数学文化”等课。
  为使学生打好宽厚的基础,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浙江大学今年把100多个专业分成12大类,每一大类在一二年级实行统一的基础教育。同时,积极推进以选课制为中心,弹性学制、导师制和主副修制为辅助的学分制,让学生在选择学科专业、选择课程、选择学习进程和选择任课教师等方面有更大的主动性。
  社会服务:面向区域,重点突破
  如今,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已经与教学、科研并列,成为高校的一大重要任务。并校后的浙江大学发挥多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学校承担科技服务项目2046项,经费近3亿元人民币。浙江大学仅在永康县一个县的合作项目就达200项。
  浙江大学科技园主体在杭州,另外在宁波、温州、嘉兴、绍兴建了分园。为了给地方培养更多的人才,浙江大学分别与杭州和宁波合作在两地建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浙江省经济的一大特点是专业分工较细,一般企业自己没有技术创新机构和投入。面对这种现状,浙江大学根据企业的需要,与企业结合设立许多产品创新中心,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通过计算机、机械、电子、经济、管理等系科的参与,学校为温州的电器业、制鞋业,慈溪市的模具业,绍兴市的纺织产品建立了产品创新中心。
  除浙江外,浙江大学还与江西、云南、贵州、宁夏建立了全面科技合作关系,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绿色农业、生物制药、精细化工、贵金属新材料、环保工程、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高新技术项目100多个。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今日新语

莫让“医疗垃圾”贻害社会
邓同亮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家里用的纯净水水桶是用未采取任何消毒措施处理的“医疗垃圾”做成的,肯定会吓你一跳:“怎么会呢?”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确实存在。
  众所周知,“医疗垃圾”带有大量的病菌,特别是一些传染性病毒,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处置,往往会通过接触、多次使用等方式迅速传染给其他人群。为减少传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现在医院使用的注射器和输液器一般都是一次性的。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应经消毒无害化处理,并作相关记录。
  但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医疗垃圾”的流向复杂化。部分医疗机构或个体诊所将“医疗垃圾”作为废品卖给废品收购站;一些不法商家置道德与良心于不顾,将“医疗垃圾”制成对人危害极大的塑料制品;有的甚至只经过简单的消毒处理后,通过不法渠道又售给了进货不正规的医疗部门再次使用。
  从源头上截断“医疗垃圾”流向社会的暗道,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笔者认为,对医疗机构要加强自律教育,同时管理部门要制定出统一、严格的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监督,加大对不法商家的打击力度。希望政府部门通过专项治理,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纪念特展
  本报北京7月9日讯 中国历史博物馆90周年纪念特展今天上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拉开帷幕。特展对中国历史博物馆自1912年建馆以来的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重点反映了近年来各方面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展品包括文物、图片、档案、高科技设备等。其中部分档案文献和新征集的文物精品是首次公开展出。在展览实物的同时,展厅中还循环播放不同内容的专题片,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历博。
  今天下午,中国历史博物馆9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到会并讲话,国家文物局、各省博物馆和考古所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杨学聪)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在我国东北有个叫程地房子的村落,近年来被沙海渐渐吞没。村民们被迫整体搬迁,分走他乡。孩子们面对即将告别的家园,一脸的无奈和茫然。
新华社记者 刘荒摄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人民网、北美琴社联合举办
网上古琴音乐会引人入胜
  本报北京7月9日讯 人民网与北美琴社(美国)今天上午联合主办并直播了“网上古琴音乐会”,通过互联网向海内外网友介绍中国古琴古乐,展示古琴古韵之魅力。这是在互联网上首次举行的古琴直播音乐会。人民日报总编辑王晨出席音乐会,对音乐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感谢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
  参加音乐会的有著名古琴家李祥霆、吴钊、许健、陈长林,著名歌唱家姜嘉锵,箫和笛子演奏家王铁锤及北美琴社社长王菲等。中外琴家演奏了《春思》、《阳关三叠》、《忆故人》等曲目,还用琴、箫合奏演唱了琴歌《阳关三叠》。人民网为此次音乐会特别制作网页(www.people.com.cn/guqin/),分中英文两种版本,内容包括古琴简介、直播室、古琴论坛、演奏家及曲目简介等,供网友随时浏览音乐会及现场交流实况,海内外众多古琴爱好者通过互联网观看了演奏会实况。(史江民)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面对社会的考卷
——西京大学师生救灾捐款一瞥
本报记者 孟西安
  6月28日下午,西京大学校园里悬挂的红色横幅引人注目:“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人民”、“扶危济困奉献一片爱心”。在多媒体教室里,师生代表们正含泪观看陕西南部部分县乡农村和中、小学遭受洪灾后令人目不忍睹的一幕幕。
  “同学们,老师们,6月9日至10日,陕南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面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我们西京大学的师生能无动于衷吗?”校长兼校党委书记任万钧首先讲话,他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的美德,也是新一代大学生们应当发扬的精神。我相信同学们在搞好学业考试的同时,也会面对社会的考试交出满意的答卷!”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任万钧校长率先登台把5000元投入红色捐款箱。接着,师生们排起长队,争先恐后登台捐款。
  走下捐款台的一位来自陕北子长县的学生封向东告诉记者,洪水无情人有情,陕南陕北心相连。我家在陕北农村,生活困难,我虽然没有多少钱,但我有一颗炽热的心。我想,少吃一份菜,捧出的是一片心。学校后勤处处长全巧立老师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的品德,教师自己首先要具备这种品德。
  据了解,西京大学18000名学生和1000多名教师以及在校施工单位共向陕南灾区捐款25万多元以及1.4万多件衣物。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提供新思路 展示新技术
信息技术业聚焦数字图书馆
  本报北京7月9日讯 记者施芳报道:北京国际数字化公众服务与技术展览会、“数字图书馆:新世纪信息技术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研讨会7月8日、9日先后在北京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字图书馆领域的专家与制造商纷纷展示他们的新技术与新思维。
  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北京贸促会承办的这一系列活动旨在为正在实施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从事数字化信息加工、存储、处理、传输与服务的百余家著名设备制造商、技术提供商与信息服务商在展览会上亮相。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图书馆等20余家机构全面展示其数字化成果。这是我国在这个领域建设成果的首次集中展示。
  数字图书馆是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网上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需求。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2001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并被列为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它将建成世界上最全面、最系统的网上中文信息基地与服务中心。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江西自编教材通过国家审定
  本报南昌7月9日电 江西省资溪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曾曙春创立的小学语文“能力训练”实验教材,开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教材建设通过国家审定的先河,填补了江西省自编教材列入全国用书目录的空白。
  曾曙春于1982年创立了小学语文“能力训练”教材教法整体改革实验。目前,小学语文“能力训练”实验教材在江西省各设区市60个县区700多所学校4万多名学生中推广使用。河南、浙江、山东、山西等省区也先后引进这套教材。
  (王自立 徐光明 余清楚)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第九届杨凌农高会将于十一月举行
  本报北京七月九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科技部、外经贸部、农业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等今天在京宣布,第九届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将于十一月五日至九日在陕西杨凌示范区举行。杨凌农高会是我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产物,从一九九四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今年的主题是:“用科技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化”。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加强心理咨询师培训鉴定工作
  本报讯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专业组织和机构最近联合成立了“全国心理咨询师培训鉴定工作专家委员会”,全面开展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考核鉴定试点以及质量控制和服务监督工作。并委托华夏心理网为以上工作提供推广服务和技术支持平台。首届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已于七月八日在北京开班。(老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