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非盟首届首脑会议开幕
  据新华社德班(南非)7月9日电(记者张大成、李大伟)报道:非洲联盟(非盟)第一届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9日上午在南非中部海滨城市德班的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见右下图。新华社记者徐显辉摄)。来自52个成员的领导人或代表将在两天的会期内,就完成非洲统一组织(非统组织)向非盟过渡、成立非盟主要机构、应对非洲当前面临的挑战等一系列重大议题进行讨论并做出决定。
  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一个统管非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多方面事务的全洲性的政治实体开始运作。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和平、发展、繁荣:非洲世纪”。在非盟第一届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大会主席、南非总统姆贝基的主持下,会议选举产生了本届会议的领导机构,通过了会议议程。会议临时秘书长、前非统组织秘书长埃西和坦桑尼亚总统姆卡帕等也在会上就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问题向代表们做了汇报。
  在当天上午的会议中,与会领导人和代表还讨论并通过了非盟的主要机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大会、外长执行理事会、常设代表委员会的议事规则,以及非盟委员会的条例和成立和平安全理事会的草案。
  马达加斯加因国内政局动荡没有被邀请参加会议。(附图片)


第3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非盟诞生记
本报驻南非记者 李新烽
  热情奔放的祖鲁民族舞蹈,雄壮有力的非盟主题歌曲,迎风飘扬的非盟成员国旗,呼啸穿过的数架直升机,整齐威武的陆海空仪仗队……今天的南非德班大体育场是人的海洋,歌的海洋,近万名当地群众和非洲各国领导人欢聚这里,隆重庆祝非洲联盟正式成立。
  上午11时,非洲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群众的欢呼、礼炮和军乐的伴奏下步入会场。12时,非盟成立庆典开始,非盟首任主席、南非总统姆贝基致词。姆贝基首先指出:“我们今天聚集这里在完成一项庄严的历史使命——成立非洲联盟。我们在德班向非洲人民和世界人民宣誓,我们将实现我们的承诺,就像我们此前所承诺的成立非洲联盟一样。”
  姆贝基表示,非盟首届首脑会议今天上午已经举行,“今天在这个体育场,我们代表全体非洲人民发自肺腑地说,老殖民主义国家在柏林密谋瓜分非洲110年之后,非洲人民通过持续不断的联合行动,汹涌澎湃的民族解放浪潮终于奔腾到了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妄图永远拥有和控制非洲,从开普敦到开罗;非洲自豪感和勇气实现了非洲人拥有和控制非洲,从开普敦到开罗。”
  姆贝基强调,成立非盟表明非洲人民必须团结和联合起来!非洲人民的命运休戚相通!非盟的首要任务是实现非洲国家和非洲人民之间的团结、稳定与通力合作,必须建立有效机制加快非洲大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一体化进程,加速非洲文化的集体行动以及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其次是发展非洲国家之间各个层次的新型伙伴关系,动员各个国家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实现非洲大陆的繁荣富强。
  今天是非洲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非洲联盟的正式成立标志着非洲结束了上个世纪开始的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解放的斗争,迈入了一个加强团结合作与共图繁荣富强的新时代。正如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致词中指出的那样,非洲是自由的非洲,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非洲要团结一致携手共进,非洲要实现共同富裕。
  肯尼亚、多哥、赞比亚和加蓬等五国的总统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区发言,对非盟成立表示祝贺,祝愿非洲拥有更加光明的前程。一名参加庆典的南非祖鲁青年对记者说,他对非盟和非洲的前途充满信心。
  “非洲团结与联合,努力使之实现,让我们庆祝这一天,因为我们正在向前。所有的国家,昂首团结在一起,手持联合的钥匙通向非洲世纪。……这是你的时代,你的世纪,你的权利,非洲人民站起来,团结在一起。”这首曲调优美的《非盟主题歌》,今天从德班体育场翻山越岭一直飘荡到整个非洲大地……(本报德班7月9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非洲
  据新华社德班(南非)7月9日电(记者陈铭)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9日在这里说,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的努力,深化与非洲联盟(非盟)的合作,支持非盟建设和实施“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
  杨文昌在此间出席第三十八届非洲统一组织暨首届非盟首脑会议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说,本届首脑会议意义重大,标志非盟正式开始运转。“非盟的成立是广大非洲国家携手应对全球化和新世纪挑战、通过联合自强推进一体化进程和实现非洲复兴的重大举措”。
  杨文昌说,他已向非统组织秘书长埃西转交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致本届首脑会议的贺函,并代表中国政府向非盟捐赠30万美元,双方还就中国与非盟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换了看法。
  他表示,中国政府高度评价非洲统一组织近40年来为推动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和政治解放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衷心祝愿非洲各国在非盟章程指引下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推动非盟各项机制和制度的建设,共同实施作为非盟建设进程中重要内容的“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促进非洲大陆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据新华社德班(南非)7月8日电(记者陈铭)南非副总统祖马8日在德班国际会议中心会见了来访的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双方就双边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


第3版(国际)
专栏:

波兰总理会见吴仪
  本报华沙7月8日电 记者李增伟报道:波兰总理米莱尔今天下午在总理府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吴仪,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吴仪在谈话中说,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中波两国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国家关系,双方始终致力于发展各领域的互利合作。近年来,中波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吴仪说,波兰是中东欧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方重视发展对波关系,愿与波方一道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超越双方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不断加强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信任和友谊,把双边友好合作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她强调,此次访问的目的正是为了推动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米莱尔赞同吴仪对两国关系的评价。他说,波方非常钦佩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关注中国近年来各领域的飞速发展,相信中国在新世纪会取得更大成绩。米莱尔强调,波兰一贯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愿继续保持和发展同中国的传统友好关系,认为这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米莱尔重申,波兰政府坚持一个中国、不与台湾发展官方往来的原则立场。
  在谈到两国经贸关系时,吴仪说,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双边贸易额不断提高,去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也存在贸易不平衡问题。为此中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从波进口。吴仪说,两国企业目前还缺乏了解和信任,要增加彼此的来往和交流,取长补短,使两国贸易达到积极平衡。
  今天,吴仪还同波兰副总理兼基础设施部长波尔举行了会谈,着重讨论了加强和拓宽两国经贸领域的合作等问题。
  吴仪说,多年来,波兰一直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近几年两国贸易中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出现快速增长势头,两国企业在经济技术和相互投资方面的合作也在逐步扩大。吴仪表示,中波经贸合作具有很大的潜力,中方鼓励和支持双方企业直接接触,加强了解,开展合作,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吴仪强调,两国政府应积极为双方企业的直接接触与合作牵线搭桥,提供便利条件。
  波尔说,近年来波兰经济正在迅速市场化,经济增长很快。波兰正在加紧入盟谈判,可望于2004年加入欧盟。中国也在大力进行经济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波中两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双方应相互学习,彼此借鉴。波尔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也为波中两国发展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两国在煤炭设备、运输等传统领域加强合作的同时,还应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在高新技术、环保、汽车制造、航空等方面加强合作。他表示,波兰政府将鼓励本国企业家到中国投资,参与中国的西部大开发。
  会见后,吴仪和波尔共同出席了中国从波兰进口1200辆小轿车合同、电解铜长期购售协议和中方利用波政府优惠贷款进口波环保设备的银行间转贷协议的签字仪式。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王众孚、中国驻波兰大使周晓沛等代表团全体陪同人员参加了上述会见和会谈。
  吴仪是应波尔的邀请率中国政府代表团于今天上午抵达华沙访问的。


第3版(国际)
专栏:

赤几领导人会见许嘉璐
  据新华社雅温得7月9日电(记者王文成)马拉博消息:赤道几内亚总理坎迪多·穆埃特特马和人民代表院议长萨洛蒙8日在赤几首都马拉博分别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双方就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坎迪多会见许嘉璐时高度评价赤中友谊。他对中国长期以来向赤几提供的慷慨无私的援助表示感谢。他重申,赤几政府将一如既往坚持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对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表示同情和支持,并希望两国政府共同努力进一步扩大两国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
  许嘉璐表示,中国和赤几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是经过风雨考验的,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他强调,中国和赤几两国之间的合作和支持从来就是相互的。过去中国向赤几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今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将继续支持和帮助赤几的经济建设。
  萨洛蒙议长在会见许嘉璐时指出,赤几和中国议会之间的友谊不断加深,合作不断扩大,许嘉璐副委员长的访问必将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他重申,赤几政府和议会所奉行的一个中国的原则永远不会改变。
  许嘉璐副委员长感谢赤几政府和人民对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所给予的同情和支持,赞赏赤几政府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会见后,双方签署了中国全国人大向赤几人民代表院捐赠办公用品的换文。
  中国驻赤道几内亚大使许昌财参加了上述活动。


第3版(国际)
专栏:

火星天气早知道
  据新华社波恩7月8日电(记者潘治)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发明了一套火星天气预报系统,能像预报地球上的天气变化般预测火星上的“天气”变化,从而使各类火星探测器可以避开火星上的恶劣气象条件,更好地完成探测任务。
  欧洲航天局的新闻公报说,火星上常常会遭到沙尘暴的侵袭,尘埃甚至可能盘旋而起达数公里之高,恶劣的天气条件会危及空间飞行器在火星表面登陆,因此提前获悉火星上的天气情况对于完成火星探测使命格外重要。为此,该局的科学家借助地球上的大气循环原理与天气预报系统发明出了这套火星天气预报系统。
  地球大气中的水是引起地球天气变化的最重要因素,而火星大气中的尘埃则扮演了左右火星天气的最关键角色。此外,由于火星大气层较薄,因此火星上气温的变化更易趋向极端。同时,地球上热空气上升与冷空气下沉等空气流动会产生风,相类似的情况在火星上也有,只不过在火星上最终表现为沙尘运动。基于上述共通之处,科学家最终研制出这一火星天气预报系统。
  一个名为“火星特快”的空间探测器预计将于今年12月份抵达火星,他们希望该探测器上配备的高分辨率摄像设备能清晰记录下火星上的各种天气变化情况,以不断完善这套火星天气预报系统。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重申不承认“北方界线”
韩将不顾朝警告打捞高速艇
  本报平壤7月9日电 记者赵嘉鸣报道:朝鲜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发言人昨天重申,朝鲜不承认美国和韩国单方面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划定的“北方界线”,并认为要防止朝韩海上军事冲突,就必须取消非法的“北方界线”。
  这位发言人说,几十年来,朝鲜人民军方面曾多次提出明确讨论和确定朝韩海上军事分界线的要求,但美国与韩国的好战势力一直顽固反对。6月29日朝韩海军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发生军事冲突后,朝鲜人民军再次呼吁讨论和确定两国海上军事分界线,以彻底消除双方冲突根源。
  这位发言人还表示,朝鲜军方原则上并不反对韩国方面打捞这次海上事件中沉没的韩方舰船。但由于打捞作业在朝方军事控制区域内进行,为防止新的冲突,韩方必须事先向朝方通报打捞时间、动用船舶及活动范围等具体事项。
  据新华社汉城7月9日电(记者高浩荣)韩国军方9日在此间表示,韩国将不顾朝鲜提出的警告,打捞在6月29日韩朝海上交火事件中被朝鲜击沉的一艘高速艇。
  韩国海军本部发言人金钟仁上校当天说,这艘高速艇沉没在韩国的领海内,朝鲜“没有资格对此说三道四”。他说,韩国方面“决不容忍”朝鲜方面侵犯“北方界线”。如果在打捞过程中朝鲜方面“搞些不漂亮的事情,将被认为是武力挑衅。由此产生的后果将由朝方承担全部责任”。
  这位发言人认为,“北方界线”是韩朝双方“实际的分界线”,在1992年双方签订的《南北和解、互不侵犯和交流合作协议书》中“已经得到确认”。这一界线以南地区属于韩国“管辖”。


第3版(国际)
专栏:

亚洲市长论坛举行
  据新华社曼谷7月9日电(记者黄恒)第四次亚洲市长论坛及地区工作组会议9日在此间开幕。100多位来自亚洲城市的市长、市长代表、联合国机构及非政府组织的专家出席了会议。
  会议期间,与会者将就如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消除城市贫困,以及建立“亚洲地区知识管理网络”等问题交流经验。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金学洙在致辞中指出,尽管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这一地区依然有8亿多贫困人口。同时,这种不平衡性也使亚太地区的贫困人口呈现出由乡村向城市转移的趋势。金学洙认为,这一趋势为城市管理和在总体上减少贫困带来了新的课题。


第3版(国际)
专栏:

巴以部长磋商重启和谈
  据新华社加沙7月9日电(记者王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内政部长阿卜杜·叶海亚9日在耶路撒冷与以色列外长佩雷斯举行会晤,双方就安全合作和重启巴以和平谈判等事宜交换了意见。
  参加此次会晤的巴地方政府部长埃雷卡特在会晤后说,巴以恢复高层接触并不意味着将会带来重大的结果。他说:“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在未来几天内以扩大会议的方式继续就有关问题进行磋商。”
  叶海亚办公室发言人在会后也对媒体表示,这次会晤探讨了安全领域的事宜,是8日巴以高层会晤的继续。这一天,法耶德与佩雷斯讨论了经济和外交问题,巴方要求以色列归还其在过去几年里从巴勒斯坦地区收缴和克扣的约合4亿美元税款。


第3版(国际)
专栏:

就美军撞死韩女学生事件
韩议员要求布什道歉
  据新华社汉城7月9日电(记者高浩荣)韩国国会的一些议员9日要求美国总统布什就驻韩美军装甲车轧死两名韩国女中学生事件公开道歉,并处罚肇事者,同时向被害者提供赔偿。
  韩国国会“不忘国家和文化议员联合会”当天和一些社会团体在汉城的议员会馆举行有关美军装甲车轧死两名女中学生事件的联合报告大会。会议就这一事件发表的声明说,这次事件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原因在于韩美之间在历史上和制度上形成的不平等关系,以及给予驻韩美军治外法权地位的《驻韩美军地位协定》”。
  声明要求驻韩美军放弃对这次事件的刑事审判权,韩美组成联合调查团调查事件真相,撤消肇事者所在的美军部队,制定防止发生类似事故的对策,并修改《驻韩美军地位协定》。
  6月13日,驻韩美军的一辆装甲车在京畿道坡州地区轧死了两名韩国女中学生,引起韩国民众的强烈抗议。近日来,韩国一些社会团体在美军部队驻地前不断集会和示威。驻韩美军司令利昂·拉波特虽然已经表示美军对这次事件承担全部责任,但是美军依据《驻韩美军地位协定》,表示要由自己审判这一事件。8日,美军以“人身安全”为由,拒绝两名肇事者接受韩国检察部门的传唤。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国众议院财政委员会8日在华盛顿举行世界通信公司财务丑闻听证会。图为该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约翰·西奇莫尔(左)在听证会上宣誓。  新华社发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伊拉克与联合国:
对话为何搁浅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吴文斌
  7月4日和5日,由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伊拉克外长艾哈迈德及双方高级军事专家在维也纳举行的第三轮联合国伊拉克对话会议,未能就联合国恢复对伊武器核查和联合国解除对伊拉克制裁等问题达成协议。尽管这一结果在预料之中,但仍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不安,因为这将给本地区的局势带来严重后果。
  安南强调,本次对话的核心和基础问题是对伊武器核查及伊方无条件地允许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返回伊拉克。众所周知,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是1998年12月美英对伊实施空中打击前夕撤出伊拉克的,迄今为止,伊方拒绝他们返回,并指控他们是美国的间谍。早在核查人员1998年撤出伊之前,他们曾宣布,伊绝大部分核武器原料及远程导弹已被销毁,但仍对伊的生化武器计划存有疑问。然而,这些核查人员的报告是联合国在做出是否取消对伊制裁决定时的最重要依据,因此,联合国坚持首先要让核查小组返伊。
  伊拉克方面则强调,其被禁武器自海湾战争结束以来已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全部销毁,同时,坚持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返伊要与取消对伊制裁等悬而未决的问题一揽子解决。为此,伊方还在此前向联合国方面提出了19个问题,要求对方研究和解答,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解除对伊制裁;停止对伊发动进攻和不再威胁推翻萨达姆政权;取消南北两个“禁飞区”;根据联合国687号决议第14条的规定,在中东建立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地区。伊拉克外长艾哈迈德在对话结束后说,我们决不会如美国要求的那样,接受只解决一个问题,而放弃更多的问题。他还不指名地指责联合国安理会一两个常任理事国从中作梗,阻止伊拉克与联合国之间问题的全面解决。他说,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情报,给美英提供战机,用来打击伊拉克人民。他说,这种殖民主义的梦想是不会实现的。
  联合国代表团官员指出,武器核查人员返伊是当务之急,其他诸如伊拉克石油出口价格、进口商品合同审批以及全面解禁问题,都须提交安理会讨论,现在无法答复伊方。而有关伊想得到安南阻止美对伊的武力威胁和取消“禁飞区”的某种保证,联合国代表团认为,这是美英两家的事,不属本次对话讨论的范围。
  此间舆论认为,双方对话未取得成果,背后的症结在于美国。就在双方代表团在维也纳举行对话的同时,美国《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披露了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秘密军事行动计划”,与伊拉克同联合国的对话唱对台戏。这在国际社会和舆论界又掀起了新的波澜。此间有分析认为,美此举有四个目的:一是为美将来军事进攻伊制造舆论;二是释放“试探气球”,了解有关各方特别是欧盟、海湾盟友的反应;三是对伊当局发动“心理战”,保持对伊的军事、外交的高压,以分化、瓦解伊拉克;四是“声东击西”,在为军事打击大造声势的背后,加紧运作隐蔽战线的行动,以暗杀或政变等形式颠覆萨达姆政权。
(本报大马士革7月8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巴抓获袭击美领馆嫌犯
  伊斯兰堡报纸9日报道,巴基斯坦准军事部队8日在南部海港城市卡拉奇抓获2名袭击美国驻卡拉奇领事馆的嫌疑犯。巴准军事部队信德省总指挥萨拉乌丁对新闻界说,这2名嫌疑犯一个名叫穆罕默德·伊姆兰,另一个名叫穆罕默德·哈尼夫。他们是被取缔的“世界圣战者运动”的首领和副首领,曾经参与策划过一系列的暴力事件。


第3版(国际)
专栏:

西警方缴获700吨可卡因
  据西班牙报纸9日报道,西班牙警方经过长时间跟踪追击,日前终于将一艘挂着美国国旗的毒品运输船捕获,并缴获了700吨高纯度可卡因。这是西班牙警方今年以来缴获的数量最大一批毒品。


第3版(国际)
专栏:

保两名男子感染炭疽热病
  据保通社8日报道,保加利亚舒门区有两名男子近日因屠宰携带炭疽热病毒的肉牛而感染炭疽热病。报道说,这两名男子是7月3日和5日屠宰携带炭疽热病毒的肉牛的。


第3版(国际)
专栏:

欧佩克原油价格继续回升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原油价格上周继续回升,再次超过了每桶25美元。据总部设在维也纳的欧佩克秘书处8日公布的统计数字,上周该组织七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为每桶25.07美元,比前一周的24.67美元上涨了40美分。(据新华社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总统称将推翻萨达姆
  俄重申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
约七千驻阿美军将调往海湾
  本报华盛顿7月8日电 记者王如君报道:美国总统布什8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宣称,改变伊拉克现政权是美国本届政府的既定政策,美国将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实现这一目标。
  布什说,在美国制定对伊政策的过程中,他“参与了军事、外交、金融计划的各个方面”。他表示相信,如果伊拉克政权发生变化,世界会更加安全与和平。他同时又表示,美国将用不同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美国媒体认为,自从美国开展反恐战争而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对伊拉克动武就浮出了水面。前些时候,布什提出了“邪恶轴心”论和“先发制人”打击战略,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对伊拉克下手。近日还有媒体披露,美军正在制订对伊动武的具体计划。布什的最新表示为美国对伊采取可能的军事行动打开了大门。
  据新华社莫斯科7月8日电 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8日在此间与来访的法国外长德维尔潘会谈后对新闻界重申,政治手段是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唯一途径,俄罗斯将继续致力于伊拉克问题的政治解决。
  伊万诺夫还说,俄罗斯方面没有掌握有关美国已制订针对伊拉克的秘密计划的情报,并强调俄罗斯没有和美国就这类秘密计划进行过任何谈判和磋商。
  据新华社科威特7月9日电(记者安江)据科威特主要报纸《政治报》9日报道,目前大约有7000名驻扎在阿富汗的美军士兵已开始准备向海湾地区移防。该报援引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西方外交人士的话说,看来美国“大有将反恐战争从阿富汗移至伊拉克的趋势”。
  据报道,目前部署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其周边地区的美军在接到有反恐战争新任务的命令后做好了移防准备。一些美军指挥官认为,这意味着对伊拉克的战争将迫在眉睫。据悉,7000名美军士兵中的2000人将被调往卡塔尔。数月前美军已将其原先设在沙特阿拉伯的空军指挥机构迁至卡塔尔。而其余5000人将被分配至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其他军事基地。
  美军调防后,大约3000名来自欧洲和阿拉伯国家的士兵将于本月陆续抵达阿富汗,以填补美军走后的空缺,另外巴基斯坦也将抽调4000名士兵去接替美军原在阿富汗境内的一些阵地和据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