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本报评论员
  江泽民同志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这个极其重要的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思想路线的认识更加深刻,态度更加坚定,运用更加自觉,对我们党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我们党的历史经验表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当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勇于和善于不断创新,使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不断进步。
  今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同时,也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重大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了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这对于我们党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对于我们拓展发展的新思路,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创造开放的新局面,推动我国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是至关重要的。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因为这一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能为我们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事业提供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根据发展变化的实践来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内在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坚持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就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新的实践。这就要同两种错误倾向划清界限。一种是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一种是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用本本框实践。这两种倾向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认识路线,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只要实践在发展,只要社会在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永无止境。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用当代最新的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站在时代前列,站在实践前沿,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与时俱进的政党,永葆青春;与时俱进的理论,万古长青;与时俱进的精神,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事业,欣欣向荣。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的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必将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始终保持蓬勃兴旺的活力和生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维修工作条例》颁布实施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记者奚启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日前签署命令,颁布实施《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维修工作条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维修工作条例》是我军装备管理体制调整后,中央军委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我军装备维修工作的第一部基本法规,是我军装备维修工作的基本依据。条例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依据,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标准,按照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要求,坚持以可靠性为中心,贯彻预防为主、科学维修、质量第一、注重效益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整体筹划、突出重点、依法管理、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原则,加强装备维修保障现代化建设,提高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装备维修综合保障能力和总体水平。
  《装备维修工作条例》共设13章76条,覆盖了我军装备维修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新体制下我军装备维修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要求。它的颁布和施行,对于科学规范我军装备维修工作,尽快建立整体协调、办事高效、运转顺畅、行为规范的装备维修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具有我军特色的装备维修保障法规体系,提高我军装备建设效能和部队整体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会见阿卡耶夫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五日电 (杨晓红)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亲切会见了正在中国进行工作访问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斯卡尔·阿卡耶夫。
  朱镕基高度评价中吉关系。他说,建交十年来,中吉关系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领域合作逐步展开,成果显著。特别是中吉边界问题的全面解决,对两国关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昨天阿卡耶夫总统与江主席就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达成许多重要共识,中国政府各部门将积极落实。朱镕基表示相信,在《中吉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指导下,中吉关系在新世纪将会发展得更好,中吉将永远是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
  朱镕基指出,中吉经贸合作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总的趋势是良好的,合作潜力是巨大的。双方应着眼长远,从战略高度出发,采取切实措施,为两国经贸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在两国经济互补性上深挖潜力,积极鼓励和支持两国企业、商人加强直接交流,调动双方开展经济合作的积极性。中吉国土相连,交通便利,开展经贸合作有优越条件,只要双方进一步切实努力,两国经贸合作一定会取得新的进展。
  阿卡耶夫赞同朱镕基对双边关系的评价。他说,吉中建交十年来,两国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在经济、文化、人文、教育等众多领域内的合作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吉中在上海合作组织内也有着良好的合作与配合,该组织已成为吉中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阿卡耶夫感谢中国政府在发展吉中关系上表现出对吉方的尊重和理解,特别是中方在解决吉中边界问题上表现出的真诚和友好,相信吉中边界一定会成为两国和平友好和合作的纽带,也将成为两国经贸和人员交往的重要桥梁。
  阿卡耶夫说,吉中两国在能源、交通、通讯、民航、矿业和造纸等许多领域内正进行着富有成效的合作,这些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合作,推动两国关系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吉方将为中国企业创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以确保吉中经贸关系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
  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宏九印、外经贸部副部长周可仁、吉尔吉斯斯坦副总理茹马利耶夫、外交部部长艾特马托夫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阿卡耶夫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五日电(记者钱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访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斯卡尔·阿卡耶夫,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李鹏委员长欢迎阿卡耶夫总统再次访华。他说,阁下此次访华,正值中吉建交十周年。昨天,阁下与江泽民主席进行了成功会谈,相信此访必将有力地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李鹏说,中吉建交十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日益巩固和深化,中吉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愿望更加深入人心。双方在彼此关切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在经贸、交通、文化等领域合作广泛,成果丰富。中吉边界问题的全面解决,体现了中吉高度互信的政治关系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真诚愿望。
  在谈到中国全国人大与吉尔吉斯斯坦议会的交往时,李鹏指出,双方在这一领域的交往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双边关系的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中方愿进一步加强与吉尔吉斯斯坦议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推动中吉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而继续努力。
  阿卡耶夫总统回忆起李鹏委员长一九九四年访问吉尔吉斯斯坦以及双方几次见面的情景。
  他说,那次访问对两国在建交初期巩固和加强双边友好合作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两国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双方的不懈努力下,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尊重基础上的吉中传统友谊不断发展,两国经贸合作日益深化。双方在政治、交通、能源、教育、文化等领域内的合作与交往更趋活跃。特别是边界问题的全面解决,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阿卡耶夫说,他和江泽民主席共同签署吉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吉中关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展示了新的前景。他说,吉尔吉斯斯坦珍视与中国的友谊,将发展对华关系视为吉尔吉斯斯坦外交重要的优先发展方向。吉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将吉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推动包括议会交往在内的双边友好合作不断深化和发展,开辟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新未来。
  双方还就国际形势、中亚地区形势、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吕聪敏、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宏九印、吉尔吉斯斯坦外交部长艾特马托夫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政协九届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
  李瑞环出席 研究我国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问题
  本报北京6月25日讯 记者陈晓钟报道:政协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北京全国政协会议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出席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我国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重点是讨论防治土地沙化、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解决城市困难群众生活、关注资源枯竭型矿城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在开幕会上分别作了《关于促进矿山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支持资源枯竭型矿城经济转型情况的通报》、《关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情况的通报》、《关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的通报》、《关于我国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通报》。
  李荣融介绍了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工作后指出,资源枯竭型矿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工作在新世纪初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经贸委将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认真吸收和借鉴国外经验,抓紧制定我国资源枯竭型矿城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规划,提出进一步转型思路和相关政策。近期国家经贸委将在四个方面继续开展工作:一是继续稳妥地搞好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工作;二是进一步落实好“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三是下更大的力气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四是进一步推进矿业城市的结构调整。
  陈至立结合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她说,保障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要实施以下政策措施: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扩大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支持贫困地区“两基”攻坚工作;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扶持力度;重视解决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问题;抓住关键环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坚决制止一些地方办学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和行业不正之风。
  多吉才让就全国城市“低保”工作基本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后工作的重点和措施作了介绍。他说,当前城市“低保”工作正处于全面落实和规范完善的关键时期,民政部将继续把这项工作当作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在中共十六大召开之前实现应保尽保为工作目标,集中力量抓好“低保”对象的全面覆盖和“低保”资金的落实,加快规范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城市“低保”工作。
  周生贤介绍了我国防沙治沙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对策措施。他说,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中要贯彻“分类指导,因情施策”的原则,要认真组织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还要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强化科技支撑,明确责任主体,切实贯彻防沙治沙法。
  这次会议还将审议通过人事任免事项;审议全国政协常委赴吉林省、全国政协委员赴江苏省视察情况的书面报告;审议李瑞环主席访问欧洲四国情况的书面报告,以及宋健副主席出席国际行动理事会第二十届年会情况的书面报告。
  开幕会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钱伟长、任建新、宋健、李贵鲜、张思卿、钱正英、孙孚凌、霍英东、马万祺、朱光亚、万国权、胡启立、赵南起、毛致用、经叔平、罗豪才、张克辉、王文元,秘书长郑万通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全总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七一前夕,北京市牛街街道在近千名党员中开展“党旗飘扬在社区”主题活动,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图为党员志愿者推着民族敬老院老人游览建成不久的新牛街。 本报记者 王景仁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瞩目财政收入管理四大改革
——构建公共财政体制述评(上)
本报记者 李建兴
  怎样聚财,一直是财政部门的头等大事。那么,财政收入的“蛋糕”怎样才能做大?
  1994年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在财政收入管理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有四项:财税体制改革;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税费改革;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这四项改革进一步规范了分配关系,也做大了财政收入这块“蛋糕”。2001年财政总收入已达16386亿元,比上年增收了近3000亿元,光是增收部分已经相当于10多年前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
  财税体制改革——带来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是把地方财政包干制改为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其次是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和合理分权的原则,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
  为了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一揽子推出了财税、金融、投资、计划、外贸五大改革。在这五大改革中,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心环节,是整个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工商税制和分税制财政体制,即收入管理体制改革。工商税制改革主要是简化税种,从过去的30多种简化为18种,形成了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调节的复合税制体系。分税制改革核心是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职能作用,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其基本内容是: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按照税种统一划分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并建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管机构;科学核定地方收支数额,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
  财税体制改革以来,国家财政收入呈现大幅度稳定增长的态势。1994年到2001年,财政收入增加了2.14倍,年均增加1593亿元,增长17.7%,是历史上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增长最稳定的时期。全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4年的11.2%提高到2001年的17.1%,由不断下降的趋势转变为稳步上升的趋势。地方财政收入也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从1994年到2001年,地方财力年均递增19%,增幅高于中央财政收入16.7%的增长幅度。
  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时,由于当时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没有完全展开,政府机构改革有待深入,在国有企业分别由部门和地方政府主管的情况下,所得税收入仍按隶属关系划分,难以马上改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按隶属关系划分所得税收入的问题凸现出来。企业所得税按隶属关系划分,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为追逐税收利益搞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阻碍企业的兼并改制,特别是阻碍深化企业重组改革,制约了经济结构调整,不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也不利于平衡地区间财力差距。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实现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战略构想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从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需要出发,中央决定从2002年1月1日起,打破现行按隶属关系和税目划分所得税收入的办法,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它是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
  所得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除少数特殊行业或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所得税和全部个人所得税(包括对个人储蓄存款利息征收的所得税)实行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分享范围和比例全国统一。在核定基数的基础上,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2002年为5∶5,2003年为6∶4,往后根据实际收入情况另行确定。改革后中央从所得税增长中多分享的收入,全部用于增加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中央财政不留一分钱。
  税费改革——理顺不合理的分配关系
  收费的大量存在,不仅增加社会负担,造成国家税收流失,而且由于有的地方和部门巧立名目乱收费,更滋生了腐败。中央决定进行税费改革。近几年,对各种收费、基金区分不同类别和不同情况,采取“一清、二转、三改、四留”的改革措施。
  “一清”,就是根据转变政府职能和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在对现行收费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
  “二转”,就是按照政企分开的要求,将一些不再体现政府职能的收费,转为经营性收费,如道路收费、桥梁的车辆通行费等,对其所得收入依法征税。
  “三改”,就是将一部分具有税收特征的收费,按照优化税制结构的要求,改为相应的税收,纳入政府税收体系。
  “四留”,就是保留少量的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的收费,以及政府对社会实施特定管理或提供特殊服务收取的规费,对重新核定的收费进一步明确标准并实行规范化的财政管理。自1997年以来,财政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取消收费1965项,共减轻社会负担1332亿元。
  农村税费改革与交通和车辆税费改革(包括车辆购置费改税和燃油税改革)是近期税费改革的重点,其中,车辆购置费改税已经完成,燃油税改革工作仍在积极准备过程中。
  2000年,安徽全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同时在全国部分省区选择56个县进行试点。2001年,除继续在安徽全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外,江苏省根据本省改革工作安排及财力情况,自主决定在全省范围实施了改革试点;其它除少数省份外,均确定了部分县(市)进行试点,全国试点县(市)达102个。2002年,黑龙江、吉林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为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省。
  从记者在安徽省等地采访了解到的情况看,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规范了农村税费,基本解决了乡村干部因催粮催款与农民群众直接发生矛盾的问题,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试点地区的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有效地遏制了农村“三乱”,试点地区减负率一般都在25%以上;带动和促进了农村各项改革,促进了乡村机构改革和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对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试点地区已初步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学校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投入、乡镇五项事业费、村级三项费用的经费保障渠道。
  “收支两条线”——最终取消“预算外收入”
  如果说税费改革的目的是对那些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予以清理整顿,理顺分配关系的话,那么“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在收入方面则是对那些合法合理收费收入,实行收缴分离,纳入财政预算或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即取消现行各执收单位自行开设和管理的各类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账户,改由财政部门在委托的代理银行为执收单位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汇缴专户,该账户只能用于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收缴,不得用于执收单位的支出;规范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程序,使用统一、规范的执收票据,实行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建立健全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监管机制和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机制,保证预算外资金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
  “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全面、真实地反映政府的收入状况,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二是有利于规范政府的执收行为,从机制上制止乱收费,最终取消“预算外收入”。
  2002年,国务院决定,在公安部、质检总局等34个中央部门进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试点,其预算外收入有的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有的全额缴入财政专户,实行综合预算。
  财税体制改革重在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是财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完善,重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地区间财力分配;税费改革重在清理整顿乱收费,规范税费关系,增强政府调控能力;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从“收入”的角度讲,主要是规范预算外收入收缴和减少部门、单位资金占压。
  四项改革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目标是致力于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以税收为主,少量规范化收费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在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切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本报北京6月25日讯 记者王彦田报道: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今天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岚清强调,国务院各部门负责同志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进一步提高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切实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紧抓好。
  李岚清指出,自2001年10月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来,国务院各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性,狠抓工作落实。国务院65个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和单位将本部门、本单位的行政审批项目及其设定依据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分析,并按照改革的原则和标准提出了初步处理意见,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在对各部门上报的审批项目及处理意见进行认真审核,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在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部门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不力,措施不具体,等待观望、畏首不前等,影响了改革的进程,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李岚清强调,各部门、各单位要从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和推进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迎难而上,扎实工作,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改革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要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局出发,自觉冲破传统观念和习惯的束缚,把政府应当管的事认真管好,坚决摆脱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认真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的主要工作精力真正转到加强宏观调控、调查研究、制定市场规则、依法行政和有效的监管工作中来,坚决纠正那些利用权力为本部门和本系统谋取局部利益的行为。二是要认真贯彻执行改革的各项政策规定,处理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合法原则与合理原则的关系,处理好长远发展与立足现实的关系,把改革的总体要求与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要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同时注意兼顾部门的特点;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实事求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管理的实际出发研究行政审批项目的去留。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的审批项目,处理时要慎之又慎,避免出现管理失控和混乱现象。决不允许各部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变通,打折扣,更不能囿于局部,片面强调特殊。三是要紧紧抓住重点和难点问题。当前改革的着力点是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权力的行使。对不符合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原则,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行政审批,要坚决予以取消;对可以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要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尤其是有关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拍卖、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和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等事项,必须通过市场来运作,对违反规定的要追究责任;对能够由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事项,要逐步转到社会中介组织。要切实解决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要按照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为主负责的原则,明确主要负责的部门。要加强改革后续工作的研究和落实,对拟取消的审批项目,要制定替代管理的措施,防止管理脱节;对拟改变管理方式的项目,要规范操作,加强管理;对拟保留的审批项目,要研究制定监督制约的办法,特别是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批部门和审批人应负的责任。不仅要追究批而不管出现问题的责任,也要追究虽没有进行审批但疏于管理而出现问题的责任。
  李岚清强调,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摆到重要位置,协调解决问题,抓好工作落实。要针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政策研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要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对工作不落实、行动迟缓、改革成效不明显的单位,要促其认真整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也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会议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地抓好改革工作。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忠禹主持会议,他要求各部门和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集中力量,抓住重点,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指导。借鉴有关部门工作经验,搞好协调配合,加快工作进度,切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监察部部长、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何勇,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公安部部长贾春旺、国家工商总局局长王众孚、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会上发了言。国务院65个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毛里求斯总理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五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邀请,毛里求斯共和国总理阿内罗德·贾格纳特将于七月一日至六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将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除北京外,贾格纳特总理还将赴上海和桂林参观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