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曾是人们称羡的物资行业,已到了“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惟有实现向现代物流企业的战略转型,才能摆脱困境、重树雄风——
物资企业如何向物流企业转型
本报记者 杜海涛
  实现转型才能摆脱困境
  物资行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有目共睹。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自身改革步伐的滞后,物资企业的发展面临困境。从1994年开始,物资行业出现亏损,1996年亏损额达到105亿元的顶点。2000年总体上全行业仍是亏损。当前,物资企业在开拓市场、扭亏脱困等方面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物流业进入中国市场,使本已处于低谷的国内流通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物资企业若不尽快进行转型,在市场上找准自己的合适定位,其生存空间将越来越窄。
  在日前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办的第四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曾是人人称羡的物资行业,如今已到了“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惟有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实现由传统物资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战略转型,才能摆脱困境,重树雄风。
  专家的看法是有充分依据的。
  从发展上看,随着生产资料买方市场的发展,过去靠一买一卖赚取差价的经营方式已很难发展下去,必须向以服务生产资料分销的现代物流转型。
  从自身条件看,多数物资企业拥有一定规模的土地、仓储设施、运输手段、物资加工和配送能力,这些资源是开展现代物流服务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从市场上看,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前景十分广阔。据美国美智管理顾问公司测算,去年中国物流市场的总规模达400亿元。在过去3年里,中国物流年均业务增幅达30%以上,这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
  根据自身优势,能搞什么就搞什么
  物流市场这个大“蛋糕”正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物资企业只有跨过战略重组、资源调整、体制创新这些难关,才能将“蛋糕”分切到自己的盘子里。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认为,物资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贸易加物流,另一种是向第三方物流转型。
  从2000年开始,上海物资集团通过实施“采购代理、加工配送、储运分拨、连锁分销”等物流运作,通过扩大贸易支持物流的发展,物流的发展又反过来增强了贸易的竞争力,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贸易加物流”的路子。据初步统计,2001年该集团200.60亿元的经营总额中,物流配送额为11.56亿元,已占集团经营总额的5.76%。广东物资集团以发展现代物流推动物资流通主业的改造升级,建成了广东建材物流基地、广东汽车市场、广东金属物资市场三大项目,提升了公司建材、汽车、钢材等优势产品的供应链管理,增强了公司的贸易竞争力。去年,广东物资集团总公司150亿元的经营总额中,物流环节收入达到45亿元,占公司经营总额的30%。
  而以运输仓储为主业的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和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则向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储利用在全国拥有的60多个大中型仓库、170多万平方米库房及货棚、113条铁路专用线等优势资源,建立了物流运营快速组织体系,开展全国性物流服务业务。中铁公司所属的华通物流也依托覆盖全国的储运网络,与美国沃尔玛、德国汉高等知名跨国公司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为他们提供产品库存管理、分拨和配送服务。
  陆江说,物资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不是丢掉原来的商贸主业,而是应该更多地从增强物流服务能力,促进分销主业发展这样的角度进行市场定位。物资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自身优势,能搞什么就搞什么,不能搞一刀切。
  整合物流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
  物资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模式可以有多种,但其核心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速度,整合物流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
  美国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的一份分析报告表明,当今物流业运输、仓储和综合服务三种业态中,以运输为主的利润率为5%,以仓储为主的为3.9%,而以综合服务为主的利润率为10.5%。物资企业要改变原先“散、小、差”的组织结构现状,按照现代物流的运作模式进行资源整合和业务流程再造,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提高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
  广东物资集团、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等企业为什么能走在战略转型的前列?就是在资源整合方面下了功夫。比如,广东物资集团的汽车经营,是按照连锁经营模式对原有企业进行了重组,创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汽车连锁企业,使品牌经营、专卖店连锁成为主流销售模式,实现了与国际销售模式的接轨。
  物流企业的竞争,从本质上讲是时间的竞争。物资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就要发展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改变过去有点无网、有网无流的状况,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浙江金属材料公司通过发展电子商务,一下子减少资金占用近1亿元,库存减少30%-50%,采购提前期也缩短了50%。
  现代物流要求对供应链进行整合和一体化管理,单靠一家企业“包打天下”是不可能的。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培训工作,也是摆在眼前的迫切任务。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国内三大汽车集团在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相继交出战略重组的“答卷”——
第三只眼看汽车重组
王政
  伴随着东风和起亚、悦达,上汽和通用、五菱,一汽和天汽重组尘埃落定,以及东风、日产、雷诺“金三角”计划的即将出台,国内三大汽车集团在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相继交出了战略重组的“答卷”。重组无疑是今年中国汽车行业的最大看点。
  重组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第一,有利于做大中国的汽车企业。在跨国公司“6+3”的新格局和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产量面前,我们几十万辆的规模,连基本的车型开发费用都难以分摊,竞争力更是无从谈起。
  第二,有利于减少重复建设,三大集团都立志成为全系列车型制造商,能充分利用国内现有资源,而不是另起炉灶,既节省了投资,又赢得了时间,当然也符合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经济原则。
  第三,有利于改变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过去,一些地方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带来的不只是重复建设,还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恶性竞争,最终直接导致了汽车消费环境迟迟不见改善。新一轮重组有望打破地方色彩,给汽车工业发展和做大汽车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然,与其他行业一样,汽车企业重组也面临着几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首先,就像一汽、天汽重组那样,重组的最终决定力量应该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当然,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也是不可缺少的,毕竟,政府是国内汽车企业最大的出资人。
  其次,重组绝不是简单的规模叠加,要实现“1+1>2”的效果,资产、债务和人员的合理安排,发展战略的科学规划,供应链体系和销售渠道的整合,以及企业文化的融合,都需要重组双方付出真诚的努力。
  再次,重组并不是当前国内汽车企业的唯一要务。面对跨国公司的挑战,我们的差距不仅在规模和产品上,如何尽快完善自己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和营销服务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采购、物流、生产、销售和服务环节的管理现代化,千方百计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加强产品开发,同样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最后,重组的方式应该多样化。既可兼并收购,也可联合重组;既可是资本运作上的渗透,也可是技术合作方面的联手;既可以是国内企业间的两方合作,也可以是包含国外合作伙伴在内的三方甚至多方联合。此外,中国汽车业的重组绝不是简单地组建一汽、东风、上汽三大集团,而应是国内外优势资源的组合。
  加入WTO后,留给中国汽车企业的“保护期”不多了,因此,本轮重组寄托着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太多希望。毕竟,如果重组无法实现它的初衷,下一轮重组的主角恐怕就不再是我们自己了。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中国纺织品服装在美市场广阔
  2002年(纽约)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成交1.4亿美元
  本报讯 记者彭嘉陵报道:2002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于6月5日至8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贾维茨中心举办。这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分会连续第三年在世界著名的时装中心纽约举办的专业性展会,共有来自18个省市的160多家企业参展。短短3天时间,成交额达到1.4亿美元。
  作为中美两国双边贸易重要组成部分的纺织品服装贸易,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2001年中美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达到63亿美元,占同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额的9.4%。中国向美国出口纺织品和服装,同时从美国进口先进的技术产品,包括染化料、纺织机械、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以及纺织加工需要的棉花、化纤。
  中国纺织服装工业虽然在劳动力资源、生产加工规模、行业体系化结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产品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企业对市场反应速度不快,制约了中国纺织服装工业更快的发展。这些领域非常需要与具有优势的国外同行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这次展会恰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因而意义非同寻常。随着国际纺织品贸易体系向自由化回归,中国纺织品服装生产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同行和经销商、采购商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网点增多 方式灵活
 江都市供销社为农服务到了家
  本报讯 连日来,就近赶到江苏省江都市供销社系统设立在各镇、村农资供应站、点购买“四夏”农用物资的农民群众络绎不绝,供应站的人员热情、主动服务,还帮助取肥困难的农户送肥上门。农民群众称赞供销社为农服务真正到了家。
  今年,江都市供销社根据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采取自办和联办的形式,先后在全市镇、村增设了71个购销服务网点。农资服务站、点通过拆零供应、延长营业时间、送化肥农药到村到户等方式,把春耕和“四夏”所需的农资商品及时供应到农民手中。各个农资服务站、点还利用农民下地前、收工后的时间,冒着烈日酷暑,肩扛人抬把化肥、农药送到各家各户,并在用肥、用药上进行技术指导,价格上还实行优惠。到目前为止,全市27个农资服务站、点共供应各种化肥2200吨,农药20吨,送肥到户800吨。废旧物资收购站坚持早开门、迟打烊,随到随收,并采取预约收购的办法,按质论价收购农民家中零星分散的废旧物资。目前,全系统44个镇、村废品收购站收购废品金额达2000万元。(孙智华 赵扣海)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招行联想共推“掌上银行”
  本报北京6月17日讯 记者富子梅报道:在今天举行的招商银行和联想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双方合作在国内率先推出“掌上银行”,实现了网上银行与掌上电脑的有机结合,使个人理财进入了随身而动的全新时代。
  据了解,“掌上银行”是指用招商银行已经运行两年的网上个人银行服务软件与联想天玑XP100掌上电脑,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查账,汇款,买卖国债、证券、外汇等个人理财业务。“掌上银行”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个人银行服务方式,成为装在人们口袋里的ATM机。又悉,招商银行今天还与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我国化肥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启动
  本报北京6月17日讯 记者费伟伟报道:我国化肥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日前正式启动。6月13日,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调查局与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化肥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启动工作会,对这一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为了积极应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有效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法律武器,维护行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产业经济安全,我国已于2001年底成功启动汽车行业预警机制。此次启动化肥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标志着我国产业损害预警机制逐步走向成熟,产业经济安全保护前置化工作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将举办生态住宅研讨
  本报讯 生态住宅建设目前备受房地产开发商关注,但对于什么是生态住宅、怎么造生态住宅还存在概念模糊、认识不足的问题。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将于近日在北京举办第六届建设科技论坛,就生态住宅评价体系等问题开展专题讨论。(黄志军)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北京建筑市场开设担保资金
  本报讯 融金融业、担保业、建设业于一体的“北京建设开发担保资金”近日面世。此项专用于建筑市场的担保资金,由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与长安保证担保公司共同建立,初期资金规模为一亿元,计划规模十亿元。
  (赵兴林)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仙居杨梅喜获丰收
  本报讯 有“中国杨梅之乡”之称的浙江省仙居县,今年杨梅喜获丰收。杨梅是仙居的传统名果,栽培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现有杨梅六万亩,产值一点八亿元,以果大、核小、色美、味甜而名扬四方。(朱汉多)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北京“天坛”服装获免验
  本报讯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日前向北京大华天坛服装有限公司颁发了《进出口商品免验证》。自此,北京大华天坛服装有限公司成为全国衬衫行业中第一家出口商品免验企业。目前,该公司拥有资产两亿元,年产服装三百余万件(套)。(李凤鸣)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欧莱雅苏州工厂实现环保高标准
  本报讯 由世界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兴建的苏州尚美工厂,建成三年来,实现了高速发展。其产品除在中国大陆销售外,二○○一年有百分之四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该厂还实现了生产环保的高标准。(朱文)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农发行漯河市分行创新出成果
  本报讯 农发行河南省漯河市分行勇于开拓创新,找准农业政策性银行发挥职能作用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取得了累累硕果。该行总结创新的信贷规范化管理法、“信贷管理电脑信息系统”等,均被农发行总行和分行推广实施。(张金合 周进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