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关键的一步
——浙江推进城市化述评
本报记者 鲍洪俊
  “浙江现象”正在吸引世人的目光。世纪之交,这个资源小省活力迸发,快速崛起。2001年实现GDP6700亿元,比1998年增长34.9%;财政收入856亿元,比1998年翻了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10456元和4582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33.5%和21.7%。今年1到4月,浙江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体制结构、专业市场、政府推动、文化底蕴”等都可解释浙江发展之谜。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城市化是一个迄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但正在对浙江发展发挥关键作用的强大引擎。
  新的思路:“加速推进城市化”成为浙江动员全省人民“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战略”
  走马浙江,禁不住感慨:浙江人真富。驱车沪杭甬高速公路,两边的农民别墅瓷砖黛瓦,方冠尖顶,三四层、五六层,鳞次栉比。当地农民介绍,改革开放20多年来,杭嘉湖平原上的农民住宅已经盖到“第四代”,眼下正在向“第五代”迈进。
  面对“田野上的建筑繁荣”,4年前,调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张德江深入城乡调研却提出尖锐批评:“走了一村又一镇,村村像城镇;走了一镇又一村,镇镇像农村。”浙江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省份。散落城乡的住宅、厂房,浪费掉多少土地、环境资源?人们不能不思索浙江农村的未来走向。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快速发展,顺利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如何实现“从小康到基本现代化”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一次意义更加深远的历史变革。1998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浙江农业农村工作时,要求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浙江发展实际,1998年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制定“2020年全省提前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作出“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化”的果断决策。
  浙江省的决策层看到:1998年浙江乡镇工业产值、利润在全国夺冠之时,仍有两个重要经济指标凸现出浙江的差距:其一,城市化进程落后于江苏、山东、广东等省份,城乡二元结构格局依旧;其二,第三产业增幅缓慢,总量落后于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恰恰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如何克服差距?大力推进城市化,探索发展新路。省委、省政府清醒地看到,在广大农民完成小康建设、迈向现代化目标的发展阶段,浙江再不能延续数量扩张的粗放增长方式,而必须走以质量提升为主的集约型发展道路。基于此,4年前的省第十次党代会上,“加速推进城市化”成为浙江动员全省人民“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战略”。
  新的突破: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政策体制壁垒,各地大胆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构筑农民进城的绿色通道
  城市化大幕初启,一个现实难题考验浙江的智慧: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都是城市化的组成部分,浙江是抓“大”,持“中”,还是拣“小”?
  “着眼浙江实际,大中小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作出部署:杭州、宁波、温州突出龙头地位向特大城市发展;绍兴、嘉兴、金华等地级市向大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迈进;24个县级市努力建设中等城市。实力较强的县要创造条件,争取成为中小城市。同时,高度重视中心镇、中心村的发展。
  目标一经确立,浙江不断用改革的举措破解难题:报经国务院批准,丽水实施撤地设市,大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萧山、余杭撤市设区,融入杭州,一举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空间问题;嘉兴、绍兴、金华调整区划,勾画大城市雏形。
  推进城市化,资金要素如何解决?改革投融资体制,经营城市。各地将城市土地资源、公用设施资源推向市场,面向社会筹集城市建设资金。杭州实行土地、水权、客运营运线路等稀缺资源有偿招标拍卖,广泛吸纳城市建设资金,仅土地招标拍卖一项便筹集数十亿元。
  环境和文化是城市的容颜和灵魂。追求美化环境、延续文脉与营造现代城市的协调统一成为决策、建设者的共识。杭州在实施“跨江发展,旅游西进”战略过程中,突出西湖核心景区建设,重修钱王祠、雷峰塔,大力保护挖掘传统文化;兴建西湖文化广场,杭州大剧院,致力弘扬现代文化。宁波、温州等市,保护开发兼顾,使得急剧长高的城市凸现文化内涵,洋溢现代气息。
  创办各类园区,加快城市产业集聚。浙江抓住城市化发展机遇,制定配套政策,大力规划兴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教园区、特色工业园区和居民小区,推动全省经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全省现有8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5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100个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和100个乡镇工业专业区,基本结束新办企业分散布点的状况。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政策体制壁垒,是浙江城市化的最大突破。各地大胆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构筑农民进城的绿色通道。去年春天,浙江率先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部分地区试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拓宽了劳动力自由流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渠道;8月,省政府制定出台“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进一步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省城乡有26.8万人享受了“低保”救助。义乌创造性地建立“本地人口城镇化,外地人口本地化”的新型户籍制度。一年多来,已吸收农民、外来人口1.1万人进城落户。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二、三产业,成为新市民。
  经过全省上下的努力,浙江城市化水平由1998年的36%提高到去年的42%,年均提高2%。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98年的977.8平方公里,扩大到去年的1499平方公里,年均增长15.3%。
  新的局面:浙江省县级市以上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经济的75%,财政收入和利税份额分别达到85%和90%。城市成为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出绍兴县城柯桥,跨过古老的运河,举目眺望,碧蓝的天幕下,一处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被专家称为“乡村城市化新模式”的新未庄。步入小区,街巷纵横,一色新楼。弯弯曲曲的清澈小河,石头垒岸,垂柳拂堤,逶迤穿城而过。小区中央,一处江南园林,亭台楼阁,风帘翠幕,鸟语花香。谁能料到,这座新城的主人们,两年前还是散落在柯桥田野上的地道农民。县委书记徐纪平说,新未庄集聚了周围1000多农户,建有公园、幼儿园、农贸市场、电信、宽带网等公共设施,是一座“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的农民新城。
  像幸福的新未庄人一样,3年多来,浙江已有230多万农业人口“离土离乡”、“进城进镇”,转为非农人口。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52%。农民的减少,促进了农民增收。2001年,全省农民新增收入中83%来自非农产业。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不断增长。1998年以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累计达6922亿元。其中,城市交通、通信、防洪等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达3500亿元,年均增长25%;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增幅均超过两位数。最近4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其中城市建设投资的贡献率达18%。
  缘于各类工业园区、高教园区建设,上万家企业向城市集聚,逐步走出分散布点的粗放增长方式。城市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就业岗位大量增加。去年,浙江三产增幅首次超过二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33%增加到38.4%;三产就业人数首次超过二产,达906万人。
  城市成为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全省县级市以上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经济的75%,财政收入和利税份额分别达到85%和90%。杭州、宁波、温州三大中心城市面积仅占全省的5.5%,人口占13.8%,国内生产总值占32.3%,财政收入占39%。中小城市和中心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百强县中,浙江占22席。城市化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面对成绩,浙江省委、省政府在5月中旬召开全省城市化会议,提出了“城市化要成为浙江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平台,承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的新高地,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纽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载体”的更高要求。


第1版(要闻)
专栏:

前五月我进出口增一成二
  本报北京6月11日讯 记者杜海涛报道: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累计达221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1%。其中,出口1159.9亿美元,增长13.2%;进口1055.6亿美元,增长10.9%。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04.3亿美元。
  5月份我国实现进出口总值470.8亿美元,增长18.8%;其中,出口246.4亿美元,增长18.4%;进口224.4亿美元,增长19.3%。当月实现贸易顺差22亿美元。
  海关统计显示,前5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口继续回升,加工贸易进口增长迅速。1—5月我国对日本、欧盟出口增长缓慢,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保持增长。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依旧保持高速增长,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长平缓。在进口商品中,大豆、成品油进口大幅下降;木材、煤炭进口猛增。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最近,中央批准印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这个《人才规划纲要》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绩,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是今后几年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于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宏伟目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分析我国面临的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21世纪头一二十年是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才方面的挑战最为严峻。“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潜在优势,走人才强国之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人才队伍建设,关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关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要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努力实现《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把握规律,拓宽思路,扎扎实实地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党和国家整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总体布局之中去谋划,去部署,去推进。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在几十年的干部、人才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人才规划纲要》是在科学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根据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制定的,从指导思想到政策措施,都体现了党在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战略思想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好《人才规划纲要》,必须学习好《人才规划纲要》,掌握基本精神,理清工作思路。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方针,确保人才队伍建设健康进行;要以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执行各项人才政策,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扎扎实实地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
  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精神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是《人才规划纲要》的一个鲜明特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规划纲要》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抓好《人才规划纲要》的落实,要继续以改革的精神大胆创新,及时研究解决人才队伍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行理论创新,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一切有利于人才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加强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理论研究,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推进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要进行工作方式创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速人才工作信息化,不断把人才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贯彻落实好《人才规划纲要》,关键在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认真学习《人才规划纲要》,广泛宣传《人才规划纲要》,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和重视人才工作的氛围。要加强宏观指导,把中央的要求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央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要对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实行分类指导,使之相互协调,整体推进。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新鲜经验,以推动全局工作。要组织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一定会到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会见贝尔津什总理
  表示相信只要中拉继续挖掘潜力,发挥各自优势,在各个领域的友好互利合作一定能再上新台阶
  本报里加(拉脱维亚)6月11日电 记者吴绮敏报道:正在这里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下午会见了拉脱维亚政府总理安德里斯·贝尔津什。
  贝尔津什代表拉脱维亚政府对江泽民主席访问拉脱维亚表示热烈欢迎,他愉快地回忆了1995年率拉脱维亚代表团赴北京参加世界妇女大会并与江泽民主席会面的情景。贝尔津什说,那次成功的大会使他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和认识中国。
  江泽民对拉脱维亚政府为他来访作出的热情周到的安排表示感谢。他说,这次我来到拉脱维亚访问,看到了贵国经过10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两国的关系也平稳健康发展。我们愿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中拉友好合作关系。
  贝尔津什说,拉脱维亚政府高度赞赏中国有关世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主张,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将积极开展对华关系作为拉脱维亚外交政策的优先目标之一。中国已是拉脱维亚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希望双方共同努力,充分利用拉脱维亚在欧洲的有利地理位置和港口优势,扩大两国转口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合作。
  江泽民说,中拉经贸合作确有很大潜力。拉脱维亚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中国公司在港口工程方面有经验和实力,愿意参加拉脱维亚的港口建设。中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鼓励外商投资西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我们欢迎拉脱维亚企业到中国投资经商。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挖掘潜力,发挥各自优势,中拉在各个领域的友好互利合作一定能再上新台阶。(附图片)
  六月十一日,正在拉脱维亚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里加会见拉脱维亚政府总理安德里斯·贝尔津什,表示相信只要中拉继续挖掘潜力,发挥各自优势,在各个领域的友好互利合作一定能再上新台阶。
  (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印发《二00二—二00五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军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
  《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纲要》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是今后几年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做好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各项应对工作,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宏伟目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深刻认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做好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按照《纲要》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把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2002年5月7日


第1版(要闻)
专栏:

尉健行会见博民主党全国主席
 离开哈博罗内前往津巴布韦访问
  新华社哈博罗内6月10日电(记者陈铭、罗辉)正在博茨瓦纳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尉健行10日下午在这里与博茨瓦纳民主党全国主席凯迪基尔维举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见。
  尉健行首先对博茨瓦纳民主党盛情邀请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访问博茨瓦纳并给予热情友好的接待表示感谢。他说,中博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通过长期的友好交往与互利合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我们两国关系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卓有成效。中国共产党和博茨瓦纳民主党作为各自国家的执政党,都肩负着维护国内政治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任。两党保持密切交往,加强友好合作,相互交流和借鉴治国理政经验,对促进本国的建设事业、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尉健行还介绍了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情况。
  凯迪基尔维说:在博茨瓦纳人民看来,贵宾远来,预示好运。我们能在哈博罗内接待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并与您进行会见,感到十分高兴和荣幸。这是我们两党两国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标志。博茨瓦纳民主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伟大成就深表钦佩,愿意扩大同中国共产党的友好交流,在管理国家、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等各方面加强相互学习和彼此借鉴。他表示相信,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这次访问将进一步增进博中两党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向纵深发展。
  当天晚上,尉健行出席了凯迪基尔维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
  陪同尉健行访问的中共中央委员、中联部部长戴秉国,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副部长李至伦,中联部副部长马文普和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鲍树生等参加了会见和宴会。博茨瓦纳民主党总书记奎拉霍贝、副总书记文松等也参加了会见和宴会。
  当天上午,尉健行还亲切会见了博茨瓦纳外交部长梅拉费。在会见中,尉健行高度评价梅拉费为推动中博两国关系顺利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梅拉费也对中国方面给予博茨瓦纳人民的一贯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双方都表示相信,中博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进程一定会更有活力和成效。
  当天下午,尉健行还前往博茨瓦纳首都郊区农村参观,同村民们进行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新华社哈博罗内6月11日电(记者陈铭、罗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尉健行圆满结束了对博茨瓦纳的友好访问,11日下午离开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前往津巴布韦进行友好访问。
  尉健行离开博茨瓦纳时,博茨瓦纳民主党总书记奎拉霍贝等党政高级官员到机场送行。
  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鲍树生以及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和华侨华人代表等也到机场送行。
  当天上午,尉健行出席了博茨瓦纳“中国文化中心”的奠基仪式,并栽种了中博友谊树。中午,尉健行还前往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馆亲切接见了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和华侨华人代表。
  陪同尉健行对博茨瓦纳进行友好访问的戴秉国、李至伦、马文普等同机离开哈博罗内。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会见斯特劳梅议长
  强调两国议会加强往来,交流经验,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本报里加(拉脱维亚)六月十一日电 记者吴绮敏报道: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十一日下午在拉脱维亚议会大厦会见了拉脱维亚议长斯特劳梅,双方进行了友好交谈。
  斯特劳梅表示,江泽民主席对拉脱维亚的访问是拉中关系的一件大事,再次表明中国重视发展同拉脱维亚的友好合作关系。拉中建交以来的十年是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十年。去年我曾率拉脱维亚议会代表团访华,我们充分领略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亲眼目睹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留下了深刻印象。
  江泽民对斯特劳梅说,我这次访问拉脱维亚的时间虽短,但拉脱维亚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昨天我与维基耶—弗赖贝加总统举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就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达成许多共识。
  江泽民说,中国全国人大和拉脱维亚议会是各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人民表达意志和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力的重要保证。两国议会加强往来,交流经验,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近年来,中国全国人大和拉脱维亚议会的交往很活跃,双方各自成立了友好合作小组,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斯特劳梅表示完全赞同江泽民主席对两国议会交往的积极评价并重申拉脱维亚议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愿为拉中两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充实双方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友好合作作出自己的努力。
  当天上午,江泽民主席在下榻的饭店会见了中国驻拉脱维亚大使馆工作人员。


第1版(要闻)
专栏:

陕西省南部地区发生暴雨灾害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陕西救灾工作
  本报北京6月11日讯 6月8日至10日,陕西南部出现强降雨过程,发生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十分关注陕西省灾情,对救灾工作立即作了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要全力帮助陕西省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6月8日至10日8时陕西省出现一次全省范围的强降水过程,佛坪县降水量最大,8日降雨量达到489毫米。受降水影响,全省共有18条江河涨水,汉江支流子午河和旬河的洪峰流量都超过历史实测的最大流量。
  由于降水范围集中,降水强度大,造成部分县区灾情十分严重。截至6月11日,暴雨洪水共造成30多个县、300多个乡镇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50多万亩,倒塌损毁房屋8万余间,损毁输电线路214公里、通讯线路526公里,5条国道、9条省道共有路基30余公里、桥梁13座被冲毁,陇海铁路一度中断。截至11日已发现150人死亡。
  灾情发生后,陕西省委、省政府全力以赴组织抗洪救灾,省委书记李建国已于6月10日深入安康等重灾现场,代省长贾治邦也已于6月11日中午带领有关部门乘空军直升机飞往佛坪灾区,指挥抢险救灾。一批救灾物资已陆续运往灾区。
  遵国务院领导指示,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衍银带领工作组于6月10日赶赴陕西省灾区,国家防总、水利部等部门也派出工作组,协助地方搞好救灾工作。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会见美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一日电(记者李诗佳)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在中南海会见了美国明尼苏达州州长杰西·文图拉及其一行。宾主就进一步发展中美经贸关系交流了看法。
  美国客人是应中国贸促会邀请来访的。
  中国贸促会会长俞晓松、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外经贸部副部长马秀红等会见时在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