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会见俄总统驻南方联邦区全权代表
  希望两国能够不断增进地方间交往和相互了解扩大友好互利合作
  本报索契(俄罗斯)6月9日电 记者吴绮敏报道:今天晚上,正在这里进行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会见了俄罗斯总统驻南方联邦区全权代表卡赞采夫和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行政长官特卡乔夫、索契市长莫斯托沃伊。
  江泽民表示,刚刚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取得圆满成功,期间我与普京总统就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当前中俄关系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基础,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今年是这个条约签署一周年,我们将在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和交流,继续把中俄友好合作关系推向前进。地方的交往与合作是我们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两国能够不断增进地方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扩大友好互利合作,使中俄关系具有更坚实的基础,更加充满活力。
  卡赞采夫代表南方联邦区各级政府和人民对江泽民主席的到访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他说,随着普京总统和江泽民主席共同倡导的《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即将一周年,俄中友好互利合作已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在日前刚刚胜利闭幕的上海合作组织圣彼得堡峰会上,我们两国元首再次会晤,共同探讨了进一步扩大俄中合作的前景。我们南方联邦区愿与中国有关地区和部门增进友谊、扩大合作,为俄中发展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作出自己的贡献。
  随后,江泽民出席了卡赞采夫和地方政府举行的欢迎宴会和专场文艺晚会。(附图片)
  六月九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索契会见俄罗斯总统驻南方联邦区全权代表卡赞采夫。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第1版(要闻)
专栏:在“三个代表”指引下

提高公民素质 提升城市文明
上海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编辑点评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上海市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结合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提高公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上海人民在倾力打造光华四射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同时,也在改写着自身。上海的实践告诉我们,倡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行为规范和思想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能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本报上海6月9日电 记者吕网大报道:从’99《财富》全球论坛年会、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到前不久举行的亚行年会等一系列会展活动,使上海一次次成为全国和世界的聚焦点。目睹改革开放给这座东方大都市带来的一切,国内外宾客由衷赞叹:上海的变化太快了!
  上海的巨变,是历届上海市委坚持不懈抓两个文明建设的结果,是上海市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结果。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上海要“交出两份新的出色的答卷”的要求,上海市委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德治国,积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将它作为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上海着眼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开展了“上海人形象大讨论”和“面向新世纪上海人精神大讨论”,全市上下形成一种共识:除了要以发达国家为参照系数实现各种经济指标外,必须攀登思想道德文化发展的新台阶。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社会更加注重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市民素质如何,城市文明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弱。
  上海把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在百万职工下岗再就业和百万居民大动迁的过程中,开展了“学科学、学知识、学技术”的“三学”活动,数百万人参加了各类业务培训和学习,通过“自愿、自费、业余”学习,先后有200多万市民参加了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190万人获得等级证书;50多万市民参加外语等级考试。“三学”活动对提高劳动者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上海的广场文化活动,参加者达数百万之众。通过“百万市民看上海”、市民规范教育以及抓好出租车、医院、邮电等“窗口”单位,规范行业职业道德等活动,有效增强了市民的文明意识,改善了城市形象。
  群众性的自我教育活动,促进了市民素质的提高。有100多万市民参加、黄菊同志任名誉会长的志愿者队伍,是上海规模最大的群众团体。百万志愿者坚持“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宗旨,活跃在上海的各个角落,为社会提供智能和体能服务,弘扬了社会新风。近年来,他们在全运会、残运会、《财富》全球论坛、APEC会议等重大活动中的出色服务,展示了上海市民的良好素质。由厂长经理、专家学者和法律从业人员等组成的“开业指导”志愿者服务团,则专门为下岗待业人员进行投资、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指导。
  上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终坚持从市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把精神文明建设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把文明小区、文明社区创建列入市政府的实事工程,从居民小区的卫生、绿化、治安做起,从扶贫帮困、解决再就业、邻里互帮等着手,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活动。目前全市3500多个居民小区,半数以上达到了文明小区的标准,已有2/3的市民生活在文明小区之中。


第1版(要闻)
专栏:

北京戏校庆祝建校五十周年
 李瑞环尉健行等致贺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记者李京华)北京市戏曲艺术学校今天举行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尉健行为北京戏校题词、写信祝贺。
  李瑞环的题词为:“耕耘五十年桃李满天下”。尉健行在贺信中写道:“五十年来,北京戏校遵循党的文艺工作方针,坚持教戏育人,培养了一批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舞台增添了光彩。希望你们认真学习并努力实践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再接再厉,为坚持先进文化方向,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为北京戏校题词或写信祝贺的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等。
  据介绍,北京戏校建校50年来,为全国培养出京剧、评剧、梆子、话剧、影视、歌舞、音乐、曲剧、曲艺、芭蕾舞、杂技、木偶和电脑音乐制作等各种专业人才近5000名。
  北京戏校是50年前由梅兰芳、郝寿臣、马连良等艺术家建立起来的,50年来培养出18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和众多文华奖、“梅兰芳金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获奖者,他们主演的京剧《雏凤凌空》、《三打陶三春》、《杜鹃山》,评剧《杨三姐告状》,曲剧《烟壶》等和各种流派经典剧目都在观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近10年来,北京戏校新建了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国标舞和声乐、器乐以及电脑音乐制作等新学科,恢复了高等教育课程,建立了北师大表演艺术学院。
  在今天的庆祝大会上,北京戏校为50年前开创学校的健在的老教师颁发了“梅兰芳艺术园丁奖”,为成绩突出的毕业生颁发了“优秀毕业生”奖牌。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格鲁吉亚建交十周年
两国领导人互致贺电祝贺
  新华社北京六月九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九日互致贺电,热烈祝贺两国建交十周年。
  江泽民在贺电中说: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格鲁吉亚建交十周年之际,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阁下并通过阁下向格鲁吉亚政府和格鲁吉亚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良好祝愿。
  江泽民主席说:中格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建交十年来,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两国建立起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友好合作的良好国家间关系,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领域以及国际事务中不断加强交流与互利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中方高度赞赏贵国政府一贯明确支持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尊重并继续支持贵国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所做的努力。
  江泽民主席说:巩固和发展中格传统友谊,加强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作为格鲁吉亚的好朋友、好伙伴,中方愿与贵方继续共同努力,推动中格友好合作关系在新世纪不断向前发展。
  谢瓦尔德纳泽在贺电中说:格鲁吉亚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双边及多边合作。伟大中国在格鲁吉亚国家建设的各个阶段给予了并正在给予宝贵的支持。在政治领域,中国一贯支持格鲁吉亚的领土完整。中国提供的经济、财政和人道主义援助同样是无价的。对此,我谨表示深深的谢意。
  谢瓦尔德纳泽说:格中关系建立在牢固的历史传统基础之上。我深信,格中传统友谊必将进一步得到加强,以造福于两国人民。
  中国外长唐家璇和格鲁吉亚外长梅纳加里什维利也互致贺电,祝贺中格两国建交十周年。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位农民和二十万亩绿洲
——记治沙英雄石光银
本报记者 丁伟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家园保卫战。战场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指挥官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陕北农民。
  迄今,这场保卫战持续了整整18年。
  18年殊死拼杀,这位农民率领一群陕北汉子,以超常的坚韧,在寸草不生的20多万亩大沙梁上,栽活2000多万株新疆杨、高杆柳和柠条等乔灌木,将昔日的沙窝窝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绿洲。这些树木如果间隔2米栽植1株,栽成20行50米宽的绿化带,可以从毛乌素一直栽到北京;如果单列每2米栽1株,可以绕地球1周多。
  18年风霜雪雨,这位农民不断探索,以非凡的胆识,创办起全国第一家农民股份制治沙公司,走出了一条“联户治沙、多业并举、共同致富”的新路子。18年来,公司没有伸手向国家要一分钱,目前资产总值已超过4600万元,年纯收入逾百万元。
  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治沙英雄,就是陕西省定边县海子梁乡四大壕村村民石光银,今年58岁。
  “恶沙不治,穷根不拔,我石光银枉活一世。”
  出生于毛乌素沙漠南缘“三边高原”的石光银,从小在骆驼背上长大,在沙窝里滚,沙梁上爬。在他的记忆中,茫茫沙漠追逐着开荒者的铁锄和牧羊人的皮鞭一路南侵。
  “8岁那年,一场大沙暴把我刮到离家10多公里的一个蒙古族村子,父亲第三天才找到我,可同时玩耍的一位小伙伴却再也没回来。”石光银暗暗发誓:“长大后我只干一件事,就是要和这片吃人不见血的恶沙斗到底。”
  1984年,国家鼓励个人承包造林的政策出台后,石光银大干一场的机会终于来了。他毅然辞去乡农场场长的职务,和乡政府签订了承包治理3000亩荒沙的合同,并带着瘦小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举家搬到全乡荒沙面积最大的一片沙窝窝里。
  “你这人干事总爱贪大。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担这么大风险干啥?”妻子抱怨。
  “光银啊,国营林场不知道扔进多少票子,治了几十年都不见效,你能行吗?”亲友们劝说。
  “放着现成的铁饭碗不端,非要端纸糊的碗,这石光银大概是疯了。”有人在背后议论。
  倔强的石光银一旦铁了心,九头牛也拉不回。为筹集种苗费,他把家里养的84只羊和1头骡子拢到一起,打算赶到集市上卖掉,可妻子拽着他的衣角死活不松手。石光银火了:“你这婆姨,自己吃的沙子嫌不够,还要让子孙辈辈吃下去。这恶沙不治,穷根不拔,我石光银枉活一世。”
  这一年春秋两季,石光银说服周围7户人家,冒着被沙暴埋掉的危险,在3000亩沙地上种下了用骡马和羊换来的树苗。
  天公作美,雨水特别好,种下的树十有八九都抽出了绿叶。
  首战告捷,石光银的“野心”更大了。1985年春天,海子梁乡政府门前贴出这样一张海报:“响应政府承包荒沙的号召,我石光银又和长茂滩林场签订了治理狼窝沙5.8万亩荒沙的合同。借鉴城里正在推行的股份制做法,决定成立治沙公司。凡出钱或出力者,均为我公司股东。”
  “无非是一死。就是死了,我也要把身子压在沙梁上。”
  都走了。
  和石光银一起栽树的人都走了,只有他一个人面对着肆虐了千年的狼窝沙。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卖掉了多少只羊、多少头牛、多少匹马,去过多少次村民家中说服动员;寂寞、劳累、困惑时喝过多少瓶烧酒,唱过多少曲信天游。可一场场风刮走了一切——只剩下不时冒出沙堆的空酒瓶子。
  望着插在一座座酷似倒扣铁锅的“锅底沙”上、歪七斜八的杨树苗子,石光银的眼泪直往肚里流。
  这是1987年的春天。二战狼窝沙的石光银再次铩羽而归。
  如果说1986年一战狼窝沙的失利让石光银初步认识到了治沙的艰难,这一次惨败则使他的“军心”开始动摇了。有人找上门,旁敲侧击要求退股;有人拦住路,理直气壮索要搭进去的种苗钱;更多的人则把怀疑、不满的目光投向石光银。那些日子,愁肠百结的石光银睁开眼睛就要酒喝,喝多了就躺在炕上昏昏大睡。
  “光银啊,乡亲们全都看着呢,咱可不能灰溜溜地半途而废。”这一回,轮到妻子给石光银做思想工作了。县林业局的技术人员也赶到家里提醒他:沙地栽树,光凭热情和干劲不行,还要学会技术。
  “狼窝沙难道真的没法治了?我偏不信这个邪。”石光银重新站起来。他背上干粮,步行几百公里,三下榆林、横山等地,学习流动沙地蔽障植树法。
  又是一年春风起,硬汉石光银带领500多人,用驴车拉着树苗和10多万公斤麦秸、沙柳、沙蒿,再次开进狼窝沙。和往次不同,石光银先让大家将麦秸、沙柳、沙蒿每隔三四米埋进沙地,搭起一排排蔽障,然后把树苗栽在蔽障之间。
  “那40多天,我们吃尽了苦头,受够了罪。”三战狼窝沙的情景,石光银刻骨铭心。大沙地里,他们哪里黑了哪里睡,住的是用柳条和塑料布搭起的庵子,吃的是被风吹得又干又硬、咬都咬不动的干粮,喝的是沙坑里澄出的冷水,人人嘴角都起满了泡,脸晒成了“黑包公”。有一次,石光银给工地上送树苗,半路上突然起了沙暴,他被困在沙窝里,裹着老羊皮袄整整蹲了一晚上,差点被沙子活埋了。石光银当时心想:“无非是一死。就是死了,我也要把身子压在沙梁上。”
  天道酬勤。过了些天,石光银惊喜地发现,新栽的杨树枝上长出了鼓鼓的嫩芽。狼窝沙有法治了。
  “先搭沙障后栽树,围栏管护相跟上;杨树柠条搭配好,沙柳锁住大沙梁……”慢慢地,石光银悟出了治沙的门道。在以后的盐化厂、草滩墩等攻坚战中,他的这套“治沙经”屡试不爽。
  “我最看不得乡亲们受穷,只有帮他们过上好日子,这心才会踏实。”
  “老石,这干草咋个种法?”
  “叔,买树苗的钱不够了,你能不能先替我垫上?”
  “光银啊,我那娃总讨不上婆姨,你可得操操心。”
  ……
  在海子梁乡及周边乡镇,群众一有什么难处、委屈,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石光银。而石光银又偏偏是出了名的“菩萨心肠”。往往没等人家说完,他早已心软了、眼红了、落泪了。石光银常说:“我从小在沙窝窝里长大,什么苦都受过。我最看不得乡亲们受穷,只有帮他们过上好日子,这心才会踏实。”
  早在治沙公司成立时,石光银就对贫困户倾注了特殊的关爱。在他吸收的127户农户中,一多半属于特困户。村民王志刚家里人多娃娃小,一家人常靠拣野菜、剥榆树皮充饥。石光银千说万劝,动员他入股,并借给他1000元,送树苗500株;孤儿常维国3岁上爹死娘走,一直靠讨饭为生,还染上小偷小摸的恶习。石光银把他招到公司,包吃包住,悉心教导,当亲儿子看待。
  石光银带着这帮“穷光蛋”,一边造林治沙,一边搞起沙产业开发。他请来专家进行规划,建成百亩育苗基地,培育美国大杏、法国葡萄、俄罗斯大粒沙棘和金丝柳等经济树种。还建成饲料加工厂、机砖厂、养猪场、养羊场等企业。去年春天,他又投资办起一个绿色食品厂,将沙芥、苦菜、沙葱等加工成袋装食品。如今,最初入股的100多户农民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人均纯收入从不到200元增加到2000多元。他们喜滋滋地编了一段顺口溜:家家有余粮,户户盖新房,新式家具摆进房,圈里都有马牛羊。
  当地人的日子慢慢好转,石光银的目光又越过“三边高原”的滩地,投向陕西省扶贫攻坚的硬骨头——白于山区。从1997年至今,石光银承包治理的沙地上先后接纳了60多户来自白于山区的贫困移民。他统一规划,给每一户移民划出3亩宅基地、3亩水浇田,还无偿为他们打井修路,提供树苗、草种,手把手地教他们种植、养殖技术。1999年,经民政部门批准,十里沙移民新村宣告成立。
  石光银没上过一天学,却对孩子读书识字格外上心。看到狼窝沙附近的27名孩子上学难,他马上拿出6万元,修建了一所“黄沙小学”,并以优厚的待遇从外地请来教师。前不久,他又拨出10万元专款,准备在十里沙移民新村建一所像模像样的完小,让附近100多名上不了学的孩子走进课堂。石光银说:“我这辈子是吃苦受累打基础,沙区更美的光景需要有文化的新一代创造。”
  十年树木,春华秋实。石光银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全国十大扶贫状元、全国农村优秀人才等光荣称号,并9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还应联合国邀请,在国际防治荒漠化大会上介绍经验。乡亲们开玩笑说:“老石,该满足了。”石光银一扭脖子:“那怎么行。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还要领着大伙,在沙窝窝里再建新功。”
  这不,夏日的晨曦中,石光银那辆褪了色的吉普车又向大漠深处驶去了。(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纪念毛泽东同志题词50周年
本报评论员
  5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挥笔写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50年来,在题词精神的指引下,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重温这个题词,回顾走过的道路,对于我们坚持正确的体育发展方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做好新时期的体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50年来,体育战线始终沿着“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指引的方向,把增强人民体质作为根本任务,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努力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目前,全国人均寿命已由解放初期的35岁提高到71.8岁,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发生了可喜变化,我国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34%。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群众体育事业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同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容。
  50年来,在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两方面协调发展的体育工作基本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截至2002年2月,我国运动员在国际竞技场上共夺得1500个世界冠军,1054次创造或超过世界纪录。同时,我国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就要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同志的光辉题词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从关心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是一脉相承的。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弘扬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光辉题词精神,保持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是保证我国体育事业在新世纪健康发展的关键。
  新世纪伊始,体育战线便面临着筹备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继续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等诸多机遇和挑战。为此,我们应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方针,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国民素质作为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具体地说,我国体育在新世纪前10年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符合体育发展规律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组织体系。国民体质主要指标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有所拓展,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体育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法制化程度明显提高,为在新世纪中叶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广大体育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同心同德,奋发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努力实现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这是党和人民的重托,也是我们对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的最好纪念。


第1版(要闻)
专栏:安全生产万里行

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安全生产万里行”宣传活动启动
  本报北京6月9日讯 记者高云才报道: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共同主办的“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今天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正式拉开帷幕。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宣布,“安全生产万里行”采访团出发。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王显政强调,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就是要走一路,宣传一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消除安全隐患,更好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据悉,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起的这次大型采访活动的记者分别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新闻单位,沿途采访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安徽、上海各地安全工作的经验、成就,同时对那些违反安全规定的错误行为进行监督、曝光。采访活动将历时21天。
  中宣部副部长吉炳轩、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孟学农等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今天举行的“安全生产万里行”启动仪式,并出席了在北京西单文化广场举行的北京市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活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