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美国客人
  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及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记者钱彤)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中南海会见了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军事采购小组委员会主席威尔顿率领的美国众议员代表团。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及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江主席说,中美发展健康、稳定的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近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势头是好的。双方在反恐、经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新的进展。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中美两国当然存在着分歧,但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双方应本着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精神,扩大共同点,妥善处理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
  江泽民说,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希望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以利中美关系健康发展。
  威尔顿说,我们支持同中国进行接触,希望同中国发展长期友好关系,成为中国的朋友、伙伴。美国国会两党议员支持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这一点是坚定的。他说:我有台湾朋友,也有大陆朋友,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是骨肉同胞,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我们都支持一个中国政策。
  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等会见时在座。威尔顿一行是应外交学会邀请访华的。(附图片)
  五月二十九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中南海会见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军事采购小组委员会主席威尔顿率领的美国众议员代表团。
  (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切实维护职工利益
 武钢主业辅业协调发展
  本报武汉5月29日电 记者龚达发报道:武汉钢铁集团总公司在“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减员增效”的改革中,妥善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利益,实现了钢铁主业与辅业的协调发展。实施改革9年来,武钢的钢铁主业职工由112470人减为14850人,年产钢由475万吨增加到708万吨,劳动生产率提高10倍以上,职工人均年收入由4883元提高到18797元;剥离辅业员工76139人,减员46565人,剥离的辅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5000多元。全公司9年上缴税费182亿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261%。
  武钢从1993年开始进行改革。为减缓改革对职工、社会的冲击力度,他们将改革分为3个阶段进行:第一步对非钢企业实行承包经营,把占职工总数60%的辅助单位从钢铁主体中分离出来。第二步实行法人委托授权经营。第三步从1999年开始,把所有分离企业改制成为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2001年,上缴利润1.13亿元,成为武钢新的经济增长点。
  武钢在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注意维护好职工的经济利益,在推行“主辅分离”之初,对分离单位的职工保持武钢“户口”、保持档案工资、保持退休后的待遇,极大地稳定了职工的情绪。对富余人员,武钢没有采取简单地推向社会,而是“先挖渠,后放水”,用发展来安置下岗职工。“兴达公司”是武钢专门安置富余人员的企业。通过开展钢材深加工、餐饮、建筑等业务,安置下岗职工1800多人。近年来,武钢通过兴办第三产业、开展劳务输出等措施,使13925名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
  针对改革中下岗职工、困难群体增多的状况,武钢在加大激励机制的同时,注意控制工资总额过快增长,用节余的钱建立各种相关保险和基金,适当向困难群体倾斜。他们先后建立起3000万元的扶贫基金、2500万元的职工互助基金、1000万元的残疾人基金等,有效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开展“一人帮、群体帮、接力帮”活动,使特困职工尽快摆脱贫困。
  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改革顺利推进的政治保障。在实施减员增效过程中,武钢各级领导深入职工,开展思想工作。1999年武钢决定整体关闭初轧厂,开始少数职工有抵触情绪。公司领导深入职工家庭,同认识不清、情绪偏激的职工一一谈心,讲明工艺结构调整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武钢全体职工的根本利益,并且对全厂700多名职工进行合理安排,保证了关闭工作的顺利推进。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作报告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敢于探索、大胆实践、勇攀高峰,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的重托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记者尹鸿祝、张景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下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六次院士大会上作报告。他首先代表国务院,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两院”和院士们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经济建设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致以衷心的感谢。
  朱镕基着重阐述了大家关心的经济形势问题。他强调,各方面要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朱镕基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聚集了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两院”院士是我国科技界的杰出代表,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新的形势下,“两院”和“两院”院士肩负着重大而光荣的使命。他希望“两院”和院士们认真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重大工程、重要决策积极提供咨询服务;在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实施国家人才战略、培养科技人才后备力量方面,作出新的贡献。朱镕基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敢于探索、大胆实践、勇攀高峰,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的重托。
  会议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朱光亚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路甬祥、徐匡迪等出席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和睦相处 和谐共进
——在英中贸易协会欢迎午宴上的演讲(摘要)
  (二00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李瑞环
  我这次来访,适逢中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30周年。我们欣喜地看到,30年来,中英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两国经贸合作保持了良好的势头。英国在华投资项目已达3110个,实际使用金额接近100亿美元,英对华投资居欧盟之首;双边贸易额逐年递增,2001年达到103亿美元,英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贵国的许多人士,包括在座的英中贸易协会的朋友们,为促进中英贸易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长期以来为增进中英友好作出不懈努力的各位朋友,对所有为中英合作作出贡献的各友好团体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英国是西方工业七强之一,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合作的空间很大。中国有着近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大量引进境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据初步估算,在未来的5年里,中国将进口总额约1.5万亿美元的设备、技术和产品。特别是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的领域将进一步扩大,投资环境也将进一步改善,两国合作的前景更加广阔。我们热切欢迎英国企业界的朋友们到中国来开展合作、进行交流,到中国来投资经营、寻求发展。
  为了促进双方的合作,必须加强彼此的了解。了解是友谊的前提,了解是合作的基础,了解包括对现状的了解也包括对历史的了解,包括对经济的了解也包括对政治的了解、文化的了解,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是构成一个民族自身特色的重要内容,是维系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用“和”的概念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管子提出“畜之以道,则民和”;老子提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孔子的《论语》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不是盲从附和,不是不分是非,不是无原则的苟同,而是“和而不同”。“和”的思想,强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体中,不同方面、不同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成。由于“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因而它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现在,我们所说的“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
  “和”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工作、交往、处世乃至内政和外交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调谐”,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又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人必须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与自然圆融无间、共生共荣;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和睦相处”,待人诚恳、宽厚,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崇尚“合群济众”,社会由个人所组成,个人离不开社会,应当尊重个性、鼓励个人的追求和创造,又必须融入集体、把个人的目标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表现在各个国家的关系上,倡导“协和万邦”,国家间应当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礼尚往来,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国际争端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各国之间应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表现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各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不应当相互排斥,而应当彼此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进步。在座的各位多是经商的,是从事经济贸易的,做生意要讲发财、讲发展。怎么样发财、发展呢?“和”的思想认为“和气生财”,只有通过商量沟通工作,营造出合作共事的良好氛围与环境,才容易把生意做成、做好。“君子聚财取之有道”,合作是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坑害对方就等于破坏合作,应以互惠互利为目的,谋取双赢。做生意要着眼整体、看到长远,即使一时达不成协议,也不能伤了和气,“买卖不成仁义在”,如此等等。“和”的思想,也是经商之道、发财之道、发展之道。
  中国的“和”的思想传播到世界特别是欧洲后,受到了许多思想家的重视和推崇。早在17世纪初,英国学者罗伯特·勃顿就在其著作中称赞中国人“和平而安静”。上个世纪30年代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他的《中国问题》一书中写道:“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这种品质“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类似的看法还有很多,比如在德国学者莱布尼茨的《中国新事萃编》、法国学者伏尔泰的《风俗论》以及当代英国学者汤因比的《历史研究》等著作里,都有这方面的阐述。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当今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更趋紧密,世界的面貌更加快速多变、复杂多样,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融又相互激荡,不同利益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摩擦,人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人与自然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如此众多的共同问题和挑战,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和谐共存、协调共进更加受到全人类的普遍关注。如何努力克服工业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创造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如何妥善处置经济与社会、人口与生态、资源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化解各个国家、各种文明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保持世界的和谐与安宁;如何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为价值取向,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这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深入思考、认真对待的现实课题。了解中国的“和”的思想,可以为思索解答这些课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提倡学习、借鉴、吸收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文化成果,以促进自己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一贯重视英国在欧洲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中英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也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需要而且必须加强合作。我们是站在战略高度,并以长远眼光来看待中英关系的,希望双方多往来、多了解、多协商、多合作。我们愿意与英国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世界,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积极的努力!(本报伦敦5月29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在英中贸易协会发表演讲
  本报伦敦5月29日电 记者吴迎春、史宗星报道:正在英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28日在英中贸易协会举行的欢迎午宴上发表了题为《和睦相处和谐共进》的演讲(全文摘要另发)。李瑞环在演讲中,分析了中英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前景,指出,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的领域将进一步扩大,投资环境也将进一步改善,两国合作的前景更加广阔。我们热切欢迎英国企业界的朋友们到中国来开展合作、进行交流,到中国来投资经营、寻求发展。
  李瑞环论述了了解传统文化对促进彼此合作的重要意义,着重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的思想。他说,“和”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工作、交往、处世乃至内政和外交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调谐”;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和睦相处”;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崇尚“合群济众”;表现在各个国家的关系上,倡导“协和万邦”;表现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对于做生意,“和”的思想也认为“和气生财”,只有通过商量沟通工作,营造出合作共事的良好氛围与环境,才容易把生意做成、做好。“君子聚财取之有道”,合作是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坑害对方就等于破坏合作,应以互惠互利为目的,谋取双赢。做生意要着眼整体、看到长远,即使一时达不成协议,也不能伤了和气,“买卖不成仁义在”,如此等等。“和”的思想,也是经商之道、发财之道、发展之道。
  李瑞环最后表示,中国一贯重视英国在欧洲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中英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也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需要而且必须加强合作。我们愿意与英国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世界,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积极的努力!
  李瑞环的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与会者反映,演讲阐述的中国的“和”的思想寓意深刻,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的了解,有助于加深对中国许多重大政策、立场的了解。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会见对外友协理事会理事
  本报北京5月29日讯 记者张静宇报道: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第八届全国理事会会议本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对外友协第八届全国理事会理事和与会代表并发表了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曾庆红,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铁木尔·达瓦买提、蒋正华,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等参加了会见。
  胡锦涛对对外友协第八届全国理事会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国家对外友好交往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胡锦涛充分肯定了对外友协长期以来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推动中国与各国友好关系的发展所做的大量工作。他说,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历来高度重视民间外交工作。他们还身体力行,结交了一批又一批外国友人,为做好民间外交工作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他们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中国的民间外交立足于人民,着眼于人民,寄希望于人民,为不断开创中国对外工作的新局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胡锦涛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民间外交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新世纪三大任务,按照中央对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的要求,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为努力营造更为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胡锦涛殷切勉励从事民间外交工作的同志们认真学习邓小平外交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外交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大力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工作内容,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把民间外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央外办主任刘华秋、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等也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尉健行会见非洲国家政党考察团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记者罗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尉健行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以几内亚比绍社会革新党总书记萨尼亚为团长的非洲国家政党考察团。
  尉健行首先对参加考察团的各位非洲朋友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中国和非洲虽然相距遥远,但双方的友谊源远流长。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和发展各自经济的过程中,互相同情,互相支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中国和非洲还在国际事务中一贯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中国对非洲国家在台湾、人权等问题上给予中国的宝贵支持表示赞赏和感谢,并希望双方在国际领域加强磋商与协调,更好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
  尉健行还表示,加强和发展同非洲国家及其政党的友好合作关系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政策。今年4月江泽民主席和朱镕基总理相继访问了非洲国家,充分表明中国高度重视加强和发展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我们愿意与非洲国家在新世纪里共同努力,把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中非关系推向一个新阶段。
  萨尼亚代表考察团全体成员感谢尉健行的会见。他说,非洲国家政党考察团在中国进行的这次考察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实地参观访问,代表团成员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积极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有关情况,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深情厚谊。此次考察不仅增进了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中国共产党和非洲政党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也增进了非洲政党之间的友好交往与合作,这是传统的非中友谊在新世纪里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又一有力证明。
  加蓬民主党政治局委员贝卡莱代表考察团全体成员对此次考察活动作了简要总结。他衷心感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给予考察团的热情友好的接待,高度评价了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祝愿中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祝愿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取得圆满成功。
  尉健行还向客人介绍了中国国内的有关情况。
  非洲国家政党考察团是由几内亚比绍、喀麦隆、佛得角、中非、刚果(布)、加蓬、几内亚、赤道几内亚、马里、尼日尔、卢旺达、多哥等12个非洲国家执政党的代表共同组成的,代表团来华主要是就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与中国共产党进行交流。
  中联部部长戴秉国、副部长马文普,有关非洲国家的驻华使节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新加坡总统纳丹会见李岚清
  新华社新加坡5月29日电(记者朱昌都、郑捷、杨新鹏)新加坡总统纳丹29日在此间会见了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
  在会见中,李岚清首先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对纳丹总统的亲切问候。
  李岚清说,他此次访问新加坡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同新方领导人就双边合作的重点领域及合作机制等问题进行磋商,以推动双边关系的全面发展。他说,中国同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盟国家有着良好的政治关系,愿积极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他还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为亚太地区国家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中国愿在通讯、公路等基础设施方面同东盟国家进行广泛的合作。
  李岚清介绍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并指出,园区所取得的良好成绩证明两国的合作是成功的,给双方带来了实际利益。他表示,中方愿与新方一道,为促进各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纳丹说,新中两国发展互利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光明的前景,双方可以在诸多领域互相学习,加强合作。他说,新加坡及其他东盟国家希望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纳丹对中新苏州工业园的发展表示满意,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的建设必将取得更大成绩。
  当天,李岚清还出席了新加坡中国工商联会举行的演讲会,发表了题为《共同开创中新友好合作新纪元》的演讲,并参观了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
  李岚清还会见了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工作人员。(附图片)
  5月29日,新加坡总统纳丹会见李岚清副总理。(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建国当选陕西省委书记
  本报西安5月29日电 记者孟西安报道:今天召开的中共陕西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李建国为省委书记,贾治邦、袁纯清、董雷、张保庆、栗战书为省委副书记。中共陕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今天选举董雷为省纪委书记。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宣部举行基层干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座谈会
  本报北京5月29日讯 为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在基层深入开展,中宣部今天在京召开基层干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座谈会。来自部分企业、农村、社区的基层干部结合实践,畅谈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做好各项工作的切身体会和真实感受。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终归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体现了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而实现的新创造、新发展,是在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先进社会生产力,既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物质条件,又是实现人民利益的物质基础。同时,生产力发展离不开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和人们崇高精神的培育。建设先进文化,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又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致力于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离开了这个根本目的,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我们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广大基层干部带头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要靠党的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还要靠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广大基层干部积极、全面、正确地执行这些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面对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时刻牢记自己对党的事业应该具有的使命感,时刻牢记自己对人民所承担的庄严职责,扎扎实实地把工作做好,扎扎实实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以自己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行动,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成为人民群众爱戴的好干部。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迫切需要广大基层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懂了、弄通了,才能变为自觉行动,更好地指导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意义重大,不能一般地学、简单地学,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联系改革和建设的实际学,联系党的建设的实际学,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学。
  要在提高认识上深入,在理论和实践上深入,在统一思想上深入,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作出的重要判断和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上来,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运用“三个代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迫切需要广大基层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广大基层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地位观,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职责,进一步改进作风,努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要带着感情,带着任务,带着责任,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的要求。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把解决困难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摆上重要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中宣部副部长胡振民主持座谈会并讲话。参加座谈会的有: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筷子巷派出所指导员邱娥国,辽宁省瓦房店市炮台镇党委书记姜云胜,重庆市奉节县移民局副局长冉绍之,山东省小鸭集团党委书记李淑敏,辽宁省抚顺县石文镇毛公村党委书记赵世龄,北京市月坛街道办事处汽南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士良,河北省栾城县栾城镇党委书记张瑞海,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党委书记徐永达。


第1版(要闻)
专栏:

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带来的可喜现象
  ——赴浙江省金华市农村蹲点调查报告
中组部研究室
  编者按:中组部研究室的同志深入到浙江农村蹲点调研,与农民和基层干部朝夕相处,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撰写出朴实而生动的调查报告。他们的调查表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和正在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党中央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决策正确、指导有力、效果显著。
  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将于今年上半年基本结束。那么,历时一年半、数以千万计基层干部参与的这一伟大实践活动,给广大农村带来了什么?有什么启示?这是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4月中、下旬,我们就此到浙江省金华市进行调研,先后到东阳市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垣村和相对发达的菜卢村蹲点,吃住在农家,走村串户拉家常,广泛接触干部群众,所见所闻,令人兴奋不已。尤其是“学教”中涌现的许多可喜现象,处处折射出“学教”的巨大作用和带来的深刻变化。
  现象之一:都说好在“对胃口”
  “‘学教’活动究竟怎么样啊?”
  “好哇!”
  “好在哪?”
  “好就好在对农民的‘胃口’。”
  我们沿途问,蹲下聊,群众回答几乎众口一词。
  “为什么农民都说对胃口?”干部的回答揭开了谜底:群众这样说,是由于在“学教”中干部就是这样认识、这样实践的。改革开放以来,金华农村变化很大,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了各类专业户、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走上了富裕道路,但还有一部分农户相对贫困。他们各自的需求不同,“胃口”各异。而一些基层干部工作上低标准,习惯于烧“大锅饭”,温饱就行,小富即满;有的满足于照抄照转的“一揽子”贯彻,只会炒“一锅煮”的“大烩菜”。其结果,虽然做了许多工作,却不对群众的“胃口”,落了个费力不讨好。“学教”中,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思群众的批评意见,认识到,实践“三个代表”,就要懂群众的“胃口”,对群众的“胃口”。“学教”的过程,就是一个“调味”的过程。我们蹲点的菜卢村干部告诉我们,要对“胃口”,就要学会为群众“开小灶”,炒“特色菜”。村里老人生活水平低,村委会就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机制,使其生活费得到成倍增加,有的逢人便说:“这等于给我加了两个儿子。”一个加工专业户,因缺少资金,工厂濒临倒闭,村干部就帮助解决资金问题,使之起死回生。村里农田不成块,无法使用农机,村干部就组织平整土地,使全村实现了机械化。通过“学教”“调味”,干部找到了如何当好“三个代表”的感觉和真谛,他们说,只有努力对群众的“胃口”,群众才能真正把干部作为自己的忠实代表。
  现象之二:村官甘愿“赔点出”
在金华,村干部有句口头禅:“当官就得‘赔点出’。”意思是说,要当好村干部,就得有舍得赔时间、赔精力、赔钱物的奉献精神。这原是菜卢村党委书记卢楷文在金华市“学教”报告会上讲的一句话,随即不胫而走,成为广大村干部的共识。菜卢村年轻的党委委员卢国朝,过去在建筑公司工作,年薪5万元,而当村干部每月天天出勤才600元,连手机话费和摩托油费都不够,一度想辞职外出打工。通过“学教”,他认识到,当官就得赔,为民赔也值。“学教”后,被选为村党委副书记。新当选村干部的卢成球告诉我们,原以为当官不发财,但也不至于赔,3个月干下来,还真得赔,当官不愿赔,群众就信不过。
  村官也是农民。村官难当,难就难在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关系的处理上。“学教”中,金华市采用典型引路等形式,从抓“赔点出”精神教育入手,切实解决“当官为了谁”的问题,增强村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取得明显效果。如今,“当官就得‘赔点出’”,不仅仅是村干部的口头禅,而且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自觉行动,他们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由此得到升华。
  现象之三:干部“走读”变“住读”
“学教”后金华市的乡镇干部都有“三双鞋”,穿着皮鞋跑市场,穿上胶鞋跑田头,换上拖鞋住下来。群众称之为“换鞋”现象。市委书记汤黎路告诉我们,“换鞋”来之不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乡镇干部家在县城,每天“走读”,群众形容他们“早上来上工,回家打冲锋,像个临时工”。过去,市委也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效果不大。“学教”中,市委从解决对农民的感情问题入手,组织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假如我是一个农民”的大讨论,引导他们进行换位思考,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同时,组织乡镇干部下村入户,体察民情,了解农民。许多干部深有感触地说,虽然长期做农村工作,但并不了解农民,下村的最大收获是,真正了解农民、看得起农民了,农民很有智慧,很朴实,也最需要帮助。通过学习讨论和下村实践,干部增进了同农民的感情,进一步树立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唯物史观,为解决“走读”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整改中,市委建立健全了乡镇干部住乡驻村联户制度,使进村入户“换鞋”经常化。东阳市乡镇干部“换鞋”后,深入了解民情,普遍建立了民情档案,掌握了23万家农户的家庭收入、发展需求和困难情况,增强了农村工作的主动性。这个市还推行了根据村民对联村干部的熟悉程度,来检验和考察联村干部工作成效的办法,巩固了“换鞋”的成果。干部群众说,还是“学教”管用有效,治好了“走读”顽症,拉近了干群感情。
  现象之四:乡村干部求学热
在金华,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干部中的浓厚学习氛围。各种讲座、培训班、报告会如雨后春笋,理论、技术干部变得十分“走俏”和“抢手”;乡村干部踊跃参加各类院校的在职学习、函授教育和新知识培训,理论兴趣、专业兴趣空前高涨;干部买书、订刊、上网蔚然成风,干部学技术、学微机、学外语成为时尚,市新华书店理论、技术书籍销售量比去年猛增3倍。
  求学热是在“学教”中兴起的。金华市委组织部的同志说,干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来自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理解。过去,干部中玩风很盛,大量时间花在扑克牌、麻将桌、钓鱼塘和饭馆酒席上。通过“学教”,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增强了学习的紧迫感。一位村支书深有体会地说,过去学习不够,讲话不灵,“学教”后,我学在前,先武装,常上网,讲话底气就足了,村民也愿听了。
  为了把“学教”中出现的求学热变为长期“恒温”,金华市委实施“双千双万”工程,即经过3年的努力,使全市1000名乡镇领导干部和1000名村主要干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使10000名乡镇一般干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10000名乡村干部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同时,让村民来考核和选择联村干部,有本事、懂技术、作风好的“师傅型”干部各村争着要,没本事、缺技术、群众“拒收”的联村干部,“下课”待岗。许多乡镇干部颇有感慨地说,“学教”后压力明显加大,现在说外行话老百姓笑你,做外行事老百姓烦你,再不学习,连饭碗都保不住了。
  现象之五:乡村选举“静悄悄”
灯开到天亮,狗叫到天亮,烟冒到天亮,手机打到天亮,脚步声响到天亮,这是1999年有些乡村换届选举常见的拉票场景。而今年换届选举却十分顺利,整个过程显得“静悄悄”的。东阳市歌山镇23个行政村,1999年换届选举,由于拉票等不正常因素的干扰,近一半的村没选出村委会主任。而在刚刚结束的换届选举中,该镇各行政村的村委会主任全部选齐。金华市委组织部告诉我们,1999年村委会换届,全市没有选出村主任的村多达20%,而今年97%的村选出了村主任。群众高兴地说,选举成功,首先要给“学教”记一功。
  透过“学教”前后两次换届选举结果的反差,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学教”对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作用。“学教”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党性,弘扬了正气,为换届选举提供了一个良好政治环境。金华市委充分运用“学教”成果,把在“学教”中发现、掌握的一批群众公认度高、服务本领强的人推荐为候选人,普遍实行“两推一选”办法和候选人创业承诺的程序,使选举对象的确定与群众根本利益和愿望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正确的导向。
  同时,“学教”也给干部照了“镜子”、过了“筛子”,实际上为选民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村民们说:平时喊得应、叫得动的干部,选举时虽然“一毛不拔”,连根烟也不给,但我们还是愿意选他。而不受农民欢迎的干部,纷纷被群众“筛”了出来。在蹲点村,一名干部为村民服务不热心,有的村民为批宅基地找他跑了17趟,在这次选举中落选。我们问住户的户主:“他有没有拉选票?”户主说:“这样的干部再拉票,我们也不会选他!”从这里,我们悟出了今年换届为什么“静悄悄”的真正奥妙。
  现象之六:有事找“365”
在金华,无论走到哪里,乡乡都有“365”,人人知道“365”。村民告诉我们,这是一年365天都为我们老百姓服务的窗口。这个窗口是胡宅乡“学教”的产物。这个乡党委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联系群众“办事难”问题,进行剖析和整改,建立了一年365天,天天全天候服务的专门机构,名字就叫“365服务窗口”。金华市委发现并推广了这一做法,很快普及到全市的每个乡镇。据统计,全市通过“窗口”为群众办事达25万件之多,其中节假日和晚上办理的达10%。
  在虎鹿镇,我们实地察看了“365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介绍说,“365”把原来分散办理的劳务输出证明、农技服务、婚姻登记、计生证明等职能集中起来,做到“一个‘窗口’多枚印,天天服务老百姓”。正在这里办事的村民刘中贤说:“以前办个证,不知要跑多少趟,现在跑一次十几分钟就办结了。”“365”是一个便民的窗口,也是一个廉政的窗口。过去村民办事,还得让村干部出面请镇干部吃饭。“学教”以后,办事只找“365”,使镇上生意红火的饭店冷清了,而镇机关食堂却热起来了。
  更可喜的是,“365服务窗口”正在向上下延伸,形成了横向集中、纵向配套的服务体系。各县(市)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村设立了民事服务站,形成上挂县、下延村、横联站所的三级服务网络。目前这项制度已在浙江全省推行,“学教”中出现的星星之火,而今已呈燎原之势。
  现象之七:联村干部成“娘舅”
蹲点中,我们发现群众把联村干部叫“娘舅”。我们不解地问:“你们是亲戚?”干部说,不是亲戚,胜似亲戚。在当地,“娘舅”是可亲可敬的人,是能公道办事、值得信赖的人。
  “学教”前,农村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一方面,干部怕下乡,怕群众对收税收费、计划生育等工作不理解、不配合,怕矛盾激化受围攻、挨打骂。另一方面,群众也怕干部、躲干部,少数干部作风简单粗暴,“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学教”中,市委把改善干群关系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来抓,从思想教育入手,采取下村入户、定期走访、村民评议等措施,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涌现出了一大批“娘舅”式的干部。兰溪市黄家勘村联村干部龚汝芳就是这样的典型。他从村民关注的难事入手,自己贴钱搞审计,使“十年陈账一朝清”;他与群众打成一片,能叫出90%村民的名字甚至乳名。在他的帮助下,长期存在的矛盾和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村里各项工作有了明显起色,村支部从后进变为先进。事实表明,基层干部只有真正成为“娘舅”,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现象之八:香榧变成“摇钱树”
我们蹲点的西垣村是一个贫困村,这些年经济有所发展,但群众收入不稳定。“学教”中,村党支部在如何让村民长期得实惠上下功夫,想办法。这个村有上千棵香榧树,一斤香榧果上百元,但多年来这里的香榧树只开花不结果。为了开发香榧资源,村党支部搞调查,请专家,分析原因,研究技术,组织推广人工授粉,终于使千年香榧树结出了新果。去年,仅香榧一项,人均增收2500元。村党支部还采取措施,组织香榧加工,创立品牌,开发2000亩香榧新基地,从而带动了全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群众说,“学教”“显灵”了,香榧树变成了“致富树”、“摇钱树”。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金华市委注重把干部受教育的成果落实到群众长期得实惠上。“学教”以来,全市共建立农业服务机构900多个,帮助农民筹集生产资金1亿多元,提供致富信息16万多条,新建农业示范基地400多个,扶植建立农业龙头企业近300家,培育了一大批“农户+基地+企业”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同时,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共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59个,累计减轻农民负担3400万元,人均负担比上年下降了18.4%,收入增长了5%。
  调研期间,我们听取了全省“学教”活动的情况介绍,参加了各市“学教”情况汇报会,实地考察了杭州、绍兴等市,并与省委领导同志交换了意见,形成了这样一个判断:金华市出现的上述可喜现象,是浙江省“学教”活动的一个缩影。刚刚结束的全省回访复查结果显示,在有182.9万农村干部群众参加的满意问卷测评中,乡镇、县级部门、村级班子分别获得97.3%、97%、98.8%的满意票。在谈到全省“学教”活动效果时,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作了高度概括,他连声说道:农村“三个代表”“学教”太好了,太重要了,太必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