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开拓农村市场需要创新流通方式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 白立忱
  我国农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非常关心和重视,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供销社作为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力量,应紧紧围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任务,切实研究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和对策,通过体制创新促进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市场一体化进程,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我国8亿多农业人口,2亿多个农村家庭,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市场广阔,消费潜力大。但从1996年以来,我国农民的收入增幅连续下降,2001年尽管有恢复性增长,农民收入偏低的状况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受此影响,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幅急剧滑坡,农村市场不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瓶颈”。
  造成我国当前农村市场开拓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流通方式落后导致的流通不畅,不能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新要求。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农村商品流通是高度组织化的,流通服从于生产,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流通格局、组织体系被打破,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流通组织没有充分发育,分散经营、无序竞争、短期行为等比较突出,不能适应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对流通的要求,难以适应引导农民进入大市场的要求。供销社作为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扭转了连续8年亏损的局面,实现连续两年盈利,为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还需要提高对流通资源的整体利用和先进流通生产力的运用程度,以适应农民消费水平和需求层次提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把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提高购买力;另一方面,组织适销对路、货真价实的消费品下乡,让农民手中的钱买到合适的商品。要通过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的地位举足轻重。买方市场是市场矛盾的主要方面,消费通过流通来决定生产,流通是否顺畅也决定着消费的实现程度。只有现代化的流通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因此,新时期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在于通过创新流通方式,发展先进流通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流通不畅、市场无序问题。要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优化配置农村流通资源,建立起高效、畅通的现代流通网络,促进农村流通的组织化、网络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实现农村流通革命。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供销社体制创新与开拓农村市场座谈会发言摘编
  开拓农村市场,解决农村市场流通问题,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一环。为探讨在新形势下开拓农村市场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村流通的组织化、网络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本报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日前联合召开“供销社体制创新与开拓农村市场座谈会”。应读者要求,刊登发言摘编。
  ——编者
用连锁经营实现农村流通现代化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段应碧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市场越来越活跃,已经形成了多种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多渠道竞争的格局,这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农村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缺乏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基本上是个体商贩唱主角,假冒伪劣商品充斥,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很不适应。农村迫切需要提高商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引入现代流通来促进农村的现代化。
  发展连锁经营是实现农村流通现代化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是有利于净化市场。进入连锁销售的商品是经过认真选择、统一采购的,假冒商品无法进入。二是能够给农民带来价格上的优惠。实行连锁经营,统一采购,既降低了流通企业成本,又降低了生产企业的成本。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可以通过连锁销售,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了解农民和农村的需求,更好地开拓农村市场,加快自身的发展。四是有利于供销社自身的发展。供销社系统在农村有大量的经营网点,通过建立连锁体系,就能够把网点优势变成网络优势,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供销社过去搞过分购联销,现在又涌现出像“苏果超市”这样的典型经验,发展连锁经营,逐步形成连锁经营体系是有条件的。
  在农村发展连锁经营要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逐步推进。现在国际上大的连锁集团,有的也开始向农村延伸,供销社一定要认清形势,不能错过这个自身发展的大好机会。(附图片)
座谈会会场。(何旭华摄)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采取多种形式兴办农村合作组织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 尹成杰
  农村供销社点多面广,同农民联系密切,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管理经验。发挥农村供销社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兴办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是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兴办专业生产合作社。以农产品专业化生产为依托,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等专业化生产,上联市场,下联农户,是一种有效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兴办专业生产合作社,要突出“专”的特点,发展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培育特色农产品、名牌产品。建立健全内部利益机制,让农民获得合理收益,增加收入。
  (二)发展服务型合作经济组织。以服务手段为纽带,把经营主体同市场紧密连接起来,是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当前要大力发展流通型的服务组织,开展农产品的营销,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三)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各类龙头企业为动力,以利益机制为纽带,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带动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农村供销社的加工型、流通性的企业,应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担当龙头企业,带领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同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机制,可以实行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让农业经营主体获得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真正办成合作性质的经济实体。
  (四)发挥订单农业的中介作用。这类中介组织,多数是合作性质的。农村供销社应利用自己的设施、网络和人员优势,积极参与订单农业,为农产品生产者和需求者提供各自需求的各类服务。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丁俊发
  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农产品生产的局限性与消费的全球性等诸多因素之间的对立,造成了农产品供给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靠的就是发展物流。
  物流是现代流通的重要环节,农产品物流在开拓农村市场中举足轻重。发展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民生产的任何产品都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也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农产品物流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涉及农业的现代化,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要充分重视农产品物流,提高对农产品物流重要性的认识。要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通过修建公路、开发生产改进各式农用运输车、提高贮存手段、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提升产地、销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要培育与壮大从事农产品物流主体。供销社网络遍布农村,与农民生产有着密切联系,要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在促进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引导农民走向新的联合与合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 韩俊
  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发展合作经济,要充分利用社区这一组织资源,但又不能局限于社区合作。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发展很快,在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资金、物资和产品销售等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这类合作,要大力鼓励,要通过深化改革,为这类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
  借鉴国际经验,总结历史教训,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维护农民经营主体和财产主体的利益;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农民入社退社自由,不搞强迫命令;坚持“民办、民管、民利”,不搞行政干预;对社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政府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帮助合作社以较小的代价获取各类生产要素及销售其生产的产品,政府的有关机构应主动给合作社提供各种服务,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从而使合作社能在经济上逐渐自立。
  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外合作社内部制度安排的灵活性越来越大。传统的以自我服务为主的合作社,适应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压力,正在转向从事越来越多的开放型的经营服务,甚至逐步走向企业化、股份化。只要我们加快农村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破除阻碍合作经济发展的政策壁垒,尽快制定合作经济法律法规,我国合作经济的发展就能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供销社企业要实现产权多元化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财会部部长 李树萍
  这几年,供销合作社之所以能够摆脱连续多年亏损的局面,并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级供销合作社加大了企业改革力度,以实行产权多元化对社有企业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
  1998年,全国供销社系统亏损150亿元,是历史最高峰。1999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要求各地在抓好企业管理的同时,要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2000年,全系统紧紧抓住扭亏增盈这条主线,深入推进企业的产权改革,全年共组建股份有限公司593个,有限责任公司3366个,股份合作制企业4213个,当年实现利润13.7亿元。2001年实现盈利16.38亿元。
  通过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供销合作社涌现出一批为农服务龙头企业。到2001年末,全系统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已达283家,为农民人均增收366元;兴办专业合作社16448个,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37亿多元。由于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使企业由原来的向主管机关负责转变为向股东和出资人负责,为企业摆脱行政干预和实现社企分开创造了条件,社有独资、一股独大的局面得到了初步改变,企业经营机制有了转变,经营面貌焕然一新。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加快供销社信息化建设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技教育与工业部部长 张祥茂
  全国供销社系统是我国农村的最大流通体系,网点遍布广大农村,如何利用这一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农村市场网络化,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加快供销社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农村市场网络化,一是要利用信息技术,采用现代流通方式,通过连锁配送等形式,将供销社的批发零售企业连成网络,并吸收社会上其它企业合作,形成农村商品销售的大网络。
  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将供销社的商品市场,特别是农副产品市场与全国的各种市场连结起来,形成全国性的农副产品市场网络,实现货畅其流。
  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商务,连结产销各方,为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各种龙头企业、中介组织、销售大户等服务。为此,总社要集中网络资源,形成统一提供交易和商务服务的门户网站平台,与地方网站、专业行业网站联通,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络体系,把传统的营销方式和现代的网络营销模式结合起来。
  四是利用信息技术,将基层社、专业合作社、配送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站和庄稼医院等连结起来,形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并与总社、省社信息中心和其它涉农网站相联,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用连锁业态开拓农村市场
苏果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马喜樑
  苏果在几年的实践中,感觉到用先进的连锁业态去改造农村传统商业,引导农民消费,带动农户的结构调整,是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比较可行的路子。
  通过庞大的连锁网络,把发达城市和地区的先进文化输送到农村,激活了农村蕴藏的各种潜力。苏果店铺明亮整洁的购物环境,丰富的商品,开架自选式的购物方式,轻松的音乐氛围,不仅提高了一贯节俭的农民的购买欲望,又引导了消费,提升了消费文化。
  苏果正是依靠大规模的农产品经营,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初步形成了基地——加工——市场的产业链,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合起来,带动企业及农户共同发展,从某一个层面上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许多过去散装销售的土特产品按照超市的要求改进包装,实现品牌销售,大大推进了农副土特产品的标准化、礼品化,产品档次明显提高,销售成倍增长,从一乡一县的特产变为畅销区域市场的名特产品。
  当然,目前苏果加盟店的扩张还是在相对发达的县城和乡镇,但农村市场是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要稳步推进。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加大开拓农村市场宣传报道力度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江绍高
  开拓农村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拥有48万多个国内经营服务网点,可谓遍布城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继续加强供销社与农民的血肉联系,更好地发挥供销社“农村流通主渠道”的作用,是供销社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大问题。前不久,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了“苏果超市”开拓农村市场的经验。实践证明,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连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供销社开拓农村市场大有可为。
  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始终关注供销社改革发展和开拓农村市场。去年,人民日报突出报道了供销社扭亏为盈的消息,对供销社的扭亏增盈之路做了深度报道。人民日报还以棉花打假和整顿农资市场为中心,集中报道了供销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在供销社体制创新方面,近两年,人民日报从供销社自身发展和农民需求等方面入手,大力宣传供销社实施体制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及时宣传报道了实施体制创新的成功经验。突出报道了江苏、河北、浙江、天津等省市供销社改革、发展、创新的成功做法。
  人民日报将在以下方面继续加大开拓农村市场宣传报道的力度。一是加大对供销社改革、改造和体制创新的宣传报道力度,报道成功经验和典型,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加大对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助农增收的报道力度,尤其是在供销社密切和农民的关系上下功夫;三是加大对供销社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参与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报道力度,宣传报道供销社开拓农村市场的好做法、好经验。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为农民的增收、农村市场的繁荣和供销合作社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积极推进农资连锁经营
农业部副部长 范小建
  目前我国农资经营基本形成了以个体经营为基础,以供销社农资公司、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为主体,以其他多种形式农资经销单位为补充的市场格局。但总的看,农资零售终端规模小、数量大,相互之间大多缺乏联系,基本处于单独、分散经营的状态。
  根据我们最近在北京、天津、江苏、山东等地的调查,对于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农资公司和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等都比较积极。有些地方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如江苏“苏农”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在全省建立了70多家连锁店,实现农资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总的说,目前农资连锁经营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规范、提高,但方向是对的,应积极引导,鼓励发展。
  从农资连锁经营初步实践的分析看,连锁经营将成为未来农资经营发展的主要方式,但具体连锁的形式将更灵活、多样。有开展农资连锁经营条件和优势的单位,将主要是供销社系统、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农资连锁经营是一个新事物,要使其快速、健康地发展,有很多工作要做。要重视这个问题,将其作为农村商业改革与现代化创新的一件大事,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调整有关政策,为连锁经营发展开绿灯。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让连锁经营深入农村
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局长 黄海
  实践表明,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是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方式。在此过程中,要把发展连锁经营放到重要位置。
  首先,应积极推广江苏苏果超市公司的经验,引导连锁企业到县城、集镇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村庄开设连锁店,向农村延伸发展。由于连锁企业大量集中采购、配送,与工业生产企业、农副产品基地直接挂钩,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进货成本,增强竞争能力;由于规模经营,规范管理,有利于降低费用,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由于采购和销售分离,有利于防止假冒伪劣商品,净化市场秩序;由于直接大量向生产企业反馈市场和消费信息,有利于促进生产者调整产品结构,改进产品质量,起到指导生产的作用。这些原理,对农村市场同样适用。
  其次,要以县市为基地,向农村扩展连锁经营。在农村发展连锁经营,要以县市作为重要依托。一方面,大中城市的连锁企业要向县市渗透,在县市建立店铺;另一方面,原有的县市流通企业,要深化企业改革、改制、改组,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积极并入或加盟外来的大型连锁企业,增强活力和市场竞争实力。
  第三,要利用连锁网络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连锁店为了满足众多店铺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一般都要建立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或通过“订单”方式组织生产,从而为农产品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大市场,保证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提高。我们常说“公司+农户”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如果这个公司是连锁公司,它的作用会更加明显,更加突出。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供销社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部部长 刘环祥
  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供销社的经营网络,就是通过发展新型业态,推广现代营销方式,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重新构造供销合作社的经营网络和服务体系。这是供销社体制改革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的必然选择。
  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供销社经营网络,就是要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经济利益联系紧密、广泛采用新型业态和现代营销方式,形成高效运转、有竞争能力、打破行政区划和行政层次、由若干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组成的经营网络体系。要充分发挥农资、棉花、再生资源三大经营网络体系的优势,组建企业集团公司。要结合盘活资产,调整经营结构,把传统的经营业态改造为超市、批发市场、购物中心等。彻底改变一买一卖,等客上门的传统模式。
  以现代经营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要规模适度,不能贪大求洋;要积极推进,稳步实施,不能盲目冒进。切不可换块牌子、改了名称就了事。连锁经营是主要的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要在经营创新的同时,加大体制创新的力度,形成产权清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要体现开放办社和联合办社的原则,允许外系统优势企业参与改造供销社的经营网络。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努力培育供销社品牌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部副部长 许德范
  供销合作社是具有巨大市场价值的品牌。供销合作社具有极高的知名度,特别是在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广大农村消费者已经习惯于供销社品牌,有很高的可信度。供销社品牌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为“三农”服务、贴近百姓日常生产和生活等。
  打造供销社品牌具有较强的战略意义:有利于提高合作社及其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树立合作社的形象;有利于传播合作社文化,营造合作社氛围;有利于共享品牌资源,降低交易成本;还有利于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
  如何培育供销社品牌呢?供销社品牌应该突出自己的特点:一是以为“三农”服务为宗旨;二是以流通为主业;三是以合作社文化为基础;四是以点多面广为优势;五是以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为依托;六是以国际品牌为外延。要推广和规范供销合作社标识。
  要经过努力,使供销社品牌成为中国农产品的龙头。以供销社品牌为纽带形成现代经营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以此为基础经营名优农副产品。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供销社要在开拓农村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
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 苗敬柱
  开拓农村市场,供销社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地缘优势。供销社与农民、农业有着特殊的感情,供销社的成长、发展、壮大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农村,对供销社来说,农业是最大的产业,农村是最大的市场,农民是最大的服务对象;二是网络优势。全系统组织体系比较完善,上下级社之间亲和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经营网点遍布城乡,点多腿长。另外,各级供销社还有一大批设备先进、功能完备的服务设施;三是人才优势。全系统拥有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热爱合作事业的经营管理骨干。
  供销社在开拓农村市场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当前,推进农业产业化面临着加工业欠发达、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等特有的矛盾,但供销社在这方面却有着许多优势和条件,并在创办专业合作社、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初步具备了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条件和能力,政府在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时,应充分发挥供销社的优势,明确供销社的职能,出台优惠扶持政策,使供销社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整结构,推动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