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积极面对人口老龄化
本报记者 丁伟 卢新宁 杨雪梅
  今年4月8日,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开幕。一个多月后的5月13日,在中国社科院一间简朴的会议室里,20多位人口学界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研讨我国老龄化应对策略。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
  从“金字塔”到“蘑菇云”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口爆炸”的硝烟尚未散尽,我国就“急匆匆”地迈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0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2亿,占人口总量的10.32%,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亚洲的1/2。而根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十年内,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以年均3%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5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4亿多,占总人口的1/4多。
  著名人口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老年问题研究中心的邬沧萍教授拿出一张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从图上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呈现“金字塔”形,35岁以下的青年和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占大多数。可到了2000
  年,图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中部向下,比例越来越小,而上部的比例却越来越大,整个图形类似一朵“蘑菇云”。
  邬沧萍分析说,从“金字塔”到“蘑菇云”,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实行的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战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将极大地缓解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沉重压力。可与此同时,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又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最为直接的影响是适龄劳动力人口减少,社会供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统计资料显示,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离退休人员由314万增加到3654万,23年增加11倍多;在职人数与退休人数之比由30.3∶1下降到4.9∶1。同期,全国退休金支付额由17.3亿元上升到2099亿元,占工资总额的比重由3%上升到20%。
  刮目相看老年人
  不管是欢迎还是拒绝,老龄化社会毕竟已经到来了,而且速度之快、来势之猛似乎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事实上,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老龄化社会并不可怕。只要积极应对,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激发老龄社会的正面效应,相当多的老年人不仅不会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会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研究证明,无论是身体状况还是心理年龄,也无论是智力水平还是文化素质,现在的老年人已经和过去的老年人明显不同了。据中科院心理所最近对100例县团级以上老干部进行的智力测定结果,老年人的记忆力尽管有所减退,但基本处于正常范围,而且在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老年人还有优势。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的整体文化素质正在逐步提高。到2000年,全国每10万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近7000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比1982年增长了20.8倍。另据统计,目前全国离退休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超过50万,约占高级知识分子总数的1/3。
  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更应该对老年人刮目相看了。中国社科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认为,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讲,掌握知识的人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的主体。作为社会资深公民,老年人积累了一生的知识和技能,正是人生最成熟的阶段。
  正因为如此,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实施“亲老政策”,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一些大公司也将人才战略瞄向“银发人才”群体。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已经把“老有所用”、“老有所为”作为晚年生活追求的目标,发挥余热的愿望十分强烈。在中国社科院,就活跃着一支离退休老年专家队伍。从科研岗位退下来后,他们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著书立说,笔耕不辍。近5年来,全院离退休科研人员共出版专著近2000部,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3400多篇,许多作品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劳动力就业压力。但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今后一个历史时期,我国人力资源的过剩和人才资源的紧缺同时并存。因此,充分利用老年人才资源,无疑是一个明智而富有远见的战略选择。
  “生活从60岁开始”
  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老有所为的概念并非局限于一定的岗位和职权,也不一定意味着直接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而更应该提倡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参与社会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年人并不一定非得追求“轰轰烈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尽量减少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同样是一种贡献,同样是一种作为。医学研究发现,人的衰老过程不一定绝对与人的生理年龄成正比。在影响衰老的诸多因素中,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精神状态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些自信心强、性格开朗、胸襟豁达、知足常乐的人,机体的平衡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强,也就会延缓衰老。老年心理问题专家、中科院心理所的吴振云研究员据此推论:要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空虚等问题,除呼唤更多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外,老年人的自我调适、积极应对至关重要。作为现代社会的老年人,要转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增强自立意识。同时要以平常心看待生老病死,坦然面对职业生涯的终结和社会角色的转变。
  事实上,正如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烦恼、困惑一样,每一个人生阶段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对幸福的感受。和少年儿童相比,老年人不再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但经济上更加独立;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失去了一定的岗位和职权,也不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但他们却因此拥有了更多的闲暇。因此,老年人完全有可能以退休为起点,重新安排自己多姿多彩的生活。在北京东城区地坛公园附近,就生活着一群快乐的老年人。几年前,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老年合唱队,经常聚在一起吹拉弹唱,还不时登台表演。今年“五一”期间,他们又结伴到四川九寨沟一游。队长王焕文说:“对我们这些老家伙来讲,真正的生活似乎是从60岁才开始的。”
  愿更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敞开心扉,在与生活的热情拥抱中体会“最美不过夕阳红”的境界。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在门诊大厅内开展营养咨询三个月来,向二百多名前来就医的患者介绍饮食搭配等卫生保健知识,受到患者的欢迎。图为营养主治医师在解答老年患者的问题。(胡京成摄)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编余短论

赞学位论文“盲送”制
温红彦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江苏大学在改革发展中,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紧紧抓住质量这个主题。特别是在连续3年扩招、今年考研人数创下历史新高的情况下,他们严把质量“三关”,高筑研究生“出门”的“门槛”,令人称道。而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学位论文100%“盲送”制。
  眼下假文凭令人深恶痛绝,那么真文凭又怎么样呢?毋庸讳言,有些真文凭也是货虽真而价不实。如何使研究生文凭货真价实?学位论文“盲送”制无疑是有效的办法。按惯例,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要请专家评审,由于评审专家事先知道论文作者和导师姓名,碍于面子,总能放学生一马。“盲送”制打破这一惯例,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中,一律隐去作者和导师姓名。江苏大学校长杨继昌教授介绍说,全校所有专业、所有硕士学位论文都要经过这种匿名评审,这一制度从1995年起就正式开始并逐步完善了,每年都有一些论文在一次送审中“落马”。
  江苏大学实行研究生学位论文100%“盲送”制度,在全国高校实属创新之举。这一制度,好就好在它既杜绝了人情,又堵住了后门;既确保了学位论文的质量,又有效地促进了校际之间学术交流,提高了学科建设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这一制度遏制了目前学术上的浮躁之风,让学生在学位论文的写作上有所顾忌,谨防“落马”,踏踏实实做学问。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华夏基金二十年资助内地教育卫生
  本报讯 由香港已故爱国人士陈震夏先生出资创建的华夏基金日前迎来了20周岁生日。20年来,华夏基金以“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培养人才”为宗旨,大力支持内地的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教育和卫生人才。
  据悉,20年来,华夏基金会共出资1000多万美元,支持内地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受益学校达97所,各地投入的配套资金总额达1.5亿元人民币以上。近年来,华夏基金会又重点支持了西部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项目,为发展当地经济培养了大批人才。
  20年来,华夏基金会向卫生部捐资近1000万美元,资助全国79所高、中等医学院的专业学科建设,改善了农村、基层医学及医学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状况,提高了当地的卫生服务水平。(育文)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培养新战场上的“将军”
——科普列车在河南
本报记者 杨雪梅
  陈元兵是河南省新县八里畈镇一个普通的茶农,家里5口人有10亩茶园,每年的收入却有10万元,因为他们采用的是特殊的工序,生产的茶是一种高档茶——龙眼玉叶,1公斤有时可以卖到1000元,而一些茶农生产的中低档茶却因供大于求而滞销,不得不贱卖。
  在这次“科普列车老区行”中,有5位特殊的致富专家,一路受到老区人民特殊的欢迎。他们也曾经是一贫如洗的农民,也曾对着有限的几亩田怨天尤人,但与一般的农民不同的是,他们较早地进行了头脑的革命,意识到仅靠脖子以下的肢体去劳动只能创造有限的价值,而依靠脖子以上的部分去劳动则能创造无穷的价值。
  张东明,河北省广平县的普通农民,从1982年开始,经过20年的努力,将当初的3亩试验田和两间破草房发展成了面积1000亩的科普示范基地,他所生产的富硒鲜枣,以1公斤80元的价格畅销市场,长年供不应求。他不但自己致富,还组建了富硒果品研究会,发展了近700名会员共同富裕。他以自己的亲身经验向老区人民说明了依靠科技转变观念的重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许没有比这5位致富专家的谈话更能激起渴望脱贫的老区人民的希望。况且还有无数不远万里专门送经的专家们。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每一个会场都是人山人海的场面,每一位专家都被人们热情地包围着。
  这次“科普列车”专家志愿服务团副团长、河北省农科院副院长王海波对记者说,随着形势的变化,目前农民要脱胎换骨改变现状,仅仅依靠单纯的技术已经远远不够。互动的、综合性的传播方式、能够将技术与市场相结合的项目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对于一个县来讲,与其盲目跟风,不如选择能够打造出独特优势的、有多种附加值的产业项目,这样才能发挥潜力,这也是科普列车的专家在讲座与座谈中反复宣传的观念。
  5位致富专家在和新县的农民进行对话时,也强调他们传播的仅仅是一种有共性的规律,而不是让老区的人亦步亦趋,简单地学习模仿,也去发展食用菌或者养殖狐狸,因为他们所走的路、所选择的项目、所面对的市场已经饱和,老区的农民需要自己去面对市场,自己去寻求优势。茶叶是新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当地农民的致富之路,但在世界茶业整体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如果不调整产品的结构,不积极面对市场的变化,就会被淘汰。正如中国的绿茶,虽然占了世界绿茶产量的九成,但产品的结构与质量依旧需要不断提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科普列车老区行”的专家愿意通过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帮助这一著名的将军县早日成为市场经济这一新战场上的英雄县。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从服务患者到服务社会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面临巨变
  本报讯 记者贾西平报道: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说,过去医学面对的是病人,现在将面对整个人群甚至社会,整个卫生资源的配置将发生巨大变化,医生资源配置也必然要随着发生变化。
  巴德年院士是在中国科普研究所等单位18日主办的公众理解科学高级论坛上讲这番话的。本次论坛作为由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科技活动周的一部分,吸引了首都多位著名学者参加。
  巴德年说,医生长期以来的任务是防病治病,以前的医生都在医院里,而现在在欧洲、北美有半数的医生已经离开了医院,他们在社区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指导人们的保健、医疗,更重要的是指导人们如何正确地生活。我们国家当今还有97%的医生在医院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医生资源配置也必然要发生这个变化。
  “为什么我国现在许多医院良莠不齐都能生存?”巴德年进一步分析说,因为我们有一个固定的“医疗关系”。你不到我这儿看病,到别的地方去不给报销,就只好在这儿看病。至于这个医院看得好、看得坏,不是由病人说了算。这种固定的医疗关系随着医改的深化必将被打破。这次卫生资源改革,中央明确规定,给病人高度的选择权。这种选择权最后的落脚点就是自由选择。现在患者可选4个医院,一年后感到服务不满意还可以换。在这种情况下,就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择优,另一种是既满意又实惠。哪个医院能把医疗质量搞上去,又把医疗费降下来,把医院办好,让老百姓满意,这就是真本事。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江苏大学研究生培养严把“三关”
  本报讯 江苏大学通过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严把“三关”——导师选聘关、学科方向关、学位论文关,构建起一整套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江苏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百强之列。“博学、求是、明德”六字校训,激励这所大学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生命线,特别是在研究生培养上,近年来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质量保障体系。
  严把导师选聘关,打破了导师终身制。学校推行导师评聘分开制度,激发导师整体水平提高;实行新导师上岗培训制度,强化导师的质量观和责任感;推行师生互选制度,力求使导师与学生的“组合”最佳化。
  严把学科方向关,保证了学科的前沿性和课程设置的先进性。江苏大学结合学科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学科的研究方向,改革课程设置,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他们还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尤其是加强学位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几年来该校约30%的应届硕士生考取了清华等重点大学的博士生。
  严把学位论文关,是该校研究生培养中最显著的特色。一是坚持专题研讨制度,规定在读期间博士生要完成8次专题研讨报告,硕士生要完成5次,报告文献阅读和论文研究工作进展,促进师生间的学术交流。二是完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制度,实行论文阶段汇报制度。三是严格论文“盲送”制度,硕士论文坚持100%“盲送”制。去年该校报送4篇硕士学位论文,全部被评为省优秀硕士论文,报送的博士学位论文,连续3届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
  (高鸣 张明平)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成功获得肺癌血清蛋白分子标志
  本报北京5月20日讯 记者王向东报道: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组建一年来,首次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出肺癌患者的15个血清标志蛋白分子,这不仅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技术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同时表明我国在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疾病的生物标志分子方面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与基因组相比,人类蛋白质组所包含的蛋白质数量更大,相互作用更为复杂,并直接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通过对蛋白质动态的分析可以探察出疾病早期最微小的指标和征兆。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金泉钱币”加盟世界博物馆协会
  本报讯 记者卢新宁报道: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前夕,西安金泉钱币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金泉钱币博物馆,被世界博物馆协会正式接纳为团体会员,成为我国第一家加入世界博物馆协会的民营博物馆。该公司董事长兼博物馆馆长王刚同时被世界博物馆协会接纳为个人会员。
  以“传送我们共同的文化”为理念的金泉钱币博物馆目前在国内有四座。北京馆展出上迄新石器时代的贝币,下至民国时期的纸币总计6000
  余件;上海馆在展示了历代古币和大量珍稀币外,尚有历代钱范、贵重金属货币和世界现行流通货币等;厦门馆则主要是突出闽南特色的历史货币;西安馆是目前四馆中规模最大、展品最丰的馆,共展出古今中外钱币2万余种,并按珍、稀、少、多等标准进行星级评定。这些博物馆均为公益性质,免费向公众开放。
  几天前,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全体董事集体参观了西安金泉博物馆,并给予很高评价,称赞金泉博物馆是“一个展示人类经济发展进程的非常好的场所,是对全人类的了不起的贡献”。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出人才 出干部 出英模
——中央党校函授教育十七年硕果累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独具特色的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更是成绩斐然,硕果累累,目前已成为综合运用函授、面授、电教以及远程网络等多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实体,成为一所广受社会欢迎的没有围墙的大学。
——在建设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央党校函授教育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方面,在改善党员干部队伍文化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7年来为党和国家培训了近160万名党员干部。这些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能够带领广大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党的基本建设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各项方针政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骨干作用,同时,也成为团结广大群众,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已毕业的中央党校函授学员中有省部级干部200多名、地厅级干部3500多名、县处级干部50000多名。近几年来,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中央党校函授教育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接受了新的理论武装。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中央党校函授学员,把所学到的知识奉献给党的事业,做出显著成绩,涌现出孔繁森、崔大庆、张金垠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据不完全统计,仅1997至1999级中央党校函授学员中就有1176名同志成为全国或省部级劳动模范。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为广大党员干部求知进取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在帮助老、少、边、穷地区提高干部素质,以及支持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面贡献了力量。中央党校函授教育利用党校系统现有的资源、条件办学,大大降低了办学成本,为国家节约了资金投入。同时,在办学中对老、少、边、穷地区注意扶持,减免贫困地区、遭遇自然灾害地区学员以及确属经济困难学员的学费,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能够实现。中央党校函授教育已经成为西部地区培养干部的主渠道之一,对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稳定干部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做出了贡献。17年来,仅为青海省就培训了6000余名本科以上毕业生,这些被当地称为“留得住的金凤凰”,成为推进青海省各项事业的骨干力量。
——在培养和提高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中央党校函授教育始终注重教学质量与人才质量的统一,注重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注重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央党校函授教育不但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党员干部参加学习,而且也吸引了一定数量、已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的党员干部参加本科班学习,为党和国家培训了一大批能够学以致用的领导骨干和人才。各地公开招考领导干部时,在所录取的人员中中央党校函授学员占有相当的比例。1995年,安徽省公开招考副厅级和处级干部中,党校函授学员占了1/3;山东省公开招考厅局级干部,党校函授学员占录取总人数36.8%。1999年底,青海省首次选拔副厅级干部中,中央党校函授学员占40%;甘肃省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中央党校函授学员占50%。许多省委负责同志赞扬党校函授教育出人才、出干部、出英模,“党校函授教育对提高干部素质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形成了一套门类比较齐全、适应时代需要、适合广大干部在职学习的精品教材体系,锻造了一支过得硬的稳定的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为促进党校发展和推动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增添了新的活力。按照“高起点,高水准,高质量”的要求,近年来,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了一套门类比较齐全、适应时代需要、适合广大干部在职学习的系列材料。这套教材的主编和作者既有中央党校的专家、教授,又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公安大学、国防大学、全国人大经济法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审计署、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统计局等单位的知名专家、教授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主编队伍中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占95%,其中不少专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目前,根据中央党校校委关于“加强理论武装、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的教改总布局,“三基本”和“五当代”教材已经逐步引入党校函授课堂,党校函授教材的水准进一步提高。中央党校函授教育以全国党校系统的教师为主体,并且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聘请师资力量,建立了一支有6万余名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其中专职教师约5万名(其中有高级职称的13000名),采取备课会、教学研讨会、脱产进修、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学院有一支强有力的管理人员队伍,各省级党校的常务副校长、分管副校长或教育长兼任分院院长。各级党校在当地党委和政府关心、支持下,充分利用原有教学设施,并普遍加大资金投入。1996至1999年底,在党校函授教育评估期间省地党校就投入资金近12亿元,新增教室面积64.7万平方米,新添教学用微机1.8万台,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还配备了语音设备。现在,供函授教学使用的教室总面积为264.4万平方米,微机4.2万台。远程教育发展也很快,中央党校已建成近1000个网站,还有一批远程教学网站在加紧筹建当中。
进入21世纪,中央党校函授教育正在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辉煌。
(新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