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专页)
专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宝塔山下党旗红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党建工作纪实
孟西安 张春生 赵雷
  今年3月29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延安考察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因党的“七大”在这里召开而闻名的杨家岭村党支部书记朱益明,汇报了村党支部在新时期带领乡亲们奔小康的经验,得到了江总书记的肯定。
  杨家岭党支部像一面红旗,辉映着革命圣地共产党人的本色;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延安市宝塔区党建工作的全貌——宝塔区党委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成功地走出一条抓党建、促发展的路子。

  历史已离我们远去,但日夜流淌的延河水和巍巍宝塔山,常常让我们缅怀那火红的岁月,缅怀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所创造的、并留给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许许多多宝贵财富。
  宝塔区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是延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共有基层党委40个,基层党总支39个,基层党支部1047个,共产党员16691名。如何把党建与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一直是区委历届领导班子思考的问题。延安市委常委、宝塔区委书记韩烨说,过去抓党建有三种倾向,一是抓经济不抓党建,认为经济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一切都搞上去了;二是只抓党建不抓经济,认为经济工作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三是党建也抓经济也抓,但找不到好的结合点,抓了半天还是“两张皮”。要走出这个误区,必须端正思想,不能就党建抓党建,就经济抓经济,要在两者之间找到结合点,使党建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去年年初,宝塔区委建立了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了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区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为了进一步落实责任,他们建立了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和科级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要求区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区委书记韩烨将柳林镇定为自己的党建联系点后,帮助该镇后孔家沟村、赵庄村、北沟村发展苹果、大棚蔬菜、养殖等产业,解决了这些村群众饮水、村办小学设施简陋及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区委副书记、区长冯毅将万花乡作为联系点,他结合贫困村曹家沟的实际,教育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仅此一项,使该村户均收入千元以上。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使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为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条件。据统计,去年以来,24名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共落实致富项目172个,协调资金268万元,修桥涵58座,解决饮水工程26处,促进了包扶乡村经济的发展。
  抓党建工作不能空对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与贫困户结对子,是宝塔区加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区委书记,到每一名普通党员,都与贫困户结下了对子,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牢固,村强民富。宝塔区共有33.46万人,农村人口就占了将近1/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宝塔区根据自身实际,深入开展了“创五星级支部、树红旗村”活动,把“创树”活动与农村基层组织整建结合起来,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去年,宝塔区在全区党员中广泛开展了增强党性党风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民主评议挂牌管理活动。按照自我批评、党员互评、村民主评、支部复议、党委审查的办法选出的优秀党员户,挂红色标志牌,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使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全区乡镇党委,采取评议的方式,增强了乡镇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意识,切实做到在整顿中提高,在提高中巩固。
  在乡村两级整建中,宝塔区按照“六个好”和“五个好”的要求,对3个乡镇党委和60个后进村党支部进行了整建,基本上消除了“三类”支部,使乡村两级党组织成为政治上强、经济上通、服务上能的强班子。在整建中,李渠镇有一名党员评议时有4票不合格。村党支部不护短,坚决张榜公布。松树林乡通过评议,对6名党员干部给予限期整改和警告处分。河庄坪镇党委班子通过整建后,团结务实,扎实工作,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在很短的时间内清理了农民拖欠的全部税费,解决了多年来遗留的问题,使该镇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万花乡党委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在全乡经济工作会上,把下乡干部和所包村子予以公布,让村干部和群众挑选自己的包村干部,结果有3名干部落选。这些举措,教育了党员干部,使他们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受到群众称赞。去年以来,全区共评选出“五星级支部、红旗村”18个,科技带头人29人,绿色先锋23人。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区800多户农民承包荒山荒坡8667公顷,涌现出流域治理点136个,其中万亩以上达124个。

  延安,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新时期的延安人,尤其是优秀共产党员,可以说都是一面面鲜红的旗帜。
  ——郭志清,被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授予“亚洲杰出农民”称号。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家乡的穷困面貌,他解甲归田,成了宝塔区王家沟村一个普通农民。1984年,宝塔区第一次鼓励个人搞流域承包,他第一个站出来承包了距村3公里的韭菜沟。老人在荒无人烟的韭菜沟一住就是18个年头,18年的心血,18年的汗水,浇铸出一座绿色的丰碑。满山苹果、满架葡萄和翠绿的桃树、杏树、梨树,在春日的阳光下显得郁郁葱葱。
  ——朱益明,陕西省劳动模范、杨家岭村党支部书记。他从90年代初开始,带领村民发展第三产业,采取“村上拿一点、工队垫一点”的办法,在村前河滩烂地上修建了300多间商业房,全部分给村民发展第三产业。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就增加收入2000元。接着,他又带领村民办起了停车场、加油站,成立杨家岭村农工贸有限公司,走多种经营全方位发展的路子,每年实现利税20多万元。村里有了钱,投资10万元盖起了办公楼和全区第一个党员活动室;投资70多万元新建了村办学校,为村上道路铺上了柏油。去年,杨家岭村又按照三星级标准修建了具有陕北风情的窑洞268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窑洞建筑群,目前正在申报吉尼斯纪录。新建成的杨家岭石窑宾馆今年“五一”正式营业。
  ——李长久,枣园乡酸刺沟村党支部书记。1974年,他被推选为村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7个年头。在这27年里,李长久将酸刺沟267口人记挂在心。在布满酸枣刺、连台地和AG地都少得可怜的酸刺沟,他和党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修地打坝,植树造林。现在,酸刺沟村人均已有近两亩的高标准农田。随着苹果挂果面积的不断增长和用材林的长成,李长久带领群众先后修通、拓宽了三个自然村的道路,修筑了一座石拱桥。李长久带领酸刺沟的群众连年苦干,使酸刺沟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山沟变成了小康村。然而在这27年间,李长久没有在集体账中报过一分钱的饭条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正是因为宝塔区在农村党建工作中,始终把“头雁工程”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真正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深受群众爱戴的好干部好党员,才使得宝塔区的各项事业生气勃勃。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党员干部擎起了鲜艳的党旗,才使宝塔山上一片绿,宝塔山下换新容。(附图片)
  宝塔区区委书记韩烨(右三)、区长冯毅(右一)深入农村调研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进展情况。(石亚利摄)


第12版(专页)
专栏:

变“输血”为“造血”
——延安市宝塔区扶贫工作调查
孟西安 石亚利
  延安市宝塔区在扶贫工作中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变“输血”为“造血”、灵活而求实的扶贫新思路,取得了扶贫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宝塔区的贫困人口由1997年的5.9万人,下降到2001年的6000人,并且脱去了国定贫困县(区)的帽子。
  “交友帮扶”献真情
宝塔区把扶贫工作当成讲政治、讲大局,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大事来抓,积极调动一切力量,通过一切灵活有效的方法,真正把扶贫济困的事情办好。
  2001年8月,宝塔区“三个代表”学教办公室和区总工会联手,启动了“交友帮扶”活动。首先对全区城乡贫困群众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将526户农村贫困户、395户城市困难职工及城镇困难居民确定为帮扶对象,由县级领导帮扶33户,科级领导帮扶888户。任务一下达,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到被帮扶对象中,从“帮思想、帮项目、帮技术、帮资金”入手,既“输血”,更“造血”,因人而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帮助困难户自力更生、摆脱贫困。
  延安市委常委、宝塔区委书记韩烨与困难职工王永胜结成帮扶对子。韩烨了解到王家贫困的原因后,帮助他们开办了个劳保门市部。目前,王家开始走上致富的道路。宝塔区区长冯毅和下岗女工王粉莲结成帮扶对子,冯毅解决了她一家三口人的吃饭和孩子的学费问题,并鼓励王粉莲的儿女好好读书,早日成才,使王粉莲看到了希望,重新鼓起生活的风帆。区委副书记、“交友帮扶”领导小组组长董治安与下岗职工姬乃伟结成对子后,多次走访姬家,在经济上全力帮助的同时,还在思想上鼓励他们战胜困难。
  据不完全统计,宝塔区在“交友帮扶”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共为困难群众协调贷款27.15万元,捐资2.195万元。“交友帮扶”活动的开展,不仅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而且使贫困群众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长线扶贫”稳收入
农村贫困人口的出现,绝大多数情况是因为居住环境差,道路不畅,信息不灵,靠天吃饭,手中无技能,遇到困难往往束手无策等原因造成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宝塔区委、区政府重点抓改善农村基础条件的“长线扶贫法”。
  这些年,宝塔区在农村实现“三通”(通路、通电、通电话)后,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累计新修农田30.58万亩,使贫困人口人均农田由1993年的0.4亩增加到2001年的1.57亩。在此基础上,他们把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果、菜、牧、薯”四大主导产业开发上。按照“远抓林果近抓牧,当年抓好烟菜副”的布局,遵循“区域开发,重点突破”的原则,在北部地广人稀的偏远贫困乡镇、村庄,重点发展林果、薯类和养殖业;在南部乡镇、村户,重点发展烤烟和养殖业;在公路沿线的贫困村户,重点发展瓜果菜和第三产业。区里把解决贫困户眼前的温饱问题和长远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结合起来,做到以短养长,以长促短,长短结合,增强了贫困户收入的稳定性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及“造血”功能。
  “羊子扶贫”授予“渔”
在李渠镇的张庄村,笔者看到贫困户杨应元老汉家的羊圈里有两只母羊、两只羊羔。杨应元的家人告诉我们,这两只母羊就是区长冯毅帮扶的,小羊羔是前不久刚产下的,到后半年还可以再产两只羊羔,估计今年能赚上七八百元。
  目前,宝塔区有数千家像杨应元一样的困难户享受到了该区“羊子扶贫”带来的好处。
  在长期的扶贫实践中,宝塔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发现,每年春节前后发给困难群众的钱粮米面的送温暖工程收效不大,这种“授予鱼”的做法,只能解决一时的温饱。只有给困难群众“授予渔”,帮助他们掌握生财之道,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宝塔区的领导们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他们想到了白绒山羊,这种山羊绒在市面上有很高的价值,繁殖率高,同时适合舍饲养殖,一般群众也易于掌握。若喂养两只母白绒山羊,卖绒和繁殖两项一年下来可收入七八百元钱。
  2001年中秋节前夕,宝塔区筹措15万元,购回600只适繁母白绒山羊,分别送到300户解放以前入党的老党员和早已退下来的村干部家中。
  与此同时,宝塔区又着手农村其他贫困人口的“羊子扶贫”问题。区扶贫办赵宏恩主任告诉我们,今年春节前夕,区里各部门筹集到75万元,购买了2605只白绒山羊,分发给全区1302个贫困户。为了切实保证贫困人口真正受益,区里和养羊户签订了“羊子扶贫合同”:不准随意宰杀、转让、出售、调换;不准放牧,必须圈养;3年还本,交还两只成年母羊。
  这种“羊子扶贫法”,按照“区乡选定、贫困户自愿、乡镇干部包户、逐步推广”的扶贫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形式,既使扶贫资金能细水长流,滚动发展,又使群众手中真正形成产业,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