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国税局加大力度,积极清理整顿规范集贸市场和加油站税收秩序,严防税收跑冒滴漏。自今年初以来,对辖区6处集贸市场和48处加油站重新进行了税务登记,使税收收入明显增长。截至4月份,共完成税收收入1.3084亿元,同比增长24.5%。图为税务工作人员在市场进行稽查工作。
  (金浩 传昌摄)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黑龙江省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经济发展纪实
  王风光
  黑龙江省甘南县音河镇兴十四村,有“龙江第一村”的美誉,村党支部书记付华廷已连任30年。三年一次的支部选举,兴十四村每个党员手里一张白纸,想选谁就选谁。可30年来,党员始终选举付华廷。是什么原因使付华廷获得群众的真诚拥护?答案是:付华廷尽心竭力地办利民之事,开拓创新,把一个贫困村建设成为闻名遐迩的富裕村、文明村。
  1972年,付华廷当村支书时村里的公共积累只有6万元,现在的资产达到8.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6.2亿元。兴十四村村民的人均收入1970年是120元,2001年是1.1万元。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很难想象在这遥远的小乡村,竟会有33家工厂企业,正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兴十四村一连串的业绩摆在面前:1981年,付华廷利用周边养牛户多、奶源充足的优势,带领村民办起了乳品加工;1985年,建起了一座日处理19吨鲜奶的乳品厂,这是当年全国第一家村办乳品厂,投产当年就盈利65万元;1988年,付华廷依托大连红星化工厂的技术力量建立了甜蜜素厂,用玉米生产取代糖精的甜味添加剂。投产后,产品供不应求;1994年,年产3000吨的柠檬酸厂,在兴十四村落成。现在他们生产的柠檬酸产品已畅销日、美等国家。
  随着工业产值在全村总收入比例的直线上升,兴十四村人兴办大工业的胃口也愈加膨胀。1997年,兴十四村打造了多年的经济“航空母舰”——富华集团正式起锚,他们把资本运营的触角伸向全国各地,先后在惠阳、日照、哈尔滨、天津、北京等地创办了公司,并积极引进浙江万向集团5000多万元,合作搞玉米精深加工项目。通过资本运营,共吸纳外埠资金3.2亿元,使村办企业形成多元并举的格局。富华集团目前下辖33家企业,资产8.7亿元,有4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付华廷介绍说:“到2005年富华集团的玉米深加工能力可达50万吨,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加工企业。富华集团已被黑龙江科委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
  兴十四村企业越办越多,对科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以6万元到10万元的年薪从哈尔滨、上海、浙江等地聘请了26位专家作科技顾问,投资60万元在村里建了两座小别墅,供专家居住。富华集团拿出100万元,选派60多人到大专院校培训进修。
  从70年代到如今,从机械化、水利化,办乡镇企业,到依托当地农产品进行高新技术的深加工,只有5年小学文化的付华廷总能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付华廷说:“我和党总支成员有‘说了算,定了干,困难再大也要办’的坚定信念,有广大村民团结一心、图强致富的支撑。”
  兴十四村党总支用科技不断提高“挖金”的速度。目前,兴十四村开发繁育优良小麦等农作物种子;研发啤酒专用麦芽糖浆,建立了啤酒专用麦芽糖厂;生产石油三次开采的生物驱油剂;生产制药辅料;与浙江万向集团合资兴办了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高科技含量的玉米加工产品,还建立了节粮饲料厂。形成了以生物工程和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的高科技产品体系,大幅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兴十四村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有44名党员。付华廷和党总支委员们说:“我们是干部,是干部就要干事情,就要做一个老百姓认可,党和政府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30多年来,他们时刻关心村民的生活,党支部成员对自己却“约法三章”:请吃不到,送礼不要,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付华廷更是工资不多挣,奖金不多拿,亲属不搞特殊化。付华廷说:“我要自己搞钱很容易,但我不能这么办,大家选了我做带头人,我要和大家一个心眼儿。”
  “不让一个人受穷,不使一个人掉队,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村民王克兵家是兴十四村收入最少的一户,付华廷和他结对子,帮他脱贫致富。在付华廷的扶持下,王克兵的经济收入连年增加,现已跃居富裕户行列。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架设中外经贸交流的金桥
——纪念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成立50周年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 俞晓松
  50年前,1952年5月,中国贸促会宣告成立,在当时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开始了促进中外经贸往来的光荣而艰巨的征程。50年后的今天,随着共和国的繁荣发展,中国贸促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与时俱进,促进中外经贸
  中国贸促会是中国经贸界有代表性的人士、企业和团体组成的全国性对外贸易与投资促进机构。自成立以来,中国贸促会积极贯彻执行国家的外交、外经贸方针政策,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实际的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及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中国贸促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成立到1978年,主要致力于沟通民间交往渠道,促进中外经贸关系的正常化。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贸促会积极沟通中外联系渠道,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的民间经贸团体开展了双边和多边交往,通过互签民间贸易协议、互派代表团、互办展览会、互设常驻代表处以及共同举办地区性经贸活动和会议等方式,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信任与友谊,促进中外经贸交流与合作,为中外经贸关系的正常化艰苦奋斗,曾被誉为“破冰者”,为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至今,主要致力于拓展业务范围,促进中外经济贸易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中国贸促会面对新形势,适时提出了促进对外贸易、促进引进技术、促进利用外资、促进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的工作宗旨,开辟了许多新的业务领域,增加了商会职能,为中外企业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使贸促工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纵观中国贸促会50年来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贸促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离不开中外各界朋友的支持与帮助,更要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对贸促会的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参观贸促会主办的展览会。邓小平同志非常关心贸促会的工作,多次接见由贸促会邀请来访的外国经贸团组,还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亲笔题名。江泽民主席对贸促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贸促会成立40周年时所作的批示中说:“贸促会成立40年来,确实对促进中国同各国的经贸往来,促进引进技术,促进同各国的经济科技合作起了重要作用。”在2002年5月第四届世界贸促机构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江主席又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贸促会工作给予了许多关怀和指导。
  求真务实,业务全面发展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贸促会的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
  作为对外经贸联络的重要窗口,50年来,中国贸促会接待了各国、各地区大量的经贸界代表团和人士,组织中国经贸界代表团出国访问,组织和参加各种国际会议。1990-2000年的10年间,仅接待随同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来访的高层经贸代表团就有260批,安排他们拜会国家领导人,访问国家有关部委、省市、经贸团体和企业;共同举办经贸洽谈会、研讨会、报告会。来访的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大都要到贸促会做客,向中国企业界发表演讲。中国贸促会与众多海外对口组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形成长期稳定的经贸交流合作关系,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近年来,中国贸促会为促进外贸市场多元化,建立了若干双边企业家理事会,如中国-东盟、中国-阿拉伯、中国-印度、中国-埃及等,为双边合作注入了新内容。贸促会还组织了一系列大型国际活动,如2001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国际商会第三十二届大会等,在国际商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促进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交往,中国贸促会在80年代成立的海峡两岸经贸协调会,与台湾的“海峡两岸商务协调会”携手建立起两岸第一个民间经贸交流渠道,2001年与香港的4大商会建立了两地商会磋商机制,并积极与澳门的相关组织展开合作。
  出国举办经贸展览会和在国内举办国际展览会,是中国贸促会自成立之初就开始办理的主要业务。截至2001年底,共组织赴139个国家和地区900多次出国展览,展出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接待观众超过5.5亿人次。来华展览业务也得到快速发展,仅在中国贸促会所属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展览会就有800多个。从1982年起,中国贸促会代表国家连续组织参加了10届世界博览会,中国展馆多次被评为“五星级展馆”或“最佳外国馆”。成功地参与举办了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我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打下了良好基础。为贯彻科技兴贸方针,中国贸促会在举办展览会时,把科技交流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为中外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条件,把促进贸易和促进投资及其它各种合作结合起来,发挥展览会多方面的功能。
  中国贸促会早在1956年和1959年先后设立了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和海事仲裁机构。自1993年起,经贸仲裁受案件数连年居世界同类机构的首位,对案件的裁决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执行。近年来又开创性地将调解方式应用于解决涉外经贸纠纷中,并形成由38个分会调解中心组成的遍及全国的调解工作网络。面对新经济时代互联网迅速发展、域名争议大量增多的形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成立了域名争议解决中心,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联合成立的亚洲域名争议解决中心也在2002年2月正式运营。
  中国贸促会是中国最早进入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机构之一,其涉外商标代理业务始于1957年。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贸促会开始与新成立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系并参加其活动。中国贸促会分别于1982年、1986年发起成立了国际保护工业知识产权协会中国分会和国际许可证贸易工作者协会中国分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促会的专利、商标代理业务发展迅速,仅去年,即代理境外客户在中国申请专利2.2万件,申请商标注册1.8万件;还代理国内客户在海外申请专利、商标注册。中国贸促会积极参与了有关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其他涉外经济方面的法律制定、修订和宣传工作。
  信息服务是中国贸促会的一项新兴业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步入信息时代,中国贸促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收集与服务的网络,向中外企业、经贸团体提供双向的信息沟通与咨询服务。中国贸促会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了信息网站和一批数据库,力求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新世纪,新征程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对外开放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新的形势为中国贸促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将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改善和加强传统业务,努力开拓新业务,以期更有效地发挥中介机构的功能,在促进中外经贸交流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进一步发挥桥梁和纽带功能,加强沟通企业与政府、国内商界与国际商界的联系。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日渐减弱,企业将更为自主地开展经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就更为重要。同时,企业的经营不但受到本国政策的影响,还经常会受到他国政策和国际通行规则的制约;企业的涉外经贸活动,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进行。因此,企业需要更有效的机制与本国和他国政府有关部门、国际组织、以及各国商界进行沟通,以影响政策、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调整,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单个企业是难以直接发挥这种作用的,社会中介组织实际上就是这种机制,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联系或沟通的作用。过去,中国贸促会为沟通我国经贸界、企业界与国际商界的关系做了大量工作,今后中国贸促会将进一步加强同有关国际组织、国外对口机构、工商企业界的友好交往,组织好经贸代表团出访和接待来访工作;密切关注国内国际经贸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举办层次高、有影响的国际会议和大型经贸活动;完善中外双边企业家理事会工作机制,构建中外企业家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同时还要沟通企业同国内政府部门、外国有关方面的联系,反映中国企业、商界的愿望和要求。
  要进一步发挥协调功能,努力营造公平合理竞争的商业环境,帮助企业规避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进入很容易,企业和经济团体有权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其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但是分散的市场主体和自由的市场进入很容易形成无序、不公平的竞争,有时甚至造成两败俱伤的不利局面,这就需要市场主体自律和社会中介机构来进行协调。中国贸促会作为全国性的经贸促进机构,理应在营造公平合理竞争的商业环境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会展经济在我国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国内外企业、机构正纷纷进入这个领域,很容易造成重复举办和无序竞争。中国贸促会要根据国务院授权,管理协调好全国的涉外展览活动,为开展公平合理竞争创造条件。又如,与国家有关部门配合,参与WTO争端解决的协调工作,组织协调中国企业反倾销和反倾销应诉工作。此外,中国贸促会还将积极研究与国内其它商会、行业协会的协作机制,研究如何协调发挥贸促系统整体优势和总会、分支会的各自优势,以及协调各地区、各行业的经贸促进活动。
  要进一步发挥服务功能,为政府和广大企业以及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地方、行业、企业把握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扩大开放,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有更多的外国企业来华经商,从事涉外经贸的市场主体将大为增加,中外经贸交往更趋频繁,跨国资本、技术、商品流动的速度和规模将超出以往。这要求包括中国贸促会在内的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更多种类、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经贸促进服务。为此,中国贸促会要根据市场活动的需要,积极拓展新业务,实现服务创新。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矿山“守护神”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开滦赵各庄矿业公司安全监察处处长杨印田
  李瑞国
  最近,开滦赵各庄矿业公司连续实现了第三个安全生产年。矿区里,祥和与安宁的景象仿佛告诉人们:这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有多少人为它付出了艰辛努力!
  此时,人们在心中总要念叨起一个人的名字:杨印田。矿工们感激他,称他为矿山安全的“守护神”。各级管理者佩服他,退休的老工人和邻里大嫂们感谢他。
  一年下井375次
  杨印田一上任就强调:各种危险隐患都在井下,不下井就没底数,下井少了就弄不清底数。据统计,他1999年下井371次,2000年下井375次。2001年,他夜班下井占63%。杨印田下井查安全,走一路,查一路,每年要走3000多公里。他是赵各庄矿最费靴子的干部。
  杨印田下井基本不坐车,不管远近,全凭两条腿。他一下罐笼,检查就开始了。走一路,看一路,越是犄角旮旯越不放过,采面哪儿不好走偏往哪儿钻。哪的水沟缺盖板,哪段轨道道节接茬大,哪段架线掉了吊线夹,都一一记在心里,能解决的当班就地解决。有一回采一区的掌子淋水大,工作面又矬又漏,杨印田很不放心。他和区领导一起去采面查验,爬煤眼时,水裹着煤往下流,连眼睛都睁不开。区领导跟他说:“还是绕绕吧。”杨印田说:“咱是干啥来了?不看个究竟,觉都睡不踏实。”
  杨印田下井一次要跑几个掌子,全矿40多个采、掘、开工作面,他半个月转一圈儿;辅助单位外加边边角角,他“搂草打兔子”,3个月保准查个遍。就连平常没人去的巷道,每个月都要抓空去查一查。
  把好全矿安全大门
  他当安监处长后,根据赵各庄矿安全生产的特殊规律,总结归纳了“一二三四五”安全管理系统工作法。比如说“五”,就是规定措施、操作程序、现场管理指挥、现场交接班、监督检查“五环相扣”。这在管理人员中进行推广后很有实效。他针对事故隐患多存在于一线生产现场的问题,提出把公司的隐患排查延伸到班组,逐步构建了公司、分线、区科、车间、班组五级隐患排查体系,在集团公司各单位广泛进行推广。
  杨印田经常琢磨,像赵各庄这样的大矿、老矿,在安全生产上光靠安监处40多人看不过来,也管不过来,必须把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让大家都来抓安全。他亲自动手整改和完善了35个方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在他的组织和推动下,从“群监员”到管理人员,从职工代表到“青年监督岗”,从“安全小卫士”到“家属安全站”,形成了一个硕大的安全网。
  杨印田最讨厌官僚主义,最烦形式主义。他常说:“我们管的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玩虚的弄不好会出人命。讲作风扎实,一要扎下去,二要实起来。”正是凭借着这种扎实作风,公司这几年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化不断上新台阶,质量标准化始终保持省级标准,其中采、掘、开工作面系统达到了行业级标准。
  无私无畏廉生威
  杨印田在赵各庄矿业公司是个出了名的“只认原则不认人”的人。在安全管理上,他的原则非常明确:一是坚持制度,二是一视同仁,处理问题必须秉公办事。人们说他没上没下,没远没近,没情没义。他说,逃避处理,本身就是安全隐患,后果更严重。只要违反了安全规章、制度,不管是什么人,他从不开一条缝。
  为此,有人称他是“铁面包公”,有人说他是“冷面处长”。几年来,他究竟伤了多少人,谁也数不清。有的人专在三更半夜往他家打电话;有的人冲着他家窗户指名道姓地骂他;有的人在暗中甩砖头,砸碎他家玻璃;还有的人写写画画,谩骂讽刺他……对这些,他也气愤过,但过后都不去理会,心里从不记恨他们。他心想,不是我老杨无情,实在是事故猛如虎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真正认识了杨印田,敬重他、理解他、感激他了。
  由于多年劳累,他体力透支得厉害,每次公司安排休养,杨印田总是一再推辞。杨印田的心里,满满当当装的全是矿上的工作,满满当当装的全是矿工们的安全。人心如秤。1999年,杨印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建党80周年前夕,矿业公司选举党代表,杨印田得了最高票数。
  2001年11月1日,杨印田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安全生产3周年的目标终于实现了!那一刻,是杨印田最兴奋的时候。他迈出坚实的步伐,走在井下长长的巷道里,心里想着,一切该从零开始了……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从“后十位”到“前十强”
  ——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经济发展探秘
  袁树槟
  曾位居全省经济发展十个后进区县的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在2000年度全省县区乡镇企业综合实力排名榜上,一跃跻身“十强”,居第九位。
  8年时间,从“后十位”到前“十强”,前移了几十个位次,如今全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奥秘何在?用区委书记章传几的话说,就是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物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制宜。鸠江地处城市近郊,兴办二、三产业条件优越。区委、区政府鼓励农民发展二、三产业。针对当时“农民不种田吃什么”的疑虑,旗帜鲜明地指出:第一,鸠江区的农民不种田,不等于鸠江区的田无人种。第二,要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农民外出经商,是有效途径。第三,工业化、城市化是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在客观上要求土地向少数种田能手、种田大户集中,而城郊地区完全有条件、也应该率先这样作。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还撰文帮助大家转变观念,发展二、三产业不动摇。现在,鸠江区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由当年占农民总数的80%以上,下降到17.3%,全区农民年人均收入却由889元增加到3576元。
  10年来,鸠江区经济发展可大致划分三个时期:1992年到1995年为起步阶段,主要特征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1996年到1997年着手第一次调整,在整个经济格局中,强调“三为主”,即工业为主、骨干为主、集体为主;1998年以来致力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步入健康、快速发展时期。每一次起承转合,都是一个自我否定、与时俱进的过程。目前基本实现企业布局向工业园区化、集约型转变,全区所有新办企业和部分规模以上老企业已进区入园;经济成分及门类由“三为主”到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工商并举转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绝不急功近利,浮躁蛮干。鸠江区委、区政府对经济的每一步发展,都有冷静分析和论证。特别是在管好干部、用好干部方面,鸠江区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1993年以来,区委除人事任免外很少发“红头文件”,上级的精神和本区的工作计划通过印发领导同志的辅导性讲话加以贯彻,内容更明白,效果更直接,同时也给在执行过程中创造性地工作提供了空间。区属各部门、各单位的岗位补贴执行同一标准,不搞部门优越感和特殊化,从而避免了攀比和内耗,有利于大家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
  鸠江区从实际出发,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该做的事一定真抓实干,做就做好。机关人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奖勤罚懒。企业改制、招商引资,他们也都不搞劳民伤财的“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的“一刀切”,而是集中精力办一件,成一件。企业改制自1997年开始实施至今,全过程邀请市体改委跟踪指导,规范运作,未出现一家“返工”,并涌现出了鑫龙电气公司、奔达汽车集团和微特电机厂等一批成功典型。乡镇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规模迅速扩大,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他们对上不玩数字游戏,一是一,二是二,实数实报;对下不以产值论英雄,有效地防范了干部凭空出数字的做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