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撑起一片蓝天
  ——北京市建立困难群众救助网纪实
  本报记者 阎晓明
  在北京八宝山地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特困户们组织起了巡逻队、卫生清洁队、装修队等志愿者队伍。居委会的房子坏了,齐永绵和十几位有瓦工技术的特困户组织的装修队义务帮着修好。一年多来,八宝山地区几个居委会的装修活都由他们义务承包了。社区内的小广告被称为“城市牛皮癣”,衙门口第二居委会的朱亚娥和卫生清洁队的志愿者们,一有空就在社区和街道义务清理小广告。特困户们用这种力所能及的劳动,回报政府和社会的关怀。在北京的每个城区都可以见到这样的特殊志愿者。困难群众感人的回报行动,缘于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他们真切的关怀。
  为困难群体谋利
  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有“一高一低”之称。“高”是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低”是指加快对破旧低矮平房、大杂院等危旧房的改造,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梦。有人将此延伸为关注低收入者。2001年,北京的人均GDP达3000美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000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1577.8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7.6平方米,申奥成功又为北京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机遇。喜讯声中,记者在许多场合多次听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对各级领导这样的提醒:“北京的经济形势不错,但是一定要注意到平均数字下的困难群众。”
  “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疾苦。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特别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这是北京各项工作中一直坚持的重要原则。家住崇文区龙潭街道的“低保”户田建华对此体会深刻。一年前,他和妻子都没有工作,还有一个上学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难。社区居委会了解情况后,按照规定帮助他办理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帮困卡。从此,田建华一家每月能领取到最低生活保障金,凭帮困卡还可以定期享受粮油供应帮困优惠政策。田建华的家里有了笑声。在北京,像田建华这样享受政府救助的困难家庭有不少。
  北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始于1996年7月1日。市委、市政府将这项工作视为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市委书记贾庆林、市长刘淇等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亲自检查部署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从1997年起,市政府连续5年将健全完善城市居民“低保”制度,作为政府每年集中力量办理的60件重要实事项目,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使“低保”制度成为困难群众温暖的依托。
  在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处有这样一组数字:1996年底,北京市共有“低保”对象8598人,年发放“低保”金642万元。2001年,享受“低保”金的对象扩大到79941人,“低保”金年发放量达到12156.5万元,增加了近18倍。6年中,北京市连续6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累计投入最低保障金4.2亿元,使这些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如今,北京市困难家庭有各种各样的“卡”:凭粮油供应帮困卡,每人每月可以选购相当于40元人民币的大米、面粉、食油等生活必需品,全市有38314户城镇居民享受这项制度。困难群众凭“北京市社会保障金领取证”,可享受普通住院床位费50%、基本手术费20%、CT等大型设备检查费20%的优惠。2001年,北京市又规定,困难家庭除享受原有的优惠外,在患有危重病期间,全年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000元以上,可申请50%的医疗救助。为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入学困难,北京市规定,家庭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镇学生和低于本地特困户定补标准的农村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可享受助学金,同时免交学杂费。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市属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家庭收入低于“低保”金标准的,可申请每月190元的补助。按照《北京市城镇廉租房管理实行办法》,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以租金补贴、实物配租和租金减免等方式解决住房困难。北京市还决定,今年内要推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关键是提供就业机会
  2001年2月,集培训、创业于一体的北京市第一个再就业园区在门头沟建成,当天有100多人报名。再就业园区不过是北京市再就业的一个渠道。
  关心困难职工,关键是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北京市把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结合起来,坚持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劳动密集并重的发展原则,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北京市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物业管理、物流配送、社区服务等就业项目,逐步形成了劳务派遣企业、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和再就业园区3个就业品牌,并且逐步建立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岗位开发“四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和困难群体的帮扶、就业托底机制。
  在各项政策的扶持和激励下,2001年,北京市已建立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118家,安置就业特困人员2920人。全年累计培训再就业人员达22万多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4%,推荐就业率达到90%以上。
  从2001年起到2003年,北京市每年从社区开发、置换就业岗位10万个,2001年已经有10万多人在社区实现了就业。目前社区就业已逐步形成了4个就业“出口”:一是增加社区公益性就业的服务项目,先后开辟了保安、保洁、保绿、保养以及社区送菜、小区车辆看管等岗位;二是劳动派遣组织向社区扩展,重点开发家政服务项目,拓展了为医院、饭店、机关等服务的渠道;三是创建有城区特色的社区再就业园区;四是通过统一管理家政服务,形成优质、快捷的品牌服务队伍,以品牌队伍为基础扩大再就业岗位。
  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2002年,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要达到90%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6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开发、置换10万个社区就业岗位,安置下岗职工、失业人员8万人;开展对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免费技能培训和鉴定,培训合格率和推荐就业率达到90%以上;完善就业托底机制,使95%以上的就业特困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爱心营造温暖北京
  今年3月,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民政局等单位发起的“扶贫济困春风行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市民纷纷捐款、捐物和困难家庭“结对子”,京城到处涌动着爱的暖意。社会救助活动已经成为帮扶困难群众的重要形式。目前,全市16万支服务队的10多万名服务队员活跃在厂矿企业,采取包户服务等多种形式,为生活困难的离退休老人和职工解决困难。
  共青团组织是扶贫济困的生力军。今年初,全市共青团组织把“送温暖”活动延伸到困难教师学生中,开展了“助学金”和“助教金”发放活动,3300多名有特殊困难的大、中、小学生和优秀教师以及少先队辅导员得到援助。社区青年志愿者“关爱工程”从2001年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鑫丹妮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每天免费为551户生活困难的老人赠送牛奶,有2000多名志愿者经常性地为这些老人提供生活服务。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成立8年来,用部分捐款为边远山区捐建学校45所,为1万多名家庭困难的中小学生和青少年提供了帮助。
  妇联组织则把帮扶重点放在困难妇女身上。仅2001年,就有3432户困难家庭的妇女得到帮助。农村各级妇联组织还开展了“千户脱贫工程”、“结致富对子”、“万元大嫂扶万户”等扶贫救助活动,8年来扶持2万名妇女摆脱贫困。
  由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构筑的扶贫济困救助网,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晴朗的蓝天。在同一片蓝天下,困难群众正走向美好的生活。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斯洛文尼亚建交10周年
  江泽民主席和库昌总统相互致贺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总统库昌11日就中国和斯洛文尼亚建交10周年相互致贺。
  江泽民在贺电中说,中斯建交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的一页。实践证明,长期、稳定、全面发展中斯友好互利合作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
  江泽民表示:我愿与阁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两国和两国人民间的相互理解、信任与友谊,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共创两国关系的美好未来。
  库昌在贺信中说,自1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斯洛文尼亚共和国以来,两国关系走上了一条互利合作的道路。他说:我深信,对两国人民有利的友好关系将在各个领域不断得到加强。


第1版(要闻)
专栏: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城区变得越来越美,在吸引境内外游客的同时,让居民足不出城就可以观赏美景。图为。
  赵其阳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斯洛文尼亚建交十周年
  李鹏委员长和帕霍尔议长相互致贺
  朱镕基总理和德尔诺夫舍克总理相互致贺
  新华社北京五月十一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国民议会议长帕霍尔十一日就中国和斯洛文尼亚建交十周年相互致贺。
  李鹏在贺电中说,中斯建交后,两国在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并取得了卓越成果。中国全国人大和斯国民议会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增进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帕霍尔在贺信中说:两国建交十年来,双边关系发展迅速,两国议会间的密切合作也得到了发展。为了两国人民的利益,我们期待拓展合作,加强相互联系,继续发展富有成效的双边关系。
  新华社北京五月十一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总理德尔诺夫舍克十一日就中国和斯洛文尼亚建交十周年相互致贺。
  朱镕基在贺电中说,中斯建交十年来,双方不断发展和扩大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有着广阔前景。
  德尔诺夫舍克在贺信中说:斯中关系业已成为友好的合作关系。多年来,我们相互间达成了广泛理解,我深信两国在进一步加强与深化合作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同一天,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外交部长鲁佩尔也相互致贺,庆祝两国建交十周年。


第1版(要闻)
专栏:千方百计扩大再就业

挖掘自身潜力 做好“路”字文章
  呼铁局为富余职工再造“金饭碗”
  本报呼和浩特5月11日电 记者王政报道:人均负债曾居全路之冠,每公里用人全路第一,人均收入全路最低,被称为“困难户”的呼和浩特铁路局,近年来大力发展多元经营,为主业富余人员再就业建造“蓄水池”。目前,该局运输主业人员比1997年减少6771人,其中主业向多元经营转岗5928人,实现了“不让一名职工下岗回家”的承诺。与此同时,主业和多元化经营也呈现出双赢格局,运输业三年三大步,2001年实现运输收入31.68亿元,提前41天完成全年计划,多元经营实现利润5026万元,均创历史新高。
  呼铁局党委书记赵勇说,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职工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只有发展多元化经营,为下岗职工创造再就业岗位,全心全意依靠职工,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大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1997年以来,呼铁局加速构建多元经营新格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大力开办运输服务、仓储、旅游、对外贸易、养殖、种植等实业,先后组建了多经企业、劳动服务、生活后勤服务、房建工程、建筑业等五大非运输业公司,成为吸纳主业分流职工的主渠道。仅2001年一年净吸纳主业人员就达834人。
  地处西部贫困地区的集宁工务段,先后兴办了宾馆、皮革厂、铸钢厂、道岔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分流主业职工75人。减员大户、有职工3000多人的包头西机务段,通过成立机车配件公司等3个实体,使279名主业人员实现转岗。
  呼铁局的多元经营发展之路,经历了从依赖主业到依托主业再到跳出主业的“三级跳”。通过企业改革、资源重组、清理整顿,首先对长期依赖主业生存的企业,进行了关停并转,资源转化。然后,依托主业优势,将多元经营企业实施集团化、规模化改造。最后,实施多元经营企业“企业分设、财务分离、人员分开”的“三分开”改革,在全路率先实现了主辅分离、独立经营的目标,使多元经营逐步成为与运输主业一起转动的另一个支柱产业。


第1版(要闻)
专栏:

立为“一号工程” 积极铺路搭桥
  南昌为下岗职工创造就业机会
  本报南昌5月11日电 记者廖文根报道:今年的“五一”节,南昌的许多下岗职工过得踏实,因为“五一”前后,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或即将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南昌市目前有下岗职工5.64万人,新增城镇劳动力5.5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被南昌市立为“一号工程”。“五一”前夕,经政府“铺路搭桥”,一场场下岗职工再就业招聘大会在南昌相继举办。4月11日,在东湖区举行的“情系下岗职工”招聘会上,有120多家用人单位招聘,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4月20日至21日,在八一广场举行的“南昌市外向型企业万人招聘洽谈会”上,数万名下岗职工冒着大雨相约应聘,2600多名下岗职工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此次招聘会上,政府开发的3000个保洁、勤杂等公益性岗位备受下岗职工青睐,2002名40-50岁的下岗职工在这里实现了再就业。今年南昌市还将为下岗职工举办3次万人招聘会。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今年南昌市还将尝试建立10个再就业基地。
  为安排好下岗职工,南昌市劳动局有关人员经常深入到各企业、街道详细了解下岗职工的新变化。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写

拉萨问菜
  本报记者 刘亮明
  5月7日一大早,记者来到拉萨市最大的北郊娘热路蔬菜批发市场,但见人头攒动、车水马龙:从市郊开着小四轮拖拉机来送菜的农民川流不息。来自山南、那曲等周边地区批购蔬菜的大卡车首尾相连。市区各销售点脚蹬三轮车的小菜贩成群结伙,各批发门点的大小老板、打工者忙得不亦乐乎。
  “批发菜全靠这一早晨。真是忙得很,越忙心里越踏实。”蔬菜批发商夏俊边过磅边说。这一早,他批出去的各类蔬菜已有10多吨。夏俊是四川仁寿县人,来拉萨搞蔬菜批发已满12年。他说,这几年,贩菜的越来越多,竞争激烈,“如今拉萨人吃菜也挑得很了,不新鲜又贵的菜是卖不了的。”39岁的刘太虎蹬一辆三轮车,转眼间车上的250多公斤水灵灵的油菜、莴笋、芹菜被市内小菜贩批购一空。“我卖的是自己种的菜。”刘太虎是重庆人,前年来拉萨,在郊区包租了8亩地,建了大棚,种着20多个品种的蔬菜。
  市区中心的宗角禄康农贸市场有拉萨最大的蔬菜零售区,五颜六色新鲜水灵的蔬菜一眼望不到边。摊主们个个笑容满面,吆喝声此起彼伏。一位藏族老大妈回忆说,十几年前,拉萨除了“老三样”(白菜、土豆、萝卜)没菜吃。后来过年过节有人贩进来点鲜菜,贵得人不敢问津,青椒、西红柿等每公斤都40元左右。现在拉萨的蔬菜品种价格几乎同内地差不多了。
  拉萨市北郊工商所孙萍介绍,娘热路蔬菜批发市场原来只有几间旧房子,1996年扩建后,建筑面积达到8860平方米;现场内有批发门点100多个,其中年营业额在500万元左右的大户有26个,去年总营业额已达到1.4亿多元。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卫生检查静悄悄
  龚永泉
  有件事使南京的一些新闻记者感到不寻常:国家卫生检查团来南京已完成了任务,不少记者竟不知晓。对记者来说好像是漏掉了新闻,然而大家还是为这种静悄悄的检查叫好。
  以前的卫生检查,大多是提前多天就大张旗鼓“造舆论”,搞“突击”。这样的检查,真实性恐怕要大打折扣。检查团到来之日便是小贩不得出摊,小店不得营业之时。检查团看到的往往是一派整洁清爽,回到驻地却不断接到群众投诉的电话。我就亲耳听到群众抱怨:“省里来卫生检查我们就吃不上早点了,要是国家来卫生检查恐怕连午饭也没得吃了。”
  这次国家卫生检查团在南京的工作不事声张,来去静悄悄,是一种新气象。说明国家机关和地方党委以实际行动切实改进作风,克服形式主义。这本身就是一条很有价值的新闻。


第1版(要闻)
专栏:

整顿加油站要标本兼治
  本报记者 王政
  经过1999年和2001年两次整顿,我国成品油市场秩序已有所好转,加油站数量也由1999年的近10万座,降至目前的7.5万座左右。但是,加油站违规建设、布局不合理、过多过滥的问题还相当严重。
  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日前就加油站违规建设问题进行的专题调研显示,就在成品油市场整顿力度加大的去年,各地仍出现了不少违规新建加油站,未经批准擅自改建、扩建的加油站数量更多。在个别地区,加油站甚至比路边的饭店还多:106国道任丘西外环段,在2公里路段内竟集中了15个加油站;广西覃塘到贵港20公里路段上,建有24个加油站,近500台加油机……
  违规建设之风非刹不可
  加油站是成品油流通的重要环节,目前加油站发展中存在的乱批滥建、盲目发展、违规经营、偷逃税收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加油站违规建设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据介绍,一座加油站投资数百万元至上千万元不等,而且占用大量耕地。目前,一些国道、省道上的加油站占地规模越来越大,从最初的占地3-4亩的平顶式发展到30-50亩的三尖顶式。业内人士呼吁,要坚决刹住这种比阔、比大之风。
  二是不公平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一些社会加油站表面采取有奖促销、降价销售等策略招揽顾客,暗地里或掺杂使假、或短斤少两、或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抢占客源。去年,江西省技术监督局共抽查了15个加油站销售的40批次产品,抽样合格率只有52.5%。
  三是偷逃税收严重。据江西省国税局统计,目前江西有602家加油站采取“包税制”。据估算,这些采取“包税制”的社会加油站一年少交的税收约800万至1000万元。
  四是不利于石油石化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加入WTO后,我国将逐步放开成品油零售批发业务,目前,埃克森美孚等跨国石油公司在华已有400余个加油站,并准备凭借资本和品牌优势大举进入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不整顿加油站,提高加油站的整体竞争实力和服务水平,做大做强石化、石油两大集团的品牌,我们就难以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正因如此,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发出通知,要求用半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
  乱批滥建为何屡禁不止
  加油站乱批滥建、盲目发展,原因有四:
  一是利益驱动使市场准入制度形同虚设。在不少贫困地区,加油站是招商引资的重点,更是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虽然早有明文规定,改建、扩建或新建加油站,必须经省级经贸部门批准,但是,不少乡镇政府利用村民集体土地使用审批上的漏洞,以兴办乡镇企业的名义,私自租赁转让土地给投资方,先斩后奏建设加油站。
  二是为构建销售网络,2000年以来一些企业抢购加油站,转卖加油站成了“致富捷径”,给违规建设提供了新的驱动力。
  三是成品油流通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欠缺,整治手段少,给关闭、拆除违规加油站带来困难。
  四是非法小炼油生产的成品油和土炼油,继续大量流入市场,为违规加油站提供了生存空间。
  标本兼治为上策
  整顿加油站,必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对擅自建设、经过整改仍未达到规定条件的、非法占地或违章建设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有严重偷税漏税或掺杂使假行为的加油站,要依法予以关闭。同时,严厉打击加油站偷逃税款行为,加快加油机税控装置的安装。为此,各地要成立专项整治的工作机构,落实责任,明确工作时间和进度,并把任务进行层层分解,确保抓出实效。
  整顿加油站是项系统工程,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首先要做好行业规划,把好市场准入关。各地要明确本地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加油站的设置间距和城区加油站的设置半径,全面完成规划的审批,保证新建加油站布局合理,并责令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加油站搬迁或关闭。
  其次,要从油源控制入手,管住源头,防止成品油违规违法流入市场,截断无证违规加油站的“食粮”。
  最后,要促进成品油流通方式的创新,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两大集团盲目争购社会加油站的竞争态势,刹住转卖加油站牟利的歪风。目前,山东省13%的社会加油站,已经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纳入两大集团。这种投资少、见效快的内涵式发展,已经开始让两大集团尝到了甜头。
  把住了准入关,控制住了油源,转变了流通方式,再加上成品油销售信息网络的逐步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成品油生产、进出口、流通、税收管理的漏洞会越来越小,成品油市场秩序也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第六届中国合唱节开幕
  “第六届中国合唱节”10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开幕。全国54家艺术团体将参加合唱节的演出。由中国合唱协会、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本届合唱节的主题是:“唱世纪金曲,颂美好生活”。(据新华社电)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国产水轮机主轴发往三峡
  首台三峡水库国产水轮机主轴于11日从四川德阳东方电机公司启运,发往三峡水库工地。该主轴外径最大尺寸为4.16米,高度为6.3米,总重量达120吨。这种尺寸的主轴在东电公司和世界同行业都属于首次加工。业主测试结果表明,加工精度和质量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梁小琴)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渭河北岸发现咸阳古渡遗址
  近日,在陕西咸阳发现一段旧河堤遗址。考古专家分析,这极有可能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的咸阳古渡遗址。该遗址位于咸阳市区渭河北岸,其范围东西长约230米,南北宽约7至10米。专家还发现了镶嵌在遗址两层台阶及石墙壁上的铁环等拴船用具。(郑少忠)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首届西部鞋业博览会开幕
  由重庆市政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西部鞋业博览会11日在重庆璧山县拉开帷幕。本次博览会是集国内外鞋机、鞋材、鞋饰品、鞋制品展销及经贸、洽谈、鞋文化交流、中国西部璧山鞋业招商为一体的鞋业博览会,吸引了来自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知名厂家和大批国内相关企业。(崔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