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2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教育)
专栏:

  高校教改 怎样应对挑战
  许建平 李立
  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多的外国人将会来中国就业。同样,世贸组织成员国也将为中国公民在境外就业提供宽松条件。“人员移动”限制的放松或取消,符合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要求。面对人才全球移动和全球竞争的新形势,我国高校教学必须围绕如何增强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及时做出调整与改革。而当务之急一是要及时调整专业及课程设置;二是要努力优化教学过程;三是要加紧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如何及时和科学地设置市场需求的专业及课程,是各高校必须认真探索和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根据市场需求,本着“广知识、强能力、高素质”原则,合理设置专业及课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实验等过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及时更新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剔除陈旧内容,避免课程间内容重复,兼顾知识的连续性与先进性,提高课程的知识含量。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实现教育主体观众的转变,使教师和学生均作为教育主体,使学生在自身作为主体的能动活动中,真正获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手段方面,要进一步推广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实现师生双向交流,加强引导性和启发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在教学实验方面,要增强教学实验的有效性,通过社会实践和实验室实践,使学生真正能够运用所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创造力。
  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离不开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支持。要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对学生的评价观念、考试内容与方式以及成绩构成,在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同时,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要通过科学的教师工作评价体系,有效地引导教师实施素质教育。


第10版(教育)
专栏:

  加快普及小学外语教学进程
  韩清林
  加强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大力普及小学英语,强化小学、初中、高中的英语教学衔接,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需要,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近几年,河北省普及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取得多方面进展。1996年,省教育厅、河北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院合作筹备编写小学英语教材。1998年,河北教育出版社采用把版权一次性买断的方式,请加拿大专家编写教材。教材编写既吸收了国外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经验和手段,又结合我国中小学生英语教学实际,先在省内实验,不断修改完善。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学英语》教材已经完成了小学8册、初中6册的编写出版,其中小学教材去年通过了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已在全国12个省份开始使用。
  积极推进开设小学英语课程的实验普及工作。从1998年春季开始,在石家庄部分小学进行《学英语》教材教学实验。到2000年秋季,全省已有1109所小学开设了英语课程,共有27万多名小学生在校学习英语。
  1998年又将3所中师改为英语师范学校,专门培养小学英语教师;调整其他学科的在职教师接受英语专业培训转岗;加强对现有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全省专职小学英语教师已达1681名。
  长期以来,中小学外语教学采用学外语的传统做法:英汉对照,学音标,学语法,以教授语法为中心,以汉语翻译教学为主体。按照这种教学思路实施的结果是,从中学到大学,形成“哑巴外语”、“聋子外语”。河北省与加拿大合作编写的《学英语》系列教材,实现了外语教学的根本性变革。从全省近3年的实验情况看,《学英语》教学实验取得了成功。
  从今年开始,全省各市区和县城小学全部开设英语课程,到2005年,除部分贫穷地区外,全省基本普及小学阶段英语教育,使85%以上的小学毕业生能够接受4年的英语教育。
  (作者为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第10版(教育)
专栏:

  教育主权与学生德育
——北师大教授庞丽娟谈加入世贸后教育面临的挑战
本报记者 董洪亮
  加入WTO后,我国教育面临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教育主权与青少年道德教育就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此,我们如何积极应对?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委员会主席庞丽娟。作为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庞教授曾把这个议题作为提案带上了今年的“两会”。
  记者:青少年道德教育比较容易理解,教育主权主要指的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
  庞丽娟:教育主权主要指一个国家对教育的控制权,体现在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性质方面的把握及主导作用。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塑造什么样的人,国家应该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与要求来进行。如何在遵守国际通行规则、开放教育市场的同时确保教育主权不受侵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及时解决。
  记者:在教育主权方面,我国面临怎样的挑战?如何积极应对?
  庞丽娟:教育主权与青少年道德教育是相互联系的。从政治文化角度看,WTO所提供的不仅是世界经济竞争的舞台,更是国际政治战略、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冲突和抗衡的场所。一些国家对我国加入WTO持有复杂的心态,他们一方面看到我国市场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对我国进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输入。我国教育市场开放后,他们就可以根据教育服务贸易的有关规则,直接向我国提供文化教育服务,如来华办学、派送学者、提供教材等,尤其是进入我国的大量外籍教师,其所传递的不仅是知识和技术,同时进行着世界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和生活方式的传播。当然,加入WTO有利于青少年进一步形成并加强规则、法律、效益、合作等意识,具有更开阔的心胸和国际视野。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教育我国青少年掌握民族文化精华、坚守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就显得更为迫切。教育主权与学生德育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比如,对于国外的教材,要进行认真审查,不允许其中有与我国公民基本素质要求等相抵触的内容。
  记者:加入WTO后,在青少年道德教育方面我们应注意什么?
  庞丽娟:首先要改革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调整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紧密结合加入WTO后的社会现实和青少年生活、心理实际,改革教材,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学校德育应该能够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与多元价值判断,帮助学生在主体参与中建立积极牢固的、符合我国社会期望的价值观念体系。其次,进行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特点和需要的研究,为有效的德育提供科学依据。另外,教育青少年以开放的心态、批判的态度吸纳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使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与国际视野结合,形成积极的开放的多元文化意识。


第10版(教育)
专栏:

  乡村女教师—王宝杰
  王风光
  做一名好教师难,在农村做一名好教师更难,如果是女人那就难上加难。黑龙江省克东县宝泉镇永平村小学女教师王宝杰,在农村教育工作岗位上二十四年如一日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先后被评为县、市、省优秀教师,2000年9月荣获黑龙江省“乡村教师奖”,2001年9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1977年王宝杰高中毕业,刚刚离开校门的她对人生充满了无限憧憬,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农村缺教师,于是就报了名,凭着当时为数不多的城镇户口和高中毕业生的条件,她被录用为代课教师。为了教好学生,王宝杰刻苦钻研业务,发奋学习。1989年成为一名正式教师。
  永平村小学距宝泉镇10公里,在永平村小学工作的24年中,她从没有因为天气原因缺席和迟到过。王宝杰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自己的学生,唯独没有想到自己。她每月只有不足600元的工资,丈夫下岗,女儿上学,虽然自家的日子紧紧巴巴,但她每年都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用以资助贫困的学生。
  一年秋季书费结算时,她们班的学生需补交书费,当时正是农村青黄不接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拿不出书费,王宝杰非常着急,正巧她被评为省优秀教师的400元奖金发了下来,王宝杰毫不犹豫地全部拿出来,为全班同学补交了书费。
  1997年暑假后,新学期开学,教委办领导考虑到王老师常年奔波之苦,为照顾她多病的身体,决定调她到离家较近的学校任教。当时她也考虑到自己已40岁了,每日上班已不再感到轻松,就悄悄离开了永平村小学。
  在王宝杰离开永平的第二天上午,很多家长冒着大雨来到教委办,一致要求把她留下,都说孩子交给她最放心。家长和学生又来到王宝杰老师家,一进屋就把王老师围在当中,有拽手的,有抱腿的,哭声一片。王宝杰被他们的真情感动了,和他们一起来到教委办,领导只好取消调出她的决定。就这样,王老师又回到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身边。
  24年的教学生涯,使王宝杰从当初稚嫩的年轻女教师,锻炼成为一名业务娴熟、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她经常为校、镇、县做教学公开课,经她一手培养出来的青年教师,如今有的已成为市、县的骨干教师。上世纪90年代初,她率先在所教的班级开展了“乐中学、玩中学”的教改实验,当时在全镇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在愉快教育思想全面推开后,她的教改才逐渐为人们所承认。
  近几年,王宝杰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了获得改革的第一手资料,在学校没有教学经费的情况下,她自费订阅了《黑龙江教育》、《教育文选》等多种教学刊物和资料,并无数次自费到省、市、县参加教改研讨及各种观摩学习活动。
  王宝杰普普通通,普通得像大地上的泥土。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有许许多多的教师像王宝杰这样默默无闻、辛勤耕耘。是他们用生命托起了明天的太阳!


第10版(教育)
专栏:

  构建机制 营造氛围 提供保障
——中国政法大学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李秀云
中国政法大学,这所伴随着新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教育的发展一起成长壮大的高等政法院校,今年将迎来50华诞。站在新世纪的起点,这所在中国的法学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高等院校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使学校党委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领导和保障作用,探索新世纪如何进一步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一班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积极的探索。
  去年9月,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的第一次常委会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如何结合自身的思想实际,结合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结合每个人所分管工作的实际,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并将学习体会凝炼成了7加63个字的履职理念:即以“信”为纲,树信仰,立信念,守信用;以“正”为本,讲正气,行正风,走正道;以“学”为核,重学术,敬学者,育学人;以“公”为系,出公心,谋公利,秉公道;以“法”为范,守法规,遵法纪,循法则;以“干”为责,图实干,促大干,乐苦干;以“进”为志,攀上进,争速进,求续进。这一履职理念,为新一届领导班子打开新的工作局面、树立新的工作作风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围绕着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多科型、研究型、开放型、特色型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政法院校,在优势学科上争取达到世界一流,学校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了夯实改革的思想基础,构建新的工作机制,学校党委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实施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十大工程。即:统一思想,鼓舞士气,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鼓号工程”;加强校系(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形成领导班子整体合力的“合力工程”;加强现职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形成科学选拔任用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支柱工程”;加强师生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形成强大凝聚力的“凝聚工程”;加强工会教代会建设,努力拓宽民主渠道的“民主工程”;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狠抓源头治理,努力铲除滋生腐败土壤的“阳光工程”;加强统战工作,落实党与党外人士“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温馨工程”;加强老干部工作,关心老干部生活、充分发挥老干部余热的“夕阳工程”;提高校园安全防范能力,营造安全、稳定校园环境,增强师生安全感的“安稳工程”;加强学生工作,以砥砺品行,启迪智慧,拓展素质,造就英才为主要内容的“成材工程”。
  “十大工程”的内容涵盖了新时期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工程的结构是立体的,每个工程之间相互渗透、各有侧重;工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是交互的,不仅使党政各职能部门的干部有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同时也锻炼了干部,为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了空间。


第10版(教育)
专栏:

  由英国达拉谟郡的6名小学校长和1名督学组成的教育代表团日前分别来到南京的5所小学,亲身体验中国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中国小学的师生们共同生活、广泛交流。图为游府西街的小学生用英语同英国朗格里公园小学校长多萝西·布伦南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高梅及摄


第10版(教育)
专栏:教海月谈

一流大学的闲想
  王义遒
  近年来报纸杂志上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讨论洋洋洒洒,连篇累牍。一流大学的作用五六条,特征七八项,指标十来个,措施几十款。大学领导人都难得记住。我这个人头脑简单,觉得世界一流大学也不过就那么简单。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在我看来就一个指标:留学生的比例有多大。作为一流大学,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中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应占1/5,起码1/10。这表示人家承认了你,在全球化的今天,你在世界高校中有块地盘。
  从这个指标看,像北京大学这样的学校不是已经达到了么?因为北大已有2000多名留学生了,差不多占到了1/10。但是,还差得远。为什么?首先,来学科学技术的留学生是凤毛麟角。这表示人家并不称道你的科技。其次,考究一下这些留学生的求学动机,多数是看到中国发展势头好,想来“了解”、“研究”一下,以求弄个“中国通”,将来通过与中国打交道而谋个更好的出路。有多少是想在中国“学习”到点什么,用以改造或推进本国的发展?不能说没有,大概很少。这“学习”和“了解”及“研究”大有区别,读者当能意会。因此,北大还算不上世界一流大学。
  怎样才能做到世界一流大学?也很简单。看你能不能把中国推向世界一流?什么是“一流国家”?姑且可以把综合国力居于世界前列的国家称为“一流国家”。我们离这样的国家当然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没有一流国家,大概也谈不上什么“世界一流大学”。然而,一流国家要靠一流人才去建设,而没有一流大学,哪来一流人才。于是,我们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逻辑怪圈里去了。其实,就像搓绳子,两股是交替着延长拧在一起的。所以,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就要致力于把国家“化”成世界一流。
  这不是要超越大学的职权去做政府和企业的事么?非也。大学是文化事业单位,不能去做分外的事。现在有些人千方百计要把大学拉到经济的“中心”去,以为这才是“为经济建设服务”,我想到头来是会落空的。大学就是大学,分工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是,文化有“化”的“万能”作用。北京大学今天所以成为国内一流,就是因为她在历史上为中国的现代化起到了别的大学难以企及的“化”的作用,五四运动即其一例。
  中国怎样成为世界一流,过去是向发达国家学,今后却越来越走不通了。美国农民占人口比例不到2%,而我国近9亿农民。生产效率高必然用人少吗?不见得,富余劳动力怎么办?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今后走什么路?向谁学?没有先例。中国人怎样才算生活好?向发达国家看齐吗?决不!以人均消耗比我们多近20倍的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生活好”,我们国家、整个地球能承受么,我们的后代能答应么?闲了去打高尔夫,一家两辆汽车,这不是我们普通中国人的“派头”!我们会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质量观和人生价值观,我们的物质生活照样丰富多彩,精神享受健康高尚,充裕愉快。总之,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我们的现代化是独特的,高质量的。但是,这要求我们从近13亿人口和资源相对贫乏的国情出发,观念创新、思路创新、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和体制创新,并引导时代潮流前进。舍此别无出路。这就是大学的文化使命,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
  这当然并非只是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任务,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人员同样任重道远,以新发现、新发明、新机理、新技术来达到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以绿色生产和循环利用来取得用之不竭的生活资料。科学技术潜力无穷,人们怀着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责任感慎用之,将给人类以长远福祉。
  以先进的文化把中国这样的大国推向世界一流,岂不就是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系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第10版(教育)
专栏:

  创造 创新 创业
——武汉大学“三创”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本报记者 温红彦
  今春的武汉大学,樱花开得格外早。刚踏进3月下旬,樱花大道上的枝条便抖掉了粉白的花瓣,泛出一片嫩绿,连晚樱也失了疏艳、退了浓芳,开始落英缤纷。然而校园里有两个字眼却方兴未艾,比樱花更醒目,更热烈,那就是武汉大学最近提出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三创”。
  “三创”:碰撞出新思想的火花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培养,取决于知识的创造、创新水平和创业能力。因此,一所大学对于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取决于能否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创造型、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但是,此前学界往往把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割裂开来,只谈其一。武汉大学则提出: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主旨是一致的,把三者熔炼为“三创”教育理念,将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起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创”的提出,经历了长久的理论酝酿。武汉大学领导者认为:创造、创新和创业,是一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创造是“建立新理论、新方法”,强调原创性,强调从无到有的发生过程。创新是“更新改造”、“推陈出新”,强调在原有知识、技术和技巧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创业是“开创基业,创办事业”,强调全面利用现有条件,把创造与创新的东西变成现实。具有原创性的创造往往是相对粗糙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使创造走向完美,而只有创业,才能把创造和创新的成果发挥出实效。
  正是建立在这种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武汉大学提出“三创”教育理念。武大校长侯杰昌教授说,“三创”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教育,但“三创”教育不是三者的简单叠加和松散联合,而是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出现,强调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创教育”理念的提出,得到了校内师生员工的广泛认同,成为武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指针。
  新理念:催生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的教育理念的确立,只有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才能真正体现理论的魅力,才能对教学过程产生强有力的指导。
  自2000年8月新武汉大学组建以来,这所百年老校青春焕发。校领导在改革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三创”教育理念相契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出台了《武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行动计划》。而培养“三创”型人才,作为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被正式写入《行动计划》。
  他们倡导的“实行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创造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办法,犹如百花齐放,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积极性:在人才观方面,变知识蓄积型人才观为“三创”型人才观,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使用最新适用教材,强调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在教学中渗透学术研究的前沿性问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要求广大教师改变讲授法一统天下的局面,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
  武汉大学教务部负责人介绍说,根据培养“三创”型人才的要求,学校重新修订完善了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这一培养方案具有以下特点:拓宽了专业口径,淡化了专业界限,原则上同一级学科内的各专业打通培养;鼓励学生跨学科、跨院系、跨学校选修课程;压缩课内学时,给学生更多的自学空间;扩大选修课的比例,取消指定选修课,要求文科类专业的选修课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40%,理、工、医科类专业的选修课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30%等等。这些改革,都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赞同。
  记者了解到,为把培养“三创”型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武汉大学还开展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外文教材的引进力度、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等多项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设与改革。
  “学盛国斯强”,古老的校歌激励着东湖之滨一代又一代武大师生团结奋进。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武汉大学实施的“三创”教育,将会比她的樱花大道更知名,将会在高校人才培养的田野上,开创出一条充满希望的新道路。
(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新落成的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