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短评

  向周光裕同志学习
  周光裕同志的英勇事迹,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周光裕一生平凡,但他无论在林场劳动、工厂做工,还是下岗自谋职业,都无怨无悔,真诚正直,勤劳朴实,兢兢业业,表现出高尚的敬业精神和道德情操。尤其在与行凶歹徒英勇搏斗时,周光裕临危不惧,舍己救人,他身上凝聚的时代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得到了充分展现和升华。
  细微之处见精神。周光裕在英勇牺牲前,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是只要同他一起工作和生活过的,没有人不为他的精神境界所感动,没有人不为他的道德情怀而敬佩。在工厂,他任劳任怨,连年被评为先进,同事都爱跟他一起工作;在小区,他做好事不留名,邻里都乐意同他打交道;在家庭,他尊老爱幼,是出了名的“模范丈夫”;路见危难,他挺身而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新时期公民道德的赞歌。
  周光裕是在全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从普通公民中涌现出的典型。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全体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我们每一个人,无论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应该向周光裕同志学习,大力实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用实际行动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到实处。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不要让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
  魏民
  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这就是对离开岗位或变动工作岗位的党员职工如何加强教育和管理。有的同志反映,有的地方党员职工不能很好地接转党的组织关系,过正常的组织生活。有的同志不清楚自己应属于哪一级党组织管,很少参加组织生活也无人过问。这种情况虽属个别,但值得注意。
  党员职工离开或变动原工作岗位,但仍是党员,仍需要接受教育、管理和监督,履行党员义务。对出现上述情况的党员,要尽快明确党组织隶属关系,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不允许出现“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上级”的现象。希望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对这个新问题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不仅应做到不让一个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还要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工作,发挥他们的作用,关心他们的生活。这既是对党组织的要求,也是党员职工的心愿。离开或变动工作岗位的党员,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发挥共产党员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个普通公民的道德情怀
——追记南京下岗工人周光裕烈士
本报记者 顾兆农 新华社记者 徐机玲
清明,是思念故人的时节。南京雨花台功德园,苍松翠柏掩映的周光裕烈士墓前,默默地站立着他的妻儿、好友、同事、邻居。前来悼念英雄的人络绎不绝。人们满怀敬意祭奠这位4个多月前与歹徒搏斗英勇献身的下岗工人,深情追忆着这位普通公民平凡人生中的美好道德情操。
  为解救他人危难,周光裕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流尽最后一滴血
  去年11月12日傍晚,一名中年妇女正走在南京火车站附近一条僻静的马路上,突然被3名持刀歹徒抢劫,手机及挎包瞬间被抢走。惊恐万状之中,她大声呼救。这时,骑车路过这里的周光裕闻声立即沿着歹徒逃跑的方向奋力追赶。
  周光裕追上歹徒后,大喝一声:“你们是干什么的,快把东西放下!”他跳下车,一把揪住跑在最后的一名劫匪,用力往下摁住他的头。这时,跑在前面的歹徒返身挥刀向周光裕的大腿刺去,血流如注的周光裕仍不松手,歹徒又丧心病狂地向他的臀部、背部、颈部猛刺数刀,最后一刀穿透肺叶,周光裕倒在了血泊中。
  57岁的周光裕是南京钨钼材料厂工人。牺牲时,他下岗已有5年。周光裕勇斗劫匪的消息传开后,短短一个星期,赶到周光裕家中表示慰问和悼念的人数以千计,许多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主动为其贫寒的家庭捐款达16万元。
  周光裕的事迹引起南京市领导的重视。市委书记李源潮含泪看完周光裕事迹调研报告,动情地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个品德优良的劳动者也可能从工作岗位上下岗,但是,只要他坚持正直做人的原则,坚持真诚劳动的态度,坚持维护正义的勇气,那么他不仅能自立自强,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重,而且能在平凡中体现人格的高尚,在危急中表现出英雄的壮举,从而成为人民和社会赞颂的榜样。”
  2001年12月2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周光裕为革命烈士。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追授周光裕烈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周光裕牺牲后,南京警方在8天之内就将3名犯罪嫌疑人追捕归案。今年4月9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杀害周光裕的主犯死刑,判处其他两名同案犯有期徒刑。
  记者在追寻周光裕烈士生命轨迹的采访中,心灵不断受到震撼。深深感到,物质财富的多少,绝不是人生幸福的唯一标准;社会地位的高低,更不表明一个人道德品格的高尚与卑劣。
  命运并没有给周光裕带来多少鲜花,可是,他却总是以微笑尽着一个公民的责任
  周光裕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农村,5岁时被父母过继给一位同乡。不久,随着当铁路工人的养父母迁至南京浦口区。1961年初中毕业后,周光裕来到江苏省老山林场插场劳动,一干就是15年。
  完全是巧合,记者曾与周光裕在同一个林场当过知青。作为战友,亲历过农活和生活的艰辛。周光裕到林场时才17岁,长得又瘦又小,为了过“劳动关”,他肩膀上的皮磨破了一层又一层。只半个多月的时间,他就能挑50多公斤重的担子了。那时,周光裕在林场每月的收入只有十几元,比当时在城里当工人要低近一半。可他不论是做送奶工、拖拉机手,还是当果林护园人、炊事员,他都尽心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为了保证公共财产不受损失,他曾与偷抢林场水果的人作过坚决的斗争,结果,几次被打伤。
  1976年,周光裕调到南京钨钼材料厂当工人。1996年他下岗了,月收入只有186元。妻子王福琴是公交公司售票员,1998年办了内退,月收入只有434元。这点钱,要安排一家人生活,还要供养两个正在上大学的孩子,可想生活的艰难。王福琴说,生活虽然艰辛,但一家人心情依然很舒坦。因为,作为家庭主心骨的周光裕,从没有对社会、对家人、对朋友抱怨过什么。他依然每天笑眯眯地、精神十足地走出家门,千方百计找自己能做的事,干别人需要他做的活儿。下岗期间,他卖过螺丝、龙虾、猪肉,摆过水果摊,干过空调安装工、送货员和浴室看门人,尽管此时他已是50多岁的人了。
  周光裕从来不对别人说自己家的困难。太平门社委会老主任伍士梅有一次在菜场遇到王福琴,一聊,惊讶地发现周光裕家的生活还没有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线”,于是,她让周光裕来填个“低保”申请表。谁知,周光裕第二天就到社委会表示:“我现在还干得动,‘低保’就不要了,还是帮我找个事做吧。”
  下岗后,周光裕经常回厂里看看。见到厂领导,总是问,“厂里脱困,还有什么新招吗?”“空着的厂房是否可以考虑建一个农贸市场?”周光裕就是这样,面对困难,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想方设法克服它。
  周光裕家住的是一幢老楼,电负荷容量小,到了夏天,经常跳闸。邻居们说,每次跳闸,都是周光裕第一个从7楼奔到1楼,换上保险丝。到居民家上门收取垃圾处理费,经常遭遇讽刺和不解,可是,邻居曹阿菊老大妈每次到周光裕家收垃圾处理费时,周家从来都很“爽快”,尽管他家的经济状况比很多人都困难。
  作为一名普通工人,周光裕一生做的都是“小事”。可是,在他眼里,工作无小事
  20世纪60年代中期,周光裕所在林场修路,出现了哑炮。
  “我来。”周光裕凭着自己的心灵手巧,冒着生命的危险,成功排除了哑炮。后来,又出现过两次哑炮。“我有经验了,还是让我来。”周光裕成了排除哑炮的专家了。
  在林场做送奶工时,按规定,每人每天可以报损1到2瓶奶。在那个短缺经济年代,这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可周光裕送奶3年,硬是没有报损过1瓶牛奶。送奶工需经手一些经济上的往来,但经周光裕过手的钱和奶票,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
  周光裕在钨钼材料厂纯化车间工作期间,3个人分为一班,每个班只配一名男工,女工们总是喜欢和周光裕在一个班。因为,每个班次都要将4桶各重25公斤的钨酸搬上离地面1.2米的搅拌口,如果跟周光裕一个班,这些重活就都是周光裕的事情了。因为液氨呛人,有人就将整桶的钨酸倒下去,而周光裕总是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一勺一勺地将钨酸舀到气味呛人的液氨中去。
  钨钼材料厂的老厂长王展辉至今记着一件事:计划经济年代,上级来人到厂里检查工作,在厂里用餐,按规定,厂长需自交餐费和粮票,王老说,餐费当时就交了,可粮票有时身上没带。之后,当时在食堂工作的周光裕,总是找到厂长或通过办公室,向厂长追讨欠交的粮票。
  下岗后,周光裕在农贸市场卖过猪肉。哪些肉是昨日的,哪些肉是当天的,他会主动告诉顾客。结果,大家都愿意找他买猪肉。
  周光裕在私营企业南京金鼎成公司打工时,负责送货、收款,直至他突然牺牲,没有一笔未收回的货款。做汽车车辆管理员,他很快将20多辆车一一建立起“档案”,明显降低了车辆的维修费用等;做餐厅经理,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有时为买几瓶酱油、几包味精,他也要骑车跑上十几里的路,到批发市场去购买;当送货员,城里的大街小巷,大小食品批发市场,都能看到周光裕“跑”来的业务订单,尽管他并没有因此多拿公司一分报酬。
  对周光裕来说,生活永远都是美好的
  周光裕手巧,心善,无我。
今年春节,周光裕一大家人没再像往年那样,18口人一起聚集在周光裕的岳母家吃团圆饭。因为,那样他们无法不触景伤情。以往每年这个时候,总是周光裕在厨房主厨,总是他让大家先吃。之后,在大家的一再催促下,周光裕总是说,还有两个菜,你们先吃,我马上就来。每年春节,周光裕总是要包很多花色的包子,骑车送到丈母娘家,然后,再给妻子的4个弟妹一家准备一大包。
  “自从姐夫和姐姐结婚后,姐夫对我父母,‘爸爸、妈妈’叫得一声比一声响,让我们心里热乎乎的,也很惭愧。因为,我们也为人婿,对自己的岳父母,却没有像姐夫这样‘爽’。”周光裕的内弟这样说。周光裕的岳母得知女婿牺牲,当场就昏倒在地。见到前来吊唁的周光裕夫妇的结婚介绍人,她一把抱住他,哭着说,“感谢你为我女儿介绍了一个好人。”她常感慨:“光裕比自己的3个亲儿子还要亲!”
  前些年,为了照顾养父,周光裕设法把养父原10多平方米的房子和自己20多平方米的房子,换成为现在这一套住房。虽然自己上班的路更远了,但是,对养父的照料却方便了。周光裕养父长期瘫痪,他一直为其擦身、端尿,直到老人去世。
  王福琴说,家里没有电扇时,天热了,周光裕会给自己扇扇子;天冷了,周光裕则给自己灌暖壶;旧窗帘不用了,老周把它改成女儿的罩衣;家里的家具都是周光裕打的;除了打毛衣不会,周光裕几乎揽下了家里的全部家务活。上大学的儿子周凌云至今难忘,那次在餐馆打工至深夜,刚出门,就看见父亲推着自行车在漫天飞雪中等着接他回家。
  对自己,老周却省吃俭用,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40元一件的夹克衫,是王福琴在大市场转了3个多小时,咬咬牙给老周买的。老周说,这么好的衣服,留着过年再穿吧。别看老周没有什么像样的衣服,但是,老周走出去,从来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看上去根本不像57岁的人,更不像一个生活面临困难的人。
  老周是个热心人。不管是家人还是外人,只要找到老周帮忙,他从来没有拒绝过。看到楼下邻居曹阿菊大妈的洗衣板快磨平了,周光裕主动对曹大妈说,您找一块木板,我来帮你重做一块洗衣板。曹大妈后来没有找到木板给周光裕,但是,这话至今让曹大妈心里暖洋洋的。
  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在周光裕身上,集中体现着正直真诚、勤劳朴实、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体现着自强创业、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的时代精神。
  周光裕牺牲了,但是,周光裕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


第1版(要闻)
专栏:

  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
  ——在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的演讲
  (2002年4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有机会同在座的新朋老友见面,并就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个主题交流看法,感到十分高兴。
  7年前,我到贵国访问时,曾应邀到你们这个协会来做过演讲。那时,大家就已在十分关切地讨论一个重大课题,即人类在21世纪中将面临怎样的状况,将如何安排自己的命运。我在那次演讲中提到,怎样使新世纪成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世纪,是一个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充满希望的21世纪,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正面临新的进步,但未来的不确定性仍然是各国人民的关注点。今天,我愿意着重就这个问题再谈谈我的看法。
  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也经历了冷战对峙的磨难,付出了巨大代价。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促进共同发展,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发展,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各国的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创造生活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的发展并不平衡,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由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问题引发的争端和冲突此起彼伏,恐怖主义、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标志着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后最为深刻的变化,需要各国人民冷静思考、认真应对。
  进入新世纪,人类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是摆在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们认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的意愿,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政府和人民应该在以下方面共同作出努力。
  ——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意愿与利益。这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致力于建立一个多极世界,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与利益,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多极化并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世界各种力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协调和对话,不搞对抗,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凝聚各国人民的力量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历史已反复证明,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解决,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合作应对。任何一个国家和一种力量,都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来独自完成这个任务。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作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保证各国和睦相处、相互尊重。
  各国人民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各种文明相互交流和借鉴,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该而且可以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一个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世界,只能是一个各种文明相互交汇、相互借鉴,所有国家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充满活力而又绚丽多彩的世界。
  ——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客观趋势,有利于促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社会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不容忽视的是,在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获益甚少,有的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趋利避害,实现共赢共存,使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世界经济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以缩小南北差距,防止“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现象继续发展。这不仅是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要求。
  ——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各国在安全上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共同点在增多,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实现其安全目标。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安全挑战,实现普遍和持久的安全。各国应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从根本上减少不安全因素,维护全球战略平衡和稳定。
  “9·11”恐怖袭击事件,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共同谴责。这一事件的发生再次表明,恐怖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不移地谴责和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和磋商,开展合作,共同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打击恐怖主义要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充分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的作用,一切行动应有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的长远利益。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或宗教混为一谈。不能对打击恐怖主义采取双重标准。不能借反恐怖主义推行影响世界和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别的政治意图。无论恐怖主义发生在何时何地、针对何人、以何种方式出现,国际社会都应共同努力,坚决予以谴责和打击。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古训,反映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渴望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良好愿望和深厚文化底蕴。近代以后,在外来殖民和列强势力的侵略下,中国曾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饱经战乱和穷困之苦。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才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终于得以在和平的环境中建设自己的国家。中国人民从自己的悲惨遭遇中深刻体会到,和平是十分珍贵的,和平是中国发展繁荣最根本的前提。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将始终不渝地维护世界和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事实向世人昭示,中国始终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早就提出相互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恪守不参加军事集团、不谋求势力范围、永远不称霸等庄严承诺,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伟大的历史变革,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日之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民主法制的建设在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进入新世纪,中国人民将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一切发展机遇,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建设一个争取对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中国有12亿多人口,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努力。集中精力搞好现代化建设,是中国今后长期的根本任务。中国需要一个持久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需要同世界各国进行友好交流与合作。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前进。
实现21世纪的和平与发展,欧洲可以而且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欧洲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联合体。中国一贯支持欧洲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中欧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年来,中欧合作内容日益充实,各个级别的政治对话和磋商取得积极成果,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共同点不断增加,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的交往进一步深入。我们对中欧关系的发展感到满意。
展望未来,中欧关系发展前景广阔,双方加强友好合作条件有利。中国和欧洲国家同是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国正在致力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西欧正在努力推进一体化建设,这为双方加强友好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推动。中国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西欧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双方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和西欧都有自己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都曾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双方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领域也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中国与欧洲国家走过了不同的历史进程,相互之间在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看法,这并不奇怪。只要双方按照相互尊重、平等对待、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积极开展政治对话,就可以增进了解、减少分歧、增加信任、扩大共识,寻求共同利益的交汇点,从而使双方的平等互利合作在新世纪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和德国虽然相距遥远,但早在700年前就开始交往。400年前就开始进行通商和文化交流,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1972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揭开了中德关系新的一页。今年是中德两国建交30周年。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德建交以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发展的速度、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两国高层互访频繁,领导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接触,政府各部门建立了多层次的协调与合作机制。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德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德国作为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进一步增强。两国文化、教育、科技、环保、司法等领域的交流日趋活跃,已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交流的格局。两国互谅互信,在彼此关切的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中德关系建立了广泛而牢固的基础,中德友好深入人心,中德合作前景广阔。
德国人民是伟大、勤劳、智慧的人民,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国家建设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业绩,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十分重视德国在欧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把德国视为自己在欧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德国也把中国置于其亚洲政策的核心地位。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德两国进一步加强磋商、交流与合作,不仅将造福于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让我们两国人民携起手来,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新华社柏林4月10日电)(附图片)
4月10日,正在德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题为《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的演讲。
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出席劳总统欢迎晚宴
宾主盛赞中德友谊,表示将在新世纪进一步加强双边友好合作关系
本报柏林四月九日电 记者张静宇报道: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九日晚在总统府为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举行晚宴,热烈欢迎江主席再次访问德国。宾主在宴会上盛赞中德两国友谊,表示将在新世纪进一步加强双边友好合作关系。
劳总统首先在宴会上致辞。他在简要回顾了德中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后指出,德中双方高度尊重彼此之间在文化、科学和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今天,德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一个在社会和经济领域中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国家。去年许多国家的国民经济陷入了衰退,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又有了可观的增长。因此,中国成为世界上外国企业直接投资的第二个重要国家,是不足为奇的。
劳总统说,中国和德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只有进一步加强联合国所起的作用,才能完成我们面临的任务。他非常高兴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与德国持有相同的立场。他表示,非常欢迎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从一开始就在打击恐怖主义中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
江泽民主席在随后发表的讲话中感谢劳总统的邀请。他说,中国和德国虽然地理上相距遥远,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把我们相连。中华民族和德意志民族都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德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往来可追溯到十四世纪,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两国人民彼此怀有友好的感情。中国一直支持德国的统一,德国也始终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江泽民表示,今年我们两国将共同庆祝建交三十周年。中国有句话叫“三十而立”,这也同样适用于中德关系。一九七二年的十月十一日,中德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翻开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三十年来,两国关系全面发展,各领域的合作硕果累累。两国关系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德友好深入人心,两国合作基础牢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德两国都是在各自地区和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全面加强两国在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也是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江泽民说,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多极化和全球化继续发展。但“九·一一”事件的发生表明,世界还很不太平,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恐怖主义等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国际社会既面临着机遇,也遇到新的挑战。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全球性的,解决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广泛参与,需要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需要联合国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我们认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不同文明和社会制度可以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中德两国在当前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共同的看法和广泛的利益,我们愿同德国一道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共同发展,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共同努力。谈到中国国内情况,江泽民说,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政局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世界经济明显放慢的情况下,去年中国经济仍保持了百分之七点三的增长率。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参与世界经济合作,这将为中德两国经贸科技合作提供更加广阔的领域和机遇。让我们一起努力,抓住机遇,共同开创中德两国关系的美好未来。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德国外交政策协会
江主席发表演讲
  阐述新世纪和平与发展问题
  本报柏林4月10日电 记者张静宇报道:正在德国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下榻的饭店向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了题为《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的演讲(全文另发),从推动世界多极化、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以及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等五个方面,对新世纪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做了详尽的阐述。
  在演讲的后半部分,江主席介绍了中国的国内情况以及对促进中欧、中德关系发展的看法。演讲受到数百名听众的热烈欢迎。
  发表演讲后,江主席回答了与会者就联合国改革、中美关系和中国的亚洲政策等提出的问题。
演讲开始前,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主席、德国前外长根舍致欢迎辞。他说,德中建交30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非常好,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德国历届政府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这是发展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德国政府十分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希望中国为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发挥更大的作用。
江泽民演讲结束后,德国联邦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克罗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与会者热烈的掌声表明,大家怀着极大的兴趣听了江主席的演讲。德中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历届德国政府和议会都十分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
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会员等380多人出席了演讲会。演讲会前,江泽民会见了根舍和德国企业界代表。江泽民在会见时说,中德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有着许多共同的看法和利益,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磋商与合作,共同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根舍表示,历届德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加强对华合作,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德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世界多极化。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新闻简报
深圳纳米材料应用获突破
四月八日,由中国工程院材料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深圳市雷地公司的“纳米金刚石膜自清洁玻璃”科研成果进行了鉴定。专家认为,该技术是纳米材料应用方面的重要突破,国内外目前尚无同类产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胡谋)
台湾高科技园区落户海门
江苏海门台湾高科技园区十日举行奠基仪式。该园区位于海门经济开发区内,一期占地二千二百亩,计划吸引台商投资一亿美元,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环保产业,并将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交通便捷、信息畅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园区。(徐爱民 丁玎)
第三届昆明国际旅游节开幕
由国家旅游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十日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开幕。本届旅游节以“云南民俗民间艺术游”为主题,突出云南多民族的文化风情和地方特色。(张帆)
第六届东西部贸洽会落幕
为期五天的第六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十日在西安落下帷幕。本届贸洽会共签订国内横向联合项目合同八百三十一个,总投资额三百五十七点三四亿元;利用外资项目合同八十八个,总投资额九点九六亿美元。(郑少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