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两会扫描)
专栏:两会剪影

  王玉柱委员(中)认为,加入WTO,农业结构调整任务重大,只有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才能与国外产品竞争。
  本报记者徐烨摄


第8版(两会扫描)
专栏:

  三八节”的花儿“
本报记者胡果
  3月8日一大早,记者匆匆赶往贵州团驻地。大厅里,红艳艳的杜鹃温馨扑面。步入餐厅准备吃早餐时,女代表们又有一份惊喜——服务员含笑送上一枝玫瑰。
  会议间隙,是找代表“挖”新闻的好时机。今天采访的几位都是女性。
  姚琼代表快人快语:“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素质关系到西部的明天,特别需要关注!”几年来,她四处疾呼、奔波———春蕾女童学校建起来了,西部母亲水窖修起来了,种养培训班、卫生常识班接连开办……杨琼代表站在我面前,伸出双手。十几年前,她来到苗寨,翻山越岭,用这双手牵着一个个苗家孩子走进学堂;深山静夜如豆的油灯下,这双手备完课又开始织布绣花,赶集时再换回些学生们的书本费。10多年过去,山里娃上了县城高中、进了省艺校、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在3月8日这个全世界妇女共同的节日里,肩负重任的代表们又开始了认真热烈的审议。工作着是美丽的。当这种辛劳与国计民生紧紧相连,又多了一份别样的光彩。


第8版(两会扫描)
专栏:

  大力发展南方绵羊养殖
  本报记者陈沸宇
  “我国已步入毛纺大国,但我国现在2/3的羊毛需进口。加入WTO后,羊毛需求有增无减,每年要花去数十亿美元外汇。改变这种现状迫在眉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代表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就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南方绵羊养殖业。
  刘守仁说,1999年我国绵羊存栏量达1.3亿头,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东北等北方省区,现在还不能说北方绵羊生产已达极限,但从自然资源存量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要在短期内实现跨越性增长难度很大。他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畜牧科研工作者自1987年起开始实施的“北羊南移”结果表明,北方绵羊能够很好地在南方生长。
  刘守仁代表说,据统计,南方
  12省区面积在300亩以上的成片山区草地有9.7亿亩,相当于5个新西兰的草地面积,因此,将北方绵羊向南作一次战略性转移,意义十分重大。他说,只要工作得力,5至10年内,优质细毛羊完全可以在南方形成规模生产,从而形成我国羊毛生产的新基地。


第8版(两会扫描)
专栏:

  结构调整不能一刀切
本报记者陈一鸣
在河南这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农业始终是一个涉及地域最广、牵涉人口最多的话题,河南团代表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对农业问题格外关注。
“总理报告中用了那么大的篇幅谈农业和农民增收问题,很鼓舞人。”河南省林州市姚村镇史家河村党委书记王发水代表高兴地说。“调整产业结构一定要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农村各地的资源结构不一样,不能搞一刀切。”
郭自安代表来自临颍县龙堂村。他认为,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多予,就是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少取,就是要稳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放活,就是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把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必须从实际出发,科技推广是一个方面,研究市场变化也是一个方面。”长期担任乡党委书记的马玛瑙代表,对农村工作有切身感受。她说,政府部门不仅要从政策、科技、资金等方面给农民以大力支持,而且还要在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多做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8版(两会扫描)
专栏:

  既“特”又“深”为上策
本报记者盛若蔚崔佳
“在电视里看到橘农们守着一堆堆卖不出去的柑橘哭,心里很不是滋味。”提起特色农业的发展,重庆团甘宇平代表有些忧虑。
据了解,重庆市近年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不少地方种起了柑橘,如今每年产量已达60多万吨。可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鲜柑橘丰收,市场行情却看跌,柑橘积压,橘农叫苦不迭。
“这是吃了产品没有深加工的亏,一斤鲜柑橘才几角,可一斤果汁可是十几元!”刘志忠代表说得恳切,“作为柑橘种植大国,我国每年出口的柑橘95%是原始产品,而同为柑橘种植大国的美国、巴西,出口的柑橘90%是经过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
彭复生代表说:“不光是柑橘,黄桃、猕猴桃等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思路没错,可仅仅停留在初级产品输出阶段,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效果很有限,既‘特’又‘深’方为上。”
刘志忠补充说:“令人高兴的是,这种局面已经有了一定改观,忠县与世界500强企业法国威望迪公司合作实施的三峡柑橘产业化项目,将年产20万吨原料果和10万吨果汁,可带动15万农民脱贫致富。”


第8版(两会扫描)
专栏:

  培育新型市场主体
本报记者武卫政
河北省衡水市市长李俊渠代表谈到农业结构调整时对记者说,在新形势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市场主体。
一个产业如何体现特和强?李俊渠认为,首先要创新机制,包括真正打破区域分割和行业所有制的界限,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龙头企业、合作服务组织和业主真正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等。第二要推进科技创新,其核心是把产业发展的支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包括统筹规划、全面推进一个地区的农科教、产学研、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围绕增强特色产业的开发创新能力,支持和引导优势骨干企业广泛开展与对口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经济技术合作等等;积极培育自有人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切实增强“品牌兴农”、“名牌兴企”意识。第三要注重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包括积极推广公司加农户的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联合起来,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之路;还要探索适合于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和产业组织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各利益主体参与和搞活经济的积极性。


第8版(两会扫描)
专栏:

  大做“水”文章
——访中共聊城市委书记郭兆信代表
本报记者宋光茂
“天下不敢小聊城,聊城是古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现代化新城。”谈起聊城,中共聊城市委书记郭兆信代表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聊城被誉为江北第一水城,京杭运河绕城而过,城区内湖河水域13平方公里,占建成区的1/3。聊城现有古迹、遗存400多处。但就是这样一个有着独特城市资源的地方,聊城的经济水平曾在山东省垫底。近些年来,聊城市开始发挥资源优势,大做“水”文章,建成了江北第一水城。在本来并不发达的鲁西平原上,一座现代化新城崛起了。聊城的经济状况也随之跃上了一个大台阶,挤入山东省的第二方阵。
郭兆信说,“江北水城”的新形象,为聊城的招商引资和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亮点。去年,聊城赴香港招商引资,与外商签订了数十个与水有关的建设项目合同。还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和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国成功举办招商会,合同利用外资6亿多美元。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聊城实现旅游收入1.33亿元,比上年增长621%。
郭兆信还透露,今年4、5月份,聊城将以“品名城历史神韵,展水城文化风采”为主题,举办“2002中国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届时,将在东昌湖滨举办大型演出和各种赛事。


第8版(两会扫描)
专栏:

  深层次开发旅游资源
——访中共平顶山市委书记田承忠代表
本报记者陈一鸣
“总理的报告提到鼓励居民扩大旅游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我们欢迎海内外游客到平顶山旅游观光。”中共平顶山市委书记田承忠代表兴奋地对记者说。
“提起平顶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煤炭工业,其实平顶山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田承忠侃侃而谈。近年来,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平顶山市投入近亿元用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石人山、鲁山三汤温泉、三苏坟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初具规模。
为开发旅游市场,平顶山市旅游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推广和宣传活动,如召开北京、上海、武汉、菏泽等地旅游产品推介会。此外,还举行了多个各具特色的大型活动,如世界叶氏联谊会、重建刘累祠奠基仪式、摩托车登山赛等。
田承忠介绍说,为给游客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平顶山市去年进行了旅游景区专项治理整顿,查处了非法经营单位,规范了市场行为,有效地维护了游客的合法权益。2001年,平顶山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12.58%和12.03%。


第8版(两会扫描)
专栏:采编手记

  年年有创新
孟扬
“年年有创新”,这是人们对九届政协的评价,也是对委员们工作的褒奖。为何有创新?采访中,一种印象渐渐深刻起来:
一是关注全局,思路宽了。
  委员们更加注重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思考问题、提出建议。很多提案所反映的既是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又是国家政策落实中的着力点,有很强的针对性,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是调查研究更扎实了。委员提案的数量、质量以及提出提案的委员人数,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委员们说,这是广积厚发,是全国政协提出加大调查研究力度的结果。深入调研是联系群众、了解实情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入思考的必要基础,这使委员们的建议更具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学习的观念强化了。听委员发言,新名词多了;看委员的提案,专业性强了。无论是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还是实践经验丰富的基层委员,都提到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他们说,新事物、新技术、新观念不断涌现,不加强学习,不提高自身素质,当不好委员,又何谈“人才库”、“智囊团”!


第8版(两会扫描)
专栏:

  实施人才政策要更新观念
——访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长付志方代表
本报记者武卫政
“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要加快培养和选拔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需要的各类人才,这一要求更增强了我们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付志方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河北省委、省政府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但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依然存在。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为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付志方说,实施人才战略,首先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人才“柔性引进”和引才引智并重的观念,树立人才数量、素质、结构、布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其次,要结合当地实际,挖掘人才开发的潜力。第三,要全面实施继续教育工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切实抓好人才后续培养和终身教育。我们将对优秀人才在出国进修、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第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人才的收入分配、价值评价、合理流动、择优选拔机制。


第8版(两会扫描)
专栏:

 政风建设关键是依法行政
本报记者刘裕国
中共宜宾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葛燎原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行政机关作风建设的关键是依法行政。”
葛燎原说,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国家处于法制十分薄弱的状态。在一些行政机关,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的现象比较普遍。依法行政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是法制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共同要求,也是机关作风建设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法制意识逐步强化,依法行政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关于依法行政的作用,葛燎原说:“一是要强化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避免有些干部以管理者自居,高高在上;二是要提高机关行政和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避免‘暗箱操作’”。


第8版(两会扫描)
专栏:会内会外

  乡村关注“两会”
本报记者蔡小伟
“今天的报纸到了,快去村里拿!”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这几天特别关注报纸和电视上的新闻。一到傍晚,村民们不约而同聚在一起,谈论起“两会”。村党支部书记严德刚组织一些老党员上门给村民们读报。严德刚说:“总理的报告为我们农民致富指出了具体的途径和办法。小岗村要借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契机,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目前,全村300多户农民已经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葡萄、无公害蔬菜、玫瑰花等长势良好,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
在肥西县三河镇的小集镇,凡有电视机的小商店,这几天顾客特别多。许多来集镇做买卖的农民围着电视全神贯注。当总理在报告中提到要清理、取消不合理的限制和乱收费,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提供方便时,农民群众热烈鼓掌。三河镇党委书记孙明权说,总理的报告道出了三河镇农民的心里话。
在大别山地区的霍山县太阳乡、大化坪镇和白莲岩乡,交通和信息相对闭塞,当地政府和农民正多方筹资,为尽早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而努力。他们从报纸上看了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得知国家要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决心把这一目标提前完成。


第8版(两会扫描)
专栏:心语传递

  以医德为突破口改变医疗作风
徐壮志赵川东
穿上庄严的大校军服,贾丹兵代表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一位曾获20项各类科技进步奖和拥有8本专著的药学专家。
作为解放军211医院的院长,贾丹兵对如何改变医疗作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非常关注。
“改变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要以医德为突破口,改变医疗作风,强化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一个单位、一个行业,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最终是不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她为医疗行业开了这样一张药方。
贾丹兵说:“我们坚持要求员工遵守军人规范,弘扬雷锋精神,坚持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在医院的门诊手册上,我们作了5项承诺:不吃请,不收红包,不搭车开药,不向外面介绍病人,奖励举报人并严惩违反医院规定的医护人员。”
为方便患者,211医院把挂号、收费、病历等病人经常要跑的部门都设在一楼。同时,成立了临床服务中心,免费接送病人,提供各种服务。在她的倡导下,211医院设立了由“学雷锋标兵”组成的导医队伍,为病人提供咨询和帮助。5年来,211医院培养出一支具备良好医德的医护人员队伍,创造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8版(两会扫描)
专栏:两会剪影

  节日和生日
图①:3月8日,港澳女委员在北京贵宾楼饭店欢聚一堂,庆贺“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图为李东海委员等向女委员祝贺。
本报记者李石营摄
图②:“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著名作家陈祖芬委员感到双重的开心:一是21世纪饭店为在3月份出生的政协委员集体过生日,而她是其中唯一的女委员;二是最近她在北京市政协提出的“在东四和西四街口,各造两个高大牌楼”的提案被采纳了。本报记者温红彦摄
图③:3月8日晚上,山东代表团向会议期间过生日的13名代表表示祝贺。本报记者宋光茂摄


第8版(两会扫描)
专栏:

  让农民多得实惠
本报记者罗春华
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政府应成为服务的主体。湖北宜昌市委书记孙志刚代表从另一个角度向记者谈起了“三农问题”。
他说,农民是生产经营主体,政府是为农民服务主体。在一些地方,这个位置却被颠倒了。农民种什么,种多少,常常是地方政府说了算。动辄“万亩瓜”、“万亩菜”,今年栽桑,明年种柑,花样年年翻新。可是市场上需要什么,种什么最赚钱,农民不知道,问干部,干部也不知道。许多农民别人种啥我种啥,结果往往是“别人种啥啥赚钱”,“自己种啥啥亏本”。农民的口袋不仅没有鼓起来,反倒瘪了下去。
孙志刚说,怎样指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民少担风险多得实惠,这是一个新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