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3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热点评述

  学术打假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王莹
如今,假冒伪劣产品对社会的危害早已尽人皆知,商界打假也日益深入。但令人忧虑的是,学术界的“假货”泛滥却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
  某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小王有个“神秘”师兄。小王除了报到那天见过他一次,再也没看他在学校露过面,也未见他来听过课。然而,署有该师兄大名的学术论文却在各学术杂志上频频发表,一年中竟有十几篇。个中缘由倒也简单:该师兄是某大公司负责人,能为学校拉来项目。项目就意味着钱。于是,他简直就是被学校“请”来读博士的,并担当着项目负责人,试有人代考,课有人代上,论文有人代写。博士毕业论文答辩之际,鉴于此人的特殊身份,各位评委心照不宣,高抬贵手,一个在世人眼里仍颇为神圣的“博士”就如此诞生了。
  小王等人对此感到非常无奈。想想自己的博士读下来堪称呕心沥血,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写论文,成果却远不如不上课的师兄辉煌,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像小王的师兄这样的博士现在有很多”,某高校有关负责人谈及此类事情也很无奈:“这样的博士你可以说他在学术水平上不够货真价实,但是他们却可以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有些领导干部来读博士,学校的很多事情都好办,还可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这种现象在全国很多高校都是存在的。”
  此类“注水博士”不过是当今学术造假的“冰山一角”,学术界假货充斥可谓形形色色,诸如:托人情、拉关系或是花钱雇人写文章、买论文,借此当上“硕导”、“博导”;并非搞学术研究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力或金钱,当上名牌大学的兼职教授、顾问,以此捞取更大的社会资本;购买假文凭以谋利;少数归国学人,利用国内对国外教育制度知之不多的弱点大行其骗……所有这些,都令本该是一片净土的学术界弥漫着污浊之气。
  同是造假,学术造假的危害要远大于商界造假。如果任凭学术造假大行其道,使一些通过造假而获利的人得不到应有的谴责与惩罚,必然造成正当求学者的心理不平衡,很可能导致更多的人不甘于踏踏实实地学习与从事学术研究,而是想通过造假走捷径。人才库中“注水博士”、“注水硕士”鱼目混珠,人才的质量如何保证?那些本身就是通过造假手段当上“博导”、“硕导”的人,又如何能担当起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任?学术造假风若不及时有效地制止,不仅会危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实施,甚至会影响到几代人的学术发展与创新,这将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恶性循环。
  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学术造假呢?我国古代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说,“学而优则仕”一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传统理念。虽然舆论也在不断地呼吁“文凭不等于水平”,但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选拔机制却一直没能完全走出“文凭等于水平”的误区。走进形形色色的人才招聘会,各单位的录用标准往往在学历上有着严格限制。一个人,不管实际工作能力有多强,只要没有相应学历,就会在竞争的第一关被淘汰。不少单位的职称评定,也与学历水平及论文发表数量严格挂钩。于是,为求职或评职称,有些人就想方设法去读文凭甚至买假文凭充数,也有人采用请客送礼等方式在别人的论文上署名,有的甚至公开剽窃。与此同时,片面追求论文数量的浮虚之风也在学术界蔓延。
  学术造假危害如此严重,如何才能有效防范?国家教育部社政司科研处处长、法学博士张保生认为:加强制度建设是学术规范的根本。从防范的角度说,必须及时有效地杜绝管理上的漏洞,健全学术评审制度,将其纳入法治轨道,克服专家评审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学术机构要健全招生与毕业审查制度,杜绝为谋经济利益而出卖学术尊严的不良行为。其次,要展开广泛而公开的学术批评,建立学术监督机制,学者们在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的同时,也要积极同各种学术造假做斗争,全社会更要对“学术造假”形成“人人喊打”的局面,如此才能使“不学而有术”者无处藏身。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信息反馈

  山东夏津县交通局
整顿站风提高服务水平
你报今年1月6日社会观察版刊登题为《山东夏津汽车站012号售票员服务态度蛮横公然打骂旅客》一文后,县政府和市交通局领导均作了批示,县交通局经调查认为,投稿人初瑞成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012号售票员理应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让旅客跑来跑去换零钱是不对的,旅客对找回的5元纸币提出质疑,售票员不但不予验证或更换,反而粗暴对待旅客更是不对的。这说明我们在管理制度、队伍素质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为挽回影响,纠正错误,树立正气,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责令012号售票员停职检查。该同志已深刻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及其危害,悔过态度很好。
  县交通局长、汽车站长专程到山东高唐县初瑞成家登门赔礼道歉,虚心接受批评。
  确定12月10日为车站“教训日”,并集中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站风整顿,重塑夏津汽车站“窗口”形象。
  山东夏津县交通局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信息反馈

  湖北安陆市勃畈中学
资金到位学生宿舍在建
你报2001年12月20日刊登反映湖北安陆市勃畈中学学生所住危房长期得不到治理的来信后,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勃畈中学新学生宿舍已在兴建。
  勃畈中学是一所山区农村中学,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教育经费投入明显滞后。学生宿舍大多是六七十年代的旧房、危房。校方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却无能为力。来信见报后,当地反响强烈。市政府就此召开专门会议,并多方筹措资金,下决心拆除危房,重建学生宿舍楼。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新宿舍于1月20日正式开工。目前,学生宿舍楼正在紧张施工中,下半年可望竣工并投入使用。
  湖北安陆市程晓毅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记者调查

  无轨电车以其尾气零排放、无污染、低噪音及使用清洁、廉价能源的优势,被誉为“绿色交通”。然而,正当国际上兴起“电车复兴”热之时,我国无轨电车业却日渐衰落、萎缩,无轨电车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抉择——
  无轨电车驶向何处?
  本报记者刘莉荔
  无轨电车在我国运营近半个世纪,1989年已发展到26个城市,有4794辆在运营,每年载客30亿人次。那时,占公交车总量6.7%的无轨电车承担了11%的客运量。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无轨电车却遭遇冷落,一些城市相继实施“电改汽工程”,缩减电车规模,有的则干脆将线网拆除了,无轨电车在天津、沈阳、南京、成都、福州等城市相继退出公交舞台。作为“绿色交通”的一种重要交通方式,无轨电车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抉择。那么,无轨电车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城市公交:“绿色”无轨电车不可或缺
  无轨电车的运营与发展在我国之所以出现萎缩、停滞趋势,主要是由于其线网会造成“视觉污染”,影响城市景观;旧式无轨电车机动性差,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加之当时电价高于油价,电车运营成本高,亏损大。因此,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公共交通的迅猛发展,一些城市的公交汽车获得了飞速增长,无轨电车却成了被淘汰的对象。目前,全国尚有无轨电车运营的城市已由10年前的26个减少到18个,车辆减少了30%,客运量减少了46%,占公交车的比重由7.1%减至1.5%。
  据了解,我国为发展城市无轨电车投入了大量资金,如果按每公里造价300万元计算,每个城市的投入都在亿元以上。武汉市电车公司负责人讲,如果把武汉市无轨电车全部拆除,将会造成1.5亿元的损失。无轨电车自身的确存在着需要布设线网和机动性较差等弱点,但通过技术更新和线网改造,无轨电车现已完全改变了原貌,克服了以往差、乱、故障高的弊病,取而代之的高效、节能的新型辅源无轨电车,基本解决了机动性差、爱掉“辫子”的问题。由于采用了精美优质电杆和整齐、简明的线网,无轨电车与城市景观较好地协调一致了。
  从发展绿色交通,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角度看,无轨电车使用的是清洁、廉价的电能源,尾气零排放,无污染,低噪音,有显著的环保效应。资料显示,每辆汽车的年排污量高达4吨以上,主要是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对人体十分有害的物质。而无轨电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等四项主要污染指标几乎为零,如果将广州市现有的300多辆无轨电车换成汽车,广州市民每年仅一氧化碳就要“享受”近800吨。
  另外,我国水电资源丰富。水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我国发展电气化产业的有力保障。如今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电力成本相对低廉,一辆汽车用汽油跑1公里约需0.95元,而用电只需0.45元。因此,发展以电为能源的经济型无轨电车,既能合理利用能源,节约不可再生的油气资源,又对环保有利。
  电车回归:现代化城市的重新选择
  21世纪是生态环境的时代。寻求持久有序的发展和进步是人类永恒的目标,而发展绿色交通正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世界范围来看,电车的发展经历了一段建设——拆除——重建的曲折过程后,又将六七十年代逐步减少甚至取消的无轨电车重新请回城市,出现“电车回归”热。在莫斯科、旧金山、米兰、温哥华等欧美许多著名城市,无轨电车成了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如有无轨电车王国之称的俄罗斯,全国电车共有8万辆之多,美国如今已恢复了六七十年代淘汰的电车,日本广岛明确提出“电车优先”。
  2000年6月,由台湾中华运输学会主办,建设部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等部门协办的“绿色交通行动计划”在我国正式启动,武汉、长春、厦门、西安等被选为示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开始重新评价和认识无轨电车,带头加大无轨电车的投资和建设力度。如武汉市2000年增加了33辆无轨电车,2001年又投入1500万元用于电车更新和改造,并增加了51辆新车。另外,该市还计划在“十五”期间,发展电车线路50公里,新增电车200辆。1999年,广州市政府投入7000万元,发展无轨电车。同年,北京市政府投放新型高档辅源电车50辆,在王府井大街开辟无轨电车专用道。1997年洛阳市投入1300万元,改造线路,新增45辆无轨电车,无轨电车已占公交车辆总数的20%。1996年拆除无轨电车的南京市,正计划复建。
城市交通:应有规划地发展无轨电车
  全国政协委员、两院院士李德仁,建设部城市交通处负责人兰荣,中国城市公交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奎福等环境与交通专家认为,交通运输系统对于维持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控制生态环境污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轨电车最大的优点就是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世界许多大城市的交通主要是以有轨、无轨电车为主,根据我国现状,无轨电车应该有它的立足之地,不但不能取消,而且应该有计划地发展,明确其在城市公交中应有的地位。在当前环保形势严峻及世界石油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须改变交通工具结构,无轨电车应成为城市绿色公交的首选。
  有关专家建议,城建和环保部门对于已有电车的城市用汽车代替无轨电车的做法,要按照节约能源、有利于环境的原则,除按《城市规划法》和《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严格审查外,还应通过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避免重蹈国外“建设——拆除——再建设”的覆辙,走先污染再治理的弯路。各级政府要着眼于未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把发展包括无轨电车在内的环保型公交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发展无污染公交,确保实现“绿色交通”目标。政府在制定城市交通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时,对于无轨电车的建设和发展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以推动无轨电车的复兴。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观察与思考

  给孩子补劳动课
  一位小学教师对本校三至六年级的市内学生参与校外劳动的情况做了个调查,结果表明,在家庭和社会上参加过劳动的不足30%。
  我也常听人说,眼下城里不少孩子什么活都不干,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成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少爷、小姐。同事和朋友还列举了孩子不劳动的一些事实:一不学洗衣。男孩子的鞋袜脏了,女孩子的内衣脏了,都扔给父母洗。二不学做饭。男孩子对煮饭、炒菜从来不瞅不看,女孩子也不过是家里来了客人时帮着打打下手。三不学洒扫。地板脏了不会拖,饭桌脏了不知擦。放学做完作业,大都看电视、玩游戏机。
  俗话说:“越吃越馋,越呆越懒。”孩子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长大往往好逸恶劳。不知做父母的想过孩子的将来没有?
  依我看,孩子不爱劳动,责任恐怕在家长,是父母对孩子过于娇惯溺爱所致。北方有句谚语:“娇啥有啥,惯啥有啥。”这话一点也不假。有些父母舍不得让孩子劳动,据说是怕影响学习。还有个别父母怕把孩子累坏了。殊不知,劳动也是一种能力,一种生存本领。在孩子成长阶段,家长应教育和引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
  我曾读过关于刘少奇同志生平的书。作为国家主席的少奇同志,时刻不忘教育孩子参加体力劳动。他在中南海住宅的庭院里种了不少果树,并以此作为孩子们的劳动基地。每到收获季节,都要让孩子们提着筐、爬上树去摘苹果和鸭梨,然后送到中南海管理处交公。少奇同志的小儿子源源在上小学时,一次放学回家把一件脏衬衣脱下来,扔到床上让保姆洗。少奇同志知道了,耐心地给源源讲要自己动手、养成劳动习惯的道理。少奇同志还亲笔给源源的班主任霍老师写了这样一段话:“源源应当从小养成劳动的习惯,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该自己做。劳动是光荣的,不劳动是可耻的。”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的生存之本,也是立身之道。《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之所以把“爱劳动”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有其道理的。爱劳动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补一补劳动课。从长远考虑,这似乎比补文化课更重要。平时哪怕让孩子做些诸如浇花、擦地、刷碗、晒衣的小事也好。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使之养成勤劳、耐劳的好习惯,有利于他们成为爱劳动、能吃苦、有本领、知奋斗的新一代公民。
  河北玉田县王树国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

  东营市农户争挂“信用牌”
  家住山东东营市史口镇的姜树林老汉,过去欠信用社的贷款到期不还,成了有名的“赖账户”。如今,他有钱总是先把到期的贷款还上,成了全市首批授牌的信用户。自从评上信用户后,他又从信用社贷款40万元,在自家小院里搞起了家庭养殖,两个儿子也买了汽车跑起运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东营市在农村31万农户中开展的“信用工程”,使人们明白了要想发家致富,必须诚实守信的道理。现在,人们外出做生意、儿女谈婚论嫁,都把是不是信用户作为衡量家风人品的标准。
  过去,由于东营市农村信用环境差,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农业信贷中有一半收不回来,信用社每年因此损失近千万元,造成了农民上项目急缺资金贷不到款、信用社有钱又不放贷的两难窘境。为解决这一难题,从去年开始,东营市在全市农村开展“信用工程”,规定三年内没有不良贷款、具备了致富能力的农户,经评审合格,就能被评为信用户。评上信用户后,就可以享受信用贷款,3000—5000元的小额贷款不需担保,贷款利率可优惠1个百分点。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让农民真切感受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信用工程”把发展经济和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自上而下、由点到面的信用评定,增强了农民的金融意识,培育了农民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目前,全市已有10个村、997户成为首批信用村、信用户。
  山东东营市府前街252号孙玉东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社会聚焦

  影院变酒城喜耶?悲耶?
  山西太原市解放电影院,曾是市民获得精神食粮的好去处,如今却变成了酒城。影院衰,酒城兴,物质食粮取代了精神食粮,真不知是喜还是悲。山西太原市柳水


第6版(社会观察)
专栏:实话实说

  诚信是生存之道
  河北石家庄谷文晓
  在我们的家属院,以前常有两个卖鸡蛋的老人来,一个稍胖,一个微瘦。胖老人脾气倔,人们很难从那儿“砍”下价来;而瘦老人则总是好说好商量。然而我发现,胖老人虽说话生硬,人们却总是争相购买他的鸡蛋;而瘦老人的摊却很少有人问津。后来才听说,原来,胖老人卖鸡蛋时,足斤足两;而瘦老人有时利用人们的粗心在秤上捣鬼,缺斤少两的事时有发生。最近,已经看不到瘦老人的身影。
  两个老人卖鸡蛋的兴衰,再次证明这样一个道理:在市场经济中做买卖的人,只有讲信用,重信誉,求质量,童叟无欺,才能长久生存和发展。靠欺骗、欺诈顾客牟取利益,只能得利一时,不能得利一世。
  你欺骗了顾客,也许他们不会对你兴师问罪,穷追不舍,但他们可以用看似最无奈其实也最有效的办法——不买你的商品来回击你,使你的生意无法再做下去。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瘦老人就是因为卖鸡蛋时偶尔缺斤少两被心细的顾客发现告诉了他人,而后一传十,十传百,有了一个坏名声,人们才不买他的鸡蛋的。
  这件事使我想起了林肯的一句话:“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永远欺骗一些人,但不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不仅是立身之本,也是生存之道。不讲诚信的人,无异于自己砸自己的“饭碗”,自己拆自己的“舞台”,自己断自己的生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