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要闻)
专栏:

  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报告
  (2002年3月12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光毅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各代表团对计划草案和报告进行了审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对计划草案和报告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01年,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落实《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在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明显减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3%。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效益改善。农业布局不断优化,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国债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西部开发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吸收外资规模扩大。财政增收较多,金融保持稳定。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政治稳定。总的看,2001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成绩来之不易。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国内需求正常增长的基础还不巩固,通货紧缩的趋势尚未完全消除;农民收入和农村需求增长缓慢,城镇低收入群体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国民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社会投资增长乏力,一些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国有企业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科技教育投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增强;市场经济秩序仍比较混乱,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财经委员会认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和报告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符合实际情况,主要调控目标和措施基本可行。财经委员会建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批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三、做好2002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应当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努力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维护稳定,坚定信心,全面完成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经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审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强农村市场信息、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扶持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农村扶贫开发,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做好防灾救灾工作,减免灾区和特困地区的农、牧业税,帮助农村特困户和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增加农业投入,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搞好对土地流转的引导和管理。积极稳步发展小城镇,加强对乡镇企业的扶持和引导,有序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二)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新产品、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按照市场需求,抓好总量调控,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搞好粮食、石油等重要物资的战略储备。落实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推动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个体经济健康发展。完善劣势企业的市场退出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
  (三)扩大城镇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当务之急是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使所有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居民都能得到最低生活保障。认真落实扩大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就业。高度重视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一部分群众的生活还存在实际困难的问题,安排好社会保障资金,更好地为低收入群众服务。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进一步消除对促进居民消费的限制,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
  (四)管好用好长期建设国债,促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确保在建国债项目尽快竣工,安排好已开工的西部开发项目,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技术改造的支持,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基础设施建设要合理规划,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加强资金使用和工程质量的管理,防止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狠刹铺张浪费、盲目攀比、追求豪华、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之风。抓紧投融资体制改革,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社会投资增长。整顿建设项目招投标秩序。
  (五)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支持的力度,稳定和发展资本市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消除通货紧缩趋势。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增加对农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步伐。完善金融监管体制,降低不良资产比重,打击金融犯罪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证券市场要坚持稳定、维护信心、规范发展,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六)做好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工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认真研究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履行承诺,积极应对,有步骤地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力争今年出口有新的增长。加紧进行有关政策调整和涉外经济法律法规的清理、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进出口产品的质量检验检测,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出口市场和重要物资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提高通关效率。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促进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和承包工程。加强对进口的宏观调控,健全和完善进口管理体制。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把吸引外资同产业升级、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紧密结合起来。
  (七)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加大科研开发资金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保证教育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切实解决好教师工资拖欠问题。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普通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进一步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保护文化遗产。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努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加强对农村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实施重点地区水土保持、风沙防治等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搞好城市大气和重点水域的污染防治,加快天然草原保护、恢复与建设步伐。
  (八)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规范政府审批职能,减少行政性审批。进一步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规范社会中介机构的行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打破地方保护和部门、行业垄断。坚决扭转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的局面,切实加强管理,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第2版(要闻)
专栏:

  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二○○一年中央和地方预算
执行情况及二○○二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
(二○○二年三月十二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振乾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200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各代表团对预算草案和报告进行了审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对预算草案和报告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国务院提出的2001年预算执行数,全国财政收入16371亿元,比预算增加1611亿元,超过10.9%;全国财政支出18844亿元,比预算增加1486亿元,超过8.6%;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2473亿元。中央财政收入完成9171亿元,比预算增加748亿元,超过8.9%;中央财政支出11769亿元,比预算增加748亿元,超过6.8%。中央财政赤字2598亿元,地方财政结余125亿元,中央财政共发行国债5004亿元,其中代地方政府举借400亿元,中央财政债务收入4604亿元,均控制在批准的数额内。
  2001年,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和《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200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努力组织财政收入,加强税收征管,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强化支出管理,保证重点支出需要,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积极推进预算制度改革,促进依法理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财政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增强。
  2001年财政工作和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支出拨付进度还不够及时;部分县乡财政比较困难;财经纪律松弛,损失浪费财政资金的现象仍然严重。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国务院提出的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全国财政收入安排18015亿元,全国财政支出安排21113亿元。中央财政收入安排10646亿元,其中,本级收入10042亿元,地方财政上解中央收入604亿元。中央财政支出安排13744亿元,其中,本级支出6412亿元,补助地方支出7332亿元。收支相抵,赤字3098亿元。今年的预算赤字加上偿还到期的国内外债务本金2581亿元和中央代地方发债250亿元,国债发行总规模为592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债务收入5679亿元。
  财经委员会认为,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贯彻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注意保证重点支出,加强预算管理,推进预算制度改革,符合中央确定的方针,国务院提出的预算草案是可行的。财经委员会建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2002年中央预算草案,同意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200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地方预算分别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三、为更好地完成2002年的预算任务,做好财政工作,财经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审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查处各种偷税、骗税、抗税以及擅自减免税和征收过头税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提高税务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对一些高收入的行业、个人依法加大征管力度。
  (二)保证重点支出的需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安排使用好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保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救济金、城市贫困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各种抚恤、救济资金的发放。安排使用好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科技进步的资金。安排好支持西部开发以及扶持、帮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资金。安排好维护社会安全方面的支出。用好国债资金,提高使用效益,加强国债项目的竣工验收和决算审计,切实防止国债资金的截留挪用和损失浪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要重视和研究国债余额增长较快的问题,注意防范财政风险。
  (三)进一步推进预算制度改革。继续提前编制预算、细化预算内容、规范部门预算和改进预算报送内容。逐步做到中央本级预算按部门编列,部门预算按主要工作反映预算支出情况。进一步细化中央补助地方支出预算内容。及时拨付预算资金。改革预算科目体系。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继续推进部门决算草案审签的试点。
  (四)改进和完善财税体制。按照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逐步规范和完善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体制,合理划分和调整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权,使地方各级政府的财力与其承担的事权大体相对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收入和支出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央财力情况调整和改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结构,适当增加对地方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严格对中央补助地方支出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中央补助地方支出的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搞好所得税分享改革,注意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五)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要切实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问题,进一步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各级政府都要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六)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各级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要时刻牢记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不富裕,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节约各项开支,珍惜使用财政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要和国力相适应。坚决制止各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狠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之风。对财政支出要严格管理和监督,对违规使用财政资金要严厉查处,对贪污、腐败分子要严惩不贷。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第2版(要闻)
专栏:

郑万通向政协常委会议作综合汇报
政协委员高度评价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北京3月12日讯记者陈鹏报道:全国政协秘书长郑万通今天在政协九届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作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情况的综合汇报时说,委员们对朱镕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予高度评价,表示赞成和拥护。委员们认为,报告贯彻了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成绩高度概括,分析问题切中时弊,提出任务切实可行,是一个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奋发图强、知难而进、扎实工作的报告。
  郑万通说,委员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通篇贯穿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放到优先位置,把实现经济较快增长、扩大国内需求、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体现了国计与民生的统一。二是深刻总结了近年来政府工作的成功经验,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思路更清晰、更全面、更成熟。三是重点突出、文风朴实,是贯彻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转变政府作风的具体体现。四是减少了指标性数字,淡化了指令性语言,增强了战略性和宏观性,反映了加入世贸组织条件下对政府行为的更高要求。五是贴近民心,反映民意,阐述了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
  郑万通说,委员们对去年国务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过去的一年是我国实施“十五”计划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取得良好开局的一年。委员们对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的工作目标充满信心。讨论中,委员们也对报告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大会秘书处已将这些意见汇总并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


第2版(要闻)
专栏:两会剪影

  3月12日,甘肃团的分组审议极为热烈,代表们就西部大开发、我国加入WTO对地方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法制建设与社会发展等问题踊跃发言。图为人大代表冯云海(左)和杨森(右)就司法建设和经济秩序问题交换意见。
  本报记者陶源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