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奖励师生近1.3万人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尹鸿祝)秉承“科教兴国,培育英才”的宗旨,曾宪梓教育基金会27日迎来成立10周年。10年来,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共奖励师范类优秀教师、民办教师和优秀大学生近1.3万人,奖金总额7000万元。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先生为支持内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捐资1亿港元,与教育部合作,于1992年设立了曾宪梓教育基金会。1993年至1999年,基金会连续7年奖励了优秀教师共计7028人,资金额达4502万元人民币,为推动社会提倡尊师重教起了积极作用。自2000年起,基金会将奖励对象转向内地大学的优秀大学生,并为此设立了专项奖金。目前,这个计划已连续3年捐资1890万元,共奖励优秀大学生5250人次。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经叔平以及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会,并向曾宪梓先生表示感谢。


第4版(要闻)
专栏:

  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提出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把党史研究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
  本报北京12月27日讯记者董宏君报道:日前在京召开的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提出,贯彻十六大精神,搞好党史工作,必须在推进党史研究上下功夫。要切实采取措施,继续把党史研究的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进一步研究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意义重大,是实现党史工作“资政育人”根本任务的迫切要求。
  这次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是党中央正式赋予中央党史研究室作为主管党史业务的工作部门,负有指导地方党史工作的职能后,经中央批准,党史部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总结经验,部署工作,进一步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史主任孙英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是全国各级党史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党史部门和全体党史工作者,要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党史工作,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努力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
  孙英提出,要围绕十六大报告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定一批重点研究课题。要重点研究中央三代领导核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过程及取得的理论成果;重点研究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十六大总结的基本经验的形成和发展;重点研究我们党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经验;重点研究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历程;重点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的新内容。
  孙英还就如何在学习宣传十六大精神中发挥党史部门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化党史研究、把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到新水平、进一步健全机构和完善制度、造就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党史工作队伍等问题作了部署。


第4版(要闻)
专栏:

  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受到海内外华人欢迎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朱华颖)近期,在港澳台和许多海外华人社区兴起了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热潮,其中,以“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组织的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系列活动最引人注目。
  “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由中国8个民主党派和国家民委等部门任组织指导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实施。从今年9月起,工程组委会在国内组织了中华文化经典朗诵及汉字文化推广系列活动,在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社区中引起热烈反响。“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吸引了50名来自岛内的青少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为大赛题词:“中华文化光耀千秋”。港澳台、海外一些知名人士也以各种方式对活动表示支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主任委员王光英指出,中华文化既有古老的历史,又焕发着青春的活力。海内外华人共同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证明了华夏儿女的同文性,证明了海内外华夏儿女都认同中华文化的根,都要做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人。


第4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
●中日就“东海沉船”渔业补偿达成协议
●中方呼吁以色列尽快从巴控区撤军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27日说,中日双方已就“东海沉船”渔业补偿问题达成协议,日方将向中方支付1.5亿日元,补偿中方渔业损失。
  刘建超是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有关问题时公布上述消息的。
  他说,2001年12月22日至2002年9月14日,日方在东海中国专属经济区有关海域针对“东海沉船”进行的调查、打捞等活动,影响了该海域的正常渔业秩序,给中国渔业利益造成了损失。根据6月18日中日两国政府互换照会的精神,双方经过5轮磋商,于12月27日就渔业补偿问题达成了协议,日方将向中方支付1.5亿日元,用于补偿中方的渔业损失。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27日在答记者问时说,中方呼吁以色列配合国际社会促和努力,尽快从巴控区撤军。
  有记者问,近日来,以色列军队重新占领伯利恒并实行宵禁,打死多名巴勒斯坦人,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刘建超说,中方对以色列军队不断在巴勒斯坦控制区采取行动造成巴方人员新的伤亡和再次占领伯利恒予以谴责,对以色列的上述做法可能导致地区紧张局势再度升级感到担忧,呼吁以色列配合国际社会促和努力,尽快从巴控区撤军,为恢复地区稳定创造条件。


第4版(要闻)
专栏:

  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在京颁奖
  本报北京12月27日讯记者杨雪梅报道: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今日揭晓,《伟大的理论创新: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研究》、《经济学原理》、《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中国科学思想史》等145种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图书榜上有名。
  此次获奖的图书是从全国390家出版社报送的1257种图书中,经专家遴选、审读、推荐、向社会公示之后,由评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的,基本反映了各门类各学科的水平,集中展示了近两年中国出版业的优秀成果。
  新闻出版署署长石宗源出席了颁奖大会。他认为此次获奖的图书充分体现了出版工作在讴歌时代主旋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中宣部副部长李从军在讲话中指出,实施精品战略,促进出版繁荣是出版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出版工作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本质要求。在新的一年中,广大出版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自觉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出版工作的历史使命。
  中宣部新闻出版局局长张小影、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以及宋木文、陈为江、伍杰等老一辈出版工作者,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的代表200余人出席会议。


第4版(要闻)
专栏:

  唐家璇出席朝鲜驻华大使新年庆祝活动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外交部长唐家璇27日出席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崔镇洙举行的新年庆祝活动。双方对一年来两国关系发展取得的成果感到满意,表示将共同努力,推动双方友好与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崔镇洙在致辞中衷心祝愿中国人民在新的一年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唐家璇对崔镇洙说,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在建设国家中取得的新成就感到高兴,祝你们今后各项事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4版(要闻)
专栏:

  江铜党建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本报讯江西铜业集团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日前通过ISO9000认证,12月26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江铜公司颁发了认证证书。
  据了解,江铜公司近年来针对企业党建工作中的新形势、新情况,将ISO9000科学方法导入党建工作,不但使企业的质量管理得到不断加强,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可以满足各级党组织以及党员群众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党建体系的持续改进,促进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公司围绕企业目标确立党建质量目标,将党建工作目标量化、细化,自上而下分解直至每一个党支部和党员,自下而上层层落实,从而保证党建工作目标的实现并得到持续改进。(余清楚洪岩)


第4版(要闻)
专栏:

  唐家璇分别与俄罗斯、巴基斯坦和印尼外长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外交部长唐家璇27日与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通电话,互致新年问候并就朝核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唐家璇强调指出,中俄两国领导人不久前在北京会晤,制定了进一步充实和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规划,为双边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日,唐家璇还与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卡苏里和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哈桑通了电话,向他们致以新年问候并就中巴、中印尼双边关系交换了意见。卡苏里表示,不久前组成的巴基斯坦新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全面发展对华合作的政策。哈桑重申印尼政府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将与中方共同努力发展两国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第4版(要闻)
专栏:

  王兆国在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座谈会上指出
为海外留学青年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
本报北京12月27日讯记者温红彦、陈树荣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27日与参加“科技创业、报效祖国——2002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的海外留学青年座谈时指出,广大海外留学青年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掌握者,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是中华民族人才宝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为广大海外留学青年脱颖而出、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在这样一个时代回国创业,一定能够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王兆国强调,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的建设成就,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也包含着海外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赤诚奉献。未来20年是我国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时期。时代呼唤人才、竞争需要人才,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人才、渴求人才和珍惜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是党和政府面对新世纪的诸多机遇和挑战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重大方针。党和政府热诚地欢迎更多的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其他方式为国服务,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兆国对近年来共青团、青联实施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金桥计划”,特别是以多种方式为海外留学人员参与祖国建设搭建舞台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希望各级共青团和青联组织要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紧紧围绕大局,与有关部门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更广泛地组织和动员海外青年投身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实践,为他们施展才华、报效祖国创造更多的条件。
  王兆国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业的工作,努力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把海内外青年人才的热情引导好,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好,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他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科技创业、报效祖国——2002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欧美同学会共同主办。这项活动以创业为主题,注重国内园区、企业与海外学人之间的对接和服务,得到了广大海外学人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国内园区、企业的热烈欢迎。在过去一周里,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海外学人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陕西、黑龙江等14个省(区、市)进行了项目合作洽谈,举办新技术与新产品发布会,交流回国创业的成功经验并参观考察。活动期间,在京举行了“海外学人回国创业论坛”,以“科技创业、报效祖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为主题,围绕国家有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政策、科技园区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
  座谈会由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主持。中央有关部委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


第4版(要闻)
专栏:

  许嘉璐会见尼日尔客人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27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访的尼日尔国防部长哈萨内·苏莱一行。


第4版(要闻)
专栏:

  永远的西柏坡
——评剧《西柏坡》晋京演出侧记
本报记者童古丽珂北京,雪后的寒冬里,涌动起一股滚滚热流。12月26日,适逢毛泽东同志诞辰109周年纪念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在北京上演了大型评剧现代剧《西柏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与首都观众一道观看了演出。无私奉献、可歌可泣的西柏坡人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深深感动了台上台下每一个人。
  西柏坡,这块英雄的土地和这块土地上英雄的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令人难忘。然而,同样让我们难忘的是,在共和国建设事业中,西柏坡人又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了治理水患,这里的人民情愿舍弃家园、失去肥沃的土地,经历了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搬迁与重建,谱写出又一曲动人乐章。
  1997年,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决定将这段不被外界所知的历史搬上舞台。此后几年中,主创人员多次到西柏坡深入生活,反复琢磨,几易其稿,终于形成了今天的评剧现代戏《西柏坡》,该剧讲述的是,1958年为根治滹沱河水患,确保京津和石家庄的安全,党中央决定在西柏坡建造水库。面对革命旧址和田地家园将沉入水底的残酷现实,以村支书柏凤为首的乡亲们在感情上难以接受,一时间,群情激荡。在丈夫山根和崔县长的劝说下,柏凤终于想通了,并带领乡亲们舍弃家园,将革命旧址的一草一木搬上柏坡,按原样重新兴建,并在接踵而至的饥饿和困苦面前,不屈不挠,重新建起美丽的家园。他们用质朴的语言和行动,塑造着一种崇高,昭示着人们的渴望,追寻着神圣的精神家园。
  用评剧这种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西柏坡人民书写的这段故事,无论从艺术表现力上,还是观众的接受程度上,都显得更加自然亲切。通俗易懂的评剧唱腔,优美动听,既有大胆创新,又不失传统魅力;选择河北民歌中的精曲作为音乐主题,地域特色浓郁;启用交响乐伴奏,为戏曲带来新意,也使传统的评剧唱腔更富有气势宏伟的音乐表现力。
  该剧上演之后,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迄今已演出80多场。无论是在石家庄,还是在北京、天津,每一场演出的场面都热烈感人。一位老同志看戏时禁不住热泪盈眶,他对记者说,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战斗岁月,那山、那水、那石、那树,勾起他深深的回忆和不尽的遐想。
  《西柏坡》此次再度晋京,正值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之际,因此显得更加有意义。在12月27日举行的专家研讨会上,与会者认为该剧以史诗般的艺术手法,将历史生动地再现舞台,刻画出以村支书柏凤为代表的西柏坡人民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西柏坡精神,捕捉到了时代的脉搏和当代人的心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认为该剧创作是成功的,整体风格凝重而流畅,演员的阵容整齐,表演细腻入微,尤其是主演袁淑梅的表演真实感人。
  西柏坡村名誉村长、剧中主人公柏凤的扮演者袁淑梅满怀深情地说:“演西柏坡人是我多年的愿望。”作为一名青年演员、梅花奖得主,袁淑梅虽然演过不少戏,但演出《西柏坡》对她演戏、做人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她曾无数次到西柏坡,对那里的山水、那里的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为了创作这出戏,她和主创人员先后20多次实地采风,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伟人的足迹,看到了领袖和人民群众真挚的感情,激发了创作灵感;在那里,他们感受到了西柏坡人的功绩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从中领悟到创业的艰辛和共产党人取得革命胜利的真谛。
  西柏坡,这片平凡而伟大的土地,是人们心中永远的记忆。回望西柏坡,自有一股英雄之气、壮烈之气、坦荡之气永存世间,绵延不绝……
(附图片)
图为评剧《西柏坡》剧照。吴合利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北京琉璃厂文化区一期工程启动
  本报北京12月27日讯北京市迄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特色最突出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和古都风貌游览区——“琉璃厂文化区”一期工程建设今天启动。
  琉璃厂位于北京市宣武区,迄今已有780多年历史。早在清朝初年,作为京城最大的书市,琉璃厂地区就成了“京都雅游之所”,后来逐渐发展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街市,至今仍是北京著名的工艺品集散地和中国传统文化风貌区。
  据介绍,琉璃厂文化区东起延寿街和胭脂胡同,西至东椿树胡同,南接广安大街,北邻前门西大街,总占地面积80.7公顷。一期工程占地8.1公顷,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6亿元,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建设中,将对老北师大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楼以及师大附小红木楼、吕祖祠、火神庙、京华印书局旧址等一批重点文物古迹进行修缮、复建和展现。(王建新马晨陈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