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
  本报评论员
  一个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已在全国兴起。面对这样一个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的新形势,各级党的组织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引导,按照中央的部署,围绕主题,把握灵魂,狠抓落实,不断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工作引向深入。
  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工作引向深入,就一定要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经验证明,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动员和学习引导,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交给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使之深入人心,这对于实现党的目标和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关键就在于把十六大精神化为全党6600多万党员和全国亿万人民的自觉行动,形成全党和全国上下同心同德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巨大合力。十六大精神越是深入人心,就越能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胜利实现。
  十六大精神意义十分重大,内容极其丰富。要使十六大精神深入人心,必须进一步组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十六大精神学深学透。在学习中很多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就是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十六大的主题,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深刻领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完成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不断增强贯彻十六大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十六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应当看到,现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形势很好,但还是初步的;各级党组织在学习贯彻上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别是要使十六大精神深入人心,更需要进一步加深对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组织引导工作,切实把这项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可以肯定,十六大精神的深入学习,深入人心,必将鼓舞和激励亿万人民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伟大实践,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会见纳扎尔巴耶夫
  就中哈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本报北京12月24日讯记者王小光报道: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
  胡锦涛高度评价中哈关系及纳扎尔巴耶夫此次访华的成果。他说,在江泽民主席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共同关心和推动下,中哈关系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政治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两国边界问题得到全面彻底解决。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昨天,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哈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新世纪两国关系的发展制定了长远规划,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胡锦涛表示,我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一如既往与哈方一道,共同开创中哈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谈到反恐问题时,胡锦涛指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恐怖破坏活动给本地区人民造成严重危害,是地区安全稳定的最大威胁。中哈签署打击“三股势力”双边协定,加强在该领域的合作,有利于维护两国及地区的和平、安宁与稳定。
  胡锦涛向纳扎尔巴耶夫介绍了中共十六大的有关情况,赞赏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纳扎尔巴耶夫表示,他与江泽民主席等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很好的会谈和会见,就发展哈中双边关系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双方还签署了《哈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一系列合作文件。此次访问一定会积极推动哈中之间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他还表示,哈方将继续致力于加强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的长久和平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附图片)
  12月24日,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纳扎尔巴耶夫。
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举行全会
李鹏出席全体会议并参加分组审议
  本报北京12月24日讯记者傅旭、石国胜报道:今天下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海关关衔条例草案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出席全体会议并参加了上午的分组审议。
  今天下午的全体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主持。会议的主要议程有:审议海关关衔条例草案、港口法草案、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草案,受国务院委托,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分别就这3个草案作说明;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国和南非引渡条约的议案、中国和立陶宛引渡条约的议案、中国和爱沙尼亚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议案、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引渡条约的议案、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关于中塔国界的补充协定的议案,受国务院委托,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就这5个议案作说明;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的议案,公安部部长贾春旺受国务院委托就这个议案作说明;审议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人民解放军选举委员会人选的议案;听取关于检查种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德占代表布赫副委员长宣读了这个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邹家华、帕巴拉·格列朗杰、王光英、铁木尔·达瓦买提、彭珮云、何鲁丽、周光召、曹志、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秘书长何椿霖出席会议,国务委员王忠禹、中央军委委员徐才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梁国庆列席会议。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今天上午分组审议了草原法修订草案等。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本报北京十二月二十四日讯记者温红彦报道:第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今天下午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战线的首要任务,是按照中央的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将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转化为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进一步推动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使高校真正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
李岚清指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我们探索以政府力量为主导、吸收社会力量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途径。三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和吸引社会投资,全国高校新建、改造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建设面积的总和,完成了三年改革预期目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绩。但与高校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各高等学校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密切配合,狠抓落实,坚定不移地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引向深入。要在继续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调动社会资金和力量共同发展高等教育。
学生公寓和食堂建设要坚持坚固、实用、安全、方便,收费要坚持合理标准,决不能讲排场,比阔气,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要调整学生公寓建设格局,统筹考虑学生公寓建设和教职工住房建设,力争多在校内、学校周边和离学校近的地方建设学生公寓。
  李岚清指出,1999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阶段招生规模的重大决定。三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扩招的决策是符合国情、顺乎民意的,是完全正确的,实际执行的效果也很好。今后几年,高校扩招的增幅要适当稳定,与经济增长速度大致相当,与高校的教学、后勤设施条件相适应,要保证教育质量。针对当前的实际,高校要着重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从明年开始,高校扩招后的学生将陆续毕业,妥善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一项重大而繁重的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早作部署,早作安排,加强就业指导,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协助和引导他们到农村、到基层、到西部地区和非公有制企业去就业。高校要抓紧调整学科结构,培养更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二是要加强和改善高校管理。各级领导班子要认真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高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管理能力,确保高校稳定,把高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三是要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银行、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走向制度化、规模化,把这件利国、利民、利银行的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
  在今天的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作了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工作报告,北京市、陕西省和浙江省的负责同志分别发了言。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和各银行总行的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出席了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务院副秘书长高强主持。


第1版(要闻)
专栏:

  辽宁扎实推进社保试点工作
  本报沈阳12月24日电记者郑有义、张毅报道:辽宁是党中央、国务院于2001年确定的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省。两年来,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扎实推进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趋于完善。全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由5%调整为8%,个人账户规模从11%调整为8%。企业退休人员按新办法计发了基本养老金,规范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办法。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见成效。全省14个市都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31个县级统筹地区启动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全省参保人数达到413.1万人,覆盖面为48%。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共有79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并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进一步健全。在街道和社区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定期申报续保制度,完善了保障金申请审批、社会监督和“低保”对象备案制度。全省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到154.3万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第1版(要闻)
专栏:年终经济形势专稿之二

  行之有效的好政策
  本报记者田俊荣
  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今年我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最根本的原因是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成功地驾驭了复杂多变的经济全局。
  需求拉动显成效
  国债投资一马当先,民间投资万马向前。双双发力之下,今年的投资需求格外强劲。统计表明,199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13.9%,1999年为5.1%,2000年为9.3%,2001年为13.7%,而今年预计增长16%,是5年来投资增长最快的一年。
  “又上了什么项目?”如今,这句话已成为一些企业家见面时的问候语。
  在上海,民间投资已占据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的“半壁江山”;在温州,私营企业家王均瑶收购了东方航空武汉公司18%的股权……今年,我国民间投资的增长幅度保持在18%左右,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民间投资的转暖,使经济内在、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增强。今年,我国发行了1500亿元建设国债,不但发挥了在投资中的主导作用,还带动了民间投资的回升。
  “你买车了吗?”这句话已成为城里不少人见面时的问候语。
  今年,我国的汽车市场“踩足油门往前开”,汽车消费增长高达50%。住房、通信等消费热点也十分红火。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开始升级,重量级商品消费时代悄然到来。
  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统计显示,199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9.5%,1999年为10.1%,2000年为10.1%,2001年为10.9%。预计今年的实际增长将超过10%。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局长黄海解释说,按照现行的统计口径,住房的购房款、电信的话费等都不纳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而今年这两块消费增长得特别快,如果考虑这一因素,可以说今年的消费需求增幅要高于去年。
  2002年,5年来内需最旺盛的一年。
  五年弹奏出强音
  如果把宏观调控比作弹钢琴,那么今年经济增长的强音,是5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不懈地弹奏扩大内需这首乐章的结果。
  1998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果敢科学决策,开始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5年来,我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带动投资3.2万亿元,年均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国债投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运用国债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力量办的大事,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5年来,我们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充足,支持了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今年的弹奏手法更娴熟、效果更显著。
国债项目启动早,资金到位情况好。一季度大部分国债项目就已下达,比哪年都早,及时发挥了拉动作用。国债投资不仅未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相反,随着国债投资的引导、开放领域的增多,民间投资的闸门已越开越大。
  在注重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着力拓展消费需求。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的支出分别达548亿元和46亿元,同比增长13%和1倍。下半年还普遍提高了企业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对仍有困难的老干部、老工人和军队转业干部给予适当补助。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国债技改贴息资金第一次投向了流通企业,68个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流通现代化项目得到了贴息支持。
  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使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在年初降低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这是1996年5月以来的第八次降息;商业银行则建立和完善了贷款营销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稳定政策再加力
  回首过去,实践已经证明,扩大内需的方针有利于发挥我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减少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金融风险的能力,人民群众拥护,实践中行之有效。
  放眼明年,国内市场供求状况不会发生很大变化,社会需求稳定增长机制还不完善,国际经济环境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外贸出口增长的难度加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明年,还要继续发行一定规模的建设国债,优化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提高使用效果。同时,应当从制度和政策上促进提升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增强其投资能力、放宽其投资领域,让民间投资的活力竞相迸发。
  明年,要将扩大消费需求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消费需求不足将影响经济的正常循环。扩大消费还意味着实实在在地提高百姓生活,全面奔小康。
  如何扩大消费需求?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陈东琪有一个“火车理论”。他说,东部地区的、城市的、城市里高收入的消费者好比是消费列车的“火车头”,应当想方设法使其消费升级,让车头快跑;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的、城市里低收入的消费者好比是“车厢”,应当通过增加其收入,让一节节车厢不断往消费列车上挂。车头跑得快,车厢挂得多,就能有效地激活最大多数人的消费需求。
  坚持好政策,落实好政策,2003年,扩大内需的宏大乐章将奏出新的强音。


第1版(要闻)
专栏:经济形势好年底传佳音

  中石化集团再创佳绩
  实现税利531亿元,同比增长5.87%
  本报北京12月24日讯记者王彦田报道: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受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更加激烈的严峻考验,努力开拓市场,做大总量,降本增效,生产经营再创佳绩,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实现税利531亿元,同比增长5.87%。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700亿元,同比增长7.7%;简单合并报表实现利润128亿元,增长6%。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毅中介绍,今年全年可生产原油3800万吨、天然气50亿立方米,分别增长0.2%、8.3%;加工原油1.1亿吨,增长3.7%;生产乙烯347万吨,增长19.1%;经销成品油7000万吨,增长3.3%。西部新区勘探取得战略性突破,东部老油田实现稳产增产,新增原油探明储量2.13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898亿立方米,资源序列结构渐趋合理。一批炼油改造如期完成,满足了清洁燃料生产的要求。自有加油站总数达到2.47万座,区域内成品油零售市场占有率达到68%。
  狠抓内部挖潜,大力降本增效是中石化增利的又一重要措施。今年以来,集团公司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对全系统原油资源、成品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同类企业之间广泛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促进了技术经济指标水平的提高,并对重点企业、困难大户进行重点帮促。今年全公司可降低成本费用40亿元。
  为了积极应对成品油进口,努力保持国内市场平衡,中石化集团还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成品油出口。预计全年出口成品油502万吨,增长34.6%。


第1版(要闻)
专栏:经济形势好年底传佳音

  克拉玛依原油年产首超千万吨
本报克拉玛依12月24日电记者王慧敏报道:今天中午,地处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克拉玛依油田实现了年产原油1000万吨的目标。这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宣告了我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的诞生。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1号井喷出了工业油气流,克拉玛
  依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油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克拉玛依人在准噶尔盆地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6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629.3亿立方米。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已连续13年居陆上油田第四位,实现了连续23年持续稳定增长。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总理与齐亚总理会谈
  表示中国重视发展同孟加拉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刘东凯)国务院总理朱镕基2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与孟加拉国总理卡莉达·齐亚举行会谈,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中孟关系交换了意见。
  朱镕基欢迎齐亚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他说,中孟关系一直非常友好,我们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中孟友好合作关系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孟加拉国始终是我们可以信赖与依靠的朋友。
  朱镕基表示,中国共产党刚刚胜利召开了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已确定今后一段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不仅需要中国自身的努力,同时也需要一个长期和平与稳定的周边环境。我们重视发展同孟加拉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孟之间没有任何影响双边关系的障碍和问题,我们的目标就是巩固友谊,深化合作。
  朱镕基说,中孟友好是建立在两国领导人和人民之间高度互信基础上的。在保持高层互访传统的同时,有必要加强两国政界、工商界、新闻界和民间友好团体的交流,使中孟友谊代代相传。两国经贸合作是中孟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两国经济各有特点和优势,相信会在新世纪得到更大的发展。孟加拉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理解孟加拉国在经济发展上面临的困难。为了体现中国人民对孟加拉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中国决定将援建的孟中友谊国际会议中心无偿赠送给孟加拉国。
  朱镕基说,中孟两国在维护地区稳定和发展中国家利益上有着共同利益和目标,在国际事务上和国际场合都有着良好的合作与协调。
中方愿继续与孟加拉国一道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努力。
朱镕基对孟加拉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表示赞赏。
齐亚感谢中国政府给予她及代表团成员的热情款待。她说,孟中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建交27年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孟加拉国政府高度评价并衷心感谢中国政府多年来为帮助孟加拉国经济建设所提供的无私援助。过去的一年中,孟中政治、经贸、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又有了很大发展,孟方对此感到满意。齐亚说,孟政府和人民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成功举行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并顺利实现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相信中国一定会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方面取得更大成绩。一个强大和繁荣的中国是孟加拉国人民的幸事。
齐亚祝贺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她说,作为发展中国家,孟中有许多共同利益,在国际事务中进行了良好的合作与协调。孟加拉国坚定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孟加拉国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希望南亚地区实现和平与稳定,希望在国际范围内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会谈前,朱镕基举行仪式,欢迎齐亚访华。会谈结束后,两国总理共同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等3个文件的签字仪式。当晚,朱镕基为齐亚一行举行了欢迎宴会。
民盟中央副主席张梅颖、外交部长唐家璇、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胡乾文、外交部副部长王毅、财政部副部长金立群和总理办公室主任李伟,以及孟加拉国财政与计划部长赛义夫·拉赫曼、外交部长穆尔希德汗、邮电部长穆罕默德·阿明·哈克等出席了欢迎仪式。(附图片)
  1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仪式,欢迎孟加拉国总理卡莉达·齐亚。
  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