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港澳台侨)
专栏:年终专稿

  香港:新思维带来新希望
  本报记者王尧
  “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携手踏平崎岖……”,伴随着一曲象征香港人精神的《狮子山下》,香港即将走过2002年。这一年,在经济几乎陷于谷底的严峻形势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度过了5周岁生日,特区第二任领导班子走马上任,推出多项改革政府架构和刺激经济复苏的措施。年终岁末,香港特区政府宣布: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将达2%。香港经济已曙光初露,蓄势待发;特区政府在实践中增长了驾驭复杂局面、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治港经验。
  高官问责提高施政效率
  2002年2月28日,竞选连任的董建华共获得选举委员会794名委员中714人的提名,以90%的高支持率当选为香港特区第二任行政长官候任人。
  连任成功后,董建华在广泛听取社会各阶层意见之后,推出了酝酿两年的“高官问责制”:将政府三名司长及所有政策局局长由公务员转为以合约方式聘用的问责官员,他们在任期内须为各自负责部门的政策成败向行政长官负责,职责更加分明;重组行政会议架构,所有“问责制”范围内的主要官员都进入行政会议参与决策,以使政令畅通;将原来的16个政策局合并为11个政策局,使资源分配更加合理。
千方百计刺激经济复苏
面对经济增长放缓、持续通缩、财政赤字扩大和失业率高等困难,特区政府推出一系列刺激经济复苏的举措,例如:
——加紧与中央政府商谈建立香港与内地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力争充分利用内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和市场潜力,开拓香港的发展空间,促进经济转型。
——与广东省官员频繁互访,积极推动全面合作,促进两地人员、资金和物资的往来流动。
——加紧研究制订更加灵活的措施,配合中央政府放宽内地居民访港的政策,方便内地居民来港旅游、探亲、求学和从事商业活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公布一系列稳定房屋市场的措施,包括停止卖地、停售居屋等。
经过一系列努力,今年头10个月,内地赴港游客高达54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50%;地价开始回升,楼市趋向走旺,失业率连续4个月下降,全年港口货柜吞吐量预计较去年上升4.6%,有望第十次蝉联“世界上最繁忙的货柜港”称号。
自行立法保障国家安全
香港成功实践“一国两制”已近5年,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特区政府将一项重要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基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基本法》第二十三条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的规定。特区政府公布了实施《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咨询文件。
为了进一步向社会公众解释政府的立法理念、听取各界的意见,保安局和律政司的官员出席200多个研讨会、听证会、座谈会和传媒访问,向社会公众阐明:政府依据《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不会影响香港人的生活方式及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包括港人的言论自由。
特区政府的这一举措赢得了各界的支持和拥护。许多法律界专业人士认为,这是特区政府坚守及落实执行《基本法》的一大体现,立法将进一步保障香港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全港市民都应予以支持。香港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表示,香港回归已经5年多,是时候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立法不会损害香港的投资环境。
正如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的,香港固有的优势并没有丧失,克服当前困难的力量和办法就存在于香港的本身。行政长官董建华更是充满信心:背靠祖国内地的巨大优势和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只要全体港人同舟共济、一起努力,就一定能走出逆境,“写下不朽的香江名句”。


第6版(港澳台侨)
专栏:年终专稿

  澳门:喜庆声中看变化
本报记者曾坤
刚进12月份,离圣诞节和元旦还早,但澳门大街小巷、民居宅院就已经张灯结彩,贴喜挂红,一派节日的喜庆。有人说,这反映了澳门居民一种急于表达的喜悦心情:对过去一年的犒赏和庆贺,对未来一年的企盼与追求。
回顾2002年,澳门人确实有理由庆贺和欢乐。如同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主任白志健同志所说,因这一年“澳门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呈现出新的景象”。
一是经济建设取得斐然成绩。可以用四个“最”来概括,今年来澳门的游客估计可达1600万人次,比回归前上升一倍。创历史之最;博彩税收高达70亿澳门元(以下均为澳门元),创历史之最;投资、开工的对澳门未来产生长远影响的大型公共工程之多,创历史之最,如总投资5.6亿元的第三条澳凼大桥,总投资8.5亿元的2005东亚运动会各场馆,总投资9.5亿元的渔人码头大型游乐场所建设,总投资3亿多港元的东亚卫视影城建设,以及关闸新边检大楼及各区的整治工程等;另外,各项经济指标如财政收入、进出口贸易、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都比上年有所攀升。
二是社会继续保持安详稳定。回归前,澳门的博彩业带来黑社会横行,枪杀、抢劫、火并,澳门几乎成为全球治安最差的地区之一。1999年,前往澳门的游客,下跌至870万人次。回归后,澳门的治安获得有力整顿,短短3年面貌完全改观,现在成为全球治安最好的地方之一。据最新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杀人、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大幅下降,和2001年同比下降了53%,青少年犯罪同比下降了35%。以记者在澳门居住了一年的体验,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澳门治安景况:深夜独自外出莫须担忧,新车露宿街头莫怕人偷,身影不斜莫怕被人钓钩。社会治安良好是社会稳定的组成部分。澳门的稳定,还表现在澳门居民对以何厚铧为首的特区政府予以高度信任。前不久,何厚铧代表特区政府在立法会作施政报告,一项民意测验表明,70%以上的居民表示认同。
三是市民安居乐业,日子越过越红火。2002年澳门居民消费中有两样东西增长幅度大,排首位的是手机,据澳门电信暨资讯科技发展办公室截至8月底的统计,澳门手机用户比上年同期增长近五成;其次是汽车,销售火爆。据不完全统计,有近千辆之多。现在,澳门人均不到两人就拥有一部手机,平均三户就拥有一部汽车或电单车。每逢节假日,连接澳门与珠海的拱北海关就拥挤不堪。大批澳门居民携家带眷到珠海去消费,其中消费最多的是下馆子聚餐。
说到澳门的变化,回归三年来,特区政府坚持维护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施政主线,致力推动经济复苏,一举扭转了回归前连续4年负增长局面。2000年和2001年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4.6%及2.1%。今年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有望达到5%以上。回归以来,特区政府加快修改法律法规的进程,逐步改善和优化政府的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使投资环境有所改善,投资渐趋活跃。去年3月世贸组织报告认定澳门仍是世界上贸易和投资政策最自由开放的地区之一。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外商和本地商界在澳门投资增加,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特区政府顺利完成了博彩业市场开放,澳门博彩业从此由独家专营转变为三家公司经营。博彩业专营制度改革,给澳门整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推动力。
澳门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方向明确、前景光明的道路。中央人民政府对澳门的发展予以高度肯定,12月11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会见来京述职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时说,澳门回归三年来,社会安定,经济增长,市民安居乐业,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不仅可以用来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和澳门问题,同时也可以为保持香港和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漫步在有“东方蒙特卡罗”之称的澳门街头,舞照跳,马照跑,车照赛,澳门人优游自在的生活一如既往,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依然如故。澳门依然是原来的澳门。这变与不变之中,人们清晰地看到,“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在澳门的成功轨迹。


第6版(港澳台侨)
专栏:

在失望中徘徊
——2002台湾形势圆桌会
本报记者曹宏亮吴亚明孙立极陈晓星
新世纪的又一年快要过去了,在举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本报赴台记者举行圆桌会,以各自的印象、观察和思考,描绘了一年来台湾的社会状况,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以及未来一年台湾的前景。
  徘徊复徘徊
吴亚明:总的来说,自从2000年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的社会和经济一直处于急速的转型和变化之中,这种转型和变化没有方向感,没有凝聚力。这种状况今年尤为突出。反映在现实当中,就是政治纷争持续不断,经济发展回暖乏力,失业率升高,收入水平降低。民进党上台前开的许多选举支票都没有兑现,人们所期待的清明政治不见踪影,扫除黑金的承诺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社会分裂更加严重,民众普遍没有信心。最近结束的台北、高雄市长选举,以及各种统计数据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孙立极:确实是这样,台湾向阳基金会最近公布的“2002青少年生活痛苦指数调查”表明,台湾青少年今年的痛苦指数高于前两年。这份调查共分教育、家庭、休闲、法治、区位环境、两性及未来期望7个方面,结果最让青少年痛苦的是对台湾未来的忧虑。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经济成长率比照前两年虽有回升,但全年成长率预计也只在3.1%左右。企业所得税预计短收650亿元台币,50万人失业,100多万人生活无着。这些都表明,大概除了极少数政治人物以外,台湾整个社会情绪都比较低落,可以说,人们在失望中徘徊,在痛苦中挣扎。
陈晓星:与祖国大陆的关系也同样徘徊不前,不仅台湾同胞失望,所有关注台湾前途和两岸关系的人都十分失望。尽管民进党当局上台至今口口声声要发展改善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可事实上,他们不仅延续了李登辉“两国论”造成的两岸紧张局势,而且在制造分裂、支持“台独”、脱离祖国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举凡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谋图加入联合国、不惜巨资购买军火并从事金钱“外交”等等,都说明这一点。“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包道格就指出,美国在台商会会员人数从前年的900人降至去年的800人,今年又降为700人,显示美商渐渐离开台北。美商认为,台湾仍有很多大政策不确定,例如两岸关系政策,使台湾和大陆美商往来很不方便,如果两岸的往来更为方便,就更愿意留下来。
曹宏亮:更具深意的是,台湾当局也是在失望中徘徊。无论岛内政治力量的消长,经济发展的速度,人民大众的信心以及对自己的满意的程度,还是两岸关系现状,他们尝到的更多是苦果,而非甘果。例如,台北、高雄两市的市长选举结果,连他们自己都承认是民众给予的一次鞭策和惕励;金融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役取消农渔会信用部,一开始大有壮士断腕的气概,结果在12万农渔民的抗议之下,顿时没了勇气,赶紧悄悄后撤。有困兽之斗的“一边一国”论抛出还没有喘口气,在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之下,又急急忙忙改口。国际舞台上的碰壁和丢人现眼当然也令人气馁。更有甚者,尽管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限制这个,不许那个,可事实上不少统计显示,台湾对外投资者有高达70%的选择祖国大陆;旅游者中如果有两个人出境观光,其中就有一个前往祖国大陆;不仅卸任的,就是现任的官员,包括民进党的不少人,不仅络绎不绝参访祖国大陆,悄悄投资大陆的更不在少数;学生、歌手也越来越多地把祖国大陆作为个人发展的理想天地;至于佛指舍利在台供奉这样的盛事所引起的文化认同等“大陆热”,对于急于想推行的“台独”理念和“去中国化”的台湾当局来说。当然只有失意和痛苦。
政阙人违和
孙立极:台湾当局失望也罢,徘徊也罢,都是他们自找的。有阳关大道不走,偏要挖空心思走独木桥,结局必然如此。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台湾同胞跟着倒霉,跟着痛苦,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大业受到影响。比如两岸之间的“三通”,我们党一开始倡议,就指出这是符合两岸同胞利益的,可台湾当局总是一拖再拖,从当年的国民党拖到今天的民进党。拖到今年,从陈水扁到主管经济的负责人都不得不承认,“三通”符合台湾的利益,“三通”是主流民意,“三通”是大势所趋,今年“一定要‘三通’”。结果,通来通去,最终只允许回台湾过春节的台商“包机”往返,还要绕道香港和澳门停机。一叶知秋,像这样“拼经济”,发展两岸关系,带来的必然只有徘徊和失望。
陈晓星:当然,公正地说,目前台湾的困难不是一夜间形成的,而是有着一系列历史和现实的肇因。关键是民进党当局没有、也不想从形成这些困难的历史和现实中总结经验教训,反而一厢情愿继承、延续错误的东西,无视、拒绝正确的东西,逆经济规律而动,逆主流民意而动,逆世界大势而动。这样一来,本来可以让台湾更好,结果却让台湾更糟。例如,由于台湾当局一直刻意阻挠祖国统一大业,海峡两岸的局势随时都可能风云突变,台湾的前途、人们对台湾的信心自然紧紧系于其与祖国大陆的关系上面。台湾当局不好好经营其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反而不时挑起事端,加剧紧张局势,让台湾的前途未卜,人们对台湾的信心降低。陈水扁抛出“一边一国”论的当天,台湾股市狂泻284点,正是投资者对台湾缺乏信心的最好说明,也是台湾当局造成台湾在失望中徘徊的生动写照。
曹宏亮:古人说,人和万事兴,人和甚至比天时、地利更重要。台湾发展到今天,早就面临许多瓶颈。产业结构的提升和转型,投资市场的狭小,劳动力的升值,新兴资本的扩张和需求,都受制于台湾的地狭人少,受制于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这样的“地利”,加上世界性经济不景气的“天时”,台湾当局和其他少数政治人物不思以“人和”克服转型时期的困难,反而各打算盘,各树一帜,勾心斗角,围着权力宝座打转。如此内耗,自然只是阻力,而非动力,只能涣散人们的信心,涣散社会的凝聚力。比如,明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可一些政客一定要挑起中国文化的认同问题,台湾人是不是中国人的问题。这样的无事生非,理所当然地会引发社会分裂和对抗。
吴亚明:这一系列的代价是,台湾民间投资今年负增长0.3%。民间投资意愿今年4月还上升8.7%,11月却已变成了负9.3%,准备明年投资的也减少6.2%。与此同时,外商来台投资也出现逐年减少趋势,去年衰退33%,今年又减少43%。有四至五成的企业对政局安定的渴望竟超过“稳定汇率”、“放宽工业用地限制”及“租税优惠”等经济措施。所以,连当局也不得不承认,台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民信心不足”。
  希望在祖国
陈晓星: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们衷心祝愿台湾同胞来年好运,台湾形势柳岸花明。遗憾的是,我们感受到的气氛,我们看到的情绪,我们听到的议论,却是明年并不乐观。台湾综合研究院日前公布的预测表明,明年的成长率仍将为3%左右的偏低水平。104人力银行的调查表明,38.3%的企业将视明年初的景气状况再决定是否增加员工。24%的上班族预期明年薪水会减少,68%的上班族愿意接受减薪条件继续工作,“节俭”成为民众身不由己的“时尚”。
曹宏亮:经济形势不乐观是意料中的事,就大环境而言,美国、日本和欧洲经济回升乏力,美国进入伊拉克的战争箭在弦上,这对非常依赖国际市场的台湾来说都不是有利条件。就台湾自身而言,由于2004年春天又要进行抢领导人交椅的选举游戏,进入明年下半年,当局和其他政治人物以及财界巨头就差不多全卷入选战之中,相互攻讦、相互揭短、合纵连横、分化组合的种种谋划和行动将成为主要兴奋点,真正打拼经济的时间最多只有七八个月。以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规律,七八个月做出的业绩可以想见。而且,由于选战的影响,社会分裂的伤口将再度撕开,人们对台湾的前途、对台湾的信心将再度大打折扣。没有了信心,当然也就不会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和辉煌。
吴亚明:说到信心,确实如此。如果台湾同胞有了信心,台湾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而且,以我的感受和印象,现在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最有信心,短时间内最能唤起人们信心的是稳定良好的两岸关系。如果台湾当局能认清形势,迷途知返,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切实采取措施,承认“九二共识”,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上来,顺应主流民意,尊重投资者的意愿,尽快实现“三通”,台湾同胞的信心,台湾社会的民心士气将会很快回升,一切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难题自然迎刃而解。以台湾目前最为倚重的高科技产业来说,如笔记本电脑、主机板、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机和投影机等,将成为明年拉动经济的主要产业,但台湾资讯市场情报中心统计,今年台湾资讯硬件业在祖国大陆生产的比重占整体产值的46.9%。祖国大陆低廉的生产成本,才使台湾资讯产品更有竞争力。
孙立极:我们经常说,台湾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大陆紧紧连在一起。事实上,这一论断如今有了新的更加现实的涵义。从去年11月份起,祖国大陆就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到今年年底,台湾投资者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额高达300多亿美元,仅1至10月,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就超过30亿美元,创造了年投资增长30.2%的新纪录。台湾对祖国大陆的出口贸易额达235.8亿美元,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的16.3%,较去年同期增长35.8%。台湾对大陆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1%以上,仅次于日本。这意味着,台湾的发展和繁荣已经紧紧系于祖国大陆。台湾一些有识之士说得好,台湾的安定、团结和向心力也取决于与祖国大陆保持应有的关系。此言不虚。


第6版(港澳台侨)
专栏:

澳门庆祝回归三周年
据新华社澳门电(记者李洁)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日前举行了嘉年华活动,热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三周年。华尔兹舞蹈轻柔舒缓,太极拳和太极扇富有神韵,制衣工会女工们表演的秧歌舞欢快轻盈,整个工人球场人头攒动,热气腾腾。在回归祖国三周年大喜日子的前夕,工商、金融、学校、妇女、街坊、体育等各界都成立了专门机构筹办活动,许多节目还邀请内地文艺团前来参加,与澳门同胞共庆佳节。


第6版(港澳台侨)
专栏:

内地投资占香港外来投资之冠
据新华社香港电(记者罗政)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17日公布2001年香港外来直接投资及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字。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至2001年底,以市值计算的香港外来直接投资存量为32697亿港元,与上年比较下跌7.9%。按投资的直接来源地分析,中国内地占香港2001年底外来直接投资总存量的最大部分,达29.3%。


第6版(港澳台侨)
专栏:

沪台合作增加春节航班
据新华社上海电(王斐、阎业伟)为方便台胞和台商春节回家团聚,上海航空公司与台湾复兴和长荣两家航空公司商定春节增加航班。上航将于1月27日到30日和2月7日到9日期间,在原有的“上海—澳门—台湾”航班的基础上,再增加20个以上的航班班次,并调整使用大型飞机。届时,运力投放将比平时增加25%,日均供座将超过850个。


第6版(港澳台侨)
专栏:

  为民族复兴增添力量
胡国赞
十六大报告总结了13年来改革开放的十条基本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就说过:对于改革开放,几千万华侨华人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
这次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非常振奋人心。报告也特别提出,要“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力量”,这使华侨华人也倍感鼓舞。改革开放特别是最近13年来,华侨华人在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分享到了中国发展壮大的种种利益,更加为自己有中国人的血脉而自豪。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贯彻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对华侨华人怎样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增添力量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贡献力量,充分发挥资金、管理、人才以及熟悉国际国内市场运作的优势,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持。海外华侨虽然身在异乡,中华文化却深深植根于灵魂深处,可以做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使者,使中华文化以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崭新形象,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海外华侨华人还要继续努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使中华民族早日实现全面复兴。
(作者系香港华人华侨总会名誉会长)


第6版(港澳台侨)
专栏:

12万农渔民抗议台湾当局取消农渔会信用部的政策。本报记者王连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