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直言录

  精品不是“筐”
朱国良
  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各式各样的筐真是不少!大凡推出一个重要活动,就会有人闻风而动视其为筐,硬生生地塞进营私的货色,把一些个零零星星、碎碎脑脑的东西,也尽力装入其中,明明是鹅皮鸭皮贴不拢的事,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也往往胡乱地装进这只筐,让人匪夷所思。
  如今,又来了!伴随着文化艺术精品战略的实施,书画界响响亮亮地提出“杜绝粗制滥造、要出名品精品”的口号,而且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德艺双馨的书画艺术家,继一贯作风,更发扬光大,他们为出精品扎扎实实创作,兢兢业业研习。一时,在艺界画坛,顿时出现“梅花已透春消息”的佳音。
  然而,人们也忧虑地发现,我们有些绝对聪明、但绝对是将聪明用错了地方的人,善将黄铜作黄金,硬把“精品”作标签。君不见,有人出了本不伦不类的画册,不知脸红为何物,竟也写上“精品选”的字样。翻翻其中的东西,却会发现其画作无精可言!印刷倒是精美的,纸张是精良的,设计是精细的,策划是精心的。舍此而外,其艺术含金量是绝少的,可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还有,一些书画家别的没有学会,抄近路、走捷径的本事却是驾轻就熟、炉火纯青。办一个并不怎么样的画展,也堂而皇之标上“精品画展”。而在这个“精品筐”中,人们看到的也无非是些大路货,有的甚至还是些蹩脚货,不禁令人暗自发笑。
  这些赶风头、迎浪头的“精品”,这类追时尚、求时髦的“精品”,其带来的负效应是可想而知的。据说东南亚有些书画收藏鉴赏家,对鱼龙混杂的“精品”之作就表示出深深的忧虑,甚至不敢问津一些作品。而乱标“精品”的做法,把别人当傻子戏弄,真有如法国作家拉封丹在他的寓言中代苍蝇立言那样:“……请告诉我,你有没有在皇帝、国王或美人的头上停留过?我使天生白净的面包更洁白;一个想征服男性的女子,她美容的最后一手,就是借助蝇痣衬托美丽。”如此自欺其人、自以为是,只能是让人们更厌恶罢!借“精品”之名而欺世盗名者当以此为戒!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时空

  携手共筑艺术殿堂
  本报记者刘玉琴
  如果中华文化是一条闪光的河,华文戏剧便是其间耀眼的波。近日,当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生死场》将北方农民的觉醒定格在舞台上时,历时一周的第四届华文戏剧节灿然落下帷幕。戏剧节期间,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8台剧目汇聚澳门,飞花扬叶,落英缤纷,中华文化焕发出绚丽的光彩,戏剧人再一次写下血缘与文脉同一的新篇章。
  各有特色而又真情互动
  变幻陆离的灯光,不锈钢材质制作的框架与道具,电脑喷绘的非写实幕景,一个征婚女人与十六个应征男人的心灵对白,演绎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真假虚实。这是台湾屏风表演班表演的《征婚启事》,诙谐幽默,嬉笑怒骂,直视现代人的爱情观。屏风表演班素以排演台湾当地的人事景物为主,从对人生情感的思考到搞笑的演出形式使这出戏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本届华文戏剧节参演的几台剧目选材各有所爱,形式各有千秋。香港话剧团的《新倾城之恋》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剧作抽取原作中的精华,将这出经过寻寻觅觅始得真爱的故事表现得精致含蓄,华贵典雅,演员的举手投足别有一番韵致。澳门的戏剧《共鞋连履》等都由业余剧团演出,演员的功力尚缺,但演员的表演投入,呈现出地道的澳门情怀和另一种舞台上的质朴。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纪念碑》和《生死场》恢宏大气,厚实凝重,撼人心魄。人类走向成熟的艰难,北方农民的挣扎与奋争,穿越时空,跃然舞台,代表了内地艺术家的不凡实力。
  几台戏在选材和样式上虽是“各自修行”,但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戏剧节上的每一台戏都力图传递出华文戏剧的流变、相交和发展。如何直面人生,开掘人类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如何重新审视逝去的历史与现实的社会,构筑共同的艺术殿堂;如何寻找戏剧与观众审美情趣的共振,扩大华文戏剧的影响,这是所有戏剧工作者的真诚追求。血缘亲情和文脉的同一,不光如烙印般镌刻在舞台上,也催生出华文戏剧真情互动的交响。
  舞台追求充满新意
  从充满假定性的前台走到并不虚幻的幕后,从演员的表演到导演的舞台调度,我们不难看出展演剧目独特的艺术追求,看出华文戏剧的发展与海内外戏剧的前行步伐相谐相振的图景。
  《生死场》是现代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它虽是一出农村题材戏,但却突破原有的表现模式,用一种新颖的剧场手法再现了北方农民的原始生存状态。剧中通过大幅度的形体动作,不用拉幕而用变幻的灯光切割场景和表演区的手法,管弦和唢呐组成的带有东北戏曲韵味的音乐等,形象地传达出人物的内心感受。《征婚启事》运用戏中戏的结构方式,《新倾城之恋》加入音乐歌舞等新的舞台元素,都具有观赏性,展示了人生情感的别样情怀。
  澳门作为东道主,此次共有《兰陵王》、《拾遗记》、《玻璃动物园》等四台戏参演,全由业余演员担纲,这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澳门没有专业剧团,现在活跃着的十多支戏剧团体,皆为清一色的业余。有戏则演,无戏则散。演员虽为业余,但热情高涨,所有的人皆因爱戏而结缘。四台风格不同的戏剧集中展现了澳门戏剧当下生存与发展的状态。他们的引人瞩目之处在于,推倒框式舞台的“四堵墙”,将实验戏剧、环境戏剧拓展得有一定声色。《拾遗记》由澳门石头公社在一小型瀑布旁演出。多位演员在瀑布的水流上腾挪、舞动,强烈的灯光,多种机械装置,以及四溅的水花,展示出生命中不断寻找的状态。那天天气少有的凉,穿着湿透的衣裳在寒风中长时间的表演,演员为戏剧献身的精神尤其令人感动。《兰陵王》是一出环境戏剧,由晓角研进剧社在码头公园演出。靠近海边的坡地自然形成几个不同的表演空间,公园中的树林、山、水连同点亮的火把、搭起的帐篷等营造出讲述一个古老故事所必需的氛围,观众观看演出时,有一种新鲜的期待,更有耳目一新的感慨。《玻璃动物园》通过导演不寻常的调度,呈现出契诃夫戏剧式的淡淡的忧伤,述说着导演特定的追求。
  创新是戏剧艺术的生命,跟随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迁探讨戏剧的出路和发展,尝试不同风格样式的呈现,是戏剧与时俱进的前提。此次的演出虽然由于各自的背景不同,观念有异,表现出参差不齐的水准,但戏剧艺术工作者不忘肩上责任,勇于探索的胆量使人看到华文戏剧的一片亮丽天空。
  在对话中寻求发展
  华文戏剧是指用华语演出的戏剧,主要是话剧。在华人和华裔集中居住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华文戏剧活动。几十年来,戏剧工作者在共建用民族的母语进行创作的华文戏剧的艺术殿堂时,付出了艰辛与努力,因而华文戏剧节不光是戏剧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华文地区通过戏剧进行相互对话,促进华文戏剧的互动与发展的需要。
  第四届华文戏剧节上,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戏剧界专家学者沉下心来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术研讨,在近二十年华文戏剧发展的特点与趋势这一大主题下,戏剧的观众与观众的戏剧,戏剧的创新与戏剧的市场,当代戏剧观众的构成等一个个命题被39篇论文频频触及。四地学者时常各执己见,有时甚至“对阵捉杀”,互相质疑,但会上会下亲情融融、互相切磋、互相学习的场面十分感人。
  由戏剧的演出进而开始心灵的对话,再至结下深厚的友谊,华文戏剧活动如一座桥梁将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张扬、维系得颇为动人。当第四届华文戏剧节的帷幕轻轻摇落时,对两年后的再次相会,所有人心中都存下一份美好与温馨的期待。(附图片)
  《兰陵王》剧照
  《纪念碑》剧照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李自成》改编成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
  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将由西部电影集团、西影股份有限公司搬上荧屏。西影集团、西影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拍摄了影视片《美丽的大脚》、《高天厚土》等,最近他们购买了小说《李自成》的影视版权,计划从今年起至2005年,筹拍根据小说《李自成》改编的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此剧计划拍摄《闯王旗》、《大明日落》、《大清日出》三部百集。小说《李自成》反映了明末清初宽广的社会历史生活,电视剧将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拍摄得更加引人入胜。(周鼎)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沁阳神农坛是神农炎帝祭祀的场所
  近日,来自全国的十多位考古专家和古建筑专家,对河南沁阳市神农山一带进行考察后认为,该山顶峰上的神农坛应当是神农炎帝的祭祀场所。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首创了农耕文化,对我国历史具有深远影响。沁阳距炎帝故里不足50公里,周围9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有100多个与神农相关的地名与传说。沁阳境内还存在一个较大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群,从目前已发现的15处聚落遗址情况看,年代与炎帝时代相近,为炎帝居于此并在此祭祀提供了考古学材料。专家认为像这样建在高山之巅的史前祭坛世界罕见,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与神农炎帝有关的祭坛。(牛宇虹)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李佩红
  用心演戏善心助学
  初冬的北京,寒冷中涌动着热情,天津青年京剧团演员李佩红,12月5日、6日在长安大戏院为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演出了两台程派名剧《锁麟囊》和《荒山泪》,这两场演出的全部收入都将捐献给西部的贫困学子。李佩红以不俗的表演功力和捐资助学的一片爱心,引起观众的热切关注。
李佩红自幼考入天津戏校,主工刀马旦,曾师从已故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后又倾心程派艺术,拜在王吟秋名下。她曾带着一身武功,倚着俊秀威猛,以刀马旦应工参加全国京剧青年电视大赛,一举夺魁,获最佳表演奖;又怀着一腔真情,改学青衣,立雪程门,以精湛的唱念做舞,赢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10多年来,李佩红刻苦学习,潜心钻研,特别是中国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的深造,使她的演技日益提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学习程派表演中,她有韧劲儿、有悟性、会用脑,用心揣摩程派艺术真谛,在注重掌握严格规范、婉转低回、含蓄沉郁的程派声腔中融入深厚的情感内涵。她曾颇有感触地说:我觉得学文比学武更难,那种劲头得在内心里找。尤其是程派外柔内刚,绵里藏针,像打太极拳一样,得使暗劲儿。如果把戏演浮躁了,演表面了或演轻飘了,那就不是程派。
  李佩红这些年一直活跃在舞台上,还多次出访,把京剧艺术带到海外。前不久,她参加了世纪工程《中国京剧音配像》活动,她领衔录制的《英台抗婚》深受好评。李佩红还参加过很多义演,她把为社会服务当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这次义演,李佩红格外重视,她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西部贫困学生。她的人生信条是:用心演戏,用心做人。
  (童汶)
(附图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男旦
吴汝俊要演“武则天”
  由吴汝俊领衔主演的贺岁新京剧《武则天》将于2003年1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公演。
  吴汝俊曾为中国京剧院琴师,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十年前东渡日本,以胡琴演奏引起艺坛关注。操琴之余,他多次举办歌曲演唱会、京剧唱段和中外民歌演唱会等。2001年他在新昆曲《贵妃东渡》中成功地塑造了杨贵妃的形象,被业内人士誉为“怪才”。吴汝俊现为旅日艺术家、日本京剧院院长。
  京剧《武则天》演绎了中国历史上女皇武则天的故事,这是吴汝俊与编剧张永和共同创作的。全剧情节跌宕,冲突激烈,唱做并重。武则天的扮演者吴汝俊充分发挥男旦嗓音甜美、丹田气充沛的特点,唱得韵味醇厚,声正腔圆。他的演唱,既有传统旦角的优美,又融入民歌的精华,听来悦耳。高雅与通俗、传统与时尚的统一以及重视观赏性是这出戏的艺术追求。
  《武则天》的演员阵容整齐,荟萃了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日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等优秀演员,谭派老生李崇善、杨派老生李军、裘派花脸李长春、萧派丑角寇春华、张派旦角张丽雯等将展示不同流派的风格。该剧由北京艺术创作中心、长安大戏院与日本京剧院、日本英雄株式会社联合推出。北京公演之后,将赴上海演出。(于文)(附图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基层文化建设巡礼

享受先进文化的滋润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长廊建设巡礼
本报记者郅振璞
  雄浑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有一道西迄额济纳沿河绿洲,东抵蒙古族母亲河额尔古纳的绚丽彩虹。
  这道彩虹,不似雨后彩虹瞬间即逝。它是全区4200公里边境线上各族军民10多年实施“边境文化长廊”文化工程的心雨飞起的烂漫巨虹。初冬时节,记者踏访这片茫茫草原,再次欣喜聆听到,这里沿边千万军民建设边疆文化长廊的动人音符。
  边疆文化建设景象新
  眼下祖国正北方的锡林郭勒盟枯草稀疏,银装素裹。站在锡林浩特市广场,听到不少苏木(乡)嘎查(村)的文化站室面积都在二三百平方米,记者深为锡盟人屡遭灾害毅然在文化建设中崛起的韧劲而感动。
  锡盟西部的苏尼特右旗(俗称“西苏旗”),上世纪50年代成立了全区第一支乌兰牧骑。现在,旗委、旗政府又投入200多万元,兴建了“那达慕”大会场,修缮了乌兰牧骑排练厅,充实了基层文化站室。
  盟委宣传部长其木格,谈起全盟文化建设津津乐道:“锡盟12个旗县市,就有5个旗县市、17个苏木(乡)、67个嘎查(村)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000多公里。现在,从盟到旗县市都有两馆(群艺馆、文化馆)、一站(乡镇苏木文化站)、一室(嘎查文化室)。”
  其实,内蒙古边疆文化建设到处都是一派热闹景象。在内蒙古最西端的阿拉善盟,他们正在重点装备沿贺兰山、额济纳沿河绿洲、沿旗县新铺油路干线和人口相对集中地区的基层文化站,以增强其对周围地带的文化辐射服务功能。走进额济纳旗居延绿洲附近的巴彦宝格德苏木文化站,但见文体、阅览、广播电视、技校等活动室一应俱全,站舍面积达250平方米,图书数千册。尽管这个苏木地广人稀:2.4万平方公里上只生活着600多人,牧民职工还是集资2.4万元,加上苏木3万元,建起大漠上第一个苏木有线网。电视每晚播出,舞会每周一次,难怪干部群众满脸喜悦:“我们现在是劳动在田里,吃住在家里,休息娱乐在文化站里。”
  今年29岁的恩克,是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绿原文艺演出队”创立者。他经常编写小品、好来宝、相声等作品,串联几个嘎查(村)的男女歌手,唱红了正镶白旗。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的孙淑艳,2000年初在全区成立第一家私营电影放映公司——“银河电影公司”,两年来她的足迹不仅撒遍呼伦贝尔,还远涉通辽市的相邻旗县,深受农牧民的欢迎。像天上星、地上草、原上花,恩克、孙淑艳这样的文化人在草原上数以万计。
  舞起生活的五光十色
  以蒙古族为主体,同居着汉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满、回、朝鲜等多民族人民的内蒙古,是一个团结欢乐的边疆民族大家庭。内蒙古把边疆文化建设和谐地融入民族文化之中。
  当记者来到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和陈巴尔虎旗时,那欢庆党的十六大召开的盛大的广场舞和服饰新奇靓丽的多民族欢迎舞,令人如痴如醉。市委宣传部长赵立华指着眼前鄂温克族自治旗布里亚特蒙古人服饰表演队说:“我们这里是蒙古族发祥地。蒙古族和独特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少’艺术,经群众自发演出,变成了一道文化风景。”
  据了解,呼伦贝尔人从1996年就致力于民族民间舞蹈的挖掘整理,1997年基本形成一套具有浓郁特色的广场舞。目前全市13个旗县市区的草原、广场,常常出现万人欢腾的场面,给达斡尔的“乌春”说唱、鄂伦春的“篝火节”、鄂温克的“瑟宾节”,注入了时代色彩。
  就连蒙古人传统的“祭敖包”,今天也在边境文化长廊建设中焕发出青春活力。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苏木,每年各嘎查祭敖包丰富多彩:大家欢聚一堂,老年人默念一年好收成,青年人“敖包相会”建友谊,还有精彩的赛马、摔跤……
锡盟阿巴嘎旗,最北部的青格勒宝拉格苏木,牧民人年均收入已达3600多元。千余牧民与某边防团3个连队,靠着文化纽带团结奉献在数十公里的中蒙边境线。军民文化站室设施齐全,逢年过节,大家一起举办各类友谊赛和军事项目表演,极大丰富了边疆牧民文化生活。
  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明锐自豪地说:“从现在开始到2010年,全区还要抓紧优化边境文化人才结构,出人才,出创作。同时,文化体育设施我们也会坚定不移地抓下去,要让文化的和风细雨永远滋润各族人民。”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李丹阳推出《中国正是好时候》
  中央电视台将推出由李丹阳演唱的音乐电视《中国正是好时候》。
  李丹阳是第二炮兵政治部歌舞团青年女高音歌唱演员,曾多次获奖,并被评为“全国听众喜爱的歌手”。她演唱的《穿军装的川妹子》、《遥远的拜年》、《亲亲茉莉花》、《红月亮》、《军歌声声》等分别在中国音乐电视大赛中获得金奖和银奖。
  《中国正是好时候》是一首歌颂时代,歌颂人民,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歌曲,歌词自然朴实,旋律优美抒情,流畅的曲调充满了细腻的韵味和真切的感情。(国诚)(附图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天地一瞬

  乐 李成志(沈阳)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本月话题众议媒体错别字(6)

  叶才林,新疆库尔勒,干部——
皇帝父子名字全弄错
  明朝的嘉靖皇帝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还是很有名的,起码在龙椅上稳坐了40多年。一般来说,他的名字在书籍中不应搞错。可是,一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01》(总第21期)却把他父子俩的名字都搞错了,十分遗憾。
  该书第763页写道,明显陵“是嘉靖皇帝朱厚璁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佑元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公元1521年明武宗驾崩……武宗堂弟朱厚璁登基,为明世宗”。这里两处将嘉靖皇帝的名字说成“朱厚璁”,实际上“璁”字是“熜”字之误。明代皇帝的名字是有规律的,分别依金、木、水、火、土旁取字。文中将嘉靖皇帝之父写成“朱佑元”也是错的,实际上是“朱祐杬”。同页同栏又一错别字:“明显陵的建造是明代中期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的产物。”“明显陵的建造就是这一‘大礼仪’的物证”。这里两处又将“大礼议”错成了“大礼仪”。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本月话题众议媒体错别字(6)

  韩彦华,北京,编辑——校检需要高水平
  报社的校对、检查部门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他们在岗位上辛辛苦苦地干一辈子,读者也不会知道他们的大名,可是这两个部门又是报社出报的最重要的把关工序,这里不放高手,报纸能不出差错吗?!
  不少报社、出版社、电视台的领导常常把能“出头露面”、“经常露名”的记者、编辑高看一眼,会把最有学问、最得力的人放在这样的岗位,而对校对、检查岗位有时放的并不是高手。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欠妥的。校对、检查岗位虽然平凡,可是责任重大。如果让一些真正的高手把关,就是编辑“软”点,出些错别字,也不会蒙混过关。


返回顶部